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在波浪上看书》教学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13.11 KB
- 文档页数:4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我躺在波浪上读书教案适用年级:小学四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和渴望。
2. 培养学生热爱读书、自主学习的习惯。
3. 提高学生朗读、表达、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2.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热爱读书的意识。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
2. 引导学生正确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
二、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播放轻松愉悦的音乐,引导学生想象自己躺在波浪上,感受波浪的起伏。
提问:“你们想象一下,躺在波浪上是什么感觉?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我躺在波浪上读书》又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感受呢?”2. 自读课文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感受课文中的意境。
教师巡视课堂,关注学生的阅读情况,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指导。
3. 理解课文内容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分析课文,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
如“波浪”象征书海,“波浪上的我”象征在书海中遨游的作者。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和渴望。
4. 交流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阅读课文后的感受,以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教师组织学生汇报讨论成果,引导学生在交流中提高表达能力。
5. 总结提升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培养学生热爱读书、自主学习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读书,提高自己的素养。
三、课后作业1. 根据课文内容,画一画自己想象中的“波浪上的我”。
2. 写一篇关于自己阅读体验的短文,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在讨论中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3. 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质量。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今后的教学质量。
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调整教学策略,使教学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播放音乐、展示图片等方式,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鄂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躺在波浪上看书》教案教案教材名称:鄂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躺在波浪上看书》适用班级:三年级教学目标: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到在自然环境中阅读的乐趣,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自然环境对阅读的影响。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音响设备,课文复印件,学生课堂笔记。
教学步骤:Step 1: 导入新课1. 教师播放一段海浪声音的音频。
2. 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在大自然中的阅读经历。
Step 2: 预习导入1. 教师带领学生回忆上一课的内容。
2. 教师展示《躺在波浪上看书》的课文标题,并引导学生猜测课文内容。
Step 3: 学习课文1. 教师播放课文录音,学生跟读课文。
2. 教师带领学生一段一段地阅读课文,并对不懂的生词和句子进行解释和讲解。
3. 教师提问学生关于课文内容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Step 4: 小组合作讨论1. 教师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你觉得在大自然中阅读有什么不同之处?2. 让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介绍他们讨论的结果。
Step 5: 教学总结1. 教师进行课堂总结,归纳学生的讨论结果。
2. 教师强调在大自然中阅读的乐趣和好处。
Step 6: 课后作业1. 要求学生在家中或者学校的大自然环境中选择一本自己喜欢的书,体验在大自然中阅读的乐趣,并在课后分享自己的体验。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在课后积极参与阅读活动,并分享自己的阅读经历。
2. 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一些与大自然相关的阅读素材,如自然科学书籍、自然环境中的诗歌等。
评估方式:1. 通过学生课堂笔记和小组讨论的表现,进行评估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2. 通过学生在家自主体验的分享,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拓展性思考。
鄂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躺在波浪上看书一、学习目标1.能够理解课文《躺在波浪上看书》的主要内容和故事情节;2.能够运用想象、联想等思维方式,感受文本所呈现的情景和意境;3.能够感知和理解文本表达的情感色彩。
二、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课文《躺在波浪上看书》的PPT或黑板上的简要图示。
2.教师为学生准备一条柔软的毛毯,使其具备舒适的阅读环境。
3.学生们需要准备鞋子和饮料,以便在课堂中更加舒适地阅读。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1.通过PPT或黑板简要呈现课文《躺在波浪上看书》的情节,并配以插图帮助学生理解。
2.鼓励学生躺在毛毯上阅读,使其可以更好地感知故事的情景和意境。
3.引导学生使用联想、想象等思维方式,让他们全身心沉浸在故事中,感受和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情感。
四、教学过程1.观看PPT或黑板上的图示介绍,并简要介绍课文《躺在波浪上看书》的故事情节。
2.让学生在毛毯上躺下,并分发绕颈的抱枕,引导学生沉浸在故事中,感受海浪的音乐和户外空气。
3.教师逐段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所表达的意义和情感色彩。
鼓励学生阅读时用想象、联想等方式,尝试理解和感受文本所表达的情感。
4.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不断提醒学生注意故事中的描写,以便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感知故事的情境和意境。
五、教学评估1.课堂主体采取阅读模式,因此不需要特殊的评估方式。
2.可以在课后使用小测验或作文的方式,检查学生对课文以及故事情节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六、拓展延伸1.学生可以与同桌一起分享在故事中的感受和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2.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一些与海洋或小说有关的影片或图书,进一步深入探索海洋文化和人性情感问题的相关主题。
七、教学反思1.通过设计海洋文化故事阅读的方式,在学生中引发了阅读和学习的兴趣。
2.通过让学生躺在毛毯上,创造出温馨舒适的阅读环境,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故事情境。
3.在阅读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课文所表达的情感及其背景,以便深入理解文本所传达的主题和意义。
鄂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 躺在波浪上看书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课文《躺在波浪上看书》的内容,能正确朗读课文,理解文章中的词语和句子。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表达和合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躺在波浪上看书》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艺术欣赏。
三、教学准备1.教材:鄂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2.工具:黑板、多媒体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问答的方式导入,提问学生有没有去过海边,感受到什么新奇的事物。
引导学生对大海产生兴趣。
2. 学习课文(25分钟)1.听读课文: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跟随课文录音朗读,注意语音语调。
2.分角色朗读:指导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角色进行朗读。
3.分析课文: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生词和重点句子,解释词义并引导学生正确朗读。
4.合作阅读:让学生两人一组,互相阅读课文,并回答问题:故事中发生了什么事情?你为什么喜欢这个故事?等。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15分钟)1.观察小波浪:出示图片或短视频,让学生观察小波浪的动态,引导学生表达对小波浪的感受和想象。
2.创作小波浪插图: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想象,用铅笔和纸绘制小波浪的插图,并鼓励学生用词语来描述插图中的波浪。
4. 合作学习(20分钟)1.分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段课文进行表演,其他组员观察并评价表演的好处和不足。
2.分享合作成果:鼓励学生将自己的合作成果展示给全班,分享合作的经验和收获。
5. 总结归纳(10分钟)1.学生总结:请学生自己总结课文的内容和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找出自己阅读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的方法。
2.教师总结:老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提醒学生课后可以多读一些与自然有关的故事。
五、板书设计鄂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 躺在波浪上看书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二、教学重点和难点三、教学准备四、教学过程- 导入- 学习课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合作学习- 总结归纳五、板书设计六、课后作业1.课文背诵:背诵课文《躺在波浪上看书》。
小学三年级语文《躺在波浪上看书》优质教案word文档教学目标:通过自主学习自由讨论理解课文内容积累语言材料进行说话训练掌握一个科学知识教学过程:一、出示课题并明确本课要求1出示课题我躺在波浪上读书明确要求同时板书二、学习课文,自主学习、自由讨论根据课题提出问题根据学生提的问题进行综合,在黑板上出示。
学生自读课文挑选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在小组里交流。
三、学生自由选择问题回答,老师根据学生想要解答的问题进行指导。
指导孩子们通过不断地读课文来理解内容。
1、在回答死海名称由来时,指导朗读。
A读一读B背一背C交流2、在解答在死海上读书的感受时,进行说话训练。
A读出书上的语句,并积累。
B看图来介绍3、在回答为什么人能躺在死海上读书时,通过实验揭示道理。
A实验演示结合书加以解释B找到书上的相应内容C运用书上的语言来解释实验四、归纳问题,进行练习1、归纳学生提出的三个问题2、提供句式,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死海中,所以。
这真让人感到,也正因为死海中含盐量高,所以。
学生小组交流讨论全班交流五、总结课文第一教时教学目标:1、自学课文生字词,体会“蹦跳”、“沉默”、“絮语”等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能用“从容”、“奇异”等词语造句。
2、继续学习确定课文重点的方法,并会选用恰当的方法给本文确定重点。
教学过程:一、审题导入新课。
1、审题,激发学生兴趣。
“我”躺在什么地方的波浪上,为什么能躺在波浪上?带着问题听课文录音。
2、检查、交流预习情况。
二、初读课文确定课文重点。
1、各组分头齐读课文,讨论课文的重点所在。
2、交流。
复习前一篇课文中学过的找课文重点的方法,板书。
3、确定本课重点,并说说为什么。
三、再读课文,感受作者的所见所闻。
学习课文1-4节。
第二教时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512节,知道死海创造奇迹的原因,并体会作者觉得在死海里游泳是件快乐的事。
2、了解一些有关死海的其它知识以及世界趣闻,激发学生探究热情。
教学难点:理解“人能躺在波浪上读书”的原因。
小学三年级语文《躺在波浪上看书》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海滩景色,感受作者对大海的喜爱之情。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导入,激发学生对大海的兴趣。
(2)运用多媒体展示课文场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3)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2)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珍惜美好时光。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感受作者对大海的喜爱之情。
2.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海滩景色。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大海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大海的印象和感受。
2.课文朗读(1)教师示范朗读课文,学生跟随朗读。
(2)学生分角色朗读,体会课文情感。
3.生字词学习(1)教师引导学生逐个学习生字词,讲解字义、字形和字音。
(2)学生组内交流,分享生字词的学习心得。
4.课文理解与分析(1)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
(2)学生回答问题,讨论课文中所描绘的海滩景色。
5.小组讨论(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如果你躺在波浪上看书,你会看到什么?(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想象和感受。
6.拓展活动(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我眼中的海滩”绘画活动。
(2)学生展示作品,分享自己的创作思路。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四、作业布置1.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课后拓展:(1)观察生活中的自然景观,用所学知识进行描述。
(2)与家人分享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共同探讨保护环境的方法。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大海的图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课文学习奠定了基础。
鄂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躺在波浪上看书【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掌握《躺在波浪上看书》这篇文章的内容、结构和语言特点;2)理解并掌握“阅读逸事”的阅读策略;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
2. 能力目标:1)通过讲解、展示和互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其主动阅读的能力;2)启发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达能力;3)通过阅读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阅读态度和习惯;2)激发学生对生活、世界的兴趣和好奇心;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积极参与课堂合作活动。
【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躺在波浪上看书》的内容、结构和语言特点;2)训练学生运用“阅读逸事”阅读策略的能力。
2. 教学难点:1)通过阅读理解,理解“阅读逸事”这个阅读策略的含义和应用方法;2)启发学生运用“阅读逸事”策略积极阅读、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内容】1. 知识讲授:1)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阅读吗?最近你们读了什么书?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一篇有趣的文章,让我们跟着作者的脚步,躺在波浪上看书。
”2)讲解《躺在波浪上看书》的内容、结构和语言特点。
3)向学生介绍“阅读逸事”的阅读策略,解释“逸事”在这里的含义。
4)结合课文内容,为学生演示如何运用“阅读逸事”的策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活动设计:1)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和语言特点。
2)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阅读策略和心得体会,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阅读不同的篇章,运用“阅读逸事”策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
4)教师引导学生写自己的阅读感悟,鼓励学生将思考写成文字,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 形成评价:1)教师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检查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躺在波浪上看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导入:1、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篇与死海有关的文章,它是一一生:躺在波浪上看书。
2、(课件出示死海的风光图片,师解说):上节课,我们随作者一同游览了死海,欣赏到了死海奇异的美景,也了解到死海是个内陆湖,含盐量是一般海水的九倍,任何生物都不能在这样的水中生存,“死海”因此得名。
不过,正因为水中含盐量高,所以死海才能创造一种奇迹,那就是一一(出示课件,生齐读)人躺在水面上读书,喝咖啡,不会沉下去。
3、死海真的能创造这样的奇迹吗?大家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起来,都想下水试试,我第一个跳下水去。
咱们也一起下水去亲自试一试吧!二、初读6-9自然段,谈感受。
1、自由读6-9自然段,说说你的感受。
(舒服、好玩……)2、师总结:是呀,正如作者所说一一(出示课件)能在死海里游泳,确实是一件难得的乐事。
3、师质疑:为什么文中的我会有这样的感受呢?三、精读第6段。
1、现在老师请一位同学起来读第6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想:为什么作者认为(出示课件)“能在死海里游泳,确实是一件难得的乐事。
” ?2、指名生读第6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
3、谁来说一说为什么作者认为能在死海里游泳,是一件难得的乐事。
A死海的水是温润的,还似乎有一股阻力,在水中行走有些吃力。
(指名生:说说你的想法)师:温润的水是什么感觉的生:温暖、滋润……师:还有什么时候你会有温润的感觉?(指名生答)死海的水是温润的,那有多舒服呀!你能带着这感觉读一读吗?(指名读,齐读)师:能在这温润的水中游泳,真是一一(出示课件,生齐读)一件难得的乐事。
过渡:你还从哪些地方感受到,能在死海里游泳,是一件难得的乐事?B我走到水深及胸时,便仰身躺了下去一一奇迹果然出现了!(说说你的想法)死海创造的奇迹是什么?生齐说一一人躺在水面上读书,喝咖啡,不会沉下去。
温润的水把我整个身体托浮起来,像托浮着一片树叶。
我只要保持着身体的平衡,就像躺在床上那样舒服自在。
我躺在波浪上读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我躺在波浪上读书》这篇文章,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2. 培养学生对阅读的热爱,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阅读:《我躺在波浪上读书》2. 分析课文主题和情感3. 讨论阅读的重要性和乐趣三、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我躺在波浪上读书》的主题和情感。
2. 培养学生对阅读的热爱和阅读习惯。
四、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中的情感和主题。
2. 如何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五、教学准备:1. 课文《我躺在波浪上读书》的打印稿。
2. 黑板和粉笔。
3. 教学录音机或音响设备(如果需要)。
教学过程:1. 引入:a. 让学生自由发言,谈谈他们对阅读的看法和经验。
b. 引导学生思考阅读给他们带来的乐趣和收获。
2. 阅读课文《我躺在波浪上读书》:a. 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大意。
b.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理解和感受。
c. 教师引导讨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主题和情感。
3. 分析课文主题和情感:b.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情感变化,讨论作者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的。
4. 讨论阅读的重要性和乐趣:a. 让学生谈谈自己喜欢的书籍和阅读体验。
b.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阅读对他们的成长和思维发展的影响。
b. 给学生布置作业,要求他们写一篇关于自己阅读体验的短文。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阅读体验和理解程度,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文中的主题和情感。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讨论阅读的重要性和乐趣时,教师可以分享自己的阅读经验和故事,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六、教学延伸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最喜欢的书籍或阅读材料,并解释为什么喜欢它们。
2. 邀请一位作者或图书馆员来学校进行讲座,让学生了解更多的阅读资源和推荐。
《躺在波浪上看书》教案:探究文中的自然与人文景观一、教学目标:1、了解杨绛《躺在波浪上看书》的文学背景和主要内容。
2、通过文学分析和学生实地体验,探究文中自然与人文景观对人的影响。
3、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关注,增强环保意识。
二、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相关的教材、文献。
2、教师提前到实地景区勘察、拍照、摄像等。
3、学生寻找和收集自然景观或人文景观图片,准备PPT或海报。
三、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图片展示、视频播放、互动提问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培养学生热爱和关注自然环境的习惯。
2、文本分析:教师让学生阅读杨绛《躺在波浪上看书》一文,并指导学生分析文章中的主旨及语言艺术特点,体会自然与人文景观对人的心灵以及身心的影响,并引导讨论与实际生活相关的社会问题。
3、实地体验:教师带领学生到实际景区或公园等进行实地观察、拍照、录音、体验等,根据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等因素对学生的情感和态度影响做出分析,并让学生结合实际体验和话题展开讨论。
4、PPT或海报制作:教师指导学生制作PPT或海报,通过图片、文字等形式传达对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的感受以及对环保的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环保信念和意识。
5、展示、评价:学生进行展示,教师给予指导和评价,提供更好的展示平台和机会,促进学生在交流中彼此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环保行动力。
四、教学反思:1、该文本中的自然与人文景观对人的影响,有助于培养学生尊重大自然、重视生态环境、珍惜人类文化遗产的文化自觉和人文情怀。
2、实地体验可以增加学生的情感投入和现实体验,能够对课程内容有更深入的了解。
3、采用PPT或海报的方式展示,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呈现观察的数据和写实的思路,激发学生的创造性表达能力。
4、发挥学生的自我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能够在交流中相互学习、磨合互动,提升教学成果和学生水平。
鄂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躺在波浪上看书》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海洋、船只的特点;读懂课文,并理解其中的含义。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思维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懂得珍惜生活,学会欣赏美丽的自然风光。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海洋和船只的特点,掌握课文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子。
2.教学难点: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中所描写的自然美景,并能更好地欣赏它。
三、教学过程a. 导入新课1.让学生看看课本上每一页,从书名,插图、表格、标题等方面了解课文上下文。
2.引导学生回顾前面所学的相关知识。
b. 学习课文1.教师指导学生课文,并分析重点、难点。
2.学生根据自己的语感、语音朗读课文,并找出不熟悉的词汇,探究其含义。
3.教师带领学生轮流自由阅读课文,并询问学生的理解、疑惑等问题。
4.教师引导学生逐段解读课文,分析其中的语言特点,如用词、句式。
c. 操作题练习1.教师出具一些问题进行讨论,如“为什么海浪会不断翻卷?”、“为什么一些词汇在课文中反复出现?”等等。
2.学生在小组内互相敲打答案,并回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
d. 教师总结1.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并在黑板上展示答案。
2.教师提醒学生关注课文中的人性关怀。
3.教师让学生回想自己是否有过像课文中主人公一样的体验,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
四、教学效果评估1.学生在班级内进行展示,将学生的反应进行归纳并展示在教室板书上。
2.教师可在作业或考试中测试学生对本课学习情况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鄂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PPT六、教学课时1个课时(45分钟)。
《躺在波浪上看书》教学设计
《躺在波浪上看书》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鄂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九课《躺在波浪上看书》。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字,认识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课文内容,知道死海吸引游人的地方。
3、引导学生查找死海的有关资料,帮助学生加深对死海的了解,培养学生查找收集的能力。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死海的特点以及给游人们所带来的欢乐。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收集有关死海的资料,结合语言文字和插图,体会作者的感受及死海的神奇。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略
一、激趣导入
师:在上节课里,我们知道作者曾躺在起伏荡漾的波浪上,从容地读一本杂志。
你们想看这幅画面吗?(CAI出示图)
师:在哪儿有这种奇迹发生?
(生作答后师板书:死海)
师:听到死海这个名字,你有什么想法?
(生作答后师梳理学生提出的问题。
)
二、品读感悟
(学习第3---9自然段)
(一)学生自由朗读3---9自然段,将自己感兴趣的地方用笔画下来多读几遍。
(二)交流汇报
1、名字来历
(1)师:谁愿意将你感兴趣的地方读出来与大家分享。
(2)指名学生读第3自然段并说出理由。
(3)欣赏死海风光,教师配乐朗诵“来到死海岸边……正是这些结晶体反射出来的。
(4)CAI出示句子“来到死海岸边,只见海水轻轻涌动,泛出一种奇特的光晕,五颜六色,像彩虹似的。
(5)指名学生朗读。
师点评时:抓住“轻轻涌动”“像彩虹似的”
(6)全班齐读。
(7)在第3自然段中,你对哪里还感兴趣?
(8)指名学生读。
CAI出示句子“死海其实是个内陆湖,水中含盐量特别高,竟高于一般海水的九倍!任何生物都不能在这样的水中
生存,‘死海’因此得名。
师在点评时:抓住“九倍”“任何”。
再次指名学生朗读。
(9)指名学生读第4自然段并说出感兴趣的`理由。
(10)小结:死海真有这么神奇吗?
2、实验
有一杯清水,一个生鸡蛋,往水中加盐,观察鸡蛋有什么变化?从而证明:水中含盐量越高,浮力越大。
过渡:因此,大家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起来,都想下水去试一试,作者是第一个跳下水去。
有谁知道作者在水里是什么感受?
3、感受
(提示:学生在读中体会感受)
A、“温润的水把我整个身体托浮起来,像托浮着一片树叶。
”
B、“细浪在我耳畔絮语,微风拂面而过,明晃晃的阳光从蓝得透明的晴空洒下来……我儿乎想在这温润的、摇晃的‘床’上睡一觉了!”
(1)体会A句时,抓住“托浮”说明浮力大,“像托浮着一片树叶”作者采用既比喻又拟人的写作手法。
(2)指学生朗读、齐读。
(3)体会B句时,采用老师引读,学生边想象边朗读。
(4)再次指名朗读、师生配合朗读。
(5)假若是你,躺在这温润的死海上,你会听到……感觉到……看到……
(6)全班齐读第6自然段。
过渡:作者说只要保持着身体的平衡,就像躺在床上那样舒服自在。
如果身体不保持平衡,会出现什么结果?
(7)指名学生朗读第8自然段。
(8)如果你在淡水里游泳时被水呛了,你会是什么感受?
(9)全班齐读第9自然段。
三、小结及拓展
1、师:我有跟随作者游玩了死海,现在知道死海吸引游人的地方在哪里?
2、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1)小组讨论。
(2)点学生说。
四、板书设计
9、躺在波浪上看书
/轻轻涌动像彩虹\
(死海)奇乐
\含盐量高浮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