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O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
- 格式:doc
- 大小:68.00 KB
- 文档页数:5
ABO血型鉴定12应用心理学(1) 余歌子2012326670018一、目的1.学习辨别血型的方法2.观察红细胞凝集现象,掌握ABO血型鉴定的原理二、原理ABO血型是根据红细胞表面存在的凝集原决定的。
存在A凝集原的称为A 血型,存在B凝集原的称为B血型。
而血清中还存在凝集素。
当A凝集原与抗A 凝集素相遇或B凝集原与抗B凝集素相遇时,会发生红细胞凝集反应。
一般A 型标准血清中含有抗B凝集素,B型标准血清中含有抗A凝集素,因此可以用标准血清中的凝集素与被测者红细胞反应,以确定其血型。
三、材料和方法1.材料:标准A血清,标准B血清,载玻片,采血针,竹签,75%酒精棉球,干棉球,尖头滴管,显微镜。
2.方法:(1)在载玻片上分别滴上标准A血清和标准B血清。
(2)用75%酒精棉球消毒无名指端,用采血针刺破指端,滴少量血与标准A血清和标准B血清混合,放置1~2 min后,能肉眼观察有无凝血现象,肉眼不易分辨的用显微镜观察。
(3)根据凝集现象的有无判断血型四、观察项目ABO血型鉴定五、实验结果(1)血液滴在标准A、B血清中都没有发生凝结,为O型血(2)血液滴在标准A、B血清中都发生凝结,为AB型血(3)血液滴在标准A血清发生凝结、B血清中都没有发生凝结,为A型血(4)血液滴在标准B血清发生凝结、A血清中都没有发生凝结,为B型血六、讨论及结论1.根据你自己的血型,说明你能接受何种血型的血液和输血给何种血型的人,为什么?答:O型血,可以接受O型血,可以输血给任何血型的人。
异性输血的原理:抗体稀释到一定程度时就不再凝聚抗原,就可以把有抗体血液经稀释输给有相映抗原的人。
2.在没有标准血清的条件下,如果只知1人为A型血,能否测知全班人血型,如何进行?答:可以,提取该同学的血液,制成红细胞悬液和血清,使其分别于其3.A型标准血清和B型标准血请中各自所含何种凝集素?答:标准A、B血清中分别含有抗A、B凝集素。
4.试根据父母的血型,写出后代的可能血型:。
ABO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实验[实验目的]观察红细胞凝集现象。
学习ABO血型鉴定方法,掌握血型鉴定原理。
[实验原理]ABO血型是根据红细胞表面存在的凝集原决定的。
存在A凝集原的称为A血型,存在B凝集原的称为B血型。
而血清中还存在凝集素。
当A凝集原与抗A凝集素相遇或B凝集原与抗B 凝集素相遇时,会发生红细胞凝集反应。
一般A型标准血清中含有抗B凝集素,B型标准血清中含有抗A凝集素,因此可以用标准血清中的凝集素与被测者红细胞反应,以确定其血型。
同种动物不同个体的红细胞凝集称为同族血细胞凝集作用。
不同动物的血液互相混合有时也可产生红细胞凝集,称为异族血细胞凝集作用。
对于动物的天然血型抗体了解不多,而且免疫效价也很低,所以同种动物第一次输血,一般不会引起严重后果。
但第二次输血就必须进行交配试验,才能决定是否能相互输血。
[实验对象]正常人。
[实验药品]A型B型标准血清。
[仪器器械]双凹玻片,采血针,竹签,75%酒精棉球,干棉球,玻璃蜡笔(记号笔),尖头滴管,显微镜。
[实验方法与步骤]1.ABO血型的鉴定:(1)取双凹玻片一块,在两端分别标上A和B,中央标记受试者的号码。
(2)在A端和B端的凹面中分别滴上相应标准血清少许。
图6.9-1 ABO血型鉴定示意图(3)75%酒精棉球消毒无名指端,用采血针刺破指端,用消毒后的尖头滴管吸取少量血(也可用红细胞悬浮液,见下述),分别与A端和B端凹面中的标准血清混合,放置1~2 min后,能肉眼观察有无凝血现象,肉眼不易分辨的用显微镜观察。
(4)根据凝集现象的有无判断血型(图6.9-1)。
2.交叉配血实验:(1)分别对供血动物和受血动物消毒、静脉取血,制备成血清和红细胞悬浮液。
红细胞悬浮液是将受检者的血液一滴,加入装有生理盐水约1 ml的小试管中,即为2%的红细胞悬浮液。
加盖备用。
(2)取双凹玻片一块,在两端分别标上供血动物和受血动物的名称或代号,分别滴上它们的血清少许。
(3)将供血者的红细胞悬浮液吸取少量,滴到受血者的血清中(称为主侧配血,图6.9-2);将受血者的红细胞悬浮液吸取少量,滴入供血者的血清中(称为次侧配血),混合。
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技术的进展1. 背景血型是人类体内各种物质组成的一种表现形式。
血型鉴定是指通过检测人类的血液,确定其属于哪种血型群体。
血型主要分为ABO血型和Rh血型两类,其中ABO血型分为A、B、AB、O四种,Rh血型分为Rh阳性和Rh阴性两种。
目前,血型鉴定在多个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医学领域方面,血型鉴定是用于临床输血、器官移植、产前妊娠检测以及疾病诊断等方面的一项重要技术。
在犯罪侦查领域,血型鉴定也是重要的鉴定手段之一。
在这些应用领域中,交叉配血技术也是必不可少的。
交叉配血是指在输血前进行的一项检测,旨在避免不同血型之间的抗原-抗体反应而引起的输血反应。
2. 血型鉴定技术的进展随着科技的进步,血型鉴定技术不断得到改进。
以下是一些血型鉴定技术的进展。
2.1 DNA血型鉴定技术传统的血型鉴定是通过红细胞凝集试验和抗体荧光染色法进行的。
不过,这些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还有待提高。
随着分子遗传学的发展,利用DNA进行血型鉴定的方法被开发出来。
通过PCR扩增样本中特定基因的DNA片段,以及DNA 序列比对等分子生物学方法,可以对血型进行更精准、更快速地检测。
2.2 微流控技术传统的红细胞凝集试验和抗体荧光染色法是半定量的方法,无法精确测量凝集度。
现在,微流控技术被应用于血型鉴定,通过对血液样本进行微型芯片操作,可以更加准确地测量血型凝集度。
2.3 免疫层析技术免疫层析技术是一种分析技术,可以用来检测血型抗原和抗体。
这种技术通过把抗原或抗体定位在纸质层析板上,并利用反应物加速碘的移动,从而以条形码形式显示结果。
这种技术可以在这些领域以外得到广泛应用,如食品检测、环境检测和生物体内分子检测。
3. 交叉配血技术的进展与血型鉴定技术一样,交叉配血技术也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改进。
以下是一些交叉配血技术的进展。
3.1 电脑模拟最初,交叉配血技术是通过实验室实际交叉配血之前的红细胞凝集结果来预测可能的问题。
但是,这种方法既费时又不一定能准确预测结果。
实验七ABO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实验一、实验目的通过鉴定实验和配血实验来学习、掌握人类ABO血型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血型是特指血细胞膜表面抗原的类型。
ABO血型系统是一类常用的血液分型体系。
在ABO血型系统中,红细胞膜上抗原分A和B两种抗原,而血清抗体分抗A和抗B两种抗体。
A抗原加抗A抗体或B抗原加抗B抗体,则产生凝集现象。
血型鉴定是将受试者的红细胞加入标准A型血清(含有抗B抗体)与标准B型血清(含有抗A抗体)中,观察有无凝集现象,从而测知受试者红细胞膜上有无A 或/和B抗原。
在ABO血型系统,根据红细胞膜上是否含A、B抗原而分为A、B、AB、O四型(表7-1)。
统不同,人群中Rh血型的不匹配非常罕见,尤其在黄种人中,Rh(+)型占到99.7%,而Rh(-)型还不到0.3%。
所以在医疗输血中,通常只考虑献血者和输血者之间ABO血型是否匹配。
ABO血型在人群中的分布,存在着地理环境及民族、种族的差异,在我国汉族人群中,各血型的比例由多到少依次是O(34.11%)﹥ B(28.98%)﹥A(28.29%)﹥AB(8.69%)。
交叉配血是将受血者的红细胞与血清分别同供血者的血清与红细胞混合,观察有无凝集现象。
输血时,主要考虑供血者的红细胞不要被受血者的血清所凝集,其次才考虑受血者的红细胞不被供血者的血清所凝集。
前者叫交叉配血的主侧,后者称为交叉配血的次侧。
只有主侧和次侧均无凝集,称为“配血相合”。
如果主侧凝集,称为“配血不合”或“配血禁忌”,绝对不能输血;如果主侧不凝集,而次侧凝集,可以认为“基本相合”,但输血要特别谨慎,不宜过快过多,密切注视有无输血反应。
三、实验材料人外周血四、实验器材与试剂(一)器材采血针、尖头滴管、载玻片、1.5ml Eppendorf管、75%酒精棉球、消毒干棉球和记号笔。
(二)仪器显微镜、离心机。
(三)试剂标准A血清、标准B血清、生理盐水、碘酒。
五、实验操作(一)ABO血型鉴定1.用记号笔在载玻片两端分别作好标记A、B。
ABO血型鉴定、交叉配血的质量控制管理目的探究ABO血型鉴定结果的影响方法以及质量控制方法,探究交叉配血的质量影响因素以及质量控制管理方法。
方法从血库中随机采集试样 2 000份进行实验,初步的血型鉴定试验采用试管凝集法,鉴定之后采取交叉配血实验检验血型鉴定是否正确。
实验中所使用的血样应均为同一时间采集的并保存完好的,用以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
结果通过试管凝集法鉴定血型的血样,经过交叉配血之后验证,发现检验的正确率为97.35%。
在检验的血样中,血型鉴定的结果为A型血液样本占47.90%,B型血液样本占16.20%,AB型血液样本占14.90%,O型血液样本占21.00%。
结论ABO血型鉴定中存在许多应特别注意的方面,在实际操作中应严谨按照标准操作以保证检验的正确性。
标签:血型鉴定;交叉配血;质量控制;管理ABO血型分类的主要依据是人类的红细胞表面含有不同种类的抗原,根据红细胞表面所含抗原的不同将血型分为A型、B型、O型、AB型4类,其中,A型血红细胞表面只有凝集原A,而其血清中含有抗B的凝集素;对于B型血,其红细胞上含有凝集原B,与A型血不同的是,其血清中存在抗A的凝集素;AB型血的红细胞的表面含有凝集素A与凝集素B,其血清中不存在抗A或抗B 的凝集素,所以AB型血的人群可以少量接受其他血型的人群的献血;而对于O 型血的人群来说,其红细胞上既没有A种凝集素,也无B种凝集素,其血清中同时含有抗A、抗B的两种凝集素,所以O型血的人群的血可以少量输给不同血型的人,而不能接受不同血型人群的血[1]。
由于当某种凝集原遇到同种类的凝集素时会发生凝集反应,所以随意输血会导致严重后果。
交叉配血实验不仅在输入未知血型的血液之前要进行,而且在输入同种类型的血液以及再一次接受相同来源的血液时也要进行交叉配血实验,以保证输血的安全。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来源及管理选取在2015年4月—2017年4月之间来该院进行血液检测的血液样本2 000例,供血者的年龄在17~80岁不等,保证血液质量,未受到其他污染及影响,以排除其他因素的影响。
1红细胞血型血型:是指各种血液成分的遗传多态性,它受独立的遗传基因所控制。
由若干个相互关联的抗原抗体组成的血型体系称血型系统。
目前已发现的红细胞抗原有400余种,被归纳为27个血型系统。
其中发现最早,且与人类输血关系最密切的是ABO血型系统,其次是Rh血型系统。
ABO血型系统现知ABO遗传座位在第9号染色体长臂上,A基因的产物是N-乙酰半乳糖转移酶,它能把α-N-乙酰半乳糖分子接到一个前身物糖蛋白上,产生A抗原决定簇;B基因的产物是半乳糖转换酶,它能把α-D-半乳糖接到前身物糖蛋白上并产生B抗原决定簇;O基因不编码酶,因此是一个无效等位基因,故O型又被称为缺失型(nun type);AB杂合子分别由A 和B基因产生AB两种酶。
不同个体红细胞膜抗原经上述某种遗传基因作用,形成A、B、O、AB四种正常型别和许多亚型。
它们的分型原则是:红细胞上有A抗原,血清中有抗B抗体的为A 型,红细胞上有B抗原,血清中有抗A抗体的为B型;红细胞上有A和B两种抗原,血清中不含抗A 和抗B的为AB型;红细胞上没有A和B抗原,血清中却有抗A和抗B 抗体者为O型,H 抗原存在于ABO各型红细胞上,称为H物质(基础抗原),但以O型最多。
ABO血型系统的共同特点是红细胞上含有某种抗原,血清中就不存在对应的天然抗体。
反之,血清中含有某种天然抗体,红细胞上就不存在其对应抗原,此规律是Landsteiner在1900年首先发现的,故称Landsteiner定律。
根据此规律用标准抗血清检测红细胞上的抗原(正定血型),或用标准红细胞检测被检者血清中抗体(反定血型)来判断血型。
ABO血型鉴定的应用价值主要在于:(1)在输血中寻找合适供体;(2)在皮肤及肾移植上的供体选择;(3)在不孕症和新生儿溶血症病因研究中的应用;(4)ABO血型检测还可用于亲子鉴定、可疑血迹、精斑、毛发等的鉴定,以及与某些疾病相关的调查等。
另外,在ABO血型系统中尚存在一些变异型,简称之为亚型。
ABO定型试验和交叉配血(一)血型鉴定常见问题ABO血型鉴定是即指ABH血型抗原的检测。
红细胞含A抗原的叫A型,含B抗原的叫B型,含A和B抗原的叫AB型;不含A、B抗原,而含H抗原的称O型。
Rh血型鉴定一般指Rh系统中D抗原的检测,根据病人红细胞是否带有D抗原,分为Rh阳性和Rh阴性。
生理盐水凝集法(1)生理盐水凝集法:①玻片法:操作简单,适于大量标本检查,但反应时间长;被检查者如血清抗体效价低,则不易引起红细胞凝集,因此,不适于反向定型。
②试管法:由于离心作用可加速凝集反应,故反应时间短,而且,借助于离心力可以使红细胞接触紧密,促进凝集作用,适于急诊检查。
红细胞亚型抗原性弱,如抗A抗B标准血清效价低时,易造成漏检或误定。
如加用O型(抗A、B)血清和反向定型,可避免此类错误。
(2)凝胶微柱法是红细胞抗原与相应抗体在凝胶微柱介质中发生凝集反应的免疫学方法。
血型抗体为单克隆抗体,加入试剂、标本,用专用离心机离心后可直接用肉眼观察结果或用血型仪分析。
此法操作标准化,定量加样,确保结果准确性。
抗A、抗B和抗AB标准血清标准准血清均采自健康人,并应符合下述条件:①特异性:只能与相应的红细胞抗原发生凝集,无非特异性凝集。
②效价:我国标准抗A和抗B血清效价均在1:128以上。
③亲和力:我国标准要求抗A对A1、A2及A2B发生反应开始出现凝集的时间分别是15s、30s和45s;抗B对B型红细胞开始出现凝集的时间为15s。
凝集强度为3min时,凝块不小于1mm2。
④冷凝集素效价:在1:4以下。
⑤无菌。
⑥灭活补体。
注意事项1.所用器材必须干燥清洁、防止溶血,凝集和溶血的意义一样。
为避免交叉污染,建议使用一次性器材。
标准血清从冰箱取出后,应待其平衡至室温后再用,用毕后应尽快放回冰箱保存。
2、加试剂顺序:一般先加血清,然后再加红细胞悬液,以便核实是否漏加血清。
3、虽然IgM抗A和抗B与相应红细胞的反应温度以4℃最强,但为了防止冷凝集现象干扰,一般在室温20℃~24℃内进行试验,而37℃条件,可使反应减弱。
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试验(1)ABO血型鉴定:正反定型标准血清+被检者红细胞标准红细胞+被检者血清被鉴定的血型抗A 血清抗B 血清抗AB血清(O型血清)A型红细胞B型红细胞O型红细胞+-+-+-A型-+++--B型+++---AB型---++-O型用标准血清及标准红细胞鉴定ABO血型结果正定型反定型(2)交叉配血试验:输血前必须进行交叉配血试验,其目的主要是进一步验证供者与受者的ABO血型鉴定是否正确,以避免血型鉴定错误导致输血后严重溶血反应。
Ø交叉配血试验常采用试管法进行Ø受血者血清加供血者红细胞悬液相配的一管称为主侧Ø供血者血清加受血者红细胞相配的一管称为次侧(一)ABO血型系统(一)ABO血型系统交叉配血的结果判断:Ø同型血 主侧管与次侧管均无凝集反应,表示配血完全相合,可以输血;不论何种原因导致主侧管有凝集时,则绝对不可输用。
Ø异型血 主侧管无凝集及溶血,而次侧管出现凝集,但凝集较弱,效价<1∶200,可以试输少量(不超过200ml)该型血液。
理论上可以,但实际上不允许这样做,并且做的临床实际价值不大。
配血方法的选择:ABO血型系统 Ø对无输血史及妊娠史者,可只作盐水介质凝集试验。
Ø对有反复输血史及妊娠史者,则应作间接抗球蛋白配血法。
Ø在48小时内输入5L或更多量的大量输血时,因需同时输入多名供血者的血液,因此除了进行受血者与各供血者的交叉配血外,还应坚持作供血者之间的交叉配血试验,只有相互交叉配合完全相合时才能输用。
(一)ABO血型系统一、红细胞血型系统受血者有输血史、妊娠史或短期内要大量输血时按规定要进行意外抗体的筛查4.ABO血型系统的临床意义(1)在输血上的意义Ø输血在临床上的应用颇为广泛,如严重失血或某些手术时,输血常是治疗和抢救的重要措施。
Ø为防止输血反应必须坚持同型输血。
生理实验二------ABO 血型鉴定[实验目的]1.观察红细胞凝集现象。
2.学习ABO 血型鉴定方法,掌握血型鉴定原理。
[实验原理](一)ABO 血型的分型血型是指红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的类型。
ABO 血型系统有两种不同的抗原,即A 抗原、 B 抗原。
而血清中还存在对应的两种抗体,即抗A 抗体和抗B 抗体。
ABO 血型的分型是根据红细胞膜上是否存在A 抗原和B 抗原将血液分为A 、B 、AB 和O 型四类。
A 抗原与抗A 抗体相遇或B 抗原与抗B 抗体相遇时,会发生红细胞凝集反应。
当给人输入血型不相容的血液时,可发生血管内红细胞凝集和溶血反应,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表1 ABO 血型系统的抗原和抗体血型 红细胞膜上的抗原血清中的抗体 A 型A 抗B B 型 B 抗A AB 型 A+B 无 O 型无抗A+抗B(二)ABO 血型的鉴定---正向定型常规ABO 血型的定兴包括:正向定型和反向定型。
1.正向定型是用抗A 抗体和抗B 抗体检测未知红细胞上有无A 或B 抗原;反向定型是用已知血型的红细胞检测血清中有无抗A 或抗B 抗体。
表2 ABO 正向定型 正向定型血型 B 型血清 (抗A )A 型血清 (抗B )O 型血清 (抗A ,抗B )- - - O 型 + - + A 型 - + + B 型 +++AB 型一般A 型标准血清中含有抗B 抗体,B 型标准血清中含有抗A 抗体,因此可以用标准血清中的抗体与被测者红细胞反应,以确定其血型。
(三)ABO 血型的遗传由三个等位基因控制人类ABO血型系统的遗传由9号染色体上的A、B和O三个等位基因来控制。
在一对染色体上只可能出现上述三个基因的两个,分别由父母双方各遗传给子代。
三个基因可组成六组基因型。
由于A和B基因为显性基因,O基因为隐性基因,故血型的表现型仅四种。
血型相同的人,其遗传基因型不一定相同。
见表3表3 ABO血型的基因型和表现型思考题:A型、B型的父母,子女可能的血型?利用血型遗传的规律,可推知子女可能有的血型和不可能有的血型,可从子女的血型表现型来推断亲子关系。
ABO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
ABO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
血型就是红细胞膜上特异抗原的类型。
在ABO血型系统中,红细胞膜上抗原分A 和B两种抗原,而血清抗体分抗A和抗B两种抗体。
A抗原加抗A抗体或B抗原加抗B抗体,则产生凝集现象。
血型鉴定是将受试者的红细胞加入标准A型血清(含有抗B抗体)与标准B型血清(含有抗A抗体)中,观察有无凝集现象,从而测知受试者红细胞膜上有无A或/和B抗原。
在ABO血型系统,根据红细胞膜上是否含A、B抗原而分为A、B、AB、O四型。
(见表4-3-1-1)
交叉配血是将受血者的红细胞与血清分别同供血者的血清与红细胞混合,观察有无凝集现象(见图4-3-1-1)。
输血时,一般主要考虑供血者的红细胞不要被受血者的血清所凝集;其次才考虑受血者的红细胞不被供血者的血清所凝集。
前者叫交叉配血试验的主侧(也叫直接配血),后者叫交叉配血的次侧(也叫间接配血)。
只有主侧和次侧均无凝集,称为“配血相合”,才能进行输血;如果主侧凝集,称为“配血不合”或“配血禁忌”,绝对不能输血;如果主侧不凝集,而次侧凝集,可以认为“基本相合”,但输血要特别谨慎,不宜过快过多,密切注视有无输血反应。
本实验的目的是学习ABO血型鉴定的原理、方法以及交
叉配血方法。
1.仪器显微镜,离心机。
2.器械采血针,消毒注射器,双凹玻片,小试管,竹签,棉球,腊笔。
3.药品标准A血清,标准B血清,生理盐水,75%酒精,碘酒。
(一) ABO血型鉴定
1. 玻片法
(1)取双凹玻片一块,用干净纱布轻拭使之洁净,在玻片两端用腊笔标明A及B,并分别
各滴入A及B标准血清一滴。
(2)细胞悬液制备从指尖或耳垂取血一滴,加入含1ml生理盐水的小试管内,混匀,即得约5%红细胞悬液。
采血时应注意先用75%酒精消毒指尖或耳垂。
(3)用滴管吸取红细胞悬液,分别各滴一滴于玻片两端的血清上,注意勿使滴管与血清相
接触。
(4)竹签两头分别混合,搅匀。
(5) 10~30min后观察结果。
如有凝集反应可见到呈红色点状或小片状凝集块浮起。
先用肉眼看有无凝集现象,肉眼不易分辨时,则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如有凝集反应,可见红细
胞聚集成团。
(6)判断血型根据被试者红细胞是否被A,B型标准血清所凝集,判断其血型。
2. 试管法
(1)取试管2只,分别标明A,B字样,分别加入相应标准血清2滴,各管加入受试者的红
细胞悬液1~2滴摇匀。
(2)将上述二试管用1000转/分离心1min。
(3)取出小试管,轻弹底部,如沉淀物呈团块状浮起为凝集,呈散在烟雾状上浮进而恢复
原混悬状为无凝集。
(二)交叉配血
1. 玻片法
(1)用碘酒,75%酒精棉球消毒皮肤后,用消毒干燥注射器抽取受血者及供血者静脉血各2ml,各用一滴制备红细胞悬液,分别标明供血者与受血者。
余下血分别注入干净小试管,也标明供血者与受血者,待其凝固后析出血清备用。
(2)左两凹玻片左侧标上“主”(即主侧);右侧标上“次”(即次侧)。
主侧滴入供血者红细胞悬液一滴和受血者血清一滴;次则滴入受血者红细胞悬液一滴和供血者血清一滴。
分别用竹签混匀。
(3) 15~30min后,观察结果。
如两侧均无凝集现象,可多量输血;如主侧无凝集而次侧有凝集只可考虑少量输血;如主侧凝集则不能输血。
2.试管法
取二试管,分别注明“主”、“次”字样,管内所加内容物同玻片法,混匀后1000rpm离心
1min,取出观察结果。
【注意事项】
1.所用双凹玻片的试管实验前必须清洗干净,以免出现假凝集现象。
2.A及B标准血清绝对不能相混,所用滴管上贴橡皮膏标明A及B、红细胞悬液滴管头不能
接触标准血清液面,竹签一端去混匀一侧就不能去接触另一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