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雪莱《西风颂》内容赏析
- 格式:doc
- 大小:31.50 KB
- 文档页数:4
雪莱诗歌《西风颂》原文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雪莱诗歌《西风颂》原文及赏析【导语】:一哦,犷野的西风,秋之实体的气息! 由于你无形无影的出现,万木萧疏, 似鬼魅避驱魔巫师,蔫黄,魃黑, 苍白,潮红,疫疠摧残的落叶无数, 四散飘舞;哦,你又把有翅的种籽, 凌空运送到他们黑暗的越冬一哦,犷野的西风,秋之实体的气息!由于你无形无影的出现,万木萧疏,似鬼魅避驱魔巫师,蔫黄,魃黑,苍白,潮红,疫疠摧残的落叶无数,四散飘舞;哦,你又把有翅的种籽,凌空运送到他们黑暗的越冬床圃;仿佛是一具具僵卧在坟墓里的尸体,他们将分别蛰伏,冷落而又凄凉,直到阳春你蔚蓝的姐妹向梦中的大地吹响她嘹亮的号角(如同放牧群羊,驱送香甜的花蕾到空气中觅食就饮)给高山平原注满生命的色彩和芬芳。
语文教学:雪莱《西风颂》内容赏析《西风颂》内容赏析佚名【导读:《西风颂》是雪莱思想感情真实而自然的流露,是其战斗的宣言书、思想的播种机,它闪耀着美、闪耀着智慧、闪耀着力量,给读者以无尽的遐想。
】这首诗构思在佛罗伦萨附近阿诺河畔的一片树林里,主要部分也在那里写成。
那一天,孕育着一场暴风雨的暖和而令人振奋的大风集合着常常倾泻下滂沱秋雨的云霭。
不出我所料,雨从日落下起狂风暴雨里夹带着冰雹,并且伴有阿尔卑斯山南地区所特有的气势宏伟的电闪雷鸣。
第三节结尾处所提到的那种现象,植物学家是十分熟悉的。
海洋、河流和湖泊底部的水生植物,和陆地的植物一样,对季节的变化有相同的反应,因而也受到这种变化的风的影响。
本诗作者雪莱为19世纪英国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
虽然其生命只有短短30载,但他却像是文坛上一颗炫丽的流星,在世间乃至今日,其留存下来的诗歌作品,仍散发着独属于他的光芒。
而在其作品中,《西风颂》绝对称得上是巅峰之作了。
接下来对本首诗进行解读。
西风作为本首诗的中心意向,被作者赋予了想象的翅膀。
随着西风的飞扬,无论是感情还是立意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
而西风那种狂野不羁、肆意破坏的力量,可能正是雪莱所追寻的生命的本来力量,也正是他对于受禁锢的生命的强烈反抗。
全诗第一段,主要意象是西风和树林中的残叶,描绘了西风横扫林中残叶并且传播生命的种子的景象。
此处,暗喻和象征的写作手法得到了充分的利用。
作者将“西风”比作“秋之实体的气息”,即大自然中不可战胜、所向披靡的存在。
而又将“春风”比作“阳春蔚蓝的姐妹”,又显得柔和。
接着,诗人用“残叶”来象征英国的反动阶级,用“疫疠摧残的落叶无数”来描绘了反动阶级所处的垂死状态。
在作者的笔下,西风是“不羁的精灵”,它既“破坏”着,又“保护”着。
狂野的西风喻指着革命的力量,它在摧毁一切陈旧、腐朽的事物的同时,也在孕育着一切有着生机和活力的新事物。
全诗开篇便体现了西风奔腾的气势,它技能摧毁旧世界,又能创造新世界。
西风颂原文及赏析西风颂原文:呵,狂野的西风,你把秋气猛吹,不露脸便将落叶一扫而空,犹如法师赶走了群鬼,赶走那黄绿红黑紫的一群,那些染上了瘟疫的魔慅——呵,你让种子长翅腾空,又落在冰冷的土壤里深埋,像尸体躺在坟墓,但一朝你那青色的东风妹妹回来,为沉睡的大地吹响银号,驱使羊群般的蓓蕾把大气猛喝,就吹出遍野嫩色,处处飘香。
狂野的精灵!你吹遍了大地山河,破坏者,保护者,听吧——听我的歌!2你激荡长空,乱云飞坠,如落叶;你摇撼天和海,不许它们象老树缠在一堆;你把雨和电赶了下来,只见蓝空上你骋驰之处,忽有万丈金发披开,像是酒神的女祭司勃然大怒,愣把她的长发遮住了半个天,将暴风雨的来临宣布。
你唱着挽歌送别残年,今夜这天空宛如圆形的大墓,罩住了混沌的云雾一片,却挡不住电火和冰雹的突破,更有黑雨倾盆而下!呵,听我的歌!3你惊扰了地中海的夏日梦,它在清澈的碧水里静躺,听看波浪的催眠曲,睡意正浓,朦胧里它看见南国港外石岛旁,烈日下古老的宫殿和楼台,把影子投在海水里晃荡,它们的墙上长满花朵和藓苔,那香气光想想也叫人醉倒!你的来临叫大西洋也惊骇,它忙把海水劈成两半,为你开道,海底下有琼枝玉树安卧,尽管深潜万丈,一听你的怒号,就闻声而变色,只见一个个战栗,畏缩——呵,听我的歌!4如果我能是一片落叶随你飘腾,如果我能是一朵流云伴你飞行,或是一个浪头在你的威力下翻滚,如果我能有你的锐势和冲劲,即使比不上你那不羁的奔放,但只要能拾回我当年的童心,我就能陪着你遨游天上,那时候追上你未必是梦呓,又何至沦落到这等颓丧,祈求你来救我之急!呵,卷走我吧,象卷落叶,波浪,流云!我跌在人生的刺树上,我血流遍体!岁月沉重如铁链,压着的灵魂原本同你一样:髙傲,飘逸,不驯。
5让我做你的竖琴吧,就同森林一般,纵然我们都叶落纷纷,又有何妨!我们身上的秋色斑烂,好给你那狂飙曲添上深沉的回响,甜美而带苍凉。
给我你迅猛的劲头!豪迈的精灵,化成我吧,借你的锋芒,把我的腐朽思想扫出宇宙,扫走了枯叶好把新生来激发;凭着我这诗韵做符咒,犹如从未灭的炉头吹出火花,把我的话散布在人群之中!对那沉睡的大地,拿我的嘴当喇叭,吹响一个预言!呵,西风,如果冬天已到,难道春天还用久等?西风颂赏析:这是一首写于19世纪的奇特的原始诗,这里不是说其语言或形式是原始的,而是指其思维方式而言。
经典重读——雪莱《西风颂》赏析
《西风颂》是俄国伟大诗人雪莱的弥足珍贵的诗篇,其使用抒情、灿烂、激昂
的语言,表达了对西风的崇拜。
诗歌以振奋的节拍,和声环绕,不但展现出人类对美好自然所关情的态度,更是社会和谐的表述。
诗的第一节描述了狂风卷起,高楼大厦在隆隆的风声中发出低沉的哀叹,尼罗
河上面旋转的风车呼啸着,森林大树在暴露在激流中,用他们贴紧地抗拒强度西风。
使人感受到野性和壮丽。
第二节描述了雪莱对西风的崇拜,他颂扬它把“美丽的云天和辉煌的黄昏”带
给世界的众多礼仪,借着它的力量,超越山谷和海洋,将整个大地连接到一起。
雪莱用浪漫手法描绘出在西风的吹拂下所带来的沙滩的涤洗,使得湖水和森林发出可爱的声响,在童年记忆中永恒的留下美丽画面,像歌曲般的篇章使人释怀。
第三节则把节奏变得更加激昂,诗歌赞扬西风赋予世界的力量,改变大海国际
潮流,它可以塑造人性,可以战胜痛苦,赋予尘世丰富的生趣,激励人类的追求和探索的精神,振奋着人的心灵,激发出深刻的思想。
《西风颂》跃然纸上,让人仿佛置身风中,感受西风除去尘世苦楚,迸发出丰
盈灿烂的能量,以最浪漫的语言咏唱大自然之灵魂,唤起人们对征服尘世和幸福生活的遐想。
此诗歌不仅展现出雪莱对大自然所有敬畏之情,也表达了人们追求完美、真爱和自由的普世价值观,堪称经典之作。
珀西·比希·雪莱的《西风颂》赏析美国诗人雪莱的代表作之一。
其主要内容是赞颂西风——冬季的旋风,它凛冽而严酷地刮着,掠过祖国广袤的土地,把寒冷和死亡带给人类。
作者歌颂了冬天里凛然挺立的西风形象,展示了革命时代自由精神的觉醒。
雪莱一生共创作了三部诗集,分别为《给云》、《西风颂》和《冬天的使者》,这三部诗集被称为“革命的三部曲”。
在他逝世之后,鲁迅曾经评价雪莱说:“英国革命诗人雪莱,有他的《西风颂》;法国革命诗人孟德斯鸠,有他的《法意》;波兰革命诗人密茨凯维支,有他的《先知》。
”这三部诗集所表达出来的积极浪漫主义思想对以后欧洲各国的民族解放运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同时,它们也是中国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思想启蒙的先声。
这首诗作于1792年2月7日,当时,雪莱正流亡于瑞士巴塞尔。
虽然此刻离中国处于清朝统治之下的时间尚短,但是封建制度已成为当时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首要敌人,因此,雪莱便以那些高举起反抗封建王权旗帜的革命家为榜样,写下了这首著名的抒情诗篇,以此唤起整个欧洲爱好自由的人民的警觉和觉醒。
作者站在沙皇专制制度的立场上,宣扬西风——冬季的旋风“挟带冰雹”“扫荡南方”,象征了“资产阶级及一切受压迫阶级的革命的暴风雨,扫荡世界”。
在另一方面,作者又把西风比作战斗的矛和不朽的盾。
他赞美西风的威力,它似乎象征了反抗封建王权的英勇战士;但是,它毕竟只是代表自然力量的一种自发的倾向,远非是伟大的力量,只有那些运用正义的资产阶级的革命政党和人民群众的力量才能战胜西风,改造世界。
因此,我们在欣赏《西风颂》这首诗时,不仅应该看到西风力量的强大,同时还应该看到这首诗所蕴涵的作者对西风的肯定态度。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可以把这首诗视为一首积极浪漫主义的战斗诗篇。
同时,雪莱的《西风颂》又表现出一种革命者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
“冬天的使者”象征了“联合所有不自由的人”的巨大力量,它所到之处,都会发生毁灭性的冲击,“无数双温暖的手把烈火扑灭,死神也望而却步”。
《西风颂》赏析这是一首脍炙人口、含蕴深刻的写景名篇。
诗人以饱含激情的笔触抒写了秋之生命的呼吸——狂暴的西风,创造出既是破坏者又是保护者的鲜明的西风形象。
感情真挚磅,格调高昂激越。
一个秋日的午后,诗人雪莱在意大利佛罗伦萨近郊的树林里漫步。
突然狂风大作,乌云翻滚。
到了傍晚,暴风雨夹带着冰雹雷电倾盆而下,荡涤着大地,震撼着人间。
大自然威武雄壮的交响乐,触发了诗人的灵感,他奋笔疾书,谱写了不朽的抒情短诗《西风颂》。
这是1819年的事情。
当时,欧洲各国的工人运动和革命运动风起云涌。
英国工人阶级为了争取自身的生存权利,正同资产阶级展开英勇的斗争,捣毁机器和罢工事件接连不断。
1819年8月,曼彻斯特八万工人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反动当局竟出动军队野蛮镇压,制造了历史上著名的彼得卢大屠杀事件。
雪莱满怀悲愤,写下了长诗《暴政的假面游行》,对资产阶级政府的血腥暴行提出严正抗议。
法国自拿破仑帝制崩溃、波旁王朝复辟以后,阶级矛盾异常尖锐,广大人民正酝酿着反对封建复辟势力的革命斗争。
拿破仑帝国的解体也大大促进了西班牙人民反对异族压迫和封建专制的革命运动,1819年1月,终于响起了武装起义的枪声。
就在武装起义的前夕,雪莱给西班牙人民献上了《颂歌》一首,为西班牙革命吹响了进军的号角。
在意大利和希腊,民族解放运动方兴未艾,雪莱的《西风颂》发表不久,这两个国家也先后爆发了轰轰烈烈的武装起义。
面对着欧洲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革命形势,雪莱为之鼓舞,为之振奋,诗人胸中沸腾着炽热的革命激情。
这时,在一场暴风骤雨的自然景象的触发下,这种难以抑制的革命激情立刻冲出胸膛,一泻千里,化作激昂慷慨的歌唱:你怒吼咆哮的雄浑交响乐中,将有树林和我的深沉的歌唱,我们将唱出秋声,婉转而忧愁。
精灵呀,让我变成你,猛烈、刚强!把我僵死的思想驱散在宇宙,像一片片的枯叶,以鼓舞新生;请听从我这个诗篇中的符咒,把我的话传给全世界的人,犹如从不灭的炉中吹出火花!雪莱在歌唱西风。
雪莱《西风颂》主题探析
《西风颂》是俄国文学家雪莱的一部十八世纪末期的诗歌作品,主要描述了西风和大自然的关系。
该诗歌以西风为主题,抒发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倡导环保的理念,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尊重和景观的热爱。
诗中描绘了一幅西风给大自然带来的美丽景象,描述了西风带来的春天和夏天,表达了西风给大自然带来的清新、活泼和温暖。
诗歌中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对西风的深深的敬意和赞美,表达了诗人对西风的热爱。
此外,诗歌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尊重,他强调人们应该尊重自然,不应该破坏自然,要保护自然,要把自然视为一种珍贵的财富,要爱护自然,要让大自然一直美丽下去。
总之,《西风颂》是一首热爱大自然、倡导环保的诗歌,表达了诗人对西风和大自然的热爱和尊重,以及对保护自然的理念。
部编版高中语文雪莱《西风颂》赏析《西风颂》是一首颂歌。
颂歌是一种题材严肃、格调崇高、结构复杂的长篇抒情诗,可追溯到古希腊,用于庄严的仪式或庆典场合,可伴随音乐吟唱。
以古希腊诗人品达(522—442 BC)而知名的古希腊颂歌又被称为品达体,多为酒神仪式和奥林匹克运动会庆典而作,诗风激昂崇高,情感热烈,结构严谨,由三节构成:歌队从右向左回舞时吟唱的为第一节(strophe),从左向右回舞时吟唱的是第二节,或称反诗节(antistrophe),歌队最后站立吟唱的部分为终曲(epode)。
古典颂歌另一传统源自古罗马诗人贺拉斯(65–8 BC),贺拉斯体题材更为宽泛,多书写友谊、爱情等题材,更具个人化性质,针对个体而非剧场公众发言,较之品达体更为亲切、平和,更富于冥想和哲思的特点。
就英国文学而言,颂歌至17世纪流行一时,英国诗人考利(Abraham Cowley, 1618—1667)打破品达体的形式规范,使得结构、形式更灵活多变,至18世纪,颂歌在英国发展成一种表达崇高思想和超越精神追求的诗歌体裁,而浪漫主义诗人则承袭了贺拉斯体的个人化风格,将景物描写和富于情感的个人沉思有机融合起来。
《西风颂》兼具品达和贺拉斯两种颂体的品质,它是一曲献给西风的赞歌,情感热烈庄严,但又是贺拉斯式的个人化颂歌,诗篇情景交融,诗人的主体经验与客观世界相互投射。
但在结构上,它并未沿用品达体“起”(turn)—“反”(counter-turn)—“收”(stand)的三段模式,也非贺拉斯体的直线推进式,通篇由五个诗节构成,在第、第四节之间出现一个意义的转折,由此可划为两层,就这点而言,更接近十四行诗的两段结构。
再者,五个诗节又以十四行诗体写成,整首颂歌读来又如一组十四行诗体组诗,十四行诗体又以三、三、三、三、二的方式编排,即包括四个交错押韵的三行诗(terza rima)和一个对句(couplet),每一行的节奏为五音步抑扬格,韵脚为ABA BCB CDC DED EE,三行诗体源自但丁的《神曲》,但雪莱在此基础上做了革新,使三行体以对句的形式结尾。
《西风颂》赏析口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崔永芹黄艳张荣芳摘要:《西风颂》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最著名的一首抒情诗,全诗运用多种修辞方法,融写景与抒情于一体,节奏明快,感情奔放,含意深刻。
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歌颂了西风摧枯拉朽同时孕育新事物的精神:也表达了对未来革命必胜的乐观主义精神。
关键词:意象:音韵;西风颂《西风颂》是一首抒情短诗,它是旅居佛罗伦萨的青年诗人于地中海秋日的阿诺河畔所作。
整首诗中诗人祈求西风帮助.视西风为同志。
以此作为某种象征。
西风,正是雪莱所描述的精神和道德的力量。
正如他所指称的是一种精灵.它完全进人人体并使其恢复失去的精力。
精灵spr i t'源于拉丁文s pi r i t us,意指呼吸,这个词又源于s pi m t e,意为吹拂。
诗人恰是按其字面意义把二者联系起来,即将吹拂的西风与生命的精灵结合于一体【I】。
当精神沮丧之时。
祈求重新得到激励,希望生命的气息吹人荒芜的心田。
同时,诗人也运用了原始的方法去寻求所向往的东西。
《西风颂》便是运用了此古老的联系。
自谓其作品是“一篇符咒似的诗歌”圈。
《西风颂》按其内容可分三大层次。
第一二三节为第一层次,第45两节各为一层次。
第一层次中各自独立的西风景象分别引出了地覆,天翻,海啸,表达了一个共同的意象——对旧事物有巨大破坏力的西风。
第二三层次。
西风意象与诗人融为一体。
更体现了西风的强大保存力。
下面就全诗内容进行详细分析。
全诗的第一部分,主要意象是西风与树林中的残叶.描写了西风横扫林中残叶,吹送生命的种子的景象。
诗中残叶似鬼魅般地被西风吹逐.有翅的种子也被送到越冬的床圃等待春暖花开。
这里,暗喻和象征的手法得到了生动的运用。
西风被比作秋之生命的气息(br eaⅡl of aur um n’sbei ns),种子也被安上了飞翔的翅膀t he w i nged s eeds l。
残叶仙e l eaves dead)象征着英国的反动阶层,无数疫疠摧残的落叶(Pes t i l enc e—st r i cken m ul t i t udes)就是用来描述该反动阶层垂死的的状态嘲。
雪莱《西风颂》意象解读
“西风颂”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象征着节日的喜悦,包含着草原、芦苇大片的欢乐景象,也有励志向往的情怀。
其中以雪莱的画像最贴切:在无限的草原上开满了繁花,芦苇长满了池塘。
阳光明媚,风柔柔,让人更加想起边境牧歌里调调悠远悠悠,串串烟火彻夜飞舞,熙熙攘攘的特色和乐趣。
“西风颂”中的池塘中比波浪更晶莹,比星辰更可人,满天的鹅黄色芦苇想必正是牧歌中的星光划破的湄洲眼泪,心灵也必定被激发出让人感动的美感。
在雪莱的诗里,更多的是未来的生活和祈祷,画面中有热闹的夏至佳节,想象中有淳厚而美好的田园生活,加之纵横四海,无声穿梭在浩瀚的大自然中,让人充满期待。
雪莱还把英雄之师、骑士之歌,战马翻涌的嘹亮抒情融入“西风颂”,为曲调增添了不少正能量,充满了希望。
总而言之,“西风颂”是一篇使人愉悦的芳香佳句,让无数读者在雪莱的笔下进入美好的生活。
它让我们感受到芦苇、星星、马蹄、狮子和西风同在,为我们带来甜蜜的庇护;它使人感受世间一切芬芳,为每一个不眠夜晚带来温柔的光芒。
想象·自由·自然——雪莱《西风颂》论析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这句西风颂中脍炙人口的名言,被几代革命人作为座右铭。
也正是因为这句话,让我对雪莱诗选中《西风颂》这首,感触颇深。
作者以激昂的语调描述了西风的形象,从而将西风塑造为一个敢于打破旧世界,追求新世界的代表,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信念和向旧世界宣战的决心。
雪莱曾自己说过:“构思和基本写成这首诗,是在佛罗伦萨诺河岸的一个树木里,当时天气温和、清新,而这场暴风正集聚水气,倾斜下秋雨。
如我所料,在日落时分,狂风大作,雨雹如注,伴随着西萨滨地区特有的那种壮观的闪电、雷声。
“由此可以知道,那狂暴、雷雨交加的西风,是生命的呼吸、是诗人的感受,体验过的。
正因为如此,诗人笔墨下的西风才如此的真实、壮观!读到这里,真有种让人身临其境的感觉。
诗作共分成三大部分,主要从负面轻易描绘西风,写下它给大地、天空、海洋增添的天翻地覆的变化,后两部分主要抒发诗人由此而产生的情感。
在经历了严冬的历练之后,人会变得更加有韧性,这自然是冬天的严寒带给我们的考验。
也可以说,是大自然带给我们的馈赠,让我们有机会体会到人生的另外一个侧面的样子,以免我们在一个安定的环境中找不到方向。
吃的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宴安鸩毒,不可怀也。
让我们再一次细细品味这句:冬天来了,春来还会远吗?是啊!一切都要有一个好的目标和希望,人类才能进步、向前。
唯美多情就是雪莱,革命事业存有雪莱,西风颂歌就是雪莱,文学桂冠存有雪莱;上天入地就是西风,搅弄风云存有西风,游送生命就是西风,刮起大浪存有西风;声势浩大就是革命,改朝换代存有烈士,一马当先就是革命,无所畏惧存有战士。
看吧,那一阵阵西风已经侵袭而去了,那一个个斗士已经整装待发了,那一场场革命即将发动了……西风的力量是勇猛刚烈的。
它驾驭着疾风呼啸而过,凭借着自己那摧枯拉朽的巨大力量,扫除了世间一切的残枝败叶,然后温柔的将生命的种子护送到远方,将人间的希望传播到远方,将战士的精神弘扬到远方,将革命的力量传送到远方。
西风颂全文赏析
《西风颂》是英国诗人雪莱创作的,这不仅仅是一首风景诗,也是一首政治抒情诗。
全诗共五节,始终围绕作为斗争力量象征的西风来加以咏唱。
诗篇表达了诗人对腐朽势力的憎恨,对斗争终将胜利和光明未来的热切希望和坚定信念,深刻揭示出新事物必将战胜旧事物的客观规律。
西风颂赏析
全诗共五节,始终围绕作为革命力量象征的西风来加以咏唱。
第一诗节写西风的威力和它的作用,第14行点出破坏者和护持者,这是贯串全诗的两个主题。
第二诗节用云、雨、冰雹、闪电来衬托描写西风的威力;第三诗节写西风作用于波浪;第四诗节写诗人因西风而发生的感慨,诗人向西风说但愿自己也像枯叶被风带走,虽然不像不羁的雨风那样自由自在,也能分得它的一分猛烈的威力;在最后一诗节里,诗人请求西风帮助他扫去暮气,把他的诗句传播到四方,唤醒沉睡的大地。
最末两句“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预言革命春天即将来临,给生活在黑夜及困境中的人们带来鼓舞和希望。
《西风颂》采用的是象征手法,诗人用优美而蓬勃的想象写出了西风的形象。
那气势恢宏的诗句、强烈撼人的激情把西风的狂烈、急于扫除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的形象展现在人们面前。
诗中比喻奇特,形象鲜明,枯叶的腐朽、狂女的头发、黑色的雨、夜的世界无不深深地震撼着人们的心灵。
《西风颂》周卿-皆罗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河南濮阳457000)摘要:《西风颂》是雪莱的一首著名的抒情诗。
它含有丰富的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语言优美、形象、热烈。
在诗中,雪莱歌颂了强劲的西风。
表达了他想摆脱现实、享受无限自由的渴望:同时也表达了对人类未来充满乐观主义的信念。
关键词:西风象征拟人比喻波西比希雪莱(Per cy B y s s h e S hel l e y。
1792—1822)是英国十九世纪上半期。
与拜伦齐名的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一提起他的名字。
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他脍炙人口的抒情诗名篇《西风颂》。
这首诗尤以其终句“如果冬天已经到来,春天岂会遥远?”而著称于世。
因此。
雪莱被恩格斯称为“天才的预言家”。
《西风颂》表面上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象的诗.实质上却是一首歌咏即将到来的革命风暴的颂诗。
它预言了旧世界的毁灭及新时代的即将到来。
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西风颂》的创作背景《西风颂》的创作是和雪莱的生活、经历密切相联的。
雪莱于1792年出生于一个英国贵族家庭.是男爵爵位和一大笔财产的继承人。
他在青少年时期就有很强的反叛意识。
在校求学时。
他就反对任何形式的压迫和强权,甚至还写作并出版了诗集发表对战争的看法.赞美法国大革命中的英雄。
1811年.由于撰写反宗教论文《无神论的必然性)(T h e N ec es si t y of A t l l ei sm)而被牛津大学开除。
为此,他被倔强的父亲剥夺了家产的继承权。
随后,他就参加了爱尔兰解放运动。
自那以后,雪莱析全身心地投入到各种解放运动和政治活动之中,由于雪莱大力支持劳动人民反对统治阶级统治的斗争。
他的生活和个人感情都受到了英国反动阶级的严厉攻击。
1818年,他带着第二任妻子永久地离开了英国。
并于1819年定居于意大利。
1822年,雪莱出海迎接朋友途中遭遇风暴,不幸溺死。
年仅30岁。
但在他最后的几年中.他仍密切关注和支持意大利及其他国家人民争取独立而进行的斗争。
雪莱西风颂诗歌赏析
阿尔贝托·萨莱维奇·雪莱被誉为“新儒家派诗人”,他的西风颂诗歌代表着其诗歌的精神,在西方文学史上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
雪莱的西风颂主要集中在太阳、大海、唐裘斯母亲神庙和安纳托利亚的大自然神话等几个方面。
这些诗歌的表达,都是把自然元素融入了他的哲学和政治思想,从而使西风颂充满了活力。
在“雷德斯思歌”中,他将大海融入其诗中,表达了他对广阔天地的认识和对自然的崇敬;在“奥里维亚古城”中,他将风景和迁徙物语和主题相结合,突出了他的宗教思考和物质生活的热爱;而在“太阳颂”中,雪莱运用了抒情诗的语言,宣扬了社会觉醒和精神回顾神灵的信仰精神。
在西风颂诗中,雪莱对自然运用了一些动物和植物比喻,例如"鹰"、"白马"、"鸟和凤凰”,他深入抽象洞察自然界,赋予自然一些改变我们生活的凿岩力量;也使西风颂诗在其作品成熟时,更谨慎地用去审视自然纯真、无私和美德之美,来探索世界上必然存在的伟大真理。
总之,阿尔贝托·萨莱维奇·雪莱的西风颂诗歌将传统文化中的仪式祭坛主义意识和宗教概念与他自己的进步思想相结合,为宗教思想、精神状态和社会运动提供了最令人难忘的视觉形象,成为文学史中重要的贡献。
西风颂原文及翻译西风颂原文及翻译赏析一、概述西风颂的背景和意义西风颂这首诗歌的创作背景正值法国社会政治动荡时期,人民对旧制度的不满情绪日益高涨。
在这种背景下,诗人雨果通过赞美西风,表达了对革命力量的敬意和对旧制度的憎恶。
这首诗歌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还具有很强的时代意义。
二、分析西风颂的文学特点1.形式美:西风颂采用自由诗体,韵律活泼、节奏明快,具有很强的音乐性。
2.意象丰富:诗歌通过多种自然景象,如西风、落叶、春雷等,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3.比喻生动:诗人将西风比喻为“破坏者”、“唤醒者”和“助力者”,形象地展现了西风的力量。
4.抒发情感:诗歌表达了诗人对西风的热爱和对民主、自由、平等的追求。
三、详细解读西风颂的原文和翻译原文:“Ah! le vent se lève, il faut tenter sa chance!”翻译:“啊!风起来了,该去尝试一下!”这句诗歌表达了诗人对革命的渴望和信心。
风起时,正是行动的时刻,诗人鼓励人们勇敢地去追求自由、民主、平等的新世界。
原文:“Le vent est le frère de notre me”翻译:“风是心灵的兄弟。
”诗人将风与心灵联系在一起,寓意风能唤起人们内心深处的激情和追求,助力革命事业。
四、总结西风颂的价值和影响西风颂作为法国七月革命的代表作品,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它激发了人们为民主、自由、平等而奋斗的精神力量,成为法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一部不朽的名篇。
通过赏析西风颂,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那个时代的革命精神,感受诗人对自由、平等、博爱的渴望。
同时,西风颂也为后世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启示,影响了无数革命者和文艺工作者。
语文教学:雪莱《西风颂》内容赏析
《西风颂》内容赏析
佚名
【导读:《西风颂》是雪莱思想感情真实而自然的流露,是其战斗的宣言书、思想的播种机,它闪耀着美、闪耀着智慧、闪耀着力量,给读者以无尽的遐想。
】
这首诗构思在佛罗伦萨附近阿诺河畔的一片树林里,主要部分也在那里写成。
那一天,孕育着一场暴风雨的暖和而令人振奋的大风集合着常常倾泻下滂沱秋雨的云霭。
不出我所料,雨从日落下起狂风暴雨里夹带着冰雹,并且伴有阿尔卑斯山南地区所特有的气势宏伟的电闪雷鸣。
第三节结尾处所提到的那种现象,植物学家是十分熟悉的。
海洋、河流和湖泊底部的水生植物,和陆地的植物一样,对季节的变化有相同的反应,因而也受到这种变化的风的影响。
本诗雪莱为19世纪英国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
虽然其生命只有短短30载,但他却像是文坛上一颗炫丽的流星,在世间乃至今日,其留存下来的诗歌作品,仍散发着独属于他的光芒。
而在其作品中,《西风颂》绝对称得上是巅峰之作了。
接下来对本首诗进行解读。
西风作为本首诗的中心意向,被赋予了想象的翅膀。
随着西风的飞扬,无论是感情还是立意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
而西风那种狂野不羁、肆意破坏的力量,可能正是雪莱所追寻的生命的本来力量,也正是他对于受禁锢的生命的强烈反抗。
全诗第一段,主要意象是西风和树林中的残叶,描绘了西风横扫林中残叶并且传播生命的种子的景象。
此处,暗喻和象征的写作手法得到了充分的利用。
将西风比作秋之实体的气息,即大自然中不可战胜、所向披靡的存在。
而又将春风比作阳春蔚蓝的姐妹,又显得柔和。
接着,诗人用残叶来象征英国的反动阶级,用疫疠摧残的落叶无数来描绘了反动阶级所处的垂死状态。
在的笔下,西风是不羁的精灵,它既破坏着,又保护着。
狂野的西风喻指着革命的力量,它在摧毁一切陈旧、腐朽的事物的同时,也在孕育着一切有着生机和活力的新事物。
全诗开篇便体现了西风奔腾的气势,它技能摧毁旧世界,又能创造新世界。
此处也给予了的对未来的期望。
全诗第二段,雪莱进一步运用了天空中的云、雨和电等意象来描绘了西风在长空中的磅礴气势。
那雨和电的天使,正用尽全力呼风唤雨。
此处,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了西风的磅礴气势,同时也比喻了西风带来了革命风暴。
诗人用天空和海洋交错缠结的柯枝来喻指天空中较为固定的云层。
在最后一个双行偶句中,黑色的雨、火、冰雹的迸发,突显了西风强大的破坏力。
这点正好照应了第一段中的破坏:西风将会带来雷鸣、闪电、急雨、冰雹。
在这段中,将视角从地面向了高空,描写了西风的激长空、震天海、逐乱云、驰雷电、让电火冰雹崩泻、使大雨倾盆而下的雄伟景象。
在这里,极有气势地宣布了摧毁旧事物的革命风暴的来临。
全诗第三段,诗人刻画了西风在海上涤荡旧势力的情景。
其用清澈的流水写出了透明如镜的海水的美景。
用喧哗声描绘了浪涛的低沉的拍击之声,用馨香馥郁写出了花卉的芬芳。
此处蓝色的地中海喻指当时的统治者,他们正在美景中酣睡。
而古代的楼台、塔堡和宫闱却在不住地颤抖。
这两种景象动静结合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体现出当时反动阶级的地位已经岌岌可危了。
此段中,继续描绘西风的强大破坏力,即对应着第一段中的破坏。
此节中的中心意象——西风和海水、巨浪、旧的宫殿楼台结合在一起,宣告了西风将劈波开道,琼楼玉宇、海底宫阙将惨然变色、摇摇欲坠,象征着反动恶势力的堡垒即将土崩瓦解,革命风暴将风起云涌,黑暗、丑恶、腐朽、堕落的旧世界即将被打破,光辉灿烂、美好的新世界即将被建立。
在全诗的第四段,一上来便连用了三个虚拟条件句。
借以表达自己渴望化作浮云、落叶或是波浪,感受其从而和西风化为一体,去扫荡腐朽的反动势力的决心。
用我倾覆于人生的荆棘!我在流血!来说明自己在生活中的斗争中饱受创伤。
正是从这一节开始,落实了第一段中所提到的保护。
诗人的重心不单单放在破坏上,更是强调了保护的力量。
诗人把自己融入了中心意象即西风中。
用豪迈的笔调表达了希望自己能像在西风下翻滚的浪潮、飞扬的枯叶和疾驰的飞云一样,不畏荆棘、不怕流血牺牲地与黑暗反动势力斗争。
本段,为了整首诗的主旨,即期盼战斗,憧憬未来埋下了伏笔。
全诗最后一节,继续落实了第一段所提及的保护一词。
这是整首诗的高潮部分,进一步阐述了西风作为保护者的力量。
诗中请也以我为琴喻指了诗人愿西风把他作为琴弦,使他能施展自己的力量去传播革命的思想。
哪怕我的叶片也像森林一样凋谢变现了即使在战争中倒下依旧愿意为了革命而牺牲的坚定的信念。
这里,诗人又一次运用了虚拟语气来表达了自己强烈的愿望,但愿你勇猛的精神竟是我的灵魂,我能成为彪悍的你!
全诗的最后,雪莱运用了一个双行偶句作为结束句。
而这正是流传千古的名句如果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发人深省,耐人寻味。
这一佳句表达了对未来的信念。
诗歌的结尾处将破坏者(冬天即将结束)和保护者(春天即将降临)的结果加以总结,寓以深刻的哲理:黑暗即将过去,曙光就在前方。
这也不禁令我想到黎明前的黑暗,可能与此殊途同归吧。
在全诗的最后一节,吹响了战斗的号角,与中心意象西风一起,激励全世界革命人民为了幸福和自由与腐败、黑暗的反动势力而战,并最终走向胜利。
这充分体现了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将明亮高昂的主题推向了高潮。
《西风颂》是欧洲诗歌史上的珍品。
从形式上来看,其五小节格律完整,皆可完整成篇。
从内容上来看,它们又融为一体,共同服务着整首诗的中心主旨——西风作为破坏者摧残着旧事物并成为了新事物的强大保护力。
雪莱塑造西风这一意象,既深刻批判了当时丑陋的社会现实,又表达了自己对黑暗的社会终将过去,美好的未来终将到来的坚定信念。
《西风颂》是雪莱思想感情真实而自然的流露,是其战斗的宣言书、思想的播种机,它闪耀着美、闪耀着智慧、闪耀着力量,给读者以无尽的遐想。
【附】
西风颂
雪莱
第一节
哦,狂野的西风,秋之生命的气息,
你无形,但枯死的落叶被你横扫
犹如精魂飞遁远离法师长吟,
黄的,黑的,灰的,红得像患肺痨,
染上瘟疫的纷纷落叶四散调零:哦,是你哟,
以车驾把有翼的种子催送到
黑暗的冬床上,它们就躺在那里,
像是墓中的死穴,冰冷,深藏,低贱,
直到阳春,你蔚蓝的姐妹向沉睡的大地
吹响她嘹亮的号角
(如同牧放羊,驱送香甜的花蕾到空气中觅食就饮)
将色和香充满了山峰和平原:
狂野的精灵呵,你无处不远行;
破坏者兼保护者:听吧,你且聆听!
第二节
在你的川流之上,长空中巨流滔天,
乱云像大地上凋零的树叶,
被西风从天和海交错缠结的枝丫上吹落下来,成为雨和电的使者:它们飘落
在你缥缈的蔚蓝波涛表面,
有如狂女的飘扬的头发在闪烁
从天穹的最遥远而模糊的边沿
直抵九霄的中天,到处都在摇曳,
欲来雷雨的卷发,对濒死的一年
你唱出了葬歌,而这密集的黑夜
将成为它广大墓陵的一座圆顶,
里面正有你的万钧之力的凝结
那是你的浑然之气,从它会迸涌
黑色的雨、冰雹和火焰:哦,你听!
第三节
是你,你将蓝色的地中海唤醒
而它曾经昏睡了一整个夏天,
被澄澈水流的回旋催眠入梦,
就在巴亚海湾的一个浮石岛边,
它梦见了古老的宫殿和楼阁
在水天辉映的波影里抖颤,
而且都生满青苔、开满花朵,
那芬芳真迷人欲醉!呵,为了给你
让一条路,大西洋的汹涌的浪波
把自己向两边劈开,而深在渊底
那海洋中的花草和泥污的森林
虽然枝叶扶疏,却没有精力
听到你的声音,它们已吓得发青,
一边颤栗,一边自动萎缩:哦,你听!
第四节
我若是一片落叶随你飘腾;
我若是一朵流云伴你飞行;
或是一个浪头在你的威力下翻滚
如果我能有你的锐势和冲劲
即使比不上你那不羁的奔放
我若能像在少年时,凌风而舞
便成了你的伴侣,悠游天空
(因为呵,那时候,要想追你上云霄,
似乎并非梦幻),又何至沦落到这等颓丧
祈求你来救我之急。
哦,举起我吧,当我是水波、树叶、浮云!我跌在人生的荆棘上,我在流血!
这被岁月的重轭所制服的生命
原是和你一样:骄傲、轻捷而不驯。
第五节
把我当作你的竖琴,当作那树丛:
尽管我的叶落了,那有什么关系!
你那非凡和谐的慷慨激越之情
定能从森林和我同奏出深沉的秋韵,甜美而带苍凉。
给我你迅猛的劲头,狂暴的精灵!化成我吧,借你的锋芒!请把我尘封的思想散落在宇宙
让它像枯叶一样促成新的生命!
哦,请听从这一篇符咒似的诗歌,
就把我的心声,像是灰烬和火星
从还未熄灭的炉火向人间播散!
让预言的喇叭通过我的嘴巴
把昏睡的大地唤醒吧!哦,西风啊,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