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中的动植物说课稿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2
幼儿园中班认识动植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各种动植物。
2. 培养学生对动植物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3. 帮助学生提高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让学生能够正确地辨别和命名各种动植物。
难点:引导学生主动观察和描述动植物的特征。
三、教学准备1. 课件:包括各种动植物的图片和简单的介绍。
2. 教具:玩具动物、玩具植物等。
3. 素材:收集一些真实的动植物标本,供学生观察和体验。
四、教学过程1. 导入 (5分钟)教师播放幼儿园生活中的动植物视瓶,同时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主题:认识动植物。
2. 探究 (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课件中的各种动植物图片,让学生通过看、摸、闻的方式感受不同动植物的特征。
然后教师拿出一些玩具动植物,让学生分辨并命名。
3. 操作 (2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参观学校周围的植物,让学生亲自观察真实的植物,了解植物的生长特点。
随后,教师带领学生到室外进行动物观察活动,让学生观察并记录所见到的动物。
4. 总结 (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回到教室,让学生和教师一起总结所观察到的动植物特征,并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五、教学反思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到动植物的生命力,增强了对动植物的兴趣。
学生也通过观察和描述的活动,提高了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和激发了学生的主动参与,让学生在感知中学习,在体验中成长。
六、教学延伸1.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植物园或者动物园进行实地考察和学习。
2. 教师可以邀请专业人士来幼儿园进行生命教育的讲座,让学生能够更系统地学习动植物知识。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对动植物的兴趣和保护意识,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为他们的生命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七、教学延伸1.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植物园或者动物园进行实地考察和学习。
通过实地考察,学生可以更直观地观察到各种植物的生长状况,以及动物们的生活状态。
这样的实地教学能够加深学生对植物和动物的认识,激发他们更大的学习兴趣。
花钟说课稿(优秀6篇)篇一:花钟说课稿篇一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花钟》,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布置环节来进行我的说课教材和学情分析《花钟》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本文按照归纳现象—揭示原因—实际运用的思路,说明了一天内不同的花开放时间的不同及其原因,最后讲植物学家修建“花钟”的做法很奇妙,文章思路清晰,文质兼美,与本单元后面的课文《蜜蜂》、《玩出名堂》联系紧密,突出了本单元“细心观察”的主题,对学生养成细心观察、认真思考的习惯有很大作用。
学生进入三年级,有了比较强的学习能力和比较丰富的语言积累,对大自然充满了好奇。
但是这阶段的学生在理解品味语言,感受语言的能力方面还较弱,通过本课时的教学,对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说写能力,同时获得情感的体验,提高审美的情趣等方面均有很大的帮助二、教学目标依据新课程标准和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为有效实现语文教学对个人和社会的发展功能,设置如下三维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字,理解、积累好词佳句;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经历逐段读书了解课文大意的过程;在感悟、品味、运用语言的实践中,学习用不同说法来表达同一个意思。
3、体会留心观察事物的作用,初步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在品词品句,感情朗读的语文实践中,体会、学习用不同的说法灵活表达同一个意思。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等。
为有效实现以上教学目标,实现教学行为的有的放矢,依据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设置如下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感悟“描绘”鲜花开放的不同表达方式教学难点: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学会用不同的说法表达相同的意思。
四,教法与学法基于教学目标的制定和重难点的提出,结合《新课标》理念,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
二年级科学认识常见动植物的优秀教案范本【教案范本】二年级科学认识常见动植物一、教学目标1. 能够通过观察和描述区分常见的动植物;2. 了解动植物的生长特征和功能;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描述能力;4. 培养学生对动植物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投影仪;2. 二年级科学教材和相关图片;3. 常见的动物和植物图片或实物;4. 看图说话的活动卡片;5. 学生绘制动植物观察表格的活动材料。
三、教学过程引入:教师放映一组包括常见的动物和植物图片的幻灯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你们平时在哪些地方看到过这些动物和植物?它们有什么特点?探究:1. 看图说话教师分发看图说话的活动卡片给学生,并展示一张动物或植物的图片,要求学生根据图片描述该动物或植物的特点和名称。
2. 动植物观察教师引领学生出校外进行动植物观察活动。
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动植物的外形、颜色、大小等特点,并帮助学生运用科学术语进行描述。
学生可以利用准备好的观察表格记录所观察的动植物。
总结:教师与学生一起回到教室,引导学生总结动植物的主要特征和功能,并让学生展示他们观察记录的内容。
拓展:教师通过投影或课件展示一些其他常见的动植物图片,并帮助学生归类和比较它们的特点,培养学生对动植物分类的意识。
四、巩固和评价1. 小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动物或植物进行深入研究,并展示给其他组。
2. 课堂讨论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一起讨论动物和植物的生长环境和适应能力。
3. 学生反馈教师要求学生回答两个问题:你在这堂课中学到了什么?你对动植物有了什么新的认识?五、拓展延伸教师鼓励学生回家观察身边的动植物,可以用相机或手机拍照记录,并在下一节课上分享观察心得和图片。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和描述常见动植物的特点,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描述能力,提高了他们对动植物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课堂氛围活跃,学生积极参与,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中,可以加入更多生动的教学媒体和实物展示,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幼儿园语文教案认识自然界的动植物教案目标:1.能够认识常见的动植物,并区分它们各自的特点。
2.通过观察和描述,培养幼儿对自然界动植物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3.提升幼儿的观察力、记忆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卡片或图片:各种动植物的图片,包括花、树、小鸟、蝴蝶、狗、猫等。
2.大自然中的一些石头、树叶、花生壳等。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教师将手里拿着花丁香花朵介绍道:同学们看,这是一朵花,它叫做丁香花。
花长在什么地方?如何看出这是花?2.学生回答后,教师补充道:是的,花长在植物上,我们可以通过花朵、叶子、树干等来判断植物。
主体活动:1.教师向学生介绍一些常见的动植物,如小鸟、大树、小狗等,并提醒学生注意它们各自的特点,并带领学生观察研究它们的特点。
2.教师出示一张卡片或图片,让学生描述上面的动植物,例如:这是一颗大树,有很多树叶。
或者这是一只小鸟,它有丰富的羽毛等。
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要保护动植物呢?请同学们想一想。
4.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搜集各种对动植物保护的理解,例如:它们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我们需要它们来获得氧气和食物等。
课堂总结:1.教师请学生展示自己收集到的有关动植物的图片,并请学生简要描述。
2.教师归纳总结学生们所学到的知识,并强调保护动植物的重要性。
3.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保护动植物的行动中。
拓展活动:1.教师带领学生外出,进行户外观察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观察学习到更多的动植物。
2.学生在家庭生活中观察动植物并记录下来,之后和同学进行分享交流。
教学反思:通过这堂课,学生们能够认识到常见的动植物,并学习到了它们各自的特点。
同时,学生也加深了对自然界的动植物的保护意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了学生足够的观察和描述的机会,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和口头表达能力非常重要。
拓展活动的设计,使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动植物,提高了学习的实际性和趣味性。
一年级科学教案认识四季植物和动物一年级科学教案:认识四季植物和动物引言:科学是培养学生科学观念和科学方法的重要课程之一。
通过学习科学,学生能够观察、提问、实验和探索,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
本教案旨在帮助一年级学生认识四季植物和动物,了解它们的生长和变化,培养对自然世界的兴趣,并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实践活动。
1. 学习目标- 了解四季植物和动物的生长和变化;- 能够观察并记录四季植物和动物的生长过程;- 培养对自然世界的兴趣和观察能力。
2. 教学准备- 板书:四季植物和动物;- 彩色图片或幻灯片;- 学生手册。
3. 教学过程此处给出一种教学方式,仅供参考,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3.1 导入(5分钟)老师介绍今天的学习内容,并引导学生提出自己对四季植物和动物的一些疑问,例如:“为什么在冬天,树叶会变成黄色或褐色?”“在春天,为什么花会开放?”等等。
3.2 探究四季植物(20分钟)- 老师出示图片或幻灯片,向学生展示在不同季节里植物的变化,如春天的开花、夏天的绿叶、秋天的变黄和破落叶以及冬天的枯萎。
- 引导学生观察自己周围的植物,记录每个季节它们的变化。
- 学生可以通过绘画或拍照来记录观察到的植物变化。
3.3 探究四季动物(20分钟)- 老师出示不同动物在季节变化中的图片或幻灯片,例如冬眠的动物、迁徙的鸟类等。
- 引导学生观察自己周围的动物,记录它们在不同季节的变化,例如冬天少见到的昆虫、夏天会出现的蝴蝶等。
-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录音或绘画来记录观察到的动物变化。
3.4 结束(5分钟)- 学生分享自己观察到的四季植物和动物的变化,并进行讨论。
- 老师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并鼓励学生继续发现和探索自然世界。
4. 拓展活动- 邀请学生到学校附近的公园或植物园进行实地观察和记录;- 继续探索其他与四季植物和动物相关的主题,如气候变化对它们的影响等;-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设计自己的观察实验。
幼儿园说课稿动物范文(必备7篇)作为一个辛勤的教育者,常常要依照教学的需要来撰写讲义,并细心地准备讲义,那讲义应当怎样写?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幼儿园说课稿动物范文,多篇可选,欢迎阅读、借鉴并下载。
幼儿园说课稿动物范文第1篇一、说教材1、说活动设计喜爱动物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小班的孩子很喜爱接近小动物,和动物们交伙伴。
设计这节活动,是从幼儿的爱好启程,让孩子在喜爱动物的基础上,探究各种动物尾巴的特点,了解它们的尾巴的作用,激发幼儿积极思考的愿望。
同时在整个活动中,珍惜小动物的情感贯穿其中,让幼儿在获得学问的同时,情感得到熏陶。
2、说活动目标:依据《纲要》的引导和活动的内容,我订立了适合幼儿进展三个目标:1)、培育幼儿对动物的爱好,加强幼儿的探究欲望。
2)、通过故事,能简单的了解动物尾巴的作用,知道各种动物尾巴的不同形状。
3)、在活动中培育幼儿珍惜小动物的感情。
3、说活动的重点、难点:依据小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和进展情形,我认为本次活动的重点是:幼儿能通过理解故事,知道故事中的动物尾巴的不同作用;难点是:了解身边各种动物尾巴的形状,并能依据尾巴的特征分类。
二、说教具、学具1 、学问阅历准备:带幼儿察看身边的小动物,记住一些动物的尾巴特征。
2、物质准备:课件:《动物的尾巴》和《小壁虎借尾巴》可粘贴的不同动物的身体和尾巴三、说教法、学法1、教法:本次活动将运用启发提问法、察看发觉法、引导发觉法、文学作品熏陶法等,使幼儿发觉动物尾巴的不同形状和作用。
2、学法:幼儿在把握老师的教学内容后,可运用游戏操作法进一步探究动物尾巴的不同。
四、说教学程序1、听儿歌《尾巴歌》,幼儿和老师一起学做动物的尾巴的形状,边做边进教室做好。
2、看课件《动物的尾巴》,请小伙伴说说课件上动物尾巴的象什么,引出故事《小壁虎借尾巴》。
3、播放课件《小壁虎借尾巴》,老师有感情的讲故事,启发幼儿边听边思考。
4、听完故事后,老师提问:1)小壁虎的尾巴是怎么断的?2)小壁虎都向谁借了尾巴?3)启发幼儿思考:小鱼的尾巴象什么,没有尾巴会怎么样?老牛的尾巴象什么,尾巴的作用是什么?小燕子的尾巴象什么,尾巴是用来干什么的?4)小壁虎借到尾巴了吗,后来尾巴怎么样了?5、认得各种动物尾巴的形状,能依据尾巴的特征分类。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2.4一天的食物》说课稿【教材分析】《一天的食物》一课是《呼吸与消化》单元消化部分的起始课,学生通过记录一天吃的食物,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学习收集和整理有用信息,有意识地注意自己的一日三餐以及其他各种各样的食物。
在记录、整理和分类活动中,使学生发现我们每天吃的食物是丰富多样的,为后续探究食物的营养,合理饮食健康生活做铺垫。
聚焦板块展示的食物图片隐含着人的食物构成是“丰富的”,呈现的问题“我们每天吃的食物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回忆一天的食物,为探究活动做铺垫。
探索板块主要有两个层次活动。
第一层次引导学生记录一天的食物,通过统计小组或全班学生的食物,发现我们每天吃的食物是非常丰富的。
第二层次引导学生确立分类标准,给食物进行不同的分类,在分类过程中再次体会食物的多样性。
研讨板块引导学生梳理探索活动中获得的信息,发现一天中所吃的食物是非常丰富的,并认识到食物的分类方法是多样的。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了解了食物是人类生存的基本保障,要想满足身体对营养的需求,要吃各种各样的食物。
关于食物,学生在以前的生活与学习中有着较多的体验,这些体验都会构成本单元学习的基础。
但孩子们对于食物的关注常常是零散的,想到和遇到的问题多是喜欢吃什么、吃的是什么等问题,即使涉及饮食健康问题,得到的解释也不尽全面。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孩子们尝试用一种与以往不同的眼光来看待“食物”,发现食物与人体生命活动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并发现食物自身会发生奇妙的变化。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学生通过对食物进行记录和分类,发现我们一天要吃很多不同的食物来保持身体健康。
2.学生能根据一定的标准对食物进行分类。
科学探究目标1.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统计分析,发现一天中所吃的食物是非常丰富的。
2.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使用多种方法对食物进行分类,并通过记录的方式将分类的结果进行整理和描述。
科学态度目标1.学生通过对食物的记录与分类的活动,逐步学会细致地思考、筛分。
一天的食物说课稿汉岔乡中心小学胡自敏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我说课的内容是四年级科学《一天的食物》。
现在我向大家汇报一下我的设想,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流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谈一谈。
一、说教材1、说课内容:本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科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42—43 页的内容“一天的食物” 。
2、教材简析:这一课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记录一天的食物,第二部分是给食物分类。
3 、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我们一天要吃很多不同的食物来保持身体的健康;食物可以分成不同的类别。
过程与方法:1、使用多种方法对食物进行分类,并通过记录的方式将分类的结果进行整理和描述;2、通过简单的统计分析,发现一天中所吃的食物是非常丰富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对食物的分类活动中细致地进行思考、筛分,将区分难度大的“混合类”食物拆分为多个食物种类;2、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集体的研究讨论活动,并表述自己的想法。
4、教学重点:通过记录一天的食物,发现问题和规律。
5、教学难点:会给多种食物进行分类。
6、教学准备:一天的食物记录纸、小卡片若干、水彩笔、小磁铁二、说教法结合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我采用了如下教法:设疑诱导法、操作发现法。
三、说学法根据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确定了以下学习方法:观察发现法、合作交流法、动手操作法、自主探究法。
四、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谈话导入:以学生喜欢的魔术导入,并表演了魔术,使学生一下子有了学习的欲望,营造了活跃的课堂气氛。
接着我用我们这儿的习惯,就是碰到熟人都会问:“吃过了吗?”来打招呼,我也向学生们打个招呼:“你们早饭吃过了吗?”引入了本课的教学内容“一天的食物”二、探究活动这个环节包括两个活动活动一:记录一天的食物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会搜集证据,学会整理信息,《一天的食物》是科学四年级食物单元的起始课,这节课就非常强调记录、整理,强调记录的真实性,学会确定标准进行分类。
《一天的食物》说课稿《一天的食物》说课稿1一、说教材结构观察研究食物的活动是从记录一天中吃过的食物开始的。
记录一天的食物,指导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学习收集、整理有用的信息,有意识地去注意自己的一日三餐,以及一日三餐以外所吃的各种各样的食物,从而发现食物的多样性和主要种类。
这是本单元教学指向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目标,也是一个很有价值的教学目标。
本课是这一单元的第一课时,在本课的教学活动中,希望学生在完成小组内的统计后,发现原来我们一天中吃的食物是如此的丰富,这会帮助学生在后面的学习中陆续发现我们要获得丰富的营养物质,最后在比较中发现自己在食物的选择、营养的获取上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作为帮助学生建立健康饮食的意识,本节课要培养学生积极的研究态度,而不是在研究的初始阶段就让学生进行反思。
二、说教材内容教材从记录一天中吃过的食物开始,并让学生把食物一样一样分解开来。
当几十种食物呈现在学生面前时,怎么去观察研究呢?这就自然而然地进入到第二个活动,给食物分类。
给食物分类,方法很多。
希望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出不同的分类方法,可以是按“味道”分,可以按“主副食”分,可以按“早中晚餐”分,这些方法虽然可以,但都是较为主观的,分类的结果因人而异。
教材希望学生通过比较分析,得出科学的分类方法:如按人们的生活习惯,可以把食物分成粮食、蔬菜、水果、调味品等;根据食物的________,可分为________于植物的食物(素食)和________于动物的食物(荤食)。
教材中的素食和荤食的两幅插图,可以使孩子们直观地了解这两类食物的区别,有助于孩子们进行分组讨论,进一步了解荤食和素食的主要种类,使孩子们对食物分类的研究更加深入。
三、说设计理念这堂课我主要想以孩子们一天当中吃的食物为载体,让学生体会科学就发生在自己身边,与自己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
孩子们为了认识和解释这些内容,也要像科学家一样,通过观察和实验,亲身经历,亲身体验一系列的科学探究活动,从而使学生们关注自己的日常生活,关注身边的科学,使他们不断深入到科学的探究过程之中,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
“一天中的动植物”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课是单元内容的拓展,本课的设计思路是通过过程实物、图片和查阅资料,知道地球上的昼夜变化对许多动植物的生活习性有影响,知道一些植物的花开、花闭,也会随着昼夜变化而发现不同的变化,从而使学生知道自然界的昼夜变化所产生的影响是多种多样的。
二、说教学内容
第一部分:昼夜对植物的影响
本课一开始以图片的形式向学生展示了白天的牵牛花和夜晚的牵牛花的变化过程,勾起了学生的生活体验,同时还展示了白天夜来香和夜晚的夜来香图片,提供了向日葵、夜合欢、昙花等一天中的花开、花闭的变化资料。
从而使学生深刻体会到在大自然中,许多植物的开花和闭合的时间很有规律,它们的变化与温度、湿度、光照有着密切的关系。
每种植物的生理节律都受约于生物钟,植物的生物钟可能控制花的开放、香味和花蜜的产生、树根汁液的分泌、树叶的休眠等生物化学活性,花按序开放也许是为了吸引不同时间活动的传粉者,如白天开花的植物吸引蜜蜂、蝴蝶和小鸟,夜间开花的植物吸引飞蛾和蝙蝠。
第二部分:昼夜对动物的影响
较于昼夜对植物的影响,学生对动物的昼夜行为的认识要深刻的多,丰厚的多,所以这部分的内容围绕两个活动展开。
教材以图片和文字、表格的方式对学生的活动作出了提示,一是交流,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交流观察到的各种动物,它们的昼夜行为分别是什么样的?本活动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在交流中能增加对常见的或熟知的动物的昼夜行为的认识。
二是调查,要求通过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方式,了解更多的动物在一天中的活动情况。
三、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结合四年级学生的实际,遵循课标精神,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查阅资料,能举例说明昼夜变化对动物的行为习性和植物的花开、花闭产生重要影响,建立事物之间存在普遍联系的初步认识。
2、调查身边动植物变化与重要交替的关系,能根据调查作出相应的分析和判断。
3、培养尊重证据的科学品质和进一步关注动物的行为习性和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
四、说教学方法及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提问:凌晨1点到6点你在干什么?
2.谈话:每个人身体里都有一个生物钟,在生物钟的作用下,这个时间段我们已进入熟睡状态。
而当太阳升起的时候,人们才能开始一天的学习生活。
每个有生命的物体都有这样一个生物钟,那么他们的生物钟是不是和人类一样白天工作晚上睡觉呢?
二、了解昼夜对植物的影响
1.(出示牵牛花早上和晚上的图片)提问:这7张都是牵牛花的图片,有什
么不同?
2.学生观察汇报:第一张是白天的牵牛花,它是盛开的。
而到了中午牵牛花就会收拢花瓣,像人一样休息。
而到了第二天凌晨四点左右,它又悄然张开了它的睡眼。
3.讨论:你还知道哪些植物也像牵牛花一样会随着昼夜的变化而变化?
4.学生介绍课前收集的资料。
(学生谈到晚间盛开的花,要表扬,明确植物有自己的生物钟)
5.教师出示课件。
介绍其他植物的昼夜变化情况。
(1) 学生观察向日葵、蒲公英、郁金香、昙花、合欢树等植物在一天中不同时段的图片。
思考:这些植物在一天中有什么变化?是什么在影响着它们发生变化?
(2) 讨论:从这些植物的变化中你可以发现昼夜变化对植物行为有哪些影响?
(3) 学生分组讨论
(4) 教师小结:
三、了解昼夜对动物的影响
1.提问:既然昼夜对植物有影响,那么对动物也有影响吗?能不能举例说明?
2.学生介绍自己收集的图片或资料。
3.教师出示多媒体课件:你认识他们吗?这些动物哪些在昼间活动?哪些在夜间活动?
4.讨论交流:为什么它们会这样?
5.小结:原来动物也和植物一样,它们的活动也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它们也各自有着自己的生物钟。
四、课后延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