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麻鳖甲汤
- 格式:docx
- 大小:15.24 KB
- 文档页数:1
张学:升麻鳖甲汤展开全文甲午岁,吾粤疫症流行,始于老城,以次传染,渐至西关,复至海边而止。
起于二月,终于六月。
凡疫疾初到,先死鼠。
礼曰:是谓发天地之藏诸蛰皆死。
是时虫蚁皆死,鼠穴居亦蛰之类。
后及人。
有一家而死数人者,有全家覆绝者,死人十万有奇。
父不能顾子,兄不能顾弟,夫不能顾妻,哭泣之声遍间里。
疫症初起,即发热恶寒,呕逆眩晕,其似伤寒少阳病。
惟发热如蒸笼,眩晕不能起,或目赤或红或黑,或吐虫或吐血,此其不同也。
有先发核后发热者,有发热即发核者,有发热甚或病将终而后发核者,有始终不发核者。
核之部位有在头顶者,有在胁腋者,有在少腹者,有在手足者。
又有手指足趾起红气一条,上冲而发核者,见症不一。
大约以先发核为轻,热核并发次之,热甚核发又次之,病将终发核,始终不发核为重。
核之部位以在顶,在胁腋,在少腹为重,在手足为轻。
经曰:“入脏者死,出腑者愈。
”脏,心肾也。
在心则谵语,神昏直视;在肾则牙关紧闭,失音难治。
腑,胃也。
在胃虽谵语仍有清,时口渴,便闭,此病甚轻,白虎承气可治,即生草药亦能愈之。
医者见其愈也,于是以不经之药,遍于路途,庸陋之方,登诸日报。
甚至樵夫牧竖屯丁龟妪谬谓得古人按摩针灸之术,高车驷马,操司命之权矣。
予恻然悯之。
于是穷灵素论略千金之理,至金匮阴阳毒一症,见症虽未尽同而病源无异。
方中以升麻为主,鳖甲当归甘草川椒雄黄次之阴毒去雄黄川椒。
复读千金方,有岭南恶核,朝发暮死。
病症与近患疫症无殊。
其方有五香散,亦以仲师升麻鳖甲为主,而以香药佐之。
因不禁恍然大悟曰:“疫者,天地恶厉之气也。
人感毒气或从口鼻入,或从皮毛入,其未入脏与腑之时,必在皮肤肌腠经络胸膈之间,亦当使之由外而出,故升麻一味为此病要药。
仲师故用至六两之重,古之一两即今之三钱又分三服六两即今之六钱。
”若先用苦寒攻下之药,何异闭门驱盗。
即至入脏与腑仍可用升麻鳖甲汤,随症加入各药以收效。
予与黎庇楼(留)、谭星缘二友再三商度,因升麻一味骇人闻见,改汤为散雄黄川椒间有不用,活人无算。
升麻鳖甲汤临床新用作者:本刊编辑部整理来源:《中国社区医师》2010年第44期功效解毒灭疫,凉血散肿。
方药组成升麻2两,当归1两,蜀椒1两(炒去汗),甘草2两,雄黄半两(研),鳖甲手指大1片(炙)。
服法与禁忌上6味,以水4 L取1 L,顿服之,老小再服,取汗。
经方方论升麻鳖甲汤是治疗阴阳毒的主方,方中以升麻、鳖甲透达阴分郁热,又有化斑解毒的功效;升麻配甘草,清热解毒,利咽排脓;当归活血散瘀;雄黄、蜀椒杀虫灭菌,祛湿解毒,雄黄辟瘟驱疫,与升麻鳖甲配,引领湿热毒邪外达,取汗而愈。
阴毒乃阳虚血瘀为患,故面青身痛,虽咽痛但无脓毒成痈之状,此阴毒也。
治法宜升麻鳖甲汤去雄黄、蜀椒,义在避其苦寒伤阳,更损阴气,重用当归、鳖甲活血散瘀,以求佳效。
经方新用升麻鳖甲汤配蚤休10g,青黛5g(冲),虎杖30g,紫草30g,治疗红斑狼疮,长期身热不退者,有良效。
虽升麻用之两余,无升阳眩冒之弊。
按语阴阳毒与红斑狼疮病症状相似,同为疫毒所患,现代医学称之为免疫缺陷性疾病,较为难治。
《金匮》中治疗阴阳毒的首方是升麻鳖甲汤,对阳毒热盛,高热不退,面赤斑斑如锦纹,验之临床,确有良好的退热消斑作用。
方中升麻鳖甲是味要药,用量应≥30g/次,透达热毒和凉血消斑的功效才可显示,升麻切不可少用,量小无效。
由于人们受东垣学术思想的影响,认为升麻不可多用,过之则眩晕,其实不然。
升麻的确有升陷作用,但其效不烈,临床使用升麻60g,配枳壳40g,治胃下垂,未见有头目眩晕反应。
升麻更主要的功效是透斑解毒,尤其与鳖甲相配更有妙义,既透达阴分热邪,又潜降虚阳,而且对升麻起到监制作用,既相承、又相制,可谓精当。
从服药“取汗”看,疫毒宜有疏透外驱的必要,切不可恐升而惧用。
至于方中蜀椒与雄黄的配伍更有殊义,仲景认为本病是疫毒,非雄黄不可辟之,故取雄黄与蜀椒相配,苦寒与辛燥相击,灭菌尤为胜手。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升麻鳖甲汤的做法
导语:升麻鳖甲汤,很多人没有听过的,也并不是熟悉,其实升麻鳖甲汤主要是中药材的一种,它的药用价值是非常高的,升麻鳖甲汤主治治阳毒,面赤斑
升麻鳖甲汤,很多人没有听过的,也并不是熟悉,其实升麻鳖甲汤主要是中药材的一种,它的药用价值是非常高的,升麻鳖甲汤主治治阳毒,面赤斑斑如锦纹,咽喉痛,吐脓血。
中医药房经常会用到它的,我们现在就来看一下它的具体用法。
中药材
升麻鳖甲汤
方药
升麻二两(6克) 当归一两(3克) 蜀椒(炒去汗)一两(3克)甘草二两(6克) 鳖甲手指大一片(炙)(3克) 雄黄半两(研)(o.5克)
用法
上六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顿服之,老小再服,取汗(现代用法:水煎服,鳖甲先煎,雄黄研末另服)。
2典故原文
阳毒之为病,面赤斑斑如锦纹,咽喉痛?,唾脓血。
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
升麻鳖甲汤主之。
(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十四)阴毒之为病,面目青,身痛如被杖,咽喉痛。
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
升麻鳖甲汤去雄黄、蜀椒主之。
(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十五)
解说
本方主治疫毒蕴于血脉之阴阳毒证。
这里的“阴阳”,非表里之谓,非虚实之谓,亦非极寒极热之谓,乃是指疫毒在阴分、阳分而言。
疫。
升麻鳖甲汤治疗白血病的思考摘要】近年来相续有关于升麻鳖甲汤治疗白血病的临床报道,虽然案例有限,但由此带来的几点启示: “伏毒”理论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以毒攻毒”法其特殊的作用;升麻的解毒作用应当受到重视;具有重要的临床实践意义。
【关键词】升麻鳖甲汤;白血病;启示【中图分类号】R473.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2-0295-01升麻鳖甲汤出自《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并治》篇,全方由升麻、鳖甲、当归、蜀椒、甘草、雄黄组成,具有养阴透热、散瘀解毒之功,治疗面赤斑斑如锦纹、咽喉痛、唾脓血之“阳毒”症状;或面目青、身痛如被杖、咽喉痛之“阴毒”症状。
近年来多有关于用其治疗白血病的临床报道,其中体现出的一些理论,发人深思,现陈述如下:1“伏毒”理论在治疗疑难杂症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价值周仲英教授[2]以“伏邪”及“苛毒”发病学说为依据提出“伏毒”理论,认为“伏毒”以伏而不觉,发时始显为特点,而正气虚弱是毒伏的基础,伏毒既可外感,又可内生,涉及临床许多疾病,特别是对于白血病、恶性肿瘤、病毒性肝炎、艾滋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疑难杂症。
并认为本方古代用来治疗感染疫毒之病症,取其意可用来治疗阴虚瘀毒型白血病,并在临床获得良效;柯干、张丽[3]认为急性白血病在不同的病变阶段分别具有“阳毒”和“阴毒”的病机和临床特点,提出从阴阳毒论治, 采用升麻鳖甲汤治疗,并在临床上得到了验证。
张书生[4]运用本方加减治疗毒瘀互结、血分热盛的原发性肝癌引起的高热效如桴鼓。
在治疗其他疑难杂症方面,庄著英[5]以升麻鳖甲汤加减治疗慢性肝炎120例,96例有效(占80%),其中慢迁肝66例, 有效54例(占81.8%),慢活肝54例有效42例(占77.7%);谢新阳[6]用升麻鳖甲汤治疗淤毒凝结胞络的子宫肌瘤有效。
清代杨栗山的伏气温病专著《伤寒温疫条辨》载治伏气的专方升降散( 蝉蜕、僵蚕、姜黄、大黄) ,其组方思路实即师法于仲景。
升麻鳖甲汤治疗红斑狼疮案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第十四条原文:阳毒之为病,面赤斑斑如锦纹,咽喉痛,唾脓血。
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升麻鳖甲汤主之。
第十五条原文:阴毒之为病,面目青,身痛如被杖,咽喉痛。
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升麻鳖甲汤去雄黄、蜀椒主之。
升麻鳖甲汤方:升麻二两,当归一两,蜀椒(炒去汗)一两,甘草二两,雄黄半两(研),鳖甲手指大一片(炙)上六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顿服之,老小再服,取汗。
释义:以上两条论述阴阳毒的证治及预后。
阴阳毒病系感受疫毒所致,面赤斑斑如锦纹,咽喉痛,唾脓血,是阳毒的主症,血分热盛,故面部起红斑著明如锦纹,热灼咽喉故痛;热盛肉腐则成脓,故吐脓血,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是指出早期治疗的重要意义,早期则邪毒未盛,正气未衰,易于治愈;日久则毒盛正虚,比较难治。
主以升麻鳖甲汤,升麻、甘草清热解毒;鳖甲、当归滋阴散瘀;雄黄、蜀椒解毒,以阳从阳欲其速散。
总之,本汤治阳毒,具有清热、解毒、散瘀的作用。
面目青,身痛如被杖,咽喉痛,是阴毒的主症。
病毒侵袭血脉,瘀血凝滞,阻塞不通,故出现面目色青;经脉阻塞,血液流行不畅,故遍身疼痛如被杖一样;疫毒结于咽喉,故作痛。
治疗仍以升麻鳖甲汤,解毒散瘀,去雄黄、蜀椒以防其损其阴气。
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的含义,与阳毒同。
医案举例(1)、吴老的医疗技术确实是十分高明的。
……又一病人颜面发斑,在额部两颧特为明显,略显蝶形,其色鲜红,西诊断为为红斑性狼疮。
吴老望诊其舌红少苔,切诊其六脉滑数有力,问诊其患处奇痒难忍,有烧灼感,肢体疼痛,时发寒热,乃断为《金匮》之“阳毒发斑”。
治宜解毒透斑,用《金匮》升麻鳖甲汤全方加银花一味,五剂而病减,后去蜀椒、雄黄,加生地、玄参十余剂而愈。
他说阴阳毒皆当解毒活血,阳毒轻浅,利于速散,故用雄黄、蜀椒辛散之力,以引诸药透邪外出,观方后有云服之“取汗”,就可见本方透解的功效了.(来源:《成都中医学院学报》增刊·1982年第3期)(2)、顾某,女,43岁,患亚急性红斑性狼疮两个多月。
关于《金匮要略》阴阳毒与升麻鳖甲汤的几个问题肖卓然;贾春华【摘要】目的:分析阴阳毒历代认识,探讨升麻鳖甲汤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医史文献资料并对不同历史时期的阴阳毒进行解读与比较.结果:不同历史时期记载的阴阳毒寒热属性不同;升麻鳖甲汤中可以运用雄黄与蜀椒治疗现代与阳毒类似的热性出血性疾病.结论:关于阴阳毒的认识,历史上存在差异,其原因可能是历代所论阴阳毒并非同一疾病;或者阴阳毒因感受毒气不同,使其临床表现发生了的变异.【期刊名称】《世界中医药》【年(卷),期】2019(014)007【总页数】5页(P1701-1705)【关键词】阴阳毒;升麻鳖甲汤;《金匮要略》;医学史;文献;雄黄;蜀椒【作者】肖卓然;贾春华【作者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北京,100029;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北京,100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9.5;R222阴阳毒的病名出自《金匮要略》。
考察宋代以前的文献《脉经》《诸病源候论》《千金要方》对阴阳毒的相关记载与张仲景的论述并无太大差异,也没有对疾病做出具体解释,只是在疾病的证候描述上更为详细,在治疗方剂上补充了升麻汤与甘草汤。
如《脉经》[1]“阳毒为病,身重,腰背痛,烦闷不安,狂言,或走,或见鬼,或吐血下痢,其脉浮大数,面赤斑斑如锦文,喉咽痛,唾脓血,五日可治,至七日,不可治也。
有伤寒一、二日便成阳毒,或服药,吐、下后变成阳毒。
升麻汤主之。
阴毒为病,身重背强,腹中绞痛,咽喉不利,毒气攻心,心下坚强,短气不得息,呕逆,唇青面黑,四肢厥冷,其脉沉细紧数,身如被打,五六日,可治,至七日,不可治也。
或伤寒初病一二日便结成阴毒,或服药六七日以上至十日,变成阴毒。
甘草汤主之”。
到了宋代,关于阴阳毒才有了更为详细的论述。
而从宋代以后的文献来看,历代医家对于阴阳毒的观点虽然不尽一致,各执一词,但大概可以归为2种主要的观点。
1 对阴阳毒的认识关于阴阳毒究竟为何病,主证为何,历代医家的认识各有分歧。
[青蒿鳖甲汤]升麻鳖甲汤篇一: 升麻鳖甲汤按语:升麻鳖甲汤不仅如以下所述,而且有的著名中医用此方治疗某些证形的红斑狼疮,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以下是对于此方的介绍。
原文《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阳毒之为病,面赤斑斑如锦文,咽喉痛,唾脓血。
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升麻鳖甲汤主之。
阴毒之为病,面目青,身痛如被杖,咽喉痛。
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升麻甲汤去雄黄、蜀椒主之。
升麻鳖甲汤升麻二两当归一两蜀椒一两甘草二两鳖甲手指大一片雄黄半两上六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顿服之,老小再服,取汗。
阳毒之为病,面赤斑斑如锦纹,咽喉痛?,唾脓血。
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
升麻鳖甲汤主之。
阴毒之为病,面目青,身痛如被杖,咽喉痛。
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
升麻鳖甲汤去雄黄、蜀椒主之。
本方主治疫毒蕴于血脉之阴阳毒证。
这里的“阴阳”,非表里之谓,非虚实之谓,亦非极寒极热之谓,乃是指疫毒在阴分、阳分而言。
疫毒在阳分者,可见面部起红斑著明如锦纹之阳征,谓之阳毒;疫毒在阴分者,则见面目暗青之阴征,故谓之阴毒。
所谓“毒”者,邪气蕴郁不解之意也。
然无论阴毒、阳毒,总宜散邪解毒,活血祛瘀为治。
本方重用升麻,籍其升散之力以达透邪解毒之功,故《本经》谓其“主解百毒”。
鳖甲既可行血散瘀,又可领诸药入阴分以搜毒。
蜀椒既可解毒止痛,又可领诸药出阳分而透邪。
当归活血,雄黄、甘草解毒,共为治阴阳毒之主方。
所谓“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充分体/mm。
后用升麻鳖甲汤加黄芪、阿胶配丸,服用一月,至今病未再发。
:22)按语:以脉证之断,本案当为阴毒之证,本应去蜀椒、雄黄二味。
但程氏认为,本方若不加蜀椒,患者服后往往有恶心、头晕等反应,若川椒和雄黄同用,则不见上述副作用。
同时又认为,雄黄内服虽宜短期小量,但与川椒同用,可服至每日1克,未见有任何副作用。
可供临床参考。
三、外感疫毒谢新阳医案:王某,男,14岁,1987年5月3日初诊。
主诉双侧扁桃体肿大,感冒后加剧已5年。
经多方诊治疗效不佳。
2019年10月第25卷第10期October 2019 Vol.25. No.10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Journal of Basic Chinese Medicine1453【临证验案】董飞侠运用经方升麻鳖甲汤治疗狼疮性肾炎经验#谢帆“2,董飞侠U2A(1•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温州中医院,浙江温州325000 ; 2.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杭州31_)摘要:本文主要介绍董飞侠主任医师运用经方升麻鳖甲汤治疗狼疮性肾炎的经验。
认为本病为内外合邪致病,患者有本虚 的基础,多因先天禀赋不足、肾精亏虚引起,后因外感毒邪而发病,毒、热、瘀可贯穿于疾病始终,为其病机关键。
因此注重标本兼 治,以扶正祛邪为治疗大法。
临床运用经方升麻鳖甲汤荡涤血分蘊蓄之热毒,顿挫病势,只要辨证论治得当,合理化裁,对狼疮性 肾炎的治疗效果可当验,在防治并发症、改善预后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值得学习推广。
关键词:升麻鳖甲汤;狼疮性肾炎;经验;董飞侠中图分类号:R69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6-3250(2019)11-1453-03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以自身抗体产生及多系统多脏器受累为特征的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表现多样,包括发热、蝶形红斑、光敏感、关节炎、口腔溃疡及各内脏器官损害,可累及心血管系 统、中枢神经系统、造血系统,其中狼疮性肾炎(LN)是SLE最常见的继发性肾脏疾病。
根据肾脏病理,结合免疫病理和电镜检查,几乎所有SL E患者均有 程度不等的肾脏病变,两者在中医学中未有明确的病名及系统描述,但其症状在历代医学典籍中有散在论述。
张仲景《金匮要略》记载:“阳毒之为病,面赤斑斑如锦纹,咽喉痛,吐脓血,五日可治,七日不可 治,升麻鳖甲汤主之。
阴毒之为病,面目青,身痛如 被杖,咽喉痛,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升麻鳖甲汤去雄黄、蜀椒主之。
”“阴阳毒”的症状与SL E的面部红 斑及关节痛类似,故近代医家多将S L E归为“阴阳 毒”范畴。
白癜风经方升麻鳖甲汤案例
程某,女,22岁。
10年前发现右膝关节下有2处白癜风,近2年来发现白癜风面积增大,虽外用中西药,但未能有效控制。
刻诊:白癜风小的约1.6cm×1.2cm,大的约2.1cm×2.4cm,口干,易上火咽痛,舌红,苔薄略黄,脉无变化。
辨为毒热阳郁血证,给予升麻鳖甲汤加味:升麻12g,当归6g,花椒6g,生甘草12g,雄黄(冲服)1g,鳖甲20g,生地12g,丹皮12g。
6剂,1日1剂,水煎2次合并分3服;另外用雄黄3g,密佗僧6g,研为细末,每次用少许药粉撒于生姜片上敷于患处,敷药10分钟左右即可,1日2次,用药5天后停用2天,然后再用。
二诊:患处白色略有变黄,又以前方内服外用。
用药20天,停止服药,仅用外涂药治疗,1日1次,治疗20天。
白癜风基本恢复正常,随访半年,未再复发。
用方点拨:根据张仲景论升麻鳖甲汤主治色泽发红,而此用升麻鳖甲汤治疗白癜风,辨证关键是审明病变证机为阳热,如舌红,咽干,易上火咽痛,以此而用升麻鳖甲汤清热解毒,通阳化瘀,加丹皮、生地,凉血散瘀益阴。
方药相互为用,以达到治疗目的。
55、阳毒基础方:升麻鳖甲汤阳毒基础方:升麻鳖甲汤中医药学中,方剂是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而其中的药物配伍和组成更是关键。
在众多方剂中,阳毒基础方——升麻鳖甲汤无疑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药方。
本文将围绕升麻鳖甲汤方剂药物配伍及组成,阐述其中的君臣佐使药,并通过药性归经药味,详细阐述其功能作用、主治病症以及八纲辩证和六经辩证医理。
升麻鳖甲汤方剂由三味药物组成,分别是升麻、鳖甲和赤芍。
其中,升麻为君药,鳖甲为臣药,赤芍为佐药。
君药、臣药和佐药在方剂中起着不同的作用,相互配伍能够发挥最佳的疗效。
首先,升麻作为君药,具有扶阳升阳的作用。
它归经于肝经,具有温经散寒、舒筋活络的功效。
升麻在升麻鳖甲汤中起到了主导作用,能够提升方剂的疗效,加速药物的吸收和传导,促进疾病的康复。
其次,鳖甲作为臣药,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它归经于肝经和胆经,具有清热凉血、解毒散结的功效。
鳖甲在升麻鳖甲汤中起到了辅助作用,能够增强方剂的清热解毒效果,对于热毒引起的疾病具有显著的疗效。
最后,赤芍作为佐药,具有活血止痛的作用。
它归经于心经和肝经,具有活血散瘀、止痛定惊的功效。
赤芍在升麻鳖甲汤中起到了协同作用,能够增强方剂的活血止痛效果,对于疼痛和瘀血引起的疾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通过君臣佐使药的合理配伍,升麻鳖甲汤方剂具有多种功能作用。
首先,它能够温经散寒、扶阳升阳,对于寒凝引起的疾病如寒痹、寒湿痛等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其次,它能够清热解毒、凉血散结,对于热毒引起的疾病如热淋、热病等有良好的疗效。
此外,它还能够活血止痛、散瘀定惊,对于瘀血引起的疾病如瘀血痛、瘀血症等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在八纲辩证方面,升麻鳖甲汤方剂主要适用于寒热错杂、热毒炽盛的实证病症。
在六经辩证方面,它主要适用于肝经和胆经、心经和肝经相关的疾病。
综上所述,中药方剂中君臣佐使的配伍非常重要。
阳毒基础方——升麻鳖甲汤正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的药物配伍和组成能够发挥各药的优势,相互协同作用,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吴雄志吴门秘验方昆山中医邹羿整理绝密资料】吴门秘验方~1加味鸡鸣散組方:吴萸9 木瓜9 苏叶30 桔梗6 生姜6 槟榔9 玉竹30 桃仁6 主治:舒张期心衰,流出道梗阻,肥厚性心肌病,瓣膜狭窄。
不可洋地黄或真武汤辈强心,中西无策,其效如神。
吴门秘验方~2宣清降浊汤組方:枇杷叶9射干12淡豆豉9桔梗6栀子9降香6瓜蒌12-30(通用壳,秘用实)法半夏6-30黄连3-6枳实6-30(通用壳,秘用实)生姜6片威灵仙9-30郁金15-30神曲15主治:胃食管反流病,热中。
病在上焦者,上焦乱气,即太阴乱气。
吴门秘验方~3开宣通痹汤組方:瓜蒌5-30薤白9桂枝9香附9苏叶梗9陈皮6厚朴9苍术9神曲15川芎9枳实6-30生姜6射干9威灵仙15-30瓜蒌薤白桂枝汤合枳陈姜汤,入香苏散、平胃散、越鞠丸加射干、威灵仙。
主治:胃食管反流病,寒中(上焦乱气,病在太阴)。
宣清降浊汤治热中,以热在阳明,乱于太阴(阳明不降,太阴不升)吴门秘验方~4栀豉升降饮組方:栀子9 豆豉9 生姜30 半夏15-30 神曲15 郁金30 枳实15-30 竹茹30 大黄3 乱气:清气不升,浊阴不降,清浊相干,名曰乱气。
口苦,恶心,心烦,失眠,纳差,腹满,便秘,乏力,头晕。
噫,痞,秘,烦为眼。
生姜以姜汁为佳.吴门秘验方~5加味升麻鳖甲汤組方:升麻30 当归6 甘草30 鳖甲30 黄芩9 牡丹皮9 薏苡仁90 大青叶30 郁金30 补骨脂9 阳毒加雄黄0.3-1g/天,蜀椒3。
1 通便; 2 量大7日为期。
阳毒之为病,面赤斑斑如锦纹,咽喉痛?,唾脓血。
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
升麻鳖甲汤主之。
阴毒之为病,面目青,身痛如被杖,咽喉痛。
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
升麻鳖甲汤去雄黄、蜀椒主之。
吴门秘验方~6三加升麻鳖甲汤组成:升麻24 鳖甲30 当归15 甘草6 牛膝9 酒大黄3 水蛭3 1、热:炎症加银花30,甚者红藤,蒲公英,败酱草,桔梗2、秘:重酒大黄6-30 3、寒:肉桂3,甚者吴茱萸,生姜4、、瘀:如囊肿等,重水蛭6,加皂角刺15~30,海藻30。
黄元御《长沙药解》(25)升麻《长沙药解》【本经】味甘辛。
主解百毒,杀百老物殃鬼,辟温疾,障,邪毒蛊。
久服不夭。
一名周升麻。
生山谷。
味辛、苦、微甘,性寒,入手阳明大肠、足阳明胃经。
利咽喉而止疼痛,消肿毒而排脓血。
《金匮》升麻鳖甲汤,升麻二两,鳖甲手掌大一片,甘草二两,当归一两,雄黄五钱,蜀椒一两。
水四升,煎一升,顿服。
治阳毒为病,面赤斑斑如锦文,咽喉痛,吐脓血。
阳毒之病,少阳甲木之克阳明也。
手足阳明,皆行于面,少阳甲木,从相火化气,火之色赤,故面见赤色。
足阳明之脉,循喉咙而入缺盆,胆胃壅迫,相火瘀蒸,故咽喉痛而吐脓血。
其病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
升麻、甘草,清咽喉而缓急迫,鳖甲、当归,消凝瘀而排脓血,雄黄、蜀椒,泻湿热而下逆气也。
升麻鳖甲去雄黄蜀椒汤,升麻二两,鳖甲手掌大一片,甘草二两,当归一两。
治阴毒为病,面目青,身痛如被杖,咽喉痛。
阴毒之病,厥阴乙木之克太阴也。
厥阴乙木,开窍于目,木之色青,故面目青。
脾主肌肉,足太阴之脉,上膈而挟咽,肝脾郁迫,风木冲击,故身及咽喉皆痛。
升麻、甘草,清咽喉而缓急迫,鳖甲、当归,破结滞而润风木也。
阳毒、阴毒,病在肝胆,而起于外邪,非风寒束闭,郁其脏腑,不应毒烈如是。
升麻清利咽喉,解毒发汗,表里疏通,是以奏效也。
《伤寒》麻黄升麻汤方在麻黄。
用之治厥阴病,咽喉不利,吐脓血,以清咽喉而排脓血也。
升麻辛凉升散,清利咽喉,解肌发表,善治风寒侵迫,咽喉肿痛,呕吐脓血之病。
最能解毒,一切蛊毒邪秽之物,入口即吐。
避疫疠烟瘴之气,断泄利遗带之恙,止吐衄崩淋诸血,消痈疽热肿,平牙根臭烂,疗齿疼,医口疮,胥有良效。
手阳明自手走头,足阳明自头走足,二经升降不同。
升麻升提之性,入手阳明为顺,入足阳明为逆。
咽喉之病,以及口舌牙齿,其位在上,须用升麻而加清降之药,自高下达,引火归根。
若足阳明他病,悉宜降药,不宜升提,惟用于涌吐方中乃可。
后世庸工,以之升提足阳明胃腑清气。
足阳明顺下则治,逆上则病,何可升乎!升麻,拉丁名为RHIZOMACIMICIFUGAE,一种毛茛科植物中草药。
鳖甲汤的功效与作用大家都知道鳖甲汤是一味很好的中药方剂,那知不知道鳖甲汤的功效和作用呢?鳖甲汤的食用方法呢?下面就一一的为大家解惑。
【处方】鳖甲(去裙襕,酣炙黄)京三棱(锉)大腹(锉)芍药各30克当归(切,焙)柴胡(去苗)生干地黄(焙)各45克桂(去粗皮)生姜(切片,炒)各7.5克【制法】上九味,粗捣筛。
【功能主治】主伏梁积气,环脐而痛,少腹胀满。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150毫升,入木香末1.5克,同煎至105毫升,去滓,空腹时温服,每日二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一【处方】鳖甲(去裙襕,酒浸,炙)1两半,柴胡(去苗)1两,人参1两1分,白术1两1分,知母(焙)1两1分,半夏(汤洗去滑,炒)1两1分,桔梗(炒)1两1分,紫菀(去苗土)1两1分,桑根白皮(炙,锉)1两半,芎䓖3分,芍药(炒)1两1分,当归(切,焙)1两半,秦艽(去苗土)1两半,地骨皮1两半,甘草(炙)3分,桂(去粗皮)3分,虎头骨(酒浸,炙)1两,生干地黄(焙)1两半,赤茯苓(去黑皮)1两半,槟榔(煨)1两半,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半。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五劳咳嗽,咯唾脓血,言语声嘎,日渐羸劣,不欲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1枣大(拍碎),煎至7分,去滓,空腹、食前温服,每日3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处方】鳖甲(去裙襕,醋浸,炙)1两,知母(切,焙)半两,大黄(锉,醋炒)1分,桑根白皮(锉)1分,甘草(炙,锉)1分,木香(炒)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伤寒后骨蒸热,日渐黄瘦,大便涩,小便赤。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童便3分,葱白3寸,煎至7分,去滓,早、晚食后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一【处方】鳖甲(去裙襕,醋炙焦)2两,人参2两,柴胡(去苗)2两,当归(切,焙)2两,枳壳(去瓤,麸炒)2两,甘草(炙)半两,桃仁7个(汤浸,去皮尖),白槟榔(煨)2个。
【制法】上为粗末。
升麻鳖甲汤
雷某,面部发斑,四处求医均未见效,后经某医院反复检查,查见红斑狼疮细胞,遂确诊为红斑狼疮。
患者久幕李克光盛名,再三邀请会诊,经征得同意后,于5月初诊视患者。
见其颜面斑色鲜红,以鼻部及两颧尤为明显,略呈蝶形。
舌质红而少苔,切其六脉皆滑数有力,患者自述有灼热感,奇痒难禁,且肢体疼痛,时发寒热。
李克光细审脉症,认为此病可按《金匮要略》阳毒发斑论治,当以解毒透斑为法。
处方升麻鳖甲汤全方加入金银花一味。
1周后复诊,患者谓服药5剂后,面部红斑赤色减退,发热、体痛等症亦大为好转,唯汗出较多,精神疲乏。
切诊其脉稍见细数,李克光仍用前方去蜀椒、雄黄,加生地黄、玄参二味。
此后患者连续服此方数十剂,斑色逐渐消退,全身症状基本缓解,能坚持上班工作。
1984年冬患者曾来李克光家中,自述10余年间,病情从未复发。
《金匮要略》治疗阳毒,用升麻鳖甲汤全方,而治阴毒反去雄黄、蜀椒,历代医家多有怀疑,对此应如何理解?李克光云:阳毒、阴毒皆属温毒,治法皆当解毒透斑,切不可从阳证多热、阴证多寒予以曲解。
张仲景制升麻鳖甲汤,其要旨即重在解毒活血,唯阳毒病显于外,利于速散,故方用蜀椒、雄黄,取其辛散解毒之力,以领诸药透邪外出,观《金匮要略》方后有云服之“取汗”,足见此方确有透解之功。
阴毒反去雄黄、蜀椒者,以邪毒深入,难以表散,故不若直用鳖甲、当归、升麻、甘草以入血分,清解深伏之热毒。
此论以陈修园《金匮要略浅注》较为明晰,足供参考。
来源李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