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化与统一》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38 MB
- 文档页数:30
二维造型基础概论
变化与统一
主讲教师:刘敏
佛罗伦萨
圣母百花大教堂
佛罗伦萨圣母百花大教堂细节
中国传统的陶瓷、绘画、明式家具……
对称、虚实变化、比例、秩序……
引子/
◆形式语言
审美价值
◆形式法则
形式语言经过组合构成,形成了有序的形态形式,激起审美情感。
组织关系形式样式
形式法则
形式法则/◆对比与统一
◆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比例与秩序
01变化/
01变化/
从形式上
对比关系可以分:
◆形状对比
◆色彩对比
◆肌理对比
◆手法对比
……
1)形的对比
线的对比点的大小/面的大小对比
动态形/静态形的对比虚实、疏密对比
海报中字体大小对比
2)色彩对比
大米包装–朴素和华丽风格
3)肌理对比
4)不同表现手法的对比
靳埭强海报设计
微小的变化打破单调实现视觉对于变化的需求
统一感
02统一/
变化产生了趣味和生动
统一则可以构成完整的效果寻求一个“平衡点”
1)统一需要形成相似性和秩序感
统一: 色调,有序排列
变化:人物细节色块与照片
对齐的秩序感贯穿作品形成了统一
汉字意境海报设计
袁夫稻田-安米系列包装设计
2)局部服从整体
任何局部都具有独立存在的意义
统一意味着局部对整体的效果的贡献
刘方义工作室学生叶海燕共生系列海报
结语/
◆统一强化画面的整体感
◆变化突破画面的单调
◆变化与统一是形式法则里最为重要的法
则。
《变化与统一》教案教学目的:了解设计中的基本要素——点、线、面的构成及形式规律问题,培养同学们掌握和运用视觉语言的基本能力,开拓视野,丰富思维技巧。
能知道重复构成、特异构成、渐变构成、密集构成。
教学重难点:1、使学生理解平面构成的基本理论。
2、学生能够对平面构成三要素进行正确地分析和思考。
教学准备:工具:铅笔、钢笔、毛笔、直尺、三角尺、圆规、调色盒。
材料:水粉颜料、墨汁、白纸、绘图纸等。
教学过程:一、基本定义从广义上来看,“构成”其实体现的就是一种创造行为。
它在本质上有两种含义,一种是形成、造成;还有一个含义是结构。
其实,所有的这些构成行为都是对已知要素的重构,这些要素也都是作为构成的基础材料而存在的。
我们今天所要讲的点、线、面就是平面构成中最基本的三要素。
那么,也就是说,我们在进行设计的时候,是可以把这个点线面,当然还有形状、色彩等等作为设计表现时的基础材料。
平面构成就是在二维平面内创造一个理想的形态,或者是将一个既有形态按照一定法则进行分解、组合,从而构成一个新的理想形态的过程。
这样就很好理解了。
在平面构成中,有形态要素和构成要素两个方面。
最基本的形态要素就是点、线、面;构成要素有大小、方向、明暗、色彩、肌理等。
以这些要素为条件,将他们进行组合构成,就能够创造出各种不同的造型。
任何物体,不管是动物、植物还是人工造物等,这些具体的形态,都有它的外轮廓。
比如我们走在大街上的时候,突然看到一个很感兴趣的人,肯定会去观察她的脸型,还有整个身体的曲线等等。
这个就是外轮廓。
当然,这里所指的轮廓线还包括各个点、线、面、色彩等等。
二、各种构成重复构成、特异构成、渐变构成、密集构成1、重复构成的特征A、同一基本形连续地、有规律地反复出现B、相同或相近的形态。
有变化的反复出现C、画面视觉形象的整齐化、秩序化和统一感2、重复构成的形式A、单体基本形的重复B、单元基本形的重复C、近似基本形的重复3、骨格的类型A、规律性骨格B、非规律性骨格C、有作用性骨格D、无作用性骨格4、重复构成的要点A、基本形要简洁B、重复要有规则三、小结四、作业1、运用所学知识,尝试用多个基本形在骨格内反复排列构成一个画面。
桂美版九年级美术上册《变化与统一》评课稿1. 引言在九年级美术上册教材中,涵盖了丰富的内容。
本次评课稿将重点围绕其中一章节,即《变化与统一》进行展开。
此章节将学生引入了艺术中的变化与统一的概念,并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提升学生对艺术之美的理解。
以下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分析该章节的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2.1 知识目标•了解艺术中的变化与统一的概念;•理解作品中的变化与统一的表现方式;•掌握运用不同艺术元素和艺术手法表达变化与统一的技巧。
2.2 能力目标•发现事物之间的共性和差异,培养观察力和思考力;•培养艺术创作和审美鉴赏能力,提高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和评价能力;•培养艺术与生活相结合的意识,增强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
2.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并增进对艺术的喜爱和热爱;•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领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3. 教学内容本章节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 变化与统一的概念介绍; - 变化与统一在艺术作品中的体现; - 变化与统一的表达技巧。
4. 教学方法4.1 课堂讲授通过课堂讲授的方式,向学生介绍变化与统一的概念和在艺术作品中的体现。
讲解时,可以结合具体的艺术作品,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中的变化与统一的元素和手法。
4.2 艺术欣赏选择多样化的艺术作品让学生进行欣赏,并组织讨论。
引导学生通过欣赏发现变化与统一的表现方式,并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
4.3 创作实践让学生在理解变化与统一的基础上,进行小组或个人创作。
通过实际操作,锻炼学生的艺术创作能力,并进一步理解变化与统一的表达技巧。
4.4 教学辅助工具适当提供教学辅助工具,如幻灯片、演示板等,在讲解、欣赏和创作过程中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变化与统一的艺术概念。
5. 教学步骤5.1 课堂导入通过举例子和问题引入,激发学生对变化与统一的思考和兴趣。
5.2 知识讲授详细介绍变化与统一的概念和在艺术作品中的体现方式,结合具体案例进行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