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公立医院改革的主要做法与特点
- 格式:pdf
- 大小:99.42 KB
- 文档页数:4
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措施1国内外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经验1.1国外公立医院改革经验无论是经济发达的欧美国家,还是拉美、亚洲等发展中国家,公立医院在兴办开始阶段基本上都是由政府统一筹资和举办的,经营及管理医院的费用纳入财政预算。
由于出资方单一、肩负社会公益责任等原因,大多数国家的公立医院隶属于政府卫生部门,实施“政事合一、管办合一”的集中管理模式。
公立医疗系统采用决策、执行与监管“三位一体”的组织结构,保证了行政管理的统一,提高了政策执行的协调性和政府活动的效能型。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国家对医疗管理干预程度的不断加深,集中管理模式由于缺少明确法人、责权不明而带来的问题逐渐凸显,包括组织和协调成本高[3],医院运行效率低下[4],医疗服务质量差[5]等,世界范围内的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迫在眉睫。
由于不同国家或地区的自身情况差异,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不同,采取的改革办法也各有不同,多数改革都围绕着公立医院的产权与公立医院的经营管理权方面展开。
政府下放权力,确立公立医院独立法人地位,以达到提高公立医院的自主性与医疗市场的竞争性的目的。
文章总结过往国际改革经验,根据改革后权利及责任的不同,将公立医院改革大致分为私有化体制改革、集团化体制改革、公司化体制改革、自治机构体制改革。
由于经济增长放缓,市场萧条等原因,部分国家政府选择减少在公立医院方面的投入。
为保证医疗服务市场能够满足居民不断增长的就医需求,政府将私人资本引入卫生医疗领域,并放宽政策,鼓励私人资本对公立医院通过产权购买、管理层购买、服务外包、租赁业务等形式参与公立医院体制改革,同时要求与私立医院共同承担社会公益性责任。
因分摊筹资责任及财务问题,澳大利亚州政府与联邦政府在公立医院管理上发生冲突,导致公立医院发展缓慢,与私立医院相比,住院时间长、医院利用率低、且医疗费用高。
为解决以上问题,政府开展医疗改革,如外包非核心业务,利用公私合伙计划(PPP)将原属于政府职能范围内的公立医院的经营管理、筹资等责任以及建筑所有权、产权等公立医院财产向私有企业转移,政府通过合作与监管的手段控制公立医院管理。
思略特医改浪潮中公立医院如何应对新挑战并获得成功公立医院在医改浪潮中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何应对并获得成功,是一个复杂而关键的问题。
以下是一些建议和思考:1.提升服务质量:公立医院应该致力于提升服务质量,注重医疗技术的创新和提高医生的职业水平。
公立医院可以与高水平的大学、学术机构以及国外的医疗机构进行合作和交流,吸引优秀的医生和研究人员,引进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
2.加强信息化建设:公立医院应该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建立完善的电子病历系统和医疗信息平台,实现医疗资源的共享和优化配置,提高工作效率和医疗质量。
同时,公立医院应该加强与社会保险等部门的信息对接,提高报销和结算速度,提升患者的就医体验。
3.改善医疗环境:公立医院应该改善医疗环境,提供更加舒适和安全的就医环境,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就医体验。
可以通过提升医院的硬件设施和软件服务,增加诊室和病床数量,提供便捷的就医流程和预约服务,减少患者等候时间,改善医患关系,提高患者对公立医院的信任度。
5.加强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合作:公立医院应该加强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合作,形成医疗卫生服务的整合和协作机制。
可以通过提供专家门诊、远程会诊、转诊服务等,将复杂的疾病和病例引导到公立医院来诊治,提高公立医院的诊疗水平。
同时,公立医院可以派遣医生和护士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健康教育和疾病防控工作,提高社区居民的健康素养和自我保健意识。
总之,公立医院应该在医改浪潮中积极应对新的挑战,通过提升服务质量、加强信息化建设、改善医疗环境、建立合理的薪酬制度和加强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合作等,获得成功。
公立医院在保障人民群众基本医疗需求、提供高质量医疗服务和推动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应该得到社会和政府的支持和认可。
国外医疗机构的公益性及对我国公立医院发展的启示公立医院的主要职能是以医疗救治为中心,向社会提供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医学研究和教育,维护公共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疗体制的不断深入,公立医院坚持公益性备受关注,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公立医院的公益性体现还不明显,与国外一些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因而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最终消化吸收,为我所用,成为我国公立医院改革的重要方法。
1典型的国外医疗机构公益性介绍1.1美国国家安全网医院体系体现公益性:美国的公立医疗机构的公益性主要表现为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如果一家医院对相当一部分弱势人群提供了免费或低收费服务,政府就会提供免税及其他政策优惠与资助[1]。
而对于可及性最好的体现是上世纪80年代美国开始组建的以低收入群体、无医疗保险者及老人等弱势群体为服务对象的国家安全网医院,公立医院是安全网医院的主体。
1.2英国医院托拉斯体现公平性:公立医院在英国通常称为NHS系统医院,从1991年开始,英国对集中统一管理医疗服务体系进行改革,明确提出了医疗服务购买者与提供者(医院)的分离。
在两者之间引进契约化的关系,提高医院在服务范围、人员任用和财政上的自主权、保留医院的盈余索取权力等。
英国公立医院改革的具体措施是把原有的公立医院组建成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医院托拉斯。
1.3印度政府主导全民免费医疗和农村三级医疗网络体系:印度政府建立了一套包括国家级医院、邦(省)级医院、地区级医院、县级医院和乡级医院、各级医疗中心等在内的公共医疗服务体系。
在政府医院就医,不受身份地位、户口的限制,均可以享受免费医疗,这样政府医院基本满足了弱势群体的基本医疗需求,从而对维护社会的公平与稳定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政府宁愿背着巨额的财政负担也要维持这些医院的运转[2]。
1.4日本公立医院改革的目的是维护公益性:日本政府于2007年12月颁布了《公立医院改革指南》,明确规定了日本的公立医院改革方向:在充分保证公益性的前提下提高医院服务效率。
国外公立医院改革模式及启示作者:吕振波来源:《山东青年》2019年第04期摘要:以公立医院为主的国家医疗服务模式是当前世界上主要的一种医疗保障模式,国家医疗服务模式具有成本较低、公平性较好、宏观健康产出较高的优点,是政府保障国民医疗健康职能的重要途径。
国外公立医院的改革模式对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發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国外公立医院;模式;改革从世界各国发展的公立医院来看,不管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化程度高低,作为国家卫生服务体系一部分的公立医院都是比较普遍的。
但公立医院的数量和比例在每个国家有很大的差异,各个国家的医疗产业模式也都在不断变革中。
一、国外公立医院发展现状从国际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来看,只有很少的国家由政府直接提供医疗卫生服务,仅在少数人口不多、市场经济发达的欧洲高福利国家存在,绝大多数的国家都是以政府和市场合作来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
20世纪初,由政府提供医疗服务和产品开始出现,为解决市场化带来的弊病,新西兰和英国最早开发全民医疗保健系统。
数据显示,私立医院占全美总量的85%,而只有15%的公立医院,但公立医院提供的医疗卫生服务却覆盖全美人口的27%。
在私立医院中,私立非营利医院占到了69%,医疗水平高、设备先进、规模较大的医院也都属于非营利性私立医院。
在英国,以公立医院为主,公立医院提供的医疗服务占到英国人口的99%,医疗消费占比超过80%。
国外公立医院的存在能够有效弥补市场失灵的缺陷,增进公民的健康水平,促进国家医疗卫生事业发展。
二、国外医院管理模式及经验(一)公费医疗保健服务模式——英国英国现行的医疗健康体系名为全民医疗服务体系(简称NHS)。
上个世纪90年代,英国政府公立医院内部进行市场化改革,政府只承担出资职能,鼓励公立医院所提供的服务进行竞争。
最初改革确实提高了医院的积极性,但同时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很多医院为了追逐利润存在过度医疗和重复建设的问题,极大损害了病人的利益。
国外医疗卫生机制革新对比及启示英国、以色列、波兰三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立法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实行不同的资金筹集、使用和管理方式,代表了三种不同类型的医改模式,取得成效差异较大,具有很强的典型意义。
英国自1948年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国民卫生服务体系,简称以来,实行高度福利、高度计划的医疗卫生保障制度,公平性强,但服务效率低、管理成本高、财政负担重,疲态已现。
2011年1月英国政府向议会提交了《健康和社会保健法案》,开始推动新一轮医改,议会下院已于同年9月7日以318票对251票通过了该法案。
以色列从1995年开始通过颁布实施《国民健康保险法》进行医改,其医疗卫生体系吸收了英国、美国和德国医疗卫生体系的优点,是市场经济模式与计划经济模式的结合,医疗卫生体系投入产出比很高,健康指数世界排名靠前,90民众对医改成效表示满意。
波兰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与1991年经济社会转型同步,从1999年起依据《全民健康保险法》进行全民医疗保险改革,目前已基本建立强制性医疗卫生保险体系框架,但改革旷日持久,至今尚未定型,公平和效率均面临不少问题,公众评价不高。
英、以、波三国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立法,均紧紧抓住钱从哪里来、钱到哪里去、如何用好钱等主要问题展开和推进,着力建立和完善筹资、付费、全科医生、医疗卫生机构管理和医疗保险基金等核心制度。
钱从哪里来如何解决好筹资问题,是各国医改及其立法成功的前提。
筹资的方式和结构,决定着各国医疗卫生保障制度的性质和可持续性。
英国实行福利性的全民医疗保险制度,的经费80以上来源于中央财政,其余来自于人们缴纳的国民保险费、看病处方费以及国民为享受及时、较高档次的医疗服务支付的费用。
英国医疗卫生总费用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美国约占17,人均3800多美元美国人均约7500美元。
应当说,英国的投入产出比远高于美国。
但是,随着公众对医疗服务需求的持续增加,医疗卫生费用不断增长,目前年支出已达1000亿英镑左右,财政不堪重负。
外国(地区)公立医院管理体制的经验作者:蔡江南来源:《市场周刊》2008年第11期二战以后,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都建立了公立医院,以解决医疗市场失灵的问题。
由于医疗行业具有高度的信息不对称和经济外部性,所以大多数国家的公立医院由政府集中管理,公立医院隶属于政府部门。
这就造成了世界各国的公立医院都在不同程度上受效率低下和质量低劣等问题的困扰,无法有效地满足病人对医院服务的需要。
因此,许多国家开始寻找政府管理公立医院的新模式。
分析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和教训,可以为我国公立医疗管理体制的改革提供一些有益的启发。
外国政府管理公立医院的基本模式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政府管理公立医院的模式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政府直接管理,即政府采取行政化手段来管理公立医院,又称为“管办合一”的模式。
另一类是政府间接管理,即政府采取企业化手段来管理公立医院,又称为“管办分离”的模式。
这是两种在医院管理的许多重大决策方面有着明显不同的模式。
政府直接管理模式政府直接管理模式是最为传统的公立医院管理方式,在这种模式下,政府将公立医院作为其行政部门进行运作,公立医院本身几乎没有任何自主权去决定关键的运营管理,如人员组成问题、提供医疗服务的种类、员工的薪水等等。
医院的所有战略问题均由政府中不同层次的官员规定和控制。
单一政府机构管理即政府直接管理模式,这是非常典型的计划经济管理模式。
其典型代表是前苏联的医院管理体制。
我国目前绝大多数地方的公立医院管理模式,基本上还属于这种类型。
但不同之处在于,由于我国目前公立医院的收入主要靠自己创收,不是来自政府预算,因此公立医院已享有相当程度的经济独立性。
但是,我国公立医院离独立经营的法人地位还有很大距离,不具备许多重要的经营管理权限,如人事权和定价权。
分离政府机构管理相对于“单一政府机构”的政府直接管理模式,其管理方式代表一种进步。
对于脱离了直接管理医院的特定政府机构来说,它可以集中精力对医疗卫生事业和公立医院进行宏观监管。
Chinese Journal of Health Policy,August2012,Vol.5No.8·专题研究·以色列公立医院改革的主要做法与特点马晓静*朱晓丽陈瑶中国医学科学院卫生政策与管理研究中心北京100020【摘要】以色列作为中东地区以犹太人为主体的国家之一,于1995年即建立起全民医疗保障体系,通过治理和补偿机制改革致力于提高公立医院的独立性,建立良好的转诊和协同医疗体系,注重医院内部管理和资源整合,改革人事收入分配制度,提高医生待遇,在公立医院改革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
改革的主要特点是致力于治理和补偿机制改革,提高公立医院自主性;建立起良好的转诊和协同医疗体系;改革收入分配制度,调动了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对我国公立医院改革也具有深刻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以色列;公立医院;改革;做法;特点中图分类号:R197.1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4-2982.2012.08.006The main practices and features of public hospital reform in IsraelMA Xiao-jing,ZHU Xiao-li,CHEN YaoCenter for Health Policy and Management,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Beijing100020,China【Abstract】Israel is a mid-east Country whose population is dominated by Jewish,in1995,the nationwide healthcare insurance system was established in Israel,under this system,the independence of the public hospitals have been enhanced through the reform of governance and compensation,and an effective referral and service coordi-nation mechanism across care levels have been developed,the system has focused on the internal administration and resource integration within public hospitals,and reformed the human resource and revenue allocation policy,the in-come of the doctors have been raised.Extensive experiences have been obtained in terms of the reform of public hos-pitals.The main reform features are to improve the autonomy of public hospitals by governance and compensation mechanism,setting up good referral and coordinated health care system,reforming income distribution system and stimulating the medical staff's initiative,which can be referenced in China’s public hospital reform.【Key words】Israel;Public hospital;Reform;Practices;Features公立医院改革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加强对公立医院改革国际成熟经验的理解和对国际改革发展趋势的把握,对于深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以色列的医疗体系与医疗技术以色列作为中东地区的先进国家,在医疗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本文将介绍以色列的医疗体系以及其在医疗技术方面的发展。
一、医疗体系以色列的医疗体系是基于普惠制度,为全体公民提供了高质量、可及性强的医疗服务。
以色列的医生和护士素质高,医疗设施先进,医疗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首先,以色列的医生培养体系十分完善。
该国拥有多所高水平医学院和研究机构,严格选拔并培养出许多优秀的医学人才。
这些医生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先进的医疗知识,能够提供全面的医疗服务。
其次,以色列的医疗设施先进且分布合理。
无论是大城市还是偏远地区,医院和诊所都能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此外,以色列在医疗技术和设备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例如在放射治疗、手术机器人等领域具备领先水平,为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最后,以色列的医疗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
医疗服务的供应和分配相对均衡,医疗资源得到高效利用。
此外,以色列注重医疗质量和安全,医疗机构都有相应的管理和监督机制,确保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
二、医疗技术以色列在医疗技术方面具有世界领先地位,不仅在研发新药物、新治疗方法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还在医疗设备和诊断技术上具备了领先水平。
首先,以色列在生物技术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
该国的生物技术企业在药物研发、基因治疗、干细胞研究等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以色列的科学家利用生物技术手段,研发出了多种新药物和治疗方法,为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
其次,以色列在医疗设备方面也取得了重要突破。
该国的医疗设备企业研发出了许多先进的医疗设备,例如高精度的手术机器人、创新的图像诊断设备等。
这些设备不仅提高了医疗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还降低了手术风险,为患者提供了更好的治疗体验。
最后,以色列在数字医疗技术方面具备了强大的实力。
以色列的创业生态系统培育了许多创新型医疗科技企业,涵盖了医疗信息技术、远程医疗、健康管理等领域。
以色列的数字医疗创新为医疗服务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提供了有力支撑,为医疗体系的发展和进步带来了新的机遇。
Chinese Journal of Health Policy,August2012,Vol.5No.8·专题研究·以色列公立医院改革的主要做法与特点马晓静*朱晓丽陈瑶中国医学科学院卫生政策与管理研究中心北京100020【摘要】以色列作为中东地区以犹太人为主体的国家之一,于1995年即建立起全民医疗保障体系,通过治理和补偿机制改革致力于提高公立医院的独立性,建立良好的转诊和协同医疗体系,注重医院内部管理和资源整合,改革人事收入分配制度,提高医生待遇,在公立医院改革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
改革的主要特点是致力于治理和补偿机制改革,提高公立医院自主性;建立起良好的转诊和协同医疗体系;改革收入分配制度,调动了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对我国公立医院改革也具有深刻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以色列;公立医院;改革;做法;特点中图分类号:R197.1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4-2982.2012.08.006The main practices and features of public hospital reform in IsraelMA Xiao-jing,ZHU Xiao-li,CHEN YaoCenter for Health Policy and Management,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Beijing100020,China【Abstract】Israel is a mid-east Country whose population is dominated by Jewish,in1995,the nationwide healthcare insurance system was established in Israel,under this system,the independence of the public hospitals have been enhanced through the reform of governance and compensation,and an effective referral and service coordi-nation mechanism across care levels have been developed,the system has focused on the internal administration and resource integration within public hospitals,and reformed the human resource and revenue allocation policy,the in-come of the doctors have been raised.Extensive experiences have been obtained in terms of the reform of public hos-pitals.The main reform features are to improve the autonomy of public hospitals by governance and compensation mechanism,setting up good referral and coordinated health care system,reforming income distribution system and stimulating the medical staff's initiative,which can be referenced in China’s public hospital reform.【Key words】Israel;Public hospital;Reform;Practices;Features公立医院改革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加强对公立医院改革国际成熟经验的理解和对国际改革发展趋势的把握,对于深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以色列作为中东地区以犹太人为主体的国家之一,各方面健康指标在中东地区名列前茅。
[1]在公立医院改革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我国公立医院改革也具有深刻的借鉴意义。
1卫生体系的起源与发展建国前,以色列的医疗卫生服务由三个不同的实体提供,即英国授权政府、私立组织和若干医疗保险公司。
1948年建国后,新成立的卫生部继承了英国授权政府和一些志愿组织的功能,成为医疗卫生服务提供者,在原有基础上建立了惠及全民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完善的卫生服务网络,除了医院系统外,建有遍及全国的门诊网、母婴保健中心、疗养院和康复中心。
[2]各医院之间、医院与诊所之间甚至是私立医院和公立医院之间都有良好的转诊机制。
传染病、难以识别和处理的疾病都可以在短时间内转诊到相关的医院获得及时、有效的救治。
目前,以色列的卫生服务分别由卫生部、医疗保22*基金项目:卫生部医疗服务监管司委托课题《公立医院改革与管理国际经验研究》作者简介:马晓静,女(1981年—),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医院管理。
E-mail:ma.xiaojing@imicams.ac.cn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2年8月第5卷第8期险公司和公共机构提供。
[3]卫生部提供全国50%左右的住院服务以及大多数预防服务。
除此之外,卫生部还担负制定全国卫生规划、监督和协调卫生体系、制定卫生政策的职责。
以色列有4个医疗保险公司,不仅为全民提供医疗保险,还开设了多家医疗机构,包括覆盖以色列各社区的家庭医学门诊和大型综合医院,这些保险公司拥有三分之一的住院床位。
公共机构主要指非营利性的医疗集团,如由Zedek医院和Bikkur Holim医院组建成立的Hadas-sah医疗中心,公共机构也提供一些急诊和急救服务以及抗癌症和肺结核服务。
[4-5]2010年以色列共有121家医院,其中有公立医院83家,私立医院38家;有医生38000人,药剂师6000人,护士44000人。
[1]以色列的医务人员基本上是由卫生部和医疗保险公司雇佣和管理。
以色列国内还有许多社会团体、志愿者服务机构开设的社区诊所,专门针对弱势群体,如劳工、性服务者、贫困人口、阿拉伯人、非法务工人员等开展相应的医疗卫生服务,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卫生服务可及性和公平性。
[6]以色列的卫生费用主要由政府补助、税收和个人支出三部分来承担。
目前政府补贴占医疗保险资金总额的45%,通过每年政府卫生预算支出;医疗保险公司会员缴纳的保险费占资金总额的29%;病人就诊按比例自付的药费占资金总额的26%。
三方共同筹资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卫生资源的浪费。
2公立医院改革的主要做法以色列的卫生体系虽然具有医疗服务质量较高、医疗保险近乎全民覆盖、医疗服务可获得性高等优点,但也存在一系列问题,制约了发展。
一是医疗保险公司赤字。
改革前,约96%的人口由四个医疗保险公司提供保险,但在20世纪80年代,以色列最大的医疗保险公司出现了财务危机,造成财务赤字。
二是医疗卫生服务被不同的服务提供主体分割。
以色列的妇幼保健、精神病治疗以及一些慢性病长期保健主要由卫生部负责,门诊医疗由保险公司负责,三级医疗则分别由医疗保险公司举办的医院、政府办医院以及营利或非营利性组织举办的医院提供,服务提供主体多元化导致服务体系缺乏统筹整合,低效率、重复现象严重。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1990年,内塔尼亚胡调查委员会提交了一份调查报告,并启动了国家健康保险法审议程序。
1995年1月起,以色列政府从服务体系、治理、补偿、收入分配以及内部管理等方面对其公立医院系统进行改革。
2.1完善服务体系,实现协同医疗加快适合老年病和慢性病治疗机构的建设,减轻综合医院负担。
以色列提供长期住院服务的机构包括卫生部的老年病中心、含护理服务的公共退休之家和慢性病医院。
由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长期住院服务设施不足,部分慢性病患者仍在综合医院和康复医院治疗,加重了一般综合医院和康复医院的负担,影响了老年人的医疗服务需求。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卫生部与老年人计划与发展服务协会合作,加快了在老年病中心附近建设护理之家的进程。
完善双向转诊机制。
以色列各级医疗机构责任分明,病人的流向较为合理。
以色列人口只有700万左右,但家庭医学门诊(社区门诊)却有将近2000个,家庭医生将近10000人,平均每700人就有一位家庭医生。
大多数普通疾病都在社区门诊治疗,大型医院与社区门诊之间通过医疗保险计划调节,保持着良好的转诊机制。
建立资源共享机制,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为有效解决卫生服务需求增加与资源有限之间的矛盾,以色列建立了完善的医疗卫生资源共享机制,优化资源配置,以提高其利用效率。
比如,实行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在行政区域内建立中心实验室,将分子、遗传等方面的高技术实验集中在中心实验室开展,同时承担区域内常规实验室检测质量的监督和管理。
这在一定程度上确保和提高了医院实验室检测的质量和能力,同时也有利于研究技术的精细化、专业化和先进化,节约不必要的成本投入。
[6]2.2改革治理机制,增强公立医院自主性一方面,以色列卫生部为了提高公立医院在筹资和经营方面的自主性,成立了医院管理委员会,通过立法监管医院董事会的结构和功能。
卫生部更专注于宏观管理,如确定卫生优先领域、规划和监管公立医院管理者。
另一方面,在健康保险法框架下,为32Chinese Journal of Health Policy,August2012,Vol.5No.8达到控制成本的目的,政府制定了严格的预算系统,保证所有的资源分配均处于政府控制之中。
[7]2.3加大政府投入,尝试支付方式改革,拓宽筹资渠道政府征集保险税时出现预测金额和实际收入之间有差距的技术问题,造成医疗保险公司数亿美元的赤字,给公立医院带来巨额债务。
为了缓解医院的财务危机,政府一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填补这一债务差额。
另一方面,由卫生部统一调控医院服务价格,尝试新的支付方式,如根据每日费用进行支付,以及通过疾病诊断相关组(DRGs)对部分病种进行额外的支付。
此外,政府允许公立医院建立“研究账户”或者“信托基金”,提供医疗保险服务包之外的服务。
相对于政府预算基金,医院可以较为自由地支配这笔额外收入。
比如,聘请优秀的医生在规定时间之外工作。
近年来,这种“信托基金”在以色列政府办的公立医院中发展迅速,目前已占医院收入的10%。
[8]2.4建立全民医疗保障制度1995年1月,以色列政府制定《国家健康保险法》,设置医疗服务的各项标准。
《国家健康保险法》是继《国家保险法》(1954年)和《社会福利法》(1958年)之后,政府在卫生领域推出的重要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