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第19课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新
- 格式:docx
- 大小:26.19 KB
- 文档页数:9
第19课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学案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爆发的背景、爆发、结果和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全面理解十月革命爆发的必然性和偶然性,掌握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史实,认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在思想上认识俄国十月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形成社会主义最终由理想变为现实的发展观念。
主体知识一、俄国十月革命的背景1.历史条件①19世纪60年代,沙皇政府进行改革,推进,为创造了条件,使俄国发展成中等发展水平的帝国主义国家,为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准备了物质条件。
②由于改革,俄国资本主义发展很不充分,在西方列强中处于,使社会矛盾集中尖锐,俄国成为各种矛盾的集合点,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
③第一次世界大战充分暴露俄国的,加深了人民的痛苦和,激化了各种矛盾。
④俄国无产阶级相对集中,有很强的革命性、战斗性,有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还拥有广大的同盟军农民。
2.酝酿准备:阅读下列一段文字,找出错误并改正。
“一战”激化了俄国社会的各种矛盾。
1917年3月,在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下,莫斯科人民取得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推翻了沙皇的专制统治。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与人民委员会形成了两权并立的局面,他们退出了“一战”,加速了一战结束的进程。
所以我们说:“战争引发了革命,革命制止了战争”。
二、概况1.爆发:1917年11月6日,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武装工人士兵发动起义,攻占,推翻,取得起义胜利。
2,建立政权:全俄代表大会,宣布一切权力转归,通过了《》和《》,选举组成,世界上国家诞生。
1918年春,全国各地普遍建立了,苏俄政治体制建设初具规模。
三、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1.对俄国历史的影响:十月革命使经济文化的俄国,在短时间内摆脱了的束缚和的统治,建立起专政,开辟了的2.对世界历史的影响:十月革命是第一次获得胜利的革命。
它在统一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上打开了一个缺口,成功地将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同时给各国无产阶级和人民展示了一条崭新的的道路。
第19课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2011.11.24编写:班级:小组:姓名:审核:【课标要求】概述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史实,认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学习目标1.把握二月革命、四月提纲、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胜利苏维埃政权的建立等史实,理解十月革命胜利的意义。
2.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坚信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坚持为实现理想而奋斗的精神和勇气。
3.激情投入,享受快乐学习。
【自主学习,知识梳理】——预习案【自主学习要求】1、结合学案的内容,自主学习课文基础知识部分,并自主构建本课知识体系。
2、小组内相互检查基础知识,找出错误并改正。
一、历史条件:1、客观方面:①俄国1861年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20世纪初②第一次世界大战激化了社会矛盾——有利时机2、主观方面:俄国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并有成熟坚强的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3、有广大同盟军—农民的支持二、革命进程:(一)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统治,为十月革命扫清了障碍。
1、经过:2、性质: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3、结果:4、革命后的复杂形势:①两个政权并存:②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反动统治:(二)《四月提纲》的发表1、主要内容:2、意义:(三)七月流血事件:(四)武装起义方针的确定:(五)十一月起义(十月革命):三、结果和意义:1、结果:①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②1918年春,政治体制在苏俄初步确立。
2、意义:①第一次②对俄国:它使③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十月革命的胜利四、十月革命的特点:1、突破了马克思主义的传统观念2、形成了城市包围农村的道路3、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紧密相联4、有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5、暴力夺权【自主构建知识体系】资本主义发展第一个社会二月革命《四月提纲》十一月起义主义国家建一战立及意义十月革命【课堂互动,合作探究】——课中案合作探究要求:1、生生合作、组内合作、依靠集体的力量完成以下探究问题。
第19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知识纲要导引答题术语导学(1)20世纪初的俄国进入帝国主义发展阶段,各种社会矛盾十分尖锐,俄国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
(2)二月革命推翻了罗曼诺夫封建王朝,完成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之后出现了工兵代表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3)十月革命后,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诞生,使社会主义理论变为现实,十月革命是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知识点一革命前的沙皇俄国1.经济:农奴制改革后,俄国资本主义缓慢发展,远远落后于他国。
2.政治: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各种社会矛盾激化。
3.加速:第一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激化了各种社会矛盾,俄国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
4.契机:1917年3月,俄国二月革命爆发,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出现了工兵代表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并存的局面。
俄国是“20世纪初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发展落后,各种社会矛盾激化。
知识点二“十月革命一声炮响”1.“四月提纲”(1)提出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
(2)提出“不给临时政府以任何支持”和“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
(3)争取以和平方式取得政权。
2.七月事件:临时政府血腥镇压工人和士兵的示威游行,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结束。
3.彼得格勒武装起义(1)1917年11月7日,占领彼得格勒的主要战略要地和政府各部。
(2)在“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帮助下,占领冬宫,彼得格勒起义成功。
(3)莫斯科等地起义相继成功。
“四月提纲”指明了革命的正确方向,但此时列宁仍然希望争取以和平方式夺取政权;“七月事件”表明和平夺权已不可能,必须武装起义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1917年11月6日晚,列宁亲自领导武装起义,首先在彼得格勒取得胜利。
接着,莫斯科等城市的武装起义也相继取得成功。
特别提醒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的性质(1)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实行了和西方三权分立政体不同的政治体制。
超然中学历史学案第19课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编写人:台召红审核人:王炳杰时间:2112.9.25课程标准:概述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史实,认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
高考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二月革命,《四月提纲》、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十月革命胜利的意义。
【基础知识】一、背景客观条件(1)经济:20世纪初的俄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但远远其他资本主义国家。
(2)政治:俄国各种____________十分尖锐。
(3)国际:________进一步激化了俄国的各种社会矛盾。
主观条件:1903年的布尔什维克党的成立,标志着列宁主义的诞生,为即将到来的革命准备主观条件。
二、进程(1) 1917年二月革命:推翻了统治,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
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反封建(2)1917年4月列宁发表了;①指明方向: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②提出方式:和平过渡(3)七月事件:____________血腥镇压群众,政权并存局面的结束(失败---改变方式)。
(4) 八月制定武装起义的方针(5)十月革命胜利:1917年11月6日,__________________起义,11月7日攻占推翻临时政府。
(6)建立政权:全俄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代表大会通过了《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宣告全部政权一律转归;通过了列宁起草的《》、《____________》,选举产生了____________,诞生了第一个的国家。
三、意义(1)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现代历史的开端)(2)打击帝国主义,为国际无产阶级树立了斗争的榜样,开辟了的新时代。
(3)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提供了思想武器和实践指导力量。
[名师点拨]1、一种先进的理论,应该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完善。
马克思、恩格斯曾预言,无产阶级革命要同时在几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发生才能取得胜利,而十月革命却发生在相对落后的俄国,并首先在一国取得了成功。
这就打破了马克思主义的传统观念,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第19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主讲人:曹彦红年级:高一级备课组:历史组第19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课型:新授课课时:一课时考纲要求:俄国十月革命课标要求:概述俄国十月革命的史实,认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十月革命爆发的背景,识记十月革命夺取政权、巩固政权的措施,培养学生阅读史料、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理解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辩证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材料探究十月革命的背景,使学生学会认识历史事件发生的必然性;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历史意义的讲述和分析,使学生认识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社会主义制度代替资本主义制度,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教学重点: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过程及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俄国十月革命的背景教学方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过程:导入:看图片:列宁的葬礼【师】1924年1月21日的莫斯科城没有风情,有的只是无限的悲哀,悲哀是因为一位伟人的去世,这位伟人是?【生】列宁。
【师】90余万的工人、农民、士兵为什么在最寒冷的冬季排着长队来送别列宁?列宁为俄国做出了怎样突出的贡献?【生】因为列宁领导了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师】今天这堂课我们一起走进十月革命的时代,追寻那段过往的岁月。
初高中知识衔接:十月革命爆发的时间?二月革命中掌握政权的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还是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是?展示学习目标(师板书,学生阅读)1、探究合作分析史料得出十月革命爆发的背景2、识记并简述十月革命的过程(夺取政权、巩固政权)3、理解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一、十月革命的过程(一)夺取政权自学部分1、二月革命①二月革命的目标?(阅读教材88页第三段回答)②二月革命出现了哪两个政权并列的局面?(阅读教材89页第一行回答)③苏维埃的含义?(阅读教材89页“历史纵横”回答)2、《四月提纲》①革命任务是什么?(阅读教材89页第二段回答)②列宁为了实现革命任务提出了哪两大口号?(阅读教材89页第二段回答③《四月提纲》中主张以什么方式夺取政权?3、七月流血事件什么标志着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结束?(阅读教材89页“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第三段回答)回答)4、十月革命(狭义)①狭义的十月革命爆发的时间、地点?②狭义十月革命的目标?教师小结:1、二月革命的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反封建);十月革命的性质:社会主义革命(反对资产阶级,推翻临时政府)2、夺取政权的过程:二月革命推沙皇,《四月提纲》指方向,七月流血抛幻想,十月革命现曙光。
第19课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一)、背景:1、(客观条件)政治:1861年俄国进入资本主义,并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但经济上封建农奴制残余的存在,政治上俄国沙皇专制制度存在。
(说明当时俄国资本主义制度落后,或者走进一步完善资本主义,或者走社会主义道路,关键看当时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力量对比)2、一战是催化剂。
一战加深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苦难,也暴露了沙俄的腐朽与落后,沙俄各种矛盾激化。
3、(主观条件)领导: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纲领:《四月提纲》方针:武装起义方针武装:工兵代表苏维埃掌握着革命武装群众基础:得到人民群众支持理论:列宁主义(二)、二月革命(1917年3月8日):1、革命的爆发:1917年3月8日(俄历2月23日),首都彼得格勒的工人和市民举行示威游行,要求面包和停止战争,旋即转变为武装起义。
2、主力:工人和士兵。
3、特点:自发的武装起义。
4、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依据革命内容)5、结果:(1)推翻了统治俄国300多年的罗曼诺夫王朝(结束了沙皇专制);(2)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兵代表苏维埃)(2)资产阶级建立起临时政府是俄国合法的全国政权;同时,起义者工人和士兵也在起义中组织自己的权力机关——工兵代表苏维埃.6、革命后的形势: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兵代表苏维埃)。
临时政府没有满足民众的要求,拒绝采取有效措施促进俄国社会发展,继续进行战争。
(三)、《四月提纲》:1、提出:在历史的关键时刻,列宁回国,发表了被称为《四月提纲》的重要演说。
2、内容:列宁在提纲中指出俄国的形势需要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实现社会主义革命; 通过和平方式夺权;通过无产阶级政权去实行土地改革,并提出退出战争。
3、意义:《四月提纲》成为布尔什维克党的纲领,逐渐得到人民的支持拥护。
(四)、十月革命:(十月革命胜利的关键是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
)1、时机的成熟:(1) 1917年7月,临时政府使用武力镇压革命,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结束,资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矛盾激化。
第19课xx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课标要求】概述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史实,认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十月革命爆发的背景、原因和条件,了解《四月提纲》和武装起义,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理解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辩证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讨社会主义在俄国胜利的原因,使学生学会认识历史必然性;引导学生结合世界大事分析十月革命的影响,培养学生关心时政,认识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进程的讲述,使学生认识:无产阶级政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正确与否,是革命成败的关键。
通过对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历史意义的讲述和分析,使学生认识: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社会主义制度代替资本主义制度,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教学重点】重点: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条件和历史意义。
无产阶级革命首先发生在俄国不是偶然的,认识它发生的历史条件,对理解十月革命的重大意义,由此认识中国革命的发生、胜利都是非常重要的。
【教学难点】难点:xx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条件。
无产阶级革命首先发生在俄国不是偶然的,认识它发生的历史条件,理解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对于学生理解十月革命首先在俄国取得胜利很有帮助。
【导入新课】演示1989年东欧剧变有关录像资料,以及1991年冬莫斯科,镰刀斧头苏联红旗被俄罗斯取代。
将学生注意力从现实引向历史纵深,激发起探究新质的兴趣教学导言:1991年,飘扬了74年的苏联红旗在莫斯科悄然降落,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宣告终结。
然而,任凭时光流逝、沧海桑田,人们总会想起苏联曾有的荣光。
每当十月革命纪念日到来之际,前苏联境内的各共和国都会举行隆重的庆祝仪式,怀念那段入火的岁月。
历史与现实的反差是如此巨大,让人不禁感慨万千。
现在就让我们把努光投向80多年前的俄国大地,追寻历史的足迹把【讲授新课】一、革命前的xxxx——背景在1861年俄国发生了农奴制改革,这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它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但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政治上沙皇专制,贵族特权依然没有废除,经济上贵族地主占有大量土地,获得自由的农民依然一贫如洗,所以俄国国内市场依然十分狭窄,这些成为阻碍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也正是俄国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处于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环节的原因。
利用多媒体演示材料,引导学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归纳俄国发生革命的原因材料一:1913年俄国的钢产量只及美国的,德国的;石油产量只及美国的27.1%;俄国的人均收入只及美国的,英国的。
俄国在经济和政治生活中存在严重的封建农奴制残余,农村保留有封建剥削形式。
1901年,西欧资本家向俄国工业和银行投资,控制了俄国工业中最重要的部门。
学生答:工业的发展水平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里是相对落后的材料二:课本两幅图,可以看出十月革命发生的什么条件?学生答:资本主义发展落后,贫富悬殊,社会矛盾尖锐。
材料三:1914年的东普鲁士之战,俄军伤亡25万人之多;1915年的春夏大战中,俄军更遭到毁灭性的打击,伤亡和被俘的人员超过了170万。
1916年底,前线俄国装备困难,有20多万士兵连步枪都没有。
1917年,全国男性劳动力中已有1500万人(近一半)被强迫入伍,使得农田荒芜、交通不畅,造成粮食供应紧张,饥饿席卷全国,首都彼得格勒的存粮只够维持一个月。
材料三说明了十月革命发生的哪一条件?学生答:一战激发了矛盾,加速了革命的爆发。
材料四:课本P78小方框里的“布尔什维克”。
前面三项条件都是十月革命发生的客观条件,由材料四可以看出十月革命发生的主观条件是什么?学生答:拥有成熟的政党布尔什维克党(俄国无产阶级深受压迫,又相对集中,有很强的革命性和战斗力。
1905年革命后,俄国工人运动已处在国际工人运动前列。
)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成熟。
教师归纳总结:上述三点俄国革命的历史条件,使俄国成为帝国主义国家中唯一具备成熟的革命条件的国家,其它国家或是主观条件不具备,如德国;或是主客观条件都不具备,如英、法、美。
过渡:十月革命的发生不是一个偶然事件,而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十月革命又是如何迎来胜利曙光的呢?它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二、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过程1.二月革命1917年3月8日(俄历2月23日),首都彼得格勒的工人和市民举行武装起义,起义工人和士兵占领了冬宫,俄罗斯帝国的双头鹰国徽被摘了下来,革命的红旗也代替了沙俄的白、蓝、红三色旗在首都上空飘扬,统治俄国长达三百多年的罗曼诺夫王朝顷刻间被推翻。
这次革命在历史上被称为“二月革命”。
那么,这场自发的武装起义是一场什么性质的革命?学生答:是一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因为革命推翻了沙皇统治,建立起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二月革命后,俄国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一个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它是主要政权,掌握着各级权力机构;另一个是工兵代表苏维埃,它得到武装工农的支持,拥有实权,但它自愿把政权让给资产阶级,甘居次要地位,成为辅助性政权。
但是,临时政府没有满足民众的要求,拒绝采取有效措施促进俄国社会发展,继续进行战争。
在这种情况下,是采取暴力手段建立一个苏维埃领导的政权,还是继续支持临时政府,两个政权长期并存,友好相处?革命后的俄国到底向何处去呢?2.《四月提纲》的发表在历史的关键时刻,流亡国外的列宁在1917年4月16日回到彼得格勒。
第二天,列宁在布尔什维克党的会议上发表了《论无产阶级在这次革命中的任务》的报告,这就是著名的《四月提纲》。
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提出了什么新方针?学生答:提出了无产阶级要夺取政权,实现社会主义革命,通过无产阶级政权实行土地改革并退出战争的方针。
列宁为什么在《四月提纲》中提出要实现社会主义革命?(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小字内容,并进行比较分析)学生答:列宁提出的“实现社会主义革命”的主张,主要指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及利用政权解决当时俄国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并不是指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这些迫切的问题,一是经济问题(土地和面包),一是和平问题(退出战争)。
列宁认为由于无产阶级的觉悟性和组织性不够,二月革命后政权落到了资产阶级手中,现在应当设法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阶层手中,并利用无产阶级政权进行土地改革和退出战争。
可以说,列宁发表的《四月提纲》解决了二月革命后俄国向何处去的问题,指明了革命发展的正确方向。
《四月提纲》成为布尔什维克党的纲领,逐步得到人民的支持拥护。
革命和平发展的可以及其丧失:鉴于二月革命后俄国革命的特殊形势,列宁还提出了“不给临时政府以任何支持”和“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希望以和平的方式取得政权。
列宁认为,在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下,“武器掌握在人民手中,没有外力压制人民”,这两个条件保证了革命有和平发展的可能。
但是,临时政府用武力对付示威群众,并下令通缉列宁,使革命失去了和平发展的条件。
面对新的形势,布尔什维克党及时调整政策,在1917年7月底召开会议,作出了武装起义,推翻资产阶级政权的重要决议。
3.彼得格勒起义1917年8月底,原沙皇将军科尔尼洛夫发动叛乱,一周后被平息,到9月15日,科尔尼洛夫被逮捕。
在粉碎科尔尼洛夫叛乱的过程中,布尔什维克党的威信大增,越来越多的地方苏维埃政权的领导权转到布尔什维克党手中,其中包括彼得格勒,莫斯科等重要城市苏维埃的领导权,这一切表明:武装起义的时机已逐渐成熟了。
下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了解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爆发的时间及简要过程。
注意: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的名称使用的都是俄历,公历时间分别是在3月和11月,识记时不要搞错了。
俄国革命的过程:沙皇尼古拉二世统治【罗曼诺夫王朝(1613-1917)末代君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二月革命(1917月俄历2月23日),推翻沙皇专制,完成民主革命任务】→工农临时政府→人民委员会→十月革命【(1917年俄历10月24日)推翻临时政府,进行社会主义革命】讨论:通过了解十月革命的过程,总结出十月革命的道路,与中国的革命道路有何不同?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1)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首先是在城市取得的,再由城市扩展到全国乃至广大农村,这就是“城市中心论”;(2)中国的革命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3)必须按照本国的国情来制定政策,而不能照搬别国经验三、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1.xx政权的建立和巩固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俄国正式建立的标志是什么?1917年11月7日,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在彼得格勒举行。
这次会议的主要内容有哪些?(指导学生进行知识归纳)学生答:主要有四点:政治上,发表了列宁起草的《告俄国工人,士兵和农民书》,正式宣布临时政府已被推翻,全国政权归苏维埃;外交上,通过了《和平法令》,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经济上,颁布了《土地法令》,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实行土地国有化,分配给劳动者使用,以争取广大农民的支持;组织上,选举产生了以列宁为首的新政府——人民委员会。
材料:推翻沙皇君主制以后俄国工农最明确最坚决地要求的和约,就是立即缔结没有兼并……没有赔款的和约——《和平法令》立即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不付任何赎金——《土地法令》通过教材和上述材料,你认为新政权的性质如何?学生答:新政权代表了广大人民的利益,无产阶级掌握了国家政权,实行无产阶级专政,是社会主义政权。
苏维埃政治体制有何特点?与欧美的政治体制有何不同?学生答:特点是立法权与行政权统一,全俄苏维埃代表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而人民委员会则拥有立法权和行政权。
欧美实行的是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
十月革命胜利后,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了,并且确立起了一套新的苏维埃政治体制。
1918年,全俄苏维埃通过第一部宪法,正式定国名为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简称苏俄。
1922年,成立苏联。
讨论:十月革命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大家可以从领导力量、国内阶级力量对比和国际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
学生答:从领导力量来看,十月革命之所以取得胜利,是因为拥有无产阶级的政党——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
列宁的正确领导是其突出体现。
从俄国国内的阶级力量对比来看,十月革命之所以取得胜利,客观上是因为俄国资产阶级比较软弱。
从国际环境来看,十月革命之所以取得胜利,是因为一战期间,各帝国主义国家忙于厮杀,无暇援助俄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2.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1)它是俄国历史上最深远的革命,揭开了俄国历史的新篇章。
它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废除了人剥削人的社会制度,建立了新型的无产阶级专政,为俄国迅速摆脱封建落后,建成一个强大繁荣的社会主义国家创造了条件。
(2)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打破了资产阶级一统天下的局面,开辟了世界范围内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新纪元,具有重大的国际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