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1《西风颂》赏析指导 长版
- 格式:doc
- 大小:69.02 KB
- 文档页数:2
雪莱诗歌《西风颂》原文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雪莱诗歌《西风颂》原文及赏析【导语】:一哦,犷野的西风,秋之实体的气息! 由于你无形无影的出现,万木萧疏, 似鬼魅避驱魔巫师,蔫黄,魃黑, 苍白,潮红,疫疠摧残的落叶无数, 四散飘舞;哦,你又把有翅的种籽, 凌空运送到他们黑暗的越冬一哦,犷野的西风,秋之实体的气息!由于你无形无影的出现,万木萧疏,似鬼魅避驱魔巫师,蔫黄,魃黑,苍白,潮红,疫疠摧残的落叶无数,四散飘舞;哦,你又把有翅的种籽,凌空运送到他们黑暗的越冬床圃;仿佛是一具具僵卧在坟墓里的尸体,他们将分别蛰伏,冷落而又凄凉,直到阳春你蔚蓝的姐妹向梦中的大地吹响她嘹亮的号角(如同放牧群羊,驱送香甜的花蕾到空气中觅食就饮)给高山平原注满生命的色彩和芬芳。
语文教学:雪莱《西风颂》内容赏析《西风颂》内容赏析佚名【导读:《西风颂》是雪莱思想感情真实而自然的流露,是其战斗的宣言书、思想的播种机,它闪耀着美、闪耀着智慧、闪耀着力量,给读者以无尽的遐想。
】这首诗构思在佛罗伦萨附近阿诺河畔的一片树林里,主要部分也在那里写成。
那一天,孕育着一场暴风雨的暖和而令人振奋的大风集合着常常倾泻下滂沱秋雨的云霭。
不出我所料,雨从日落下起狂风暴雨里夹带着冰雹,并且伴有阿尔卑斯山南地区所特有的气势宏伟的电闪雷鸣。
第三节结尾处所提到的那种现象,植物学家是十分熟悉的。
海洋、河流和湖泊底部的水生植物,和陆地的植物一样,对季节的变化有相同的反应,因而也受到这种变化的风的影响。
本诗作者雪莱为19世纪英国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
虽然其生命只有短短30载,但他却像是文坛上一颗炫丽的流星,在世间乃至今日,其留存下来的诗歌作品,仍散发着独属于他的光芒。
而在其作品中,《西风颂》绝对称得上是巅峰之作了。
接下来对本首诗进行解读。
西风作为本首诗的中心意向,被作者赋予了想象的翅膀。
随着西风的飞扬,无论是感情还是立意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
而西风那种狂野不羁、肆意破坏的力量,可能正是雪莱所追寻的生命的本来力量,也正是他对于受禁锢的生命的强烈反抗。
全诗第一段,主要意象是西风和树林中的残叶,描绘了西风横扫林中残叶并且传播生命的种子的景象。
此处,暗喻和象征的写作手法得到了充分的利用。
作者将“西风”比作“秋之实体的气息”,即大自然中不可战胜、所向披靡的存在。
而又将“春风”比作“阳春蔚蓝的姐妹”,又显得柔和。
接着,诗人用“残叶”来象征英国的反动阶级,用“疫疠摧残的落叶无数”来描绘了反动阶级所处的垂死状态。
在作者的笔下,西风是“不羁的精灵”,它既“破坏”着,又“保护”着。
狂野的西风喻指着革命的力量,它在摧毁一切陈旧、腐朽的事物的同时,也在孕育着一切有着生机和活力的新事物。
全诗开篇便体现了西风奔腾的气势,它技能摧毁旧世界,又能创造新世界。
思考与讨论(一)对西风的理解有如下几种1.西风是与困难作斗争的大无畏精神;2.西风是对美好未来的希望;3.西风是革命进军的号角。
根据你对《西风颂》的学习,你同意哪种看法?还有别的理解吗?《西风颂》写作于1819年的8月,在这一年的前后欧洲各国先后发生革命,所以此诗似乎有某种预言的力量。
作者借讴歌西风,讴歌人民进行革命的精神。
这是对人民反抗暴政的极大支持,预言着旧世界消亡,新的世界诞生。
所以可以说西风是革命进军的号角;但是在此诗中西风已经成了一种象征,它是一种无处不在的宇宙精神,一种打破旧世界,追求新世界的西风精神,所以以上三种说法都有它的道理,包括其他理解,只要能围绕一种积极抗争与进取的力量来谈皆可。
(二)最后两节诗,“我”同西风合为一体,请大声朗诵并谈谈作者想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雪莱是一个热情的浪漫主义诗人,同时又是一个勇敢的革命战士,他以诗歌作武器,积极投身革命运动,经受过失败和挫折,但始终保持着高昂的战斗精神。
在《西风颂》里,熔铸着雪莱坎坷的人生道路,倾注着雪莱对反动统治者的满腔愤恨,洋溢着雪莱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表达了雪莱献身革命的强烈愿望。
这首诗可以说是诗人“骄傲、轻捷而不驯的灵魂”的自白,是时代精神的写照。
诗人凭借自己的诗才,借助自然的精灵让自己的生命与鼓荡的西风相呼相应,用气势恢宏的篇章唱出了生命的旋律和心灵的狂舞。
(三)本文大量使用象征手法,如“落叶”“有翼的种子”“昏睡的大地”等等,请举三至五例,谈谈象征手法在本诗中的具体运用。
象征手法是本诗的一个重要的写作特点。
整首诗从头至尾围绕着秋天的西风做文章,无论是写景还是抒情,都没有脱离这个特定的描写对象,没有使用过一句政治术语和革命口号。
然而读了这首短诗以后,我们却深深感受到,雪莱在歌唱西风,又不完全是歌唱西风,诗人实质上是通过歌唱西风来歌唱革命。
诗中的西风、残叶、种子、流云、暴雨雷电、大海波涛、海底花树等等,都不过是象征性的东西,它们包含着深刻的寓意,大自然风云激荡的动人景色,乃是人间蓬勃发展的革命斗争的象征性反映。
《西风颂》译文及赏析雪莱《西风颂》(查良铮译本)1哦,狂暴的西风,秋之生命的呼吸!你无形,但枯死的落叶被你横扫,有如鬼魅碰到了巫师,纷纷逃避:黄的,黑的,灰的,红得像患肺痨,呵,重染疫疠的一群:西风呵,是你以车驾把有翼的种子催送到黑暗的冬床上,它们就躺在那里,像是墓中的死穴,冰冷,深藏,低贱,直等到春天,你碧空的姊妹吹起她的喇叭,在沉睡的大地上响遍,(唤出嫩芽,像羊群一样,觅食空中)将色和香充满了山峰和平原。
不羁的精灵呵,你无处不远行;破坏者兼保护者:听吧,你且聆听!2没入你的急流,当高空一片混乱,流云象大地的枯叶一样被撕扯脱离天空和海洋的纠缠的枝干。
成为雨和电的使者:它们飘落在你的磅礴之气的蔚蓝的波面,有如狂女的飘扬的头发在闪烁,从天穹的最遥远而模糊的边沿直抵九霄的中天,到处都在摇曳欲来雷雨的卷发,对濒死的一年你唱出了葬歌,而这密集的黑夜将成为它广大墓陵的一座圆顶,里面正有你的万钧之力的凝结;那是你的浑然之气,从它会迸涌黑色的雨,冰雹和火焰:哦,你听!3是你,你将蓝色的地中海唤醒,而它曾经昏睡了一整个夏天,被澄澈水流的回旋催眠入梦,就在巴亚海湾的一个浮石岛边,它梦见了古老的宫殿和楼阁在水天辉映的波影里抖颤,而且都生满青苔、开满花朵,那芬芳真迷人欲醉!呵,为了给你让一条路,大西洋的汹涌的浪波把自己向两边劈开,而深在渊底那海洋中的花草和泥污的森林虽然枝叶扶疏,却没有精力;听到你的声音,它们已吓得发青:一边颤栗,一边自动萎缩:哦,你听!4哎,假如我是一片枯叶被你浮起,假如我是能和你飞跑的云雾,是一个波浪,和你的威力同喘息,假如我分有你的脉搏,仅仅不如你那么自由,哦,无法约束的生命!假如我能像在少年时,凌风而舞便成了你的伴侣,悠游天空(因为呵,那时候,要想追你上云霄,似乎并非梦幻),我就不致像如今这样焦躁地要和你争相祈祷。
哦,举起我吧,当我是水波、树叶、浮云!我跌在生活底荆棘上,我流血了!这被岁月的重轭所制服的生命原是和你一样:骄傲、轻捷而不驯。
西风颂原文及赏析西风颂原文:呵,狂野的西风,你把秋气猛吹,不露脸便将落叶一扫而空,犹如法师赶走了群鬼,赶走那黄绿红黑紫的一群,那些染上了瘟疫的魔慅——呵,你让种子长翅腾空,又落在冰冷的土壤里深埋,像尸体躺在坟墓,但一朝你那青色的东风妹妹回来,为沉睡的大地吹响银号,驱使羊群般的蓓蕾把大气猛喝,就吹出遍野嫩色,处处飘香。
狂野的精灵!你吹遍了大地山河,破坏者,保护者,听吧——听我的歌!2你激荡长空,乱云飞坠,如落叶;你摇撼天和海,不许它们象老树缠在一堆;你把雨和电赶了下来,只见蓝空上你骋驰之处,忽有万丈金发披开,像是酒神的女祭司勃然大怒,愣把她的长发遮住了半个天,将暴风雨的来临宣布。
你唱着挽歌送别残年,今夜这天空宛如圆形的大墓,罩住了混沌的云雾一片,却挡不住电火和冰雹的突破,更有黑雨倾盆而下!呵,听我的歌!3你惊扰了地中海的夏日梦,它在清澈的碧水里静躺,听看波浪的催眠曲,睡意正浓,朦胧里它看见南国港外石岛旁,烈日下古老的宫殿和楼台,把影子投在海水里晃荡,它们的墙上长满花朵和藓苔,那香气光想想也叫人醉倒!你的来临叫大西洋也惊骇,它忙把海水劈成两半,为你开道,海底下有琼枝玉树安卧,尽管深潜万丈,一听你的怒号,就闻声而变色,只见一个个战栗,畏缩——呵,听我的歌!4如果我能是一片落叶随你飘腾,如果我能是一朵流云伴你飞行,或是一个浪头在你的威力下翻滚,如果我能有你的锐势和冲劲,即使比不上你那不羁的奔放,但只要能拾回我当年的童心,我就能陪着你遨游天上,那时候追上你未必是梦呓,又何至沦落到这等颓丧,祈求你来救我之急!呵,卷走我吧,象卷落叶,波浪,流云!我跌在人生的刺树上,我血流遍体!岁月沉重如铁链,压着的灵魂原本同你一样:髙傲,飘逸,不驯。
5让我做你的竖琴吧,就同森林一般,纵然我们都叶落纷纷,又有何妨!我们身上的秋色斑烂,好给你那狂飙曲添上深沉的回响,甜美而带苍凉。
给我你迅猛的劲头!豪迈的精灵,化成我吧,借你的锋芒,把我的腐朽思想扫出宇宙,扫走了枯叶好把新生来激发;凭着我这诗韵做符咒,犹如从未灭的炉头吹出火花,把我的话散布在人群之中!对那沉睡的大地,拿我的嘴当喇叭,吹响一个预言!呵,西风,如果冬天已到,难道春天还用久等?西风颂赏析:这是一首写于19世纪的奇特的原始诗,这里不是说其语言或形式是原始的,而是指其思维方式而言。
经典重读——雪莱《西风颂》赏析
《西风颂》是俄国伟大诗人雪莱的弥足珍贵的诗篇,其使用抒情、灿烂、激昂
的语言,表达了对西风的崇拜。
诗歌以振奋的节拍,和声环绕,不但展现出人类对美好自然所关情的态度,更是社会和谐的表述。
诗的第一节描述了狂风卷起,高楼大厦在隆隆的风声中发出低沉的哀叹,尼罗
河上面旋转的风车呼啸着,森林大树在暴露在激流中,用他们贴紧地抗拒强度西风。
使人感受到野性和壮丽。
第二节描述了雪莱对西风的崇拜,他颂扬它把“美丽的云天和辉煌的黄昏”带
给世界的众多礼仪,借着它的力量,超越山谷和海洋,将整个大地连接到一起。
雪莱用浪漫手法描绘出在西风的吹拂下所带来的沙滩的涤洗,使得湖水和森林发出可爱的声响,在童年记忆中永恒的留下美丽画面,像歌曲般的篇章使人释怀。
第三节则把节奏变得更加激昂,诗歌赞扬西风赋予世界的力量,改变大海国际
潮流,它可以塑造人性,可以战胜痛苦,赋予尘世丰富的生趣,激励人类的追求和探索的精神,振奋着人的心灵,激发出深刻的思想。
《西风颂》跃然纸上,让人仿佛置身风中,感受西风除去尘世苦楚,迸发出丰
盈灿烂的能量,以最浪漫的语言咏唱大自然之灵魂,唤起人们对征服尘世和幸福生活的遐想。
此诗歌不仅展现出雪莱对大自然所有敬畏之情,也表达了人们追求完美、真爱和自由的普世价值观,堪称经典之作。
《西风颂》赏析西风,是勇猛的,值得歌颂的。
诗人雪莱所作的《西风颂》是一首政治抒情诗,虽然全诗没有一句话是在写革命,但整首诗就是围绕革命来想像的。
全诗共有五段,前三段是在描写西风,赞颂西风,而后两段则是进一步的提升,诗人和西风相互应和。
但两者又溶为一体,成为诗的中心思想。
第一段,诗人描写西风扫除林中残叶,送走生命的种子;第二段描写了西风搅乱天上的云雾,呼唤雷电的到来;而第三段则说西风掀起大海的凶猛海浪,摧毁树木,三段三个意境,从树林到天空,再到大海,飞翔在现实和想象中。
诗人的想象夸张而丰富,表达出了西风能够抵抗腐朽,鼓舞新生的巨大潜能。
第四段,便是创作形式的转变,从写景到抒情。
最后一节是整首诗的高潮,进一步阐述了西风作为“保存者”的力量。
诗人要求西风把他作为琴弦,使诗人能施展自己的力量去传播革命的思想。
为革命呐喊,把沉睡的人们唤醒“尽管我的叶落了,那有什么关系!”作者希望西风能够赐予自己“狂暴的精神”,与西风和二为一融为一体,去扫荡腐朽反动势力。
表达了作者愿意为革命牺牲的坚强决心。
西风的气势正是诗人所要我们知道的,全诗洋溢着诗人对西风的热爱与向往。
《西风颂》采用的是象征性手法,整首诗从头到尾都在写秋天的西风,无论是写景也好,抒情也好,都没有脱离西风这个形象。
诗人不仅是在歌唱西风,也是在歌唱革命。
诗中的西风、残叶、种子、云、风雨雷电、大海、树木都不过是象征性的东西,但它们却有着深刻的含意。
大自然顺息万变的景象,正是革命战争的象征。
看吧,那狂暴如同狂女的头发,那黑夜中浓浓的无边无际的神秘,是西风的力量,那黑色的雨、冰雹、火焰是它的帮手,这力量足以使人震撼。
“哦,西风啊,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诗人最后发出这样的感叹,雪莱愿意用自己的生命去感受西风,愿意用生命去等待春天。
西风已经成了一种象征,诗人以西风自喻,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信念和向旧世界宣战的决心。
诗人以优雅而蓬勃的想象力构出了西风的形象,那气势磅礴的诗句,把西风的壮烈,急于扫除旧世界的情感抒发的淋漓尽致。
珀西·比希·雪莱的《西风颂》赏析美国诗人雪莱的代表作之一。
其主要内容是赞颂西风——冬季的旋风,它凛冽而严酷地刮着,掠过祖国广袤的土地,把寒冷和死亡带给人类。
作者歌颂了冬天里凛然挺立的西风形象,展示了革命时代自由精神的觉醒。
雪莱一生共创作了三部诗集,分别为《给云》、《西风颂》和《冬天的使者》,这三部诗集被称为“革命的三部曲”。
在他逝世之后,鲁迅曾经评价雪莱说:“英国革命诗人雪莱,有他的《西风颂》;法国革命诗人孟德斯鸠,有他的《法意》;波兰革命诗人密茨凯维支,有他的《先知》。
”这三部诗集所表达出来的积极浪漫主义思想对以后欧洲各国的民族解放运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同时,它们也是中国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思想启蒙的先声。
这首诗作于1792年2月7日,当时,雪莱正流亡于瑞士巴塞尔。
虽然此刻离中国处于清朝统治之下的时间尚短,但是封建制度已成为当时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首要敌人,因此,雪莱便以那些高举起反抗封建王权旗帜的革命家为榜样,写下了这首著名的抒情诗篇,以此唤起整个欧洲爱好自由的人民的警觉和觉醒。
作者站在沙皇专制制度的立场上,宣扬西风——冬季的旋风“挟带冰雹”“扫荡南方”,象征了“资产阶级及一切受压迫阶级的革命的暴风雨,扫荡世界”。
在另一方面,作者又把西风比作战斗的矛和不朽的盾。
他赞美西风的威力,它似乎象征了反抗封建王权的英勇战士;但是,它毕竟只是代表自然力量的一种自发的倾向,远非是伟大的力量,只有那些运用正义的资产阶级的革命政党和人民群众的力量才能战胜西风,改造世界。
因此,我们在欣赏《西风颂》这首诗时,不仅应该看到西风力量的强大,同时还应该看到这首诗所蕴涵的作者对西风的肯定态度。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可以把这首诗视为一首积极浪漫主义的战斗诗篇。
同时,雪莱的《西风颂》又表现出一种革命者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
“冬天的使者”象征了“联合所有不自由的人”的巨大力量,它所到之处,都会发生毁灭性的冲击,“无数双温暖的手把烈火扑灭,死神也望而却步”。
《西风颂》赏析这是一首脍炙人口、含蕴深刻的写景名篇。
诗人以饱含激情的笔触抒写了秋之生感创造出既是破坏者又是保护者的鲜明的西风形象。
感命的呼吸——狂暴的西风,创造出既是破坏者又是保护者的鲜明的西风形象。
情真挚磅,格调高昂激越。
情真挚磅,格调高昂激越。
一个秋日的午后,诗人雪莱在意大利佛罗伦萨近郊的树林里漫步。
突然狂风大作,乌云翻滚。
到了傍晚,暴风雨夹带着冰雹雷电倾盆而下,荡涤着大地,震撼着人间。
大自然威武雄壮的交响乐,触发了诗人的灵感,他奋笔疾书,谱写了不朽的抒情短诗《西风颂》。
这是1819年的事情。
当时,欧洲各国的工人运动和革命运动风起云涌。
英国工人阶级为了争取自身的生存权利,正同资产阶级展开英勇的斗争,捣毁机器和罢工事件接连不断。
1819年8月,曼彻斯特八万工人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反动当局竟出动军队野蛮镇压,制造了历史上著名的彼得卢大屠杀事件。
雪莱满怀悲愤,写下了长诗《暴政的假面游行》,对资产阶级政府的血腥暴行提出严正抗议。
法国自拿破仑帝制崩溃、波旁王朝复辟以后,阶级矛盾异常尖锐,广大人民正酝酿着反对封建复辟势力的革命斗争。
拿破仑帝国的解体也大大促进了西班牙人民反对异族压迫和封建专制的革命运动,1819年1月,终于响起了武装起义的枪声。
就在武装起义的前夕,雪莱给西班牙人民献上了《颂歌》一首,为西班牙革命吹响了进军的号角。
在意大利和希腊,民族解放运动方兴未艾,雪莱的《西风颂》发表不久,这两个国家也先后爆发了轰轰烈烈的武装起义。
面对着欧洲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革命形势,雪莱为之鼓舞,为之振奋,诗人胸中沸腾着炽热的革命激情。
这时,在一场暴风骤雨的自然景象的触发下,这种难以抑制的革命激情立刻冲出胸膛,一泻千里,化作激昂慷慨的歌唱: 你怒吼咆哮的雄浑交响乐中, 将有树林和我的深沉的歌唱, 我们将唱出秋声,婉转而忧愁。
精灵呀,让我变成你,猛烈、刚强! 把我僵死的思想驱散在宇宙, 像一片片的枯叶,以鼓舞新生; 请听从我这个诗篇中的符咒, 把我的话传给全世界的人, 犹如从不灭的炉中吹出火花! 雪莱在歌唱西风。
西风颂全文赏析
《西风颂》是英国诗人雪莱创作的,这不仅仅是一首风景诗,也是一首政治抒情诗。
全诗共五节,始终围绕作为斗争力量象征的西风来加以咏唱。
诗篇表达了诗人对腐朽势力的憎恨,对斗争终将胜利和光明未来的热切希望和坚定信念,深刻揭示出新事物必将战胜旧事物的客观规律。
西风颂赏析
全诗共五节,始终围绕作为革命力量象征的西风来加以咏唱。
第一诗节写西风的威力和它的作用,第14行点出破坏者和护持者,这是贯串全诗的两个主题。
第二诗节用云、雨、冰雹、闪电来衬托描写西风的威力;第三诗节写西风作用于波浪;第四诗节写诗人因西风而发生的感慨,诗人向西风说但愿自己也像枯叶被风带走,虽然不像不羁的雨风那样自由自在,也能分得它的一分猛烈的威力;在最后一诗节里,诗人请求西风帮助他扫去暮气,把他的诗句传播到四方,唤醒沉睡的大地。
最末两句“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预言革命春天即将来临,给生活在黑夜及困境中的人们带来鼓舞和希望。
《西风颂》采用的是象征手法,诗人用优美而蓬勃的想象写出了西风的形象。
那气势恢宏的诗句、强烈撼人的激情把西风的狂烈、急于扫除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的形象展现在人们面前。
诗中比喻奇特,形象鲜明,枯叶的腐朽、狂女的头发、黑色的雨、夜的世界无不深深地震撼着人们的心灵。
西风颂赏析
全诗共五节,由五首十四行诗组成。
从形式上看,五个小节格律完整,可以独立成篇。
从内容来看,它们又融为一体,贯穿着一个中心思想。
第一节描写西风扫除林中残叶,吹送生命的种籽。
第二节描写西风搅动天上的浓云密雾,呼唤着暴雨雷电的到来。
第三节描写西风掀起大海的汹涌波涛,摧毁海底花树。
三节诗三个意境,诗人想象的翅膀飞翔在树林、天空和大海之间,飞翔在现实和理想之间,形象鲜明,想象丰富,但中心思想只有一个,就是歌唱西风扫除腐朽、鼓舞新生的强大威力。
从第四节开始,由写景转向抒情,由描写西风的气势转向直抒诗人的胸臆,抒发诗人对西风的热爱和向往,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而主旨仍然是歌唱西风。
因此,结构严谨,层次清晰,主题集中,是《西风颂》一个突出的艺术特点。
《西风颂》采用的是象征手法,诗人用优美而蓬勃的想象写出了西风的形象。
那气势恢宏的诗句、强烈撼人的激情把西风的狂烈、急于扫除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的形象展现在人们面前。
诗中比喻奇特,形象鲜明,枯叶的腐朽、狂女的头发、黑色的雨、夜的世界无不深深地震撼着人们的心灵。
其创作灵感:
据雪莱自注称:“这首诗构思在佛罗伦萨附近阿诺河畔的一片树林里,主要部分也在那里写成。
那一天,孕育着一场暴风雨的暖和而又令人振奋的大风集合着常常倾泻下的滂沱秋雨的云霭。
果不出所料,雨从日落下起,狂风暴雨里夹带着冰雹,并且伴有阿尔卑斯山南地区所特有的气势宏伟的电闪雷鸣。
”
这涤荡大地、震撼人间的大自然的雄伟乐章,触发了诗人的灵感。
于是,自然界和人世间的狂风暴雨一同生起在他的笔下,倾泻为激昂慷慨的歌,他的最负盛名的抒情短诗《西风颂》就此诞生。
雪莱的《西风颂》赏析-2019年文档雪莱的《西风颂》赏析雪莱的名字是永远与自由、平等、仁爱以及抗争、反叛连在一起的,被马克思和恩格斯赞誉为“真正的革命家”,他的诗歌是英国文学史上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的高峰之作,代表了当时欧洲最先进的思想。
《西风颂》是雪莱留给世人的一部不朽的诗歌名篇。
诗人以独特的诗歌语言艺术表达方式及多种修辞方法,谱写了一首色彩绚丽、气势磅礴的西风曲。
诗歌想象之丰富、音韵之和谐、比喻之美妙、哲理之深刻都是罕见的。
诗人借西风扫落叶的威势来比喻革命力量清除反动政权,借西风吹送种子来比喻革命思想的传播,寄托诗人对于未来的希望,从而丰富了这首著名抒情诗歌的进步内容。
诗人寄情于西风,让自己的生命与鼓荡的西风相呼应,用气势恢宏的篇章唱出了生命的最强音。
诗歌融写景与抒情于一体,节奏明快,感情奔放,寓意深刻,达到了形式和内容的完美统一,堪称人类诗歌史上的登峰造极之作。
《西风颂》是雪莱抒情诗歌的代表作,也是浪漫主义诗歌的精品以表达强烈的情感,并从内容、语言、形式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和尝试,诗人借西风的象征意义,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以及对革命必胜的信心。
形象鲜明丰富,但主题只有一个,就是歌唱西风扫除腐朽、鼓舞新生的强大威力。
诗人用优美而蓬勃的想象写出了西风的形象。
用那气势恢宏的诗句,强烈撼人的激情把西风的狂烈、急于扫除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的形象展现在人们面前。
诗中比喻奇特,形象鲜明,枯叶的腐朽、狂女的头发、黑色的雨、夜的世界无不深深地震撼着人们的心灵。
诗歌的后两段写诗人与西风的应和。
“我跌在生活的荆棘上,我流血了!”这令人心碎的诗句道出了诗人不羁心灵的创伤。
尽管如此,诗人愿意被西风吹拂,愿意自己即将逝去的生命在被撕碎的瞬间感受到西风的精神,西风的气息;诗人愿奉献自己的一切,为即将到来的春天奉献。
在诗的结尾,诗人以预言家的口吻高喊:“要是冬天已经来了,西风呵,春日怎能遥远?”这里,西风已经成了一种象征,它是一种无处不在的宇宙精神,一种打破旧世界,追求新世界的西风精神。
西风颂第一节详细解析
《西风颂》是英国诗人雪莱的代表作之一,在第一节中,诗人通过描写西风的威力和作用,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赞美。
以下是对第一节的详细解析:
- “哦,狂野的西风,秋之生命的气息”,开篇点明了西风的特点,狂野而充满生命力。
- “你无形,但枯死的落叶被你横扫”,形容西风虽然无形,却有着强大的力量,能够横扫枯叶。
- “犹如精魂飞遁远离法师长吟”,通过比喻的手法,将枯叶比作精魂,表现出西风的强大威力。
- “黄的,黑的,灰的,红得像患肺痨,染上瘟疫的纷纷落叶四散调零”,通过描述落叶的颜色和状态,进一步表现西风的威力,使落叶四散凋零。
- “哦,是你哟,以车驾把有翼的种子催送到黑暗的冬床上”,通过拟人的手法,将西风比作车驾,将种子送到冬床上,表现出西风的作用。
- “它们就躺在那里,像是墓中的死穴,冰冷,深藏,低贱”,形容种子躺在冬床上的状态,冰冷、深藏、低贱,暗示生命的沉寂和死亡。
- “直到阳春,你蔚蓝的姐妹向沉睡的大地吹响她嘹亮的号角”,通过拟人的手法,将春天比作西风的姐妹,表现出春天的生机和活力。
- “如同牧放群羊,驱送香甜的花蕾到空气中觅食就饮”,将花蕾比作羊群,表现出春天的生机和美好。
在这一节中,诗人通过比喻、拟人等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西风的威力和作用,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赞美,也为后续的诗歌奠定了基调。
《西风颂》读书笔记含名师点评写作指导狂暴的西风,唤醒沉睡的大地,破坏着,同时也守护着。
它所过之处,一切死亡和衰朽都被永久地埋葬,而希望则永恒地闪耀。
在它的身后,是冉冉升起的黎明。
但西风啊,多久不见了哟!那些匆匆的步履,你看见了没有?争名逐利的脚步从未有半刻停顿,充斥着铜臭与喧嚣的街道上挤满了行人。
日益浮躁的空气中,你是否难以立足?泛着腐臭的光鲜景象,你是否感到厌恶?声色犬马,花天酒地的人们,或在自己的世界中逍遥自在,没有目标,没有追求,匆匆走过,留不下一丝涟漪。
虚假的忙碌笼罩着城市和乡村,漫无目的的游荡中,还有谁会记得你的名字。
西风哦,你在哪里?那些冰冷的面庞,你看见了没有?喜怒哀乐只是苍白的面具,惟有面无表情才是真正的表情。
诚然,冷酷也是你的特质之一,但现如今的冷漠却是由内而外,蔓延在整个人类社会的症候群。
它像一张无形的网,铺天盖地;又像一堵隐形的墙,断绝联系。
而你的冰冷,只是对于那些退步、腐朽的事物,对待希望,你就像雄鹰对于长空那般火热。
真正的亲情、爱情和友情都已难于寻觅,因为其中或多或少都掺入了一点利。
人们的感情触发点越来越低,微不足道的小事也能成为热点话题;而人们的感情动作点则高不可攀,当一切的主人公成为了自己,便冻成了千年的坚冰,万年的积雪。
当冰冷成了主流,还有谁会记得你的内心?西风哦,你在哪里?那些飞溅的唾沫,你看见了没有?商人把产品描述得天花乱坠,专家把一家之言当做万世经典口喷不辍;空谈者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欺诈者口吐莲花,颠倒黑白。
从不说话的西风,你难道不觉得反感吗?商业欺骗、学术欺骗层出不穷,花样迭出。
当人格委身于言辞,当语言胜过了行动,还有谁会记得你的缄默?西风哦,你在哪里?多么盼望西风扫去世俗的尘埃,还一个皓皓的未来。
但看不见你的身影,我又有什么能力许一个光明的前程?西风哦,你在哪里?这时我听见最深沉的长啸,是你吗?原来你一直没有走,对吗?行在茫茫人海中的我,为这突如其来的凉风撩拨起了心弦。
西风颂赏析<西风颂>赏析一个秋日的午后,诗人雪莱在意大利佛罗伦萨近郊的树林里漫步。
突然狂风大作,乌云翻滚。
到了傍晚,暴风雨夹带着冰雹雷电倾盆而下,荡涤着大地,震撼着人间。
大自然威武雄壮的交响乐,触发了诗人的灵感,他奋笔疾书,谱写了不朽的抒情短诗《西风颂》。
这是1819年的事情。
当时,欧洲各国的工人运动和革命运动风起云涌。
英国工人阶级为了争取自身的生存权利,正同资产阶级展开英勇的斗争,捣毁机器和罢工事件接连不断。
1819年8月,曼彻斯特八万工人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反动当局竟出动军队野蛮镇压,制造了历史上著名的彼得卢大屠杀事件。
雪莱满怀悲愤,写下了长诗《暴政的假面游行》,对资产阶级政府的血腥暴行提出严正抗议。
法国自拿破仑帝制崩溃、波旁王朝复辟以后,阶级矛盾异常尖锐,广大人民正酝酿着反对封建复辟势力的革命斗争。
拿破仑帝国的解体也大大促进了西班牙人民反对异族压迫和封建专制的革命运动,1819年1月,终于响起了武装起义的枪声。
就在武装起义的前夕,雪莱给西班牙人民献上了《颂歌》一首,为西班牙革命吹响了进军的号角。
在意大利和希腊,民族解放运动方兴未艾,雪莱的《西风颂》发表不久,这两个国家也先后爆发了轰轰烈烈的武装起义。
面对着欧洲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革命形势,雪莱为之鼓舞,为之振奋,诗人胸中沸腾着炽热的革命激情。
这时,在一场暴风骤雨的自然景象的触发下,这种难以抑制的革命激情立刻冲出胸膛,一泻千里,化作激昂慷慨的歌唱:你怒吼咆哮的雄浑交响乐中,将有树林和我的深沉的歌唱,我们将唱出秋声,婉转而忧愁。
精灵呀,让我变成你,猛烈、刚强!把我僵死的思想驱散在宇宙,像一片片的枯叶,以鼓舞新生;请听从我这个诗篇中的符咒,把我的话传给全世界的人,犹如从不灭的炉中吹出火花!雪莱在歌唱西风。
他歌唱西风以摧枯拉朽的巨大力量扫除破败的残叶,无情地把那“黑的、惨红的、铅灰的,或者蜡黄,患瘟疫而死掉的一大群”垃圾扫除干净;他歌唱西风“在动乱的太空中掀起激流”,搅动着“浓云密雾”,呼唤着“电火、冰雹和黑的雨水”,“为这将逝的残年唱起挽歌”;他歌唱西风唤醒沉睡的浩翰大海,波涛汹涌,把一丛丛躲藏在海底深处的海树海花,吓得惊恐色变,“瑟瑟地发抖,纷纷凋谢”。
《西风颂》赏析指导
《西风颂》是雪莱的名作,比起一般的抒情短诗,它的篇幅较长,加之诗中的场景不断变换,意象也十分密集,阅读的时候,可能会有一种眼花缭乱的感觉,所以讲解时要注意抓住诗歌的展开线索。
这首诗是在佛罗伦萨附近阿诺河畔的一片树林里构思的,雪莱自己曾解释了它的缘起:“那一天,孕育着一场暴风雨的暖和而又令人振奋的大风集合着常常倾泻下滂沱秋雨的云霭。
不出所料,雨从日落下起,狂风暴雨里夹带着冰雹,并且伴有阿尔卑斯山南地区所特有的气势宏伟的电闪雷鸣。
”书写暴雨来临之际大自然的伟力,成为该诗的起点。
第一节,写狂暴的西风如何摧枯拉朽,将落叶扫尽,又将种子吹入土地,等到春天的到来。
诗中有两处可能不易理解,需要做一点解释:“有翼的种子”,指的是那些靠风力传播到远方的种子;“碧空的姊妹”,是指春天清新的东风,诗人将东风称为西风的姊妹,为了表明二者之间的联系。
在这一节中,诗人运用了色彩对比的手法,在描写西风扫荡的秋天时,“黄的,黑的,灰的,红的像患肺痨”一句,渲染出树叶凋零时一片色彩斑斓的衰落景象,而“鬼魅”“巫师”“疫疠”“死尸”“黑暗的冬床”等词汇、意象的出现,更突出了一种万物肃杀的气氛。
但当写到“春天”来临,语言的色彩又趋于柔和、明媚──“将色和香充满了山峰和平原”。
诗人不愧是用“色”的高手,在这几行诗中大自然由枯到荣的变化过程,被形象地呈现。
最后,诗人将无处不在的西风命名为“破坏者兼保护者”,这里包含了一种特定的认识,西风既是旧世界的破坏者又创造了新的世界,这正是大自然周而复始的辨证规律。
简单学习网最新讲座:
王大绩讲现代文阅读王大绩讲高考作文王大绩讲语段压缩
王大绩讲文言文阅读王大绩讲诗歌鉴赏王大绩讲句式仿用
第二节,视角拉向了高空,写西风怎样吹破了乌云,形成了暴风雨。
这一节是全诗中想像最为奇异、瑰丽的一部分。
在一开始,被风吹散的流云,被比喻成大地上的枯叶,在第一节与第二节之间,由此形成了自然的转换,混乱、撕扯、纠缠等词的使用,也强化了一种动荡的感觉,破碎的云朵也像落叶那样,正在挣脱那些看不见的“枝干”。
在下面的诗行中,诗人运用了一个更为大胆的想像,将飘落在空中的云气,比喻成“狂女的飘扬的头发”。
所谓“狂女”,原文是“Maenad”,是希腊神话中的一个人物,在古代的绘画中,她有着怒发披散的形象。
狂怒的形象,四散的长发,恰恰准确地表现了乱云飞渡的自然奇景,也暗示出大自然的神秘和危险。
在这一节中,还要注意的一点是,诗人的想像虽然大胆,但事实上也遵循了一些科学常识,如暴雨的形成,来自水气的蒸腾、凝结,伴随着云层之中“电”的作用等。
作为一个浪漫主义诗人,雪莱不仅拥有丰富的情感和想像,他对物理、化学、电学等自然科学,也有极大的兴趣,在这首诗中,对自然伟力的赞颂是与对自然的认识结合在一起的。
第三节,视角从高空回到了海洋,写西风唤醒了海洋,也让海底的植物战栗不安。
在形容西风到来之前海洋的平静的时候,诗人设想“它曾经昏睡了一整个夏天”,而且在梦中
它还见到了“古老的宫殿和楼阁”,读者似乎能看到楼阁的倒影在澄澈的海水中,如何荡漾形成一片波光潋滟的美景。
随后,大海也似乎有了人格,在西风到来的时候主动劈开了自己,暴露出了深藏在海底的植物。
这一段描写十分奇异,似乎完全出自诗人恢弘的想像,然而也符合了某种自然的规律。
据说,海洋、河流、湖泊底部的水生植物,也像陆地植物一样,对季节的改变有相同的反应,因而西风的到来当然对它们也会产生影响。
上面三节写的是西风纵横于天地之间,第四节回到了诗人自己,他呼唤西风将“我”带走,像树叶、浮云、水波一样,不羁地、自由地浮游于世界。
为了表现西风的速度和“我”心情的迫切,诗人使用了一连串相同的句式──“假如我是一片枯叶被你浮起”,“假如我是能和你飞跑的云雾”,“假如我分有你的脉搏”,“假如我能像在少年时,凌风而舞”──形成一种铿锵、飞扬的节奏,“当我是水波、树叶、浮云”一句,更是模拟出西风的不断激荡。
后面的第五节,这种语言的气势愈发强劲,诗人改用一系列祈愿的句式,表达了要与西风合为一体的决心和勇气。
最后出现的那句著名格言,则以反问句的形式出现,而且好像是直接对着读者发问,仿佛西风刹住了脚步,诗歌的内涵一下子变得无比隽永。
从大地、天空到海洋,再到“我”,在人与自然之间,诗人纵横驰骋地展开了想像,将自然现象、科学观念、宇宙的认识、生命的激情,融为一体,充分展现了诗人扩大的心灵世界。
在描绘西风的形象之外,诗人也多用感叹词与重叠的句式,特别在前三节都以“哦,你听”来结尾,使五个诗节,虽可独立成篇,但相互连缀,正像在天空中自由舒卷的西风一般,一气呵成。
西风颂关于此诗的主题,与上面讲过的《老虎》一样,也有不同的解释。
通常的说法,是将这首诗的写作与当时英国工人阶级的运动相联系,雪莱借对西风的描绘表达了对摧枯拉朽之革命力量的赞颂。
但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此诗的内涵更为复杂,不一定要从政治层面解释,季节轮换之中一种不可抗拒的大自然力量,一种自然中蕴涵的破坏与创造的激情,或许这才是诗人赞颂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