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 写人记事
- 格式:ppt
- 大小:298.00 KB
- 文档页数:29
1;宋必达,字其在,湖北黄州人。
顺治八年进士,授江西宁都知县。
土瘠民贫,清泰、怀德二乡久罹寇,民多迁徙,地不治。
请尽蠲①逋赋以徕之,二岁田尽辟。
县治濒河,夏雨暴涨,城且没。
水落,按故道疏治之,自是无水患。
康熙十三年,耿精忠叛,自福建出攻掠旁近地,江西大震,群贼响应。
宁都故有南、北二城,南民北兵。
必达曰:“古有保甲、义勇、弓弩社,民皆可兵也。
王守仁破宸濠尝用之矣。
”如其法训练,得义勇二千。
及贼前锋薄城下,营将邀必达议事,曰:“众寡食乏,奈何?”必达曰:“人臣之义,有死无二。
贼本乌合,掩其始至,可一鼓破也。
”营将遂率所部进,贼少却,必达以义勇横击之,贼奔。
已而复率众来攻,巨炮隳雉堞,辄垒补其缺,备御益坚。
会援至,贼解去。
或言于巡抚,县堡砦②多从贼,巡抚将发兵,必达刺血上书争之,乃止。
官军有自汀州还者,妇女在军中悲号声相属,自倾橐③计口赎之,询其姓氏里居,护之归。
县初食淮盐,自明王守仁治赣,改食粤盐,其后苦销引之累,必达请以粤额增淮额,商民皆便。
卒以粤引不中额,被论罢职,宁都人哭而送之,饯贻皆不受,间道赴南昌。
中途为贼所得,胁降不屈,系旬有七日。
忽夜半有数十人持兵逾垣入,曰:“宋爷安在?吾等皆宁都民。
”拥而出,乃得脱。
既归里,江西总督董卫国移镇湖广,见之,叹曰:“是死守孤城者耶?吾为若咨部还故职,且以军功叙。
”必达逊谢之。
既而语人曰:“故吏如弃妇,忍自媒乎?”褐衣蔬食,老于田间,宁都人岁时祀之。
越数年,滇寇韩大任由吉安窜入宁都境,后令④踵必达乡勇之制御之,卒保其城。
(选自《清史稿》)2;李尚隐,其先赵郡人,世居潞州之铜鞮,近又徙家京兆之万年。
弱冠明经累举,补下邽主簿。
时姚珽为同州刺史,甚礼之。
景龙中,为左台监察御史。
时中书侍郎、知吏部选事崔湜及吏部侍郎郑愔同时典选,倾附势要,逆用三年员阙,士庶嗟怨。
寻而相次知政事,尚隐与同列御史李怀让于殿廷劾之,湜等遂下狱推究,竟贬黜之。
时又有睦州刺史冯昭泰,诬奏桐庐令李师等二百余家,称其妖逆,诏御史按覆之。
关于写人的文言文(通用11篇)关于写人的文言文(通用11篇)写人的文言文篇1刘大脸者,东夷人也,名娜,姓刘氏。
貌肥丑,头大如斗,脸似圆盘,虽以发覆额犹不能掩其十一。
娜未及笄,常至村东市集玩耍。
集上有一馕坑,卖馕者见娜大喜曰:“汝脸绝类吾馕,何不为我代言?汝可享终身免费吃馕!”娜然其言,遂持馕而立于街衢。
一市之人望之皆却步,逡巡不敢前,或绕道而行。
如是一月,卖馕者未尝售一馕而娜日啖十馕。
卖馕者贫病交迫,一日夜半,弃店而逃。
娜渐知人事,欲求佳偶而不得,日怏怏不乐。
娜同母姐名燕,白皙娇美,浮浪子求欢者盈门。
娜睹之,心羡而不得,愈怅然。
娜年十八,北上赴太学。
太学院多男子,娜大喜,每日立于于餐厅门侧,饱览秀色,久之而忘饥。
国朝六十八年,娜入工部园林处任闲职,日与一鸡皮鹤发老妪相对,穷极无聊,不得排解,精神日渐反常。
其姐忧之,发布告于四衢,以百金征愿为娜破瓜者。
告示三日,应者无一至。
绝望之际,有一远客未知娜真面目者,欣然应征。
娜喜极而泣,自谓今日终成女人矣。
然应征之勇士突见娜之真容,登时心肺崩裂,七窍流血而亡。
经此破瓜未遂之辱,娜愈自闭,自誓永不近男色,以处子之身终老。
父母强其改志,然娜坚辞不从。
百年后,有盗墓者掘冢发棺,见一女尸,脸大如馕,颜色粉润,触之温软,绝似生者。
贼子色心起,欲辱尸,解带开裙,见女尸腿间赫然一物,长大黑粗,扪之如木,扣之似铁。
贼以为异宝,携至京师,访诸名家,遍邀高士,众人探讨再四,认定此宝有一学名,曰:茄子。
太史公曰:刘大脸,诚奇女子也。
不矫饰,不苟且,不掩本性,真面示人,虽茄子亦何伤!当世所谓君子者,岂及刘大脸万一哉!写人的文言文篇2高远,高远父之子也,其母盖为高远母。
高远母亦为高远父之妻。
易言之,高远父乃高远之父,高远母乃高远之母。
远早薨,有一子曰高远子,高远乃其父也。
远子之母乃高远妻。
具不详其姓字。
写人的文言文篇3楚(周代国名,都城在今湖北江陵县北)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如何读懂文言文一、写人记事类文言文阅读模板写人记事类文言文以写人为中心,通过人物的言行和典型事例来突出人物的品行和才能,赞扬人物的精神品质,弘扬正气,贬斥邪恶。
这类文言文以叙述为主,议论较少,篇幅短小,语言精炼简洁。
阅读写人记事类文言文,要根据记人记事的特点,建立模板意识,采用分步骤分层次的阅读方法。
阅读时,我们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步,关注开头段,了解人物的基本信息写人记事文言文一般在开头段落都要总体介绍人物的基本情况,如姓名、字号、籍贯、家庭背景、学识、性情、任职等,阅读第一步就是对所写人物有个大体上的了解。
第二步,标注时间词,划分文段层次写人记事文言文大多以时间为线索来记述人物事件,因此,可以抓住时间词语,划分文章结构层次,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把握人物及事件。
第三步,了解人物事件,归纳内容要点了解人物事件是阅读文言文的重点,掌握人物事件具体要做到:人物在何时何地,做了什么事件,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怎么样,人物当时任何职,事件涉及的人物关系有哪些,等等。
第四步,把握人物性格,概括中心意思依据上面掌握的内容,对人物要有个总的评价,明确文章表现出来的人物性格和道德品质,概括文章的中心意思。
为了帮助学生简便快捷地阅读此类文言文,更容易把握文言文阅读材料的内容,便于阅读时的操作,我们给出以下模板示例。
(一)阅读模板(二)真题练习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登景泰二年进士登:升职。
B.录功进左副都御史录:记载。
C.振巩昌、临洮饥民振:救济。
D.勒石纪之而还勒:铭刻。
解析:选A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
A项,登:考中。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马文升劝谏皇上修身爱民内容的一组是(3分)()①新天子当使知稼穑艰难②即非职守,亦言无不尽③凡言语动止悉导之以正④文升请命所司振恤⑤减膳撤乐,修德省愆⑥止额外织造,振饥民,捕盗贼A.①②③B.①⑤⑥C.②④⑥D.③④⑤解析:选B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
789年级写景抒情写人叙事的文言文1、宜都记[晋]袁崧【原文】宜都记曰:“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纡曲,而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绝壁或十许丈,其石采色形容,多所像类。
林木高茂,略尽冬春。
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
”所谓叁峡,此其一也。
山松言:“常闻峡中水疾,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
及余来践跻此境,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
”【译文】江水从黄牛滩向东流入西陵界到峡口有一百多里,山势和水的流向都很曲折纡回。
两岸高山重重地遮挡着江面,要不是中午或半夜,是看不到太阳和月亮的;岸上的绝壁有的高达千丈,壁上的石头的颜色和状态,有很多类似某种什么东西的形状。
林木高下茂密由冬到春四季都如此。
猿猴鸣叫的声音非常清厉凄婉,在山谷间回响着,清越不绝。
”(人们)所称的“三峡”,这就是其中之一。
袁山松说:“常常听说峡中的水流很快,书本记载以及口头传说都用登临此境令人恐惧相劝告,还没有人称赞山水美丽。
到我来实地登临这地方,一到那里,感到特别欣喜,才相信耳闻不如亲眼所见。
”【文学知识】袁崧[公元?年至四o一年](一作袁山松)字不详,陈郡阳夏人。
生年不详,卒于晋安帝隆安五年。
少有才名,博学能文,善音乐。
旧歌有行路难,曲辞颇疏。
崧乃文其辞名,婉其节拍,每因酣醉纵歌之,听者莫不掉泪。
每出游,好令左右作挽歌。
人谓之“崧道上行殡。
”历显位为吴郡太守。
孙恩作乱,崧守扈渎,城陷被害。
崧着有文集十卷,(《隋书经籍志》注)及后当书百篇,《晋书本传》并传于世。
二郦道元《水经注》二则2、江水(之一)[北魏]郦道元【原文】江水又东,迳①西陵峡。
《宜都记》曰:“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纡②曲,而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绝壁或十许丈,其石采色形容,多所像类。
林木高茂,略尽冬春。
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
”所谓三峡,此其一也。
山松言:“常闻峡中水疾,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
2008中考文言文阅读之写人叙事类3夏后伯启与有扈战于甘泽而不胜。
六卿请复之,夏后伯启曰:“不可。
吾地不浅,吾民不寡,战而不胜,是吾德薄而教不善也。
”于是乎处不重席食不贰味琴瑟不张,钟鼓不修,子女不饬,亲亲长长,尊贤使能。
期年而有扈氏服。
故欲胜人者,必先自胜;欲论人者,必先自论;欲知人者,必先自知。
(选自《吕氏春秋·先己》)[注释]夏后伯启、有扈是古代人名。
浅:狭,窄小。
教:这里指教化。
张:乐器上弦。
修:设置。
饬:通“饰”,修饰。
论:评定。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夏后伯启与有扈战于甘泽而不胜战:期年而有扈氏服期年:2.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
(断两处)于是乎处不重席食不贰味琴瑟不张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是吾德薄而教不善也。
故欲胜人者,必先自胜。
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第一段的内容。
() 1.作战满一年2.于是乎处不重席/食不贰味/琴瑟不张 3.这是(因为)我德行浅薄,教化不好(的缘故)。
所以想要战胜别人,就一定要先战胜自己。
4.夏后伯启吸取作战失败的教训,励精图治,严于律己,最终使有扈氏顺从。
()宋濂(宋濂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
翌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
濂具以实对。
笑曰:“诚然,卿不朕欺。
”间召问,郡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
帝怒,问廷臣。
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非法。
”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
”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
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选自《明史·宋滚传))[注释]宋濂:字景海,明初文学家。
馔:饭莱。
间召问:秘密地召见(宋濂)询问。
茄太素:人名,时任主事之职。
恶:同“勿”1.翻译下面的句子。
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2.简述短文所记述的宋濂做的几件小事情。
3.从短文中你看出宋濂具有怎样的品格?()1.如果没有景濂,我几乎错误地怪罪进谏的人了。
写人的文言文及翻译(通用10篇)写人的文言文及翻译篇1《赵普》原文: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
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既薨家人发箧视之,《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
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
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
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案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
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译文:赵普年轻时熟悉官吏(应处理)的事务,学问不多,等到做了宰相,太祖常劝说他要读书。
赵普晚年读书勤奋,每次(退朝后)回到自己的住宅,关上门打开书箱拿出书,整天读书。
等到第二天处理政务,处理决断很快。
他死后,家里的人打开书箱看到里面的书籍,原来是一部《论语》。
赵普性情沉着且为人严肃刚正,虽然对人忌妒刻薄,但是他能够以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
宋朝初年,在宰相职位上的人,大多过分谨慎拘于小节,按常规办事,不多言语,赵普却刚毅果断,没有谁能和他比的。
他曾经上奏推荐某人担任某个官职,太祖不用这个人。
赵普第二天又上奏请这个人(担任某官),太祖还是不用。
第三天,赵普又把这个人(担任某官的事)上奏太祖,太祖发怒了,把奏章撕碎了扔在地上,赵普脸色不变,跪在地上把撕碎的奏章拾起来回到家。
过了些日子赵普把撕碎的旧纸片修补连接起来,又像当初一样上奏。
太祖这才清醒过来,终于任用了那个人。
写人的文言文及翻译篇2《五柳先生传》原文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hào)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shì)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zhé)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céng)不吝(lìn)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hè)穿结,箪(dān)瓢(piáo)屡空,晏(yàn)如也。
(语文版)写人记事类文言文阅读复习教案(修改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文言文中写人记事的基本技巧和特点;(2)能够分析文言文中人物形象和事件的发展过程;(3)能够运用所学的文言文阅读方法,解读和欣赏古代写人记事文学作品。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文言文阅读的兴趣;(2)运用案例分析、比较研究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言文写人记事的特点;(3)结合课堂讲解和课后练习,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的热爱和自豪感;(2)培养学生对写人记事类文言文的欣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3)引导学生从文言文中汲取智慧,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写人记事类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和技巧;(2)理解文言文中人物形象和事件发展的分析方法;(3)欣赏古代写人记事文学作品的魅力。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中特殊句式和词汇的理解;(2)分析文中人物形象和事件发展的深层含义;(3)运用批判性思维对文言文进行解读和评价。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回顾已学过的写人记事类文言文,引导学生总结其特点;(2)提问:为什么写人记事类文言文能够流传至今?它们有哪些独特魅力?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中的写人记事类文言文篇目;(2)学生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言文中的难点;(3)学生记录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疑问和感悟。
3.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的疑问和感悟,进行讲解和解答;(2)教师分析文言文中写人记事的基本技巧和特点;(3)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言文中人物形象和事件的发展过程。
四、课堂练习1. 翻译并背诵教材中的写人记事类文言文篇目;2. 根据所学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3. 学生之间互相交流阅读心得,分享对文言文的感悟。
五、课后作业1. 选择一篇课后拓展阅读的写人记事类文言文,进行阅读和理解;3. 结合所学内容,进行家庭作业的完成。
简短的人物文言文传记1.求几篇短的人物传记文言文五柳先生传作者:陶渊明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2.求10篇很短的文言文故事或人物传记和翻译赏析桃花源记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翻译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渔为生。
(一天)他顺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遍地,鲜嫩而美丽,落花纷纷。
他非常诧异,继续往前走,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林的尽头正是溪水的发源地,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仿佛有点光亮。
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必考点及答题技巧课外文言文阅读在中考语文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不少同学苦不堪言,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理一理课外文言文怎么考怎么答!常考课外文言文主题有写人记事和讽谏劝说。
先来两道题感受下(文末附翻译):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写人记事类)申不害者,郑之贱臣也,学黄、老、刑名,以干昭侯。
昭侯用为相,内修政教,外应诸侯,十五年,终申子之身,国治兵强。
申子尝请仕其从兄,昭侯不许,申子有怨色。
昭侯曰:“所为学于子者,欲以治国也。
今将听子之谒而废子之术乎,已其行子之术而废子之请乎?子尝教寡人修功劳,视次第;今有所私求,我将奚听乎?”申子乃辟舍请罪曰:“君真其人也!”(节选自《资治通鉴·周纪二》)1.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今将听子之谒而废子之术乎答:今/将/听子之谒/而废子之术乎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内修政教(整治、整顿)(2)终申子之身(去世)(3)申子尝请仕其从兄(曾经)(4)申子有怨色(脸色或表情)3.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D)A.申不害者马之千里者B.以干昭侯皆以美于徐公C.我将奚听乎览物之情,得无异乎D.申子乃辟舍请罪曰乃入见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所为学于子者,欲以治国也。
答:我之所以向你学习,是打算用来治理国家的。
5.请简要说说文中的韩昭侯身上具有哪些优秀品质。
答:①知人善用;②明法度;③善于说理;④坚持原则。
(答出两点即可)6.简要谈谈你对文中“修功劳,视次第”的理解,并说说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答:按照功劳的大小来封赏等级。
这样做有助于维持君王的统治,有利于国家的安定。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讽谏劝说类)后唐庄宗猎于中牟,践蹂民田,中牟令当马而谏。
庄宗大怒,命叱去斩之。
伶人敬新磨率诸伶走追其令,擒至马前。
数之曰:“汝为县令,独不闻天子好田猎乎?奈何纵民稼穑,以供岁赋,何不饥饿汝民,空此田地,以待天子驰逐?汝罪当死,亟请行刑!”诸伶复唱和,于是庄宗大笑,赦之。
记事的400字文言文周记关于追求作文文言文400字文言文自传400字第1篇文言文自传400字吾生于九六年六月,姓黄名子乐,未有字,人送外号曰可乐,心中好不欢喜。
乃广东珠海人氏。
性格开朗,好与人交谈,活泼好动。
吾不汲汲于富贵,只因时时盼横财之至噫朽木不可雕也。
自幼爱好读书,因而倍受赞誉。
读书时不求甚解,却善记内容,遂精通课外之史焉,亦自称之“天才”。
嘻脸皮之厚度,人难以匹敌哉吾虽瘦小,亦好舞刀弄枪,无奈身不处于乱世,志向只能破裂。
呜呼既不得实现,只得于虚幻中尝试。
吾热衷于电脑,亦颇有造化,只缺少时间,否则必成大事焉好唱歌,生性胆小,常于空旷外引吭高歌,不敢扰民。
吾虽不才,相貌平平,亦不勤学,排名屡处他人之后,但亦盼成大器。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吾不苦、不劳、不饿,如何成大器君不见阳明之事乎吾却不肯为碌碌之辈,此生可成功否将失败否注:阳明,明朝伟大的四家,王守仁。
珠海市第七中学初二:黄子乐第2篇文言文自传400字吾生于九六年六月,姓黄名子乐,未有字,人送外号曰可乐,心中好不欢喜。
乃广东珠海人氏。
性格开朗,好与人交谈,活泼好动。
吾不汲汲于富贵,只因时时盼横财之至噫朽木不可雕也。
自幼爱好读书,因而倍受赞誉。
读书时不求甚解,却善记内容,遂精通课外之史焉,亦自称之“天才”。
嘻脸皮之厚度,人难以匹敌哉吾虽瘦小,亦好舞刀弄枪,无奈身不处于乱世,志向只能破裂。
呜呼既不得实现,只得于虚幻中尝试。
吾热衷于电脑,亦颇有造化,只缺少时间,否则必成大事焉好唱歌,生性胆小,常于空旷外引吭高歌,不敢扰民。
吾虽不才,相貌平平,亦不勤学,排名屡处他人之后,但亦盼成大器。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吾不苦、不劳、不饿,如何成大器君不见阳明之事乎吾却不肯为碌碌之辈,此生可成功否将失败否注:阳明,明朝伟大的四家,王守仁。
珠海市第七中学初二:黄子乐第3篇文言文自传400字吾生于九六年六月,姓黄名子乐,未有字,人送外号曰可乐,心中好不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