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质量管理奖标准讲座-免费版
- 格式:pptx
- 大小:1000.80 KB
- 文档页数:3
质量治理小组根底讲座第一局部质量与质量治理第二局部QC小组活动全然内容与要求第三局部QC小组成果总结和公布第四局部方法与工具第一局部质量与质量治理一质量的概念“质量〞是质量治理中最全然的概念,也是当今社会所常用的名词和议论的热门话题,“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质量兴厂、提高质量人人有责〞等等,这些口号的提出与传播,更加引起人们对质量的关注,但人们对“质量〞的熟悉和理解是多种多样的。
什么是质量呢?ISO9000:2000给出质量的定义是: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那个地方没有将质量限定于产品或效劳,而是泛指一切能够单独描述的事物。
它能够是活动或过程,能够是产品,也能够是组织、体系或人,以及上述各项的任何组合。
定义中的“特性〞是指事物能够区分的特征。
固有特性是指事物本来就有的,尤其是永久的特性,而不是“给予〞的。
定义中的“要求〞即能够是明确表述出来的,也能够是隐含的、不言而喻的。
满足要求,确实是基本应满足明确规定的和隐含的需要和期瞧。
质量是对顾客需要的反映,而顾客需要的表述经常是感性的、不明晰的,为了使满足顾客需要的质量得以实现,就必须把顾客表述的需要用理性的、明晰的、技术的语言表述出来,这确实是基本质量特性。
关于工业产品来讲,它的质量特性通常包括:性能、寿命、可靠性、平安性、经济性等;关于效劳来讲,它的质量特性通常包括:功能性、时刻性、平安性、经济性、舒适性、文明性等。
顾客的需要是随时刻而变化的,它要受社会、政治、经济、技术、文化等条件的制约。
世界闻名质量治理专家、美国的朱兰博士曾提出:质量即适用性。
他强调质量不能仅从标准的角度动身,只瞧产品或效劳是否符合标准的规定,而是要从顾客动身,瞧产品或效劳是否满足顾客的需要以及满足的程度。
顾客满足定义为:顾客对其要求已被满足的程度的感受。
假如可感知效果低于期瞧,期瞧得不到满足,那么顾客不满足;假如可感知效果与期瞧相匹配,期瞧得到满足,顾客就满足;假如可感知效果超过期瞧,顾客就会高度满足,直至产生忠诚。
质量管理奖培训班讲座一、开展质量管理奖评审的目的和意义。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表彰在质量管理方面取得突出成效的组织,引导和激励组织追求卓越的质量管理经营,提高组织综合质量和竞争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用户、推进质量振兴事业。
质量奖是对实施卓越的质量管理并取得显著的质量、经济、社会效益的组织授予的在质量方面的最高奖励。
申请质量奖的意义。
改进组织的关键绩效,取得经营的成功。
寻找一个最经济有效的途径,找出组织的优势和改进机会。
激励员工,提高士气。
向标杆学习,提升竞争能力。
分享获奖企业的最佳实践。
获得外部专家的评价。
二、质量管理奖的评审原则。
质量奖评审遵循为组织创造价值的宗旨,坚持"高标准、少而精"和"优中选优"的原则,根据质量奖评审标准对组织进行科学、客观、公正的评审。
三、质量管理奖评审的依据。
采用《卓越绩效评价准则》GB/T19580-2004国家标准。
标准吸收和借鉴了国外质量奖评价标准,注重组织从领导作用、战略策划、顾客和市场调查、人力资源管理、过程管理,直至售后服务的全过程控制,更注重组织运作绩效、满足顾客需要和持续改进能力,以及外部环境变化时组织的应变能力和发展潜能。
四、质量管理奖的申报条件。
组织应在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并取得显著成效的前提下,对照评审标准,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提出申报。
申报组织必须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合法注册与生产经营的组织,并具备以下基本条件:(一)认真贯彻实施ISO 9000族标准,建立、实施并保持质量管理体系,已获认证注册;对有强制性要求的产品已获认证注册;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符合相关标准要求;(二)近三年,在产品质量监督抽查中合格,产品质量稳定;(三)认真贯彻实施ISO 14000族标准,建立、实施并保持环境管理体系;组织三废治理达标;(四)连续三年无重大质量、设备、伤亡、火灾和爆炸事故(按行业规定)及重大用户投诉;(五)由所属行业或所在地区质协对申报组织进行推荐,提出对申报组织的质量管理评价意见。
全国质量管理奖评审标准1、领导和经营战略(200分)1.1以顾客为中心的经营理念(30分)1.1.1组织应建立以顾客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引导组织追求卓越;1.1.2组织的经营理念为全体员工认识、理解,并在组织内部得到充分体现;1.1.3组织的经营理念应在组织经营战略中体现,并能影响到组织的相关方。
1.2领导作用(60分)1.2.1组织的最高管理者应对顾客、员工、社会做出承诺,并根据承诺对象需求的变化,不断改进提高。
a)为顾客提供卓越的产品,优质的服务,确保顾客满意;b)为员工提供进取、提升、充分发挥潜能的工作环境;c)依法经营,遵守经营道德,承担社会责任,尽好公民义务;d)为上述活动提供充分的资源保证。
1.2.2最高管理者应确保管理层工作的科学、有序、有效和效率。
1.2.3领导参与1.2.3.1组织的管理层,特别是最高管理者,应亲自参加组织的重大质量经营活动。
主要包括:a)主持制订组织的经营战略、发展规划和方针、目标;b)确定和优化组织的机构设置,主持职能分配;c)组织质量管理体系建立、运行和改进,特别是以预防为主的产品和服务质量控制系统,主持管理评审和重大的质量改进;d)参加与顾客、供方、员工和社区的合作活动。
1.3经营战略策划(60分)1.3.1战略制订过程1.3.1.1组织的战略制订应有充分的依据。
主要包括:a)国家与本行业、本地区有关的法律、法规、政策及行业、地区发展动态;b)顾客和市场需求;c)竞争环境的现状和变化趋势;d)组织的技术、管理、财力、人力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和劣势。
1.3.1.2分析信息,由最高管理者主持有关层次对经营战略进行论证,做出决策。
1.3.1.3根据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变化,必要时,对经营战略进行适时调整。
1.3.2经营战略应体现组织的经营理念,不断满足顾客和市场的需求和期望,并考虑相关方的利益。
1.3.3战略部署1.3.3.1根据经营战略制订组织发展规划,可包括:产品、规模、质量、市场、资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