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章城市管理理论
- 格式:ppt
- 大小:1.83 MB
- 文档页数:34
第一章城市管理概论1、城市管理是指城市政府和其他有关机构为达到城市资源的最优配置,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不断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水平,实现提高城市综合效益的最终目的,而对城市公共事务进行的导引、规范、治理、经营和服务等活动2、城市管理的特征和作用特征:(1)系统特征(2)依法特征(3)公益特征(4)动态或适应特征作用:(1)计划或规划作用——城市人口预测、社会问题的应对计划(2)稳定作用——救危扶困(3)促进城市社会的全面和谐发展——经济增长、社会稳定、生态平衡(4)产生经济效益3、经营城市是指运用市场经济的手段,对构成城市空间和城市功能载体的自然生成资本(如土地)、人力作用资本(如路、桥)及其相关的延伸资本(路、桥冠名权)和其他经济管理要素等进行集聚、重组和营运,即将城市可以用来经营的各种资源资产化,实现城市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保值、增值。
4、城市管理的主体和客体客体:城市公共事务主体:城市的各级政府、企业、社会团体和市民5、城市管理的职能1、导引——对城市的整体管理总是人的有计划的自觉行为的行动发挥城市政府的调节计划职能2、规范——经济制度和社会制度规范;城市政府行为规范;城市政府官员自律规范(廉政、高效)。
制定城市运行的公共规范和制度3、治理——标本兼治、预防性治理、民主治理4、经营——城市经营、经营城市5、服务——对企业服务: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对市民和家庭服务:社会福利保障对城市整体服务:防范灾害、文化教育服务第二章城市发展与我国的城市1、按行政登记制度划分的城市类型(小题)——直辖市、地级市、县级市此外还有一些城市具有特殊的行政地位——特别行政区、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市计划单列市(省级)5个:大连、青岛、宁波、厦门、深圳。
副省级市15个: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济南、青岛、南京、杭州、宁波、广州、深圳、武汉、成都、西安、厦门。
2、按城市人口规模划分的城市类型(1)100万人口以上为特大城市;(2)50—100万人口为大城市;(3)20—50万人口为中等城市;(4)20万人口以下的城市为小城市。
《城市管理学》课程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城市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理论体系;2. 掌握城市管理的具体内容、方法和策略;3. 培养学生的城市管理思维和实践能力;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章城市管理学概述1.1 城市管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1.2 城市管理学的发展历程1.3 城市管理学的学科特点和研究方法第二章城市管理的基本任务与职能2.1 城市管理的概念和基本任务2.2 城市管理的职能和责任分工2.3 城市管理与公共管理的关系第三章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3.1 城市规划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2 城市建设管理的组织架构和工作流程3.3 城市建设管理的案例分析第四章城市环境与资源管理4.1 城市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挑战4.2 城市环境管理的政策和法规4.3 城市资源管理的策略和措施第五章城市交通与运输管理5.1 城市交通管理的原则和方法5.2 城市交通规划和设计的考虑因素5.3 城市运输管理的挑战和应对措施第六章城市安全与风险管理6.1 城市安全的概念和要素6.2 城市风险管理的方法和工具6.3 城市安全与风险管理的案例研究第七章城市经济与产业管理7.1 城市经济发展的特点和模式7.2 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7.3 城市经济与产业管理的案例分析教学方法:1. 前导式授课:先向学生介绍城市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和重要理论,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问题导向学习:通过提问、讨论和案例分析等方式,激发学生思考和参与课堂活动。
3. 小组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研究项目和实践活动,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4. 实地考察与实践教学:安排学生参观城市管理相关机构,进行实地调研和实践操作,拓宽实际应用能力。
教学评价:1. 日常课堂表现:包括出勤情况、课堂参与度和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的评价。
2. 个人项目报告:要求学生根据个人选题进行研究和撰写报告,评价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
3. 小组项目展示:要求小组根据给定主题进行研究和展示,评价学生的团队合作和组织能力。
第一章城市管理的基本理论.简述现代城市管理的含义及特征?含义:现代城市管理是指多元的城市管理主体依法管理或参与城市管理地区公共事务的有效活动属于公共管理的范畴。
特征:1.管理的综合性2管理的开放性3管理的动态性4管理的参与性二现代城市管理包括哪些基本内容?1.城市规划管理 2 公共设施的建设管理3城市交通管理城市生态环境管理4 城市住房管理 5城市经济管理 6 城市社会管理三.试述现代城市管理的一般原则。
1.以人为本的原则2统一规划、统一投资、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的原则,即系统管理的原则3 可持续发展原则4因时制宜的原则5保护生态平衡、合理利用资源的原则6法制化原则 7合理控制城市规模的原则四.试分析现代城市管理的手段体系。
城市管理的手段体系包括:1以法制为规范、城市管理必须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2以行政为主导,城市政府执行管理任务所使用的手段不一定也不应该是单纯的指令性的行政干预手段,而应该是多层次多类型手段的相互配合。
应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教育,社会舆论等多种手段。
3以社会自治为基础,以”社会自治为基础”就是要培养提高社会的自治能力,发挥社会的自我管理能力,科学界定政府,市场,社会在城市管理中所负担的职责,这是我国政府开放进程中的必然趋势,是我国政府职能改革中实行“政企分开,政社分开”的必然结果。
第二章城市及其发展一,分析城市化的动力机制城市化是多种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从多种动力的构成关系看,最重要的是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动力。
1区域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是城市化的初始动力2,工业化是城市形成,发展的核心动力。
3第三产业的发展是现代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二.阐述城市与区域的关系及其演变过程区域是城市存在和发展的地域空间,是城市发展的基础。
城市与区域具有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他们的关系是点与面、局部和整体的关系。
一方面,城市是区域的核心和焦点没事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极,对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起主导作用;另一方面,区域是城市发展的腹地和基础,区域的资源条件,经济条件和交通条件等制约着城市的发展方向和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