躺在波浪上看书
- 格式:ppt
- 大小:4.33 MB
- 文档页数:37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我躺在波浪上读书教案适用年级:小学四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和渴望。
2. 培养学生热爱读书、自主学习的习惯。
3. 提高学生朗读、表达、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2.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热爱读书的意识。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
2. 引导学生正确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
二、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播放轻松愉悦的音乐,引导学生想象自己躺在波浪上,感受波浪的起伏。
提问:“你们想象一下,躺在波浪上是什么感觉?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我躺在波浪上读书》又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感受呢?”2. 自读课文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感受课文中的意境。
教师巡视课堂,关注学生的阅读情况,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指导。
3. 理解课文内容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分析课文,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
如“波浪”象征书海,“波浪上的我”象征在书海中遨游的作者。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和渴望。
4. 交流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阅读课文后的感受,以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教师组织学生汇报讨论成果,引导学生在交流中提高表达能力。
5. 总结提升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培养学生热爱读书、自主学习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读书,提高自己的素养。
三、课后作业1. 根据课文内容,画一画自己想象中的“波浪上的我”。
2. 写一篇关于自己阅读体验的短文,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在讨论中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3. 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质量。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今后的教学质量。
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调整教学策略,使教学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播放音乐、展示图片等方式,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鄂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躺在波浪上看书一、学习目标1.能够理解课文《躺在波浪上看书》的主要内容和故事情节;2.能够运用想象、联想等思维方式,感受文本所呈现的情景和意境;3.能够感知和理解文本表达的情感色彩。
二、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课文《躺在波浪上看书》的PPT或黑板上的简要图示。
2.教师为学生准备一条柔软的毛毯,使其具备舒适的阅读环境。
3.学生们需要准备鞋子和饮料,以便在课堂中更加舒适地阅读。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1.通过PPT或黑板简要呈现课文《躺在波浪上看书》的情节,并配以插图帮助学生理解。
2.鼓励学生躺在毛毯上阅读,使其可以更好地感知故事的情景和意境。
3.引导学生使用联想、想象等思维方式,让他们全身心沉浸在故事中,感受和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情感。
四、教学过程1.观看PPT或黑板上的图示介绍,并简要介绍课文《躺在波浪上看书》的故事情节。
2.让学生在毛毯上躺下,并分发绕颈的抱枕,引导学生沉浸在故事中,感受海浪的音乐和户外空气。
3.教师逐段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所表达的意义和情感色彩。
鼓励学生阅读时用想象、联想等方式,尝试理解和感受文本所表达的情感。
4.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不断提醒学生注意故事中的描写,以便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感知故事的情境和意境。
五、教学评估1.课堂主体采取阅读模式,因此不需要特殊的评估方式。
2.可以在课后使用小测验或作文的方式,检查学生对课文以及故事情节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六、拓展延伸1.学生可以与同桌一起分享在故事中的感受和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2.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一些与海洋或小说有关的影片或图书,进一步深入探索海洋文化和人性情感问题的相关主题。
七、教学反思1.通过设计海洋文化故事阅读的方式,在学生中引发了阅读和学习的兴趣。
2.通过让学生躺在毛毯上,创造出温馨舒适的阅读环境,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故事情境。
3.在阅读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课文所表达的情感及其背景,以便深入理解文本所传达的主题和意义。
《躺在波浪上看书》教学设计新洲区宋寨小学陈顺发师:同学们,在生活中,你见过人们躺着看书吗?他们躺在什么地方看书?谁来填一填?躺在()看书生:躺在床上看书。
躺在草地上看书。
……师:不过,今天老师要与大家一起学习的课文是躺在(波浪上)看书。
谁来读课题?点名读课题师: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生:躺在波浪上看书,不会沉下去吗?师:哦,你很担心。
生:人怎么会躺在波浪上看书?师:这个问题很有价值。
生:这波浪是那儿的?师:我也想知道。
生:……师:下面请大家带着心中的好奇大声朗读课文。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序号。
师:看同学们读得这么认真,一定是被课文深深吸引了。
课文一共有多少个自然段?(9个)相信这些词语大家一定能读好!谁愿意来试一试第一排的六个词语?生:阻力仰身托浮保持苦涩光晕师:相机评价指导,然后齐读。
第二排是三个字的词语,谁想挑战?生:火辣辣明晃晃矿泉水师:词语读得真连贯!四个字的词语谁敢挑战?师:在这两组词中,各藏着一个多音字。
你知道它的另一种读音吗?生:(说出另一种读音并组词。
)生:起伏荡漾变幻多彩创造奇迹师:你的朗读让老师仿佛看到了海面上起伏荡漾的波浪,也仿佛看到了如彩虹般变幻多彩的光晕,还仿佛看到了人类创造的各种奇迹。
请大家一起用这种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读一读吧!生齐读。
师:词语的挑战我们大获全胜了。
下面请大家快速地把课文默读一遍,看看作者躺在哪里的波浪上看书?生:死海上。
师:死海上真的能躺着看书吗?那就让我们一起跟作者去死海岸边看看吧。
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3——4自然段。
把描写海边景色的句子做上记号。
生:“来到死海岸边……”师:读这句话的时候你脑海中一定出现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能说说图画中都有什么吗?生:彩虹、海水。
师:彩虹是什么样的?生:五颜六色。
师:而死海的海水也是——真是一种奇特的美呀!还有谁想读?师:这与我们平常见到的蓝色海洋可不一样,死海像彩虹一般美!请你读。
师:作者抓住海水与彩虹的相似之处,就这样巧妙地把我们不曾见过的死海展现在我们眼前了。
小学三年级语文《躺在波浪上看书》优质教案word文档教学目标:通过自主学习自由讨论理解课文内容积累语言材料进行说话训练掌握一个科学知识教学过程:一、出示课题并明确本课要求1出示课题我躺在波浪上读书明确要求同时板书二、学习课文,自主学习、自由讨论根据课题提出问题根据学生提的问题进行综合,在黑板上出示。
学生自读课文挑选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在小组里交流。
三、学生自由选择问题回答,老师根据学生想要解答的问题进行指导。
指导孩子们通过不断地读课文来理解内容。
1、在回答死海名称由来时,指导朗读。
A读一读B背一背C交流2、在解答在死海上读书的感受时,进行说话训练。
A读出书上的语句,并积累。
B看图来介绍3、在回答为什么人能躺在死海上读书时,通过实验揭示道理。
A实验演示结合书加以解释B找到书上的相应内容C运用书上的语言来解释实验四、归纳问题,进行练习1、归纳学生提出的三个问题2、提供句式,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死海中,所以。
这真让人感到,也正因为死海中含盐量高,所以。
学生小组交流讨论全班交流五、总结课文第一教时教学目标:1、自学课文生字词,体会“蹦跳”、“沉默”、“絮语”等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能用“从容”、“奇异”等词语造句。
2、继续学习确定课文重点的方法,并会选用恰当的方法给本文确定重点。
教学过程:一、审题导入新课。
1、审题,激发学生兴趣。
“我”躺在什么地方的波浪上,为什么能躺在波浪上?带着问题听课文录音。
2、检查、交流预习情况。
二、初读课文确定课文重点。
1、各组分头齐读课文,讨论课文的重点所在。
2、交流。
复习前一篇课文中学过的找课文重点的方法,板书。
3、确定本课重点,并说说为什么。
三、再读课文,感受作者的所见所闻。
学习课文1-4节。
第二教时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512节,知道死海创造奇迹的原因,并体会作者觉得在死海里游泳是件快乐的事。
2、了解一些有关死海的其它知识以及世界趣闻,激发学生探究热情。
教学难点:理解“人能躺在波浪上读书”的原因。
水上看书文案朋友圈说说1. 快乐的午后时光,舒适地躺在水上吊床上,享受着阳光的照射,让书中的故事轻轻带我飘。
2. 清风拂过湖面,书页翻动的声音仿佛是一阵美妙的音乐,这是一种奇妙的享受。
3. 水上看书,是一种独特的生活方式,让我拥有了与大自然深度连接的机会。
4. 书中的世界,如同水中的倒影,美轮美奂,激发我对知识的渴望。
5. 如果你真的喜欢一个人,就希望他把你爱的书都读一遍,带你一起畅游书海。
6. 静谧的水面,如同一面镜子,我看书,书中的人物和情节则在我眼前流淌开来。
7. 看书的时候感受到微风拂面的舒爽,仿佛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心灵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8. 水面上泛起波纹,像是书中故事的涟漪,涌动着无穷的魅力。
9. 沉浸其中,和书中的主角一同历险,体验世界的广阔与多样。
10. 水上看书,感受到身心的放松与平静,仿佛拥有了整个世界。
11. 在水上,拥有一本好书就像拥有了一个栖息的小岛,让我远离繁华喧嚣,享受阅读的宁静。
12. 看书如同在蓝色海水中漂流,时而翻阅,时而停留,体验不同的人生和情感。
13. 在阳光下阅读,身心得到了双重的滋养,思绪自由地飘荡,如同一只自由的鸟儿。
14. 水上看书,是一种追求内心自由的表达,让我沉浸于文字的海洋中。
15. 温柔的湖水宛如温暖的怀抱,让我感到安全而宁静,享受与书本的相伴。
16. 风轻轻吹拂,湖水轻轻摇曳,仿佛是自然与知识的和谐交融。
17. 与书为伴,温和的阳光洒落在身上,感受到内心的放飞与愉悦。
18. 春夏秋冬,水上都可以看书,尽情领略大自然的魅力与美丽。
19. 纸质的翻动声,在湖面上传播,让人陶醉其中,重拾纯真与惊喜。
20. 沙滩边,水中书香扑面而来,与朋友们分享着心灵的碰撞与共鸣。
教学设计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五年级第二学期)5、我躺在波浪上读书教材分析:《我躺在波浪上读书》,是一篇饶有趣味的游记散文,其中既有许多科学性描述,亦不乏优美的描写。
作者按游览的历程记叙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
文章告诉人们一个科学道理——盐水的比重大,浮力就大。
本课共安排了两课时,第一课时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了解死海的各个奇特之处,并随着作者感受在死海里游泳的快乐,同时解决一些相关的句子。
第二课时,学习课文重点段落。
知道死海创造奇迹的原因,并体会作者觉得在死海里游泳是件快乐的事。
了解一些有关死海的其它知识和世界趣闻,激发学生探究热情。
本课时是属于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我躺在波浪上读书》第二教时教学难点:理解“人能躺在波浪上读书”的原因。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前收集的资料。
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重点段落。
知道死海创造奇迹的原因,并体会作者觉得在死海里游泳是件快乐的事。
2、了解有关死海的其它知识和世界趣闻,激发学生探究热情。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出新课。
1、谈话:同学们,大家都知道,地球上的湖、河、海几乎都会淹死人,但是有个“海”,即使你不会游泳,跳进去即使一动不动也不会被淹死。
哪么它在哪里呢?它就是我们学习的课文《我躺在波浪上读书》中所说的死海……2、找出课文重点内容,并说说你的理由。
3、学生讨论:(重点说理由。
)1、学生朗读课文5~7节,(为学生朗读配乐)2、我们在音乐声中听了朗读,加深了对死海的认识,谁来说说呢?3、学生交流。
4、死海为何被称为沉默的海呢?5、用“没有……没有……也没有……”说几句话。
6、分析重点句:任何生物都不能在这样的水中生存,“死海”因此得名。
1)、句中因此得名的“此”在这里是什么意思?那在文中指什么呢?2)、“因此得名”的意思是什么?3)、这是一句什么句?4)、结合课文内容,用上因果关系的关联词说话。
7、死海中任何生物都不能生存,这是什么原因,谁知道吗?填空(1)死海中任何生物都不能生存是由于8、死海创造了什么奇迹?创造这奇迹的原因又什么呢?填空(2)创造的奇迹是创造这奇迹的原因是实验:出示两杯水(淡水和盐水),放入鸡蛋。
我躺在波浪上读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读书的热爱。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发挥想象,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读书的良好习惯。
(2)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学习与娱乐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读书的热爱。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通过课文内容,发挥想象,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2)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学习与娱乐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出示波浪图片,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描述波浪的形状、声音等。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在波浪上读书是一种怎样的体验?2. 阅读理解:(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 讨论交流:(1)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在波浪上读书的体会。
(2)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大家共同评价。
4. 表达与创造:(1)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创作一幅在波浪上读书的画面。
(2)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大家共同欣赏、评价。
四、作业布置1. 抄写生字词。
2. 写一篇关于在波浪上读书的想象作文。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不断优化教学内容,确保学生能在波浪上读书教案的指导下,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课文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
2. 阅读理解评估:通过回答问题和讨论交流,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3. 作业完成评估:检查学生抄写生字词的准确性和想象作文的创意及表达能力。
七、教学拓展1. 邀请作者或者有关读书的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读书的重要性和乐趣。
9躺在波浪上教学目标:阅读课文,了解“死海”名称的来历,知道人能躺在死海上看书的原因,体会作者在死海里游泳的快乐。
1.会读会写生字9个,认识3个。
2.理解词语五个在句中的意思,体会拟人手法在表达上的作用。
3.继续学习选用适当的方法,在所给答案中确定课文重点,并且说出理由。
4.朗读课文,详细复述“我躺在波浪上读书,拍照”的有关内容。
教学重点:认识3个生字,学会9个生字。
教学难点:理解“为什么‘我’感到能在‘死海’里游泳,是一件难得的快事”。
教学准备:搜集有关死海的资料教学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师述:今天我们学习第九课,躺在波浪上看书。
2.学生质疑:人怎么能躺在波浪上看书呢?这是什么地方?3.今天我们就来揭开其中的秘密。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查学生课前预习。
1.自读课文,认读生字新词。
2.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从容、奇特、变幻、温润、平衡、絮语、强劲、浮力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三、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想想:“我”游览死海有哪些收获?2.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3.全班交流讨论: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死海”吸引游人的地方在哪里?5.教师小结。
四、课堂小结,书写生字。
1.教师小结。
2.指导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一、激趣导入。
在上节课里,我们知道作者曾躺在起伏荡漾的波浪上,从容地读一本杂志。
你们想看这幅画面吗?(CAI出示图)在哪儿有这种奇迹发生?听到死海这个名字,你有什么想法?二、品读感悟。
1.学生自由朗读5---9自然段,将自己感兴趣的地方用笔画下来多读几遍。
2.交流汇报A“温润的水把我整个身体托浮起来,像托浮着一片树叶。
”B“细浪在我耳畔絮语,微风拂面而过,明晃晃的阳光从蓝得透明的晴空洒下来……我儿乎想在这温润的、摇晃的‘床’上睡一觉了!”(1)体会A句时,抓住“托浮”说明浮力大,“像托浮着一片树叶”作者采用既比喻又拟人的写作手法。
我躺在波浪上读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我躺在波浪上读书》这篇文章,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2. 培养学生对阅读的热爱,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阅读:《我躺在波浪上读书》2. 分析课文主题和情感3. 讨论阅读的重要性和乐趣三、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我躺在波浪上读书》的主题和情感。
2. 培养学生对阅读的热爱和阅读习惯。
四、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中的情感和主题。
2. 如何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五、教学准备:1. 课文《我躺在波浪上读书》的打印稿。
2. 黑板和粉笔。
3. 教学录音机或音响设备(如果需要)。
教学过程:1. 引入:a. 让学生自由发言,谈谈他们对阅读的看法和经验。
b. 引导学生思考阅读给他们带来的乐趣和收获。
2. 阅读课文《我躺在波浪上读书》:a. 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大意。
b.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理解和感受。
c. 教师引导讨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主题和情感。
3. 分析课文主题和情感:b.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情感变化,讨论作者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的。
4. 讨论阅读的重要性和乐趣:a. 让学生谈谈自己喜欢的书籍和阅读体验。
b.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阅读对他们的成长和思维发展的影响。
b. 给学生布置作业,要求他们写一篇关于自己阅读体验的短文。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阅读体验和理解程度,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文中的主题和情感。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讨论阅读的重要性和乐趣时,教师可以分享自己的阅读经验和故事,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六、教学延伸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最喜欢的书籍或阅读材料,并解释为什么喜欢它们。
2. 邀请一位作者或图书馆员来学校进行讲座,让学生了解更多的阅读资源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