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绣的针法与绣种
- 格式:wps
- 大小:13.50 KB
- 文档页数:2
潮绣的工艺技法潮绣是中国传统的刺绣工艺之一,起源于广东潮州,因此得名为潮绣。
潮绣的工艺技法独特,精湛,被誉为“绣中精品,绣品中极品”。
潮绣的工艺技法包括线绣、针绣、描绣、刺绣等多种技法,下面我们来一一介绍。
线绣是潮绣的基本技法,也是最常用的技法之一。
线绣的特点是线条流畅,色彩鲜艳,线条粗细有致,线条的粗细和颜色的搭配非常重要,可以使绣品更加生动、立体。
线绣的线材有很多种,如丝线、金线、银线、棉线等,不同的线材可以制作出不同的效果。
线绣的技法主要有平绣、针绣、织绣、绣花等。
针绣是潮绣的另一种常用技法,它是利用针和线在织物上刺绣,形成各种图案和花纹。
针绣的特点是线条细腻,图案精美,色彩鲜艳,针绣的技法主要有平针绣、钩针绣、织针绣、绣花等。
描绣是潮绣的一种特殊技法,它是在织物上用铅笔或者炭笔画出图案,然后用线绣或者针绣填充图案。
描绣的特点是线条流畅,图案清晰,色彩鲜艳,描绣的技法主要有平描绣、钩描绣、织描绣、绣花等。
刺绣是潮绣的一种高级技法,它是利用针和线在织物上刺绣,形成各种图案和花纹。
刺绣的特点是线条细腻,图案精美,色彩鲜艳,刺绣的技法主要有平刺绣、钩刺绣、织刺绣、绣花等。
除了以上几种技法,潮绣还有一些特殊的技法,如织花、织锦、织金、织银等。
这些技法都需要高超的技艺和丰富的经验,才能制作出精美的绣品。
潮绣的工艺技法非常繁琐,需要经过多道工序才能完成。
首先要选好绣布和线材,然后根据设计图案,进行描绣或者刺绣。
完成后,还需要进行整理、熨烫等工序,才能制作出一件完美的绣品。
潮绣的工艺技法不仅在国内享有盛誉,也受到了国际上的高度评价。
潮绣的绣品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还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潮绣的绣品可以用于装饰家居、服装、礼品等领域,也可以作为文化交流的礼品,赠送给国内外的友人。
潮绣的工艺技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代表了中国刺绣工艺的最高水平。
潮绣的工艺技法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还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它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的瑰宝。
广东传统粤绣粤绣,即广绣,中国四大名绣之一,是产于广东,以广州府为中心的刺绣品。
故宫收藏最多的是粤绣,潮绣则以服饰为主。
以布局饱满、图案葱郁、场景温馨、色彩丰富、对比强烈、红绿鲜艳著称。
粤绣是以广东省广州市为生产中心的手工丝线刺绣的总称,是中国四大名绣之一。
粤绣最初创始于少数民族――黎族,先前绣工大多是广州、潮州男子,为世所罕见,明朝中后期开始形成特色。
粤绣的构图繁而不乱、色彩富丽夺目、针步均匀、针法多变、纹理清晰、善流水路、立体感强,具有装饰趣味,一直以金碧辉煌、花繁色鲜而著称。
粤绣品种粤绣的欣赏品有条屏、座屏、屏。
日用品种类繁多,主要有服装、鞋帽、头巾、被子、枕套、靠垫、披肩、门帘、桌布、床罩等。
潮州也因其刺绣潮剧服装而闻名。
宗教用品多为寺庙中的僧袍和装饰品。
根据刺绣技巧,粤绣包括丝绸刺绣,金银刺绣,双面绣刺绣和垫绣。
粤绣的艺术特色第一,线的种类很多,除了丝线和羊毛线。
孔雀毛也用作线,或者马尾辫用作线。
主要针法有直针、捻针、扎针、咬针、铺针、混针、钉针、珠针、圈针等。
以及金银线绣、平绣、织锦、织绣、络绣、凸绣、贴花绣等。
二是用色明快,对比强烈,讲求华丽效果;三是多用金线作刺绣花纹的轮廓线;第四,纹饰饱满活泼。
常用作题材:飞鸟朝凤、海鲜鱼虾、佛手果、洋洋得意、三阳开泰、宋河猿鹿、公鸡牡丹、金狮银兔、龙凤舞等。
第五,粤绣的绣工多为男工;第六,粤绣刺绣种类繁多,包括被套、枕套、床楣、披肩、头巾、台帘、绣衣、鞋帽、服饰等。
,还有镜屏,挂帘,横幅。
粤绣大师——陈少芳提到粤绣,不可不提现年已七十多岁的大师陈少芳。
1962年,经过4年在广州美术学院国画系人物科学习的陈少芳,毕业分配到广州市工艺美术研究所。
从那时起,她就与粤绣打起了交道。
45年过去了,陈少芳将半辈子的.心血都融灌在粤绣这一传统民间艺术之中,继承传统、融会创新,当年的大学毕业生已成长为“现代粤绣”的奠基人,成为蜚声海内外的中国高级工艺美术师、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
广绣针法说明书
广绣是中国四大名绣之一,其针法多样、构图严谨、色彩鲜艳,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广绣针法及其使用说明:
1.直针绣:是最基本的针法之一,通过上下穿刺线,形成直线状的绣花。
2.回针绣:在线上绣出一列针迹后,再回过来绣一列针迹,形成“V”字形的绣花。
3.平针绣:将线从布面下穿过,再在上面刺出针迹,使线在布面上形成平行的线条。
4.套针绣:先绣出一排直针绣,再在其上用另一种颜色的线绣出一排斜针绣,形成交错的套针效果。
5.打籽绣:用线在布面上绕成小颗粒状,再用针将其固定在布面上,形成点状的绣花。
6.乱针绣:将不同颜色的线随机地绣在布面上,形成不规则的色块和线条,以表现出画面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以上是几种常见的广绣针法,每种针法都有其独特的效果和用途。
在使用时,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针法,并结合不同的颜色和线材,创造出丰富多彩的绣花作品。
同时,在绣花过程中,要注意线的紧度和均匀度,以保证绣花的质量和美观度。
中国古代四大名绣主要针法中国古代四大名绣主要针法-苏绣抋绒针苏绣针法之一,编绣的一种。
是以经纬线抛出各种不同的花纹,适宜绣小件实用品上有规律、连续性纹样。
刺绣步骤:以简单的斜纹形为例。
先按照纹样的长度用生丝或白线稀铺(距离约一丝或二丝)作为经线,将绒线作为纬线,按顺序进行。
第一皮,跨四丝,挑一丝,再跨四丝,挑一丝,以后类推。
第二皮,挑一丝,跨四丝,再挑一丝,跨四丝,以后均挑一丝跨四丝。
第三皮,跨一丝,挑一丝,跨四丝,挑一丝,跨四丝,以后均挑一丝,跨四丝。
第四皮,跨二丝,挑一丝,跨四丝,再挑一丝,以后均跨四丝,挑一丝。
第五皮,跨三丝,挑一丝,跨四丝,再挑一丝,以后均跨四丝,挑一丝。
第六皮与第一皮绣法同,第七皮同第二皮,如此循环往复,直到绣满纹样为止。
编针苏绣针法之一,编绣的一种。
形如竹编花纹,有三角、六角和菱形等多种。
绣制时注意单位的“形”要相等。
适宜绣制竹篮、竹笠、竹篷以及日用绣上作装饰用。
刺绣步骤:用横、直、斜线条编穿而成。
以六角形为例。
先把二种线条搭成一个个菱形小单位。
再把另一根线在菱形二角把第一道线挑起来,压过第二道线,这样连续编穿,绣面即成连续性六角形。
冰纹针苏绣针法之一。
应用各种不同角度线条,组成冰裂状的一种针法,故名。
适宜绣制脉纹状物体,如贝叶、海棠叶、草虫的翅翼等。
绣制时线条排列不应有方形、长方形格纹,一般都组成大小不等的三角形。
刺绣步骤:如绣叶,先用滚针把叶茎和四周轮廓绣好,然后在中间绣冰纹针。
线色宜深,根端和尖端的格纹要密,中间宜稀,根据物体茎脉稀密灵活掌握。
缤纹针苏绣针法之一。
用长短参差不一的直斜、横斜交叉线条错综掺合而成,能一次再次地掺色。
由于线条组织成交叉形,因而在掺合后,仍能保留多种色线的固有色。
色彩掺合的次数不拘,直至光、色、形相似为止。
缤纹针善于表现丰富的色彩,适宜绣人物、动物、风景、静物等。
刺绣步骤:第一批按轮廓分块面稀针打底,线条略粗,约l—2绒。
第二批、第三批……可根据绣稿要求,一次再次掺色,线条渐细,组织亦由稀趋密,直到色、光、形符合要求为止。
科学之友 222023-11广绣的历史发展1983年,广州发掘西汉初年南越王赵眜的陵墓,在墓中发现大量绣纱织物。
此发现将广绣的历史追溯至2 000余年前。
关于广绣的记载,最早见于唐人笔记,据唐人苏鹗在《杜阳杂编》所载:“唐永贞元年,南海贡奇女卢眉娘,年十四,工巧无比,能于一尺绢上绣《法华经》七卷,字之大小,不逾粟粒,而点划分明,细如毫发……”而这位能在一尺绢上绣《法华经》七卷的南海14岁姑娘卢眉娘,便被广绣行众人奉为始祖。
汉代的海外商业贸易活动繁荣,广绣兴盛。
唐开元年间,政府在广州设立市舶使,允许民间开展海外商贸活动。
于是有了海上丝绸之路,丝绸从广州出口至以针代笔,以绢为纸,以丝线为丹青,勾勒出栩栩如生的世间万物。
明清时期,广绣被西方学者誉为“中国给西方的礼物”。
广绣率先打响中国绣品的名号,开创中国绣品风行海外的先河。
使广绣从技法和生产方式上都产生了质的转变,进入鼎盛时期。
广绣在这一时期形成了一定的特色,开始使用各色丝绒线刺绣,其中金银线刺绣技艺独特,还开创性地使用孔雀羽毛做线,成品绚丽夺目。
清朝是广东地区长足发展的时期,被称为“金山珠海、天子南库”,一度成为中西经济、文化交融的桥梁。
这一时期,广绣商品化程度日益成熟,丝绸、茶叶、陶瓷成为热门的外销商品,“中国风尚”成为欧洲社会品位和地位的象征,拥有千年历史的广绣成为了供应外销的主力。
一方面,开放的广州口岸让广绣拥有了便于出口的地理优势;另一方面,精湛的技艺与创新的想法让广绣收获了国外消费者的喜爱,越畅销,越外销。
广绣,神秘的东方韵味 卢眉娘,唐朝南海(今广州番禺)人,是广绣历史上最早记载的人物,被广绣行众人奉为始祖东南亚,又通过马六甲海峡进入西亚和欧洲地区。
宋朝,广州市舶司成为对外贸易的专职机构,并鼓励民间商人的贸易活动,丝织品开始成为商品。
明清时期,随着大规模的商品贸易发展,丝织品从自用商品发展为大宗出口商品,这一根本性转变沈从文曾评价,广绣在19世纪晚期工艺品中独放异彩,在创作上充满了热情天真与民间趣味,产生了许多风格独具的艺术作品。
岭南广绣传统工艺论文岭南广绣传统工艺论文一、针法多样针法主要包括基础针法、辅助针法、象形针法三大类共六十余种,《广州刺绣针法》一书记录的广绣针法有七大类二十八种针法,包括直扭针、捆咬针、续插针、辅助针、编绣、绕绣、变体绣等以及广州钉金绣中的平绣、织锦绣、绕绣、凸绣、贴花绣等六大类十余种针法。
七类二十八种针法,是通过岭南地区多代绣工的经验总结而形成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广绣针法的终结,这只是对前人针法做了相关总结,经过时代更迭,广绣针法亦会发生变化。
同幅广绣作品刺绣过程中,通过主针法和其他针法相互搭配,配合使用相关色线,可将所设计的物象形态生动地体现出来。
如陈少芳大师所绣的《他日相互》,采用了撕针法,通过各种色线搭配,将两只小鸡及青草景色绣绘得淋漓尽致,宁静安闲、典雅高贵的意境呼之欲出。
二、寓意深远广绣的图案都具有相关寓意,往往寄托了人们的美好祝福和愿望,绣工通过绣绘这些图案来表达当时人们的各种情感和文化观念,经过长时间的流传,这些图案自然而然成为民族珍贵文化遗产。
广绣做工精细,针法生动,图案秀丽,色彩雅洁,题材上多选择景物和动物,通过对事物的描绘,表达了刺绣者内心所期待的事和物,形成了“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说法。
在广绣中就能够找到大量的实例,如所绣的鱼象征着年年有余,花生、石榴、葡萄果实等象征着多子多福,长青图、猫和蝴蝶、桃和桃花象征着长寿,萱草象征着美好幸福生活,莲藕荷花图象征着因合得藕、天赐良缘的寓意。
广绣图案表达了当时民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表达了人们的真诚心声,并得到了民众的普遍认同,才使得图案在历史的淘洗下保存下来,成为了众人所选用的题材。
三、布局饱满广绣的图案繁茂,装饰性较强,很少有空隙。
即使有空隙,也会选择物或是景来填充,使其图案显得饱满。
传说广绣与黎锦同源,黎族精于刺绣,以针线紧密色彩丰富见长,能在青蓝土布上绣出繁密的几何图案,艺术性十分突出,可见广绣纹饰细密,本来就是传统。
广绣内容取材广泛,一般广绣的图稿设计都会选择格调高雅、画面恢宏的国画、装饰画、优秀摄影作品以及近代兴起的油画作为底稿,内容题材主要涉及山水和花鸟,通过对静止的景物以及生动的动物嬉戏的绣绘,充分展现刺绣艺术绣画交融的.精湛技艺和表现力。
广绣在传统粤剧戏服中的艺术体现广绣是中国传统刺绣艺术的一种,起源于广东。
它以精细的纹样和绣工闻名于世,被誉为中国刺绣艺术中的瑰宝。
广绣在传统粤剧戏服中有着重要的艺术体现,不仅为戏服增添了光彩和华丽感,还承载了粤剧文化的历史和传承。
广绣在传统粤剧戏服中的艺术体现体现在其精细的纹样和刺绣工艺上。
广绣以其精致细腻的针法和缜密严谨的纹样而闻名。
在粤剧戏服中,广绣常常用于绣制衣袖、胸前和领口等部位,其纹样常以花鸟、龙凤、山水等为主题,形象鲜明,寓意深刻。
绣工师傅根据角色的身份和性格特点,精心设计和制作纹样,通过纹样的选择和刺绣技巧的运用,将角色的个性特征和戏剧效果展现得淋漓尽致。
广绣在粤剧戏服中的应用,既体现了绣工师傅的创作才华,也展示了广绣技艺的高超和精湛。
广绣在传统粤剧戏服中的艺术体现还体现在其色彩的运用上。
广绣所采用的丝线和彩线都具有鲜艳明亮的色彩,极富光泽和立体感。
在粤剧戏服中,广绣常常运用红、绿、蓝、黄等艳丽的色彩,使戏服既富丽堂皇又不失庄重。
不同角色所使用的颜色也有所侧重,如红色代表正义和勇气,黑色代表邪恶和凶险。
通过广绣的色彩运用,观众能够直观地感受到角色的性格和情绪,加深对戏剧情节和角色形象的理解和记忆。
广绣在传统粤剧戏服中的艺术体现还体现在其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上。
广绣作为中国传统刺绣艺术的代表之一,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
粤剧作为中国戏曲中的重要表演形式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地域特色。
广绣作为粤剧戏服中的重要元素,不仅体现了南方文化的特点和风格,还传承了中国刺绣艺术的精髓和智慧。
广绣在粤剧戏服中的运用,既展示了粤剧文化的历史渊源和传统,也丰富了粤剧艺术的内涵和表现形式。
广州最有特色的手工艺品有哪些广州,这座历史悠久的南方都市,拥有着丰富多样且独具特色的手工艺品,它们不仅是民间智慧的结晶,更是这座城市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首先要提到的是广绣。
广绣与苏绣、湘绣、蜀绣并称为中国的四大名绣。
广绣以构图饱满、形象传神、纹理清晰、针法多样、色彩鲜艳而著称。
其题材广泛,既有花鸟鱼虫、山水风景,也有人物故事。
广绣的针法极为丰富,包括直针、续针、捆咬针、铺针、钉针、勒针、网绣针、打子针等几十种。
绣娘们凭借着精湛的技艺,用丝线在绸缎上绣出一幅幅精美的作品,让观赏者无不赞叹。
牙雕也是广州手工艺品中的瑰宝。
广州牙雕历史悠久,早在秦汉时期就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
广州牙雕以精美的雕刻工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闻名于世。
其作品造型优美,工艺精细,通常采用镂空、透雕等技法,将象牙雕刻成各种精美的器物,如象牙球、象牙扇、象牙塔等。
其中,象牙球最为著名,球内球层叠交错,玲珑剔透,令人称奇。
广州榄雕则是另一项极具特色的传统手工艺品。
榄雕以乌榄核为材料,雕刻师们运用小巧的刀具,在橄榄核上雕刻出各种精美的图案和造型。
榄雕作品通常小巧玲珑,却又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和精湛的技艺。
常见的题材有人物、山水、花鸟等,每一件作品都展现了雕刻师的匠心独运。
广州木雕同样别具一格。
广州木雕以精致细腻、注重装饰为特点。
其作品多以家具、建筑构件、神像等为载体,采用浮雕、圆雕、通雕等技法进行雕刻。
木雕的图案常常寓意吉祥,富有浓厚的岭南文化特色。
除了以上几种,广州的彩瓷也是不容忽视的。
广州彩瓷又称“广彩”,是在白瓷胎上用各种颜色的釉料描绘图案,然后烧制而成。
广彩的色彩鲜艳、构图紧密、线条流畅,具有浓郁的西洋风格。
广彩的题材丰富多样,包括人物、花鸟、风景等,多用于出口,深受海外市场的喜爱。
在广州的手工艺品中,还有一种独特的存在——广州剪纸。
广州剪纸以其线条流畅、造型生动、装饰性强而受到人们的喜爱。
剪纸作品题材广泛,有民间故事、神话传说、花鸟鱼虫等。
广绣的针法和绣种
刺绣是中国传统的著名工艺品,在中国工艺美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中国的刺绣工艺几乎遍于全国,苏州的苏绣、湖南的湘绣、四川的蜀绣、广东的粤绣(广绣)各具特色,被誉为中国的四大名绣,各类民间刺绣也别具特色。
发展到今天的刺绣艺术品,工艺精细复杂。
刺绣工艺复杂,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下广绣的绣种与针法:
广绣包括真丝绣、线绣、珠绣和钉金绣等四大类绣种,具有构图饱满、形象传神、纹理清晰、色泽富丽、针法多样与善于变化的艺术特点。
真丝绒绣以蚕丝为绣材,表现力强,是历史最为悠久、技艺传承最为完整的粤绣品种;金银线绣的针法独具特色,有平绣、编绣、绕绣、凸绣、垫绣、贴花绣、织锦等七大类六十多种;珠绣属于广绣的新品种,最近几十年才由广绣艺人开发应用。
广绣的针法多达数十种,小编在此简单介绍一些高超的技艺针法:
洒插针
广绣针法之一。
续插针的一种。
是以深浅色绒线,用长短参差的针路,以体现物像特点的针法。
绣法:基本上运用续针针法,但针路一般较短而参差错落。
由上端绣下来的,称“插针”。
由下端绣上去的,称“洒针”。
绣时均宜起落自然,为了表现物象质感和明暗,色泽的深浅和物体的纹路,都须予以注意。
凡须表现物象明暗,如刺绣山水、人物、兽类、花鸟等都宜应用。
松子针
广绣,针法之一。
绕绣的一种,也叫“松索”。
是在绣面上通过特殊的打结技术,形成的一种松圈子。
绣法:用比一般使用粗三倍的绒线,在已绣好底层的物象上刺绣。
绣时由底上针,在上面接针,将拔出的绒线向右绕一小圈,然后再以绣针从小圈的右边穿入圈内,复将拔出的绒线,向左绕一小圈后再往下穿进第一次所绕的圈内。
这样,便将圈子形成所须的大小,移到适宜的位置,以拇指按实系紧刺钉而成。
操作时,一般由下层做起,依次迭上。
适用范围:因为松的圈子可以上下捏动,刺绣绵羊毛、胡须、鸡冠花等均很逼真。
扪针
广绣针法之一。
辅助针的一种。
平铺于绣面,作为扎针与刻鳞针的底层。
有两种铺法:一种是直铺(一针一针平铺绣满);另一种是依据纹样转折,用接针铺满绣地。
刺绣步骤:线条组织简单,但排针宜密,使铺线方向与物体中心线一致。
绣时要将线退松。
适宜绣带鳞纹、斑纹的动植物,如孔雀、鹤、金鱼的背部及石榴、荔枝等。
咬针绣
广绣针法之一。
捆咬针法的一种,又名“抢针”。
咬针有顺咬(又名“正捻”)和倒咬(又名“反捻”)两种。
顺咬同苏绣的“正抢”;反咬同苏绣的“反抢”针法基本相同。
顺咬的特点颜色深浅参差,针路平铺匀整。
绣时多是由外至内,亦有由里至外的。
针路要一批批地整齐刺绣。
绣花瓣、鳞翼时,交界处一般须留一线距离,行话称“水路”。
反咬的特点是颜色匀净,深色或浅色都一批一色。
大多数由浅到深,富有装饰性。
在每批靠外边缘的内面,都须加一条压线,使盖绣在上面的绒线略为隆起。
这不但在质感、绒线的反光等方面加强了艺术效果,而且有着异常整齐的感觉。
绣时由内向外,做一批压一线,绣花瓣时压线要注意花瓣的特点和背向,部分不必压时可不压,务求更好地表现物像的特点。
适用范围较广,刺绣花
瓣和动物的鳞、翼等,经常使用。
织锦针
广绣金银线绣针法之一。
是在平排的银线上,以绒线钉成小方格,并缀以海棠花、桂花或九针图案的一种针法。
绣法:一、先以并列的银线平排地钉在绣品上。
二、以绒线在已钉好的银线上钉成小方格。
其方法是先在中央起针,然后向左右各斜钉四针。
下端钉法也大致这样。
方格对角的距离,在直纹方面横算,是九根并列的银线(包括边旁钉角的两根),在直的银线方面算,是约一厘米。
三、在方格内钉海棠花,或桂花九针。
适宜刺绣博古、花瓶、水果等。
乱针绣
广绣金银线绣针法之一。
是把画理与绣理结合在一起创造出来的一种新的刺绣艺术,是利用特殊的乱针技法来制作的“针画”。
是用针线为工具。
把不同方向、不同颜色的直线条交叉重叠堆积来表现物体的体积感、前后物体的空间关系及色彩变化。
“乱针绣”的显著特点是摆脱了一股刺绣“密接其针、排比其线,”的传统操作法,而是不拘教条,让作者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因而乱针绣有其错综复杂的工艺要求而成为极其珍贵的艺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