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绣与西班牙大披肩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2
广绣在传统粤剧戏服中的艺术体现
在粤剧戏服中,广绣的运用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领子和袖口的装饰。
在传统粤剧戏服中,领子和袖口通常是地位高贵、身份尊
贵的角色所穿戴的服饰,而广绣的采用更加凸显了这份高贵。
广绣采用细针密线的手工艺,以及精细的刺绣图案,精致而繁复。
领子和袖口上的广绣图案,常常是一些鱼、蝴蝶、花
卉等与自然相关的元素,这些图案通常拥有许多的寓意和象征,充分展示了对自然之美的
敬仰和珍视,也彰显了生命的吉祥和繁荣。
其次是背心和外衣的装饰。
在传统的粤剧戏服中,背心和外衣通常是一个剧中人物身
份和职位的象征。
背心被称为“花背”,通常是个人装扮中最显眼的标志之一。
背心和外
衣上的广绣图案,通常运用了更多的技巧和元素,如金龙、凤凰、狮子等神兽图案,这些
图案除了能够体现出贵族身份的象征意义之外,还能反映不同阶层间的分化。
最后是头一个上的装饰。
在传统的粤剧戏服中,头饰是女性角色最重要的装饰品。
广
绣的采用在头饰上尤为显眼,也受到了广泛的欢迎。
头饰上的广绣图案,通常是一些花朵、蝴蝶、鸟类等元素,寓意多样,能够展现出女性角色的美丽和高贵。
其中,蝴蝶是一个重
要的图案,它寓意着爱情和美好的未来。
广绣在传统粤剧戏服中的艺术体现,不仅仅是一种装饰品,更是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
和手工艺精髓的一种体现。
广绣的运用不仅能够为粤剧戏服增添了独特的韵味,更是为后
人展示了传统文化中的美好价值和精神内涵。
科学之友 222023-11广绣的历史发展1983年,广州发掘西汉初年南越王赵眜的陵墓,在墓中发现大量绣纱织物。
此发现将广绣的历史追溯至2 000余年前。
关于广绣的记载,最早见于唐人笔记,据唐人苏鹗在《杜阳杂编》所载:“唐永贞元年,南海贡奇女卢眉娘,年十四,工巧无比,能于一尺绢上绣《法华经》七卷,字之大小,不逾粟粒,而点划分明,细如毫发……”而这位能在一尺绢上绣《法华经》七卷的南海14岁姑娘卢眉娘,便被广绣行众人奉为始祖。
汉代的海外商业贸易活动繁荣,广绣兴盛。
唐开元年间,政府在广州设立市舶使,允许民间开展海外商贸活动。
于是有了海上丝绸之路,丝绸从广州出口至以针代笔,以绢为纸,以丝线为丹青,勾勒出栩栩如生的世间万物。
明清时期,广绣被西方学者誉为“中国给西方的礼物”。
广绣率先打响中国绣品的名号,开创中国绣品风行海外的先河。
使广绣从技法和生产方式上都产生了质的转变,进入鼎盛时期。
广绣在这一时期形成了一定的特色,开始使用各色丝绒线刺绣,其中金银线刺绣技艺独特,还开创性地使用孔雀羽毛做线,成品绚丽夺目。
清朝是广东地区长足发展的时期,被称为“金山珠海、天子南库”,一度成为中西经济、文化交融的桥梁。
这一时期,广绣商品化程度日益成熟,丝绸、茶叶、陶瓷成为热门的外销商品,“中国风尚”成为欧洲社会品位和地位的象征,拥有千年历史的广绣成为了供应外销的主力。
一方面,开放的广州口岸让广绣拥有了便于出口的地理优势;另一方面,精湛的技艺与创新的想法让广绣收获了国外消费者的喜爱,越畅销,越外销。
广绣,神秘的东方韵味 卢眉娘,唐朝南海(今广州番禺)人,是广绣历史上最早记载的人物,被广绣行众人奉为始祖东南亚,又通过马六甲海峡进入西亚和欧洲地区。
宋朝,广州市舶司成为对外贸易的专职机构,并鼓励民间商人的贸易活动,丝织品开始成为商品。
明清时期,随着大规模的商品贸易发展,丝织品从自用商品发展为大宗出口商品,这一根本性转变沈从文曾评价,广绣在19世纪晚期工艺品中独放异彩,在创作上充满了热情天真与民间趣味,产生了许多风格独具的艺术作品。
创新广绣名扬海外——浅谈国外推广广绣文化的经验2010年12月24日富德工艺品有限公司,其前身为佛山地区刺绣工艺总厂,30多年来一直专业从事广绣品的设计、制作和出口,产品以手绣大披巾为主,也包括长披肩、印度纱丽和各式小绣品。
市场以南欧为主,也包括北美和南、中、西亚。
在最近的十多年里,富德生产的手绣大披肩占欧洲市场总量的30-40%;而该市场的高端品种,70%由富德生产和销售;在每年推出市场的手绣大披巾新产品中,大约70-80%由富德设计和制造,富德因此成为最大的广绣企业,被欧洲市场公认为最大的手绣披巾生产商和供应商。
能够走到这一步,主要得益于多年来在国外推广广绣文化的不懈努力,具体如下:一、表现目标市场所喜闻乐见的题材,有效地向国外推广广绣文化。
广绣历史悠久,技艺精湛,外国人对广绣的欣赏和推崇,古已有之。
据文献资料记载,明正德九年(1514年),一个葡萄牙商人在广州购得龙袍绣片,回国后将此献给国王,受到国王重赏。
自此之后,广绣扬名海外,每年都有不少产品输出国外。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刺绣行业虽然仍然传承了刺绣的传统技艺,但由于缺乏对目标市场的研究,往往用中国技艺表现中国题材并推介给国外市场。
众所周知,东西方文化存在着不少差异,因此,即使中国的刺绣工艺备受海外欢迎,但由于题材不被理解和接受,最终刺绣文化还是得不到最有效的推广。
有鉴于此,富德公司在继承和发展广绣传统技艺的基础上,打破了行业的传统惯例,对每一目标市场进行细致的市场文化背景研究,并以此为根据,用精湛的广绣技艺表现目标市场所喜闻乐见的题材,从而有效地推广广绣文化。
例如,研究结果表明,西班牙的加泰隆尼亚地区和阿拉岗地区受罗马文化影响,天主教文化一直占主体。
因此,这些地区的披肩题材可以极其广泛,花卉、禽鸟、人物均可,用色则以素雅色彩为主。
而西班牙的卡斯蒂利亚地区和安达路西亚地区则不同,这两个地区曾被北非阿拉伯人统治了600多年,现在虽已回归天主教文化400年,但消费取向仍保留了伊斯兰文化的影响,在绣品图案中出现人物、禽鸟往往不受欢迎,因此手绣披肩的题材则以花卉图案为主,在用色上,考虑到该市场受北非色彩文化的影响,选用了对比强烈浓郁的色彩。
第一章测试1.基围的耕作方式是果基鱼塘、桑基鱼塘、蔗基鱼塘的雏形。
()A:对B:错答案:A2.继昌隆缫丝厂的创始人是()。
A:陈启源B:谭嗣同C:陈昌隆D:梁启超答案:A3.清代前期,广东的丝织业大规模兴起,()成为当时岭南地区纺织业的三个主要基地。
A:广州B:清远C:佛山D:兴宁答案:ACD4.广府民族资本纺织业的兴起充分说明作为广东沿海发达区的城市传统手工业,在遭受了外来洋货的打击下,能以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积极姿态,成功实现了传统手工业的近代转型。
()A:对B:错答案:A5.莨纱有很多名字,它的别名包括()。
A:黑胶绸B:薯莨绸C:香云纱D:莨绸答案:ABCD6.“久服弗敝”的是指()A:新宁减绸B:新安罾布C:薯莨纱D:薯莨绸答案:A7.如图是“桑基鱼塘”生产模式图,对“桑基鱼塘”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良性循环B:提高了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C:其中鱼的摄入量来自蚕和猪的同化量D:需要不断得到外部的能量补给答案:A8.“桑基鱼塘”是()独有的农业经济形式。
A:青岛B:客家山区C:珠江三角洲D:潮汕平原答案:C9.广东新安南头出“罾布”其实质上是指()A:丝绸B:苎麻制成的鱼网C:用河泥浸染的渔网D:丝麻答案:C10.织造机由前搅、大轴、二轴、绞综、踞盘、花箱、花纸、以及脚踏等部分组成。
()是根据花纸的款式而做出花样的部分。
A:踞盘B:大轴C:花箱D:花纸答案:C第二章测试1.薯莨纸染色共4次,其中头过水最为重要。
()A:对B:错答案:A2.(),香云纱工艺被列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A:2007年B:2008年C:2006年D:2005年答案:C3.清末民初莨绸的主要款式以()为主。
A:喇叭裤B:大襟衫C:大裆裤D:短衫答案:BC4.香云纱的染整生产过程大概需要30天左右,被古人称为“3蒸9煮18晒”。
()A:错B:对答案:A5.香云纱的制作不需要依靠天气,是个“靠人吃饭”的活,而不是“靠天吃饭”的活。
广绣在传统粤剧戏服中的艺术体现广绣是中国传统手工刺绣的一种,起源于广东地区,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粤剧戏服中,广绣以其细腻的手工技艺和独特的文化内涵,成为了粤剧戏服的重要元素之一。
广绣在传统粤剧戏服中的艺术体现不仅体现了中国传统手工艺的精湛技艺,同时也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和历史底蕴。
本文将从广绣的文化内涵、工艺特点和在粤剧戏服中的艺术体现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广绣的文化内涵广绣作为中国传统手工刺绣的代表之一,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它不仅仅是一种手工技艺,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和延续。
在广绣的刺绣图案中,往往融入了丰富的文化元素,如花鸟昆虫、传统民间故事、历史人物等,这些图案不仅是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描绘,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现和传承。
广绣的图案多样,每一种图案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通过这些刺绣图案,人们能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
广绣在传统的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中也有着丰富的表现。
在广绣的图案中,常常可以看到一些关于中国传统神话故事的描绘,如嫦娥奔月、牛郎织女、孟姜女哭长城等,这些图案不仅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信仰和尊崇,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内容的再现和传承。
广绣通过这些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广绣的工艺特点广绣作为中国传统手工刺绣的一种,有着独特的工艺特点。
广绣的刺绣技艺非常考究,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训练才能掌握。
广绣刺绣的工艺包括选线、布料、绣线、绣针等多个环节,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经验丰富的工匠进行精湛的操作,这样才能完成一件精美的广绣作品。
广绣的颜色搭配非常注重协调和美感,绣线和布料的颜色选择需要经过精心的考量,以确保整个刺绣作品色彩和谐、层次丰富。
广绣刺绣的细腻程度非常高,能够表现出花草鸟虫等自然景物的细腻质感,让人仿佛置身于自然之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与生机。
广绣作为中国传统手工刺绣的代表之一,在传统粤剧戏服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广绣在传统粤剧戏服中的艺术体现广绣是一种粤剧戏服中常见的传统绣花工艺,它在粤剧戏服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增加戏服的艺术价值,还可以表现出人物的身份和地位,体现出粤剧文化的独特魅力。
广绣在传统粤剧戏服中的艺术体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广绣在粤剧戏服中的艺术体现在其精湛的绣工技艺上。
广绣是广东地区的一种传统手工绣花工艺,历史悠久,工艺精湛。
广绣具有精美细腻、色彩艳丽、线条流畅的特点,绣工十分考究,对刺绣的工艺要求非常严格。
在粤剧戏服中,广绣往往用于绣制衣领、袖口、腰带等细节部位,这些地方的绣花需要细致入微,不仅要体现出精湛的技艺,还要符合人物角色的身份和地位,因此广绣的精湛技艺在粤剧戏服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广绣在粤剧戏服中的艺术体现在其细节处理和表现手法上。
在粤剧戏服中,广绣往往被运用在一些细微的部位,比如袖口和腰带等地方,这些部位的绣花不仅要求工艺精湛,还需要运用合理的表现手法,使得绣花能够与整体的戏服风格相协调,并在舞台上产生最佳的视觉效果。
比如在表现一个角色的威严和尊贵时,广绣要通过线条的流畅和色彩的明快来表现出来;而在表现一个角色的忧郁和沉静时,则需要用色彩的深浅和线条的浓淡来表现。
这样的细节处理和表现手法使得广绣在粤剧戏服中得以艺术体现。
广绣在粤剧戏服中的艺术体现还体现在其与其他装饰元素的协调融合上。
在粤剧戏服中,广绣往往与其他装饰元素相互配合,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比如广绣与刺绣、镶边、流苏等元素的结合,使得戏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变化,不仅使得戏服更加精美华丽,还能够展现出广绣的独特魅力和传统文化的内涵。
这种协调融合不仅丰富了戏服的艺术表现形式,还可以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和饱满。
广绣在传统粤剧戏服中的艺术体现主要体现在其精湛的绣工技艺、独特的风格和造型、细节处理和表现手法以及与其他装饰元素的协调融合上。
广绣不仅为粤剧戏服增添了艺术价值,还丰富了粤剧文化的表现形式,使得粤剧戏服更加生动和富有魅力。
广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元素特征1.广绣的历史特征广绣,顾名思义,即广府地区的刺绣,从历史上指以广州为中心及其古属地南海、顺德、番禺等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民间刺绣工艺。
关于广绣的起源,学界有两种不同说法,一种是三国两晋时期,中原战乱频繁,而广州地区相对安定,大批中原、江左人士南迁并带来了刺绣的技术。
而另外一种说法,则是广绣与黎族所制织锦同出一源。
广绣源远流长,文字记载最早可见于苏鹗《杜阳杂编》一书:“唐永贞元年,南海贡奇女卢眉娘,年十四,工巧无比,能于尺绢绣《法华经》七卷。
”距今至少有一千多年历史,卢眉娘亦被广绣行众人奉为始祖。
至唐代,由于海上丝绸之路航线的拓展、皇族对刺绣的日益喜爱、传统纺织业的发展以及广州市舶司的设立,使得广绣达到较高的工艺水平,以精工细巧闻名于世。
唐代中后期开始,由于中原战乱,经济重心开始南移,海上丝绸之路逐渐取代路上丝绸之路,广州成为当时中国第一大港,广东地区桑蚕业和丝织业得到大规模的发展。
在宋代,由于市舶制度更加完备,广东的桑蚕生产也得以逐步发达,产生织土绸的机户、机坊,生产许多产品作为贡品,广绣绣品开始由深闺小院和宫廷内庭逐渐走上社会市场,并蓬勃发展为一项民间重要的副业。
元朝成立后,广东丝绸业逐步复苏,但后来随着纺织品盛行,丝绸业发展收到一些负面影响。
在丝绸贸易上,由于官府采取了“官本船”体制,只注重于官府所经营的出口贸易,压制甚至严禁私人交易,并收取了高昂的进出口关税,所以广东的丝绸出口贸易远不及上海宋代。
明初,广绣就开始蓬勃发展成民间艺术一种主要的传统手工艺,“广州市及其周围区域的蚕桑产量有了较大的蓬勃发展。
至明代中后期,广绣才产生了自己的特点风格,广绣艺人创造性地使用孔雀毛、马尾做线缕和勒线,“金银线绣”明暗充分展现,极具层次,并且开始向欧洲输出,远传至英、法、葡萄牙等国。
至清初,广州成为全国唯一的通商口岸,广绣得到迅速发展。
全广州有绣庄、绣坊50多家,从业人员更是达到3000人之多,绣品作为重要的外销品远销欧洲和中近东各国。
明清外销广绣织物品类的艺术语言分析作者:***来源:《丝绸》2022年第02期摘要:明清时期受海上丝绸之路的带动,广绣成为最主要的出口手工艺术品之一,在艺术表现中明显吸收了西方艺术风格。
文章通过对外销广绣商品实物、图片和国内外文献等多元化方式进行调研,结果表明:因海外贸易市场的驱动及多元化的消费需求,广绣外销织物呈现观赏型、定制型及批量型三种品类,且它们在对西方艺术的借鉴方式及程度上表现不一致,在艺术形式及制作方式上都呈现出了各自的特点。
外销观赏型通过西方透视构图、色彩光影明暗烘托、水路技艺等艺术手段强调整体画面的立体空间感;外销定制型通过图案的题材和造型等艺术形式突出图案构造的创新;外销批量型则通过就简的工艺、艺人的分工合作等方面突出制作的程式化特点。
虽然它们呈现的艺术特色有所區别,但都体现了明清时期商品经济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商品特征。
关键词:明清;外销广绣商品;品类;艺术语言;刺绣;海上丝绸之路中图分类号: TS935.1;J523.1文献标志码: B文章编号: 10017003(2022)02015206引用页码: 021305DOI: 10.3969/j.issn.1001-7003.2022.02.019(篇序)收稿日期: 20210813;修回日期: 20211228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7YJC760003)作者简介:陈金怡(1979),女,副教授,主要从事服饰文化的研究。
广州是海上丝绸之路南海航线的最重要起点之一,以品类繁多的商品贸易为纽带,其中以广绣等手工艺商品最具岭南地域性特征。
广绣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曾是明清时期广州海上丝绸之路最为重要的外销商品,是中西方文化交融的历史佐证。
它不仅折射出明清之际西方文化在中国传播的方式和进程,同时也展现了明清“一口通商”时期中国文化向西方传播的途径和内容。
《明清绣品》[1]、《清代广东外销艺术精品集》[2]等书籍中提到明清广绣产品特点,认为很大部分绣品受西方油画等艺术风格影响而具有西方风俗特点。
第三单元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单元测试---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一、单选题1.下表是苏联工农业产品(部分)产量对比表。
导致苏联工农业产品产量增幅差别明显的主要原因是( )年份钢(万吨) 煤炭(万吨) 棉织物(亿平方米) 谷物(万吨)1928年425.1 3551 18.21 73301940年187 16592.3 27.15 9564增幅(%) 308 367.25 49.09 48A.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实施新经济政策C.优先发展重工业D.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2.下表是某时期英国经济和进出口的变化(1964—1979年)1964197019741979公共支出占GDP比例(%)34.137.740.441.1通货膨胀率(%) 3.17.816.913.4失业人数(千人)3725555421344失业人数占劳动力人口比例(%) 1.6 2.6 2.6 5.7工业产出指数(1975年=100)86.299.9105.7112.8进口渗透率(%)11.817.123.325,7英国在世界出口产品中的份额(%)14.410.88.89.7这些变化A.推动了撒切尔夫人的改革B.反映了英国强国地位开始沦丧C.说明了自由主义实践的局限D.折射出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全面衰退3.新亚述时期(前935-前612年),西亚的银钱借贷活动与此前相比有了明显的不同:依法订立的借据上,各项要素更加完备;借贷活动普遍增加了抵押品。
这反映出,新亚述时期的西亚()A.商品经济有所发展B.金融资本积累加快C.商业违约行为频发D.法律更偏向债权人4.宋之前,人们择偶往往强调门第、身份、地位,严格遵从等级规定。
而到了宋代,人们择偶则打破“门阀”等级局限。
宋仁宗下令,宗室嫁女时,“择士族之有行义者;敢以财帛为婚,御史台、街司察举之”。
这一变迁主要源于A.商品经济的发展B.科举制度的完善C.君主专制的强化D.程朱理学的影响5.下图为18世纪初国际贸易状况示意图。
分享广绣的知识最近老师让我们搜索什么是广东特色的代表作,上网搜了一下是广彩,总结一下有关广彩的资料,跟大家分享一下。
广绣,全国四大名绣之一,历史上指广州、佛山、南海、番禺、顺德等地的刺绣品,即专指广府地区的刺绣工艺品,包括刺绣字画、刺绣戏服、珠绣等。
简介据唐人苏颚在《杜阳杂编》所载:“唐永贞元年,南海贡奇女卢眉娘,年十四,工巧无比,能于一尺绢上绣《法华经》七卷,字之大小,不逾粟粒,而点划分明,细如毫发……”以上《杜阳杂编》记载的正是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南海14岁姑娘卢眉娘于皇宫中在一尺绢上绣《法华经》7卷,字如粟粒而点画分明、细如毛发,足见其技之精。
到了宋代,民间日常已广泛应用刺绣品,其中的欣赏品的工艺日臻成熟。
明代中后期,广绣已扬名海外。
正德九年(1514年),葡萄牙人在广州购得龙袍绣片回国,得到国王厚赏广绣之名遂传至欧洲,绣品从此输出国外。
广绣作品有一个共同特点,远看非常醒目,近看又精细非常。
清初,英国商人拿服饰图样到广州绣坊订绣品。
因图样乃西方油画风格,绣工为绣得惟妙惟肖,便增加绣线种类及改革绣法,丰富绣品的表现力,使广绣技艺更加提高。
如以孔雀羽毛扭绩成线缕,以马尾缠绒为勒线等。
英国商人带服饰图样到广州加工刺绣,使广绣吸收了西洋油画的艺术风格,运用透视和光线折射的原理,丰富了广绣的设计色调和表现力,绣品广泛地应用于室内装饰和日用衣饰上。
清中叶是广绣出口的全盛时期,大幅的绣画纳税也要白银1.2两,可知价值不菲。
当时的广绣作品布局章法已中西合璧,用色浓艳且非常光影变化。
今故宫仍保存着当时广绣挂屏可证其艺术高超。
乾隆期间,广州刺绣业成立了行业组织—锦绣行。
光绪年间,广东省成立工艺局,设缤华艺术学校,传授绘画、刺绣、雕刻等技艺。
清代,广州的刺绣作坊多在状元坊、新胜街、沙面一带。
绣品的特色是构图饱满、繁而不乱、装饰性强、色彩鲜艳、富丽堂皇,高档绣品有条幅、挂屏、台屏等。
清末,有名画家参与广绣设计,使技艺更有发展,如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广东省工艺局聘画家高剑父任宾华艺术学校校长时,设绘画、刺绣、雕刻等习艺班,高剑父红颜知己宋铭黄(1877~1940,后为高夫人)任刺绣班教师。
第一章测试1【单选题】(2分)织造机由前搅、大轴、二轴、绞综、踞盘、花箱、花纸、以及脚踏等部分组成。
()是根据花纸的款式而做出花样的部分。
A.踞盘B.花箱C.大轴D.花纸2【单选题】(2分)广东新安南头出“罾布”其实质上是指()A.丝麻B.丝绸C.用河泥浸染的渔网D.苎麻制成的鱼网3【单选题】(2分)“桑基鱼塘”是()独有的农业经济形式。
A.客家山区B.潮汕平原C.青岛D.珠江三角洲4【单选题】(2分)如图是“桑基鱼塘”生产模式图,对“桑基鱼塘”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提高了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B.其中鱼的摄入量来自蚕和猪的同化量C.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良性循环D.需要不断得到外部的能量补给5【单选题】(2分)“久服弗敝”的是指()A.薯莨绸B.新宁减绸C.新安罾布D.薯莨纱第二章测试1【单选题】(2分)香云纱是岭南特有的面料。
其染整的植物染料是()。
A.纱B.丝麻C.薯莨D.丝绸2【单选题】(2分)以面料颜色、面料声响或音译起名字的,如()就是依据香云纱摩擦的“沙沙”响声而命名。
A.薯莨纱B.响云纱C.黑胶绸D.云纱3【单选题】(2分)香云纱以()为原料,织成白坯的纱绸织物,经薯莨汁液多次浸泡、染色,日晒后,再与珠三角地区特有的,没有污染的河涌泥相结合,而形成一面黑色,一面咖啡色的一种纱绸制品。
A.棉布B.蚕桑丝C.苎麻D.天丝棉4【单选题】(2分)2008年,佛山顺德区成艺晒莨厂的()成功申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A.香云纱染整技艺B.香云纱纺织技艺C.香云纱晾晒技艺D.香云纱涂层技艺5【单选题】(2分)薯莨,属多年生缠绕藤本的蓣科植物,卵圆形。
外皮黑褐色,凹凸不平,新鲜采割时会流出红色的黏液,块茎内主要成分是A.红磷B.单宁酸C.D.三氧化二铁第三章测试1【单选题】(2分)清代著名的广州()是专做对外贸易的牙行,是清政府指定专营对外贸易的垄断机构。
A.外贸行B.轻纺城C.十三行D.洋货行2【单选题】(2分)2.清代乾隆五十八年,广州成立了刺绣行会——(),行会选址在十三行的杨巷瑞兴里。
广绣与西班牙大披肩一、关于广绣广绣泛指古代广州府辖区的刺绣,主要分布在广州、番禺、顺德、南海等地。
与其他三大名绣一样,广绣有两大类:一类是既有欣赏价值,又有使用功能的日用绣品,如绣衣、披巾、绣鞋、床帐、床帷等;另一类是只有欣赏价值没有使用功能的欣赏绣品,如绣中堂、绣屏、绣画等。
由于近现代绣品出口种类侧重的影响,有史以来,广绣一直以日用绣品为主体。
2006年,广绣作为一种传统的民间美术工艺、一种民族文化的积累与沉淀,被正式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早在明朝,广绣便通过“大帆船贸易”运到美洲地区。
大帆船贸易Galleon Trade,是16世纪末和17世纪国际贸易史上的重要一页,中国大量的丝绸、瓷器、茶叶、农产品、工艺品、金属品和珠宝饰物等,都经由这条新的海上通道运向墨西哥,其中不少货物又转运到南美各地和西班牙;与此同时,美洲的重要农作物如番薯、玉米、烟草、马铃薯、花生(美洲品种)等也经由菲律宾传入中国。
在这些运往墨西哥的货物中,因广绣大披巾大量经马尼拉转运,由此,“马尼拉大披巾”(Mantone de Mallina)的名字得以诞生。
时至今日,仍有不少欧洲人误认为这些披巾是马尼拉生产的。
到了清代,则是广绣出口的全盛时期。
1897年,粤海关贸易报告提到:“绸缎、绣货两色,向为粤省出口大宗。
”1900年的广东海关报告中又指出:“吾国绣品销外洋者,广东最多。
”辛亥革命以后,刺绣品逐渐远离中国人的生活,广绣的欣赏品生产也日渐式微,而广绣的日用品生产则因开拓了出口的渠道得以生存和发展,并形成了产业化规模。
近20年,顺德以生产数量多、规模大、质量高成为广绣的最大集散地。
二、西班牙大披肩从明代至今,西班牙及西语系地区和国家连续不断地、大量地购买广绣大披巾至少有四百年历史。
在17世纪时,广绣大披肩已是欧洲礼仪正装的重要组成部分,每逢盛大节日,西语系国家的妇女几乎全都披上最精美的刺绣披肩,热情奔放地沉浸在节日的气氛中。
广绣大披肩的艺术语言探究林婷婷;杨晓旗【期刊名称】《设计艺术研究》【年(卷),期】2014(000)003【摘要】广绣大披肩是与服饰紧密关联的实用性装饰艺术,其艺术魅力在于巧用最简约的刺绣语言以承载多元的文化内涵,并在艺术性、实用性和生产性诸多要素中把握着平衡点。
将岭南传统工艺与西方审美心理有机结合,从而形成了“理性构图、感性用色、纹饰瑰丽、绣技高简”的艺术风格。
研究广绣大披肩的艺术语言,可以领略其“艺”与“技”的交相辉映,能为今后广绣多元化的发展开拓思路。
%Cantonese Embroidery Shawl, as a practical and decorative art, is closely connected with the costumes. Its artistic charm lies in its connotation of diversiifed language, as well as a proper balance among artistic, practical and productive factors. By perfectly connecting traditional craftsmanship in southern China and western aesthetics, an artist style featuring rational configuration, sentimental coloring, elegant decorating and redundancy-free embroidery is formed. By studying the artist language expressed in the Cantonese Embroidery shawl, a perfect blending of the"art"and"technology”could not be ignored, which beneifts to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Cantonese embroidery in various ways.【总页数】5页(P39-42,47)【作者】林婷婷;杨晓旗【作者单位】广州大学,广州510006;广州大学,广州510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J06【相关文献】1.广绣大披肩的艺术语言探究 [J], 林婷婷;杨晓旗;2.十三行时期广绣艺术语言的\"西化\"转向 [J], 杨晓旗3.论辛西娅·欧芝克《大披肩》主人翁罗莎的身份建构——基于流散批评理论的诠释 [J], 童丽娟4.规训·癫狂·回归——《大披肩》空间叙事模式初探 [J], 张昕5.明清外销广绣织物品类的艺术语言分析 [J], 陈金怡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千山外广绣常在
佚名
【期刊名称】《中华手工》
【年(卷),期】2010(000)001
【摘要】2009年,西班牙邮政发行1枚《西班牙特色》不干胶自贴邮票,主题为扇子和马尼拉披肩。
马尼拉披肩其实应该叫做中国披肩。
在披肩的原产地广东顺德,郑乃谦健步如飞,穿梭在富德工艺品有限公司5层办公楼,陈旧的大厦里布局齐备:设计部、刺绣部、陈列室、库房……每年。
【总页数】4页(P20-23)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比较文学形象学视角下的美国形象——以《桑青与桃红》和《千山外,水长流》为例 [J], 曾丽华;马财财
2.论聂华苓长篇小说中的文化意蕴--从《桑青与桃红》到《千山外,水长流》 [J], 李亚萍
3.家国背景下女性的生存困境——《千山外,水长流》中莲儿形象简析 [J], 聂新星;王向阳
4.他在千山外 [J], 柏舟
5.他在千山外 [J], 柏舟;@宾方同学(摄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关于广绣的知识点总结广绣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五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国古代就有使用丝线、线绸等材料进行艺术装饰和装潢的现象。
绣品被古人用于服饰,用以点缀生活场景,同时也被用作礼物赠与他人,以示尊敬。
随着时间的推移,广绣逐渐成为了一种独具特色的手工艺品,在中国乃至世界上享有盛誉。
广绣源于中国南方,以广州为中心,故得名广绣。
广绣的技艺主要包括绣花、贴花、钉珠、刺绣、绘画和纹样设计等诸多方面。
其中,绣花是广绣中最常见、最重要的技艺之一。
绣花技艺以各种鲜花、枝叶的形态为图案,选用各种色彩斑斓的丝线,通过不同的针法和绣线方法,将这些花卉图案绣在丝绸或其他织物上,既讲究画工的描绘,又重视绣工的技艺,其作品造型逼真、线条流畅、色彩鲜艳,令人赏心悦目。
广绣的贴花技艺则是将刺绣的作品中绣成的花朵叶子等零件贴缀在衣服上,多为镶在领口、衣摆上,以提升服饰的华美程度。
这种工艺有着独特的审美效果,使得绣花图案更为生动鲜明。
广绣的钉珠技艺则是使用金属线、珠子、宝石等贴绣材料,通过不同的贴绣方法将这些材料加工贴绣在布料上,使作品在绣工细节中附着光彩,增添艺术品位。
广绣的刺绣技艺和绘画技艺,也是广绣制作中的两个重要的工艺。
刺绣技艺包括平绣、钉绣、平钉结合绣、抽穿法等多种绣法,绘画技艺则是将描绘的细描精细地刺绣于布面的技法,这些细腻的工艺均需要高超的技艺和绝佳的耐心。
而另外,广绣的纹样设计也是其中的一大特色。
广绣制作出来的作品纹样丰富多彩,有富丽堂皇、唯美华丽、大气磅礴等诸多风格,又分别有寓意美好的吉祥图案、祝福图案、生活场景图案等。
这些纹样的设计,彰显了广绣工艺独特的艺术性和民族风格。
广绣不仅是一种手工艺技艺,更是一门文化遗产。
它以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和传统的历史文化价值,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喜爱和尊重。
广绣所制成的各种工艺品,不仅在国内深受欢迎,也受到了国外许多人士的喜爱,出口到世界各地,受到了广泛的好评。
广绣制作的产品也应用广泛,涵盖了服饰、家居用品、工艺品等多个领域。
披肩案例内容根据客户需求定制湘绣作品案例描述从事传统工艺美术理论研究的廖小姐来到广东考察粤绣,在广东富德工艺品有限公司考察时,发现公司的披肩特别精美,所以觉得在公司定制一条高档披肩带回家。
案例分析(-)作品设计分析1 .作品规格分析。
廖小姐向公司提出定制一条不带流苏的正方形披肩,根据这点要求,作品确定为长L 5米、宽1.5米的大型披肩。
2 .作品题材分析。
廖小姐是一位大学老师,也是一位民间工艺爱好者,对民间工艺颇为了解。
廖小姐向公司表示自己尤其喜欢牡丹花和孔雀,因此,作品以牡丹花结合孔雀为题材。
牡丹被誉为“国花”,花中之王,有着富贵祥和、吉祥、幸福美满的寓意。
孔雀是最聪明、最善良、最爱自由与和平的鸟,是吉祥幸福的象征。
将这两种物象绣制在披肩上象征美好与幸福。
根据以上分析,设计出绣稿如下:图1 绣稿《牡丹孔雀》绣稿以单元图案对称的构图形式设计,整体构图丰满,主次分明,繁而不乱。
大小不一的牡丹花错落有致的排列,枝叶穿插,参差不齐,给人以韵律之美;花朵清新欲滴,别具鲜研和典雅气度;一对孔雀相守相依,流连花间,增添了灵动之感。
(二)作品绣制分析针法上,运用游针、混针和齐针绣制牡丹花瓣和叶片,将花瓣和叶片的深浅色彩变化、层次感绣制出来,以齐针绣制的花瓣、叶片没有掺针的参差不齐,具有水路效果。
运用分筋针等针法绣制叶脉,运用毛针、齐毛针、混针等针法绣制孔雀,运用旋游针绣制孔雀眼睛。
用线上,牡丹主要运用大红、桃红、墨绿等色系的丝线绣制,孔雀主要运用黄色、蓝色、紫色等色系丝线绣制。
同时,以黄白色真丝缎料为绣面,更显富贵与娇艳。
根据以上分析,绣制作品,作品局部效果如下:图2 披肩局部刺绣图照片图3 披肩局部刺绣图照片(≡)真丝保养刺绣披肩在洗涤方面,宜用少量中性肥皂,在低温水液中浸泡15分钟至20 分钟,再轻轻搓揉,并用清水漂净,不宜用洗衣机,也不宜用碱性肥皂,不宜高温洗涤,用力搓揉。
洗净后要轻轻挤去水分,并用衣架挂上,任其滴水晾干,避免日光曝晒褪色。
广绣与西班牙大披肩
一、关于广绣
广绣泛指古代广州府辖区的刺绣,主要分布在广州、番禺、顺德、南海等地。
与其他三大名绣一样,广绣有两大类:一类是既有欣赏价值,又有使用功能的日用绣品,如绣衣、披巾、绣鞋、床帐、床帷等;另一类是只有欣赏价值没有使用功能的欣赏绣品,如绣中堂、绣屏、绣画等。
由于近现代绣品出口种类侧重的影响,有史以来,广绣一直以日用绣品为主体。
2006年,广绣作为一种传统的民间美术工艺、一种民族文化的积累与沉淀,被正式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早在明朝,广绣便通过“大帆船贸易”运到美洲地区。
大帆船贸易Galleon Trade,是16世纪末和17世纪国际贸易史上的重要一页,中国大量的丝绸、瓷器、茶叶、农产品、工艺品、金属品和珠宝饰物等,都经由这条新的海上通道运向墨西哥,其中不少货物又转运到南美各地和西班牙;与此同时,美洲的重要农作物如番薯、玉米、烟草、马铃薯、花生(美洲品种)等也经由菲律宾传入中国。
在这些运往墨西哥的货物中,因广绣大披巾大量经马尼拉转运,由此,“马尼拉大披巾”(Mantone de Mallina)的名字得以诞生。
时至今日,仍有不少欧洲人误认为这些披巾是马尼拉生产的。
到了清代,则是广绣出口的全盛时期。
1897年,粤海关贸易报告提到:“绸缎、绣货两色,向为粤省出口大宗。
”1900年的广东海关报告中又指出:“吾国绣品销外洋者,广东最多。
”辛亥革命以后,刺绣品逐渐远离中国人的生活,广绣的欣赏品生产也日渐式微,而广绣的日用品生产则因开拓了出口的渠道得以生存和发展,并形成了产业化规模。
近20年,顺德以生产数量多、规模大、质量高成为广绣的最大集散地。
二、西班牙大披肩
从明代至今,西班牙及西语系地区和国家连续不断地、大量地购买广绣大披巾至少有四百年历史。
在17世纪时,广绣大披肩已是欧洲礼仪正装的重要组成部分,每逢盛大节日,西语系国家的妇女几乎全都披上最精美的刺绣披肩,热情奔放地沉浸在节日的气氛中。
直至现在,大部分西班牙妇女一生中都要使用若干件广绣大披巾。
这种大披巾通常是在1.4米×1.4米的丝绸面料上,手工绣满花卉或花鸟,再在面料四周手工编结各种花式的流苏,这样的披巾生产期长达60-210天。
100多年来,顺德、南海、广州是这种大披巾的主产地。
清末民初,西班牙商人还在广州和顺德设公司包销全部大披巾,广东的这种民间刺绣文化也因此在100年前交流到西班牙。
现在西班牙南部安达路西亚地区仍有少量农村妇女自己绣制大披巾,她们既不用欧洲的圆花绷,也不用欧洲的传统刺绣物料,用的却是广绣常用的两米长大花架,在针法上主要沿用清代广绣的平针针法,其产品也带有明显的广绣特点。
顺德从清代开始生产销往欧洲的广绣大披巾,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除了战争时期外,从没中断过。
富德公司生产的广绣方披肩,一直深受欧洲市场的欢迎。
西班牙市场上的绣花披肩,70%以上由顺德生产,而高档披肩则90%以上由富德公司设计和制造。
西班牙各主要披肩进口商,包括最大的百货集团“英国公司”,也从我司进货。
目前我司已是西班牙乃至欧洲最大的披肩供应商、国内最大的披肩生产企业。
三、行业地位和文化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传统手工行业很难生存,广州、南海、番禺的广绣企业纷纷转产或倒闭,民间的绣工所剩无几,各地曾有“广绣将艺绝人亡”的提法。
只有顺德凭着现代经营理念经营广绣,逆流而上。
经过20多年的逐步发展,原顺德刺绣工艺总厂,现名富德工艺品有限公司,目前已成为广东最大的广绣企业,在中国工艺美术界﹑全国各地刺绣行业中都享有相当大的知名度。
富德公司作为广绣的代表性企业已连续10年被选为广东省工艺美术协会副会长单位,同时又是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刺绣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单位。
最近,富德公司又获得国家商务部、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四部委联合颁发的“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称号。
在全国211家获此荣誉的企业之中,仅富德公司一家是刺绣文化企业,其他四大名绣和各地方绣种因文化出口规模和历史延续性的限制没有入围。
四、现代经营理念和传统文化产业结合
顺德广绣能逆流生存和发展,关键在于以现代经营理念从事传统文化产业。
其他刺绣同行是用传统手绣工艺表现东方题材并推介给国内外的客户;而我们是用东方传统手绣技艺表现不同目标市场所喜闻乐见的题材。
其他同行翻查传统绣谱设计传统图案;而我们则先研究市场文化背景,再设计适合每一个目标市场的图案,因此我们造就了一支能研究市场文化背景的设计队伍。
我们的绣品在市场占主流地位,在本地绣工日渐减少的情况下,我们在22年之中,先后在13个省区100多个县组织过广绣技术培训和广绣生产。
目前我们在广西、贵州、湖南等地投资设厂生产,可以说,早在22年前我们已无意中走出了总部经营的步伐。
我们率先改变传统的“工厂+分散农户”的分散模式,部分改为厂内集中生产方式,使控制生产过程和品质成为可能,使绣工技艺的不断培训、同步提高也成为可能,为广绣实用品的高档化和艺术化创造了条件,使最高不超过400元人民币的广绣大披肩逐步发展到最高出口价7000多人民币、零售价1万多人民币的高档披肩。
我们在承传手工刺绣传统的前提下,充分应用了现代科技手段。
从1993年开始,我们应用电脑辅助设计和厂内信息管理。
另外,我们还率先对刺绣过程进行长达数年的动作细分研究,帮助绣工提高效率从而提高收入。
留住工人,才能使广绣得以生存和发展。
富德工艺品有限公司
2010年10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