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检验中影响尿液检验的因素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97.55 KB
- 文档页数:2
尿液干化学检查中常见影响因素的分析尿液分析;化学检测尿液干化学联合尿沉渣检测,使尿液分析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
自动化程度的日益提高,检测参数的逐步增加,测试速度的不断加快,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减轻了检验人员的劳动强度。
但由于干化学检测的局限性、干化学试纸的诸多影响因素以及检查过程中忽略了许多中间环节,从而直接影响了尿液自动化分析的准确性.我们对尿液干化学检测过程中经常遇到的干扰因素及注意事项介绍如下。
1 pH、尿蛋白和尿比重的相互影响干化学法尿蛋白、比重和pH的检测原理都是基于pH的变化而设计的,这是pH、尿蛋白和比重之间相互影响的根源.pH 5.0~7.0的正常尿液对尿蛋白和尿比重无影响,过低的强酸性尿液几乎不存在。
因此,需要我们引起足够重视的是pH值升高的强碱性尿。
pH升高的病理因素包括碱中毒、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变形杆菌和铜绿假单胞杆菌引起的膀胱炎、肾盂肾炎等尿路感染。
许多药物如枸橼酸钠、嘧啶、碳酸类药物及某些中草药常可引起尿液pH值不同程度的升高。
强碱性尿对比重的影响主要是尿液中的OH—中和了一部分H+,引起膜块上的pH改变导致比重结果降低。
实验室检测pH超过7.0时,在原尿比重基础上应增加0。
005,超过8。
0时增加0.010.pH>8.5时,对仪器报告的尿蛋白阳性标本均应通过其他方法加以证实。
而作为两性电解质的蛋白质,本身可电离出H+,与Na+从多聚电解质中解离出来的H+共同作用于尿比重膜块上的指示剂,发生显色反应,使比重检测结果偏高。
2 细菌和真菌对尿隐血的影响尿隐血检查是诊断泌尿系统疾病,特别是肾脏疾病的重要实验指标之一。
尿路感染的病例中,部分杆菌、球菌及真菌(主要为假丝酵母菌)一方面可能释放过氧化1物酶,另一方面为了代谢的需要在增殖过程中可能合成过氧化物酶、触酶或超氧化物歧化酶。
目前,尿隐血检查是一种非特异性的检测方法,上述酶类物质在尿隐血的干化学测定中,可不同程度地使试纸膜块上的过氧化氢茴香素或过氧化氢稀枯分解出游离氧,引起色原颜色的变化,出现假阳性反应.大量实验已经证实,尿中少量细菌和真菌对隐血无影响,但延长显色时间有时也可呈弱阳性反应。
临床尿常规检验的影响因素分析尿常规检验是临床最常用的检验项目之一,并广泛应用于临床,不少肾脏病变早期就可以出现蛋白尿或者尿沉渣中有形成分。
通过尿常规检验可以对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与疗效观察,也可以对其它系统疾病进行诊断,同时还可以对用药的安全进行有效的监护,尿常规检验对人体健康状况的评估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虽然采集尿标本和检验设备都比较简单,但是临床上出现检验结果与临床症状不符的状况比较常见,这就要求检验人员对有关影响尿常规检验的因素有一定的了解,从而在检验过程中掌握好每一个环节,提高尿常规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标签:尿常规检验;影响因素;目前对于临床检验室来说,尿常规检验是临床上不可忽视的一项初步检查,在尿常规检验的时候,在其采集前、运送过程中、分析中等各种因素都可能会对尿常规的检验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作为检验科的工作人员就应该规范尿常规检验标本采集前、采集中、采集后的操作,同时与患者充分沟通、采集后及时运输和贮存、尿液分析仪及时保养、正确的使用和正规操作等有有利于减少临床尿常规检验的误差,提高尿常规检验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1 尿常规检验的必要性尿常规检查是临床常用的重要检查项目之一,对于疾病的诊断及治疗的疗效判定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尿常规检验对于疾病的诊断及治疗的疗效判定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在临床检测工作中,尿常规的检验结果是否准确可靠,决定于尿液采集的新鲜,以及容器的清洁,检验的及时,试纸条的正确使用,仪器的规范操作,日常的定期维护和保养,只有这样才能给予临床提供真实正确可靠的检验依据。
一般来说,尿常规检查内容包括尿的颜色、透明度、酸碱度、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管型、蛋白质、比重及尿糖定性等。
尿常规检验主要是通过尿液分析仪和显微镜来进行分析检测的,无论是镜检还是用尿液分析仪,要获得尿常规稳定、可靠、准确的检查结果,防止临床诊疗做出错误的判断,实验室检验就要充分的考虑尿常规检查中的多种影响因素,并严格加以控制。
尿液干化学检查中常见影响因素的分析尿液干化学检查是一种常用的临床检验方法,用于评估人体的健康状况。
然而,尿液干化学检查结果可能会受到许多影响因素的干扰,因此在结果解读时需要考虑这些影响因素。
下面将对尿液干化学检查中常见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首先,尿液收集过程可能会影响尿液干化学检查结果。
在尿液收集过程中,如果没有正确清洁外阴部,可能会导致细菌感染,从而导致尿液中存在细菌、白细胞或脓细胞,影响尿液健康指标的准确性。
此外,如果尿液收集容器不洁净或含有残留物,也可能污染尿液样本。
其次,饮食和药物摄入是影响尿液干化学检查结果的重要因素。
一些食物,如胡萝卜、番茄或甜菜等,可能导致尿液颜色的改变,从而影响尿液颜色指标的准确性。
此外,一些药物,如一些抗生素、利尿剂、抗感染药等,也可能改变尿液化学指标的浓度,从而对尿液干化学检查结果产生干扰。
环境因素也可能会对尿液干化学检查结果产生影响。
例如,在炎热的环境下,人体会大量排汗,从而导致尿液浓缩,影响尿液密度和比重的测定结果。
此外,存放尿液的时间过长,也可能导致尿液中细菌繁殖,从而影响尿液干化学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个体因素也是影响尿液干化学检查结果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同个体的生理状态和代谢水平可能不同,因此导致尿液中化学指标的浓度也会不同。
例如,孕妇可能在尿液中出现蛋白质、葡萄糖等物质的增加,而老年人由于身体代谢水平下降,尿液中一些物质的浓度可能会降低。
因此,在解析尿液干化学检查结果时,必须考虑个体差异。
最后,尿液保存和运输过程也可能对尿液干化学检查结果产生影响。
如果尿液保存时间过长,细菌可能会繁殖,导致尿液中存在细菌或血红蛋白,影响尿液干化学检查结果。
此外,在运输过程中,如果尿液样本暴露在高温或低温环境中,也可能导致尿液中一些物质的变化,进而干扰尿液干化学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综上所述,尿液干化学检查是一种常用的临床检验方法,但其结果可能会受到许多影响因素的干扰。
在解读尿液干化学检查结果时,需要考虑尿液收集过程、饮食和药物摄入、环境因素、个体差异,以及尿液保存和运输过程等因素的影响,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尿液检验质量影响因素分析及控制措施探讨摘要:目的探讨尿液检验中影响质量的因素与应对策略。
方法挑选2019年1月-2020年1月我院检验科收检的400份尿液样本,开展回顾性分析,找出影响尿液检验质量的原因,并提出应对措施。
结果400份尿液检验标本,其中29份样本出现偏差,占比7.25%。
结论尿液检验是临床诊断疾病的重要辅助手段,应当重视控制尿液检验质量,尽可能降低相关因素带给尿液检验质量的影响,提升尿检质量。
关键词:尿液检验;质量;影响因素;应对方法尿液检验,又被称作尿液分析,尿液检验是临床重要诊断辅助手段,尿液检验主要有尿沉渣检验、物理检验等[1]。
尿液检验可以提供可靠参考用于诊治疾病,其特点是操作简便,没有创伤。
尿液检验整个过程中,若其中某一个环节出问题,就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尿液检验结果的精准度。
所以,本文分析尿液检验中影响质量的因素与应对策略,实验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我院检验科收检的400份尿液样本,男性212例,女性188例,年龄22-63岁,平均(42.5±3.8)岁。
1.2方法回顾性分析400份样本,汇总出现质量缺陷的尿液标本数量,找出引发尿液样本质量出现缺陷的因素。
1.3统计学方法本实验通过SPSS19.0分析数据。
计量资料安排(x±s)形式呈现,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用(%)形式描述,实施X2检验,P<0.05说明差异典型。
2结果分析400份尿液检验标本,其中29份样本出现偏差,占比7.25%。
表1。
表1 影响尿液检验质量的要素[n(%)]影响因素例数占比样本被污染10 2.50收集时间不合理6 1.50缺少清晰标注30.75收集样本量不够7 1.75未挑选合适容器20.50未及时送检10.253讨论临床检验的三大内容之一就是尿液检验,在分析检验结果的基础上,可以确定蛋白尿、尿沉渣有形成分,据此判定肾脏早期病变;还可以提供可靠数据用于诊断血液病、糖尿病、肝胆疾病等[2]。
浅析临床检验中影响尿液检验结果的因素宋秋梅【期刊名称】《中国继续医学教育》【年(卷),期】2016(8)11【摘要】目的:探究临床检验中影响尿液检验结果的因素。
方法统计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检验科接收的963份尿液样本资料,选择误差较大尿液样本106份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复检,探究影响尿液样本失真的影响因素。
结果影响尿常规检验的临床因素包含:药物使用,标本存放与实验室相关因素。
在此其中临床因素影响尿液样本为20例。
保存因素样本18例,送检因素10例。
实验室相关因素样本共计58例。
结论在对患者实施尿检过程中,相关人员应强化尿液检验因素,确保结果公允。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factor of influencing the result of urine test.MethodsFrom January 2015 to January 2015, 963 urine samples data in our hospital in the clinical laboratory were received, 106 urine samples which was the bigger error were chos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o carry on the review and to explore the factor of inlfuencing the result of urine test.ResultsThe clinical factors of inlfuencing the routine urine test include: drug use, specimens for laboratory related factors. 20 cases of urine samples about the clinical factors, 18 cases about keeping sample factor, 10 cases about inspection factors, a total of 58 cases of laboratory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sample.Conclusion In the process of implement urine test for patients and relevant personnel should strengthen the urine test factors, to ensure that the results in the fair.【总页数】2页(P52-53)【作者】宋秋梅【作者单位】哈尔滨市双城区中医医院检验科,黑龙江哈尔滨 150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6.12【相关文献】1.临床检验中影响尿液检验结果因素浅析 [J], 毛萍;刘家政;王寰;2.探讨临床检验中影响尿液检验结果的相关因素研究 [J], 黄建央;翁瑜霞3.临床检验中对于尿液检验结果产生的影响因素分析 [J], 蔡炜4.临床检验中对于尿液检验结果产生的影响因素分析 [J], 蔡炜5.临床检验中影响尿液检验结果的相关因素分析 [J], 马燕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分析临床尿常规检验的影响因素发表时间:2018-08-03T12:04:47.597Z 来源:《航空军医》2018年7期作者:刘亚军[导读] 尿常规检验是当前检验的重要项目,根据实际结果可知,尿常规检验能反应肾脏、输尿管和膀胱功能等。
(双鸭山双矿医院检验科155100)摘要:目的分析临床尿常规检验的影响因素。
方法选择2016年8月-2017年8月来我院进行尿常规检验的4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的晨尿作为检验样本,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合检验错误的案例,探究可行性比较高的应对策略。
结果分析后80例患者不合格,究其原因,80例患者中34例患者由于采集不当,比例为42.5%,20患者由于尿液采集期间遭到污染,比例为25%,9例患者由于尿液样本存放时间长,比例为11.25%,17例患者由于仪器保养和操作不当,比例为21.25%。
结论影响尿常规检验结果的因素比较多,针对特殊性,在临床研究中需要从实际情况入手,按照现有检测要求规范进行操作,强化管理,为临床工作奠定基础,避免出现检验不合理的现象。
关键词:尿常规检验;影响因素;应对措施尿常规检验是当前检验的重要项目,根据实际结果可知,尿常规检验能反应肾脏、输尿管和膀胱功能等,在临床检验和分析过程中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检验。
根据结果可知,临床有效的检验后能对出血、感染以及炎性反应情况等进行反应,结合临床诊断的实际情况,需要做好检验分析工作。
在实际检查中,可能存在结果偏差,给临床诊断带来一定的困难。
尿常规检查是个重要的过程,结合实际情况,需要医护人员从实际情况入手,做好影响因素分析工作,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性。
为了分析临床尿常规检验的影响因素,选择来我院进行尿常规检验的4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的晨尿作为检验样本,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合检验错误的案例,探究可行性比较高的应对策略。
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6年8月-2017年8月来我院进行尿常规检验的4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的晨尿作为检验样本,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
影响检验尿液质量的因素及应对措施目的:探讨影响检验尿液质量的主要因素以及应对措施。
方法:选取12932例次尿液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存在送检尿液质量误差的标本,分别整理其质量影响因素,并分别探讨有效的应对措施。
结果:研究样本中存在送检尿液质量误差的尿液检验共186例次,误差发生率为1.4%,影响尿液检验质量的主要因素包括标本污染、采集时间不当、标记不清、容器不达标等。
结论:影响尿液检验质量的因素较多,开展尿检时需要检验医师、临床护士以及患者共同给予充分重视,确保检验全程的良好质量控制,以避免误差情况的发生,对患者临床诊治提供准确的检验依据。
标签:尿液检验质量;影响因素;应对措施尿液检验是临床中常用检验方法之一,其检测结果对多种疾病均具有良好的诊断与评估作用[1]。
虽然该临床检验难度较低,在不同等级医疗单位已广泛应用,但由于检验流程中所包含环节众多,而容易发生检验结果误差,导致临床准确诊治均受到严重影响[2]。
本研究针对我院尿液检查开展了回顾性分析,旨在通过分析尿液质量影响因素提出有效应对措施。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院自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共开展尿液检验12932例次,回顾性分析影响尿液检验质量的影响因素,探讨合理应对措施。
1.2方法1.2.1尿液检验误差判定标准根据文献报道,并结合本院既往尿检误差发生情况,将尿液检验质量欠佳标准评估为:①尿液标本存在杂质,其中包括粪便、白带与烟屑等混入情况;②容器欠佳,容器材料对尿液标本有不良反应表现,或容量未达50ml者;③尿液标本标记不清或脱落者;④获取标本后受剧烈晃动等影响,或近期应用药物引发检验结果误差;⑤尿液样本量不足12ml,无法保证检验用量;⑥获取尿液标本后送检时间延误;⑦标本培养时无菌操作不当,或其他因素影响。
1.2.2临床评估方法参照上述标准对研究尿液标本进行评估,发现质量欠佳情况时严格拒接,并完整记录病患资料与误差情况,统一开展临床分析。
尿常规检验的干扰因素在临床上,人们常说尿检是排查肾脏病的金标准,那么对于这一排查肾脏的金标准,在检查过程中也可能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干扰,导致加过出现偏差。
二、尿常规的常见影响因素1、样本自身形成的影响因素如果是样本自身形成的影响因素,即便检验操作标准规范,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检验结果,甚至会对患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带来不利影响。
样本主要通过收集、存储、运输三个过程,也会在这三个过程中形成影响检验结果的要素。
(1)收集环节取样前1日,检验工作者叮嘱患者取次日晨尿,同时告知患者取中段尿,往往许多患者没有掌握尿液收集的方法,容易使检验结果出现偏差。
收集之前需要嘱咐患者做好尿道口清洁工作,才能避免分泌物或者细菌等混入其中。
最终交由医护工作者进行姓名、检验单、收集并一一核对,实施送检。
(2)存储与运输当前,大多数医院运用由惰性材料制作形成的一次性尿杯,透明度高,不容易和尿液发生作用。
有时需要加入一些防腐剂,从而避免尿液变质。
同时,还要确保防腐剂加入适当,否则容易使尿液形成沉淀,对检验结果带来不利影响。
另外,要求尿液储存与运输期间避光,根本原因是为了避免尿胆原和尿胆红素由于光照分解。
送检尿液需要在2小时之内完成检验,原因是时间过长会引起细菌繁殖、蛋白质变形等影响因素形成。
2、用药的影响现在临床上普遍使用尿分析仪配合尿试纸条来做尿常规。
试纸条上有红细胞、白细胞、pH(酸碱度)值、比重、葡萄糖、酮体、尿胆原、胆红素、维生素C.蛋白质、亚硝酸盐等区域。
尿分析仪是根据试纸条与尿进行化学反应后不同区域显示的不同颜色来判断结果的。
比如说,如果人工把“蛋白质区”涂成绿色,仪器比色时就会认为这份尿中蛋白质阳性;人工把“葡萄糖区”涂成咖啡色,仪器就会认为尿糖阳性。
所以有些药物如黄连素、核黄素等通过尿路排出时使尿着色,就不要责怪仪器或医生化验不准确了。
另外,从化学反应原理方面看,用药还可以影响尿比重的结果,而尿比重主要用来评估肾脏的浓缩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