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才之路】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第19课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练习 岳麓版必修1
- 格式:doc
- 大小:484.50 KB
- 文档页数:6
第19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行动指什么?为什么不只是清扫俄国?◎认知核心一、革命前的沙皇俄国(现代化发展受阻)1.经济状况:沙皇政府实行改革后,俄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比较缓慢,远远落后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20世纪初的俄国进入发展阶段。
2.社会状况:第一次世界大战激化了各种社会矛盾,和都想推翻沙皇统治,俄国是最薄弱的环节。
※探究点1二、“十月革命一声炮响”1.二月革命后的俄国(主客观条件成熟)(1)二月革命:1917年3月,革命推翻了统治俄国长达三百多年的王朝,代表革命的红旗代替沙俄的白蓝红三色旗,俄国出现了和临时政府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2)战争继续:人民迫切要求早日实现和平、取得土地和面包,临时政府不顾人民死活,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
(3)四月提纲:列宁发表《》,提出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争取以方式取得政权。
(4)七月流血事件:前线惨败激起彼得格勒工人和士兵示威,临时政府出制造七月流血事件,的局面结束。
(5)起义决策:在列宁的领导下,布尔什维克党决定举行武装起义,夺取政权。
2.十月革命的炮声:1917年11月7日,列宁领导布尔什维克党举行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攻占临时政府的最后据点,莫斯科等城市相继起义。
这次革命发生在俄历十月,所以被称为“”。
※探究点2:结合课本知识和经典材料,谈谈社会主义革命为什么会发生在俄国?三、伟大的开端1.全俄苏维埃代表大会召开(1)通过列宁起草的《》,正式宣布临时政府已经被推翻,全部政权转归苏维埃。
(2)通过《》向一切交战国立即缔结停战协定,实现不割地不赔款的和平。
后同集团达成协定退出大战。
(3)《土地法令》规定,没收地主的土地实现国有,分配给劳动者使用。
目的是消灭俄国的和地主阶级,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
(4)选举产生了第一届工兵苏维埃政府,即,列宁当选为主席,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诞生。
2.新型的苏维埃政权特点(1)不仅拥有和司法权,而且拥有。
高一历史第五单元第19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人教实验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第五单元第19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二. 重点、难点:1. 重点: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条件;十月革命胜利的世界历史意义;巩固政权、恢复经济的措施;宪法的制定;三大改造。
2. 难点:社会主义革命为什么在俄国首先取得胜利;如何理解过渡时期;三大改造的积极性及局限性。
第五单元第19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1917年4月在二月革命后,俄国革命处于关键的历史转折时期时,长期流亡在外的俄国革命领袖列宁回到彼得格勒。
二月革命后,俄国将何去何从?回到俄国的列宁为俄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那二月革命是一次什么性质的革命呢?二月革命后俄国出现了什么形势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我们先来看第一个大问题。
(一)帝国主义链条上的最薄弱环节1. 俄国成为各种矛盾的集合体——俄国革命的背景20世纪初期的俄国,虽然经过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资本主义经济已经有了一定发展,但是却仍然有很浓厚的封建残余,这种残余包含两个方面——从政治上来讲俄国仍然是沙皇专制制度,从经济上来讲,最主要的仍然是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
正因为基于此,俄国仍然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
这本身已经让俄国孕育着各种社会政治经济矛盾。
如:沙皇专制制度和农奴制与人民大众的矛盾;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沙皇专制制度和资产阶级发展的矛盾(由于一直以来实行的仍然是沙皇专制制度,这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所以便引起资产阶级的不满,故沙皇专制制度和资产阶级矛盾也尖锐化)。
而它偏偏在这个时候参加了一战,这不仅使原来的这些矛盾进一步尖锐化(如:工人的实际工资收入不断下降等等),而且还增加了新的矛盾,即:大俄罗斯民族同各少数民族的民族矛盾。
因此,20世纪初期的俄国成为各种矛盾的集合体。
而因为俄国在帝国主义国家中实力的不足对西方强国处于依赖地位。
因此,俄国便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
此时的俄国充满了动荡、危机,酝酿着革命。
第19课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课标要求] 概述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史实,认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
一、十月革命的背景1.客观条件(1)物质基础:农奴制改革后,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一定发展。
(2)矛盾尖锐:20世纪初,俄国在西方列强中仍处于落后地位,社会矛盾尖锐。
(3)直接原因:一战的爆发使沙皇俄国的落后与腐朽充分暴露出来,加深了人民群众的痛苦与不满。
2.主观条件:坚定成熟的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
二、十月革命的进程1.二月革命(1)爆发:1917年3月,彼得格勒的工人和市民举行示威游行,旋即转变为武装起义。
(2)结果①统治俄国300多年的罗曼诺夫王朝被推翻。
②出现了两个政权并立的局面: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兵代表苏维埃。
[深化拓展] 沙皇制度的残酷压迫和帝国主义战争,促使社会各种矛盾尖锐化,激起人民极大的反抗力,是二月革命胜利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二月革命中,无产阶级是领导者,同农民结成了亲密联盟,而且资产阶级看到人民即将战胜专制制度也投机革命。
在阶级力量对比上,人民力量占优势,革命遇到的阻力比较小。
2.十月革命(1)背景①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进行战争。
②布尔什维克党的纲领——《四月提纲》的发表:指出俄国的形势需要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实现社会主义革命,通过无产阶级政权去实行土地改革,并提出退出战争。
③7月,临时政府用武力镇压革命。
④布尔什维克党确定了武装起义的方针。
(2)起义:在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彼得格勒的武装工人、士兵发动起义,攻占冬宫,起义胜利。
(3)结果: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革命取得胜利。
[易混易错] 俄国的二月革命不是社会主义革命,而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它只是推翻了沙皇统治,是十月革命的开端和准备。
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属于社会主义革命。
性质不同是二者最大的差别。
三、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1.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通过《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
【师说】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第五单元第19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习题新人教版必修1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列宁指出:俄国革命的国际环境、军事形势、无产阶级政党在苏维埃中获得多数,再加上农民起义和人民转而信任布尔什维克党,这一切把武装起义提到日程上来了。
“把武装起义提到日程上来了”的“国际环境”主要是指( )A.俄国军队前线出击失败B.国际工人运动风起云涌C.资本主义爆发经济危机D.帝国主义国家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解析: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国际环境”。
1917年十月革命前夕,正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战争引起了革命,一战为十月革命的爆发创造了条件。
答案:D2.十月革命前,俄国比其他资本主义国家更具有优越的发生革命的成熟条件,其最主要的表现是( )A.有成熟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领导B.沙皇君主制在政治上十分落后C.无产阶级革命与农民革命相结合D.有1905年革命的“总演习”解析:俄国无产阶级革命条件较为成熟是因为有了成熟的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
答案:A3.1907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三次代表大会决议指出:“国内政治制度和经济发展的要求极不适应……革命的客观历史任务还没有解决。
”文中“革命的客观历史任务”是( ) A.反帝反封建B.反对外来侵略C.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D.推翻沙皇专制统治解析:材料提到的时间为1907年,此时俄国还处于沙皇专制统治下,并且俄国是一个独立的帝国主义国家,可以排除A、B、C三项。
答案:D4.将下列两幅图结合起来,可以看出图片反映的主题是( )图一列宁回到彼得格勒图二攻打冬宫A.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诞生B.巴黎公社革命C.二月革命推翻沙皇统治D.俄国取得十月革命的胜利解析:图片主要反映了俄国在列宁的领导下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
答案:D5.1917年二月革命胜利后,某政府表态“要恪守我国同其他大国结成同盟的义务,要坚定不移地执行协约国签订的协定”。
第五单元第19课
1.普列汉诺夫说《四月提纲》是梦话,又说,“俄国历史还没有磨出能够烤制社会主义馅饼的面粉”,他的意思是( )
A.社会主义理论不符合俄国的国情
B.俄国当时尚不具备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经济基础
C.反对俄国进行社会主义改革
D.俄国应该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答案】 B
【解析】面粉是烤制馅饼的原料,没有面粉就没法烤馅饼,意即普列汉诺夫认为当时俄国缺乏社会主义革命的经济基础。
2.1907年7月,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三次代表大会决议指出:“国内政治制度和经济发展的要求极不适应……革命的客观历史任务还没有解决。
”文中“革命的客观历史任务”是( )
A.反帝反封建B.反对外来侵略
C.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D.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答案】 D
【解析】解答本题注意题干中的时间是1907年,这一年俄国处于沙皇专制统治之下,故“革命的客观历史任务”是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3.有人说二月革命是俄国历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短短8天之内,俄国变成了一个‘自由’的国家。
”这里“自由”的含义是 ( )
A.俄国人获得了和平和面包B.俄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C.俄国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D.建立了工农兵苏维埃政权
【答案】 B
【解析】本题考查二月革命的斗争对象和结果。
“自由”指的是推翻罗曼诺夫王朝的沙皇专制统治。
4.《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写道:在那动乱的一九一七年的四月,吓得昏头昏脑的小市民,早上起来,揉着惺忪的睡眼,推开窗户,提心吊胆地询问比他起得早的邻居:“今天城里是哪一派掌权?”正确的回答是( )
A.罗曼诺夫王朝B.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C.工兵代表苏维埃D.工兵农代表苏维埃
【答案】 B
【解析】注意题干中的时间信息“1917年4月”,据此结合所学可知B项符合题意。
5.列宁在二月革命以后回到俄国,并发表了重要演说。
一位支持者在整理他这一演说的内容时共列举了四条,其中错误的是( )
A.要坚持以革命的方式推翻沙皇统治
B.无产阶级需要夺取政权,然后去实行土地改革
C.要实现社会主义革命
D.提出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答案】 A
【解析】二月革命已推翻了沙皇的专制统治,且在1917年7月,布尔什维克党才确定了武装起义的方针。
6.将下列两幅图结合起来,可以看出两图反映的主题是( )
A.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诞生B.巴黎公社革命
C.二月革命推翻沙皇统治D.俄国取得十月革命的胜利
【答案】 D
【解析】干扰项是C项,但列宁没有领导二月革命,二月革命是自发的。
7.《四月提纲》被称为十月革命的纲领性文件。
主要是因为它( )
A.给予俄国人民“和平、土地和面包”
B.提出由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
C.确定武装起义,夺取政权的方针
D.确定和平过渡的方针
【答案】 B
【解析】《四月提纲》提出由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为俄国革命指明了社会主义的方向,因而成为十月革命的纲领性文件。
8.列宁说:“革命之所以如此容易发生,只是因为……受到沙皇政府极其野蛮的压榨,任何一个国家也没有像俄国那样严重地受到战争的磨难和痛苦。
”列宁谈及的“革命”是指( )
A.十月革命B.七月事件
C.巴黎公社革命D.二月革命
【答案】 D
【解析】从材料信息可知,当时俄国处在沙皇专制统治之下,同时,罪恶的战争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和痛苦,这反映了二月革命前的俄国状况,故选D项。
十月革命和七月
事件发生在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统治时期,排除A、B两项; 1871年法国巴黎公社革命明显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
9.普里马科夫认为,1917年俄国政局的一次变动“在政权上取代了专制,俄国第一次成为共和国”。
他论述的是( )
A.无产阶级取得政权的进步意义B.社会主义已由理想变为现实
C.社会主义革命爆发具有必然性D.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进步性
【答案】 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
根据题干信息“在政权上取代了专制……”分析,说明应是1917年由俄国资产阶级领导的推翻封建王朝的二月革命,其性质是资产阶级革命,因此应选D项。
10.阅读下列材料:
第一次革命高潮提出的我们党过去宣传的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曾是使革命和平发展、使小资产阶级逐渐清除其幻想的口号。
现在和平发展和使政权无痛苦地转归苏维埃已不可能,因为政权事实上已经转移到反革命资产阶级手中。
现在只有彻底消灭反革命资产阶级专政才是正确的口号,只有得到贫苦农民支持革命,无产阶级才能完成这个任务,完成新高潮的任务。
——摘自《1917年8月俄国社会民主工党
(布)第六次代表大会关于政治形势的决议》请回答:
(1)材料中的“第一次革命高潮”以及后来完成的“新高潮”分别指哪两次革命?
(2)根据材料判断,1917年8月前后,布尔什维克党夺取政权的方式有哪两种?最终选择了哪一种?
(3)为“得到贫苦农民的支持”,布尔什维克党在“新高潮”之初采取了什么措施?
【答案】(1)1917年二月革命和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2)和平夺取政权和暴力夺取政权。
暴力革命,彻底消灭反革命资产阶级专政,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3)通过《和平法令》宣布退出帝国主义战争;颁布《土地法令》,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使农民无偿得到土地。
11.下图是一枚为纪念俄国十月革命45周年而发行的邮票《攻打冬宫》。
我们纪念十月革命的理由有( )
①它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②它开辟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
③它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④它鼓舞和推动了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B
【解析】③指的是巴黎公社,排除含③的选项。
12.(2015·江南十校联考)“退出帝国主义战争,不要议会制共和国,而要从下到上由全国的工人、雇农和农民代表苏维埃组成的共和国;一切官员由选举产生;没收一切地主土地,国内斗争的主要任务不是‘实行’社会主义,而是立即过渡到由工人代表苏维埃监督社会的产品生产和分配。
”材料反映( )
A.俄国“二月革命”前人民的要求
B.“十月革命”后巩固议会的措施
C.“二月革命”后俄国革命发展的方向
D.《土地法令》和《和平法令》的要求
【答案】 C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二月革命”后列宁指出革命发展方向,即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要求。
故本题选C。
13.《全球通史》写道:“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即进行第二次革命。
然而时间证明他是正确的,因为战争持续得越久,公众的不满情绪就越大,他的要求也越得人心。
那些在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半年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
”这里所说的“第二次革命”的直接目的是( )
A.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B.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C.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D.成立人民委员会
【答案】 C
【解析】第二次革命是指十月革命,其“直接”目的是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推翻沙皇专制统治的是二月革命。
14.毛泽东说“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不只是开创了俄国历史的新纪元,而且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
”对第一个“新纪元”的准确理解是( )
A.推翻了沙皇的统治
B.在俄国开辟出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
C.人类社会进入到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阶段
D.不再参加帝国主义战争
【答案】 B
【解析】对于俄国而言,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意义在于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第一个工人阶级掌权的社会主义政权,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1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目前俄国的特点是由革命的第一阶段过渡到革命的第二阶段。
——《四月提纲》材料二中央委员会认为,武装起义是不可避免的,并且业已成熟。
中央委员会建议各党组织以此为指针,并从这一观点出发讨论和解决一切问题。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中央委员会1917年10月10日
(公历10月23日)会议有关武装起义的决议材料三推翻沙皇君主制以后,俄国工农最明确最坚决地要求的和约,就是立即缔结没有兼并……没有赔款的和约。
——《和平法令》材料四1917年11月10日中国《民国日报》报道的几则消息:“八日伦敦电:俄国公报云:彼得格勒戍军与劳动社会已推翻克伦斯基政府。
”“七日俄京电:海军士座,奉美克齐美尔党之命令,携械占据俄官立通讯社。
……”“八日伦敦电:路透社电接俄官立通讯社报谓:美克齐美尔党占据都城,已四处拘捕大员。
此次主谋者为里林氏,现在里林氏要求即行休战媾和。
”
请回答:
(1)材料一中“革命的第一阶段”和“革命的第二阶段”各指什么性质的革命?各自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2)材料二中“武装起义是不可避免的”的结论是怎样得出来的?
(3)材料三反映了当时俄国人的什么要求?
(4)材料四报道的是什么历史事件?美克齐美尔党指什么?主谋者里林氏指的是淮?被推翻的克伦斯基政府是什么性质的政权?
【答案】(1)革命的第一阶段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任务是推翻沙皇专制制度;革命的第二阶段是社会主义革命,任务是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2)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参加一战,使用武力镇压革命。
(3)反映了人民要求退出帝国主义战争,实现和平的要求。
(4)报道的是1917年11月发生的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布尔什维克党。
里林氏指列宁。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