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我长大了优秀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45 MB
- 文档页数:13
大班社会《我长大了》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社会教材第四章《成长的变化》,详细内容围绕“我长大了”这一主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讨论,认识自己在身体和心理上的成长变化,以及成长中的责任和担当。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的身体和心理变化。
2. 培养学生自尊、自信、自爱的品质,懂得珍惜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阶段。
3. 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学会为他人着想,关爱同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和接受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的变化,以及如何应对这些变化。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自尊、自信、自爱的品质,以及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成长变化图、责任担当海报。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成长变化图,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的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呈现:使用PPT课件,详细讲解成长过程中的身体和心理变化,以及如何应对这些变化。
3. 实践活动: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的趣事和感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4. 例题讲解:以责任担当为主题,讲解如何关爱他人、为他人着想,并通过具体实例进行分析。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绘制一幅关于成长的画,展示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六、板书设计1. 《我长大了》2. 内容:成长的变化身体变化心理变化应对变化的方法成长中的责任和担当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的成长故事”为主题,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的身体和心理变化,以及责任感和担当精神的体现。
2. 答案示例:我叫小明,今年6岁了。
在成长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长高了、长壮了,而且懂得了很多事情。
比如,我学会了独立吃饭、穿衣,还懂得了帮助妈妈做家务。
在幼儿园里,我主动帮助老师整理玩具,关心同伴。
我相信,在今后的成长过程中,我会变得更加勇敢、坚强,成为一个有责任感和担当精神的人。
优质幼儿园课件大班社会《我长大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社会教材第四章《成长的变化》,详细内容包括:引导幼儿观察和讨论自己在身体、心理、能力等方面的成长变化;帮助幼儿理解成长是一个自然的过程,每个人都会经历;培养幼儿珍惜成长过程,感恩父母和老师的关爱。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的变化,认识到成长的喜悦。
2. 培养幼儿学会感恩,珍惜身边的人和事。
3. 培养幼儿的观察、表达和交流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理解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学会珍惜和感恩。
重点:观察和讨论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的变化,培养幼儿的观察、表达和交流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成长树图片、幼儿成长照片、成长记录表、故事书《小熊宝宝长大了》。
2. 学具:画笔、彩纸、剪刀、胶棒。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成长树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成长树的变化,激发幼儿对成长话题的兴趣。
2. 讲解:教师通过讲述故事《小熊宝宝长大了》,引导幼儿关注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的变化,让幼儿分享自己的成长经历。
3. 实践活动:幼儿分组,每组根据教师提供的幼儿成长照片,讨论并记录自己在身体、心理、能力等方面的变化。
4. 展示与分享:每组选派代表展示成长记录表,分享自己的成长故事,其他幼儿倾听并给予掌声。
5. 例题讲解:教师针对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变化,给出一个情境,让幼儿讨论如何应对。
6. 随堂练习:幼儿根据例题,结合自己的经历,画一幅表达自己成长过程中心理变化的画。
六、板书设计1. 成长的变化身体变化心理变化能力变化2. 成长的喜悦3. 珍惜与感恩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与家长共同完成一份“我长大了”的成长记录表,内容包括幼儿在身体、心理、能力等方面的变化。
答案示例:我长大了,现在可以自己穿衣服、吃饭,还会帮忙做家务。
我变得更加勇敢,不再害怕黑暗。
我很感谢爸爸妈妈一直陪伴我成长,我爱他们!2. 作业要求:家长协助幼儿完成成长记录表,引导幼儿表达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的变化和感受。
优质幼儿园课件大班社会《我长大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社会教材第三章《成长的变化》,详细内容围绕“我长大了”这一主题展开,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多种形式,引导幼儿认识到自己在身体、心理、能力等方面的成长变化。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的变化,提高自我认知能力。
2. 培养幼儿与人分享、交流的成长经历,增强表达和沟通能力。
3. 培养幼儿珍惜成长过程,懂得感恩、关爱他人。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学会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成长经历。
教学重点:引导幼儿认识到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的变化,培养珍惜成长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成长树挂图、身高尺、体重秤、成长照片、故事书等。
2. 学具:画纸、画笔、彩泥、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成长树挂图,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的变化。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讲述一个关于成长的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人物的变化,讨论成长过程中的趣事。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成小组,用画笔、彩泥等学具创作一幅关于自己成长变化的画作。
4. 分享交流(10分钟)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成长过程中的点滴。
5. 成长测量(10分钟)教师组织幼儿进行身高、体重测量,让幼儿直观地感受到自己的成长。
6. 感恩教育(5分钟)教师引导幼儿思考成长过程中家人、朋友的关爱,培养幼儿的感恩意识。
六、板书设计1. 成长的变化身体变化心理变化能力变化2. 成长趣事分享3. 感恩与关爱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我的成长记录画一幅自己的成长画作,并附上简短的文字描述。
答案:略2. 作业题目:给家人的感谢信写一封感谢信给家人,表达自己在成长过程中对家人的感激之情。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家庭作业:让家长参与进来,共同完成成长记录和感谢信。
课堂活动:组织幼儿进行成长故事分享会,提高幼儿的表达和沟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