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应用舒适护理对心理焦虑的影响
- 格式:pdf
- 大小:1.50 MB
- 文档页数:2
5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舒适护理措施探讨【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10-0152-01【摘要】目的:探讨舒适护理措施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效果。
方法:选择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与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
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疗效、健康知识掌握情况以及满意度比较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与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
1.2.1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病情变化的及时发现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尤为重要,脑疝的发生是致命的,特别是观察瞳孔变化,因为脑疝患者其眼神经受压,引起对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
出血后常有发热,多在出血后2-3d内发生,体温不高,波动在38℃左右,这是出血后的吸收热,而继发感染时体温常常较高,及时给予对症处理,若脉搏缓慢或血压升高,为脑疝早期表现,若呼吸急促或出现潮式呼吸,表示呼吸中枢受损。
1.2.2 舒适环境:一个舒适的环境可以有利于患者精神放松,充分得到休息。
患者的病房应该保持安静、清洁、定时开窗通风使得空气新鲜,光线应该柔和,避免强光刺激,嘱咐患者夜间尽量避免使用大灯,可以使用床头灯。
陪人避免在室内、走廊大声喧哗,护士做治疗护理也要集中进行,限制陪客,减少探视,使患者充分感受到环境的舒适感。
1.2.3 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及时与患者沟通,通过沟通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动态。
对新入院的病人首要是消除其陌生感,焦虑感,紧张感,通过详细的入院宣教帮助病人完成角色转换。
可以做一些医学常识的图片和小册子针对病情向病人或家属介绍。
向患者交代解释头痛是该病的最突出的表现之一,镇静止痛和合理应用脱水剂能有效缓解头痛;解释各项检查的目的和意义。
积极向患者讲解现代医学发展,向患者介绍治疗成功的病例和经验,增加其对疾病的诊断治疗的信心。
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体会颅脑损伤所致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是神经外科常见病之一,最常见原因为交通事故,表现剧烈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和脑膜刺激症状。
住院期间给予患者甘露醇、速尿等脱水降压治疗,营养脑细胞,并给予止血药物,静脉注射尼莫地平防止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
患者常因大量出血、再出血而并发脑血管痉挛死亡。
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它不仅需要神经外科医生精心治疗,而且更需要护理人员的精心护理,做好急性期护理,对制止出血缓解血管痉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预后十分重要,我院自2008年1月至2012年共收治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75例经临床精心治疗及护理,均收到良好的疗效,现将护理要点报告如下:75例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体会:动态的观察病情变化,以便及时发现异常,加强基础护理,减少躯体的痛苦,加强生命体征监测,做好心理护理,进行卧床休息及饮食指导,保持大、小便通畅,高热护理,预防并发症,加强健康宣教,做好出院指导,对疾病康复极为重要,对蛛网膜下腔出血采取整体护理计划,应用针对性监护进行护理,可以提高治愈率,改善病人生存质量,降低死亡率,帮助病人早日康复。
一、临床资料本组患者75例女15 例男60例年龄28-65 岁平均42岁车祸伤62例非车祸伤(跌坠、砸伤)13 例合并颅骨骨折7例脑挫裂伤5 例硬膜外血肿6 例。
二、护理1、严密观察病情变化(1)勤巡视病房,观察病情变化,应特别注意观察瞳孔、意识、头痛的变化。
若患者出现瞳孔不等大、光反应迟钝、极度烦躁、意识加深、剧烈头痛、频繁呕吐呈射状,提示颅压增高,有脑疝的可能,要及时报告医生,并配合抢救,并及时准确记录每15分钟至1小时一次,稳定后可适当延长。
(2)监测生命体征及肢体肌力与活动情况,定时监测生命体征、有无脉压差小,呼吸不规则、呼吸深大、血压升高、脉搏变慢、体温一周后仍在38度,通知医生处理,肢体活动不灵、无力、肢端麻木、肢体瘫痪等症状,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做好相应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