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世纪的俄国军队
- 格式:doc
- 大小:94.00 KB
- 文档页数:19
欧洲历史上的两次三十年战争——1618—1648 &1733—1763战端之起源1555年的“奥格斯堡和平”使德意志内部的宗教纷争得以暂时平息。
然而这一纸协定仅仅涉及新教路德派和罗马教会,却未曾考虑到加尔文派在德意志各邦迅速发展的事实。
三十年战争肇始自加尔文教徒争取权利的斗争,哈布斯堡王朝治下的波希米亚王国是战争的发源地。
波希米亚阶段(1618--1625)1617年波希米亚的议会选举斯蒂利亚的菲迪南为波希米亚的国王。
(身为哈布斯堡王朝王子的菲迪南在两年后当选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世称菲迪南二世(1619--1637),这位帝国的未来皇帝是罗马天主教的狂热信徒。
)菲迪南的当选使波希米亚的加尔文教徒非常恐慌,他们害怕自己会失去原本就不很牢固的宗教权利。
而1618年5月布拉格的新教徒暴动,他们将国王的两个钦差从七层楼的窗户扔了出去,幸好楼下堆了厚厚的一堆牛粪两人只受了一点轻伤,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布拉格掷出窗外”事件。
事件发生后,波希米亚组成以图伦伯爵为首的政府,宣布脱离哈布斯堡王朝。
1619年,波希米亚议会选举新教同盟领袖巴拉丁选候腓特烈为国王(史称腓特烈五世)并向哈布斯堡王朝宣战。
菲迪南得到了天主教同盟的领袖巴伐利亚的马克西米利安一世(1573--1651)的支持。
由梯里(1559--1632)指挥的帝国军队和巴伐利亚王国军队侵入了波希米亚,1620年报11月在布拉格附近发生的白山会战中梯里取得了对波希米亚军队的决定性胜利,战败的腓特烈流亡荷兰。
菲迪南重新获得了波希米亚,而马可西米利安则得到了原属腓特烈的帝国选侯地位。
三十年战争的波希米亚篇章就此以皇帝和天主教同盟的胜利而告终。
丹麦阶段(1625--1629)丹麦之介入战争源于丹麦国王克里斯蒂安四世(他也是丹麦的路德教徒的领袖)支持帝国的新教徒反对菲迪南二世。
当然克里斯蒂安作为帝国荷尔斯泰因公国的公爵的身份也是他于皇帝对立的原因之一。
俄国史其实就是一部侵略史作者/兴替镜一部俄国史其实就是一部侵略史,从俄国这个国家出现之后,这个国家无时不刻不在对外侵略。
从莫斯科公国到沙俄帝国的建立,俄国在170年的时间内,自己国家的领土扩大了400倍。
截止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俄国的领土已经达到了2280万平方公里。
这个数字堪称世界之最,大英帝国虽然号称3400万领土,但是它属于一个联邦的形式。
在俄国扩展的历史中,周边的国家被曾被这头北极熊撕咬。
中国最为它最大的邻国,自然也没有例外。
一、彼得一世和叶卡特琳娜奠定了俄国的基础俄国起初只是莫斯科平原上的一个小公国,在明朝的中后期,这个国家开始逐步扩张,而且速度非常快。
不过起初俄国向西发展的道路被各个强国堵的死死的,这就造成它不得不向东和向南发展。
而这些对手和欧洲各国相比根本不是一个档次,俄国逐步吞并了几个汗国,成为了一个幅员辽阔的陆地国家。
在此后长达100年的时间里,俄国一直处于被封死的状态,只能向东方的西伯利亚进军。
到了17世纪后期,俄国历史上著名的彼得大帝为了获得北方的出海口,与北欧强国瑞典爆发了长达21年的鏖战。
最终俄国取得了胜利,而瑞典被彻底打垮。
当年的瑞典不可一世,但是现在它退出了大国争霸的舞台。
在俄国的正西面是中欧强国波兰,俄国与波兰进行了13年的大厮杀,从而获得了乌克兰大平原,波兰这个国家被彻底打残。
在帝国的西南方是另一个大帝国奥斯曼土耳其,不过这个国家已经明显开始走下坡路。
通过第一次克里米亚战争,俄国获得了黑海的出海口,俄国一时之间不可一世。
彼得一世的儿媳妇叶卡特琳娜在位期间,这个女人一点也不逊色于男人。
她与普鲁士联合瓜分了波兰,从而得到了4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但是在自己的娘家人普鲁士前来索要领土时,她不顾丝毫情面断然拒绝。
叶卡特琳娜公开说:“如果让我活到200岁,我将征服整个欧洲,使俄国变成一个拥有六个都城的大帝国。
”叶卡特琳娜去世时,12万俄军正在猛攻普鲁士的首都柏林。
二、俄国成为欧洲宪兵,但遭到英法两国的重创在亚历山大一世在位时期,英武的拿破仑正在横扫西欧各地。
俄土战争简介大全俄土战争是指17到19世纪俄国与奥斯曼土耳其之间为争夺高加索、巴尔干、克里米亚等地区而展开的一系列战争,其中重要的战争有10次。
战火前后延续长达241年,是欧洲历史上最长的战争。
以下是为你精心整理的俄土战争简介,希望你喜欢。
俄土战争分析中文名称:俄土战争参战部队:俄国、奥斯曼帝国战争结果:俄国扩大了疆土,土耳其逐渐衰落时间:17~19世纪地点:高加索、巴尔干、克里米亚、黑海人物:鲁缅采夫波将金优素福俄土战争详情第一次俄土战争(1676~1681)1676;1681年的俄土战争是在乌克兰同俄国重新合并后,土耳其奥斯曼帝国入侵乌克兰而引起的。
土耳其反对重新合并。
它在1672;1676年的波土战争中占领了波多利亚,尔后又依靠右岸乌克兰的盖特曼多罗申科的支持,企图统治整个右岸乌克兰。
1674年,左岸乌克兰的盖特曼萨莫伊洛维奇被选为乌克兰的总盖特曼。
1676年,多罗申科率部1.2万人占领了盖特曼都城奇吉林,企图借助于土军恢复自己的统治。
为防止这一事态,俄国;乌克兰联军在萨莫伊洛维奇和罗莫达诺夫斯基的指挥下,于1676年春渡过第聂伯河,包围了奇吉林,并于8月2日攻克该城,俘获多罗申科。
在奇吉林远征(1677、1678)期间,俄国;乌克兰联军与土耳其鞑靼军争夺奇吉林的斗争仍在继续进行。
1679;1680年,萨莫伊洛维奇和罗莫达诺夫斯基率领的俄国;乌克兰联军依靠新筑起的伊久姆鹿砦防线,击退了克里木鞑靼人的多次袭击。
土耳其由于未能达到目的,被迫于1681年1月23日签订了巴赫奇萨赖和约(1681),承认左岸乌克兰与俄国的重新合并。
俄军和乌克兰军联合作战,是战胜土耳其鞑靼军的重要原因。
根据1667年1月俄国、波兰签订的《安德鲁索沃停战协定》,俄国攫取了第聂伯河以东的乌克兰(包括基辅)。
1672年土耳其为争夺乌克兰,进攻波属乌克兰夺取了波多利耶。
1676年,土耳其利用乌克兰统领P.D.多罗申科进攻俄属乌克兰。
俄罗斯现代化进程一、彼得一世改革:俄罗斯的前身是莫斯科公国,钦察汗国解体后获得独立,领土不断扩张,1547年伊凡四世(伊凡雷帝)自称沙皇,标志着近代俄国的建立。
1、改革的背景:(1)西欧国家资本主义有了相当程度的发展:尼德兰和英国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已经确立(2)17世纪的俄国工商业有一定的发展,但是整体经济相比西欧还相当落后:(3)彼得一世希望获得良好的出海口,实现扩张的目的:彼得一世即位时的俄国基本上还是一个内陆国,北边虽然后海岸线,但是基本上常年封冻,无法作为港口,彼得一世希望通过向西扩张,获得波罗的海的出海口;向南扩张,获得黑海的出海口。
(4)俄国军队在向克里木的进攻中损失惨重,暴露了俄国军队的弱点:2、改革的主要内容:1697年彼得一世组织使团考察西欧国家,自己也化名前往,一年后回国,即刻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1)军事上,仿效西欧样式,建立新式海陆军:(2)经济上,鼓励开办工场,发展工商业:(3)政治上,改革和健全国家近代行政机构,加强中央集权:(4)社会文化方面,重视教育改革,改变社会习俗:3、改革的影响:彼得一世改革并没有触动俄国的农奴制,但是经过改革,俄国的国力显著增强。
使俄国跟上了世界潮流,开始了其现代化的进程。
(1)彼得一世改革大大增强了俄国的军事实力,保证了俄国在北方战争中击败当时欧洲的军事强国瑞典,从而使“俄国在波罗的海沿岸站稳了脚跟”,“进入强国的行列”。
到1725年,俄国已拥有一支训练有素的20余万人的近代化常备军。
以前俄国没有海军,到彼得一世执政末年,俄国波罗的海舰队已拥有各种舰只895艘,水兵28000人。
(2)彼得一世改革刷新了俄国政治、削弱了贵族权力,加强了中央集权,提高了行政管理效能,在俄国开创了近代议政制度。
(3)彼得一世改革推动了俄国逐渐向近代化国家的道路上迈进,客观上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列宁指出,俄国的欧化“甚至从彼得大帝时代就开始进行了”。
俄国历史上的十次俄土战争俄土战争是指17-19世纪俄国与奥斯曼土耳其之间为争夺高加索、巴尔干、克里米亚、黑海等进行的一系列战争,其中重要的有10次,下面是店铺分享的俄国历史上的十次俄土战争,一起来看看吧。
俄国历史上的十次俄土战争俄土之间的战争断断续续前后共长达241年,平均不到19年就有一次较大规模的战争,是欧洲历史上最长的战争系列,奥地利、英国、法国、波兰、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等国也先后参与其中,战争的结果是俄国扩大了疆土,土耳其逐渐衰落。
第一次俄土战争(1676年-1681年)第一次俄土战争,这是沙皇俄国的罗曼诺夫王朝与土耳其奥斯曼帝国之间第一次较为重要的战争,为争夺第聂伯河下游地区,沙皇俄国同土耳其发生的战争。
1676年,俄国对土耳其宣战,战争持续5年,双方都没能分出胜负,于1681年签署和约,奥斯曼帝国承认沙皇俄国对第涅伯河左岸地区的统治。
第二次俄土战争(1686年-1700年)1683年7月土军围困维也纳。
1684年奥地利、波兰和威尼斯结成反奥斯曼帝国的“神圣同盟”,1686年俄国加盟。
1695年及1696年俄皇彼得一世两度进攻亚速海,被奥斯曼帝国与其属国克里米亚汗国的联军击败。
1697年9月奥军在蒂萨河畔进行的泽特战役中大胜土军,俄军占领了顿河河口。
战争的结局是:亚速和延伸到米乌斯河的亚速海沿岸一带归属俄国,俄国获得亚速要塞,在黑海建立了第一个出海口。
第三次俄土战争(1710年-1713年)1710年,土耳其军遂北伐,收复顿河河口,俄土战争爆发。
1711年,沙皇彼得一世亲征普鲁特河,陷入土耳其和克里米亚鞑靼人军队的重围。
战争以俄国失败告终,其被迫放弃亚速,并需拆毁亚速海沿岸的防御工事。
根据1711年7月俄土《普鲁特和约》,亚速重归土耳其统治。
第四次俄土战争(1735年-1739年)1735年底克里米亚鞑靼人袭击乌克兰和高加索成为了战争的借口,在1736年,俄国的指挥官们期望能夺取亚速和克里米亚半岛,但是,由于缺乏补给以及流行病的爆发,俄军不得不率军撤回乌克兰。
世界近代史(上)名词解释(少数几个实在没找到,求补充)第二章第一节(缺公簿持有公)1.圈地运动15世纪末至19世纪上半叶英国贵族用暴力大规模剥夺农民土地的过程。
英国资产阶级进行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之一。
由于英国毛纺织手工业的发展,羊毛需求量大增,价格上涨,英国贵族地主自十五世纪末开始,纷纷采用暴力手段把农民从世代耕种的小块租地上赶走,并把原为农民公用的山林,草地,沼泽霸占过来,围上篱笆,圈做牧场。
之后以高价出租,或雇人饲养羊群。
这就是英国历史上著名的“羊吃人”的圈地运动。
圈地运动的进行,使英国大批农民丧失了租种的耕地,而被迫走上充当雇佣工人的道路,使英国的贵族地主逐步资产阶级化,从而促进了英国资本原始积累的进程。
2.清教运动16世纪后半期,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清除英国国教内部天主教残余的运动。
当时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力量不断增强,为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英国国教持反对态度,要求清除残存的天主教因素,简化教会的仪式和活动,“清教”的称谓由此而来。
请教抨击封建贵族、僧侣的奢侈浪费和道德败坏,提倡过严肃、“勤劳”的生活。
这实际上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追求利润和积累资本的理想生活,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动力。
3.新模范军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长期国会于1645年建立的军队。
总司令为费尔伐克斯(Thomas Fairfax,1612-1671),实际是+克伦威尔领导。
全军2.2万人,骨干是自耕农,有良好纪律。
内战时期,击败王党军。
1649年又镇压平等派和掘土派。
4.《航海条例》1650年和1651年英国为削弱荷兰商人在国际贸易方面的中心地位,曾两次颁布《航海条例》。
1650年的《航海条例》规定非经英国允许外国商人不得与英国殖民地通商。
1651年的《航海条例》又规定进口到英国的产品只准使用英国船只或生产国的船只进行运输,从英国出口的产品只准使用英国船只运输。
荷兰宣布拒绝承认英国的《航海条例》,和英国在1652年到1673年间先后发生三次英荷战争。
(一)陆军编组和步、骑、炮兵情况拿破仑时代欧洲军队以营为基本的战术单位。
每营六至八连,约五百至一千人;二至三营为一团;二团为一旅;二旅为一师。
师为战略单位,含有诸兵种合成性质,配步兵八至十营(人数为五千至九千五百),炮兵二连(十二门炮)。
1800年时,拿破仑以军团为战略单位,含步兵二至三师,轻骑兵一师(三至四团),炮三十六至四十门。
主要的兵种为步兵、骑兵、炮兵。
步兵在习惯上有轻、重步兵之分。
在各个国家里,由于人员的身高、体力和气质不同,以及马匹的特长不同,由重步兵和重骑兵中区分出轻步兵和轻骑兵。
这种区分是必要的,在基本任务上稍有不同。
重步兵用以进行大规模的坚决的攻击和成密集队形作战;轻步兵适于散兵战,进行机动,担任警戒和前卫等。
步兵的主要武器是前膛枪和一部分来复枪。
主要是燧发枪,后来改进为击发枪①。
命中精度差,装弹困难,又慢,影响射击速度,每分钟约射五发。
其对单兵的有效射程为百米,对集团目标在二百米内有效,在三百五十米外则不易命中。
步兵已普遍采用刺刀,长矛在十八世纪前期已废止。
步兵装填弹药慢,前进速度也不能快,往往来用“鹅步”②。
后装枪是以后发明的,直到1838年为止,法军都没有使用过后装步枪。
拿破仑有一次在德意志步兵营中观看燧发枪时曾感慨地说:“这的确是能发到兵土手中的最倒霉的武器了。
”一个团编三营时,第一、二营为基干营,第三营为后备营。
如第三营迅速参战,则由各营抽调一部临时编组第四营为后备。
当时有近卫军建制,被称为军队精华。
这是挑选身躯最高大、最魁梧的入组成的,但往往徒有其名,在俄国和英国就是如此。
法国拿破仑的近卫军则不以身材为标准,而是选拔骨干组成,确实为精华,不过,因为吸收了军队中的优秀分子而削弱了军队的其它部分。
彼得一世的军事改革是俄国历史上一次极为重要的改革。
通过这次改革,俄国建立了一支强大的陆军,并创建了海军。
彼得一世凭借这支军队,打通了波罗的海出海口,保证了俄国外交政策的实现,使俄国由一个远离海洋的闭塞的内陆国家变成了波罗的海的一个大国,跻身于欧洲强国之列。
因此很有必要对这一改革进行深入的研究,这不仅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而且对于我们理解沙皇俄国对外扩张的历史渊源也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试就军事改革的内容、军事改革和其他改革的关系以及军事改革的历史意义作一个初步的探讨,以供大家讨论、批评。
一为了便于叙述彼得一世军事改革的内容,我们有必要对改革前俄国军队的状况作一个简单的回顾。
彼得一世以前的俄国军队由贵族民团、射击军、新制团队和哥萨克骑兵组成。
贵族民团平时不进行训练,战时才行召集。
1550年伊凡四世建立射击军,这是俄国常备军之端倪。
射击军系终生服役,由国家供给武装和不多的粮饷,他们不进行系统的军事训练,平时除放哨或执行一些警察职能外还兼营商业和手工业,到17世纪下半叶已有40000人,经过17世纪80年代的改革剩下20000人左右。
①射击军由于经济地位的影响,逐渐把服军役看成是次要的事,失去了以往在战争中的作用。
17世纪初俄国在同波兰和瑞典的战争中,民团和射击军的战斗力很差,沙皇政府遂仿效西欧招募外国人建立了一支2500人的雇佣军,但由于供养雇佣兵化费很大,战斗时又往往叛变倒戈,因而于17世纪30年代开始建立新制团队。
新制团队的士兵由征招而来,武器和装备由国家供给,平时士兵从事自己的职业,仅在一年秋收后,集中起来进行一个月的训练。
1679年改革后,新制团队逐渐成了俄军主力,1682年发展到90000人。
②哥萨克骑兵是俄国军队中一支特殊的武装力量,沙皇政府通过哥萨克上层并以提供粮食、武器弹药和货币薪饷等手段控制了哥萨克骑兵。
到17世纪末,顿河哥萨克骑兵已有14000人,整个乌克兰哥萨克骑兵达50000人,此外在叶克河、伏尔加河中游、捷列克河、北顿涅茨中部一带也有哥萨克骑兵,人数约有10000多名。
浅析俄国历史上哥萨克扮演的四种角色张晓玲【摘要】在俄国历史上,哥萨克人英勇善战,在多次战争中奋力抵御外来侵略者,是国家领土的保卫者;哥萨克人是具有冒险天赋的领土开拓者,为俄国新土地的开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哥萨克人敢于为自由向强权发起挑战,是俄国历史上多次农民起义的主力军.此外,哥萨克军团在对外领土扩张的过程中也曾给所占领领土上的居民带来过毁灭性的灾难,所以他们还扮演了侵略者的角色.文章试从开拓者、保卫者、起义者、侵略者四个方面对哥萨克扮演的历史角色进行分析,以期对哥萨克的历史作用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期刊名称】《哈尔滨学院学报》【年(卷),期】2014(035)008【总页数】4页(P138-141)【关键词】哥萨克;俄国;农民起义;战争【作者】张晓玲【作者单位】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 10008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K512哥萨克①是指15-17世纪出现在俄国的一个特殊社会群体,17-20世纪逐步发展成一个军事阶层。
哥萨克自产生经历了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其发展历史是俄罗斯历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俄罗斯学界对哥萨克的社会属性长期存有争议。
目前,俄罗斯国内普遍将哥萨克定义为“俄罗斯的一个典型的亚民族(субэтнос)”。
[1](P77)在当代俄罗斯,哥萨克包括几个不同的分支,如:顿河哥萨克、库班哥萨克、捷列克哥萨克、乌拉尔哥萨克、西伯利亚哥萨克、伏尔加河哥萨克等,人数多达数百万人。
俄罗斯学界普遍接受历史学家雷巴科夫的哥萨克发展五阶段划分法,即:第一阶段(15-16世纪),服役哥萨克与哥萨克自由民产生;第二阶段(17世纪),哥萨克转向为国家服役,第一支哥萨克军形成;第三阶段(17-19世纪中期),国家化时期,主要哥萨克军队形成;第四阶段(19世纪中期至1917年),国家化过程的结束时期;第五阶段(1918年至苏联解体),这是哥萨克顽强存活并且为保持自己的文化传统做斗争的时期。
[2]随着哥萨克群体的不断发展壮大,他们逐渐引起沙皇政府的重视。
第10课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17世纪末)【教学重点难点】:彼得一世改革的内容;彼得一世改革的影响一、导入新课设问:这座雕像塑造的是谁?(俄罗斯帝国的奠基人彼得大帝)在历史名城圣彼得堡诞生300周年庆祝活动上,俄总统普京—这位当前令俄罗斯大部分民众拥戴的总统饱含深情地说:“此生我最佩服的人就是彼得大帝。
”彼得大帝做出了什么重大历史贡献?他的改革在历史上产生了什么影响?这是本节课我们将一起探讨的内容。
一、背景1.必要性(1)西欧:17世纪末,各国发展迅速。
(2)俄国:闭塞落后的内陆国家。
(3)面临任务:打开通向西欧的海路。
(夺取瑞典人控制的波罗的海和土耳其人掌握的黑海,打开通向欧洲的海路)2.可能性(1)1689年,彼得一世掌权,立志改革。
(2)彼得一世微服出访西欧使其了解了国际形势。
目的:巩固沙皇的统治,实现富国强兵问题探究:为什么说17世纪末的俄国是一个闭塞落后的内陆国家?(1)经济上只有21个手工工场;(2)政治上部门职责不清,贪赃枉法,地方势力成为独霸一方的小沙皇;(3)军事上没有海军只有陆军;(4)文化教育十分落后。
识字率最高的莫斯科,识字的居民只占23.6%。
二、移植西方文明——彼得一世的改革措施1.军事改革:按照欧洲方式改造军队:(目的:满足军队经费的需要)A实行征兵制,贵族和农民都要服兵役;B重视发展海军,建立庞大的军队影响:客观上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2.经济改革:A鼓励私人办企业,工厂主有权向贵族购买农奴充当劳动力;B实行重商主义,保护关税,增添新税种C将原来按户收税改为按每个男性农奴征收“人头税”【重商主义】资本主义早期比较盛行的经济思想主要内容:1、金银充足是国家富足的标志2、主张积极发展工商业3、鼓励对外贸易,奖励出口,减少进口历史作用:1、增加政府收入,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2、引起商业竞争和殖民争夺,导致殖民战争。
3.政治改革:加强中央集权:A中央设置参政院,直属沙皇;B地方设总督,直接听命于沙皇;C废除旧贵族特权。
俄罗斯沙皇朝的时间轴公元1533年,伊凡四世成为俄罗斯沙皇。
这标志着俄罗斯开始了长达300多年的沙皇统治时期,也被称为俄罗斯沙皇朝。
在此期间,俄罗斯国力不断增强,领土逐渐扩充,社会发展出现了许多重要变革。
本文将为您呈现俄罗斯沙皇朝的时间轴,以便更好地了解这一时期的历史。
16世纪末-17世纪初:波尔塔瓦战役,废海军师,西伯利亚殖民,音乐文艺复兴在此时期,俄罗斯帝国面临来自欧洲和亚洲的多方威胁。
通过一系列战争,沙皇国家实现了对乌克兰的统一,并在波尔塔瓦战役中取得了重大胜利。
同时,沙皇国家还废除了海军师制度,将西伯利亚作为殖民地进行开发。
此外,这段时期也是俄罗斯音乐和文艺复兴的黄金时代,出现了许多杰出的文化艺术作品。
17世纪中期:废黜儒略历,建立俄罗斯正教会,彼得大帝上台17世纪中期,沙皇亚历克谢·米哈伊洛维奇颁布了一项尝试废除儒略历、建立新历法的改革政策。
虽然该政策引起了一些争议,但它为后来的改革铺平了道路。
同时,俄罗斯正教会也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加强和发展。
这段时期最重要的事件之一是彼得大帝的上台。
彼得大帝毅然决然地改革了俄罗斯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使俄罗斯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国家。
18世纪:削弱贵族权力,加强军事实力,建设圣彼得堡18世纪是沙俄疆域扩张的时期。
彼得大帝及其后继者成功地削弱了贵族的权力,并进一步加强了军事实力。
这段时期,俄罗斯进行了一系列对土耳其、瑞典和波兰的战争,最终获得了波罗的海沿岸的领土。
与此同时,彼得大帝还将首都迁至圣彼得堡,并开始对这座城市进行大规模的建设和改造。
19世纪:拿破仑战争,破土地主制度,资本主义工业化19世纪初,俄罗斯面临来自拿破仑的威胁。
尽管经历了一场灾难性的战争,俄罗斯最终成功击败了拿破仑军队,维护了国家的独立。
随着时间的推移,俄罗斯开始进行农民解放运动,废除了土地主制度,并实施了一系列农民改革。
与此同时,资本主义在俄罗斯迅速发展,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
招募和结构为了夺回斯莫棱斯克,沙皇米哈伊尔.费多洛维奇.罗曼诺夫在1630年时试图新建两个军团的战士.这些军团士兵们的工资是每年5卢布,而且他们每天的一日三餐还有伙食津贴.军团的组成人员比较多样化,包括失去领土的贵族,低等级的波雅尔成员,哥萨克以及自由民(事实上,该军团更喜欢招募选择破产的原上流社会绅士,但这种人在军团中只有区区60人).这种新式部队也许是受当时的瑞典的影响,也引进了新的军队组织结构----每个团用连这一新型编制代替原有的百人队(sotni),每个团拥有8个连,每连各有120名火枪手和80名长矛手.军团军官数量共176人,包括一名上校(polkovnik),一名中校,一名少校,一些上尉和其他一些低级尉官(即所谓的小波鲁契克poruchiks),其他的军团成员还包括一名军需官,一名军医,一名书记,中士,下士,鼓手,翻译们.图为17世纪的俄国西方样式的装甲长矛手军队的训练通常聘请国外那些刚经历过三十年战争,拥有丰富经验的外国军官担任教官监督训练.据1651年资料记载,每连在行军前进的时候,需由其上尉在前面带队,而其他低级尉官则负责押后.军士长(原文是praposhik)负责带领军团里的长矛手,中士们则分布在长矛手的两侧.下士们在军团的右侧,鼓手则被安排在第三排和第四排火枪手之间的位置.随着西欧移民的增多,莫斯科也开始颁布法令加以约束.图为17世纪俄国火枪手1632年,按照这种新式军团模式,俄国又创制了新的四个军团,所有这些军团都参与了斯莫棱斯克战争.就在1632年,俄国效仿古斯塔夫二世的瑞典,也开始创建雷特尔新式骑兵,这些骑兵来源主要是自由民,低等级波雅尔成员以及其他相对更穷困的贵族.不需要服役的修道院和贵族家庭们则被要求要负责提供雷特尔骑兵,具体是每拥有100立方码的土地就要提供一名骑兵,这是传统的俄罗斯式的封建骑兵供给体制.每个雷特尔骑兵团拥有12个连,每个连167人,在斯莫棱斯克战争时期又新建了两个骑兵团,外带一个龙骑兵团.新建的龙骑兵团也是每团12个连,每连只有120人,另外还创制了拥有12门轻型火炮的炮兵连.在此战争末期,俄国已组建了10个这样的新式军团,总人数超过17000人,但在战争结束后都解散了.在南线驻防,应对鞑靼人的需要使得俄国人创制了总数约8000人的龙骑兵和步兵团,作为南线的边境军团,招募的兵员不仅包括自由民,也包括农奴.这种新式的”农民军”跟以往那种有战事了召集来,仗打完了就回家种田的那种部队不同,这种军队是正式的常备军,士兵们定时领工资,军服,武器和食物.这些边境军团总数一度达到13000人,不过从1638年11月1号开始也慢慢被解散了.1649年,在西北线,新的边防军又被组建起来,跟之前有所不同的是,征兵是在每个乡村逐个完成的,所有的军团士兵必须都是俄国人,而军官却大多是外国军官.在这些外国军官身边还跟着许多俄国军官,作为学徒的他们主要是来学习外国的军事指挥艺术和技巧的.在17世纪的前25年中,斯特尔茨(streltsi)军团人数超过了8000人.沙皇颁布法令,严禁城市平民和农民们加入斯特尔茨军团,军团成员只能是以效忠国家为毕生之志的贵族.此外,斯特尔茨军团的待遇比起雷帝时期也大大下降,工资降到了每年只有3卢布,伙食津贴也随之降低了.尽管如此,他们的人数还只是在急剧增加,到了1681年的时候,军团总人数已超过59000人了.1649年的一本军事手册要求凡是年满18岁的贵族和波雅尔成员需参军为国效力.1678年的一份手册则提到这些战士或雷特尔骑兵可以收到福利津贴,但不会收到农奴.先是从西北军团开始然后到全国都开始推广这项制度,征兵制度也略有变化,先是每25户人家提供一员,这样就召集到18000人的部队,后来标准有所降低,改为每20户人家提供一名战士.比如斯特尔茨,这个时代的斯特尔茨战士需要武器弹药,每年三卢布的工资用来买军服,然后每天他们还需要3.5到5戈比的钱吃饭,更关键的是,成为战士后,他的家庭也可以不用交税,战士本人永远不可能被贬为农奴,战士可以拥有自己的土地,因为有这些好处,新兵征召的数量从1631年的3323人一下子飚升到1681年59203人.图为17世纪的射击军1662年,俄军中又出现了两个枪骑兵军团和一个骠骑军团..到17世纪50年代的时候,俄军中的哥萨克数量也飞增至两万人以上.到1681年的时候,俄军已拥有38到41个常备军团,可以驻防,可以野战.在这一时期,斯特尔茨军团的职能也发生变化,他们开始承担更多军事警<度>察的职责,就好象苏联时代的克格勃或苏联内务部内卫部队那样.在17世纪末期的时候,俄国野战军编制也发生了变化,比起以军团划分,这一时期渐渐开始流行以不同级别和不同地区来划分部队的方式.只有沙皇的亲军部队是抽调于所有级别和所有地区的.据记载,1680年的时候,俄军总共有9个级别的部队,共164600人,其中51%是骑兵,49%是步兵.除了这16万多的常备军以外,俄军还可以从南部草原和乌克兰的哥萨克首领们那里随时抽调5万人左右的骑兵部队.图为俄罗斯的哥萨克部队整个军队被掌控在三大委员会手中,等级评议委员会,雷特尔骑兵委员会,外国军人委员会.此外还有三大委员会---斯特尔茨基委员会,炮兵委员会,武器装备以及哥萨克委员会以应付特殊战争需要.除了哥萨克还在使用古老的百人队编制以外,其他所有新军都仿照西欧建立了新的团,连制度.17世纪初的时候,俄军中的外国军人数量还很少,大概只有700名骠骑兵以及大约三百到四百的步兵.1630年,外籍军人的数量有所增加,但外籍军人在许多战役中表现的相当不可靠,比如1656年阿列谢.米哈洛维奇的里加战役中,许多外籍指挥官都叛变了.由是阿列谢创建了选定战士军团,强调全部由俄国人担任指挥官,然后他又组建了第二个这样的军团.这种军团与其他军团不同,通常人数都在2000人以上.后来该军团的管辖屡经变动,先是归斯特尔茨基委员会,然后归外国军人委员会,直到1696年,政策才确定,外国军人被限制加入俄军,仅保留包括部分将领在内的954名军官,其中231名是骑兵军官,723人是步兵军官.16世纪世纪中期俄军的典型武器是皮肖火绳枪,重量大约在13磅到18磅之间,口径14毫米到18毫米.根据上校亚历山大.克拉弗特1653年的估计,每个士兵连续射击12次就需要携带大约一磅重的弹龘药,这一磅弹龘药就足够士兵每周进行三次射击训练.按此计算的话,8700名士兵每周就需要3.5吨的火龘药,1.5吨的火绳以及35.5吨的铅弹.这还只是和平时期的耗费,上了战场的话更不得了,这样一只部队,放到3到四次排枪据说就要耗费1763磅的火龘药,四个军团的话大概就需要全军平常一周的火龘药量.17世纪后50年,燧发枪开始在俄国出现,许多老旧的皮肖火绳枪也被改造成燧发枪.在这一时期,早期来龘福枪(有膛线枪)也在俄国出现了,不过因为造价太高昂,所以非常稀少.短筒卡龘宾枪也出现了,不过在俄国还限制使用,这一时期还出现了有膛线的卡龘宾枪,这种卡龘宾枪通常都有华美雕刻和象牙嵌饰.俄国本土的军工厂产量有限,比如莫斯科南边的土拉(TULA),被限制每年只能生产2000支皮肖火枪,因此俄国从这个时代开始就向西欧大量购买军火,比如1631年一年就购买了19000支火枪以及5000把军刀.这是制作精美的军刀17世纪末的时候,俄国骑兵还在使用簧轮手龘枪,按照毛子一贯的风格装饰的异常华丽,贴有莫斯科军工企业的标志,俄国人使用手龘枪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538年。
现存的俄国的燧发式手龘枪是1621年由波瓦莎.伊萨夫军工厂制作的.许多手龘枪自然也从西欧进口,主要是1647年,为了准备对波兰战争,沙皇进口了2348对欧式手龘枪,1660年战争中又进口了2000对.原本要求每个骑兵配备一对手龘枪,但俄政府考虑到数量不足,所以他们也要求许多贵族骑兵配备皮肖火枪以减少手龘枪需求.沙皇阿列谢米哈洛维奇在1660年10月在写给沃耶沃达(voyevoda)的朱里.多格鲁基的信中曾提到这些枪是如何使用的: “在20萨金(SAJEN)远的地方射击是扰乱性射击,在5到3萨金远的地方是最佳射击地点,注意射击的时候压低枪身,免得因为后座力使射击偏上.”(萨金SAJEN,俄国长度单位,一萨金=三阿辛(ARSHIN)=6英尺11英寸=2又三分之一龘码)图为正在进行训练的俄罗斯火枪手皮肖火绳枪大而笨重,所以很多骑兵宁愿使用簧轮手龘枪,皮肖火枪装填火龘药步骤烦琐和麻烦,而且射击精度不高,曾有人目睹某叫雅各布.斯图尔特的俄军士兵是如何在练习中误伤日尔曼翻译,把士兵的衣服打出弹孔的事故.这是皮肖火枪骠骑被要求配备长矛和一队手龘枪,龙骑也要求配一对手龘枪,雷特尔骑兵除了一对手龘枪外,还要求配卡龘宾枪.步兵和斯特尔茨军团依旧配皮肖火绳枪,步兵的肉搏武器有巴迪什长柄斧,长矛,有时候还要配备一到4磅重量不等的投掷用铁球弹.高级军官有时候用戟以表明他们的高阶身份,戟的刃上常刻着俄罗斯双头鹰的花纹(双头鹰!),长杆涂成全黑色.在这个火器盛行的时代,俄国的非正规军,以及贵族们的随从在上战场的时候仍可能使用弓箭.俄军使用土耳其,波斯,波兰—匈牙利式的军刀和匕龘首,雷特尔骑兵,龙骑兵以及其他从西欧带来军刀武器的骑兵们也给俄国的军刀市场增添了新的样式(俄军工企业也生产了许多西欧军刀的仿制版).这一时期,俄国之所以只能少量的进行本土武器生产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俄国本土缺乏足够高质量的铁矿,于是他们只能从国外进口,比如1629年,他们就向瑞典购买了25000普德(PUD ,重量单位,25000普德大概相当于4270吨)的高价铁矿石.1628年,毛子在乌拉尔山脉发现了优质铁矿脉,但早期产量不给力,1629到1630年,每年只出产63普德(大约一吨左右)纯铁,这点量只做出了20把枪,一些铁锚和一些钉子.不过从此开始,乌拉尔山脉就成为俄国著名冶炼基地和锻造场.17世纪俄罗斯部分部队依然使用弓箭尽管缺铁铸枪,不过在俄国军工业还有一项古老技术,那就是青铜铸造.在17世纪30年代的斯莫棱斯克战争中俄人就有151门大炮和7门臼炮,到了1678年的时候,在俄国150个城镇里就有大小城防火炮3575门,到了17世纪末的时候,俄军大约拥有300到350门野战炮,其中沙皇亲军就有200门火炮,另外凡是沃耶沃达等级的军团,每团都有50到80门火炮,此外像新式部队—如斯特尔茨这样的,每团也可以拥有6到12门团属炮.龙骑兵还有他们自己的骑炮兵部队,到了17世纪80年代的时候,该骑炮兵大概拥有20门火炮.为了增加机动力,炮弹也缩小了,从原来的5磅和10磅减到1磅和3磅.新式火炮也大量出现,包括后膛填装炮,有膛线炮,多炮管式火器,甚至出现了方型短炮管发射霰**弹的火炮,这一时期的炮车还大多漆成红色,直到彼得大帝时期才把炮车改漆成绿色.图为17世纪的莫斯科炮兵上校克拉弗特还曾做过这样一个有趣的统计,当四个炮兵军团建造野战工事的时候,他们大概需要2000把铲子,3000把铁锹,80把铁撬,200把鹤嘴锄(冰镐)以及400把伐木斧,为了搬运这些东西已经弹龘药他们就需要1500辆已经套上马的四轮马车,平均每个军团375辆.2012-02图为 17世纪的俄罗斯火炮图为前进中的马拉火炮世纪俄军的特点多证据证明,远在彼得大帝改革以前,俄军就已经或多或少的在各个方面开始现代化了,尽管他们也保留了许多老旧传战后也会被解散回家,如前所述,斯特尔茨的军人们也非24小时绝对军人,不打仗的时候他们会去当木匠,坐商人,打零骑兵甚至缺乏基本训练,如当时记载:许多被招来的贵族骑兵其表现实在让人羞愧,他们在对敌中,每杀一个敌人相应的就要付出己方3,4人的惨死的代价,衰老的马匹,钝的军刀,瘦小,发育不良,衣服穿的很糟,甚至不知如何使用他们的武器的骑兵….许多贵族不知道如何睁的看着他们的敌人华丽丽的飘过,许多贵族不想着杀敌,只想着怎么保全自己的性命好回家.他们整天祈祷上帝给他既不能严重到危及他们的生命,也不能是不值一提的小伤,身上带了这些伤以后,他们就可以嘘报战功,大吹大擂的向沙时脱离军营养伤,好过他们的逍遥日子去.俺甚至听过某贵族扯淡他在战场上甚至都不把他的军刀拔出来,因为上帝会级荒谬之词.图为 17世纪的俄罗斯精锐骑兵些骑兵们的弱点毛病之所以存在并非因为毛子本身性格软弱,不够硬朗,而是跟完全现代化之前的俄国的许多国情有孤立,缺乏对外交流,经济文化上停滞不前.尽管彼得大帝时期出现了许多优秀军人,但他们跟过去的许多俄国军人在某通之处.而彼得能够提高他们士气和地位的有限办法大概也只有提高他们工资待遇和福利,让他们明白, “好好跟着哥浅显的道理.于是在1697年1月2号以后,每个士兵工资提高到了6卢布,待遇里除了工资以外,还有614.24KG的黑麦36磅的盐,12普德的火腿以及26.4磅的全脂黄油,再加上每人一块地,产权证神马的齐备,让士兵安心盖房子找妹纸纪中期,俄国本土都没建过正规的兵营.所共知,彼得大帝恨极了斯特尔茨军团,所以在他们叛乱后的第二年把他们形式上解散了,把原成员改做普通军人打散过事实上后来其实也存在着一个斯特尔茨,一直延续到1728年,不过这不再是军事部队,而是一个社交团体了.图为彼得改革前夕的射击军纪末到17世纪末的军事简史(到1699年)1505年,维利基.肯兹时为盛大公爵,伊凡三世(瓦西里维兹)掌管当时的莫斯科公国.料第一次提到来自于拉赞(RYAZAN)附近的哥萨克.33年,盛大公爵瓦西里三世(伊万诺维奇)统治时期08年,俄人与立陶宛人发生战争斯科夫(PSKOV)地区被莫斯科公国合并,维契(VECHE)自治的历史被终结.22年,俄人与立陶宛的十年战争.斯科公国夺回了被立陶宛占领110年之久的斯莫棱斯克.赞也被莫斯科公国吞并.聂伯河流域的哥萨克们团结统一为一个整体.1584年,莫斯科公国的第一位沙皇(毛子历史上的第一位沙皇),所有罗斯人的沙皇,恐怖雷帝,伊凡四世统治时期,由此国时期.料第一次提到顿河流域的哥萨克,把他们描述为违法乱纪的强盗.凡四世下令准备建立斯特尔茨新军火枪步兵部队,这也是毛子历史上的第一支全天候常备火枪步兵部队.国攻克喀山汗国首都,征服了这个鞑靼-伊斯兰系的汗国.国占领了阿斯特拉汗(ASTRAKHAN),俄人深入草原以及高加索山脉以北地区,一直打到了捷列克河(Terek River),阿卡瑟(Cherkassy), 卡巴尔达(kabardian)诸王公成为俄人的臣属.始了长达25年的利沃尼亚战争,最终该战争以俄人的失败而终结.尼尔.阿达什夫(DANIIL ADASHEV)开始了对鞑靼克里米亚汗国的战争,该汗国当时是奥斯曼帝国的臣邦.料第一次提到伏尔加河流域的哥萨克,那个时候他们刚刚从顿河哥萨克分离出来迁移至此.陶宛公国衰落,于是立陶宛宣布于波兰联盟.克里米亚的鞑靼可汗达尔维特.盖里(DELVET.GEREY)火烧莫斯科,俘虏良多.俄国历史上首次出现军事手册(军事指南)这一年,于俄军中服役的哥萨克首次出现了城市哥萨克,军团哥萨克以及边境巡逻队哥萨克的划分,其中边界巡逻队的斯达尼特撒(STANITSA)或者(STANICHNIE KAZAKI).河哥萨克占领了黑海北边的亚速地区(AZOV),但很快又被奥斯曼帝国击退.尔加河哥萨克被沙皇军队击溃,由是分为三部,部分加入沙皇军,剩下分裂为两部,一部为西伯利亚哥萨克,一部为雅客在这一点,捷列克河部的哥萨克也形成了.河哥萨克作为俄军所属,加入了利沃尼亚战争,但是未经允许他们就擅自回家了.82年,波兰军队在国王斯特芬.巴索里的率领下围攻俄国城市皮斯科夫.玛克.提莫费维奇( YERMAK TIMOFEEVICH)率领500哥萨克越过乌拉尔山,开始了沙皇俄国对西西伯利亚平原的征服. 84年, 提莫费维奇,现在拥有了九百哥萨克,他打败了库丘姆(KUCHUM)可汗,占领了西比尔(意即西伯利亚)汗国的首都93年,俄国-瑞典战争,俄国将领波里斯.古度诺夫(翻译成孤独懦夫也行啊)率军征服了伊凡哥罗德(IVANGOROD),廓破以及雅姆(IAM).萨克们最后一次打败库丘姆(KUCHUM)可汗.1605年,选定沙皇, 波里斯.古度诺夫统治时期.03年,俄国闹饥荒.1606年,假沙皇季米特里冒出来了(即 LJEDMITRI或者 FALSE DMITRI)布罗尼奇平原之战(dobrinichi),假沙皇被打回原形.07年,伊凡.波罗尼科夫叛乱.15年,俄国与波兰,瑞典,丹麦继续战争.1609年, 谢尔盖圣三一大教堂坚守16个月(传奇教堂).11年,防守斯莫棱斯克.兹玛.米宁(KUZMA MININ)和迪米特里.波贾斯基率领义勇军从波兰人手中夺回被占的莫斯科(补充, 1609年秋,波兰俄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