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数学:平面区域判定另法

高中数学:平面区域判定另法

高中数学:平面区域判定另法

“线性规划”的基础是平面区域的刻画与判定,可行域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最优解的选取质量,从而决定目标函数的结果能否为实践作出有价值的决策和预见。

对于直线的同一侧的所有点(x,y),实数的符号是相同的,因此我们一般是在直线的某一侧任取一点()代入,由的符号来判断>0表示的是直线哪一侧的点集,习惯上将此法提炼为“直线定界、特殊点定域”。这种通用方法需要进行有关的计算和推理,而若采用如下判断策略,则比之上法要简便易行,不易出错。下面举例说明,供参考。

结论1:若A>0,则①>0表示直线l:

=0右侧的半平面;②<0表示直线l:

=0左侧的半平面(限于篇幅,证明略)。

结论2:若B>0,则①>0表示直线l:

=0上方的半平面;②<0表示直线l:

=0下方的半平面(限于篇幅,证明略)。

例1. 不等式表示的平面区域是直线的____________部分。

解析:在不等式中,A=1>0

所以区域为直线x+2y-1=0的右侧部分;

又由于B=2>0,区域为直线x+2y-1=0的上方部分。则不等式x+2y-1>0所表示的平面区域是直线x+2y-1=0的右上方部分(不含边界)。

注:本解答无需作图,无需取点,省却了一些环节,提高了正确率。

例2. 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是()

解析:由于

所以所探索区域在直线x=2的右侧

在中,A=1>0

故所探索区域在直线的左侧,而可化为,所探索区域在直线的上方。

因此答案选D。

注:同学们不妨再用常用的方法解答本题,以比较和体会两种方法的优劣。

例3. 画出表示的平面区域。

解析:原不等式可化为下列不等式组

参照例1、2的判定方法,知这两个不等式组表示的区域为如图阴影部分(含边界),即为题设所要求的平面区域。

注:因为对于任意一个二元一次不等式,其一次项系数A、B必不全为0,因此总可变形转化为一变元系数为正的情形,然后利用上述两个结论,即可准确判断出已知二元一次不等式所表示的平面区域(注意是否含边界)。这一知识是“线性规划”的基石,务必领会并熟记!

▍ ▍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