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桥梁减隔震装置的比较
- 格式:doc
- 大小:12.71 KB
- 文档页数:2
公路桥梁摩擦摆式减隔震支座规格
公路桥梁摩擦摆式减隔震支座是用于公路桥梁结构的减震支座,其规格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承载能力,摩擦摆式减隔震支座的规格通常包括其承载能力,即能够承受的最大荷载。
这通常以吨或者千牛(kN)为单位来表示。
2. 摩擦系数,摩擦摆式减隔震支座的规格中通常包括摩擦系数,即支座底面与支座座面之间的摩擦系数。
这个参数对于支座的减震
效果和稳定性非常重要。
3. 位移限制,规格中还会包括支座的位移限制,即支座在水平
方向和垂直方向上的最大位移限制。
这个参数与支座的减震效果和
结构的稳定性密切相关。
4. 材质和防腐蚀处理,规格中通常还包括支座所采用的材质,
比如钢材、橡胶等,以及是否进行了防腐蚀处理,这些都是影响支
座使用寿命和性能的重要因素。
5. 其他参数,除了上述几点外,规格中还可能包括支座的尺寸、
重量、安装要求等其他参数,这些都是在实际工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
综上所述,公路桥梁摩擦摆式减隔震支座的规格涉及到承载能力、摩擦系数、位移限制、材质和防腐蚀处理等多个方面,这些参数对于支座的性能和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选择和使用支座时,需要根据具体的桥梁结构和工程要求来综合考虑这些规格参数。
浅谈桥梁减隔震技术桥梁减隔震技术是一种通过改变桥梁结构或设置隔震装置的手段,来减少地震对桥梁的影响和损害的技术。
它是近年来国内外桥梁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并且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桥梁减隔震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一是采用隔震支座来减少地震震动对桥梁的传递。
隔震支座是一种特殊设计的支座,它能够吸收地震能量,减轻地震对桥梁的冲击。
采用隔震支座的桥梁,在地震发生时可以减少地震震动对桥梁的影响,保护桥梁结构的安全性。
二是通过改变桥梁的结构形式来提高抗震能力。
桥梁的结构形式对地震的响应有着重要的影响,合理选择桥梁的结构形式可以提高桥梁的抗震能力。
采用悬索桥的结构形式可以使桥梁在地震中产生更少的变形和应力,提高抗震性能。
三是采用减振器来降低桥梁的振动。
减振器是一种能够吸收振动能量的装置,可以将桥梁的振动降低到合理的范围,减少地震对桥梁的损害。
减振器的种类很多,常见的有阻尼器、液压缓冲器、摆式减振器等。
桥梁减隔震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桥梁的抗震能力和地震安全性,减少桥梁工程的损失和灾害。
在地震频发的地区,采用减隔震技术的桥梁能够有效减小地震对桥梁的影响,提高桥梁的抗震能力,为人们出行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保障。
桥梁减隔震技术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隔震支座和减振器等专用装置的成本较高,增加了工程的投资。
这对于一些经济条件较差的地区来说,可能很难承担。
桥梁减隔震技术需要精确的设计和施工,对人员素质和技术水平有较高的要求。
如果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存在问题,可能会导致减隔震装置不起作用或者出现其他安全隐患,适得其反。
减隔震技术的长期性能和维护管理也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浅谈桥梁减隔震技术桥梁减隔震技术是通过在桥梁结构中增加减震装置,降低地震产生的动力响应,减小地震对桥梁的破坏力。
减隔震技术主要包括减震支座、减震墩、减震梁等。
减震支座是桥梁减隔震技术的核心装置之一,其作用是使桥梁与地面之间产生一种“解耦”效果,达到阻止地震波传递到桥梁上的目的。
减震支座在垂直方向上可以起到减震效果,同时在水平方向上也可以提高桥梁的位移能力,减小地震引起的滑移位移。
减震墩是一种可以减少桥墩的地震响应的装置,它通常由一层或多层的弹性隔震层组成,可以有效地吸收和耗散地震的能量。
减震墩可以降低地震对桥墩产生的弯曲和剪切力,提高桥梁的耐震能力。
减震梁是一种可以增加桥梁的抗震性能的装置,它利用弹性材料和减隔震装置来降低地震荷载对桥梁的影响。
减震梁可以通过改变桥梁的刚度和阻尼特性来减小地震对桥梁的影响。
桥梁减隔震技术的应用,可以显著提高桥梁的地震抗力和安全性能。
它可以减小地震对桥梁产生的位移和变形,降低地震的破坏性,保护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桥梁减隔震技术还可以减少桥梁的维修和加固成本,提高其使用寿命和经济效益。
桥梁减隔震技术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减隔震技术的成本较高,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物力。
减隔震技术需要考虑到桥梁结构和地震特性的匹配性,选择合适的减震装置和参数。
减隔震技术需要定期检修和维护,以保证其正常运行。
桥梁减隔震技术是一种有效的提高桥梁抗震能力的方法。
通过在桥梁结构中增加减震装置,可以有效地降低地震对桥梁的破坏力,保障桥梁的安全性能。
在应用减隔震技术的还需要充分考虑其成本、适用性和维护等因素,以实现桥梁抗震的长期稳定运行。
双曲面球型减隔震支座国标
摘要:
一、双曲面球型减隔震支座的概念与特点
二、双曲面球型减隔震支座的工作原理
三、双曲面球型减隔震支座的应用领域
四、国标中对双曲面球型减隔震支座的规定
五、双曲面球型减隔震支座的选择与使用建议
正文:
双曲面球型减隔震支座是一种在球型滑动支座基础上改进的支座,它具有构造简单、承载力大、耐久性好等优点。
这种支座在我国的桥梁减隔震设计中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
双曲面球型减隔震支座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双曲面的设计,使支座在水平方向上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同时在垂直方向上具有良好的承载能力。
这种设计使得支座能够在地震等情况下,有效减少结构的震动响应,从而达到减隔震的目的。
在应用领域方面,双曲面球型减隔震支座广泛应用于桥梁、高层建筑、大型厂房等结构中。
在这些结构中,双曲面球型减隔震支座的使用不仅可以提高建筑的抗震性能,还可以减少地震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在我国,双曲面球型减隔震支座的国标规定了其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等内容。
这些规定为确保支座的质量提供了保障。
在选择和使用双曲面球型减隔震支座时,需要考虑以下几点:
1.支座的选择应根据结构的特点和设计要求进行,以确保支座能够满足工程的实际需求。
2.使用前,应仔细阅读支座的使用说明书,了解支座的安装要求、维护保养方法等。
3.支座的安装应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施工规范进行,以确保支座的正确位置和稳定性。
4.定期对支座进行检查和维护,及时发现并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以确保支座的安全运行。
总之,双曲面球型减隔震支座是一种具有优异性能的支座,其在桥梁减隔震设计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减隔震技术与传统技术对比支架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在生活的每个角落,只要你稍加注意,就会有支架的出现,下面南通正道就详细为你介绍一下减隔震技术和传统技术对比。
普通新建项目对比:采用采用减隔震技术:(1)工作原理:增加结构耗能能力,吸收/隔离地震能量(2)结构特点:基础抗震要求较低;梁,柱,墙尺寸较小;配筋量较小;增设阻尼器或隔振器(3)使用特点:设计难度大,计算复杂;有效使用空间大;(4)工期与造价:可适当缩短工期,高烈度区可降低造价采用传统抗震技术:(1)工作原理:提高自身刚度,抵抗地震量(2)结构特点:基础抗震要求较高;梁,柱,墙尺寸较小;配筋量较大(3)使用特点:设计方法普及;有效使用空间小;(4)工期与造价:常规工期,高烈度区造价较高普通加固项目对比表:采用采用减隔震技术:(1)加固原理:增加结构耗能,吸收/隔离地震能量(2)主要工作量:基础无需加固;受损节点修复加固;增设阻尼器或隔振器(3)方案特点:设计难度大,计算复杂;等效解决抗震构造问题对使用空间影响小;拆除/恢复工作量小;施工技术要求高,需专业单位完成;业主使用不受大的影响(4)施工工期:工期短,可展开立体施工,适合紧工期项目(5)工程造价:提高节后设防烈度时,造价低于常规加固采用传统抗震技术:(1)加固原理:提高自身刚度,抵抗地震能量(2)主要工作量:基础开挖/加固;受损节点修复加固;每层大多数梁,柱加固;截面/配筋不够增设剪力墙(3)方案特点:设计方法普及;无法解决抗震构造问题;对使用空间影响大;拆除/恢复工作量大;普通加固单位可完成;业主需搬离;(4)施工工期:工期较长,通常有基础开始,逐层向上施工(5)提高结构设防烈度时抗震加固造价通常超过新建造价的70% 这些年来支架没有收到应有的重视,究其原因还是支架存在很多问题,我们需要对支架现阶段发现的各种由于各方面导致的不足,想办法来进行改进和优化,并且还要在本行业的基础上进行更新。
浅谈桥梁减隔震技术隔震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桥梁工程,用来减少地震对桥梁的影响。
隔震技术是指在桥梁底部设置一定的橡胶隔震减震装置,使桥梁能够减少地震震动的传递,起到减震效果,提高桥梁的抗震性能。
桥梁减隔震技术是一种新兴的技术,它与传统的桥梁结构相比,具有许多优点。
首先,它能够提高桥梁的抗震性能,保护桥梁的安全,减少地震对桥梁的破坏,降低后续维护成本,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其次,桥梁减隔震技术具有灵活性,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调整隔震装置的数量、类型和位置,以适应不同的地震条件,提高桥梁的抗震性能。
最后,桥梁减隔震技术具有环保性,隔震装置可以多次使用,减少建造过程中对环境的损害,同时减少后续维护成本和对环境的影响。
桥梁减隔震技术主要通过安装隔震装置来实现。
隔震装置由橡胶隔震垫和隔震支座组成。
隔震垫是一种特殊的弹性材料,能够有效地吸收桥梁的振动能量,起到减震作用;隔震支座是桥梁连接部分的组成部分,它能够保证桥梁的稳定性,并承受桥梁的负荷。
隔震垫和支座的组合形式有多种,如板式隔震支座、球式隔震支座、斜板式隔震支座等。
桥梁减隔震技术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隔震装置的具体参数。
首先,需要考虑桥梁的地基条件和地震烈度等级,以确定隔震垫和支座的数量和类型。
其次,需要考虑桥梁的荷载和跨度等参数,以确定支座的布置和之间的距离。
最后,需要进行模拟计算和试验验证,以确定隔震装置的效果和可靠性。
桥梁减隔震技术在桥梁工程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它可以有效地保护桥梁的安全性,提高桥梁的抗震性能,减少地震对桥梁的影响,降低后续维护成本,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桥梁减隔震技术将会在未来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人民生活和经济发展提供更加稳定的基础设施。
防止震动的机构
防止震动的机构有多种,以下是其中几种:
1. 橡胶隔震支座:利用橡胶弹性的变形性质来吸收或分散震动能量,从而达到降低震动幅度的效果。
橡胶隔震支座通常用于大厦、桥梁、公路、地铁和水利工程等,可有效降低地震、风、人工荷载等因素对结构物的影响。
2. 液体阻尼器:通过液体的粘性阻力来实现减震的一种装置,主要适用于高层建筑和桥梁等工程中。
液体阻尼器将筒体内部填充高黏度流体,当建筑结构遇到地震等外部因素而发生震动时,流体的粘性作用会使装置内部发生形变,从而吸收和消散震动能量,发挥减震效果。
3. 钢制阻尼器:一种适用于大桥、大型建筑和储罐等工程中的隔震减震装置。
该装置由一系列钢制零部件(如钢板、钢管等)组成,可在地震时通过内部的摩擦力和变形等方式减缓结构的动能消耗,达到减震效果。
4. 塑性防震器:一种结构较为简便的减震装置,主要用于中小型建筑中。
该装置由金属材料制成,在地震或其他外部因素作用下,其内部结构会进入塑性变形状态,从而将产生的能量耗散掉,达到减震效果。
塑性防震器相较于其他装置,具有结构简单、维修方便等优点。
除此之外,还有金属橡胶减振垫、复合结构钢板等单自由度隔振技术和方法。
如需更多信息,建议咨询专业工程师或结构设计师。
55科技资讯 S CI EN CE & T EC HNO LO GY I NF OR MA TI ON 工 程 技 术1 桥梁减隔震的概念及常用装置减隔震,顾名思义,就是把可能会引起破坏的地面运动与结构上尽量分离开。
而要做到减隔震的最基本途径就是把结构周期通过一些方式延长,进而很好的避开地震能量集中范围,阻止地震引起的能量传递到结构结构体上来,减小了地震能量对结构体的作用。
其中通过引入隔震装置,就是对在地震波中的结构动力响应特性进行改变,减少地震能量的输入,就是达到了抗地震的效果,而这就是桥梁减隔震的设计。
1.1常用的减隔震装置满足使用要求的隔震装置应能支承结构,同时提供水平柔度和耗能能力。
(1)分层橡胶支座。
分层橡胶支座,也常被称为板式橡胶支座。
由薄橡胶片与薄钢板相互交替压缩而成,支座平面形状多采用圆形或矩形。
在抗震设计中主要考虑的因素是分层橡胶支座的水平刚度和阻尼作用。
橡胶支座的水平剪切刚度是指上、下板面产生单位位移时所需施加的水平剪力。
橡胶支座通过在变形过程中消耗能量提供阻尼,这种阻尼主要取决于橡胶层变形的速度。
以天然橡胶为主要材料制作的支座,典型的阻尼比为5%~10%。
分层橡胶支座的力—位移滞回曲线呈狭长形,所提供的阻尼较小,因而在减隔震桥梁设计中,常与阻尼器一起使用。
(2)铅芯橡胶支座。
铅芯橡胶支座是板式橡胶支座的优化,它是在板式橡胶支座的中部或中心周围部位竖直地压入高纯度铅芯,从而改善支座阻尼性能,达到减震的目的。
铅芯具有很多优良的力学特性,屈服剪力低(约10MPa ),初始剪切刚度高(约130MPa),弹塑性性能十分理想,另外,它对于塑性循环具有很好的耐疲劳性能,能够提供地震下的耗能能力和静力荷载下所必需的刚度。
因此,铅芯橡胶支座具备一个良好减隔震装置所应具备的条件:在较低水平力作用下,具有较高的初始刚度,变形很小,在地震作用下铅芯屈服,刚度降低,从而延长了结构周期并消耗大量的地震能量。
公路桥梁摩擦摆式减隔震支座与应用技术指南公路桥梁的减隔震系统,听上去好像高大上的技术,实际生活中咱们倒是挺常见的。
比如,桥梁一摇一晃的,大家都能感受到“晃晃悠悠”的感觉,尤其是在地震或者是大风天,真是让人紧张不已。
说起摩擦摆式减隔震支座,嘿,大家可能听得有点晕,但其实它就是一个聪明的小工具,让桥梁不那么容易晃,保持稳定。
想象一下,如果这个支座不给力,桥梁晃成了“海上孤舟”,那可真是大问题。
摩擦摆式减隔震支座的原理其实不复杂。
简而言之,它是靠摩擦力和摆动来消耗地震或风力的能量,防止桥梁发生过大的晃动。
这就像你骑车过坑洼路面时,车轮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让你不至于被弹飞。
简单说,摩擦力就是它的“保护神”。
再加上摆动的机制,有点像秋千一样,一晃一晃的,反正能把大部分能量给吸收了,结果桥梁就能安安稳稳的,连个小震动都没有。
想想如果没有这种减隔震技术,那桥梁在地震中的表现可就不堪设想了。
震动一来,桥梁一颤,车上人一晃,顿时一片混乱。
那种晃动感,估计得把人吓得心跳加速,简直不敢想象。
而摩擦摆式减隔震支座的出现,正好给了桥梁一双“稳住”的翅膀。
这个技术就像是在桥梁底下加了一个“超级减震器”,让它能在摇摇欲坠的时候依然站得住脚。
你想,桥梁的任务可重了,承载着交通的畅通,如果在关键时刻崩塌,那可真得了不得了。
现在的桥梁,不仅要对抗大风大雨,还得承受地震、积雪、甚至车流的压力。
如果桥梁在这种环境下没个“稳定器”,那真是岂不是让大家天天提心吊胆。
摩擦摆式支座就是为了防止这些风险,保证桥梁不被大自然的小脾气给影响。
而且呀,这种支座不仅能减震,还能耐久,使用寿命长,维护成本低,简直就是桥梁界的“性价比之王”。
说到应用,其实摩擦摆式减隔震支座在不少地方都已经得到了很好的应用。
比如在一些地震频发的地区,桥梁上普遍安装了这种支座。
每当地震来临,桥梁上的摩擦摆式支座就开始“发力”,把地震带来的冲击力给吸收掉,减轻了桥梁的负担,减少了桥梁被损坏的风险。
桥梁抗震设计与减隔震设计的比较作者:王璐来源:《价值工程》2018年第07期摘要:桥梁工程的抗震设计一般在静力设计的基础上进行,通过对某座四跨连续梁桥进行抗震设计及减隔震设计,探究这两种方法的原理,分析该方法的特点并对这两种方法进行比较,得出其适用范围并为抗震设计手算方法提供实例。
Abstract: The seismic design of bridge engineering is generally carried out on the basis of static design. Through the design of seismic design and seismic isolation of a four-span continuous girder bridge, the principle of these two methods is explored,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ethod are analyzed. These two methods are compared to obtain their scope and provide examples for the seismic design manual method.关键词:抗震设计;减隔震设计;支座Key words: seismic design;seismic isolation design;bearing中图分类号:P73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8)07-0111-041 延性抗震设计原理采用延性概念来设计抗震结构,要求结构在预期的设计地震作用下必须具有一定可靠度保证的延性储备。
延性抗震设计实质是通过让结构在特定部位形成塑性铰,结构整体进入延性状态而起到减震耗能的作用。
其延性系数越大,所造成的结构损伤程度也越大。
采用“抗震”对策进行设计,为结构提供较强抗震能力[1]。
浅谈桥梁减隔震及其适用范围【摘要】:从减震、隔震技术的原理入手,并对几种常用的隔减震的使用范围进行说明,通过选择适当的减震隔震装置与设置位置,以达到控制结构内力分布与大小的目的。
【关键字】:减震、隔震、桥梁支座的类型一、引言通常所说的减隔震包括减震和隔振。
减震,是通过采用一定的耗能装置或附加子结构吸收或消耗地震传递给主体结构的能量,从而减轻结构的振动。
减震的方法主要有耗能减震、吸振减震、冲击减震等类型。
隔振,是通过某种隔离装置将地震动与结构隔开,以达到减少结构震动的目的。
隔震方法主要有基底隔震和悬挂隔震等类型桥梁使用的减隔震主要是隔震系统。
隔震技术在国外的桥梁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早在20世纪70年代,新西兰、意大利、美国、日本等国家就开始将减隔震技术用于桥梁中。
减隔震技术在我国的应用还不是,如汕头海湾二桥、夏漳跨海大桥、南京跨线桥等。
二、减震主要有耗能减震与吸震减震。
1、耗能减震是利用耗能构件消耗地震传递给结构的能量的减震手段。
地震时,结构在任意时刻能量方程为公式中为地震工程中输入给结构的能量。
为结构主体自身的耗能。
为附加耗能构件的耗能。
从耗能的观点来看,是一定的,所以耗能装置耗散的能量越多,则结构本身需要耗散的能量就越小,这就意味着结构地震反应的降低。
另一方面,从动力学观点看,耗能装置的作用,相当于增大了结构的阻尼,而结构阻尼增大,必将使结构地震反应减小。
在小震和风作用下耗能装置应该具有较大的刚度来保证结构的使用性能。
而在强烈地震作用时耗能装置应率先进入非弹性状态,且可以大量消耗地震能。
有关使用表明,耗能装置可以消耗地震输入能的90%以上。
一般耗能原件附加给结构的有效阻尼比可按下式估算)为耗能减震结构对的附加有效阻尼比;为所有耗能部件在结构预期位移下往复一周所消耗的能量:为设置耗能部件的结构在预期位移下的总应变能。
耗能减震装置主要有a、阻尼器,其通常安装在支撑处、框架和剪力墙的连接处、梁柱连接处,以及上部结构与基础连接处等有相对变形或相对位移的地方。
1.铅芯支座、高阻尼橡胶支座的减隔震原理是利用地震时铅芯发生塑性变形或
橡胶发生弹塑性变形来消耗地震能量。
2.优点:减隔震效果明显,2000KN以下价格比其他类型的支座便宜。
3.缺点:水平刚度小,易在平时因刹车力就发生水平位移,多用于房屋减隔震。
因
使用橡胶材料且橡胶暴露在自然环境中,寿命会因为地域的不同有较大差异,使
1.E
2.
3.
1.
2.
3.
1.
座内,地震力大于设定值时剪断图示挡圈上的销钉即产生钟摆效果,靠来回摆动时摩擦生热耗能。
2.优点:周期明确,减隔震效果明确。
设计地震时的摆动位移可计算,隔震率可计
算。
不使用易老化材料,与桥梁等寿命。
价格适中。
3.缺点:2000KN以下吨位比产品铅芯支座价格要高。
不适宜在高墩上应用。
4.。
浅谈桥梁减隔震技术桥梁是连接城市间交通的重要枢纽,同时也是承载着大量车辆和行人的重要设施。
而随着交通工具的不断发展和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桥梁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显得尤为重要。
在桥梁工程领域,减隔震技术是一种重要的技术手段,它可以有效降低桥梁结构在地震等自然灾害中受到的影响,提高桥梁的抗震性能,保障桥梁的安全稳定运行。
本文将就桥梁减隔震技术进行一些浅谈。
一、桥梁减隔震技术的意义桥梁减隔震技术是指通过采用一定的隔震装置,将桥梁结构与地面之间进行分离,从而减小地震力对桥梁的影响。
在地震发生时,地面会产生横向和纵向的震动,而桥梁作为承载结构,往往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因而减隔震技术的出现为提高桥梁的抗震能力提供了新的思路。
采用减隔震技术可以有效减少桥梁结构受到的地震冲击,保护桥梁的完整性和稳定性,从而降低地震对桥梁的灾害损失。
桥梁减隔震技术主要分为主动减隔震和被动减隔震两种类型。
主动减隔震是通过激励隔震系统、控制系统和传感器等组件,主动地对桥梁结构进行动态控制,减小地震时的影响力;而被动减隔震则是通过隔震装置的设计,实现桥梁结构与地基之间的隔离。
被动减隔震技术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的优势,而主动减隔震技术则具有反应速度快、控制精确的优势。
在具体的工程应用中,根据不同的需求,可以选择合适的减隔震技术。
随着桥梁减隔震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其在桥梁工程领域的应用前景也变得越来越广阔。
在未来的发展中,桥梁减隔震技术很有可能成为桥梁抗震设计的重要手段,为桥梁的安全稳定提供更多的保障。
随着材料科学、结构动力学和控制技术等学科的不断进步,桥梁减隔震技术也将不断得到改进和完善,在结构设计、施工工艺和系统控制等方面实现更大的突破,从而为桥梁的抗震设计和安全运行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1.铅芯支座、高阻尼橡胶支座的减隔震原理是利用地震时铅芯发生塑性变形或橡胶发生弹塑性变形来消耗地震能量。
2.优点:减隔震效果明显,2000KN以下价格比其他类型的支座便宜。
3.缺点:水平刚度小,易在平时因刹车力就发生水平位移,多用于房屋减隔震。
因使用橡胶材料且橡胶暴露在自然环境中,寿命会因为地域的不同有较大差异,使用期内橡胶性能的变化也不易把握。
1.E型钢减隔震支座的原理是利用附加于支座上下板之外的E型钢在地震来临时的塑性变形来消耗地震能量。
2.优点:减隔震效果好,因盆式支座的橡胶密封于钢盆内,使用寿命可与桥梁相当。
3.缺点:结构大,不但价格高,且相邻两个支座的E型钢相互干涉,给设计使用带来一定困难。
减隔震位移不能做到很大。
1.阻尼器减震的原理是在油缸的活塞上开一个小孔或加大活塞和缸筒之间的间隙,实现活塞左右的液体可在缸筒内受限制地流动而产生阻尼减震效果。
2.优点:减震原理明确有效。
3.缺点:价格昂贵。
梁体每天因温度的变化而伸缩,活塞杆也随梁体伸缩,极易因密封磨损失效漏油而使整个减震系统失效。
只能产生单向的减震效果。
1.摩擦摆减隔震支座原理是将普通球型支座的底部做成一凸球面并置于一凹球面底座内,地震力大于设定值时剪断图示挡圈上的销钉即
产生钟摆效果,靠来回摆动时摩擦生热耗能。
.
2.优点:周期明确,减隔震效果明确。
设计地震时的摆动位移可计算,隔震率可计算。
不使用易老化材料,与桥梁等寿命。
价格适中。
3.缺点:2000KN以下吨位比产品铅芯支座价格要高。
不适宜在高墩上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