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生物: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
- 格式:ppt
- 大小:274.00 KB
- 文档页数:14
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生物显微镜是小学实验室中比较精密的仪器,一般来观察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生物。
一架显微镜包括机械装备和光学系统两大部分。
一、机械部分1、镜筒:镜筒是一个金属长筒筒上端安装目前镜头,下端装有镜头转换器和物镜头。
2、镜头转换器:是装在镜筒下端的一个可以旋转的圆盘,镜头转换器上有三个或四个孔,分别装有低倍和高倍物镜镜头。
3、粗准焦螺旋:位于镜臂的上方,可以转动,以便使镜筒可以上下移动,从而调节焦距。
4、细准焦螺旋:位于静臂的下方,它们移动范围较粗准焦螺旋小,可以细调焦距。
5、镜座:位于镜臂下方呈马蹄型的,金属座,用于稳固和支撑镜身。
6、镜柱:上接镜臂下连镜柱,可以支镜臂和载物盒。
7、镜臂:上接镜筒,下连镜柱,呈弓曲形,它是显微镜上的手握之处。
8、倾斜关节:位于镜臂和镜柱连接之处的活动关节,可用于调节镜臂的倾斜度便于观察,但是在使用临时装片观察时,禁止使用倾斜关节,尤其是装片内含有酸性试剂时,严禁使用以免污损镜体。
9、载物台:放置玻片的平台,其中央具有通光孔,在通关孔的左右各有一个弹性金属压片夹,压片夹是用来压位载玻片的夹子,较高级的显微镜在在载物台上常具有推进器,它包括夹片夹和推进螺旋。
除夹住切片外,还可以使切片在载物台上移动。
二、光学部分1、目镜:它是插在镜筒顶部的镜头,是有一组透镜组成的,他可以使物镜成倍的分辨,放大物像,例如5x、10x、16x。
2、物镜:它安装在转换器的孔上,也是有一组透镜组成的,能够把物体清晰的放大,物镜上刻有放大的倍数,例如10x、40x等,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倍数乘以物镜的倍数。
3、反光镜:它在聚光器的下方,有平面镜和凸面镜两种镜面,两面反射的强度不同,平面镜反射平行光线,它的反射光线较凸面镜弱,人们可以按需要反转反光镜。
4、遮光器:简单的显微镜无聚光器和采光圈。
而装有遮光器,遮光器呈圆盘状,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光圈对准光孔时可以调节光线的强弱。
一、低倍镜的使用方法1、取镜和放置显微镜平时存放在柜,用时从柜中或箱中取出。
中考生物实验:显微镜的结构及使用方法
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方法
一、显微镜的结构
显微镜通常由镜筒、物镜、目镜、载物台、焦距调节装置等部分组成。
其中,物镜和目镜是显微镜的核心部件,物镜接近标本,目镜接近人的眼睛。
二、显微镜使用方法
1、取镜和安放
取出显微镜后,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将显微镜放在实验台距边缘7cm左右处,略偏左。
然后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2、对光
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物镜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cm距离)。
用反光镜将光线反射到遮光器、通光孔、标本、物镜、镜筒、目镜、眼睛。
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圆形视野。
3、压片与低倍镜下观察
将所要观察的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标本。
一只眼向目镜内看,同时逆时针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
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4、高倍镜下观察
将在低倍镜下观察到的物像,移到视野的中央。
转动转换器,用高倍镜观察,并请轻轻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看清楚物像为止。
5、注意事项
实验完毕,要将显微镜外表擦拭干净。
如需擦拭目镜和物镜,请用擦镜纸。
然后,转动转换器,把两个物镜偏到两旁,并将镜筒缓缓下降到最低处。
最后把显微镜放进镜箱里,送回原处。
需要注意的是,从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倒像,物像的放大倍数是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放大倍数越大,观察到的物像就越大,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就越少。
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方法
显微镜的结构主要包括机械部分和光学部分。
机械部分包括镜座、镜臂、载物台、压片夹、物镜转换器、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等。
光学部分包括目镜、物镜、聚光器、光源等。
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 右手握镜臂,左手托镜座,将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调整显微镜的位置和角度,直到看到清晰的视野。
2. 调整目镜和物镜的距离,使视野中的物像和分划板清晰。
3. 如果使用低倍镜观察,可以通过转动粗准焦螺旋来调节物镜与标本的距离,直到看清物像为止。
如果使用高倍镜观察,应先在低倍镜下找到需要放大观察的结构,然后换高倍镜,并稍微转动细准焦螺旋,即可看清物像。
4. 如果需要测量细胞大小等数据,可以使用测量目镜和测微尺等工具,根据测量结果计算细胞的长度和直径等参数。
在使用显微镜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在使用前应该先了解显微镜的结构和功能,熟悉操作步骤和方法。
2. 使用时要轻拿轻放,避免损坏或摔落。
3. 使用后应该及时清洁和保养显微镜,避免长期不用造成损坏。
4. 特别是在进行高倍镜观察时,要注意避免使用太高的放大倍数,以免导致图像失真或无法清晰观察到细胞的结构。
总之,正确地使用显微镜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观察和分析细胞和组织的结构和形态,为科学研究提供重要支持。
一、显微镜的结构显微镜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1.支架:显微镜的主体结构,用于支撑和固定其他部件。
2.桥臂:连接镜筒和支架的部分,通常由金属材料制成。
3.眼镜筒:放置镜片,并通过放大镜片上的目镜观察物体。
4.镜头:由一个或多个透镜组成,用于放大物体并产生清晰的图像。
5.物镜:位于镜筒上方的透镜,能够调节视野的焦距和放大倍数。
6.台架:显微镜下方的平台,用于放置待观察的物体。
7.台夹:固定样品的装置,可以调整和固定样品的位置。
8.光源:通常是一颗白炽灯泡或LED灯,用于照亮样品。
9.视网膜屏:通过调整来调节光源的强弱和方向。
二、显微镜的使用使用显微镜观察样品时,需要进行以下步骤:1.准备样品:样品可以是一小片植物组织、昆虫的部分、细菌等。
样品需要被制备成薄片,以便在显微镜下观察。
2.调节光源:打开显微镜,调节光源使其照亮样品。
可以通过视网膜屏来控制光源的强弱和方向,确保样品能够被适当地照亮。
3.定位样品:将样品放在台架上,使用台夹将其固定在适当的位置,确保样品在显微镜下可见并不会移动。
4.调节物镜:选择低倍物镜,将其对准样品。
使用焦距调节旋钮调整视野的焦距,直到样品清晰可见。
5.调节放大倍数:在观察到清晰的图像后,可以更换高倍物镜以获得更大的放大倍数。
在更换物镜时,需要重新调整焦距以确保观察到的图像清晰。
6.观察和记录:使用目镜来观察样品,并可以使用笔和纸记录观察到的结果和细节。
7.清洁和关闭:观察完成后,应当关闭显微镜,并将镜片和样品清洁干净,以便下一次使用。
总结:显微镜的使用可以提供学生观察和研究细胞和微生物的机会。
通过了解显微镜的结构和正确使用方法,学生可以更好地利用这一工具进行生物学的学习。
学习使用显微镜,可以使学生对微观世界有更深的理解,也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实验操作技能。
高中生物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学法指导一、显微镜的结构1、目镜:在镜筒的上方,其上标有放大倍数。
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越短放大倍数越大。
2、物镜:连接在转换器上,其上标有放大倍数。
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越短放大倍数越小。
3、镜座:方形或马蹄形的铁座,用来稳定显微镜。
4、镜臂:支持镜筒,上有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
5、镜筒:上接目镜,下通过转换器连接物镜。
6、转换器:上面可以连2个~4个物镜,转动转换器可以使其中的一个物镜对准通光孔。
7、载物台:中央有通光孔,其上有玻片夹和移动尺。
8、遮光器:上有大小不等的孔,用来调节光强度。
9、反光镜:一面为平面镜,一面为凹面镜,用来反射光线。
当外界光线强时,用平面镜;外界光线弱时,用凹面镜。
二、显微镜的操作1、安装好目镜和物镜,一只手握镜臂,另一只手托镜座,放在实验台的左前方。
2、对光: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左眼观察,转动反光镜,直到看到一个均一明亮的视野。
3、用低倍镜观察:在载物台上固定好装片或切片,使要观察的部分对准通光孔,从侧面注视物镜,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使物镜接近但不接触玻片,再用左眼观察目镜中的视野,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直到看清物像。
4、用高倍镜观察:把要观察的物像移到视野的中央,转动转换器,使高倍镜对准通光孔,调节细准焦螺旋,直到看清物像。
三、显微镜使用的注意事项1、调节视野的清晰度:低倍镜调节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高倍镜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
2、调节视野的明亮程度:调节遮光器和反光镜。
3、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
放大倍数是指视野中的长、宽或直径放大的倍数,若求面积放大的倍数则为放大倍数的平方。
45、显微镜使物像呈放大的倒立的虚像,因此实际移动玻片的方向应与视野中要移动的方向相反。
如下图所示。
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方法1. 显微镜的结构显微镜是一种用于放大微小物体的光学仪器,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1.1 目镜目镜是显微镜中放置眼睛的部分,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镜筒”。
目镜一般由两到三个透镜组成,通过调节目镜镜筒的高度和焦距来实现对物体的放大。
1.2 物镜物镜是显微镜中放置在物体附近的部分,由多个透镜组成。
物镜的放大倍数通常比目镜大,常见的物镜有4倍、10倍和40倍等。
物镜与目镜的组合可以得到显微镜的最终放大倍数。
1.3 台架台架是显微镜的支撑部分,一般由金属材料制成。
台架上通常还有一些调节装置,如粗调和细调,用于控制镜筒的高度和焦距。
1.4 光源光源是显微镜用于照明样本的部分,常见的光源有白炽灯和荧光灯。
光源一般位于显微镜的底部,并通过透镜系统使样本获得足够的光线。
1.5 装片夹装片夹是用于将样本放置在显微镜上的部分,一般由两个夹具组成。
装片夹可以通过旋钮调节夹具间的间距,以适应不同大小的样本。
2. 显微镜的使用方法使用显微镜需要以下步骤:2.1 调整目镜先调整目镜,使其合适的高度和焦距,以便观察样本时能够清晰看到图像。
通常,目镜需要调整至与眼睛的距离约为10厘米,然后通过转动目镜调节螺旋使视场对准。
2.2 装置样本用装片夹将样本夹在显微镜的台架上,并通过调节旋钮使样本与物镜的透镜靠近。
确保样本在装片夹中夹紧,避免移动时样本掉落或晃动。
2.3 确定放大倍数通过转动物镜选择合适的放大倍数。
常见的物镜有4倍、10倍和40倍等,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倍数。
2.4 调整焦距用粗调装置将镜筒与物镜的透镜靠近,然后使用细调装置使图像变得清晰。
逐渐转动细调装置直到获得最清晰的图像,并确保图像仍然在视场范围内。
2.5 观察和记录通过目镜观察样本,并根据需要记录下所见的图像或数据。
在观察过程中,可以通过调整物镜和焦距来改变放大倍数和焦点位置,以获取更详细的信息。
2.6 清洁和保养使用完显微镜后,及时清洁物镜、目镜和装片夹上的任何污渍。
初中生物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1.显微镜的结构(1)机械部分:包括镜座、镜柱、镜臂、载物台、镜筒、调节器(也叫调节螺旋):大的叫粗准焦螺旋,小的叫细准焦螺旋。
(2)光学部分:包括目镜、物镜、反光镜、遮光器等。
2.显微镜的使用方法(1)取镜和安放(2)对光:不断调整反光镜,直到出现光亮而均匀的视野。
(3)观察:将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通光孔的中央,玻片标本两端用压片夹夹紧,再用手沿顺时针方向旋转粗调节器,把镜筒徐徐降到接物镜头差不多接近玻片标本为止(从侧面观察下降镜筒)。
然后左眼观察,边观察边用调节器将镜筒徐徐上升(逆时针方向旋转粗准焦螺旋)直到发现物象,观察清晰为止。
如果观察部分不在视野中心,可移动玻片标本到视野中心,再上下转动细准焦螺旋至物象清晰为止。
3、生物图的画法及注意事项①绘图用削尖铅笔(3H型),根据观察到的物像绘制,力求真实性;②图绘在报告纸中央偏左上方,大小适当。
③图中较暗的地方,用铅笔点上细圆点表示,不能涂抹。
(越暗的地方,细点越多,不能涂阴影表示暗处)。
④标注名称。
4、显微镜使用的几点技巧①目镜:镜头越长,放大倍数低,镜头短,放大的倍数越高。
物镜:镜头越长,放大倍数高,镜头短,放大的倍数越低。
显微镜放大倍数越高,视野中观察到细胞体积大,数目就越少,视野越暗,镜头与玻片的距离越近。
②判断视野中污点:移动玻片标本,污点动,污点在玻片上;若污物不动;转动目镜,污物在目镜上;若移动玻片和转动目镜,污点不动,则污点在物镜上。
5、因为观察到的物像是倒立的,要使观察到的物像在视野的中央,移动的原则是:标本移动的方向和观察到物像移动的方向是相反。
6、在实验“观察植物细胞”步骤2中滴入清水;而在“观察口腔上皮细胞”中步骤2滴入的是生理盐水,与人体细胞细胞液浓度大致相同,以维持细胞正常生理形态,若置于清水中,会使细胞过度吸水而破裂。
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是密切联系的,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的家。
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及主要构件的作用知识精讲普通光学显微镜的结构可分为机械部分和光学部分。
1.机械部分:包括镜座、镜柱、镜臂、镜筒、载物台、压片夹、转换器、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
2.光学部分:包括目镜、物镜、遮光器、通光孔、反光镜。
普通光学显微镜结构图名师点睛1.目镜、物镜与放大倍数(1)目镜:通常有2~3个目镜,上面刻有5×、10×、16×符号表示其放大倍数。
(2)物镜:通常有3~4个物镜,其中较短的刻有“4×”“10×”符号的为低倍镜,较长的刻有“40×”“100×”符号的为高倍镜。
(3)放大倍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放大倍数与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如物镜为10×,目镜为10×,其放大倍数就为10×10=100。
2.常见镜头的识别及观察效果3.反光镜:有平、凹两面。
凹面镜聚光作用强,适于光线较弱时使用;平面镜聚光作用弱,适于光线较强时使用。
4.调节器:装在镜臂上的大小两种螺旋,包括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调节时使镜筒作上下方向的移动。
(1)粗准焦螺旋:可使镜筒作快速和较大幅度的升降,能迅速调节物镜和标本之间的距离使物像呈现于视野中,通常在使用低倍镜时,先用粗准焦螺旋迅速找到物像。
(2)细准焦螺旋:可使镜筒缓慢地升降,多在使用高倍镜时使用,从而得到更清晰的物像。
5.显微镜的成像:光线→反光镜→遮光器→通光孔→透明标本→物镜→镜筒→目镜→眼。
典型例题1.小明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发现视野中的物像不是很清晰,应调节显微镜的()。
A.细准焦螺旋B.粗准焦螺旋C.反光镜D.遮光器解析:粗准焦螺旋能迅速调节物镜和标本之间的距离使物像呈现于视野中,迅速找到物像,但是物像一般不是很清楚,而细准焦螺旋可使镜筒缓慢地升降,从而得到更清晰的物像。
答案:A2.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可看到在视野中央有一行相连的8个细胞。
初中生物显微镜知识点一、显微镜的基本原理1. 显微镜的结构:- 目镜:观察样本的镜头,位于显微镜的上方,观察者通过它来查看放大的图像。
- 物镜:接近样本的镜头,负责初步放大样本。
- 粗微调螺旋:用于大幅度调整物镜与样本之间的距离,使样本进入视野。
- 细微调螺旋:用于小幅度调整物镜与样本之间的距离,使图像更清晰。
- 载玻片:放置样本的平台,通常样本被放在一个薄的玻璃片上。
- 光源:提供照明,使样本可见。
2. 显微镜的成像原理:- 显微镜通过物镜和目镜的组合放大样本。
物镜首先放大样本,然后目镜进一步放大物镜形成的图像。
二、显微镜的使用方法1. 取镜和安放:- 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 将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2. 对光:- 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 选择适当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 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便于观察画图和记录。
- 转动反光镜,直到看到一个明亮的视野。
3. 观察:- 放置载玻片标本。
- 先使用粗微调螺旋降低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但要避免物镜与载玻片接触。
- 观察时,先注视着物镜,然后慢慢转动粗微调螺旋,直到基本看清物像。
- 微调细调螺旋,使图像清晰。
三、显微镜的保养1. 使用后的清理:- 取下目镜和物镜,用擦镜纸擦拭。
- 清理载玻片和机械部分,保持干燥。
- 将显微镜放回镜箱中,存放在干燥、避光的地方。
2. 注意事项:- 不要随意拆卸显微镜的部件。
- 避免显微镜受到剧烈震动或撞击。
- 不要用手直接触摸镜头,以免留下指纹或油渍。
四、显微镜在生物学习中的应用1. 细胞观察:- 通过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
- 学习细胞的基本组成部分,如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等。
2. 组织观察:- 观察不同类型的组织,如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
- 了解它们在生物体内的功能和特点。
3. 微生物观察:- 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菌、真菌和原生动物等微生物。
- 学习微生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
浙教版中考生物实验1、使用显微镜观察生物显微镜的结构与用法(1)结构:目镜、物镜、反光镜、光圈、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物镜转换器等(如图)1)粗调节器(粗螺旋):大螺旋称粗调节器,移动时可使镜台作快速和较大幅度的升降,所以能迅速调节物镜和标本之间的距离使物象呈现于视野中,通常在使用低倍镜时,先用粗调节器迅速找到物象。
2)细调节器(细螺旋):小螺旋称细调节器,移动时可使镜台缓慢地升降,多在运用高倍镜时使用,从而得到更清晰的物象,并借以观察标本的不同层次和不同深度的结构。
3)反光镜:装在镜座上面,可向任意方向转动,它有平、凹两面,其作用是将光源光线反射到聚光器上,再经通光孔照明标本,凹面镜聚光作用强,适于光线较弱的时候使用,平面镜聚光作用弱,适于光线较强时使用4)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的放大倍数与目镜的放大倍数的乘积,如物镜为10×,目镜为10×,其放大倍数就为10×10=100。
图象观察:例:“上“就是把“上”转180度(或先上下对称,把得到的图象左右对称,所得图像就是观察到的图象),如“P”在显微镜观察到的是“d”(上下对称得b,b再左右对称,得d)使用方法:低倍镜的使用方法(1)取镜和放置:显微镜平时存放在柜或箱中,用时从柜中取出,右手紧握镜臂,左一手托住镜座,将显微镜放在自己左肩前方的实验台上,镜座后端距桌边1-2寸为宜,便于坐着操作。
(2)对光:用拇指和中指移动旋转器(切忌手持物镜移动),使低倍镜对准镜台的通光孔(当转动听到碰叩声时,说明物镜光轴已对准镜筒中心)。
打开光圈,上升集光器,并将反光镜转向光源,以左眼在目镜上观察(右眼睁开),同时调节反光镜方向,直到视野内的光线均匀明亮为止。
(3)放置玻片标本:取一玻片标本放在镜台上,一定使有盖玻片的一面朝上,切不可放反,用推片器弹簧夹夹住,然后旋转推片器螺旋,将所要观察的部位调到通光孔的正中。
(4)调节焦距:以左手按逆时针方向转动粗调节器,使镜台缓慢地上升至物镜距标本片约5毫米处,应注意在上升镜台时,切勿在目镜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