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行为理论 第九章
- 格式:doc
- 大小:73.00 KB
- 文档页数:25
管理学第九章领导的一般理论课后练习1张教授到某企业进行管理咨询,该企业总经理热情地接待了张教授,并介绍公司的具体情况,才说了15分钟,就被人叫了出去,10分钟后回来继续,不到15分钟,又被叫出去。
这样,整个下午3个小时总经理--共被叫出去10次之多,使得企业情况介绍时断时续。
这说明_A总经理不重视管理咨询B该企业可能这几天遇到了紧急情况C总经理可能过度集权D总经理重视民主管理正确答案是:C2在管理方格图中,“领导方式高度关心生产,很少关心人,为达到生产目的,常常会强制人们去完成必要的任务”以上描述的是哪种领导方式_A权威与服从B乡村俱乐部C贫乏的管理D协作管理正确答案是:A3张教授到某企业进行管理咨询,该企业总经理热情地接待了张教授,并介绍公司的具体情况,才说了15分钟,就被人叫了出去,10分钟后回来继续,不到15分钟,又被叫出去。
这样,整个下午3个小时总经理--共被叫出去10次之多,使得企业情况介绍时断时续。
这说明_A总经理不重视管理咨询B该企业可能这几天遇到了紧急情况C总经理可能过度集权D总经理重视民主管理正确答案是:C4在情境领导模型下,参与型领导的任务和关系行为是_A高任务/低关系行为B高任务/高关系行为C低任务/高关系行为D低任务/低关系行为正确答案是:C5一份英国杂志比较了欧洲各国经理的习性和处事手法后得出这样的结论:法国经理最“独裁”,意大利经理最"无法无天”,德国经理最按意气办事,英国经理最不能“安于位”。
各国经理的习性和处事法的不同,最有可能是因为:A各国的文化传统不同B各国的教育体制不同C各国的经济发展不同D各国的天气不同正确答案是:A6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研究中,模式既关心生产又关心员工,可以带来高绩效和高满意度。
A高定规-高关怀B高定规-低关怀C低定规一低关怀D低定规-高关怀正确答案是:A7某公司销售部经理被批评为"控制的太多,而领导的太少”,据此你认为该经理在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可能是什么_A对下述销售人员的疾苦没有给予足够的关心B对销售任务的完成没有给予充分的关注C事无巨细,过分亲历亲为,没有做好授权工作D没有为下属销售人员制定明确的奋斗目标正确答案是:C8王先生是某公司的一名年轻技术人员,-年前被调到公司企划部任经理,考虑到自己的资历、经验等,他采取了较为宽松的管理方式,试分析下列哪一种情况下,王先生的领导风格最有助于产生较好的管理效果A企划部任务明确,王先生与下属关系好但职位权力弱B企划部任务明确,王先生与下属关系差但职位权力弱C企划部任务不明确,王先生与下属关系差且职位权力弱企划部任务不明确D王先生与下属关系好且职位权力强正确答案:B9领导者角色理论中,”在组织及其环境中寻求机会,制定改进性方案来从事变革;对某些方案的设计进行监督”是对_角色的描述。
《管理学》配套课件教案XX 编XX年XX月第九章领导的一般理论一、教学目的领导是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马克思主义理论强调对社会的领导绝不是对人民的统治和剥削,而是为人民服务。
本章使学生明确领导的内涵与特征,理解领导者、被领导者和领导情景三项影响领导有效性的决定性因素。
通过本章的学习,帮助学生掌握领导的一般理论,更好地理解管理活动。
二、课型:新授课三、课时:第30-33课时四、教学重难点1.领导是管理的重要内容,理解领导和管理各自的内涵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2.领导的三要素分别是什么?3.密歇根大学对领导行为的研究内容。
4.俄亥俄州立大学确立的定规和关怀维度的含义以及对领导行为是如何划分的?5.费德勒权变领导理论的内容。
6.路径-目标领导理论的内容。
五、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与讨论相结合。
六、教学内容1.内容摘要第一节阐述了领导的内涵与特征。
分析领导和管理各自的含义和主要差异以及发挥功能的不同途径。
领导权力的主要来源是职位权力和个人权力,其中奖赏权力、强制权力、法定权力是与领导者的职位相关的,参照权力和专家权力与领导者个人的魅力或专业知识有关。
领导行为或过程包含三个要素:领导者、被领导者和情境,这三个要素决定了领导行为的有效性。
第二节阐述了领导与领导者。
领导者特质理论认为成功的领导基于领导者个人特质,蒂姆西·贾吉等学者以五大人格特质理论为框架对个体特性和领导的关系进行了测量。
领导者行为理论认为有效的领导与领导者的行动密切相关,典型的领导者行为理论有勒温提出的独裁型、民主型和放任型三种领导方式、俄亥俄州立大学提出的由定规维度和关怀维度形成的二维矩阵包含的领导行为组合、管理方格理论。
领导者团队理论将研究对象从个人转向了集体,研究现代高层管理团队。
第三节阐述了领导与被领导者。
有效的领导不仅取决于领导者,还受到实施情境的影响,其中被领导者是情境中重要的因素。
详细介绍与被领导者有关的三个理论:情境领导模型、领导—成员交换理论和领导者角色理论。
《企业行为理论》第九章结语本书首次出版以来,企业的经济理论以及组织的决策行为研究一直在蓬勃发展。
在本章中,我们试图将前面的章节组合成与第一版前后相继的一个发展框架。
在本章中,在第一部分,我们将描述构成本书的主要观点,企业行为研究中的关键主题。
在第二部分,我们将讨论自1963年以来企业经济分析方面的发展,尤其是那些与理解现实企业组织的实际行为相关的发展。
在第三部分,我们将讨论关于组织中决策行为的研究的发展,尤其是那些与企业相关的发展。
9.1 企业行为理论的核心思想本书的一些部分围绕着下面3个概念展开,这3个概念既相互联系又在很大程度上相互独立。
第一个概念是有限理性,即在现实中,理性的行为人受到信息和计算能力的限制。
由于这种限制性,即使行为人对最优进行明确的计算并且及时得到计算结果,也是成本高昂或是不可能的。
在新古典企业理论中,组织将确定、选择、实施最优的备选方案。
在行为理论中,组织将以多种方式对决策问题进行简化。
它们设定目标并且寻找那些满足目标的备选方案,而并不试图找到想象中的最优的解决办法。
组织通过监督目标的实现情况来分配注意力,按照一定的顺序关注目标,而不是同时关注所有的目标。
组织的运营程序也遵循拇指规则和标准运营程序。
第二个概念是不完全环境匹配,即行为人运用的规则、形式以及惯例,并不唯一地取决于它们所处环境的要求。
在新古典企业理论中,研究者假定竞争将产生具有绝对生存优势的规则和规则形式的普及。
因此,组织之间遵循的规则以及规则具体形式的差异起源于它们所处环境的差异,由于某一特定的组织形式(例如,层级制,劳动分工)具有普遍的优势,研究者才假设它们取得了优势地位。
与此相反,行为理论强调历史的无效率性,强调环境与组织遵循的规则之间的匹配可能缓慢地演化着或者它们之间具有不确定性,上述情况导致了行为理论强调对组织适应过程加以详细说明的重要性。
第三个概念是未解决的冲突,即假设经济组织中包括多个行为人,这些行为人之间具有雇佣契约未完全解决的相互冲突的利益关系。
新古典企业理论承认经济参与人具有自利性这一原则,但是,却忽略了企业内部的利益冲突,或者假定预先的契约可以保证雇员按照企业家的利益行事,从而解决企业内部的利益冲突。
对此,行为理论做出了不同的假定,即行为人不断地进行谈判和再谈判,以确定组织、次级集团以及个体之间的利益关系,而且行为人之间很难达成利益的一致,这种一致也是难以维持的。
在1963年,这些观点都不新颖。
经济学家,例如科斯、H.A.西蒙和J.马夏克(J.Marschak)都预期到了这些观点中的一个或多个,许多其他经济学家也很熟悉这些观点。
[4]然而,在那个时候,企业理论基本上是——正如在第2章中所描述的——一个有关毫无冲突的、无限理性的,并且是有效适应的理论。
组织把规则与环境进行匹配的过程看做是组织实现预期效用最大化的过程。
企业的内部问题是如何有效地协调团队成员之间的协作关系。
组织决策理论对于行为的考察对企业理论做出了贡献,主要表现在它指出了上述新古典企业理论概念的局限性,并且为其他理论的形成提供了相关的线索。
9.2 企业经济理论的发展(1)在过去的28年中,企业经济理论的重要部分可以描述为对上述核心思想进行详细探索的历史。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这些探索是有意识的,也不是说企业的行为理论“改变”了经济思想。
经济思想的确沿着本书所描述的思想做出了相应的变化,尽管变化的机制绝不是如此直接。
本书本身是逐步重构企业理论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这一重构过程中,特定思想的起源和影响是难以确定的。
通过研究的发展和新思想的涌现,研究者更加精确地解释了非正统的概念,把它们融入主流经济思想中,并且将它们进行拓展从而形成了当代微观经济学的核心。
团队理论如果我们假定企业具有一个一致的偏好函数,就解决了利益冲突问题,但是却不能解决信息问题。
企业理论的许多现代观点和信息经济学就采取了这种解决方式。
由马夏克和R.拉德纳(R.Radner)提出的团队理论是发展最成功的一种理论。
[7]在这一理论中,人们将团队(以及通过对企业的拓展)视为一个组织,在这一组织中,所有的组织参与者拥有共同的利益。
在特定信息结构以及支付函数给定的情况下,团队理论考察最优决策规则问题,以及团队内小团体的最优规模问题。
团队理论关注的重点是信息问题,以及在共同利益但是有限理性的情况下团队如何运用信息的问题。
例如,马夏克和拉德纳认为:由于企业可获得的劳动力和机器设备受到了限制,因此,企业就对信息处理支付报酬……将阅读原始报告(相对较好或者相对没有错误)的任务分派给同一个人或者机器或许是不可行的,在这些报告的基础上将计算最优决策的任务分派给同一个人或者机器还是不可行的。
因此,引入媒介并且由此造成报告的质量降低或者被曲解就是必然的了。
同样,对可获得资源的约束可能也使信息的充分共享受到阻碍。
对企业考察的信息和行动的类型而言,一个能够从两个源泉获取信息,并且能够根据这些信息做出最优决策的人(或者机器)可能是不存在的。
因此,团队理论关注组织在人类和组织的有限理性的情况下处理信息的最优方式。
该理论的本质在于,在受约束条件下实现最优化。
企业控制理论团队理论强调企业在有限理性的情况下对最优策略的计算;而企业控制理论则强调企业通过渐进地适应其所处的环境来处理认知限制这一观点。
像其他现代企业经济理论一样,控制理论试图把对企业行为科学观测的一些结果看做是企业(例如,有限理性、目标)或者环境条件(例如,不确定性)所固有的特征。
通过这一方式,控制理论试图将企业的描述性理论与规范性理论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
随后,控制理论将对企业的其他观测结果与理性行为的规范性要求联系起来,在这种情况下,将产生连续的贝叶斯(Bayesian)估计。
在控制理论的框架中,通过企业的活动、对活动结果的观测,以及对衍生出后续活动的决策规则的修正这一系列行为,企业的适应行为得以发生。
人们假设企业拥有一组控制变量,企业可以改变这些控制变量,并且人们假设,企业可以根据环境状况以及竞争者的行为对绩效施加某种影响。
这些控制变量包括一些主要旨在影响收入的变量,例如,价格、营销策略、外部关系等。
它们也包括其他的主要旨在影响成本的变量,例如,产量、内部组织结构、劳动政策等。
企业试图运用这些控制变量完成两件事:第一,通过增加收入并且降低成本,企业寻求实现某些目标。
例如,针对目前的盈利性和销售量等而言的某些目标。
企业采取行为(例如,提高价格、增加产量)的目的在于,实现一个目标(例如,一个特定的利润水平、某一市场份额)。
第二,企业研究它所处的运营环境的某些情况。
企业将分析活动的结果,以便寻求可能有用的未来信息。
获得一系列对行动以及它们的表面结果的观测之后,组织就开始形成一些估计(例如,对需求曲线或者成本曲线的估计)。
例如,在许多不同的情况下,如果价格提高但是需求并未下降,那么,企业就可能认为需求曲线是无弹性的。
反馈活动可以采取多种不同的形式,但是,一些最重要的反馈活动来自于惯例性的月度财务报告、生产报告以及销售报告。
在一个典型的企业中,对结果和目标进行比较的中心内容是,对实际情况与目标之间的差异进行讨论和分析。
这一社会性的、交互式的过程将持续进行,并且在这一过程中,企业将逐步修正其关于企业自身以及其所处环境的观点。
9.2 企业经济理论的发展(2)可观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依赖于多个参数的未知值,企业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运行的。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通常无法确切知道参数的真实值。
统计学的经典问题出现了:企业不能确信它已经正确地设定了模型(设定问题);不能确信它已经正确记录了观测的结果(度量问题);不能确信它已经正确估计了模型中的参数(估计问题)。
实际上,企业可获得的用于解决这些问题的数据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并不能满足其需要。
此外,企业只拥有有限的处理信息的能力。
结果,企业可能接受不正确的估计,也可能接受并非最优的决策规则。
然而在许多情况下,普通的适应性学习就能够相当好地满足企业的要求。
如果从控制的角度观察企业,虽然相对目标而言,期望水平可能在不同企业之间随时间不断变化,但是,推动这一过程的目标在企业之间变化并不大。
这种目标的共同性并不是该理论的假设,而仅仅是经验观测的一个结果。
通常,企业似乎只关注利润、销售量、市场份额、生产率等。
它们存在于一个基本上将目标同质化了的规范结构中。
该理论并未排除随着时间的变化,企业可能追求新的目标或者抛弃原有的目标,也没有排除目标中利益的冲突。
通常的假设是,通过某一种相互作用的预先谈判过程,企业目标得以确立,因此,目标可以被视为外生于企业的适应性过程。
该理论集中论述了企业对于来自其经验反馈的适应方式。
交易费用经济学交易费用经济学与团队理论和控制理论的实质相同,但是,交易费用经济学却出自一个较少受到决策理论影响的传统。
交易费用经济学发展过程中的首要人物是康芒斯(mons)和科斯。
康芒斯认为交易是经济学分析的自然基本单位,应该通过对契约的研究来研究交易。
科斯将交易费用的节约视为企业存在的一个基本原因(区别于将企业视为市场中对服务的特别购买的观点)。
交易费用经济学的许多现代发展应归功于威廉姆森(Williamson)和他的合作者。
威廉姆森的研究指出:交易费用经济学采用契约的分析方法来研究经济组织。
诸如下面的问题是密切相关的:为什么存在形式如此多样的组织?不同形式的经济组织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哪一种主要目的为人们研究经济组织提供了最好的信息?虽然劳动市场、资本市场、中间产品市场、公司治理、规制以及家庭组织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一个统一的契约理论能够解释所有这些组织形式吗?这种统一的契约理论依赖于——在人类、技术和过程方面——组织的什么核心特征?交易费用经济学试图将信息约束的思想与利益冲突的思想结合起来,以便产生企业的两阶段理论,在本质上,它是契约理论。
与“最大化”相对应,威廉姆森对“契约”做出了两个行为假设。
第一个假设是有限理性,即并不是一切事情都具有可知性的概念,有限理性是指决策者在处理信息以及预测未来的能力方面是有限的。
第二个假设是机会主义,即组织内部以及组织之间存在利益冲突的概念。
机会主义是指,如果组织中的参与者能够撒谎、欺骗甚至偷盗,那么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就将这样做。
对企业而言,当某些特别有价值的资产或者能力被一小组参与者控制时,而且这些参与者,反过来,只拥有这些企业的少数资产时,机会主义就变得尤其重要。
这些联盟成员的资产对企业而言具有高度的专用性,联盟成员对其他企业也具有非同寻常的价值,而且能够试图利用这一优势。
例如,如果一个企业做出了一项投资决策,这项投资依赖于其他企业控制的一种投入,那么,企业一旦进行该项投资,就面临着其依赖性被其他企业利用的风险。
然而,同时,对拥有企业专用性资产的成员而言,联盟也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