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游记中看唐僧的管理艺术
- 格式:docx
- 大小:9.50 KB
- 文档页数:3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领导力课程论文从西天取经看唐僧的领导力姓名:***班级:1102072学号::*********二О一四年六月六日目录内容摘要 (1)关键词 (1)引言 (2)一、唐僧能坚持清晰的组织方向和使命 (2)二、唐僧是深得人心的魅力型领导 (2)三、唐僧能知人善任,充分发挥每一个成员的作用 (3)四、唐僧建立的是一个扁平化组织结构、保证组织运行效率 (4)五、唐僧对员工采用的是高关怀高工作模型 (4)六、唐僧采用了有效的人才激励措施 (4)七、唐僧采用了有效的组织控制——情感管理与以权制人 (5)八、唐僧善于协调内外关系,能保证团队的稳定 (6)1. 外部协调工作 (6)2. 内部协调工作: (6)九、唐僧的领导力方面存在的问题 (6)1. 自身能力有待提高............................ 错误!未定义书签。
2.员工的教育时方法不合适....................... 错误!未定义书签。
小结.............................................. 错误!未定义书签。
内容摘要作为明清小说中的经典——《西游记》早已深入人心,暂且不论历史虚实,就《西游记》中打造的人物形象方面可谓是活灵活现、入木三分,以至于后人对于罗贯中的小说津津乐道,甚至有人以《西游记》为原型中唐僧的领导力为主题,结合现代领导力,研究领导必备的领导品质领导艺术。
我们知道,《西游记》中的每一个角色都是性格迥异,特长不一的,就是这样四个完全不同的人因为共同的使命走到了一起——西天取经。
《西游记》中唐僧的领导力是贯穿始终的,整个唐僧团队的使命最终完成,就是唐僧领导力的体现。
师徒四人历经磨难最终取到真经,唐僧的领导力体现在什么地方?本文从唐僧的高水平的用人艺术和管理才能、高效率的团队意识,人际关系处理的如何关键词:西游记唐僧团队唐僧的领导力以情动人知人善任从西天取经看唐僧的领导力引言领导是人们生活中极其熟悉的名词,但是如何领导却是大多数人所不了解的。
西游记中的领导艺术杰克·韦尔奇告诫我们:“要领导,不要管理”。
这句话用通俗点的理解就是“要象‘领导’一样去‘管理’”,这是值得我们重视的理念。
下面我们看看西游记中的领导与管理哲学。
一大早唐僧师徒和朱紫国皇上喝完早茶,唐僧提议去踢足球,皇上忙道:“哎呀好久不练了,恐脚生的很。
”唐僧道:“谦虚是所有朱紫国国人的共性。
”皇上道:“如果不买通教练我可踢不过你们,况且你们的白龙马还曾做过佛祖那里蹴鞠队的队长。
”唐僧道:“差点把这马给忘记了,悟空快去把他叫来。
”不一会功夫白龙马跟在悟空后面来到球场上,唐僧道:“小白龙,你说这教练在球场上扮演什么角色?”白龙马想了一下道:“教练是指南针,帮助整个球队找出方向,其次教练是一面镜子,让我们每个队员都发现自己的不足,最后教练是催化剂,通过各种激励和挑战等方法促使每个队员提升目标。
”唐僧道:“皇上,这也就是我让你来到球场的目的,就是让你从教练的角度反思领导上还有什么不足。
”皇上道:“我发现你说话的时候很少说管理,基本都是在将领导。
”唐僧说道:“是的,这是因为管理与领导有巨大的差别,管理依赖基础的手段,比如预算控制等,拒绝创新,维护等级森严的秩序,跟人一种冷冰冰的感觉;而领导确实基于员工的个性和工作特点来激发他们的忠诚度,领导常用积极并且富于创造性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皇上嘿嘿两声道:“那你觉得你是在管理还是在领导呢?”唐僧道:“我不管理西游记团队,我领导他们!教练就是领导的角色,你没见过比赛有教练亲自冲下场去踢球的吧?”皇上道:“除了看教练冲进场追打裁判倒真没见过去踢球的。
”唐僧道:“虽然教练的目的就是去赢得比赛,但教练是通过成就一支球队来成就自己,球队的成绩就是教练的成绩。
”皇上道:“我知道我为什么这么累了,一看到队员踢的不好我就想冲进场去亲自踢,结果搞的队员踢不出成绩,我自己也劳累成疾。
”唐僧道:“很多管理者都有你这样的问题,关键在于不能有效的授权,比如我从来不亲自去打妖精,当然我也打不过,放手让悟空去做,打错了我去承担责任,没有授权就没有管理。
唐僧的管理制度唐僧,又名玄奘,是中国唐代著名的高僧,被尊为法师、大德,他在唐朝建立了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成为了中国佛教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
唐僧的管理制度以严谨、规范、严格著称,成为了后世学习的典范。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唐僧的管理制度。
一、宗教仪式唐僧非常重视宗教仪式的举行,每天早晚必须进行诵经念佛、礼佛拜佛、供养佛像,以表示对佛的尊敬和虔诚。
唐僧制定了严格的宗教仪式,规定了每天的诵经念佛的时间、内容和方式,强调了礼佛拜佛的态度和要求,对佛像的供养也有详细的规定,使信众们的宗教活动变得有序、规范。
二、僧团管理唐僧建立了一个严密的僧团管理制度,包括僧侣的选拔、培训、考核和管理等方面,确保僧人们能够正确履行自己的职责。
唐僧规定了僧人的教育背景、修行经历、道德品质、学识水平等各方面的要求,对入选的僧人进行了系统的培训和考核,严格把关,确保了僧团的高质量和纯正。
三、经教翻译唐僧注重对佛教经典的翻译工作,为了使佛教经典能够更好地传入中国,唐僧亲自出使印度取经,并带回了大量佛教典籍。
他组织僧人们对这些典籍进行翻译,编撰了诸多重要的佛教译经作品,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这也是唐僧管理制度的一部分。
四、信众教育唐僧重视对信众的教育,他规定了信众的行为规范、礼仪规矩和日常生活方式,要求他们恪守佛教戒律,保持清净心地,诚实守信,克己奉公,关怀他人等。
唐僧通过布施、举办法会、开设学堂等多种方式,对信众进行了广泛的教育,提高了信众的素质和修养。
五、食物管理唐僧对僧团的饮食进行了细致的管理,他规定了僧团的每顿饭菜的种类、用量和配比,要求僧人们吃素戒酒,忌荤忌酒,以保持身心清净。
唐僧还规定了僧人们用餐的方式和礼仪,使餐食礼仪规范化和仪式化,充分体现了佛教的清静严谨之风。
六、规章制度唐僧建立了一套完备的规章制度,包括僧团的组织构架、各项制度和规定、宗教活动的安排和方案等。
唐僧规定了各种宗教节日的举行方式和内容,确保了僧人们的修行活动有序开展,信众的宗教需要得到满足。
唐僧:一位不可多得的好领导《西游记》的故事都是脍炙人口了,没有人会感到陌生。
以前常常为唐僧的软弱无能,盲目心慈而气愤。
随着年龄的增长,才发现,原来唐僧,也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好领导,他将领导艺术发挥得淋淋尽致。
首先,唐僧具备一个优秀领导者的三大素质。
第一、唐僧具备良好的形象;这一点的确是,唐僧一表人才。
甚至没有任何劣迹,历史清白,这是一个领导者必须具备的,多少有才干的领导都败在这一点上,美国共和党总统候选人麦凯恩选择44岁的阿拉斯加州女州长佩林为竞选伙伴,而这位女州长的形象却是接二连三的在网上暴光,选美裸照、曾主张阿拉斯加脱离美国独立、年轻时“未婚先孕”等一系列的不光彩的形象让麦凯恩的竞选蒙上了一层阴影,最终在2008年的美国总统竞选中最终败给了奥巴马。
第二、唐僧有坚定的信念;任何一个领导都需要有坚定的信念,唐僧正是因为一直坚信自己能取到正经,不畏艰难险阻。
面对危险,毫无畏惧之情。
面队女儿国国王的以国和美人想托,一点也不为之所诱惑,不为之动心。
我们企业中又有多少领导人能做到这一点。
第三、唐僧大智若愚的做事风格。
唐僧在处理事情的过程中尽显迂腐、笨拙,但恰恰掩盖了内心的大智慧。
面对孙悟空这样的企业明星似的人物,一方面,给予其足够的感情投资,比如天冷了,缝上一件虎皮外衣给其穿。
让其死心踏地的跟随其铲妖除魔。
但另一方面又要显示自己是团队的老大,是领导者的威信。
三大白骨精后的紧箍咒,让其领教到了师傅的厉害,就算你再有本事,师傅依然还是能治得住你的。
唐僧还真是杰出的领导者,作为一个正式的组织(有明确的目标),唐僧受唐太宗的册封,西天取经,一路拿着官府的通官文碟。
是个名副其实的团队领队,而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这些人都是半路收编的。
取经成不成功,对他们而言没有太大的意义,大不了孙悟空回他的花果山,猪八戒回他的高老庄,沙和尚回他的流沙河。
个个本事又都比师傅的本事高,如何管理这样一群人物,使其在自己的麾下为其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唐僧确实显示了其独特的智慧。
唐三藏的管理之道《西游记》里的唐僧作为师徒四人的最高领导者,具有极高的管理之道,精通管理艺术。
正是因为唐僧、孙悟空、猪八戒与沙悟净师徒四人靠着紧密的团队合作,才能克服重重困难,完成西方取经的任务,这也为我们的职场生态提出新的启发。
只要学会做唐僧,你就是最成功的管理者。
唐僧给我们的启发有以下几点:一、差异管理:协助团队完成任务。
唐僧在故事中就是西方取经团队中的领导人,他的工作不是练就十八般武艺,而是要有坚定的信念,在协助别人修成正果之余还能完成自己的取经目标。
在《西游记》中,唐僧这个角色的质与量其实并不如孙悟空。
唐僧取经这个任务,可以被称为舞台,有了这个任务舞台,才能让他的徒弟们有表现的空间和存在价值。
而唐僧要做的事,就像杰克·威尔许强调的:“一个成功的领导人,最重要的工作是协助他人成功。
”担任单位管理者,出发点不应是为了自己成功,而是透过差异化的管理来协助团队成员达到目的。
什么是差异化管理?唐僧要驯服孙悟空的傲、发现猪八戒的好、鼓励沙悟净的勤,就是差异化的管理。
孙悟空这个角色反映在现实职场中,就像人资管理中最棘手的明星员工。
主管面对这类员工一定会爱上他所创造的绩效,就像孙悟空降魔伏妖无数一般,没有孙悟空,唐僧恐怕连取经的第一关都过不了。
不过唐僧始终无法赞同孙悟空的人格特质,就像明星员工的特质难以被赞同一般。
明星员工因为在专业领域的出众能力,永远希望成为公司的焦点,但却展现过度自我膨胀而鄙视周遭伙伴。
孙悟空会嫌猪八戒偷懒、笑沙悟净没创意,甚至挑战唐僧的权威与判断,却往往忽略成功所需的多元能力。
二、发掘人才:提供属下表现舞台。
《西游记》中的唐僧为孙悟空戴紧箍咒,随时实时提醒、制伏或转化的工作,如果不是紧箍咒,孙悟空对团队的伤害将大于贡献。
职场中多数人都有罩门,管理者能掌握住明星员工的罩门,就能给予适当引导让其转变,否则,壮士断腕就是必然的选择。
猪八戒在故事中其实是个相当有趣的角色,猪八戒乍看之下对团队似乎没有直接的贡献,但如果少了他,这段旅程就少了许多乐趣,整个团队充满枯燥,相信师徒四人也无法顺利闯关,《西游记》也会成了难看的小说。
从西游记团队管理作文篇一《从<西游记>看团队管理的智慧》《西游记》里的取经团队那可相当有趣。
咱先说唐僧,他就像个项目经理,上头领导交给他一个大项目,那就是去西天取经。
唐僧那可是意志坚定得很,任你是妖魔鬼怪还是美女画皮,他就认准往西天走这一条路。
就像有一次,走到女儿国,那环境,满大街都是女子,对这几个大男人来说那简直是到了天堂一样。
女儿国国王还对唐僧情意绵绵的,你想啊,人家是一国之主,长得又漂亮,还那么温柔深情。
换一般人早都动摇了吧,但是唐僧心里就只有取经这档子事儿。
他就跟团队里其他人说,咱们可不能在这儿停留,得赶紧赶路去西天取经。
这就是管理者的坚定决心,明确目标,不受外界诱惑影响。
悟空就像团队里的技术骨干,啥难题到他跟前都不算事儿。
降妖除魔全靠他,能力那是杠杠的。
不过这技术骨干脾气也火爆,很容易和人起冲突。
这不,他就老跟唐僧闹别扭。
像三打白骨精那次,他火眼金睛看出来那是妖怪,可唐僧肉眼凡胎,觉得他乱杀人,就老念紧箍咒惩罚他。
这时候团队里那猪八戒就跟着起哄,挑拨离间。
这就体现出团队里沟通不畅的问题。
八戒呢,有点像团队里那个爱偷懒还爱挑事儿的员工。
他肚子饿了就想着分行李回高老庄,路上一有困难就撺掇着大家放弃。
不过他也有优点,在唐僧师徒和当地老百姓打交道的时候,八戒那种憨态可掬的模样往往能让人放松警惕,他就是团队里的关系润滑剂。
沙僧就是勤勤恳恳踏实干活的那类员工,一路上挑着重担,没什么怨言,就是让干啥就干啥,忠诚度那是没得说。
这个取经团队就像我们生活中的工作团队一样,各有各的性格特点,唐僧这个当管理的就得平衡好大家之间的关系,运用好每个成员的长处,克服短处,最后才能完成取经这个伟大的项目。
篇二《<西游记>取经团队管理中的酸甜苦辣》咱再唠唠《西游记》这个神仙团队的管理。
从开始组队,这可就充满戏剧性。
唐僧孤身一人上路,碰到了被压在五行山下的孙悟空,他相当于给了孙悟空一个重新开始的机会,把他纳入团队。
浅谈《西游记》中唐僧团队的管理之道作者:张宁来源:《经济师》2009年第05期摘要:《西游记》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其故事内容中不仅蕴含着博大精深的传统历史文化,而且还蕴含着丰富的现代管理思想。
文章从《西游记》中唐僧团队“西天取经”的成功来探寻现代企业可以借鉴的管理之道:首先,唐僧团队拥有明确诱人的企业目标;其次,团队中德、能、智、劳者能够优势互补、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第三,唐僧具有优秀的管理者素养和独到的管理艺术;第四,唐僧团队构建了高效的管理制约机制,使团队思想统一、行动协调、工作高效。
这些都是唐僧团队取经成功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唐僧团队管理优势互补机制中图分类号:C96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14(2009)05-228-02作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其故事内容中不仅蕴含着博大精深的传统历史文化精髓,而且还蕴含着丰富的现代管理之道。
我们可以把唐僧师徒看作一个企业或一个商业团队,把西天取经看作一个商业项目,那么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成功之路对我们现代的商业团队建设将富有极强的启示意义。
本文从管理学角度来分析唐僧团队的成功经验。
一、“西天取经”——明确诱人、善定愿景的企业目标任何一个企业或商业团队在实施商业项目时,都应有明确的目标,所有成员的商业行为都应围绕这个目标而展开,否则团队成员便失去了奋斗的方向和前进的指南。
而且这个目标对每个成员都应有足够的吸引力,换句话说就是善于把企业目标、企业使命和企业文化转换为每个员工的愿景及行动内驱力。
唐僧受唐王之命,去西天求取真经。
以普渡众生,广播善缘,并最终修得“正果金身”;对孙悟空而言,帮助唐僧取得真经可免除大闹天宫的罪过,变猴妖为神仙,修成正果;对猪八戒而言,可免除调戏嫦娥的罪过,“将功折罪”、“脱离灾瘴”重修正果;对于沙和尚而言,可免除打破天宫玻璃盏的罪过,“功成免罪”再修正果。
正因为唐僧团队拥有“西天取经”的明确目标,而且又成为每个成员实现自身利益的美好愿景,因此才可能统一思想、统一行动前往西天求取真经,虽历经九九八十一难。
唐僧管理制度引言唐僧管理制度是根据《西游记》故事中唐僧师徒四人在取经路上的各种经历和需求而制定的一套管理规范。
这套制度旨在保证团队的协作效率、提高工作质量、促进团队成员的发展,并确保取经任务的顺利完成。
本文将介绍唐僧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和作用。
1. 入门指南1.1 角色分工唐僧管理制度规定了师徒四人在取经路上的角色分工。
其中,唐僧作为团队的领导者和决策者,承担着整个团队的责任;孙悟空作为唐僧的得力助手,负责保护和照料唐僧;猪八戒负责采购食物和整理行李;沙僧则负责打理马匹和修路。
这种明确的角色分工有助于团队成员理解各自的职责,提高工作效率。
1.2 工作流程唐僧管理制度设立了清晰的工作流程,确保师徒四人在取经路上能顺利高效地进行工作。
流程包括:制定行程计划、集体决策和沟通、分工合作、临时变动处理等。
团队成员必须按照工作流程进行操作,确保每个环节的顺利进行,避免出现组织混乱和任务延误的情况。
2. 管理制度2.1 规章制度唐僧管理制度中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以确保团队的纪律性和秩序。
这些规章制度包括:2.1.1 晨、昼、夜戒团队成员必须遵守晨、昼、夜戒,按时起床和睡觉。
晨戒要求团队成员在黎明之前起床,昼戒要求团队认真并保持专注,夜戒要求团队按时休息。
2.1.2 餐食规定规定每个团队成员需要参与采购食物和烹饪,及时分配食物,并确保每个人的营养需求得到满足。
2.1.3 巡逻制度规定了团队成员的巡逻责任和时间安排,以确保行军途中的安全。
2.1.4 严禁吵闹团队成员在行军途中,严禁大声喧哗和吵闹,以示尊重和避免危险。
2.2 激励机制唐僧管理制度中还包括一些激励机制,以激发团队成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2.2.1 积分奖励按照工作表现和贡献,对团队成员进行积分评估,并按照积分给予相应的奖励,如额外休息时间、荣誉称号等。
2.2.2 工作竞赛定期举行工作竞赛,鼓励团队成员展示自己的技能和才能,并根据竞赛结果给予奖励。
2.3 培训和晋升唐僧管理制度中注重团队成员的培训和发展,为团队提供各种学习和晋升机会,以提高整个团队的素质和能力。
论西游记中的管理学大家都看过《西游记》,其实西游记是个很好的管理学案例,比如,一开始订立了去西天取经,这就是一个战略目标,这是决策层根据当下环境制定的战略方针。
又《西游记》中的唐僧四人组,就很好体现管理学中领导与组织。
比如收服各个徒弟,其实就是员工招聘过程。
又如最后都称佛,这很像是员工的激励。
这里,就《西游记》师徒四人讲述一下管理学。
一、为何唐僧是领导唐僧是一个目标坚定、品德高尚的人,他受唐王之命,去西天求取真经,以普渡众生,广播善缘。
要说降妖伏魔,他没有这个本事,但为什么他能够担任西天取经如此大任的团队领导?关键在于唐僧有四大领导素质:首先,目标明确、勇往直前唐僧从一开始,就为这个团队设定了西天取经的目标,而且历经磨难,从不动摇。
其次,手握紧箍,以权制人。
如果唐僧没有紧箍咒,估计早被孙悟空一棒打死,或者使唤不动他。
这也是一个领导的必备技能,一定要树立自己的权威,没有权威,也就无法成为领导。
第三,以情感人,以德化人最初的时候,孙悟空并不尊重唐僧,老觉得这个师傅肉眼凡胎、不识好歹,但是在历经艰险后,唐僧的执着、善良和对自己的关心也感化了孙悟空,让他死心塌地保护唐僧。
作为一个团队领导,情感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尤其在中国文化的大背景下。
中国人往往是做生意先交朋友,先认可人,再认可事,对事情的判断主观性比较大。
二如何控制悟空这类人才先介绍一下,孙悟空有个性、有想法、执行力很强,也很敬业、重感情,懂得知恩图报,是个非常优秀的人才。
这样的人往往不甘人下,或者直逼领导位子,或者很容易另起炉灶。
但这样的人才如何才能留住他,如何提升他的忠诚度,这要靠领导艺术,靠企业的文化。
在《西游记》中,孙悟空被唐僧赶走过两次,第一次是刚刚认识不久,孙悟空打死了几个强盗,遭到唐僧斥责,结果孙悟空一生气,自己走了第二次被赶走是三打白骨精后,唐僧决意不能留他,悟空无奈,只好离去,一听说师傅有难,马上不记前嫌,重新回到团队中去,唐僧用什么方法让孙悟空这么死心塌地首先得有规矩,得有紧箍咒。
从管理学的角度分析西游记总结.docx从管理学的角度分析《西游记》引言《西游记》,又名《孙悟空传》,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由明代作家吴承恩所著。
本书不仅是一部神话小说,也蕴含了丰富的管理学思想。
本文将从管理学的角度对《西游记》进行分析和总结。
第一部分:《西游记》团队构建与管理1. 团队组成描述唐僧师徒四人的团队构成及其各自特点。
2. 团队目标分析取经作为团队共同目标的重要性。
3. 角色定位探讨唐僧作为领导者,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作为团队成员的角色定位。
第二部分:领导力与团队协作1. 唐僧的领导风格分析唐僧的领导方式及其对团队的影响。
2. 孙悟空的执行力探讨孙悟空的能力和执行力在团队中的作用。
3. 团队协作与冲突解决分析团队成员间的协作和冲突解决机制。
第三部分:目标管理与执行力1. 目标设定讨论《西游记》中目标设定的重要性和方法。
2. 执行力的重要性分析孙悟空在实现目标过程中的执行力。
3. 目标与执行力的结合探讨如何将目标设定与团队执行力有效结合。
第四部分:变革管理与创新思维1. 变革的必要性分析《西游记》中变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2. 创新思维的体现探讨孙悟空等人物展现的创新思维。
3. 变革管理的实践分析唐僧师徒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的变革管理实践。
第五部分:人力资源管理与激励机制1. 人才选拔与使用分析唐僧师徒的选拔过程及其在团队中的作用。
2. 激励与奖励探讨《西游记》中的激励机制和奖励制度。
3. 绩效评估分析如何对团队成员的表现进行评估和反馈。
第六部分:文化建设与团队凝聚力1. 团队文化的重要性讨论团队文化在《西游记》中的作用。
2. 凝聚力的培养分析如何通过文化建设增强团队凝聚力。
3. 价值观的统一探讨团队价值观的统一对团队成功的影响。
结语《西游记》不仅是一部文学巨著,更是一部蕴含深刻管理学原理的宝典。
通过从管理学角度的分析,我们可以从中汲取团队管理、领导力、目标设定、变革管理等多方面的智慧,为现代管理实践提供启示。
《西游记》中的管理学思想分析 doc《西游记》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巨著,被认为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其中包括了很多经典的道理和智慧,也涉及了很多管理学思想。
本文将对《西游记》中的管理学思想进行分析。
一、领导力《西游记》中最重要的人物是唐僧,他担任领袖和领导者的角色。
在旅途中,唐僧不仅要为自己和队友的生命安全负责,还要面对各种魔怪和困难,同时还要安抚队友的情绪。
他的领导力在不断地考验中得到不断的提升。
例如,在埋怨与谩骂中保持耐心和冷静,在遇到困境时坚定不移地带领团队前行,在处理队员之间的矛盾时妥善处理,是唐僧领导力充分展现的例子。
二、组织管理《西游记》给我们展示了如何管理一个组织,在这种组织中管理者需要协调各种资源和人才,实现组织的稳定运作。
在《西游记》中,唐僧要管理一个由猴子、八戒、沙僧和白龙马组成的团队。
始终保持团队的战斗力和士气,寻找最佳的行进路线,掌控各种食物和装备的分配,合理安排各种工作任务。
唐僧在这方面的管理能力表现得非常出色,他充分发挥了每个队员的功效,并确保每个队员的工作得到认可和回报。
三、团队合作《西游记》中,猴子、八戒、沙僧和白龙马组成的团队是非常有趣而紧密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和能力,但唐僧能够巧妙地把他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他们能够充分发挥彼此的优点,共同战胜难关。
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任务、角色和责任,他们互相支持和帮助,通过团队合作解决各种问题。
这种团队精神是非常有价值的,并在现代管理学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
四、创新思维在《西游记》中,唐僧和他的团队每次在面对困境和魔怪时都要通过创新思维来克服难关。
例如,他们使用火焰山的火势渡过琼华岛,使用船底里特别制造的氧气呼吸器来避免水鬼时限的限制,使用筋斗云等道具奇妙地逃脱魔怪的追赶。
这种创新思维和能力对于现代管理者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
五、风险管理在《西游记》的旅途中,唐僧和他的团队面临着许多风险,他们在每一次的行动中都要管理风险并制订适当的应对策略。
从管理学的角度分析西游记总结————————————————————————————————作者:————————————————————————————————日期:从管理学角度分析西游记1、战略管理:西天取经。
2、信念:不达目的誓不休。
3、知人善任:急先锋孙猴子;贴身侍卫沙僧;游兵八戒。
4、团队精神:不离不弃。
5、高尚品德:一心向佛。
1.1〓唐僧——现代企业的老总,依据现代企业管理,他所处的地位属于战略管理层次,该层次的管理只管方针大略——组织的目标方向。
1.2〓孙悟空——现代企业的执行经理,属于中层管理,中层管理的职责就是实现上级及组织的目标,其执行力的要求非常强。
1.3〓猪八戒——现代企业的基层管理者,基层管理理应按照上级的指示做事。
1.4〓沙和尚——具体办事人员,这种角色必须老老实实做事,恪尽职守。
"管理"产生并作用于一个团体,人们常说一个团队需要核心骨,那么我想正是因为这个"核心骨"能够很好的管理,组织并且引领整个团队,不然团队将会是散乱没有凝聚力和竞争力的。
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讲述了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师徒四人之所以能够成功取到真经,这定与师父唐僧的管理是分不开的。
首先介绍唐僧,唐僧作为一个领导者具有以下的优良品质1、“崇高信念”第一个东西,唐僧有,而孙悟空没有的是“崇高信念”。
唐僧在自己的崇高信念面前,丢掉性命都不会眨眼,而孙悟空就不会了,他能力很强,但是他没有坚定不移的信念,多次打退堂鼓。
没有信念的人,就不能给别人以信心,就不能给别人以动力,遇到困难就容易退缩,领导者都胆怯了,退缩了,团队就会散掉;而信念不够崇高也不行,自私自利的信念,小富即安的信念,都让别人离你而去。
我们对比一下水浒里的宋江,一个没有崇高信念的人,最后被招安了,他的最高理想就是这样,所以他就葬送了他的团队。
就像最近的三星集团中国区的公司,他本来是要做中国人民喜爱的企业的,但是他没有做到这一点,所以现在的下场大家是有目共睹的2.“无能”也是一种领导者的财富第二个东西,唐僧有,而孙悟空没有的是“无能”。
论西游记中的管理学大家都看过《西游记》,其实西游记是个很好的管理学案例,比如,一开始订立了去西天取经,这就是一个战略目标,这是决策层按照当下环境制定的战略方针。
又《西游记》中的唐僧四人组,就很好表现管理学中领导与组织。
比如收服各个徒弟,其实就是员工招聘进程。
又如最后都称佛,这很像是员工的鼓励。
这里,就《西游记》师徒四人讲述一下管理学。
一、为何唐僧是领导唐僧是一个目标坚定、道德高贵的人,他受唐王之命,去西天求取真经,以普渡众生,广播善缘。
要说降妖伏魔,他没有这个本领,但为何他能够担任西天取经如此大任的团队领导?关键在于唐僧有四大领导素质:首先,目标明确、勇往直前唐僧从一开始,就为这个团队设定了西天取经的目标,而且历经磨难,从不动摇。
其次,手握紧箍,以权制人。
若是唐僧没有紧箍咒,估量早被孙悟空一棒打死,或使唤不动他。
这也是一个领导的必备技术,必然要树立自己的权威,没有权威,也就无法成为领导。
第三,以情动人,以德化人最初的时候,孙悟空并非尊重唐僧,老感觉这个师傅肉眼凡胎、不识好歹,可是在历经艰险后,唐僧的执着、仁慈和对自己的关心也感化了孙悟空,让他死心踏地保护唐僧。
作为一个团队领导,情感管理也是超级重要的,尤其在中国文化的大背景下。
中国人往往是做生意先交朋友,先认可人,再认可事,对事情的判断主观性比较大。
二如何控制悟空这种人材先介绍一下,孙悟空有个性、有想法、执行力很强,也很敬业、重情感,知道知恩图报,是个超级优秀的人材。
这样的人往往不甘人下,或直逼领导位子,或很容易另起炉灶。
但这样的人材如何才能留住他,如何提升他的忠诚度,这要靠领导艺术,靠企业的文化。
在《西游记》中,孙悟空被唐僧赶走过两次,第一次是方才熟悉不久,孙悟空打死了几个强盗,受到唐僧训斥,结果孙悟空一生气,自己走了第二次被赶走是三打白骨精后,唐僧决意不能留他,悟空无奈,只好离去,一听说师傅有难,马上不记前嫌,从头回到团队中去,唐僧用什么方式让孙悟空这么死心踏地首先得有规矩,得有紧箍咒。
怎样看待唐僧的管理艺术唐僧作为《西游记》中的主要角色之一,被赋予了管理团队的角色,因此在整个取经过程中,他展现出了许多管理艺术。
本文旨在探讨唐僧的管理艺术,并分析其对西游取经团队的影响。
首先,唐僧的管理艺术表现在他对团队成员的选拔与培养上。
在取经之初,唐僧就毫不犹豫地从众多候选人中选择了悟空、八戒和沙僧这三个弟子,明确了每个人的职责和任务。
他明白悟空作为师兄,需充当护法之责;八戒作为资历最浅的弟子,要承担杂务;沙僧则负责照顾马匹。
唐僧对每个人的能力和特长有着清晰的认识,并为他们安排了相应的职责,使每个人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
其次,唐僧的管理艺术体现在他对团队的目标和价值观的确立上。
唐僧将团队的目标明确为西天取经,为了实现悟空、八戒和沙僧的人身等大愿。
这一目标不仅能够调动团队成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能够使他们在面对各种困难和诱惑时保持坚定的信念。
同时,唐僧坚信“以德服人”,他的价值观和榜样作用影响了整个团队,让每个人都能够明白自己为何而取经,以及取经的重要性。
第三,唐僧的管理艺术还体现在他对团队冲突和危机的处理上。
在西游取经的过程中,团队成员时常面临种种危险和纷争。
例如,当悟空和八戒发生争执时,唐僧以其睿智和和平的处理方式来调停双方矛盾。
他倡导和谐共处,使整个团队维持良好的团结和合作关系。
唐僧在冲突处理方面的智慧和包容也是他成功管理团队的重要因素。
最后,唐僧的管理艺术还展现在他对团队成员的激励与奖励上。
唐僧经常给予成员们鼓励和赞许,充分肯定他们在取经过程中的贡献。
他也以身作则,为团队成员树立了榜样,鼓励他们在面对困难时勇往直前。
例如,当八戒因为烧了观音庙而感到愧疚时,唐僧并没有责怪他,而是给予了他鼓励和支持,使其不再陷入自责中。
综合以上几点,我们可以看出唐僧在管理艺术方面表现出了出色的能力。
他对团队成员的选拔和培养让每个人能够发挥自己的特长;他明确了团队的目标和价值观,使团队始终保持对取经的热情和动力;他以智慧和和平的方式处理团队冲突和危机,并通过激励与奖励来激发团队成员的积极性。
西游记唐僧形象的智慧与坚持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它以唐僧师徒取经的故事为主线,展现了唐僧作为主要人物之一的形象。
唐僧作为法师,被描绘成聪明智慧和坚持信仰的典范。
本文将从唐僧的智慧和坚持两个维度对其形象进行探讨。
一、唐僧的智慧唐僧的智慧体现在他处理困难问题时的处事方法和智谋之中。
第一,唐僧在取经的过程中遭遇了各种困难与妖魔鬼怪的干扰,但他总是能够聪明地运用智慧解决问题。
例如,在与孙悟空争吵时,他不争论与他对线,而是找到了能够说服他的理由,最终和平化解了矛盾。
第二,唐僧在取经途中需经过五台山,但山上居住着恶法王,他可随时变身为唐僧的模样,并打算将其杀死取而代之。
然而,唐僧聪明地运用智慧看破了他的阴谋,并及时离开了危险的地方。
唐僧的智慧帮助他解决了许多险境,成为了一股强大的力量。
二、唐僧的坚持唐僧的坚持从两个方面体现:信仰与使命。
首先,唐僧作为一名佛教名僧,他信奉佛法,坚信取经是为了更好地普度众生。
尽管遭遇了许多妖魔鬼怪的干扰,但唐僧始终秉持着虔诚的信仰,坚定地前进。
他用自己的行动向世人传达了信仰的力量。
其次,唐僧肩负着普渡众生的使命,无论遇到多少艰难险阻,他从未放弃过。
他面对无数的磨难和诱惑,也从未动摇过自己的信念。
尽管途中经历了无数生死考验,唐僧一直坚持着取经的使命,直至取得真经归到中国。
三、智慧和坚持的结合在西游记中,唐僧的智慧与坚持不可分割,二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智慧使他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坚持使他始终保持心中的信仰。
唐僧通过运用智慧克服了前进道路上的种种困难,并且始终坚守着取经的使命,这既展示了他非凡的智慧,又彰显了他的坚持不懈。
总结起来,西游记中的唐僧形象是一个智慧与坚持的符号。
他的智慧帮助他解决了许多困扰他的问题,他的坚持则使他能够一直坚守信仰与使命。
唐僧的形象在中国文化中广为流传,他是人们心目中聪明智慧、坚守信仰的楷模。
通过唐僧的故事,我们学到了智慧与坚持的力量,这也是我们生活中所需要的品质。
《西游记》唐僧的管理法则首先,唐僧注重以身作则。
作为四位取经僧中的领袖,他自始至终都秉持着纯洁的心灵和高尚的道德修养,时刻以身作则,给身边的众僧师徒树立了榜样。
例如,在遇到困境时,唐僧始终保持着谦和的态度,不计较个人得失,而是思考如何完成师父交代的任务,以此鼓励众人坚持前行。
他的言行举止深深影响着身边的众僧,使他们对师父充满信任,保持纯洁的内心。
其次,唐僧注重团队建设。
取经团队由唐僧、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组成,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
面对各种艰难险阻,唐僧始终秉持着公正和公平的原则,平衡了众人之间的利益关系,调动和激发了团队成员的积极性。
同时,唐僧注重发挥每个人的特长,给予他们充分的信任和空间,使团队协调运作。
他善于发现身边人的闪光点,并给予肯定和鼓励,提升团队的凝聚力。
第四,唐僧注重精神力量的培养。
西行取经是一段千里之行,唐僧需要面对各种风险和诱惑。
在这个过程中,唐僧注重提升自己的精神力量,通过修行和经书的学习,不断完善自己的修养。
他坚持正信正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原则,使自己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和赤胆忠诚的信念。
他的精神力量不仅激励着自己,也影响着众人,使他们能够在艰难险阻中保持前进的勇气与决心。
总之,《西游记》中的唐僧以其独特的管理法则成为了一个优秀的领导者。
他以身作则,注重团队建设,注重沟通与倾听,注重培养精神力量。
这些管理法则不仅在取经的征程中帮助他们克服种种困难,顺利完成任务,也为现实社会的管理者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通过学习唐僧的管理法则,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领导艺术,提升自身管理水平,实现个人和组织的共同发展。
从《西游记》中看唐僧的管理艺术
一部《西游记》,家喻户晓,老少咸宜,雅俗共赏。
小孩看的是降妖打斗和逗乐取笑,大人看的是旅途艰辛和情节动人——却很少有人从中看到管理艺术。
每每谈到管理艺术,人们往往会想到刘邦:文治武功,无一是处,却能让韩信、萧何、张良为其鞍前马后,理家治国,博得个太平盛世;人们也常常对刘备津津乐道:除了眼泪外,别无所长,却能使关、张驰骋疆场,诸葛鞠躬尽瘁,拼得个三国鼎立。
但人们却忽略了另一个管理艺术大师——《西游记》中的唐僧。
我们先来看看唐僧身边的三个徒弟。
老大孙悟空,本领超群,极富正义感但又顽劣成性,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的主;老二猪八戒可谓集“宠”于一身:好吃懒做,贪财好色,见异思迁,一遇挫折就要“分行李,回高老庄”。
讨好卖乖占尽小便宜;老三沙悟净是个看似凶神恶煞,却忠厚老实,任劳任怨,听使听教的老好人。
三个徒弟可谓代表了世间三种典型的人,
而手无缚鸡之力,面如冠玉的唐僧是如何带领这三个人西去取经的呢?
第一,唐僧以身作则的人格魅力和坚定的信念是根本。
俗话说:打铁首先得自己硬。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就是这个道理。
在西去途中,风餐露宿、跋山涉水。
不管遇到什么样的艰难险阻,他从未退却过,从未放弃过,从未生过半点悔意。
就是在妖怪要将其下油锅时,他也同样执着。
最难能可贵的是,不管是女儿国国王的真心相许,还是女妖们的狐媚诱惑,他都志坚似铁,一心西行,不为所动。
有人说他
傻,有人说他痴,但要带领一班
人成就一番事业,没有几分这种傻和痴,能行吗?
此外,唐僧高尚的人格魅力还有他知错就改的一面。
当他误会悟空后,当他意识自己错了时,他总能坦诚认错:“为师错怪你了!”这也是难能可贵的——唐僧是圣僧,是好人,但他同样也会犯错的,这很正常。
第二,柔性的情感渗透和刚性的制度管理相结合,唐僧是相当讲究恩威并重的。
他在灯下一针一线为悟空缝制虎皮裙;在师徒受难时,他总是尽力地保护着徒弟(尽管他没有这个能力):“不干他们的事,都是我教导不严”;当徒弟们中的哪一个久出未归时,他又总是牵肠挂肚,甚为担忧。
可以说,他不仅有一副菩萨心肠而且有一种母亲的胸怀。
但他同样讲究批评艺术。
平常闲时,师徒说笑。
但涉及到原则问题时,他则始终坚持,甚至动以刚性制度。
以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为例。
一打之后,由于唐僧不识人妖,斥责悟空:“滥杀无辜”;二打之后,他勃然大怒且严厉警告;三打之后,是可忍孰无可妨,终于忍无可忍。
他一边大念紧箍咒,一边下达逐客令。
尽管徒弟们一再相求,但他还是坚决不从。
这一节是最具争议的,一切以“唐僧肉眼凡胎,不辨人妖,埋怨好人”而让人们对他有些轻看。
但他表现出的有理有节有度的教育批评艺术,却是很让人佩服的——尽管他有时错了,但这属于个人能力问题。
第三,唐僧是很讲究用人艺术的,人尽其才,知人善任。
孙悟空性格活跃,本领高强,降妖魔打前站非他莫属;猪八戒好吃懒做但他不能闲着,帮忙打杂,偶尔化些斋饭,应该可以胜任;沙僧挑行李,干“蓝领”工作自是没话可说。
分工明确,相互协作,各尽所能,目标一致。
这样,一个管理艺术高超的师傅带着三个各具特色的徒弟共同演绎了一幕西天取经的传奇故
事。
在看《西游记》时,我们常常听到这样一些议论:“没有悟空他们,唐僧根本取不了经的。
”可是我们就没想过,没有唐僧,悟空他们成的了正果吗?这里我不是非要比谁的功劳大小,而是说一个群体要团结,要和谐,是很讲究领导艺术的。
我承认,在功夫上,唐僧是不及徒弟们,可他却能带着他们成就了一番事业,这不正是他的本事吗?而且这个本领还不小!所以我想:学校的领导们如能学学唐僧,在管理上多动动脑子,孩子之大幸,教师之大幸,教育之大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