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西游记的艺术特色
- 格式:doc
- 大小:156.50 KB
- 文档页数:12
【古代文学】简述《西游记》的艺术特色《西游记》在艺术表现上的最大特色,就是以诡异的想象、极度的夸张,突破时空,突破生死,突破神、人、物的界限,创造了一个光怪陆离、神异奇幻的境界。
作者将奇人、奇事、奇境熔于一炉,构筑成了一个统一和谐的艺术整体,展现出一种奇幻美。
这种奇幻美,看来“极幻”,却又令人感到“极真”。
因为那些变幻莫测、惊心动魄的故事,或如现实的影子,或含生活的真理,表现得那么人情入理。
那富丽堂皇、至高无上的天宫,就像人间朝廷在天上的造影;那等级森严、昏庸无能的仙卿,使人想起当朝的百官;扫荡横行霸道、凶残暴虐的妖魔,隐寓着铲除社会恶势力的愿望;歌颂升天入地、无拘无束的生活,也寄托着挣脱束缚、追求自由的理想。
这部小说就在极幻之文中,含有极真之情;在极奇之事中,寓有极真之理。
与小说在整体上“幻”与“真”相结合的精神一致,《西游记》塑造人物形象电自有其特色,即能做到物性、神性与人性的统一。
如孙悟空,长得一副毛脸雷公嘴的猴相,具有机敏、乖巧、好动等习性。
他神通广大,有七十二般变化的本领,但千变万化,往往还要露出“红屁股”或“有尾巴”的真相。
他是一只神猴,却又是人们理想中的人间英雄。
他有勇有谋、无私无畏、坚忍不拔、积极乐观,而又心高气傲、争强好胜,容易冲动,爱捉弄人,具有凡人的一些弱点,乃至如信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遵守“男不与女斗”的规则等等,都深深地打上了社会的烙印。
他就是一只石猴在神化与人化的交叉点上创造出来的“幻中有真”的艺术典型。
《西游记》中的神魔形象之所以能给人以一种真实、亲切的感觉,很重要的一点是注意把人物置于日常的平民社会中,多色调地去刻画其复杂的性格。
《西游记》在艺术表现上的另一个特点,就是能“以戏言寓诸幻笔”,中间穿插了大量的游戏笔墨,使全书充满着喜剧色彩和诙谐气氛。
这种戏言,有时是信手拈来,涉笔成趣,无关乎作品主旨和人物性格的刻画,只是为了调节气氛,增加小说的趣味性,但有的戏占还是能对刻画性格、褒贬人物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浅析《西游记》的艺术特色------------------------------------------作者------------------------------------------日期浅析《西游记》的艺术特色摘要:《西游记》是一部优秀的神魔小说,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整部作品故事情节生动有趣、人物性格刻画丰富诡异、艺术风格诙谐讽刺,语言运用明快、流畅、极富个性化,体现了作者吴承恩非凡的艺术想象力。
其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浓烈的浪漫主义幻想色彩;塑造三性合一的人物形象;运用尖锐的矛盾与曲折的情节表现人物性格;大量使用幽默讽刺艺术手法四方面。
关键词:《西游记》;艺术特色;浪漫主义《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优秀的神魔小说。
作品主要描写孙悟空等保唐僧西天取经,历经苦难终于取得真经的故事。
整部作品体现了作者吴承恩非凡的艺术想象力。
本文从以下方面对其艺术特色进行分析。
一、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西游记》是一部浪漫主义色彩非常浓烈的作品。
它所描写的人物并不是按照现实生活中原来人的样子来加以描写、刻画,而是经过高度的艺术夸张手法,使之具有很强的幻想色彩和理想成分。
(一)塑造奇特的人《西游记》中的人大多是神通广大、变化多端、法力无穷的,因此赋予了整部作品强大的艺术感染力。
主人公孙悟空,出生的地方就很奇特,它通过大自然独特的孕育,在花果山上的一块仙石上破石而出,显然是个“天产石猴”,而他所学的本领也不是一般的本领,具有七十二种变化,可谓变化无穷。
还有他的奇宝金箍棒,在他手里要大就大,要小就小,变化自如。
孙悟空靠这根金箍棒,搅地府、闹天宫,在西天取经的路上,打败了不计其数的妖魔鬼怪、克服了重重的艰难险阻,为取到真经立下了汗马功劳。
再有他身上的根根毫毛,也能随心所欲的变化;他的铜头铁额刀枪不入;他的火眼金睛能善辩人妖和善恶;他的大公无私、正直有义、积极乐观、敢于反抗,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事业,勇敢奋斗,这些都是作者赋予古代英雄人物的特点。
《西游记》的艺术特色————————————————————————————————作者:————————————————————————————————日期:浅谈《西游记》的艺术特色(提纲)《西游记》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最杰出的充满奇思异想的神魔小说。
作者吴承恩以浪漫主义的手法,描绘了一个色彩缤纷、神奇瑰丽的神话世界,创造了一系列妙趣横生,引人入胜的神话故事,成功地塑造了孙悟空这个光彩夺目的理想化的英雄形象。
在奇幻世界中曲折地反映出世态人情和世俗情怀,表现了鲜活的人间智慧,具有丰满的现实血肉和浓郁的生活气息。
其艺术魅力主要表现为奇幻和奇趣。
一、奇特瑰丽的幻想1、创造了神奇绚丽的神话世界。
2、饱蘸奇幻,游戏笔墨,成功塑造了孙悟空超凡入世的英雄形象。
3、浪漫的幻想,源于现实生活,并在奇幻的描写中显出常情常理,折射出世态人情。
4、源于作者开放无拘的艺术思维。
二、诙谐玩世的奇趣1、《西游记》的奇趣,跟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相辉映。
①孙悟空豪爽、乐观的喜剧性格.②滑稽谐趣却憨厚朴实的猪八戒形象。
2、幽默诙谐、机趣横生的对话。
3、神情、人性和自然情巧妙结合的艺术手法——人物形象的动物特征的描绘。
4、《西游记》的童真童趣有更丰富的思想文化内蕴。
浅谈《西游记》的艺术特色《西游记》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最杰出的充满奇思异想的神魔小说。
作者吴承恩运用浪漫主义手法,翱翔着无比丰富的想象的翅膀,描绘了一个色彩缤纷、神奇瑰丽的幻想世界,创造了一系列妙趣横生、引人入胜的神话故事,成功地塑造了孙悟空这个超凡入圣的理想化的英雄形象。
在奇幻世界中曲折地反映出世态人情和世俗情怀,表现了鲜活的人间智慧,具有丰满的现实血肉和浓郁的生活气息。
《西游记》以它独特的思想和艺术魅力,把读者带进了美丽的艺术殿堂,感受其艺术魅力。
《西游记》的艺术特色,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一是幻,一是趣;而不是一般的幻,是奇幻,不是一般的趣,是奇趣。
奇特瑰丽的幻想一、小说通过大胆丰富的艺术想象,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创造出一个神奇绚丽的神话世界。
《西游记》艺术特色浅析内容提要:《西游记》无疑是中国最伟大的一部神话小说,充满了浓郁、奇丽的浪漫主义色彩,它创造出了一个光怪陆离、神奇瑰丽的魔幻世界。
整部书无论是生动有趣的故事架构、曲折离奇的情节设计、丰富诡异的人物性格刻画,还是诙谐讽刺的艺术风格,以及明快、流畅、极富个性化的语言的运用,都体现出了作者吴承恩具有像他笔下的石猴一样“横空出世”的艺术想象力,显示出前所未有的艺术功力。
那《西游记》有怎样的艺术特色?《西游记》是用浪漫主义创作方法创作的一部辉煌的巨作,鲁迅先生把这种小说定名为“神魔小说”。
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主要是在一个假想的天地里,攫取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变幻现象作为魔术性形式来描写故事或人物,笔下的人物是离奇的,甚至是用超现实的形式表现出来,但是就其本质来说,是真实的、典型的、深刻的,而且有一定的社会基础,不是凭空虚造的。
这种创作方法源于古代的神话传说。
《西游记》就是用这种方法创作出来的。
《西游记》的艺术特点:第一个特点,塑造的人物既有个性,又有共性;既有魔气,又有人气,仙气,这些是融为一体的。
第二个特点:巧妙结合故事情节,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充分深刻显示人物复杂内心世界,突出刻划人物性格,使其有血有肉,栩栩如生。
第三个特点,用幽默、讽刺的手法来抨击现实,增添了故事情趣。
第四个特点:用生动贴切的对话,来突出人物性格。
第五个特点,小说虽然是长篇巨作,但是却是由许许多多的短篇小故事连缀而成。
《西游记》的缺点。
没有十全十美的东西,正象社会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一样,也不可能有十全十美的作品。
第一个缺点,小说前后对照失调。
第二个缺点,小说残留着说唱文学的痕迹。
关键词:神魔小说人物个性情节巧妙幽默对话生动贴切短篇小故事连缀《西游记》艺术特色浅析《西游记》是用浪漫主义创作方法创作的一部辉煌的巨作,鲁迅先生把这种小说定名为“神魔小说”。
有人提出疑问说“神魔小说”是否完全妥当,目前来讲,文学史家都沿用鲁迅的说法,叫“神魔小说”。
论《西游记》中的的艺术特色(摘要)《西游记》是一部古代神话小说,作者是吴承恩,在他充满了奇思妙想的浪漫描写方式下,成功的塑造出一个个生动的人物形象,所描绘的神话之丰富多彩,世界之神奇又美丽,是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神话故事小说,里面很多有趣而又引人入胜的故事直到现在都为人称道。
如何在虚构的世界中反映现实中的人与世俗世界的情感,赋予小说中人物有血有肉的形象,正是这部小说的艺术魅力的体现。
一、奇思妙想1、作者创造了一个神奇而又充满生活气息的的神话世界。
2、成功的塑造出了一个个有趣的人物形象3、源于现实生活的各种奇妙幻想,又能在幻想的描写中体现现实生活的种种4、作者自身有着自由、无拘无束的写作思想二、世界描绘1、《西游记》的有意思之处是跟书中人物的形象、思想和性格相对应的。
①孙悟空的乐观、爽直②猪八戒的滑稽可笑却又憨厚。
2、人物对话幽默诙谐妙趣横生3、人物的动作神态,性格和自然的巧妙结合4、《西游记》妙趣横生中也有着丰富的思想文化内蕴。
浅谈《西游记》的艺术特色前言《西游记》是一部古代神话小说,作者是吴承恩,在他充满了奇思妙想的浪漫描写方式下,成功的塑造出一个个生动的人物形象,所描绘的神话之丰富多彩,世界之神奇又美丽,是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神话故事小说,里面很多有趣而又引人入胜的故事直到现在都为人称道。
如何在虚构的世界中反映现实中的人与世俗世界的情感,赋予小说中人物有血有肉的形象,正是这部小说的艺术魅力的体现。
《西游记》的所体现的艺术特色,简单来说就是两个字,一个是幻,幻不是一般的幻,是奇幻;另一个是趣,趣也不是一般的趣,而是奇趣。
一、奇思妙想一、超乎想象的故事情节作者吴承恩在小说中描绘了一个神奇的充满了各种神话色彩的故事的世界,书中故事通过大胆的想象和曲折的情节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创造出了一个神奇美丽的充满了神话色彩的世界。
《西游记》中的艺术想象十分大胆,不止在古代小说,即使是现代小说中也很少有能与之相匹敌的,但想象又不失丰富与奇特。
元代戏剧《西游记》的艺术特点与意义1. 引言元代戏剧《西游记》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重要的艺术作品,它以神话传说为背景,讲述了孙悟空等主要角色四处奔波、降妖伏魔的故事。
本文将从艺术特点和意义两个方面来探讨该剧的独特之处。
2. 艺术特点2.1 创作手法多样化《西游记》运用了丰富多样的创作手法,包括舞台表演、音乐和服装等方面。
其中,舞台表演以动静结合、变幻莫测为特点,充分展现了角色形象的生动性和戏剧情节的紧凑性。
2.2 多层次的人物形象该剧塑造了一系列具有鲜明个性的角色形象,如孙悟空勇敢机智、猪八戒贪吃懒惰等。
这些角色不仅具备传统神话故事中的特征,还展现出丰富细腻的人性。
这种多层次的人物塑造使得观众更容易产生共鸣。
2.3 精彩的戏剧冲突与情节发展《西游记》的情节设计巧妙,充满了紧张刺激和喜剧元素。
通过对戏剧冲突的构建和情节发展的安排,该剧引起观众对主要角色命运的关注,并逐渐揭示出一系列道德理念和智慧。
3. 艺术意义3.1 社会反映与思想倡导《西游记》不仅在娱乐方面有着重要作用,还通过其中所蕴含的社会反映和思想倡导来影响观众。
该剧以武士文化、佛教思想为基础,暗示了对社会现象的批评,同时传达了人性之间相互合作、善良与勇敢等价值观念。
3.2 文化传承与影响力拓展相比于其他元代戏剧,如《汉宫秋》等,《西游记》在文化传承上具有更深远的影响力。
其丰富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和精彩的故事情节,成为中国剧坛的经典作品,被广泛传播和演绎。
3.3 艺术创新与技术突破《西游记》在元代戏剧中开创了一种全新的艺术风格和技术手法,并对后来的戏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该剧加强了音乐、表演和舞蹈等方面的呈现,推动了元代戏曲艺术向更高层次迈进。
4. 结论综上所述,《西游记》作为一部元代戏剧,在艺术特点方面展现出多样化的创作手法和形象塑造。
同时,它也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和文化影响力。
通过对于人性探索、社会关怀以及艺术创新的体现,《西游记》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作品之一。
西游记的文学艺术特色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
它的文学艺术特色体现在许多方面,包括精彩的故事情节、丰富多样的人物形象、深入的寓言寓意以及独特的言辞风格等。
下面将分别从这些方面进行论述。
一、精彩的故事情节西游记的故事情节非常吸引人,以“取经西天、降妖伏魔”为主线,通过对唐僧师徒四人的艰险旅程和困境的描写,展现了人性的探索和成长。
其中,孙悟空的冒险经历、猪八戒的贪吃懒惰、沙僧的沉默内敛以及唐僧的智慧善良等形象塑造极具代表性。
故事情节紧凑有趣,让读者沉浸其中,引发共鸣。
二、丰富多样的人物形象西游记塑造了大量丰满的人物形象,每个角色都有自己鲜明的性格特点。
比如,孙悟空机智聪明、善于变化的本领让人佩服;猪八戒虽然愚蠢贪吃,却温暖憨厚;沙僧沉默寡言,行事稳重;而唐僧则以智慧善良的品质充满魅力。
这些形象的鲜活塑造使得故事更加真实可信,读者容易产生情感共鸣。
三、深入的寓言寓意西游记以神话传说为基础,融入了许多寓言故事,通过架空的情节表达对人性、社会现象和人际关系的思考。
例如,在孙悟空的冒险中,作者反复强调了“魔障”的概念,暗示人们心中的欲望和执念会阻碍自己前进的道路。
这种寓言寓意深入人心,超越了单纯的故事,使读者在娱乐的同时也能获得一种精神的滋养。
四、独特的言辞风格西游记采用了丰富多样的言辞风格,既有古典诗词的婉约唯美,又有通俗口语的幽默风趣。
其中,诗词描写了山水景色的美妙和人物内心的情感,清新流畅,给人以美的享受;而通俗口语则生动形象地体现了各类人物的特点和性格,让人妙趣横生。
这种独特的言辞风格为西游记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综上所述,西游记作为一部具有丰富内涵的文学作品,其文学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故事情节的精彩、人物形象的丰富多样、寓言寓意的深入以及言辞风格的独特等方面。
这些特色使得西游记成为了经典之作,深受读者喜爱,并对后世文学作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写作手法:
(一)《西游记》以积极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为我们创造了一个神奇的丰富多彩的幻想世界,开拓了我国古代长篇神话小说创作的新领域。
(二)神话人物的塑造突出的特色是把社会化的个性,超自然的神性和某些真实动物的特性结合起来,既反映了社会的真实,又有着神奇色彩。
(三)幽默、诙谐的艺术风格。
《西游记》把善意的嘲笑,辛辣的讽刺和严肃的批判结合起来,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的爱和憎。
艺术特征:《西游记》描写的幻想世界和神话人物,大都有现实生活作基础,同时在神奇的形态下体现了作家与人民的某些美好愿望.八十一难,七十二变,各种神魔的本领都充满幻想色彩;五花八门,奇光异彩的宝贝,显然是人们为了征服自然或战胜敌人才假想出来的.《西游记》构成了浪漫主义的基本艺术特征.。
西游记艺术特色导言:《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被誉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故事情节曲折离奇,塑造了许多经典的人物形象,融合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
在本文中,将探讨《西游记》的艺术特色,包括表现艺术、文化艺术和心灵艺术等方面。
一、表现艺术《西游记》以其丰富多彩的艺术表现手法而脍炙人口。
首先,作品的叙事手法十分独特,采用了架空的神话传说故事和富有想象力的内容,充满奇幻色彩。
其次,小说中人物角色的刻画生动传神,如孙悟空的机智灵活、唐僧的善良和忍耐、猪八戒的贪婪和愚笨等,各具特色。
再者,作者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和想象力,使得整个故事充满了张力和悬念,读者能够产生强烈的代入感和视觉冲击力。
二、文化艺术《西游记》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融合了丰富的文化元素。
首先,作品中涵盖了中国传统的宗教信仰和哲学思想,如佛教、道教等,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
其次,作者通过对封建社会的描绘,展现了封建社会的特点和缺陷,对当时社会的种种弊病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再者,小说中蕴含着作者对人性的深刻思考,通过对主要人物的塑造和行为的描写,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多样性,给读者以深刻的启示。
三、心灵艺术《西游记》在描写人物心灵世界方面也有着独特的艺术表现。
首先,小说中塑造了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形象,他们在面临困难和挑战时展现出不同的心理状态和情感变化,使得整个作品更具有戏剧性和感染力。
其次,作者通过对主要人物内心世界的描写,展现了人物的成长和变化,使得读者能够深入感受到人物形象的丰富性和立体感。
再者,小说以佛教故事为背景,融合了诸多人性思考,引导读者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展现出一种内在的智慧和感悟。
结语综上所述,作为中国古典小说的代表之作,《西游记》通过其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刻的人性思考,展现出了多方面的艺术特色,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经典之作。
通过对《西游记》的深入解读,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其背后蕴含的文化智慧和人生哲理,感受到经典之作带给我们的启迪和启发。
《西游记》的艺术特色与表现手法《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被誉为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
它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部具有深刻文化内涵和思想价值的文化经典。
在这部作品中,作者武汉郎通过对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四位主要角色的塑造,展现了深厚的人性和道德观念,同时通过讲述唐僧取经的故事,表达了对社会现实和人性的深刻思考。
《西游记》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其丰富瑰丽的想象力。
在《西游记》中,作者创造了各种各样的神话传说和奇幻生物,如天宫、龙王、妖怪等,使得整个作品充满了神秘的色彩。
这种丰富瑰丽的想象力,为《西游记》增添了许多神奇的色彩,使得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倍感新奇和兴奋。
其次,是其丰富多彩的语言风格。
在《西游记》中,作者运用了丰富多样的文学语言风格,既有浑厚的传统文言风格,又有博大精深的神话色彩和幽默幻想。
这种语言风格的多样性,使得整个作品更显魅力和生动,让读者在阅读时领略到了不同风格的博大之美。
再次,是其深刻的人物刻画。
《西游记》中的四位主要角色,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每个角色都有着鲜明的个性特点和丰富的内心世界。
唐僧正直善良,孙悟空机智勇敢,猪八戒淳朴憨厚,沙和尚沉默坚毅。
通过对这些角色的塑造,作者成功地展现了各种人性弱点和美德,使得作品更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最后,是其丰富的寓意和象征意义。
《西游记》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在表面上是一些神话传说和冒险故事,而在深层次上却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和道德寓意。
通过讲述唐僧取经的故事,作者实际上是在探讨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观,引导读者思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展现了作者对人性和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
综上所述,《西游记》作为一部中国古典文学的巨作,其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之丰富多彩,深刻展现了作者的独特文学才华和思想境界,也使得这部作品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读者在阅读《西游记》时,不仅可以领略到其中蕴含的文学艺术之美,更可以从中汲取思想智慧和人生哲理,受益匪浅。
浅谈《西游记》的艺术特色(提纲)《西游记》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最杰出的充满奇思异想的神魔小说。
作者吴承恩以浪漫主义的手法,描绘了一个色彩缤纷、神奇瑰丽的神话世界,创造了一系列妙趣横生,引人入胜的神话故事,成功地塑造了孙悟空这个光彩夺目的理想化的英雄形象.在奇幻世界中曲折地反映出世态人情和世俗情怀,表现了鲜活的人间智慧,具有丰满的现实血肉和浓郁的生活气息。
其艺术魅力主要表现为奇幻和奇趣。
一、奇特瑰丽的幻想1、创造了神奇绚丽的神话世界.2、饱蘸奇幻,游戏笔墨,成功塑造了孙悟空超凡入世的英雄形象。
3、浪漫的幻想,源于现实生活,并在奇幻的描写中显出常情常理,折射出世态人情。
4、源于作者开放无拘的艺术思维。
二、诙谐玩世的奇趣1、《西游记》的奇趣,跟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相辉映。
①孙悟空豪爽、乐观的喜剧性格。
②滑稽谐趣却憨厚朴实的猪八戒形象。
2、幽默诙谐、机趣横生的对话.3、神情、人性和自然情巧妙结合的艺术手法——人物形象的动物特征的描绘。
4、《西游记》的童真童趣有更丰富的思想文化内蕴。
浅谈《西游记》的艺术特色《西游记》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最杰出的充满奇思异想的神魔小说.作者吴承恩运用浪漫主义手法,翱翔着无比丰富的想象的翅膀,描绘了一个色彩缤纷、神奇瑰丽的幻想世界,创造了一系列妙趣横生、引人入胜的神话故事,成功地塑造了孙悟空这个超凡入圣的理想化的英雄形象。
在奇幻世界中曲折地反映出世态人情和世俗情怀,表现了鲜活的人间智慧,具有丰满的现实血肉和浓郁的生活气息.《西游记》以它独特的思想和艺术魅力,把读者带进了美丽的艺术殿堂,感受其艺术魅力.《西游记》的艺术特色,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一是幻,一是趣;而不是一般的幻,是奇幻,不是一般的趣,是奇趣。
奇特瑰丽的幻想一、小说通过大胆丰富的艺术想象,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创造出一个神奇绚丽的神话世界。
《西游记》的艺术想象奇特,丰富、大胆,在古今小说作品中罕有其匹的。
孙悟空活动的世界,有光怪陆离的天上神国,有幽雅宁静的佛祖圣境,有阴森可怕、鬼哭神号的阴司冥府,有碧波银浪翻滚,瑶草奇花不谢的“洞天福地”,也有富丽辉煌,水晶般的龙宫;“天龙围绕”、“花雨缤纷”的西天.流沙河县八百里浑波涌浪,鹅毛飘不起,芦花定沉底。
《西游记》充满谐趣的艺术风格诙谐幽默,充满奇趣,是《西游记》艺术风格的特色。
作者吸收了传统俳谐、民间笑话的成功经验,涉笔成趣,笑料丛生。
夸张时,锋芒毕露,使人捧腹喷饭;含蓄时,旨微语婉,令人会心微笑,其中既有对世态风俗的讽刺调侃,也有对人的精神世界的悉心体察。
小说的“奇趣”,既跟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有关,也与作者将神性、人性和自然性三者结合起来表现有关。
如孙悟空的热爱自由、不受拘束、勇于反抗等特点,体现着人性的欲求;而他的神通广大、变化无穷,则是人们自由幻想的产物;他的机灵好动、淘气捣蛋,又是猴类特征和人性的混合。
而那些庄严尊贵的神佛,在作者笔下也时常显出滑稽可笑的面貌,如玉皇大帝的怯懦无能;太白金星的迂腐且故作聪明;观音菩萨在欲借净瓶给孙悟空时,还怕他骗去不还,要他拔出脑后的救命毫毛作抵押,这些情节不禁令人发噱,而且表现出世俗欲念无所不在,人所难免的意识。
其实就是小说中的诸多妖魔鬼怪,也并不尽是丑恶恐怖的,好些妖魔原本是从天界逃脱出来,到了人间逍遥上一阵,做些恶事,或完成其风流宿缘,仍又回天界勤修苦炼,这与沙僧、猪八戒的经历并无根本的区别,所以这些妖魔鬼怪的故事,也让人读得饶有趣味。
善意的嘲笑、辛辣的讽刺和严峻的批判艺术地结合起来,使不少章回妙趣横生,完满地表达了深刻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鲜明爱憎。
如在猪八戒的塑造上,其好吃懒做,贪财爱色,弄巧进谗,都受到轻重不同的嘲讽。
对唐僧的无能,作者只是讥笑;但当他无情地诵念紧箍咒时,作者却通过行者的无辜受苦,八戒的幸灾乐祸,妖精的逞威行暴,以及唐僧本人的自己造遇险难,毫不容情地进行尖锐的批判。
即使对孙悟空“秉性高傲”的特点,作者也不时安排一些局部的失败,给予善意的嘲讽。
例如“二借芭蕉扇”时,作者故意让他没学到缩小扇子的口诀,结果就出现这样一副姿态:一个身长不满三尺的汉子,竟趾高气扬地扛着把一丈二尺的大扇,这种不成比例的形体对比,艺术地讥讽了孙猴子的自满。
试论《西游记》的艺术特色《西游记》是我国古代著名的长篇神话小说。
作者吴承恩,生于一五00年,卒于一五八二年。
字汝忠,名射阳山人,江苏淮安人。
曾做过小官吏,蟓年归家,专门著书。
《西游记》是他花毕生心血创作的杰出的代表作品。
小说是由唐朝贞观年间的青年和尚玄奘到印度取经的真实故事发展成成的。
古代,交通不便玄奘只身一人历经十七年取回真经这本身就富有神奇性和神秘性,极具浪漫色彩,逐渐在民间流传开来经过口耳相传,添枝加叶,事实本身发生了变化,故事的主人公也由唐僧变成了齐天大圣孙悟空,逐渐走向神秘化。
宋话本,金院本,元杂剧中都有有《西游记》的故事,吴承恩正是在这个基础上,吸收了前人的成果,经过神奇的幻想,大胆的艺术加工,创造性的发挥,险峻环境的描写,妙趣滑稽的语言的运用,写出了反映现实社会生活,极具浪漫主义色彩的前无古人的长篇神话小说——《西游记》。
全书一百回,大致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7回,写孙悟空出世和大闹天宫等故事。
这七回写的十分精彩亦人,也可以说是一个完整的独立的小说。
第8——12回写唐僧的身世和取经的原因。
第13——100回,主要写取经故事,修成正果,返回东士大唐。
功德圆满结束。
取经故事源远流长,到成书大致有八百多年的时间,吴承恩作为取经故事的最后一个集大成者,详细地占有材料,又进行了越的加工,创造性的改造,把歌颂虔诚教徒宗教封建精神的宗教主题的故事改造为社会主题。
以神话形式反映封建社会后期的腐败生活和阶级斗争,具有特定的历史内容和鲜明的民主倾向。
全部《西游记》可以说是孙悟空的光荣战斗史,一些主要情节都是围绕孙悟空展开的。
前七回,精彩细致地描写了孙悟空怎么从一个无知的“石猴”,经过刻苦学艺,变成了神通广大,无敌天下的英雄人物,突出地描写了孙悟空高喊“皇帝轮流坐,今年到我家”造反号令,大闹“三界”统治都宫殿的场景,塑造了孙悟空天不怕,地不怕的叛逆精神和大无畏的造反精神。
客观上反映了作者的思想倾向,支持人民群众对封建压迫的斗争愿望和斗争力量。
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目: 浅谈《西游记》的艺术特色*名:***院(系):专业:班级:指导老师:***2014年 4月浅谈《西游记》的艺术特色摘要《西游记》作为我国古典文学中最著名的神话作品,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作者通过丰富奇特的艺术想象,开阔的思维,浪漫主义的手法,诙谐幽默的风格,创造了一个以取经为线索产生的妙趣横生,精彩绝伦的神话故事。
这部神话题材小说在艺术造诣上达到了顶峰,通过浪漫主义手法曲折的反映当时的事态人情的创作手法也为后世优秀文学作品的创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赏析其艺术特色。
第一部分是独特的人物形象塑造艺术;第二部分高超的讽刺艺术;第三部分巧妙的故事情节,独自成篇又环环相扣。
关键词:神气人物神话小说浪漫主义诙谐幽默魔幻世界讽刺艺术目录一、独特的人物形象......................................................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 英雄人物孙悟空的成功塑造 (1)(二) 好吃懒做猪八戒 (2)二、语言和讽刺艺术 (3)(一) 幽默诙谐语言的展现 (3)(二) 强烈的讽刺艺术 (4)1、语言的讽刺艺术 (4)2、故事情节巧妙安排的讽刺艺术 (5)三、巧妙的艺术构思 (5)(一)小说章节环环相扣,浑然一体,又独立成篇 (5)(二) 故事情节构思巧妙,跌宕起伏 (6)致谢 (7)参考文献 (7)浅谈《西游记》的艺术特色《西游记》作为我国古典文学中最著名的神话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作者通过丰富奇特的艺术想象,开阔的思维,浪漫主义的手法,诙谐幽默的风格,创造了一个以取经为线索产生的妙趣横生,精彩绝伦的神话故事,塑造了一个集神气、人气、魔气于一身的英雄典型。
其艺术成就之高,成为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同时也对后世优秀作品的诞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高超的艺术造诣,我认为有三点可以借鉴。
第一,独特的人物形象塑造,尤其是孙悟空这个英雄人物形象的塑造,可见作者想象之开阔,天马行空,告诉我们思维不要拘泥一格,打开思维的闸门创造出丰富的想象世界;第二:幽默诙谐的语言,高超的讽刺艺术。
试论《西游记》的艺术特征试论《西游记》的艺术特色提纲:一、奇中见奇1、《西游记》中最突出的特色首先表现为“奇”。
从人物的造型上看,《西游记》都是怪模怪样,半人半仙(妖)的一群。
2、论长相,拿师兄弟三个来说,一个比一个酷。
3、《西游记》之奇还表现在情节发展上,往往出人意外,平中见奇,善于变化。
二、说假成真1、《西游记》作者奇情异想处处出人意外,但并不给人以虚假的感觉,这得益与他说假如真的创造力。
2、作者充分注意到人物的性格差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风格特点。
3、《西游记》的创造能力注意到了细节的真实,使全书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
三、妙语解颐1、《西游记》另一个突出的特色是诙谐幽默,在行文中时透出种趣味。
2、悟空被评论家誉为“趣猴”,他的外形、他的语言,有时雅致,有时粗俗,但都恰到好处,惹人发笑。
试论《西游记》的艺术特色摘要:《西游记》虽然是一部充满奇思异想的以浪漫主义为特色的神魔小说,但它却虚中见实,在奇异世界中曲折地反映出世态人情,表现出作者对世俗生活关注的情怀,表现出与现实世界鲜活的血肉联系。
这样,《西游记》虽然充满奇幻笔墨、游戏笔墨,但也并不只是一部让人读起来觉得好玩的书,它还能引人思索,使读者在享受娱乐的同时获得理性的感悟。
《西游记》里的人物,有无穷的本事,有他的不凡之处。
但作者在写他们超凡入圣那一面的同时,又处处注意点示他们身上的社会品性和世俗思想,写得很富有人情味。
因此读起来感到亲切,容易理解,真正赢得广大读者。
关键词:奇中见奇、异想天开、半人半仙试论《西游记》的艺术特色《西游记》能够与《三国演义》、《水浒传》、《金瓶梅》并驾共驱,跻身于“明代四大奇书”的行列,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它不同流俗的艺术特色。
1、奇中见奇《西游记》最突出的特色首先表现为“奇”。
我们知道,玄奘法师只身取经,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一路见闻都是令人十分惊异的。
他在取经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坚定信念,顽强的意志和克服困难的精神,十分令人佩服。
《西游记》艺术特色剖析《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这部作品不仅在文学创作上具有重要地位,更是在表现艺术上有着独特的魅力。
本文将对《西游记》的艺术特色进行深入剖析,探讨其在文学史上的重要性和影响。
首先,可以说《西游记》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其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上。
作者吴承恩塑造了孙悟空、唐僧、猪八戒和沙僧等一系列生动的形象,每个角色都有着独特的性格特点和鲜明的个性。
比如孙悟空聪明机智、狡猾灵活,猪八戒憨厚善良、爱吃懒做,沙僧沉默寡言、忠诚可靠,唐僧则是智慧深沉、忍耐坚韧。
这些形象在小说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与冲突,为整个故事增添了无限的魅力。
其次,《西游记》的艺术特色还体现在其精彩的情节安排和细腻的描写之中。
整个故事情节曲折离奇、跌宕起伏,充满了荒诞幽默和惊心动魄的冒险。
作者通过丰富多样的事件设置和巧妙的情节编排,使读者在阅读中时而捧腹大笑,时而潸然泪下,不禁为主人公的遭遇而感到悲悯与同情。
这种情节的精彩安排,使《西游记》成为了一部不朽的文学经典,被誉为“神鬼丛生,可谓奇特”之作。
再次,《西游记》的艺术特色还在于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语言表达。
吴承恩运用了华丽的辞藻和精妙的意象,巧妙地结合了俚语和文言,使得整部作品既具有传统文学的底蕴和气质,又充满了时代特色和生活气息。
作者通过对文言及白话的灵活运用,创造了独具特色的西游文学体系,为中国文学史开辟了新的篇章。
最后,《西游记》的艺术特色还在于其丰富多彩的想象力和奇幻世界观。
作者通过对神话传说和宗教信仰的巧妙融合,创造了一个充满魔幻和神秘的幻想世界,使读者在阅读中仿佛置身于一个神话传说的奇妙世界之中。
这种超现实的想象力和瑰丽的世界观,为《西游记》增添了无限的魅力和想象空间,使之成为了世界文学史上的瑰宝。
总之,《西游记》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在文学史上具有极高的地位和影响。
其独特的艺术特色和深刻的内涵,使之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不朽的经典。
毕业论文(二0一2届)题目浅论西游记的艺术特色学院嘉兴学院成人教育学院专业汉语言文学班级函授学号************学生姓名张娟红指导教师范道济完成日期2012年5月浅论西游记的艺术特色【摘要】《西游记》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一部神魔小说,充满了浓郁而绚丽的浪漫主义色彩。
无论是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独特的人物形象塑造,还是幽默的语言描写、绚丽多彩的神魔世界,都深深地吸引着古今中外的广大读者。
可以说它是一部“奇书”,因为它充满着浪漫主义的奇思遐想,也可以说它是一部“妙书”,因为书中人物形象的塑造妙到极点:顽皮机智勇敢的孙悟空,懒惰贪吃又憨厚的猪八戒,执著坚定的唐僧,忠心老实的沙和尚,法力无边的如来,统管三界的玉帝,温柔多情的女儿国国王,阴险凶狠的白骨精等等。
人物大致可分为神、人、魔三类,形形色色,光怪陆离。
在这一系列人物形象中, 作者综合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浓墨重彩地刻画了唐僧师徒四人,塑造了他们独具风貌的形象。
【关键词】浪漫主义神,人,魔巧妙讽刺一、浪漫主义艺术手法《西游记》的作者在塑造人物方面有很大的自由性和随意性,其主要特点为成功运用了积极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
在整部作品中,作者充分运用了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大胆地张开艺术幻想的翅膀,用丰富的想象,描绘了一个完整生动的神话世界,构思了数量众多、引人入胜的奇闻异事,塑造了绚丽多姿的人物形象,曲折地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的社会生活和斗争情景,表现了作者惊人的想象力和大胆的创造性。
小说中的情节似乎都是荒诞不经的,可又是在必然存在着的。
这里的神话世界都被高度理想化和浪漫主义化,作品里的人物都被赋予了人的特点,那神通广大的齐天大圣孙悟空,就是众多“奇人”中的最突出的一个。
他的出生与众不同。
他并非父母的精血孕育而成,而是东胜神洲敖来国花果山上的一块仙石,经过“天地真秀,日月精华”的孕育,破石而出,是个“天产石猴”,会蹦会跳。
接着作者又幻想出现了个水帘洞,石猴领着群候过着无忧无虑的神仙般的生活。
再写石候求师学艺,受菩提祖师赐名孙悟空,学来一身奇功,一个跟头十万八千里。
他的武器也是奇而又奇,是东海的“定海神针铁”,让他在超越自然规律的局限中达到了“绝对的自由”。
二、个性化的描写《西游记》作者善用个性化的人物形象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来展现人物的独特风貌。
第一是个性化的人物形象描写。
作者对《西游记》中的主要人物,不管是以孙悟空、猪八戒为首的妖,还是以如来佛、观世音为代表的佛,作者都给予了极致描写,把他们的外貌、服饰描写得一清二楚,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如描写孙悟空“身穿金甲亮堂堂,头戴金冠光盈盈,手举金箍棒一根,足踏云鞋皆相称。
一双怪眼似明星,两耳过肩查硬,挺挺身材变化多,声音响亮如钟磬”。
又描写观世音“缨络垂珠翠,香环结宝明。
乌云巧迭盘龙髻,绣带轻飘彩凤翎。
碧玉纽,素罗裙,祥光笼罩;绵绒裙,多落索,瑞气遮迎。
眉如小月,眼似双星。
玉面天生喜,朱唇一点红,净瓶甘露年年盛,斜插垂杨岁岁青”,把观世音描写成一个美貌端庄又超凡脱俗的菩萨形象。
再如描写猪八戒“卷脏莲蓬掉搭嘴,耳如蒲扇显金睛,獠牙锋利如钢锉,长嘴张开似火盆。
金盔紧系腮边带,勒甲丝绦蟒退鳞”。
第二是个性化的语言描写。
语言艺术对创作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富有个性化的语言能展示人物的音容笑貌,揭示人物的性格,塑造鲜明独特的个性。
如孙悟空是只胆大的妖猴,故他的语言有妖的粗野,通过其语言将一个胆大妄为的反叛者形象展示在读者面前,非常符合他的身份。
在“大闹天宫”中,与如来佛赌斗一节,“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你教玉皇将天宫让我,便罢了,若不让,定要搅攘”。
短短的几句,写出了猴子的桀骜不驯,目无尊长。
小说第三十二回有这样一段文字:当师徒四人上得山来,一樵夫高叫到:“那西进的长老,暂停片刻,我有一言奉告,此山有一伙毒蛇狠怪,专吃你东来西去的人哩。
”长老一听吓得魂飞魄散,战战兢兢坐不稳雕鞍,急回头,忙招徒弟:“我听那樵夫道,此山有毒蛇狠怪,谁敢去细问他一问?”行者道:“师父放心,等老孙去问他一个端的。
”当行者问清了怪物的来历后,把眼睛揉出些泪水来。
八戒看见忙叫:“沙和尚,歇下担子,拿出行李来,我们两个分了吧!”当悟空设计叫呆子巡山后忍不住嘻嘻冷笑。
长老骂道:“你这泼猴!兄弟们全无爱怜之意,常怀嫉妒之心!”行者道:“不是笑他,八戒这一去,决不去巡山,也不敢去见妖怪,不知往哪里去躲闪半会,捏一个谎来哄我们也。
”个性化的语言中既有善意的嘲讽,又直接、形象,使唐僧的胆小、孙悟空的聪明机智、八戒自私懒惰的形象跃然纸上。
第三,作者对人物的心理刻画也各具特色。
如写猪八戒的“邪心”,就是通过刻画他的心理,写出了他的懒惰、憨直。
第二十八回中,孙悟空被唐僧赶走后,唐僧便叫猪八戒去化斋,你看他出了松林,往西行十余里,更不曾撞着一个人家,真是有虎狼无人烟的去处。
那呆子走得辛苦,心内沉吟道:“当年行者在日,老和尚要的就有,今日轮到我的身上,诚所谓当家才知柴米价,养子方晓父娘恩。
没处化斋,他也不信我走这许多路,须是再多幌个时辰,才好回去回话。
也罢也罢,且往这草料里睡睡。
”呆子就把头拱在草里睡下。
然后过了几个时辰才回去回话。
三、人物形象采用了奇妙的“三结合”《西游记》塑造了很多似人非人、似兽非兽、似妖非妖的艺术典型。
在这些典型身上有着人的思想、感情、秉性之类的社会属性,兽的外形与习性之类的自然属性,神仙、妖魔的广大神通、超人本领等传奇性。
这三者相辅相成,融为一体,形成一个个完整的、统一的、以人的社会属性为主导的艺术典型。
《西游记》中的众多妖精,都有着社会生活中人的欲望、人的思想感情。
他们作恶害人,是现实社会中一切邪恶势力的幻化,是人类社会斗争的反映。
他们除了具有人的欲望、情感外,还具有动物植物的外部特征和生理习性。
如杏树精手拈杏花,长着胭脂般的面容;蝎子精长着两只钳子脚,使用一柄三股叉,尾巴钩子上还能放毒汁;陷空山的白耗子精,居住在无底深洞;盘丝洞里的蜘蛛精,肚脐里能放出无数软粘丝缕,把人和蜻蜓、蜜蜂粘住等等。
但他们又不是自然界生物的原型,而是某种物类所变化而成的精灵,具有很强的传奇性。
孙悟空是猴子,有着猴子尖嘴缩腮、红屁股、长尾巴、罗圈腿和走路时歪歪扭扭的拐子步这一外形特征;又有着猴子灵活好动、爬树攀枝、采花食果的习性。
但孙悟空又非一般自然界的猴子,他会变化,有本领。
更重要的是他具有人的思想感情,是一个传奇式的神话英雄。
孙悟空身上有着古代英雄人物的许多美好品质,如大公无私,正直好义,积极乐观,敢于反抗等。
他又有着社会上一些人的弱点,如秉性骄傲,争强好胜,好出风头,急躁冲动等;还有“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男不与女斗”等封建思想。
作者始终把他作为一个人来描写,只是不同于一般的人,而是具有动物的外形和超人的本领罢了。
这个人物体现着作者的理想,是作者倾注全力塑造的理想英雄。
这种理想是通过人物自身的行动和曲折生动的故事情节表现出来的。
孙悟空的行动虽然充满了幻想的成分,但这种幻想并非想入非非,而是注入了深厚的现实生活的内容。
孙悟空大闹天宫前有一个大闹蟠桃会的情节,它跟大闹天宫一样,反映了作者反压迫、反强权,要求平等自由的思想。
这个情节组织得相当成功,孙悟空身上人、妖、兽三种艺术因素得到了高度的统一。
此时孙悟空已经做了齐天大圣,但这是个有职无权、有名无实的“空衔”。
玉帝怕这个“妖猴”闲中生事,让他“权管蟠桃园”。
孙悟空作为一个猴了,看见鲜美熟透的桃子自然是要吃的。
因为猴吃桃子是天性。
但偷吃蟠桃是违犯天条的,这就埋下了与玉帝、王母发生冲突的隐患。
又由于权管蟠桃园,才发现大宴蟠桃会,各路大仙都来参加,独独没有邀请他这位齐天大圣。
对于这,一向藐视天宫的孙悟空必然不能容忍。
因此,大闹蟠桃会势在必行。
在这里,如果忽略了猴子的自然生理特性,就会失去生动性和真实感。
反之,如果过分强调自然界猴子的特点,反强权、闹天宫就缺乏现实生活的内容。
作者把猴的特点、妖的本领、人的个性和谐地统一在一起,生动而真实地描写了孙悟空大闹蟠桃会,自然、深刻地表现了作品的思想主题。
那位经常引人发笑的猪八戒也是一个“三结合”的典型。
他有着猪的外部特征,如长嘴巴,大耳朵,身粗肚大,行动蹒跚等等;又有贪吃好睡,懒惰自私等猪的生理习性。
作为妖,他又是一个黑猪精。
他有三十六般天罡变化,风来雨去,腾云驾雾的神通,他使一柄重达五千零四十八斤的九齿钉钯,他打仗时有时也很勇猛。
但作者却是紧扣“笨猪”这一特点来刻画他的。
就拿变化来说,孙悟空能变小巧的小蝴蝶、小蜜蜂,漂亮的小姑娘,英俊的白面书生;猪八戒则不能,他只能变一些粗笨的东西,诸如山、大树、大土堆、大石头,大獭象、大骆驼、水牛精等,如若变个黄胖痨病和尚,身子还要摇上四五摇才能变成。
这一切都跟他臃肿的体态、蠢笨呆气的性格非常协调。
取经路上有一段猪八戒大战银角大王的生动情节。
写猪八戒发起狠来,舍死相迎。
那怪见他捽耳朵,喷粘涎,舞钉钯,嘴里吆吆喝喝,哪是人,哪是妖,哪是猪?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实难分清。
这一个猪八戒,决不会让人误以为是沙和尚或孙悟空。
人、妖、兽三种艺术因素互相融合,互相渗透,从而达到了完美的统一。
四、绝妙的讽刺孙悟空神通广大、技艺高超,一路保护唐僧成功地取得了真经,他成了我们心目中的英雄;而且在他身上体现了一种叛逆以及他敢于和强大势力作斗争的勇敢的精神。
在他看来,那些没有道理甚至荒谬的等级制度简直是对自己自由、天性的毁灭。
所以,他要以“大闹天宫”来实现自己的自由价值,从而也就给读者一种催人奋进的感觉。
由此,我们不得不称赞孙悟空实在是有胆识的人。
但是,风云变幻、事与愿违,千算万算,最终还是算在了如来佛的手中。
结果,不仅孙悟空追求的那种自身的自由价值未能实现,就连他对封建等级制度的反抗意识也几乎荡然无存了。
唐僧是善良的苦行僧,不辞劳苦,不畏艰险,昏庸顽固,是非不分,基本上是一个被批判的人物,作者对唐僧的批判倾向是通过他是非不分、昏庸顽固来衬托孙悟空的“悲”。
唐僧一再宣扬毫无原则的“慈悲”思想和“仁爱”观念,处处拘泥“温良、恭敬、谦让”,不分对象地一味“行善”,以至人妖不分,颠倒是非,把伪装的吃人妖精当作好人,加以姑息、纵容,而对火眼金睛识破妖精、忠心耿耿降妖救主的孙悟空却无端责骂,残酷打击。
特别是他还顽固地一概反对杀生,甚至在他历尽灾难,处处遇到妖魔,歹徒要吃他的肉的情况下,竞然还认为杀人是天大的罪过,迂腐愚昧到了极点。
例如,第九回讲,唐僧在宝象国遇到了黄袍老怪,黄袍老怪把他变成一只老虎关注笼子里。
孙悟空就嘲笑他:“师傅啊,你是个好和尚,怎么弄出这般个恶模样来也?你怪我行凶作恶,赶我回去,你要一心向善,怎么一旦弄出这等嘴脸?”这狠狠地讽刺了唐僧。
而唐僧当时无情、错误地赶走悟空,现在要靠悟空来解救,更是强烈地讽刺了唐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