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
- 格式:ppt
- 大小:2.21 MB
- 文档页数:63
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技术的进展1. 背景血型是人类体内各种物质组成的一种表现形式。
血型鉴定是指通过检测人类的血液,确定其属于哪种血型群体。
血型主要分为ABO血型和Rh血型两类,其中ABO血型分为A、B、AB、O四种,Rh血型分为Rh阳性和Rh阴性两种。
目前,血型鉴定在多个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医学领域方面,血型鉴定是用于临床输血、器官移植、产前妊娠检测以及疾病诊断等方面的一项重要技术。
在犯罪侦查领域,血型鉴定也是重要的鉴定手段之一。
在这些应用领域中,交叉配血技术也是必不可少的。
交叉配血是指在输血前进行的一项检测,旨在避免不同血型之间的抗原-抗体反应而引起的输血反应。
2. 血型鉴定技术的进展随着科技的进步,血型鉴定技术不断得到改进。
以下是一些血型鉴定技术的进展。
2.1 DNA血型鉴定技术传统的血型鉴定是通过红细胞凝集试验和抗体荧光染色法进行的。
不过,这些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还有待提高。
随着分子遗传学的发展,利用DNA进行血型鉴定的方法被开发出来。
通过PCR扩增样本中特定基因的DNA片段,以及DNA 序列比对等分子生物学方法,可以对血型进行更精准、更快速地检测。
2.2 微流控技术传统的红细胞凝集试验和抗体荧光染色法是半定量的方法,无法精确测量凝集度。
现在,微流控技术被应用于血型鉴定,通过对血液样本进行微型芯片操作,可以更加准确地测量血型凝集度。
2.3 免疫层析技术免疫层析技术是一种分析技术,可以用来检测血型抗原和抗体。
这种技术通过把抗原或抗体定位在纸质层析板上,并利用反应物加速碘的移动,从而以条形码形式显示结果。
这种技术可以在这些领域以外得到广泛应用,如食品检测、环境检测和生物体内分子检测。
3. 交叉配血技术的进展与血型鉴定技术一样,交叉配血技术也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改进。
以下是一些交叉配血技术的进展。
3.1 电脑模拟最初,交叉配血技术是通过实验室实际交叉配血之前的红细胞凝集结果来预测可能的问题。
但是,这种方法既费时又不一定能准确预测结果。
实验七ABO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实验一、实验目的通过鉴定实验和配血实验来学习、掌握人类ABO血型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血型是特指血细胞膜表面抗原的类型。
ABO血型系统是一类常用的血液分型体系。
在ABO血型系统中,红细胞膜上抗原分A和B两种抗原,而血清抗体分抗A和抗B两种抗体。
A抗原加抗A抗体或B抗原加抗B抗体,则产生凝集现象。
血型鉴定是将受试者的红细胞加入标准A型血清(含有抗B抗体)与标准B型血清(含有抗A抗体)中,观察有无凝集现象,从而测知受试者红细胞膜上有无A 或/和B抗原。
在ABO血型系统,根据红细胞膜上是否含A、B抗原而分为A、B、AB、O四型(表7-1)。
统不同,人群中Rh血型的不匹配非常罕见,尤其在黄种人中,Rh(+)型占到99.7%,而Rh(-)型还不到0.3%。
所以在医疗输血中,通常只考虑献血者和输血者之间ABO血型是否匹配。
ABO血型在人群中的分布,存在着地理环境及民族、种族的差异,在我国汉族人群中,各血型的比例由多到少依次是O(34.11%)﹥ B(28.98%)﹥A(28.29%)﹥AB(8.69%)。
交叉配血是将受血者的红细胞与血清分别同供血者的血清与红细胞混合,观察有无凝集现象。
输血时,主要考虑供血者的红细胞不要被受血者的血清所凝集,其次才考虑受血者的红细胞不被供血者的血清所凝集。
前者叫交叉配血的主侧,后者称为交叉配血的次侧。
只有主侧和次侧均无凝集,称为“配血相合”。
如果主侧凝集,称为“配血不合”或“配血禁忌”,绝对不能输血;如果主侧不凝集,而次侧凝集,可以认为“基本相合”,但输血要特别谨慎,不宜过快过多,密切注视有无输血反应。
三、实验材料人外周血四、实验器材与试剂(一)器材采血针、尖头滴管、载玻片、1.5ml Eppendorf管、75%酒精棉球、消毒干棉球和记号笔。
(二)仪器显微镜、离心机。
(三)试剂标准A血清、标准B血清、生理盐水、碘酒。
五、实验操作(一)ABO血型鉴定1.用记号笔在载玻片两端分别作好标记A、B。
一、实训目的通过本次实训,了解和掌握血型鉴定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熟悉交叉配血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提高对输血安全性的认识。
二、实训时间2023年11月15日三、实训地点XX医学院检验科实验室四、实训人员XXX、XXX、XXX五、实训材料1. 血液样本:A型、B型、AB型、O型2. 试剂:抗A、抗B、抗D标准血清,生理盐水,玻片,竹签等3. 仪器:显微镜,离心机等六、实训内容1. 血型鉴定(1)操作步骤1)取玻片一张,用蜡笔将其分为三等份,分别标记为A、B、D。
2)分别加入抗A、抗B、抗D标准血清。
3)分别滴入待测血液样本。
4)用洁净竹签将试剂和血液充分混匀。
5)轻轻连续倾斜转动玻片25分钟,观察并记录。
(2)结果分析根据红细胞凝聚类型,可鉴别出A型、B型、AB型、O型。
2. 交叉配血(1)操作步骤1)取玻片一张,分为三等份,分别标记为主侧、次侧、对照。
2)主侧:分别滴入献血者红细胞和受血者血清。
3)次侧:分别滴入受血者红细胞和献血者血清。
4)对照:分别滴入生理盐水和抗A、抗B、抗D标准血清。
5)轻轻连续倾斜转动玻片25分钟,观察并记录。
(2)结果分析1)主侧、次侧均无红细胞凝聚,为配血相合。
2)主侧或次侧有红细胞凝聚,为配血不合。
七、实训结果1. 血型鉴定结果(1)待测样本1:A型(2)待测样本2:B型(3)待测样本3:AB型(4)待测样本4:O型2. 交叉配血结果(1)献血者A型,受血者B型:配血不合(2)献血者B型,受血者A型:配血不合(3)献血者AB型,受血者O型:配血相合(4)献血者O型,受血者AB型:配血相合八、实训总结1. 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是输血安全的重要保障,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
2. 实训过程中,应注意观察红细胞凝聚情况,确保配血准确性。
3. 交叉配血实验结果对输血安全至关重要,必须严格执行。
4. 通过本次实训,加深了对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的理解,提高了操作技能。
九、实训建议1. 增加实训次数,提高操作熟练度。
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试验(1)ABO血型鉴定:正反定型标准血清+被检者红细胞标准红细胞+被检者血清被鉴定的血型抗A 血清抗B 血清抗AB血清(O型血清)A型红细胞B型红细胞O型红细胞+-+-+-A型-+++--B型+++---AB型---++-O型用标准血清及标准红细胞鉴定ABO血型结果正定型反定型(2)交叉配血试验:输血前必须进行交叉配血试验,其目的主要是进一步验证供者与受者的ABO血型鉴定是否正确,以避免血型鉴定错误导致输血后严重溶血反应。
Ø交叉配血试验常采用试管法进行Ø受血者血清加供血者红细胞悬液相配的一管称为主侧Ø供血者血清加受血者红细胞相配的一管称为次侧(一)ABO血型系统(一)ABO血型系统交叉配血的结果判断:Ø同型血 主侧管与次侧管均无凝集反应,表示配血完全相合,可以输血;不论何种原因导致主侧管有凝集时,则绝对不可输用。
Ø异型血 主侧管无凝集及溶血,而次侧管出现凝集,但凝集较弱,效价<1∶200,可以试输少量(不超过200ml)该型血液。
理论上可以,但实际上不允许这样做,并且做的临床实际价值不大。
配血方法的选择:ABO血型系统 Ø对无输血史及妊娠史者,可只作盐水介质凝集试验。
Ø对有反复输血史及妊娠史者,则应作间接抗球蛋白配血法。
Ø在48小时内输入5L或更多量的大量输血时,因需同时输入多名供血者的血液,因此除了进行受血者与各供血者的交叉配血外,还应坚持作供血者之间的交叉配血试验,只有相互交叉配合完全相合时才能输用。
(一)ABO血型系统一、红细胞血型系统受血者有输血史、妊娠史或短期内要大量输血时按规定要进行意外抗体的筛查4.ABO血型系统的临床意义(1)在输血上的意义Ø输血在临床上的应用颇为广泛,如严重失血或某些手术时,输血常是治疗和抢救的重要措施。
Ø为防止输血反应必须坚持同型输血。
血型鉴定、交叉配血和抗体筛查的质量控制在医学实践中,血型鉴定、交叉配血和抗体筛查是不可或缺的检验项目。
这些项目在确保输血安全、治疗效果和疾病诊断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然而,这些检验仍然面临着诸多质量控制挑战。
本文将重点讨论血型鉴定、交叉配血和抗体筛查的质量控制措施,旨在提高这些检验项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血型鉴定的质量控制血型鉴定是指确定个体红细胞表面的抗原类型,通常分为ABO血型系统和Rh 血型系统。
为确保鉴定结果的准确性,每个实验室都应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程序。
其中,以下几点是至关重要的:样本采集和标识正确的样本采集和标识是确保血型鉴定准确性的首要步骤。
采集的血液样本必须标记清晰,并确保与患者身份一致。
在采集和标识过程中,应遵循严格的规范和标准操作程序。
样本保存和处理血液样本的保存和处理也对血型鉴定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样本应储存在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避免冻结或受热。
在进行血型鉴定之前,必须检查样本的可用性和有效性。
设备校准和维护所使用的血型鉴定设备必须经过定期校准和维护。
定期检查设备的准确性和灵敏度,确保其能够稳定可靠地进行血型鉴定。
质控样本的使用质量控制样本的使用是评估实验室血型鉴定准确性的关键手段。
通过定期使用质控样本进行验证和比对,可以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并进行纠正。
交叉配血的质量控制交叉配血是在输血前,检测供血者血液与受血者血液的相容性。
为确保交叉配血结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下面是一些质量控制的关键要点:杂交细胞法杂交细胞法是一种常用的交叉配血方法,通过将供血者的红细胞与受血者的血清混合,观察是否会发生凝集反应来确定相容性。
在进行杂交细胞法时,应确保操作规范,避免外部因素干扰结果。
质控记录对交叉配血的每一步操作都应进行详细记录,包括样本信息、试剂配制、操作步骤等。
及时记录和归档这些信息有助于验证结果的准确性和追溯问题的根源。
质控样本验证定期使用质控样本验证交叉配血结果的准确性。
质控样本应涵盖常见的血型抗原和抗体组合,以确保实验室能够准确识别和判断不同的交叉配血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