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肿的鉴别诊断
- 格式:ppt
- 大小:11.15 MB
- 文档页数:28
文/ 陈金伟(广东省连州市北湖医院内科副主任医师)
水肿通常指皮肤及皮下组织间隙过量
的液体潴留,可表现为局部性或全身性。
全身性水肿主要有心源性水肿、肾源性水
肿、肝源性水肿、营养不良性水肿、黏液
性水肿、特发性水肿、药源性水肿、老年
性水肿等,可与浆膜腔积液(如腹水、胸
腔积液和心包腔积液等)同时存在。
局部
性水肿多见于局部炎症和过敏、肢体静脉
血栓形成、上下腔静脉阻塞综合征、丝虫
病等。
现以一水肿患者的查房实录为例,
板腺出口阻塞,分泌物潴留引起的睑板腺慢性炎性肉芽肿。
儿童及成年人均可罹患。
相对于发病急的麦粒肿,霰粒肿患者的病程缓慢。
眼睑表面皮肤隆起时,可触及硬结,硬块大小不等,大如樱桃,小如绿豆,与皮肤无黏连、无压痛,相应睑结膜面呈紫红或灰红色隆起。
多发生在上睑,也可上、下睑并发,可单个亦可多个同时或先后发生。
小型者可自行吸收,较大的则很难吸收,一般结节长期不变,偶。
水肿分级标准水肿是指身体组织内部或者体腔内积聚过多的液体,造成组织体积增大、重量增加的一种病理状态。
水肿分级标准是指根据水肿的严重程度,将水肿分为不同级别,以便于临床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水肿分级标准的制定对于临床医学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医生更加准确地判断病情,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
一、轻度水肿。
轻度水肿是指患者出现轻微的组织肿胀,局部皮肤可能出现轻度凹陷,按压后能够迅速恢复。
轻度水肿一般不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明显影响,但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逐渐加重。
在水肿分级标准中,轻度水肿一般不需要特殊的治疗,可以通过休息、提高患肢的高度、避免长时间站立等方法进行自我调理。
二、中度水肿。
中度水肿是指患者出现较为明显的组织肿胀,局部皮肤可能出现明显的凹陷,按压后恢复较慢。
中度水肿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一定影响,可能会出现活动受限、疼痛等症状。
在水肿分级标准中,中度水肿需要及时进行治疗,可以采用局部按摩、热敷、物理理疗等方法,帮助患者减轻水肿症状,恢复正常的组织状态。
三、重度水肿。
重度水肿是指患者出现严重的组织肿胀,局部皮肤明显凹陷,按压后几乎不能恢复。
重度水肿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可能会导致患肢功能障碍、疼痛剧烈等严重后果。
在水肿分级标准中,重度水肿需要进行紧急治疗,可以采用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法,以尽快减轻水肿症状,恢复组织功能。
四、严重水肿。
严重水肿是指患者出现极其严重的组织肿胀,局部皮肤明显凹陷,按压后几乎不能恢复。
严重水肿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可能会导致组织坏死、感染等严重后果。
在水肿分级标准中,严重水肿需要立即进行抢救治疗,可以采用紧急手术、药物治疗等方法,以挽救患者的生命。
结语。
水肿分级标准的制定对于临床医学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医生更加准确地判断病情,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
患者在出现水肿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接受专业医生的诊断和治疗,以尽快恢复健康。
同时,预防水肿也非常重要,可以通过合理饮食、适量运动、避免长时间站立等方法,减少水肿的发生。
下肢水肿怎么鉴别诊断下肢出现水肿的症状,表现在生活当中比较常见,引起下肢水肿的原因比较多,除了因为站立时间过长不良习惯以外,多数因为疾病的原因造成的,比如说心脏病患者,肝病患者,或者是肾病患者,常会引起下肢出现水肿,另外甲状腺机能亢进,也可能会诱发这种水肿的现象。
★下肢浮肿临床常见,主要见于以下几种疾病性浮肿。
①心性浮肿,患有各种心脏病病人,当心功能不全时,体循环障碍,使下肢静脉回心血量减少,引起浮肿;②肝性浮肿,各种肝炎发生肝硬变后,由于肝脏合成白蛋白减少,造成低蛋白血症,血浆渗透压降低,可引起厂肢浮肿;③肾性浮肿,急慢性,肾炎或肾病综合征病人,肾小球滤过功能降低,造成体内水钠游留,此外再加上大量的蛋白尿出,产生低蛋白血症,从而引起浮肿;④甲状腺机能低下性浮肿,甲状腺功能低下时,病人真皮层粘多糖沉积,细胞间积聚多量透明质园、硫酸软骨素和水分,可引起下肢浮肿;⑤下肢深静脉病变性浮肿,下肢深静脉炎或下肢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病人可出现下肢浮肿。
★生理性水肿;表现一:有些中年女性,早晨起床后,忽然发现自己的胎胖了一圈,眼险及颜面都有些轻度浮肿,下肢皮肤有凹陷性水肿或紧绷感。
随着一天时间的推移,可逐渐减轻消退。
表现二:有些饮食中习惯于“口重”的人,常常出现下肢浮肿。
表现三:长时间站立、行走、下蹲或坐位时,会发现下肢或双脚“发紧”,女人逛商店是最有体会的了,若稍串休息或改变体位后一段时间,浮肿可自行减轻、消失。
表现四:有些健康的女性在月经来潮前一周或半个月内,出现眼险、手背、脚踩甚至双下胶轻度浮肿,或伴有乳房胀痛、盆腔部沉重感,以及烦躁、易怒、失眠、疲乏、头痛等神经宫能症症状。
表现五:服用某些药物后,胜、手、足出现浮肿,停药后浮肿会逐渐消退。
★下肢水肿的治疗及预防浮肿的病人应针对病因治疗,对于心肝肾疾病引起的下肢浮肿可给予利尿剂,可减轻症状。
甲状腺机能低下者可服用甲状腺素片治疗。
对于下肢深静脉血栓性病变可采取手术。
水肿水肿是指体内水液潴留,泛溢肌肤,引起眼睑、头面、四肢、背腹,甚至全身浮肿的一类病证,严重者可伴有胸水、腹水等。
其发病因感受外邪、饮食失调、或者劳倦过渡,使肺失通调、脾失转输、肾失开合,膀胱气化不利而造成。
临床上,由多种心脏病引起的心源性水肿,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所出现肾源性水肿,低蛋白血症、维生素B1缺乏症、严重贫血引起的营养不良性水肿,甲状腺机能减退,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引起的内分泌性水肿,以及特发性水肿等均可参考本证进行辨证论治。
【诊断与鉴别诊断】(一)诊断要点1.头面部浮肿,目下为卧蚕状,甚至头皮下均肿,手按之凹陷。
2.四肢浮肿,以双下肢浮肿多见。
常表现为膝以下肿甚,而足浮肿尤为常见和明显。
3.腹背水肿,常与下肢浮肿或头面肿同时并见。
4.全身水肿。
具备以上任何一项者,均可确诊为水肿。
(二)鉴别诊断:1.与臌胀相鉴别:臌胀为单腹胀大,腹部青筋暴露,皮色苍黄,有兼下肢肿胀,而上肢和头面部一般不肿。
水肿则头面、四肢皆肿,可有腹部胀大,但无青筋暴露。
2.与痰饮向鉴别:痰饮与水肿同属津液病变,但痰饮之饮邪停积于局部,而水肿之水液常常泛溢周身。
3.与气肿鉴别:水肿皮肤肿胀而有水色,按之陷下不起;气肿皮色不变,按之即起。
[辨证论治]从中医辨证来看,水肿有阴水与阳水之分。
阴水为虚证,阳水为实证,而两者常相互转化。
阳水迁延不愈,正气亏损,可以转化为阴水。
其特征为肿势崩急发热烦渴,舌红或暗紫瘀斑、苔黄等实热证候减轻,转而出现气短乏力、纳减便溏、腰痠肢冷、舌淡脉虚为主的脾肾亏损证候。
阴水转为阳水多因复感风、热、湿、毒病邪,其特征呈急性发作,出现恶风发热,烦热口渴、疮疖红肿、脉实苔黄等实热证候。
水肿重症可演变为心脾肾阳衰竭证,其特征为尿少或无尿、高度水肿、气急喘促咳嗽、心悸怔忡,甚至出现汗出肢厥、二便自遗、脉微细等阳微阴脱证;或者出现以呕恶频作、齿鼻衄血或者肌肤紫斑、神昏肢冷为特征的邪毒内陷、元神涣散证。
水肿的治疗以发汗、利尿、泻下通水为三个基本原则。
水肿评分标准
水肿的评分标准通常根据水肿的程度和部位进行划分。
以下是一种常见的评分标准:
轻度水肿:仅见于眼睑、眶下软组织、胫骨前、踝部皮下组织,指压后可见组织轻度凹陷,平复较快。
中度水肿:全身疏松组织均可见明显水肿,指压后可出现明显的或较深的凹陷,平复缓慢。
重度水肿:全身组织严重水肿,身体低垂部皮肤紧张发亮,甚至可有液体渗出,有时可伴有胸腔积液、腹腔积液或阴囊水肿等。
此外,根据水肿的部位,还可以分为全身性水肿、局部性水肿和积液。
全身性水肿通常涉及多个部位,如颜面、眼睑、双下肢等,常见于心力衰竭、肾病综合征、肝硬化等疾病。
局部性水肿通常局限于某一部位,如肢体、颜面等,常见于局部静脉回流受阻、局部炎症、局部过敏等。
积液则是指水肿液体积聚在体腔内,如胸腔积液、腹腔积液、心包积液等。
需要注意的是,水肿的评分标准可能因不同的疾病和情况而有所不同,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和治疗。
同时,患者也应该及时就医,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水肿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