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作文讲座第六讲
- 格式:doc
- 大小:57.00 KB
- 文档页数:15
第六讲│ 提纲作文1.写好提纲式作文的关键是认真审题和分析所给的提纲,认清题目和提纲之间的关系,然后确定文章的主题、内容以及文体。
2.每一个提纲可以作为文章的一个段落层次,段落的展开围绕提纲的中心和内容,不能偏离,也不能任意增减。
3.提纲只是对文章的提示和概括,不是主题句。
还需要根据提纲的性质,写出完整的、表达提纲主旨的句子,使之成为主题句,然后围绕主题句进展扩展。
4.收集材料支持主题句。
材料可以是事实、例证、亲身经历、名人名言、谚语警句等。
应当注意的是,所选材料要与文章的主题相符,即要“扣题〞,也要具有典型性,能充分说明问题。
在有多个例证的段落中,还要注意各个例证之间的连贯性。
(2021·全国卷Ⅰ)假定你是李华,正在教你的英国朋友Leslie学习汉语。
请你写封邮件告知下次上课的方案。
内容包括:1.时间和地点;2.内容:学习唐诗;备:简要了解唐朝的历史。
注意:1.词数100左右;2.可以适当增加细节,以使行文连贯。
[材料分析] 随着时代的开展,电子邮件越来越受广阔中学生的欢送,所以写电子邮件是中学生经常做的事,这种形式的写作贴近学生生活,使他们感到熟悉。
考生成文时应注意:1.要点要齐全:(1)时间和地点;(2)内容:学习唐诗;(3)课前准备:简要了解唐朝的历史。
2.时态:以一般现在时为主;3.人称:第二人称为主;4.注意恰当使用一些连词,使文章自然、流畅。
5.适当使用一些高级句型和词汇以提高作文档次。
【参考范文】Dear Leslie,I am very happy that you have made great progress in learning Chinese and you are interested in Chinese culture.Now I’ll tell you the next learning programme.On July 20,we are going to learn poems of the Tang Dynasty which you are interested in in the Lecture Hall.As a foreign learner,it is difficult for you to understand the true meaning and the culture of them.Therefore,before class,you can read some books related to the history of the Tang Dynasty to better appreciate the poems.Be sure to go to the Lecture Hall on time.You cannot miss the wonderful poems. Best wishes.Yours,Li Hua(2021·石家庄高三仿真)假定你是李华,你的美国朋友Peter对中国春联(Spring Festival couplets)产生了浓厚兴趣,来信向你了解中国的春联文化。
搜狐慧师高考复习作文讲座第六讲主题:隐喻思维因为普通语言中有70%的表达方式是隐喻化(从历时发展的角度看,几乎所有的语言成分都是隐喻化的),因为人类的思维方式主要是隐喻式的,而且语言中的隐喻不过是隐喻思维的外在表现,所以思维决定语言,语言是思维的外在表现。
隐喻不仅仅是语言修辞手段,而且是一种思维方式。
书的比喻:刘向(我国汉代大学者)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高尔基说:“爱护书籍吧,它是知识的源泉。
”凯勒说:“一本新书像一艘船,带领着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
”凯勃斯说:“书是随时在你近旁的顾问,随时都可以供给你所需要的知识,而且可以按照你的心意,重复这个顾问的次数。
”高尔基说:“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
”皮罗果夫说:“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的社会,它能够陶冶人的感情与气质,使人高尚。
” 莎士比亚说:“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幸福:什么是幸福?第一组(1)幸福是心灵的感觉。
(2)避去苦难之后的时间是什么?那就是幸福啊!(3)幸福就是没有痛苦的时刻。
第二组(1)贫困中相濡以沫的一块糕饼,患难中心心相印的一个眼神,父亲一次粗糙的抚摸,女友一个温馨的字条。
(2)当春天到来的时候,我们要对自己说,这是春天啦!心里就会泛起茸茸的绿意。
(3)从天涯海角相聚在一起的时候。
(4)守候在年迈的父母膝下时。
(5)幸福常常是朦胧的……它多半只是悄悄地扑面而来。
(6)幸福不喜欢喧嚣浮华,它常常在暗淡中降临。
(7)幸福有时会同我们开一个玩笑,乔装打扮而来。
第三组幸福行踪不定。
“世上有预报台风的,有预报蝗虫的,有预报瘟疫的,有预报地震的。
没有人预。
报幸福。
”于是人们“常常只是在幸福的金马车已经驶过去很远时,拣起地上的金鬃毛说,原来我见。
我见过她”。
作者说:“常常提醒自己注意幸福,就像在寒冷的日子里经常看看太阳,心就不知不觉暖洋洋,亮光光”??幸福在于心灵的感应。
第四组:大量的比喻和排比,能形象而透彻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l)灵魂的快意同器官的舒适像一对孪生兄弟,时而相傍相依,时而南辕北辙。
“灵魂的快意”指精神上的欢愉,“器官的舒适”指身体感官的快乐。
两者有时是在一起出现的,有时可能正相反。
许多人往往错把两者混为一谈,尤其常常把“器官的舒适”当成了“灵魂的快意”。
(2)人们喜爱回味幸福的标本,却忽略幸福披着露水散发清香的时刻。
人们往往在幸福降临的时候并不珍惜幸福,失去幸福之后才回味幸福、追寻幸福。
(3)如果把人生的苦难和幸福分置无平两端,苦难体积庞大,幸福可能只是一块小小的矿石。
苦难“体积庞大”,看似吓人;幸福虽然“只是一块小小的矿石”,但是价值高。
”(4)常常提醒自己注意幸福,就像在寒冷的日子里经常看看太阳,心就不知不觉暖洋洋,亮光光。
幸福是心灵的感觉。
仿写例谈仿写的前后分句构成比喻与解释比喻的关系。
这类仿写要求较高,对第一分句喻体的选定,要量力而行,即根据自己的释喻能力而定;第二分句的解释要紧紧扣住第一分句,架设本体、喻体之间的桥梁,使第一分句的比喻合理化,同时要推敲词句,讲究语序,注重美感。
例:1.以“爱心”为陈述对象,仿照下面的句式,续写两个恰当的比喻句,使之构成一组排比句。
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温暖;爱心是____,使_______;爱心是____,使______。
本题给定的语句形式是:第一分句是一个判断形式的比喻句,本体已经给定为“爱心”;第二分句是一个兼语形式的释喻句。
示例:爱心是一滴洒落在花萼的甘露,使心田久涸的人得到滋润;爱心是一句飘荡在寒晨的问候,使奔波劳累的人感到温暖;爱心是一只飞舞在天空的白鸽,使饱受战乱的人看到和平;爱心是一棵屹立在沙漠的胡杨,使畏惧困难的人拥有信心;爱心是一曲鸣响在脑海的古筝,使心灰意冷的人受到鼓舞;爱心是一缕飘荡在天地的清风,使浮躁不安的人得到抚慰;爱心是一幕悬挂在天际的晚霞,使信念黯淡的人看到希望;2.在下面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语句,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
人的一生像金,要刚正,人格须独立;人的一生像___,要__,________;人的一生像水,要灵活,智慧须成熟;人的一生像___,要__,________人的一生像土,要本色,作风须朴实;解析:这道题在考查“仿用句式”的同时,还考查“扩展语句”和“正确运用修辞手法???比喻、排比”。
排比句的五个喻体分别为“金、木、水、火、土”,释喻部分要兼顾本体、喻体,要有合理性;选择词语尽量避免重复,语义涵盖尽可能完整。
示例:人的一生像木,要充实,内涵须深刻;人的一生像火,要炽烈,事业须旺盛;人的一生像木,要正直,立场须坚定;人的一生像火,要蓬勃,体力须充沛;人的一生像木,要成材,身心须健康;人的一生像火,要热情,态度须诚恳;人的一生像木,要牢固,信心须坚定;人的一生像火,要燃烧,性格须热情;3.阅读下面的文字,仿写一组句子。
老是把自己当作鲜花,就时时有担心凋零的痛苦,把自己当作绿叶吧,精心地把鲜花呵护。
解析:这道题目考查“仿用句式”,兼顾考查“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比喻”,还包括含对“选用句式”的考查。
示例:老是把自己当作太阳,就时时有担心西落的痛苦,把自己当作蓝天吧,精心地把太阳呵护。
老是把自己当作珍珠,就时时有担心被盗的恐惧,把自己当作河蚌吧,耐心地把珍珠拥抱。
老是把自己当作浪花,就时时有担心消失的苦恼,把自己当作海水吧,甘心地把浪花拥抱。
老是把自己当作花盆,就时时有担心摔碎的痛苦,把自己当作泥土吧,真心地把鲜花抚育。
老是把自己当作月亮,就夜夜有担心残缺的痛苦,把自己当星星吧,努力把月亮烘托。
4.仿照例句“假如生命是…,不要…,要…”的句式,写两个类似的句子。
假如生命是船,不要随波逐流,要高扬风帆在天雨海风中奋斗搏击。
示例:假如生命是鹰,不要畏惧困难,要张开翅膀在碧海蓝天中自由翱翔。
假如生命是草,不要自惭形秽,要抬起头颅在狂风暴雨中顽强拼搏。
假如生命是梅,不要惧怕寒冷,要奋勇怒放在冰天雪地中傲视风霜。
假如生命是水,不要故步自封,要摧山坼地在广阔大地上恣意流淌。
高考作文语言出彩:“比喻”艺术一、直接博喻式:喻势如破竹用比喻是学生作文的常用之法,但有人却不懂博喻这种排比式的句式的特殊表达效果。
它可以产生势如破竹、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能够给人一种应接不暇的感觉,让人在博喻中深味主题的意蕴,感受作者语言的文采和气势。
有时还要在每个比喻的后面做进一步的解释说明,那就又可使语言更加丰富。
例1、诚信如春天第一缕阳光,令人向往,敞开胸怀去接受;如夏天的一块西瓜,含在口中,甜到心里;如秋天远方飘来的一片火红的枫叶,勾起无限牵挂;如冬天漫天飘飞的雪花,永远那么纯洁。
(2001年高考作文《诚信??永远的绿卡》)行文过程中构建博喻,可以形成破竹之气势,让读者在博喻的句式中去细细品味。
本段作者深悟了这一方法:将“诚信”比作“春天第一缕阳光”、“夏天的一块西瓜”、“秋天远方飘来的一片火红的枫叶”和“冬天漫天飘飞的雪花”,以四季中最具代表性的事物为喻,视点独特。
但作者并没有只是停留在一个简单的博喻的层面上,而是在每一个比喻后面又添加了一句一般学生看似容易但做起难的而表达效果又特别好的话。
如“敞开胸怀去接受”,就把作者对如春天阳光的诚信的喜爱之情写了出来。
例2、在刚刚启蒙的孩童眼里,零是一轮金灿灿的太阳,是热乎乎的鸡蛋,是一朵盛开的向日葵,是一颗圆形的巧克力,是妈妈炸的香喷喷的甜圈,也或许仅仅是一个圆圈……(2000年高考作文《零的断想》)作者将“零”比喻成“太阳”、“鸡蛋”、“向日葵”、“巧克力”、“甜圈”和“圆圈”,形象而生动地把“零”在“刚刚启蒙的孩童眼里”的形象写了出来,显得非常逼真而有亲和力。
这也是借助了比喻的效果的,试想如果没有这些独特的比喻,其艺术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二、比喻+感悟式:喻意弥深我们很多同学是能够运用比喻,但更多的是将比喻写完后就没有再去关照它了。
其实能写一个或几个比喻还只是真正意义上的运用比喻表情达意的一半,那另一半就是在每个比喻后还要进行一番“感悟”,或者说是将这个比喻的具体内含挖掘出来,或是通过这个比喻能够感悟出更深的人生哲理来。
例3、真诚是头顶上闪烁的星星。
也许你不能因此而否定她的存在。
没有了真诚的人生,就如没有了星星的夜晚一样乏味。
(2001年高考作文《保留真诚》)这是第一种形式:只有一个比喻,然后再感悟。
先将“真诚”比喻成“闪烁的星星”,这一比喻已经是够新颖的了。
作者的高明之处正是因为有了后面的感悟非常深刻:头顶上的星星离我们较远,但我们不能因此而否定它的存在,意即我们不能没有“真诚”,否则“没有了真诚的人生,就如同没有了星星的夜晚一样乏味”,又回到这个比喻上来,从而使语言前后照应,具有一种美感,读来是一种享受。
例4、诚信是石,敲出星星之火;诚信是火,照亮夜行之路;诚信是路,引你走向黎明。
(2001年高考作文《诚信??走向成功的钥匙》)这是第二种表现形式:由比喻构成博喻,再加上感受悟。
将“诚信”比喻成“石”、“火”和“路”,就已经显示出作者驾驭语言的能力了。
更让人佩服的是在每一个比喻后面作者还用了一个分句再作感悟,分别表明了“石”、“火”和“路”的深刻的含义,从而含蓄地说明了“诚信”的重要,呼唤不要抛弃“诚信”,因为它是走向成功的钥匙。
三、设问+比喻式:一问一答中显真情先用一个设问句提出问题,然后再用一个或一组比喻来回答前面提出的问题。
这是使用比喻的一种常见方式。
特别是当用一组比喻来构成排比或说成构成一个博喻时,并让每一个比喻句分别独立成段时,其气势,其形式,其效果,在一问一答中,是非常令人满意的。
例5、诚信是什么?活泼好动的孩子说诚信是两根纤小的手指,拉过钩儿就永不反悔;风华正茂的小伙子说诚信是一张精致的信用卡,是不能透支的诺言;耄耋之年的老人说诚信是一本厚厚的日记,是一张不容背叛的人生契约。
(2001年高考作文《诚信是什么》)作者先提出“诚信是什么”这个问题,然后从小孩、小伙子和老人这三个不同年龄特征、不同人生阅历的人的回答中让读者自己去体会什么是“诚信”。
小孩把“诚信”比喻成“两根纤纤的手指”,并认为“诚信”就是“拉过钩儿就永不反悔”;小伙子把“诚信”比喻成“一张精美的信用卡”,并认为“诚信”是“不能透支的诺言”;老人则把“诚信”比喻成“一本厚厚的日记”,认为“诚信”是“一张不容背叛的人生契约”。
到此“诚信是什么”这个问题得到了解决,且显得令人信服,感人至深。
例6、诚信是什么?诚信是荒原上流淌的一汪清泉;诚信是寒冬腊月交替寒傲放的一枝腊梅;诚信是夜晚行路时前方如豆的不灭之灯;诚信是在浮浮沉沉漂泊不定的人海中导航的一座灯塔……(2001年高考作文《诚信是什么》本文作者(与上文不是同一篇作文)也是先提出了“诚信是什么”的问题,然后用了一个排比句来回答,而且每一个分句都是一个比喻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