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有风湿性心脏病能好吗
- 格式:docx
- 大小:4.20 KB
- 文档页数:2
在我们的生活中,往往会出现很多人出现风心病的症状,这是一种“老少皆宜”的疾病,面对疾病的突袭,很多患者都表现的很茫然,不知如何是好。
王忠专家建议,对于疾病,我们要“不择手段”将其赶走,但是首先我们要认识疾病。
风心病症状不可忽视症状一:晕厥,专家指出,晕厥是突然发生的、短暂的意识丧失,由于大脑一时性、广泛性供血不足所致主要原因:心脏排出量减少(主动脉瓣病变)或心脏停搏(传导阻滞),突然剧烈的血压下降(大量的主动脉瓣返流)或脑血管的普遍性暂时性闭塞(血栓脱落)。
症状二:心悸,心悸是自觉心脏跳动伴有心前区不适感觉,常见的原因为心律失常、心脏搏动增强等。
症状三:呼吸困难,风心病的呼吸困难是因心脏瓣膜病,导致长期或快速的肺淤血、肺泡弹性减退、通气功能障碍、心排量减低、血流速度减慢、换气功能障碍等导致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及肺循环压力增高,引起反射性呼吸中枢兴奋性增高之故。
症状四:胸痛,胸痛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可由多种原因引起,有时起源于局部轻微损害,一般不是很重要,有时由于内脏疾病所致,则往往有重要意义。
患应注意哪些一、未病先防:平时应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根据自己的体质选择适当的活动项目,如太极拳、气功、慢跑等,以增强抗病能力,减少链球菌感染的机会。
注意防寒保暖,适时添衣,谨防呼吸道感染。
有条件时可适当改善工作生活环境,避免久居湿地。
二、已病防变:对已患扁桃体炎、咽喉炎、猩红热等链球菌感染的疾病应及时治疗。
若扁桃体炎反复发作不愈,可考虑手术摘除。
三、劳逸结合:急性风湿病发作期应卧床休息2至4周,病情稳定后可适当起床活动,恢复正常尚应休息3至4月,但可做些轻微的家务劳动。
慢性风湿病在活动期可适当休息,一般可参加正常工作。
风湿性心脏病无自觉症状者,可参加正常工作,但不宜过度劳累,以减轻心脏负担。
四、合理饮食:风湿病发病与营养状态有关。
急性风湿病应注意营养,以高热量、高蛋白质、高维生素、易消化、易吸收食物为宜。
发热期应以流质和半流质饮食。
大师谈|邓铁涛、朱良春、颜德馨三位国医大师治风湿性心脏病验案▲邓铁涛、朱良春、颜德馨三位国医大师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病,是指由于风湿热活动,累及心脏瓣膜而造成的心脏病变。
本病多发于冬春季节,寒冷、潮湿和拥挤环境下,初发年龄多在5~15岁,复发多在初发后3~5年内。
中医学认为风湿性心脏病多属于“怔忡”、“喘证”、“水肿”、“心痹”等范畴。
其病机主要是风寒湿邪内侵,久而化热或风湿热邪直犯,内舍于心,乃致心脉痹阻,血脉不畅,血行失度,心失所养,心神为之不安,表现心悸、怔忡,甚而阳气衰微不布,无以温煦气化,而四肢逆冷,面色晄白,颧面暗红,唇舌青紫。
水湿不化,内袭肺金,外则泛溢肌肤,四肢或下走肠间,见到浮肿,咳嗽气短,胸闷脘腹痞胀,不能平卧等症。
▲邓铁涛广东省开平县人,1916年10月出生。
首届国医大师,广州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现代著名中医学家邓铁涛验案患者杨某,女性,52岁。
患者于30年前开始出现胸闷、气促,反复发作。
就诊于广州市某医院,诊为“风湿性心脏病”。
起初因症状较轻而未经治疗。
10年来,诸症逐渐加重。
1个月前,去北方受凉后,胸闷、气促加剧,稍走动即发。
伴夜间阵发性胸痛、端坐呼吸,遂入我院。
入院时症见:稍动则气促,生活难以自理,近日胸痛频作,伴神疲乏力,口干不多饮,纳差,二便调。
舌淡红,苔白微腻,脉沉细。
查体:神清,疲倦,贫血貌,营养欠佳。
端坐呼吸。
HR 68次/分,律齐,二尖瓣、主动脉瓣、三尖瓣听诊区可闻及Ⅲ~Ⅳ级收缩期杂音。
肝大,肋下两指,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
双下肢轻度水肿。
心电图示:频发房早。
X线检查示:心影向两侧增大。
心脏彩色B 超示:中重度主动脉瓣狭窄并轻度关闭不全;中度二尖瓣狭窄并轻中度关闭不全;轻度肺动脉高压。
冠状动脉造影示:冠状动脉无异常,主动脉瓣重度返流。
入院诊断:中医诊断为心衰,证属气血两虚;西医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联合瓣膜病变、心功能不全、心功能Ⅳ级。
入院后,拟行手术治疗。
但因患者一般情况较差,故请邓老会诊进行术前准备。
风湿性心脏病的健康教育风湿性心脏病(Rheumatic Heart Disease,简称RHD)是一种严重的心脏疾病,主要由于患者先前患有咽喉部链球菌感染,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而引发。
本文旨在通过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风湿性心脏病的认知,并推广相关预防措施,以减少患者数量,促进公众的身心健康。
一、什么是风湿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是一种以心脏瓣膜病变为主要特征的疾病。
该病常发生在年轻人身上,特别是在儿童和青少年中较为常见。
风湿性心脏病的发展过程中,心脏瓣膜会逐渐受损,引起心功能障碍,严重时可能导致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并发症。
二、风湿热的预防风湿性心脏病是由患者先前患有咽喉部链球菌感染未能得到及时有效治疗引起的。
因此,预防风湿热的关键在于及时治疗咽喉部链球菌感染,避免其演变为风湿性心脏病。
以下是一些预防措施的建议:1.加强个人卫生习惯: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勤洗手、勤洗漱,避免与有咽喉部链球菌感染的人近距离接触。
2.及时就医治疗:如果出现咽喉部不适、发热等症状,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并进行适当的治疗,避免病情的恶化。
3.避免患风湿热的环境:避免长时间处于寒冷、潮湿的环境中,减少感染咽喉部链球菌的机会。
三、风湿性心脏病的症状和诊断风湿性心脏病的症状多样化,可能包括心脏杂音、心脏搏动异常、呼吸困难、胸痛等。
但有时早期的症状并不明显,患者可能会忽视疾病的存在。
因此,定期进行心脏健康检查非常重要,以便早期发现疾病并及时治疗。
风湿性心脏病的诊断通常包括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以及心脏超声检查等。
心脏超声检查是最常用的诊断手段,能够清晰地显示心脏瓣膜的情况,确定是否存在病变。
四、风湿性心脏病的治疗和管理针对风湿性心脏病,早期的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一旦确诊患有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应及时接受医生的治疗方案,并积极采取以下措施:1.药物治疗:根据医生的指导,按时服用抗生素、抗凝血药物等,有效控制病情,减缓病变的进程。
2.定期复查:定期到医院进行心脏健康检查,及时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调整治疗方案。
风心病编辑词条编辑摘要摘要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简称‘风心病’。
是风湿性心瓣膜炎遗留的慢性瓣膜病,表现为瓣膜狭窄或关闭不全,致心脏负荷增加,往往导致心功能不全,以至心衰等。
本病在我国常见,多见于20—40岁,女多于男,约1/3病人无风湿热史,二尖瓣病最常见,出现率达95%—98%,次为主动脉瓣病,出现率为20%—35%,三尖瓣病为5%,肺动脉瓣病仅约为1%,两个以上瓣膜同时累及者称联合性瓣膜病,约占20%—30%。
风心病的病因为风寒湿邪或风湿热邪,侵入人体,合而为痹,由经络入脏腑,痹阻心脉而为病。
所以主导病因还是由于风湿热引起,但是是属于经络痹阻导致心脉痹阻后引起的全身症状,多数表现为心悸、呼吸困难、咳嗽、咯血、浮肿病因病理风湿性心脏病是甲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病态反应的一部分表现,属于自身免疫病。
它在心脏部位的病理变化主要发生在心脏瓣膜部位。
病理过程有以下三期:1)炎症渗出期:由于链球菌的感染,使心脏的瓣膜出现炎性反应,瓣膜肿胀、变性,那么其活动就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2) 增殖期:由于瓣膜长期处于充血水肿状态,瓣膜血液循环不良,瓣膜会发生纤维样变性坏死,结缔组织增生,这种结缔组织会成为瓣膜上的累赘。
因为它并不具备正常心肌细胞的功能。
此期引起瓣膜增厚变形,失去弹性。
3)瘢痕形成期:由于胶原纤维等增生,损伤处机化,形成瘢痕,从而影响心脏瓣膜功能。
感染反复发作,以上病理变化在瓣膜部位的变化,也是此起彼伏,一个部位通常发生重叠的病理变化。
注意事项应注意与感染性心内膜炎,病毒性心肌炎,类风湿性关节炎,Poncet综合征,急性化脓性关节炎,链球菌感染后状态,结缔组织病等鉴别。
编辑本段分类(1) 风湿性心内膜炎(rheumatic endocarditis):病变主要侵犯心瓣膜,其中二尖瓣最常受累,其次为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同时受累,三尖瓣和肺动脉瓣极少受累。
病变初期,受累瓣膜肿胀,瓣膜内出现粘液变性和纤维素样坏死,浆液渗出和炎细胞浸润,病变瓣膜表面,尤以瓣膜闭锁缘上形成单行排列、直径为1mm~2mm的疣状赘生物(verrucous vegetation)。
风湿性心脏病不能吃什么菜
风湿性心脏病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心脑血管疾病,这种疾病一般是由于环境因素和先天性因素所在导致,对于人体的伤害比较严重,病情发作时候甚至还会危害到患者的生命。
针对于这种病症,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尤为注意从饮食和生活习惯的各个方面来进行调理保健,更好的控制病情。
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应该吃有益于心脏健康的食物,如水果(苹果、牛油果、干果、柚子、橙、草莓),蔬菜,海鲜,鱼类,大豆,坚果和全谷类的面包、食物。
减少脂肪的摄入,应该选择低脂的肉类代替牛羊肉等“红肉”,如鱼、无皮的鸡肉或火鸡。
每周吃数次鱼能使你心脏病发作的风险下降一半。
不饮全脂奶转而饮用低脂奶或脱脂奶可减少奶类脂肪的摄入量。
或可试饮豆浆,豆类蛋白可以降低胆固醇。
风湿性心脏病不能使用过于刺激性的食物,比如说红花、辣椒、酒精等等,如果要调补身体,也要选择一些温补类食材,并且有高血压的人,必须减少盐的摄入。
增加膳食粗纤维,每天多进食些水果、蔬菜可以使心脏病发作或中风的风险减少25%或更多。
饮食中全谷类食物含量高可以使妇女心脏病死亡风险减少达15%。
还有大量的研究证实进食燕麦有降低胆固醇的功效。
这里还有一个好消息要告诉大家,那就是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可以适当的饮用红酒,因为红酒中的营养物质可以提高高密度蛋白的吸收,可以有效的降低血栓的形成,避免中风和心脏病的急
性发作,同时红酒当中的生物类黄铜物质,还能够防止蛋白的氧化,减少血液垃圾粘附动脉壁的可能。
风湿性心脏病健康教育
《风湿性心脏病健康教育》
风湿性心脏病是一种严重的心脏疾病,常常会给患者的生活带来诸多困扰。
因此,对于患有风湿性心脏病的患者来说,健康教育变得尤为重要。
首先,患者需要了解风湿性心脏病的病因和症状。
风湿性心脏病主要是由于风湿热引起的,患者身体对风湿热菌的过敏反应导致心脏瓣膜发生炎症和损害。
患者可能会出现气短、乏力、心悸等症状。
了解病因和症状可以帮助患者及时就医和进行治疗。
其次,患者需要重视药物治疗和生活保健。
对于风湿性心脏病患者来说,长期服用抗生素是非常必要的。
同时,患者需要注意避免受凉、避免感染等措施,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也是非常重要的。
此外,患者还要重视心理护理和心理健康。
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因为病情的困扰可能会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因此,开展相关的心理护理和心理咨询对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都非常重要。
最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树立信心战胜疾病。
同时,要坚持定期检查和复诊,做好自我保健和疾病管理,尽量减少病情的恶化和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风湿性心脏病健康教育》对于患者来说非常重要。
通过健康教育,患者可以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自己的疾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管理方式,提高生活质量,延缓病情恶化,更好地应对疾病。
希望所有患有风湿性心脏病的患者能够通过健康教育,找到更好的康复和生活方式。
风湿性心脏病病人护理分析摘要:目的:通过对风湿性心脏病护理的探讨,达到对风湿性心脏病的治疗效果。
方法:对风湿性心脏病心理护理及一般护理等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患者日常生活能自理,活动后不感心悸、气促,心率、血压、脉搏、呼吸正常。
结论:风湿性心脏病护理非常重要,应重视护理工作。
关键词:风湿性心脏病护理【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6-0135-01风湿性心脏病是常见的一种心脏病,是风湿病变侵犯心脏的后果,表现为瓣膜口狭窄和(或)关闭不全,患者中女多于男。
受损的瓣膜以二尖瓣为最常见,其次为主动脉瓣,也可以几个瓣膜同时受累,称为联合瓣膜病变[1]。
由于瓣膜炎症反复发作,瓣膜增厚并缩短、粘连和纤维化造成瓣膜关闭不全和狭窄,可伴有风湿性关节炎。
早期可无症状,随时间的推移产生心脏增大、心律失常,一般经过10~15年逐步出现心力衰竭。
由风湿热引起的瓣膜病占其发病率的50%以上。
超声心动图是诊断风湿性瓣膜病的最佳检查方法。
正常成年人二尖瓣口面积为4~6cm2。
病变后二尖瓣瓣口面积可减小,1.5~4cm2为轻度狭窄,1.0~1.5cm2为中度狭窄,1.0cm2以下为重度狭窄,这时血流梗阻即相当明显,患者表现活动后心慌、气短、咳嗽、乏力、阵发性呼吸困难、咯血或发生心力衰竭等,部分病例可发生心房血栓,血栓脱落可能导致脑栓塞或其他脏器的栓塞。
一经明确诊断,特别是年轻患者有肺间质水肿和阵发性呼吸困难,心功能不全,二尖瓣狭窄中、重度以上,经系统的内科药物治疗,收效不明显者,应施行手术治疗,手术能使患者早期解除病痛,恢复生活能力及工作能力。
护理对风湿性心脏病的治疗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现对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4月75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的护理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4月共收治风湿性心脏病75例,男23例,女52例。
风湿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是指由风湿性心脏炎后引起的慢性心脏瓣膜病变,其实质系指风湿性心脏炎在心脏瓣膜上留下疤痕所造成的后遗症,使瓣膜狭窄或关闭不全。
瓣膜受累情况以二尖瓣及主动脉瓣最为常见。
正常成人二尖瓣瓣口开放时,瓣口面积约为4-6平方厘米,瓣孔长径为3-3.5厘米。
瓣口面积小于2.5平方厘米或瓣孔长径小于1.2厘米时,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临床症状。
临床上根据瓣口面积缩小和瓣孔长径缩短的程度不同,将二尖瓣瓣口狭窄分为轻度〔2.5-1.5平方厘米或长径大于1.2厘米〕、中度〔1.5-1.0平方厘米或长径在1.2--0.8厘米〕和重度〔1.0-0.6平方厘米或长径小于0.8厘米〕狭窄。
心脏瓣膜的狭窄与关闭不全都会影响正常血流的输送,形成在关心室和心房的扩大,最后超过心脏的代偿能力,而导致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
患者可出现呼吸困难、咯血、心悸、咳嗽、心绞痛等现象。
典型二尖瓣狭窄者可见颧面部暗红、唇紫,称作二尖瓣面容。
主动脉瓣闭锁不全有其周围血管体征。
本病病因一般认为起于风湿热的急性发作期间。
风湿热与溶血性链球菌的感染有关,主要是全身性变态反应,病变主要影响关节、心脏瓣膜及心肌。
中医学认为风湿性心脏病多属于"怔忡"、"喘证""水肿"、"心痹"等范畴。
其病机主要是风寒湿邪内侵,久而化热或风湿热邪直犯,内舍于心,乃致心脉痹阻,血脉不畅,血行失度,心失所养,心神为之不安,表现心悸、怔忡、甚而阳气衰微不布,无以温煦气化,而四肢逆冷,面色白,颧面暗红,唇舌青紫。
水湿不化,内袭肺金,外则泛溢肌肤四肢或下走肠间,见到浮肿,咳嗽气短,胸闷脘腹痞胀,不能平卧等。
什么是风湿性心脏病和诊断风湿性心脏病系风湿热后遗症,是因急性风湿热引起心脏炎后,遗留下来并以瓣膜病变为主的心脏病。
临床表现是病变的瓣膜区出现相应的心脏杂音;心室、心房增大,后期出现心功能不全等。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患有风湿性心脏病能好吗
导语:最近有朋友查出了患有风湿性心脏病,是在一次体检中发现心脏异常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他们都在担忧患有风湿性心脏病能好吗,其实患者朋友们千
最近有朋友查出了患有风湿性心脏病,是在一次体检中发现心脏异常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他们都在担忧患有风湿性心脏病能好吗,其实患者朋友们千万不要过于担心,要不然会加重病情,从另一方面说来,其实风湿性心脏病并不是什么大病,只要积极配合治疗,就一定可以治愈的。
风湿性心脏病严重程度要看患者的病情,即心脏彩超,平时的症状等,现在风心病是可以控制的疾病,尽早诊断尽早治疗是关键。
风湿性心脏病患者早期的表现主要是发烧、心慌、憋气、大关节红肿热痛等风湿热的症状,心脏往往仅表现为有杂音。
此时并不需要手术治疗,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相应症状进行抗风湿、强心、利尿等内科保守治疗。
其主要作用就像赶马车,可以起到加鞭以增强心脏功能或减轻心脏负担的功效。
但是,一旦出现心脏扩大、房颤、明显心功能不全等符合手术治疗的症状时,患者就应该及时手术。
对慢性风湿性心瓣膜病而无症状者,一般不需要手术;有症状且符合手术适应证者,可选择作二尖瓣分离术或人工瓣膜置换术。
人工瓣膜置换术为治疗成人主动脉瓣狭窄的主要方法。
手术适应证:无明显症状的心功能Ⅰ级患者不需手术治疗。
心功能Ⅱ、Ⅲ级患者应行手术治疗。
心功能Ⅳ级者应先行强心、利尿等治疗,待心功能改善后再行手术。
伴有心房纤颤、肺动脉高压、体循环栓塞及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者亦应手术,但手术危险性增大。
有风湿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