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游记中看唐僧的管理艺术
- 格式:docx
- 大小:9.50 KB
- 文档页数:3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领导力课程论文从西天取经看唐僧的领导力姓名:***班级:1102072学号::*********二О一四年六月六日目录内容摘要 (1)关键词 (1)引言 (2)一、唐僧能坚持清晰的组织方向和使命 (2)二、唐僧是深得人心的魅力型领导 (2)三、唐僧能知人善任,充分发挥每一个成员的作用 (3)四、唐僧建立的是一个扁平化组织结构、保证组织运行效率 (4)五、唐僧对员工采用的是高关怀高工作模型 (4)六、唐僧采用了有效的人才激励措施 (4)七、唐僧采用了有效的组织控制——情感管理与以权制人 (5)八、唐僧善于协调内外关系,能保证团队的稳定 (6)1. 外部协调工作 (6)2. 内部协调工作: (6)九、唐僧的领导力方面存在的问题 (6)1. 自身能力有待提高............................ 错误!未定义书签。
2.员工的教育时方法不合适....................... 错误!未定义书签。
小结.............................................. 错误!未定义书签。
内容摘要作为明清小说中的经典——《西游记》早已深入人心,暂且不论历史虚实,就《西游记》中打造的人物形象方面可谓是活灵活现、入木三分,以至于后人对于罗贯中的小说津津乐道,甚至有人以《西游记》为原型中唐僧的领导力为主题,结合现代领导力,研究领导必备的领导品质领导艺术。
我们知道,《西游记》中的每一个角色都是性格迥异,特长不一的,就是这样四个完全不同的人因为共同的使命走到了一起——西天取经。
《西游记》中唐僧的领导力是贯穿始终的,整个唐僧团队的使命最终完成,就是唐僧领导力的体现。
师徒四人历经磨难最终取到真经,唐僧的领导力体现在什么地方?本文从唐僧的高水平的用人艺术和管理才能、高效率的团队意识,人际关系处理的如何关键词:西游记唐僧团队唐僧的领导力以情动人知人善任从西天取经看唐僧的领导力引言领导是人们生活中极其熟悉的名词,但是如何领导却是大多数人所不了解的。
西游记中的领导艺术杰克·韦尔奇告诫我们:“要领导,不要管理”。
这句话用通俗点的理解就是“要象‘领导’一样去‘管理’”,这是值得我们重视的理念。
下面我们看看西游记中的领导与管理哲学。
一大早唐僧师徒和朱紫国皇上喝完早茶,唐僧提议去踢足球,皇上忙道:“哎呀好久不练了,恐脚生的很。
”唐僧道:“谦虚是所有朱紫国国人的共性。
”皇上道:“如果不买通教练我可踢不过你们,况且你们的白龙马还曾做过佛祖那里蹴鞠队的队长。
”唐僧道:“差点把这马给忘记了,悟空快去把他叫来。
”不一会功夫白龙马跟在悟空后面来到球场上,唐僧道:“小白龙,你说这教练在球场上扮演什么角色?”白龙马想了一下道:“教练是指南针,帮助整个球队找出方向,其次教练是一面镜子,让我们每个队员都发现自己的不足,最后教练是催化剂,通过各种激励和挑战等方法促使每个队员提升目标。
”唐僧道:“皇上,这也就是我让你来到球场的目的,就是让你从教练的角度反思领导上还有什么不足。
”皇上道:“我发现你说话的时候很少说管理,基本都是在将领导。
”唐僧说道:“是的,这是因为管理与领导有巨大的差别,管理依赖基础的手段,比如预算控制等,拒绝创新,维护等级森严的秩序,跟人一种冷冰冰的感觉;而领导确实基于员工的个性和工作特点来激发他们的忠诚度,领导常用积极并且富于创造性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皇上嘿嘿两声道:“那你觉得你是在管理还是在领导呢?”唐僧道:“我不管理西游记团队,我领导他们!教练就是领导的角色,你没见过比赛有教练亲自冲下场去踢球的吧?”皇上道:“除了看教练冲进场追打裁判倒真没见过去踢球的。
”唐僧道:“虽然教练的目的就是去赢得比赛,但教练是通过成就一支球队来成就自己,球队的成绩就是教练的成绩。
”皇上道:“我知道我为什么这么累了,一看到队员踢的不好我就想冲进场去亲自踢,结果搞的队员踢不出成绩,我自己也劳累成疾。
”唐僧道:“很多管理者都有你这样的问题,关键在于不能有效的授权,比如我从来不亲自去打妖精,当然我也打不过,放手让悟空去做,打错了我去承担责任,没有授权就没有管理。
唐僧的管理制度唐僧,又名玄奘,是中国唐代著名的高僧,被尊为法师、大德,他在唐朝建立了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成为了中国佛教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
唐僧的管理制度以严谨、规范、严格著称,成为了后世学习的典范。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唐僧的管理制度。
一、宗教仪式唐僧非常重视宗教仪式的举行,每天早晚必须进行诵经念佛、礼佛拜佛、供养佛像,以表示对佛的尊敬和虔诚。
唐僧制定了严格的宗教仪式,规定了每天的诵经念佛的时间、内容和方式,强调了礼佛拜佛的态度和要求,对佛像的供养也有详细的规定,使信众们的宗教活动变得有序、规范。
二、僧团管理唐僧建立了一个严密的僧团管理制度,包括僧侣的选拔、培训、考核和管理等方面,确保僧人们能够正确履行自己的职责。
唐僧规定了僧人的教育背景、修行经历、道德品质、学识水平等各方面的要求,对入选的僧人进行了系统的培训和考核,严格把关,确保了僧团的高质量和纯正。
三、经教翻译唐僧注重对佛教经典的翻译工作,为了使佛教经典能够更好地传入中国,唐僧亲自出使印度取经,并带回了大量佛教典籍。
他组织僧人们对这些典籍进行翻译,编撰了诸多重要的佛教译经作品,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这也是唐僧管理制度的一部分。
四、信众教育唐僧重视对信众的教育,他规定了信众的行为规范、礼仪规矩和日常生活方式,要求他们恪守佛教戒律,保持清净心地,诚实守信,克己奉公,关怀他人等。
唐僧通过布施、举办法会、开设学堂等多种方式,对信众进行了广泛的教育,提高了信众的素质和修养。
五、食物管理唐僧对僧团的饮食进行了细致的管理,他规定了僧团的每顿饭菜的种类、用量和配比,要求僧人们吃素戒酒,忌荤忌酒,以保持身心清净。
唐僧还规定了僧人们用餐的方式和礼仪,使餐食礼仪规范化和仪式化,充分体现了佛教的清静严谨之风。
六、规章制度唐僧建立了一套完备的规章制度,包括僧团的组织构架、各项制度和规定、宗教活动的安排和方案等。
唐僧规定了各种宗教节日的举行方式和内容,确保了僧人们的修行活动有序开展,信众的宗教需要得到满足。
唐僧:一位不可多得的好领导《西游记》的故事都是脍炙人口了,没有人会感到陌生。
以前常常为唐僧的软弱无能,盲目心慈而气愤。
随着年龄的增长,才发现,原来唐僧,也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好领导,他将领导艺术发挥得淋淋尽致。
首先,唐僧具备一个优秀领导者的三大素质。
第一、唐僧具备良好的形象;这一点的确是,唐僧一表人才。
甚至没有任何劣迹,历史清白,这是一个领导者必须具备的,多少有才干的领导都败在这一点上,美国共和党总统候选人麦凯恩选择44岁的阿拉斯加州女州长佩林为竞选伙伴,而这位女州长的形象却是接二连三的在网上暴光,选美裸照、曾主张阿拉斯加脱离美国独立、年轻时“未婚先孕”等一系列的不光彩的形象让麦凯恩的竞选蒙上了一层阴影,最终在2008年的美国总统竞选中最终败给了奥巴马。
第二、唐僧有坚定的信念;任何一个领导都需要有坚定的信念,唐僧正是因为一直坚信自己能取到正经,不畏艰难险阻。
面对危险,毫无畏惧之情。
面队女儿国国王的以国和美人想托,一点也不为之所诱惑,不为之动心。
我们企业中又有多少领导人能做到这一点。
第三、唐僧大智若愚的做事风格。
唐僧在处理事情的过程中尽显迂腐、笨拙,但恰恰掩盖了内心的大智慧。
面对孙悟空这样的企业明星似的人物,一方面,给予其足够的感情投资,比如天冷了,缝上一件虎皮外衣给其穿。
让其死心踏地的跟随其铲妖除魔。
但另一方面又要显示自己是团队的老大,是领导者的威信。
三大白骨精后的紧箍咒,让其领教到了师傅的厉害,就算你再有本事,师傅依然还是能治得住你的。
唐僧还真是杰出的领导者,作为一个正式的组织(有明确的目标),唐僧受唐太宗的册封,西天取经,一路拿着官府的通官文碟。
是个名副其实的团队领队,而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这些人都是半路收编的。
取经成不成功,对他们而言没有太大的意义,大不了孙悟空回他的花果山,猪八戒回他的高老庄,沙和尚回他的流沙河。
个个本事又都比师傅的本事高,如何管理这样一群人物,使其在自己的麾下为其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唐僧确实显示了其独特的智慧。
唐三藏的管理之道《西游记》里的唐僧作为师徒四人的最高领导者,具有极高的管理之道,精通管理艺术。
正是因为唐僧、孙悟空、猪八戒与沙悟净师徒四人靠着紧密的团队合作,才能克服重重困难,完成西方取经的任务,这也为我们的职场生态提出新的启发。
只要学会做唐僧,你就是最成功的管理者。
唐僧给我们的启发有以下几点:一、差异管理:协助团队完成任务。
唐僧在故事中就是西方取经团队中的领导人,他的工作不是练就十八般武艺,而是要有坚定的信念,在协助别人修成正果之余还能完成自己的取经目标。
在《西游记》中,唐僧这个角色的质与量其实并不如孙悟空。
唐僧取经这个任务,可以被称为舞台,有了这个任务舞台,才能让他的徒弟们有表现的空间和存在价值。
而唐僧要做的事,就像杰克·威尔许强调的:“一个成功的领导人,最重要的工作是协助他人成功。
”担任单位管理者,出发点不应是为了自己成功,而是透过差异化的管理来协助团队成员达到目的。
什么是差异化管理?唐僧要驯服孙悟空的傲、发现猪八戒的好、鼓励沙悟净的勤,就是差异化的管理。
孙悟空这个角色反映在现实职场中,就像人资管理中最棘手的明星员工。
主管面对这类员工一定会爱上他所创造的绩效,就像孙悟空降魔伏妖无数一般,没有孙悟空,唐僧恐怕连取经的第一关都过不了。
不过唐僧始终无法赞同孙悟空的人格特质,就像明星员工的特质难以被赞同一般。
明星员工因为在专业领域的出众能力,永远希望成为公司的焦点,但却展现过度自我膨胀而鄙视周遭伙伴。
孙悟空会嫌猪八戒偷懒、笑沙悟净没创意,甚至挑战唐僧的权威与判断,却往往忽略成功所需的多元能力。
二、发掘人才:提供属下表现舞台。
《西游记》中的唐僧为孙悟空戴紧箍咒,随时实时提醒、制伏或转化的工作,如果不是紧箍咒,孙悟空对团队的伤害将大于贡献。
职场中多数人都有罩门,管理者能掌握住明星员工的罩门,就能给予适当引导让其转变,否则,壮士断腕就是必然的选择。
猪八戒在故事中其实是个相当有趣的角色,猪八戒乍看之下对团队似乎没有直接的贡献,但如果少了他,这段旅程就少了许多乐趣,整个团队充满枯燥,相信师徒四人也无法顺利闯关,《西游记》也会成了难看的小说。
从西游记团队管理作文篇一《从<西游记>看团队管理的智慧》《西游记》里的取经团队那可相当有趣。
咱先说唐僧,他就像个项目经理,上头领导交给他一个大项目,那就是去西天取经。
唐僧那可是意志坚定得很,任你是妖魔鬼怪还是美女画皮,他就认准往西天走这一条路。
就像有一次,走到女儿国,那环境,满大街都是女子,对这几个大男人来说那简直是到了天堂一样。
女儿国国王还对唐僧情意绵绵的,你想啊,人家是一国之主,长得又漂亮,还那么温柔深情。
换一般人早都动摇了吧,但是唐僧心里就只有取经这档子事儿。
他就跟团队里其他人说,咱们可不能在这儿停留,得赶紧赶路去西天取经。
这就是管理者的坚定决心,明确目标,不受外界诱惑影响。
悟空就像团队里的技术骨干,啥难题到他跟前都不算事儿。
降妖除魔全靠他,能力那是杠杠的。
不过这技术骨干脾气也火爆,很容易和人起冲突。
这不,他就老跟唐僧闹别扭。
像三打白骨精那次,他火眼金睛看出来那是妖怪,可唐僧肉眼凡胎,觉得他乱杀人,就老念紧箍咒惩罚他。
这时候团队里那猪八戒就跟着起哄,挑拨离间。
这就体现出团队里沟通不畅的问题。
八戒呢,有点像团队里那个爱偷懒还爱挑事儿的员工。
他肚子饿了就想着分行李回高老庄,路上一有困难就撺掇着大家放弃。
不过他也有优点,在唐僧师徒和当地老百姓打交道的时候,八戒那种憨态可掬的模样往往能让人放松警惕,他就是团队里的关系润滑剂。
沙僧就是勤勤恳恳踏实干活的那类员工,一路上挑着重担,没什么怨言,就是让干啥就干啥,忠诚度那是没得说。
这个取经团队就像我们生活中的工作团队一样,各有各的性格特点,唐僧这个当管理的就得平衡好大家之间的关系,运用好每个成员的长处,克服短处,最后才能完成取经这个伟大的项目。
篇二《<西游记>取经团队管理中的酸甜苦辣》咱再唠唠《西游记》这个神仙团队的管理。
从开始组队,这可就充满戏剧性。
唐僧孤身一人上路,碰到了被压在五行山下的孙悟空,他相当于给了孙悟空一个重新开始的机会,把他纳入团队。
从《西游记》中看唐僧的管理艺术
一部《西游记》,家喻户晓,老少咸宜,雅俗共赏。
小孩看的是降妖打斗和逗乐取笑,大人看的是旅途艰辛和情节动人——却很少有人从中看到管理艺术。
每每谈到管理艺术,人们往往会想到刘邦:文治武功,无一是处,却能让韩信、萧何、张良为其鞍前马后,理家治国,博得个太平盛世;人们也常常对刘备津津乐道:除了眼泪外,别无所长,却能使关、张驰骋疆场,诸葛鞠躬尽瘁,拼得个三国鼎立。
但人们却忽略了另一个管理艺术大师——《西游记》中的唐僧。
我们先来看看唐僧身边的三个徒弟。
老大孙悟空,本领超群,极富正义感但又顽劣成性,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的主;老二猪八戒可谓集“宠”于一身:好吃懒做,贪财好色,见异思迁,一遇挫折就要“分行李,回高老庄”。
讨好卖乖占尽小便宜;老三沙悟净是个看似凶神恶煞,却忠厚老实,任劳任怨,听使听教的老好人。
三个徒弟可谓代表了世间三种典型的人,
而手无缚鸡之力,面如冠玉的唐僧是如何带领这三个人西去取经的呢?
第一,唐僧以身作则的人格魅力和坚定的信念是根本。
俗话说:打铁首先得自己硬。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就是这个道理。
在西去途中,风餐露宿、跋山涉水。
不管遇到什么样的艰难险阻,他从未退却过,从未放弃过,从未生过半点悔意。
就是在妖怪要将其下油锅时,他也同样执着。
最难能可贵的是,不管是女儿国国王的真心相许,还是女妖们的狐媚诱惑,他都志坚似铁,一心西行,不为所动。
有人说他
傻,有人说他痴,但要带领一班
人成就一番事业,没有几分这种傻和痴,能行吗?
此外,唐僧高尚的人格魅力还有他知错就改的一面。
当他误会悟空后,当他意识自己错了时,他总能坦诚认错:“为师错怪你了!”这也是难能可贵的——唐僧是圣僧,是好人,但他同样也会犯错的,这很正常。
第二,柔性的情感渗透和刚性的制度管理相结合,唐僧是相当讲究恩威并重的。
他在灯下一针一线为悟空缝制虎皮裙;在师徒受难时,他总是尽力地保护着徒弟(尽管他没有这个能力):“不干他们的事,都是我教导不严”;当徒弟们中的哪一个久出未归时,他又总是牵肠挂肚,甚为担忧。
可以说,他不仅有一副菩萨心肠而且有一种母亲的胸怀。
但他同样讲究批评艺术。
平常闲时,师徒说笑。
但涉及到原则问题时,他则始终坚持,甚至动以刚性制度。
以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为例。
一打之后,由于唐僧不识人妖,斥责悟空:“滥杀无辜”;二打之后,他勃然大怒且严厉警告;三打之后,是可忍孰无可妨,终于忍无可忍。
他一边大念紧箍咒,一边下达逐客令。
尽管徒弟们一再相求,但他还是坚决不从。
这一节是最具争议的,一切以“唐僧肉眼凡胎,不辨人妖,埋怨好人”而让人们对他有些轻看。
但他表现出的有理有节有度的教育批评艺术,却是很让人佩服的——尽管他有时错了,但这属于个人能力问题。
第三,唐僧是很讲究用人艺术的,人尽其才,知人善任。
孙悟空性格活跃,本领高强,降妖魔打前站非他莫属;猪八戒好吃懒做但他不能闲着,帮忙打杂,偶尔化些斋饭,应该可以胜任;沙僧挑行李,干“蓝领”工作自是没话可说。
分工明确,相互协作,各尽所能,目标一致。
这样,一个管理艺术高超的师傅带着三个各具特色的徒弟共同演绎了一幕西天取经的传奇故
事。
在看《西游记》时,我们常常听到这样一些议论:“没有悟空他们,唐僧根本取不了经的。
”可是我们就没想过,没有唐僧,悟空他们成的了正果吗?这里我不是非要比谁的功劳大小,而是说一个群体要团结,要和谐,是很讲究领导艺术的。
我承认,在功夫上,唐僧是不及徒弟们,可他却能带着他们成就了一番事业,这不正是他的本事吗?而且这个本领还不小!所以我想:学校的领导们如能学学唐僧,在管理上多动动脑子,孩子之大幸,教师之大幸,教育之大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