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系列坦克(一)
- 格式:ppt
- 大小:2.82 MB
- 文档页数:29
俄陆军新式武器装备大盘点(上)作者:徐志伟来源:《坦克装甲车辆》 2018年第5期俄罗斯陆军转型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军队于1992年6月7日正式成立。
25年来,俄罗斯军队先后经历了两次车臣战争、俄格战争和叙利亚战争等,经受了锻炼和考验,也暴露出问题和短板。
2009年10月,俄罗斯国防部正式宣布:“俄罗斯军队要向‘新面貌’转变”。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俄罗斯军队转型。
在这里,简要介绍一下俄罗斯陆军转型方面的有关情况,因为陆军的武器装备和陆军的转型有直接关系。
俄军向“新面貌”转变后,陆军的变化最大。
陆军的总兵力为42万人,撤销了师一级的建制,编成了90个旅和17个独立团,以具有一定自持力的合成营为基本作战单位。
俄罗斯陆军旅级单位包括:摩步旅、坦克旅、山地旅、突击空降旅、掩护旅、炮兵旅、战术导弹旅和通信旅。
相应的兵种包括:坦克兵、摩步兵、炮兵(火箭-炮兵)、防空兵、工程兵、“三防”兵(防化兵)、侦察兵、通信兵等。
俄罗斯重新建军后,先后执行了四次《国家武器发展纲要》。
在最新的《2011~2020年国家武器发展纲要》中规定,到2020年,俄罗斯陆军新型武器装备的比重将达到70%,包括:T-14“舰队”主战坦克和T-90主战坦克、2S19M1“姆斯塔”自行榴弹炮、“伊斯坦德尔”M战役战术导弹、“铠甲”S1弹炮合一防空系统等。
下面重点介绍俄罗斯陆军的这些新型武器装备。
坦克装甲车辆无疑,在坦克装甲车辆方面,近两年红场阅兵式上亮相的T-14“舰队”主战坦克是最大的亮点。
不过,T-14主战坦克的大量生产并装备俄罗斯陆军,还要假以时日。
作为过渡措施,首要的是将现役俄罗斯陆军的主流主战坦克加以改进提高,以充分发挥其利用价值。
这就是T-90M主战坦克和T-80BVM主战坦克的来历。
关于这两种主战坦克,本刊2017年第12期中,已有专文加以介绍,这里再概括地梳理一下。
T-90M主战坦克T-90M主战坦克的演化过程是:T-90→T-90AM→T-90S→T-90M主战坦克。
坦克世界t55td任务详解(一)坦克世界T55TD任务介绍•T55TD任务是坦克世界游戏中的一项挑战任务,玩家需要完成一系列任务以获得奖励和荣誉。
•T55TD坦克是一款苏联设计的中型坦克,具有较高的机动性和火力,是游戏中受欢迎的战斗车辆之一。
任务目标•T55TD任务要求玩家完成一定数量的战斗任务,击毁敌方坦克并取得胜利。
•每个任务都有不同的要求,玩家需要达到指定的击杀数、造成伤害量或点亮敌军坦克数等目标。
•完成每个任务将获得任务点数,累积任务点数可以解锁更高级别的任务和奖励。
如何参与•首先,玩家需要加入坦克世界游戏,并拥有一辆T55TD坦克。
•在游戏中,玩家可以选择任务窗口,浏览可参与的任务,并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任务。
•任务窗口中会显示任务的要求和奖励,让玩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力和喜好进行选择。
•一旦选择了任务,玩家就可以开始参与挑战,完成任务并获得奖励。
提示与策略•在完成任务时,玩家可以采用一些策略来提高任务完成的效率。
•首先,玩家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战术和装备,以便更好地应对敌方坦克和场景。
•其次,玩家可以与队友协作,制定战略,共同攻击敌方,提高胜利的机会。
•此外,玩家还可以不断学习游戏技巧和战术,提高自己的操作水平和战斗技能。
结论•T55TD任务是坦克世界游戏中的一项有趣且具有挑战性的任务,玩家可以通过完成任务来提高自己的技能和战斗能力。
•参与T55TD任务将带来奖励和荣誉,同时也是与其他玩家交流和竞争的好机会。
•如果你是一名T55TD坦克的热爱者,不妨尝试挑战这些任务,展示你的战斗才能吧!坦克世界T55TD任务 (续)任务奖励•完成T55TD任务将获得丰厚的奖励,包括游戏币、经验值和战利品箱等。
•游戏币可以用于购买新的坦克、升级装备和修理费用等。
•经验值可以用于提升玩家的等级和技能,解锁新的技能和能力。
•战利品箱可能包含有限版坦克、装备和乐趣的道具,使玩家更加强大和多样化。
挑战任务•T55TD任务有不同的难度等级,从简单到困难不一。
俄罗斯陆战双雄重出江湖——最新改进的T-80BVM和T-90M坦克即将装备俄军作者:郭正祥来源:《坦克装甲车辆》 2017年第23期在坦克发展过程中,俄罗斯(苏联)往往走在西方国家的前面。
曾任俄罗斯国防部汽车装甲坦克总局局长和俄罗斯联邦国防采购局局长的马耶夫上将说,俄罗斯有两种最有前途的坦克,一种是不断完善的T-80坦克,另一种是T-90坦克。
他还说,在更新坦克的过程中,俄军决定逐渐把T-90坦克变成俄军使用的标准型坦克。
随着时间的推移、形势的变化和俄军领导层的变更,选定T-90坦克作为俄陆军标准型坦克的目标不但未能实现,而且受到当时俄军方高层的讥讽。
2011年3月15日,时任俄陆军总司令的亚历山大·波斯尼科夫上将在俄联邦议会上院国防和安全委员会会议上说,T-90无法与北约和中国的技术装备竞争,而且价格如此之高,以至于用买1辆T-90的钱能买3辆质量更好的德国“豹”式坦克。
时任俄军总参谋长的尼古拉·马卡罗夫上将也批评说,T-90只是部分地符合国防部提出的要求,它还有许多缺点,其武器系统不敌以色列“梅卡瓦”坦克。
2011年,俄军宣布停止采购T-90。
鄂木斯克运输车辆制造厂设计局的“黑鹰”坦克(T-80U的改进型)研发工作也已经在早些时候被停止。
俄军高层有关T-90质量差、价格高的言论在俄军和军工部门引起轩然大波。
尽管T-90在俄罗斯国内市场得不到支持,但在世界坦克市场上畅销。
目前,被俄军方“抛弃”的T-90的出口型装备印度、阿尔及利亚、委内瑞拉、塞浦路斯、叙利亚、乌干达、土库曼斯坦和阿塞拜疆军队。
印度军方对俄罗斯坦克评价极高。
根据已经签订的合同,印度陆军到2020年前将接收1 657辆T-90S系列坦克。
如今叙利亚战场完全成了俄罗斯的武器试验场,取得了很好的广告效应,尤其是T-90/90A坦克在叙利亚首次参加实战表现非常出色,如今引得中东各国纷纷弃购美国M1坦克转买T-90MS坦克,总订单达1 247辆,合同总价超过75.6亿美元,且大部分是2017年签订的。
装甲车辆可分两步,第一步,主要从国别、流派、种类和年代方面识别。
对一些外形特征区别较大的,只要平时注意积累有关知识就不难识别,以下年代与型号有兴趣的读者应当牢记。
二战结束至今,主战坦克发展了三代,正在发展第四代,第一代为40年代末至60年代初的产品,代表有苏联T-54、T-55、美国M47、M48、英国“百人队长”、日本61式坦克等;第二代于60年代列装,包括苏联T-62、美国M60、英国“酋长”、德国“豹”Ⅰ、法国AMX-30、日本74式等;第三代多在70年代至90年代初推出,有苏联T-64、T-72和T-80、美国MI系列、英国“挑战者”系列、德国“豹”2、法国“勒克莱尔”、以色列“梅卡瓦”和日本90式等。
此外,韩国K1/K1A1、意大利“公羊”、巴西EE-T1、印度“阿琼”也属于这一代。
当前,坦克发展主要有三大流派。
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德、英、法等西方国家,以高技术为支撑,注重乘员生存和指挥能力。
二是以俄罗斯为代表,包括乌克兰、波兰等东欧和东亚国家,注重坦克坚固耐用和降低生产成本。
三是以以色列为代表,还有印度、阿根廷、巴西等其它国家,有几十年战争经验,走引进、改进、自行研制的东、西方结合之路。
第二步,在确定种类后,通过识别要素进一步确定具体型号,做到这步需具备定的专业知识和较多资料的积累:我们把识别要素总结为“一车二炮三行动四特殊”。
要素一是通过车体识别,主要注意外观、装甲防护等。
二是通过火炮和炮塔识别,主要注意炮塔形状,火炮口径,抽气装置形状、位置及性质。
顶置机枪,观瞄装置,烟幕弹发射装置,防护装置等。
三是行动部分,主要注意悬挂方式、负重轮形状与数量、托带轮数量、侧裙板的有无与形状等。
四是注意些特定型号的独特特征。
以上四要素,在识别过程中要结合使用,互为补充。
对于大多数兵器爱好者而言,识别外形差距较大的装甲战斗车辆并不困难,最为头疼的是精确区别外部特征相近的几款坦克装甲车辆。
为实际运用上述四个识别要素,我们选取了几组外部相近的装甲车辆来实车演练。
三头六臂的“钢铁怪兽”——多炮塔式坦克全扫描(上)作者:徐志伟来源:《坦克装甲车辆》 2020年第7期徐志伟宽宽的履带,厚重的装甲,旋转的炮塔和长长的炮管,是当代主战坦克突出的“四大外部特征”。
当今世界上的主战坦克,无一例外地都是单一炮塔式坦克。
然而,在百年坦克发展史上,具有多个炮塔的多炮塔式坦克,在20世纪30年代曾经红火一时。
英国、法国、苏联、德国、日本、美国等早期的主要坦克生产国,都研制出多种多炮塔式坦克。
让我们看一看这些“长着三头六臂的钢铁怪兽”的尊容吧!“陆地战舰”的衍生物首先来分析一下多炮塔式坦克产生的深刻历史背景。
熟悉坦克发展史的读者朋友都知道,坦克的故乡——英国在研制世界上第一批坦克时,深深地打上了“陆地战舰”的烙印。
他们认为:坦克这种新式武器,应该像游弋在大洋中的军舰那样,具有强大的火力和坚强的装甲防护,成为“陆地上的霸主”。
英国人还真研制过一种重达300吨的庞大“陆地战舰”。
这种“巨无霸”级的钢铁怪物,不用说打仗,就是在地面上行驶都十分困难。
这种“陆地战舰”,最终胎死腹中。
然而,陆地战舰的思想,在当时一些军事家的脑海里却根深蒂固。
他们认为,既然军舰上有众多武器,那么坦克上为什么不能安装多种武器以增强火力呢?这种观点成为多炮塔式坦克产生的思想和理论基础。
另一个重要的现实原因是,第一次世界大战过后,许多军事家开始认识到坦克这种武器的重要性。
但是,一开始反坦克武器的发展则相对滞后,当时打坦克的主要手段还是反坦克枪(如K型穿甲子弹等)、反坦克燃烧瓶以及野战炮等,交战的距离也就是二三百米、不超过500米的样子。
在这种情况下,从堑壕跃出来的手持反坦克枪的步兵在近距离上攻击坦克,往往会对坦克造成重大的伤害。
而有单一炮塔的坦克,往往射击死角太大,攻击不到这些近距离内的敌方反坦克手。
如果有多个炮塔装上不同的武器,则可以较好地对付这些步兵。
正是基于这样的想法,多炮塔式坦克才能兴盛于一时。
世界上第一辆多炮塔式坦克和世界上第一种坦克——“小游民”坦克诞生于英国一样,世界上第一辆多炮塔式坦克——“独立”号坦克也是诞生于英国。
猛犸战车苏联IS系列重型坦克终极版
雅科夫;徐辰
【期刊名称】《国际展望》
【年(卷),期】2001(000)021
【摘要】您听说过“红色警报”游戏吗?里面对苏联军队妖魔化的描写,令人倒胃。
不过,这倒也说明西方世界对苏联的一贯恐惧,最能体现这一情绪的要数里面的苏联“猛犸坦克”,事实上在苏联军方的计划中确实是有类似的坦克出现过。
这些看上去“不正常”的巨型坦克从没有登上战场,虽然它们的用途只有一个:征服世界。
【总页数】4页(P82-85)
【作者】雅科夫;徐辰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J811.3
【相关文献】
1.向冷战过渡前苏联IS系列重型坦克 [J],
2.向冷战过渡前苏联IS系列重型坦克 [J],
3.流产的电动猛犸IS-6重型坦克幻梦一现 [J], 佐藤慎之亮; 王赫男; 叶晶
4.传奇猛犸中的王者前苏联IS-7重型坦克小传 [J], 佐藤慎之亮; 王赫男; 付征南
5.传奇猛犸中的王者前苏联IS-7重型坦克小传 [J], 佐藤慎之亮[日]; 王赫男(编译); 付征南(编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A1E1“独立号”重型坦克
A1E1“独立号”坦克的战斗全重为31.5吨,车长7.75米,车宽3.2米,车高2.66米,乘员8人。
它的最大特点是有5个独立旋转的炮塔。
主炮塔位于中央,装1门3磅火炮(口径47毫米)及1挺“维克斯”7.7毫米水冷重机枪。
在主炮塔四周,有4个能独立旋转的辅助机枪塔,各装1挺“维克斯”重机枪。
“独立号”坦克的动力装置是特制的V型12缸水冷汽油机,最大功率达257千瓦(350马力)。
仅研制这台发动机,就花费了27000英镑。
尽管车很重,但由于马力强劲,最大速度仍达到了31千米/小时。
装甲厚度为l3-28毫米。
从1926年到1933年,英国军方对“独立号”坦克进行了多方面试验,结果还算令人满意。
但是,这种多炮塔式坦克造价高得吓人,而1929年开始的世界性经济萧条,更使这一计划雪上加霜。
无奈之下,英国皇家陆军部不得不取消定型生产计划。
仅制成一辆的“独立号”多炮塔式坦克被转送到英国皇家鲍宾顿战车博物馆,成为难得的馆藏珍品。
但实际上“独立号”坦克为日后盛行一时的多炮塔重型坦克设计铺平了道路,在独立号的基础上苏联人开发了T-28、T-35坦克,而德国人开发了NbFz5坦克。
研制国家:英国
乘员:8
重量:31.5吨
尺寸:长7.75米,宽3.2米,高2.66米
装甲:l3-28毫米
武器:1门47毫米火炮,5挺7.7毫米机枪
动力装置:1台350马力V型12缸汽油机
最大速度:31千米/小时
最大行程:180千米。
十五年磨一剑——俄罗斯BMP-3步兵战车试验样车研制秘史(一)作者:郭正祥来源:《坦克装甲车辆》 2014年第9期【编者按】 1987年9月1日批准装备部队的俄罗斯BMP-3步兵战车至今仍雄踞世界最先进步兵战车之列,其性能卓越,尤其是火力强悍。
该车是目前俄军装甲机械化部队的骨干装备之一,同时多个国家的军队装备了该型战车。
自问世以来,国内外媒体对该车已有广泛深入的报道。
本文依据毕业于苏联装甲兵学院、后任教员并到国外参加了多年该车乘员培训的俄罗斯技术专家,据其亲身经历和掌握的资料撰写而成,从全新角度解读其研制发展历程、技术特点与发展潜力,全面介绍该车在研制、试验与装备过程中的一些鲜为人知的“内幕”。
战车研制背景新解苏联设计师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研制的BMP-2步兵战车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装备苏军。
其原因是,该型步兵战车与BMP-1相比,在作战性能上没有实质性的提升。
众所周知,BMP-2步兵战车在阿富汗使用中仅对反击“杜什曼”游击队的攻击比较有效。
因此需要研制新车型以提升苏军摩托步兵的作战能力。
实际上,新型步兵战车--BMP-3的研制工作早在BMP-2开始装备之前就开始了。
第一批草图1976年就出现在设计师的绘图板上,该项目是按照苏共中央和苏联部长会议的决定,在“寓言”新试验设计项目的框架内开展的。
依据苏联党和政府的决议,确定了以库尔干机械制造厂特种设计局为首和各分系统(重要组件)设计合作单位的开发团队。
其中包括:全苏运输车辆科学研究所(负责液压机械传动、行动部分和喷水推进器的研制)、钢铁科学研究所(装甲防护)、图拉仪器仪表设计局和精密工程科学研究所(武器)、巴尔瑙尔运输车辆厂(发动机)、科夫罗夫斯克全苏“信号”研究所(武器稳定器和瞄准装置)、明斯克“方位”中央设计局(瞄准系统)、车里雅宾斯克“转子”特种设计局(底盘电自动装置和战斗室)。
为了制定新型战车方案,确定未来步兵战车的主要作战性能(火力、防护性和机动性),苏联早已进行了系列研究工作。
主战坦克-简介主战坦克主战坦克(main battle tank)1960年代开始,各国将原来的轻、中、重型坦克重新分类。
中、重型坦克一般也是各国家装甲部队的主力,也被称作主战坦克(主力战车)。
主战坦克是装有大威力火炮、具有高度越野机动性和装甲防护力的履带式装甲战斗车辆,一般全重为40吨-60吨,从80年代开始各国的主力战车的重量有快速飚涨的趋势。
火炮口径目前多为105毫米以上,滑膛炮也在80年代开始成为许多国家设计新一代主力战车的首选,以增强对装甲的破坏力。
主要用于与敌方坦克和其他装甲车辆作战,也可以压摧毁反坦克武器、野战工事、歼灭有生力量。
世界各国装备的主战坦克,几乎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设计的产品。
根据生产年代和技术水平可分为三代,60代末至90年初生产的属于第三代,代表车型有苏联的T-72和T-80、美国的M1/M1A1、英国的“挑战者”、法国的“勒克莱尔”,德国的“豹2”等。
第三代坦克装有1门 105-125毫米坦克炮,发射尾翼稳定式脱壳穿甲弹,直射距离1800-2200米;配务热成像瞄准具和先进的火控系统,具有全天时作战能力;采用复合装甲或贫铀装甲,有的还披挂反应装甲,防护力比第二代坦克提高1倍;战斗全重一般在50吨左右,最轻的35吨,最重的62吨;越野速度45-55公里/小时,最大速度达75公里/小时;装有陆地导航设备,能大纵深运动而不迷航。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的ZTZ-99式也是威力无比,挤入先进主战坦克之列。
主战坦克的设计目标是为了提供多功能的枪炮使得它们可以在任何战况下都可以有效运作而且能够保护里面的机组人员。
精密的电子仪器使得主战坦克可以在任何的天候,不分日夜都能执行任务。
而这些约有50到60吨重的战车,在严峻的地形中也还可以以接近时速50英里的速度移动。
虽然他们的火力有所不同,不过多数的先进履带车都会装备着超过100公分口径的加农炮,而不是其他小口径的机枪。
因任务的不同,有些主战坦克会具备「反应装甲」,可以让这些主力战车能够对抗现在战场上常见的穿甲弹。
俄罗斯“舰队”主战坦克初析俄罗斯纽带网2011年4月28日报道,俄军将在2015年开始装备代号“舰队”(Armada)的新型主战坦克。
“舰队”将取代现役T-90S,成为未来俄军装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列装将全面增强俄军装甲部队突击能力。
项目研制背景“舰队”是俄军以T-90坦克为基础,通过应用第四代T-95研究成果和T-80成熟技术研制而成的“深度改进型”T-90AM坦克。
2003年以前,俄罗斯一直认为T-90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坦克之一,对国外坦克最新技术进展缺乏清醒认识。
但近几年,俄开始认识到T-90的差距。
2007年,时任俄陆军司令马斯洛夫指出,T-90已经过时,因为其未装备车载信息管理系统,而这种设备在国外现代化坦克上已普遍安装。
2008年末,俄军总结俄格冲突经验,决定加快新一代陆军装备研制速度。
2009年12月,俄军在会议上指出了T-90坦克发动机、传动箱、弹药、环视能力和其他诸多不足。
乌拉尔车辆制造厂根据国防部意见,在5个月内完成设计改装,研制出T-90AM坦克。
乌拉尔车辆制造厂总经理西延科称,新坦克是“T-90的深度升级版……满足了军方所有愿望……正在向‘艾布拉姆斯’和‘豹’式主战坦克看齐。
”由于俄军已取消T-95坦克研制计划,T-72和T-80两个系列主战坦克已停产,而且俄军已声称不再采购T-90S坦克,因此,“舰队”将成为未来俄军主战坦克采购的重点。
主要战术技术性能“舰队”主战坦克是针对T-90坦克的缺陷,充分吸收T-95最新技术,并沿用“黑鹰”坦克(T-80UM2)技术成果在短时间内研制成功的坦克,其战术技术性能得到全面提升,达到与北约国家先进坦克相当的水平。
目前“舰队”所有性能参数保密,但俄军依然公布了一些技术细节。
俄国防部装甲车辆管理总局前第一副局长尤里 • 卡瓦连科中将称:研制新型坦克需2~3年……我们有已制成的部件,如果把它们组装起来,我们将在短期内获得可与西方坦克相媲美的新型坦克。
承前启后的T64究竟是一代大杀器还是价格不实用的实验车经常有人介绍T-64,说他才是苏联陆军的大杀器,令北约害怕什么的,关于T64我知道的也不多,但是我对那篇文章作者过分吹捧T64不敢苟同,所以说说自己的看法,如果有哪位战友掌握真正的权威资料还请你批评指正并不吝分享。
我对T64唯一的权威资料来源是兵器知识一篇很老的文章,当时的军刊还都是黑白的。
T-64基本上是世界上第一种3代坦克,苏联在研制他的时候无疑使用了大量前所未有的技术,所以导致他造价很高,其后的苏联坦克族都基本上是延续了T64的基因。
因此我就有如下猜想T64--T80(改用燃气轮机)T64--T72(简化的T64)--T90。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按照大家公认的,T72是简化的T-64,而T-90又是改进的T-72,但是在坦克排行榜上还有T-80,其排名一直在T-90之上。
T-80和T-90完全是不同的族谱,那么T-80是怎么来得呢?所以我认为T-80就是T-64的进化版,T-64其实并没有那么神奇。
之所以这么说原因有5点1.作为第一种采用大量新技术的3代坦克,T-64在研制中遇到了大量困难,因为这些技术全是之前没有的,比如125MM炮,自动装弹机,爆炸反应装甲,炮射导弹等等。
因此研制周期很长,装备后问题也不少。
所以T64不但造价高,而且其耐用性可靠性并不一定多好,第一个吃螃蟹的虽然勇气可嘉,但是并不一定就是成功的。
比如西方第一种三代坦克MBT70就流产了。
我想他现在销声匿迹的原因也是如此2。
苏联解体后曾经大卖武器,只要给钱除了核弹什么都卖,空军的最新SU-27 MIG31,海军的现代都卖了,甚至韩国作为曾经的阶级敌人还可以买一批先进的K52和T-80,那这个时候T-64呢?怎么不出来卖?很简单,大多停在预备役仓库生锈呢吧。
3.技术限制。
当年的T64不过是70年代末水平,随着技术发展后来的坦克肯定要超越他,所以就算T64再神秘,苏联也会一直研制新的坦克,而且后来这性能肯定在T64之上。
二战历史上的奇迹:一辆kv2坦克阻挡德军一个师1941年末,德国军队大举进攻苏联境内。
一日,德军和苏联一辆新型坦克突然相遇在立陶宛境内一条河的桥头上。
这辆坦克独自停留在道路中央,用炮火阻击正要过来的德军,德军不得不后撤好几公里。
德军一看对方只有一辆坦克,连忙调来一个连的炮兵,架起6门炮朝此苏联坦克猛烈攻击。
猛烈的炮火在坦克周围爆炸,突然有两发炮弹直接落在坦克上,可是炮弹被弹飞了,坦克一点没有破损。
相反,苏军用坦克炮向德军炮阵地上迎击,几发炮弹过去,把德军4门炮打得飞上了天。
德国指挥官又调来两辆坦克,但还是被苏联坦克打得翻了个。
德军—个步兵师被阻在河的对面,眼巴巴望着这座桥,就是过不去。
这时夜幕降临,德军知道强攻不能解决问题,就利用夜色掩护,开始偷袭苏联坦克。
他们派出12名士兵,悄悄地泅渡过河,绕到苏联坦克的背后匍匐前进,悄悄靠近这辆坦克。
两个德国士兵抱着炸药包,跃上了苏联坦克,将炸药包塞入坦克悬挂装置内,然后拉动引信,又跳下坦克,滚到树林里。
紧接着,轰隆一声巨响,炸药包爆炸了,德军高兴不已,以为这下子苏联坦克就完蛋了。
可是,苏联坦克隆隆响起发动机声,接着开动起来,转了一个圈又回到桥头,履带和其它装备都没有损坏。
这可让12个德军士兵惊呆了,他们带来的炸药包用完了,别的武器根本对付不了坦克,只好扫兴而归。
当夜,德军从别处调来一门高射炮,第二天架在离坦克800米的一个高坡上,那里相当隐蔽。
在德军正准备向苏联坦克开炮时,一发炮弹在高炮附近炸开,把这门高炮掀翻在一道沟里。
原来苏军早已发现这个阵地,时候一到就先发制人。
德国步兵师在这里已被滞留两天两夜了,他们也连续收到上级急电,要他们赶快过桥。
第三天,德军又调来6辆坦克,从上游用船渡到对岸,然后占领一片树林,形成对苏军坦克的包围之势。
这些坦克来回运动,并从不同方向同时向这辆苏军坦克射击。
炮弹并没有使苏军坦克损伤,苏军坦克不断地还击,但最终它还是中了德国人的诡计。
T-90AM坦克仍采用T-90系列传统布局,驾驶室在前,战斗室居中,动力舱在后。
驾驶室位于车体前部正中,其前上方布置有3具潜望镜,中间1具可换成微光夜视潜望镜,以方便驾驶员夜间驾驶。
车长位于炮塔内部右侧,炮长位于左侧。
驾驶室内部采用新的T字型方向盘代替了传统的操纵杆,大大减轻了驾驶员操纵难度。
炮塔为六边形全焊接炮塔,这是苏联解体前,乌拉尔机车车辆设计局在总设计师波特金领导下为T-72改进型坦克(“187工程”)研制的新型炮塔。
该型炮塔现在不仅仅俄罗斯使用,而且也被乌克兰莫罗佐夫设计局看上,稍作修改后配置在T-80UD和T-84坦克上,并沿用至今。
车体后部的动力舱内装有一台大功率柴油发动机,排气管位于车体左后方。
防护系统车体防护总的来说,T-90AM坦克采用综合防护/生存概念,其主要方针是:“不被发现”(避免车辆被敌军雷达、热成像瞄准镜或光学装置探测到);“如果被发现,避免被击中”(形成悬浮屏蔽烟幕和实施干扰,以迷惑敌军激光制导或红外制导的反坦克导弹和弹药);“如果被击中,避免被击毁”(提高主被动防护系统、三防系统和施 征主战坦克解析T-90AM 俄罗斯T-90AM坦克是在T-90A与T-90M的基础上研制的最新型号,车上采用了全新结构的炮塔、改进型火控系统、新型自动装弹机和改进型坦克炮,配备V-99发动机和镶嵌式“化石”爆炸反应装甲,并对其它系统进了全面的完善。
其批量生产从2011年开始,并作为标准装备开始装备俄军,出口工作也可同时进行。
自动灭火/抑爆系统的能力)。
车体首上装甲板采用多层复合装甲(70mm钢装甲+60mm特种油脂+80mm陶瓷柱+100mm复合材料层+80mm钢装甲),倾角为22°,水平厚度为523mm。
根据有关资料,在计算其上安装的镶嵌式反应装甲的情况下,车体首上装甲在水平方向对抗脱壳穿甲弹时不低于800mm厚的均质钢装甲,对抗空心装药破甲弹时不低于1 300mm均质钢装甲,比T-90系列中其它型号提高30%左右。
•虎式涂装全集--虎I极初期型!!第502重型坦克大队,法林波斯特,1942年8月第502重型坦克大队第1连,1943年2月,苏联列宁格勒前线第502大队第2连,1943年2月,东线第502大队第1连,1943年2月,东线第502大队第1连,苏联列宁格勒前线,1943年2月这篇主题的回应:•1楼:Re:虎式涂装全集--虎I极初期型!!•第503大队第1连,苏联乌克兰前线,1943年10月第505大队第2连,东线,1943年7月第509大队,1943年9月••虎I初期形:第501重型坦克大队第1连,1942年12月北非,突尼斯第10装甲师第7装甲团第7连,1943年1月北非,突尼斯第502大队第1连,1943年4月,苏联拉多加湖,列宁格勒前线第502大队第2连,1943年8月,东部前线第502大队,东部前线,库尔兰半岛,1944年底•1楼:Re:虎式涂装全集!!超全(虎I,虎王)•第503大队,苏联前线,1943年1月第503大队第1连,苏联前线,1943年1月第502大队第3连,东部前线,1944年夏第503大队第1连,东部前线,1943年1月第503大队第3连,隶属武装党卫军装甲部队,苏联前线,1943年8月•••2楼:Re:虎式涂装全集!!超全(虎I,虎王)•第503大队第3连,东部前线,1943年8月第503大队第1连,苏联乌克兰前线,1943年10月第504大队第1连,1943年春,北非突尼斯第505大队第3连,苏联前线,1943年8月第505大队第3连,苏联前线,1943年8月•••3楼:Re:虎式涂装全集!!超全(虎I,虎王)•第505大队第3连,苏联前线,1943年8月第505大队营部,苏联前线,1943年8月第505大队营长座车,苏联前线,1943年冬第505大队第1连,东线,1944年1月第506大队第3连,苏联乌克兰,1943年8月•••4楼:Re:虎式涂装全集!!超全(虎I,虎王)•不明单位,1944年2月,意大利前线不明单位,1944年2月,意大利前线第508大队,第1连,1944年3月,意大利武装党卫军第1师(LAH)第13连,库尔斯克,1943年7月武装党卫军第1师(LAH)第13连,意大利,1943年9月••5楼:Re:虎式涂装全集!!超全(虎I,虎王)•武装党卫军第1师(LAH)第13连,东线,1944年冬武装党卫军第2师装甲团第4连,哈尔可夫,1943年3月武装党卫军第2师装甲团第4连,东线,1943年春武装党卫军第1师(LAH)第13连,米彻尔?魏特曼座车,库尔斯克,1943年7月“胡美尔”战斗群,1945年月,德国•6楼:Re:虎式涂装全集!!超全(虎I,虎王)•武装党卫军第1师(LAH)装甲团第4连,哈尔可夫,1943年3月1945年5月德国柏林“大德意志”团第10连,1943年8月,东线“大德意志”团第9连,1944年2月,东线“大德意志”团第13连连部,1943年3月,东线••7楼:Re:虎式涂装全集!!超全(虎I,虎王)•“大德意志”团第9连,东线,1943年8月武装党卫军第2师第4连,哈尔可夫,1943年3月第502大队第1连,1943年,苏联拉多加湖,列宁格勒前线第503大队第1连,苏联乌克兰前线,1943年10月•••8楼:Re:虎式涂装全集!!超全(虎I,虎王)•武装党卫军第2师第4连,哈尔可夫,1943年3月武装党卫军第2师第4连,库尔斯克,1943年7月武装党卫军第3师第9连,苏联乌克兰前线,1944年2月••虎式涂装全集--中期型!!。
苏联早期轮式两栖装甲车拾遗——从克里斯蒂“万能坦克”到BAD-2轮式两栖装甲车作者:殿堂来源:《坦克装甲车辆》 2018年第17期恩格斯曾说,“战争样式的发展完全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
新的生产力也必定是作战方法上每次新的改进的前提”——轮式水陆两栖装甲车正是这一断论的必然产物。
事实上,两次世界大战间,苏联在轮式水陆两栖装甲车的研制上所进行的一系列尝试,在某种程度上完全可以视为图哈切夫斯基所主导的红军机械化改革的一种深化——“谁认为未来战争会像上一次战争一样,谁就会遭遇被突然性搞得措手不及的最大危险”,红色拿破仑这样想过,也这样做过,他为“下次战争”进行了全面的准备。
尽管在1928年5月,因与陆海军人民委员兼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伏罗希洛夫关系不睦,图哈切夫斯基从苏联工农红军总参谋长的位置上,被迫转任列宁格勒军区司令员。
但作为当时红军机械化建设的首要倡导者,图哈切夫斯基在这个领域的热情却并未随着职位的变更而有所减弱。
事实上,图哈切夫斯基无疑是苏联武装力量最出色的军事活动家之一。
在担任工农红军参谋长之前,他已是身经百战、政治上成熟、具有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国内战争的丰富作战经验、对未来军事发展能够高瞻远瞩的统帅,充分显示了卓越的战略素养和组织能力,而在担任工农红军参谋长的三年中,为落实党提出的、对苏联武装力量具有历史性意义的军事改革,又做了大量工作,有关对军队进行改装、发展新兵种和新军种、改革军队组织体制等问题的思索也进一步成熟,红军的机械化建设在其一手绘制的蓝图中,稳步进行并取得了不俗的成就——红军除了“基本类型”的装甲战斗车辆外,甚至还从英国引进了几型水陆两栖坦克,并计划进行仿制和部队试用,一支种类齐全的机械化军队框架已经隐隐呈现……从克里斯蒂“ 万能坦克”的失败说起图哈切夫斯基是一个对新技术抱有高度敏感性的人,这一点从他对克里斯蒂坦克的浓厚兴趣,并企图发展出一种不但能够轮履两用,而且能够水陆两用的“万能坦克”上就可见一斑。
T-54 坦克“60 载宝刀不老”作者:冀中仁来源:《中国军转民》 2014年第4期■冀中仁苏联T-54 中型坦克是从二战末期的T-44 中型坦克演变过来的,第一辆样车于1946 年制成,到1950 年已经批量装备部队,而并非大家想象的那样,T-54 坦克是1954 年装备部队的。
T-54 经过小范围改进之后就是T-55中型坦克,苏联、捷克斯洛伐克以及波兰共生产T-54/T-55 坦克50000 辆左右,约占全世界二次世界大战后坦克总产量的三分之一。
直到1981 年,苏联仍在生产T-55 坦克,而此时T-62坦克早已停产。
但是把T-54 的血脉延续的时间最长的,是中国。
国产59 式中型坦克由内蒙古一机技术人员和广大职工参考苏式T54A 中型坦克研制而成,1959 年生产出首批59 式中型坦克。
20 世纪70 年代,根据部队的反映及坦克技术的发展,逐步开展对59 式中型坦克的改进,其间进行了很多试验型样车的研制,完成了59-1、59-2 和59-2A 式中型坦克的发展工作。
59 系列中型坦克在中国一直生产到20 世纪80 年代,即便在停产之后,中国仍继续对59 系列坦克进行改进。
到90 年代末期,中国88B、88C(96 式) 坦克批量服役,老59 似乎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但是,59 式的改进还在继续!中国二线部队还有很多库存的59,此外,中国的盟友巴基斯坦也装备着大量老59,于是,59 的终极改进型诞生了:59 大改采用北约制式的105 毫米线膛炮,穿甲弹最大穿深达到约500 毫米,可以在2000 米距离上穿透T-72 主战坦克的正面装甲,安装数字式火控系统、微光夜视仪和弹道计算机,对2000 米内动目标的命中率高达75%,安装双反附加装甲……可以说,59 大改除了动力系统稍逊,其他性能足以对抗苏联T-72、T-80U 之前的所有型号坦克。
T-54 中型坦克服役时,整个西方都没有综合性能与之匹敌的坦克,美国的M46、M47 甚至M48 坦克( 已经到50 年代中后期了),火力和装甲仍旧不及T-54,直到M60 坦克问世,才勉强在性能上压倒T-54,然而这时候已经是60 年代了,苏联T-62 坦克马上就要服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