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说建安年间的那些人和事
- 格式:doc
- 大小:1.92 MB
- 文档页数:3
【导语】刘备(161年-223年6⽉10⽇),字⽞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保定市涿州市)⼈,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谥号昭烈皇帝,史家⼜称为先主。
中平元年(184年),黄⼱起义爆发,⼆⼗三岁的刘备因*起义军有功被封为安喜县县尉。
后来,朝廷有令:如因军功⽽成为官吏的⼈,都要被精选淘汰,刘备所在郡的督邮要遣散刘备,刘备知道消息后,到督邮⼊住的驿站求见,督邮称病不肯见刘备。
刘备恼了,冲进督邮府将督邮*了起来,将他打的死去活来(三国演义中说是张飞鞭打督邮,其实不是),与关⽻、张飞弃官逃亡。
从此,他们踏上了不归路。
后来,⼤将军何进派毌丘毅到丹杨募兵,刘备也在途中加⼊,到下邳时与盗贼⼒战⽴功,任为下密县丞,不久⼜辞官。
后来⼜任⾼唐尉、⾼唐令等职。
不久⾼唐县被盗贼攻破,刘备于是往奔公孙瓒。
初平⼆年(191年),刘备与青州刺史⽥楷⼀起对抗冀州牧袁绍,刘备因为累次建⽴功勋⽽升为试守平原县县令,后领平原国相。
兴平元年(194年),曹操以为⽗报仇为名再度攻打徐州。
⽥楷与刘备⼀起前往救援,刘备于是⼜归属陶谦。
兴平⼆年(195年),陶谦死后,刘备遂领徐州。
建安元年(196年),袁术率⼤军进攻徐州,刘备迎击,两军在盱眙、淮阴相持。
这时,吕布偷袭了下邳,俘虏了刘备的妻⼦。
刘备只能回到⼩沛。
不久,刘备再度召募了万余⼈的军队,吕布于是率军进攻⼩沛。
刘备战败,前往许都投奔曹操。
曹操给与刘备兵马粮草,让刘备做豫州牧。
其后,⼈称刘备为“刘豫州”。
建安三年(198年),吕布派⾼顺和张辽进攻刘备,曹操虽派夏侯惇援救,但被击败。
沛城最终被攻破,刘备妻⼦再次被掳,刘备单⾝逃⾛。
刘备在梁国国界中与曹操相遇,于是与曹操联合进攻吕布,吕布投降后,刘备⼒劝曹操杀死吕布。
其后刘备与曹操回到许都,被封为左将军。
建安四年(199年),车骑将军董承受汉献帝⾐带诏,刘备起初未敢加⼊。
后曹操与刘备“煮酒论英雄”,曹操对刘备说:“今天下英雄,就是你跟我。
建安精神作文“建安”,一个听起来就充满历史韵味的词汇。
每当提起它,我的脑海中便会浮现出那个风云变幻、英雄辈出的时代。
要说建安精神,那就得先从那个时代的背景说起。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战火纷飞。
但就是在这样的乱世之中,却诞生了一种独特而强大的精神力量。
那时的人们,生活在动荡与不安之中。
朝不保夕的日子,没有让他们沉沦和绝望,反而激发了他们内心深处的坚韧与勇气。
就像我曾经在一本古籍中看到的一位普通士兵的故事。
他叫阿强,原本只是一个乡间的普通青年,每天过着种地、砍柴的平淡生活。
然而,战乱打破了这份平静。
他被强征入伍,跟着大军四处征战。
第一次上战场的时候,阿强吓得腿都软了。
他看着对面如潮水般涌来的敌军,心里充满了恐惧。
但是,当他看到身边的战友们一个个奋勇杀敌,毫不退缩,他的内心受到了极大的触动。
他咬咬牙,握紧了手中的长矛,跟着大家一起冲了上去。
那场战斗打得异常激烈,鲜血染红了大地,喊杀声震耳欲聋。
阿强也受了伤,可他愣是没有倒下,一直坚持到了最后。
战争结束后,阿强躺在营帐里,身上的伤口疼得他直咧嘴。
但他的眼神中却透露出一种坚定和自豪。
他知道,自己为了保卫家园,为了守护亲人,付出的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从那以后,阿强在战场上越来越勇猛,他不再是那个胆小怯懦的青年,而是成为了一名真正的战士。
还有一位文人,叫老赵。
在这乱世之中,他的家族没落,生活变得十分艰难。
但他没有放弃自己对文学的热爱。
他常常饿着肚子,在破旧的屋子里奋笔疾书。
有时候,外面的战火声都掩盖不住他的吟诵声。
他的诗词中,充满了对乱世的感慨,对百姓疾苦的同情,以及对未来的希望。
有一次,老赵为了寻找一本珍贵的古籍,不惜冒着生命危险穿越敌占区。
一路上,他风餐露宿,遭遇了无数的艰难险阻。
但他心中的那份执着让他始终没有放弃。
终于,他找到了那本古籍,那一刻,他激动得泪流满面。
回到家中,他如饥似渴地研读起来,将其中的智慧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
像阿强和老赵这样的人,在那个时代还有很多很多。
资料时间范围:周-清资料所有人:赵华周春秋初叶吴国灭(邗)国,境域属吴。
周元王四年(前473)越国灭吴国,境域属越。
周显王三十五年(前334)楚国灭越国,境域属楚。
秦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境内淮水以南属九江郡,淮水以北属泗水郡。
后新置东海郡,境内全属东海郡。
已兴煮盐铸铁之利。
西汉高祖六年(前201)境域属荆国东阳郡,其北部为射阳候刘缠(即项伯,归汉后赐姓刘)的封地。
惠帝三年(前192)废射阳侯封地,置射阳县(治所今宝应县射阳镇)。
元狩四年(前119)分射阳县东部置盐渎县(一说元狩四年前置),属东阳郡,置盐铁官署,管理盐务。
元狩六年(前117)设海陵县,境内今东台、大丰为海陵县属地,煎盐之区。
是年,废东阳郡,置临淮郡、射阳、海陵为其属县。
东汉建武十八年(42)废广陵国和临淮郡,海陵县、盐渎县、射阳县改属广陵郡。
章和年间(87~88)广陵太守马棱整治射陂(即古射阳湖,境域西部为该湖的一部分)水利,灌田两万余顷。
熹平元年(172)吴郡富春人孙坚(孙权之父)任盐渎县丞。
建安十八年(213)曹操恐滨江郡县为孙权抢夺,迫令广陵郡县人口内徙,境内大量人口逃散。
三国黄初元年(220)废射阳、盐渎、海陵3县。
西晋太康二年(281)复置射阳、盐渎、海陵3县。
境内均属广陵郡。
东晋义熙七年(411)分广陵北部射阳、盐渎2县置山阳郡,领山阳、左乡、盐城、东城4县。
盐城之名始于此,古射阳县自此废置。
同时,于广陵郡东南部置海陵郡,领建陵、临江、如皋、宁海、浦涛5县。
其时境域分属东海、山阳、海陵3郡。
南北朝北朝天保年间(550~570)于盐城立射阳郡,辖盐城、东城2县。
南朝陈太建五年(573)吴明彻北伐,克山阳、射阳等郡。
不久改射阳郡为盐城郡,属南衮州,仍辖盐城、东城2县。
北朝北周大象元年(579)行军元帅韦孝宽夺淮南江北地,改南衮州为吴州,境域改属吴州的海陵、盐城、山阳3郡。
隋开皇三年(583)海安、山阳、盐城、海陵4郡俱废,由郡降为县。
台邮的故事台湾邮票的简称是台邮,关于台湾邮票上面的故事是中国民间24孝故事,那么具体如下:1.戏彩娱亲:周、老莱子性至孝,奉养双亲,行年70,言不称老,常著5彩之衣,作婴儿戏於亲侧。
又尝取水上堂,诈跌卧地,为婴儿啼状以娱亲。
2.鹿乳奉亲:周、郯子,父母年老,俱患目疾,思饮鹿乳。
郯子乃衣鹿皮,混入深山鹿群之中,取鹿乳以奉亲。
猎者见而欲射之,郯子具以情告,闻者深受感动。
3.扇枕事亲:汉、黄香,年9岁丧母,思慕殷切,乡人称其孝。
香躬执勤苦,一意事父,夏扇凉其枕席,冬温暖其被褥,太守刘护表奏朝廷,嘉其孝行,特颁:「江夏黄童,天下无双」奖状。
4.剖冰捕鲤:晋、王祥,早丧母,继母朱氏不慈,父前数谮之,由是失爱於父。
继母尝欲食鲜鱼,时天寒冰冻,祥冒寒剖冰而得双鲤,持归供母。
5.弃官寻母:宋、朱寿昌,年7岁,生母为嫡母所妒,复逼出嫁,母子不相见者50年。
神宗朝,弃官入秦,与家人诀,谓寻母不著,誓不复还,后果於同州得之,母已70有余。
6.亲尝汤药:西汉、文帝乃高祖第3子,初封代王,生母薄太后,帝奉养无怠。
母病3年,帝目不交睫,衣不角带,汤药非亲尝弗进,仁孝闻於天下。
7.怀橘遗亲:东汉、陆绩,年6岁随叔父至九江访袁术,术出橘待之,绩怀橘2枚,乃归,拜辞堕地。
术问之何故,绩对曰:吾母之所爱,欲归以遗之,术甚为惊奇并嘉其孝心。
8.搤虎救父:晋、杨香,年14,常随父往田间获粟,父为虎曳去,时香手无寸铁,但仍奋勇向前,力搤虎颈,虎竟靡然而去,父幸免遇害。
9.孝感动天:虞、姚舜,以孝闻名天下,在未就帝位前,耕於历山,因孝德所至,有象为之耕,有鸟为之耘。
10.拾椹供亲:汉、蔡顺,拾椹遇盗,告以奉母之赤诚,盗悯其孝,不但未予为难,且反赠米而去。
11.躬尽子职:周、曾参,采薪养母,克尽子职。
事母至孝,家有客至,其母啮指,参忽心痛,急急负薪以归。
12.行佣供母:东汉、江革,背母逃难,一路行佣供母所需,中途遇盗,盗悯其孝,乃予放行。
13.负米养亲:周、仲由,家贫,为亲负米於百里之外,以慰老母倚闾之望。
爱国英雄人物事迹通用15篇爱国英雄人物事迹【篇1】李商隐年少有为,而且关心国家大事,目睹唐朝国运衰微,忧心如焚,在事业上更有远大抱负。
13岁那年,他看到朝纲不振,君臣昏庸,就写了一首《富平少侯》诗。
诗中写一个富平少侯张放,13岁就承袭侯爵之位,身居尊位,骄奢豪侈,醉生梦死,不忧国事。
实际上并无其人,只不过是李商隐杜撰假托的人物。
很明显,写作的目的就是讥讽那些不谋国事的'权贵的。
13岁就有如此手笔,真的是难能可贵!爱国英雄人物事迹【篇2】革命家陈天华,在日本留学时,听见沙俄吞占满洲,败北没有能力的清当局又要同沙俄私订丧权辱国公约的.动静后,他悲忿欲绝,当即在留学生中召开拒俄大会,组织拒俄义勇军,筹办回国入战。
回到宿舍后,咬破本身手指头,以血指书写救国,在里陈述亡国的悲惨,当亡国奴的酸楚,鼓动同胞起来战斗……他连着写了几十张,终因流血过多而晕倒,可嘴里还在不停地咸:“救国!救国!”爱国英雄人物事迹【篇3】1895年,在河南省扶沟县吕潭镇一家吉姓小茶馆的后院,诞生了一名男孩,取名鸿昌。
对于鸿昌的父亲吉筠亭来说,添人增口就是件喜事,可又多了张吃饭的`嘴。
吉鸿昌好不容易熬到了18岁,恰恰冯玉祥在河南招兵,于是他便报名参军,从此开始了他一辈子的戎马生涯。
爱国英雄人物事迹【篇4】辛弃疾曾写《美芹十论》献给宋孝宗。
论文前三篇详细分析了北方人民对女真统治者的怨恨,以及女真统治集团内部的尖锐矛盾。
后七篇就南宋方面应如何充实国力,积极准备,及时完成统一中国的事业等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规划。
但是当时宋金议和刚确定,朝廷没采纳他的建议。
分析:“位卑未敢忘忧国”,为国分忧,是每一个华夏儿女义不容辞的义务。
爱国英雄人物事迹【篇5】吉鸿昌是河南省扶沟县人。
1913年吉鸿昌入冯玉祥部队,因骁勇善战,屡立战功,从士兵递升至军长。
1932年秋在北平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
吉鸿昌由一个爱国的旧军人转变为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从此踏上了新的革命征程。
小初文学常识归纳魏晋南北朝文学文学史上所说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始于东汉建安年代,迄于隋统一,历时约四百年。
这一时期的历史情况比较复杂,表现在文学上更是异彩纷呈。
三国时期在三国中,魏国文学最盛。
魏国文学,特别是建安文学的繁荣值得一谈。
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文学史一般所说的建安文学,是建安前几年至魏明帝最后一年(239年)这段时间的文学,实即曹氏势力统治下的文学,而创作主要是在建安年间。
代表作家主要是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蔡琰。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
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曹操处于政治领袖地位,他的诗文创作,紧密联系着他的政治、军事斗争,表现了壮阔的胸怀抱负,具有沉雄豪迈的气概,古朴苍凉的风格。
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
曹操的诗歌,今存20多篇,全部是乐府诗体。
内容大体上可分三类。
一类是关涉时事的,一类是以表述理想为主的,一类是游仙诗(指的是歌咏仙人漫游之情的诗)。
诗歌示例:观沧海1龟虽寿21《步出夏门行·观沧海》选自《乐府诗集》,《步出夏门行·观沧海》是后人加的,原文是《步出夏门行》中的第一章。
这首诗是在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曹操北征乌桓得胜回师途中,行军到海边,途经碣石山,登山观海,一时兴起所作。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盈缩之期,不但在天;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参考译文:观沧海:东行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以观苍茫的大海。
大海烟波浩渺,水波荡漾,山道巍然耸立。
岛上树木苍翠丛生,百草繁盛丰茂,秋风萧萧吹起,大海涌起洪波巨浪。
2024年爱国人物事迹2024年爱国人物事迹篇1吉鸿昌1931年9月21日,矢志抗日的吉鸿昌将军被蒋介石逼迫下野,到国外“考察实业”。
船到美国,吉鸿昌就接二连三地遭到意想不到的刺激,如那里的头等旅馆不接待中国人,却对日本人却奉若神明。
有一次,吉鸿昌要往国内邮寄衣物,邮局职员竟说世界上已经不存在中国了,吉鸿昌异常愤怒,刚要发作,陪同的使馆参赞劝道:“你为什么不说自我是日本人呢只要说自我是日本人就可受到礼遇。
”吉鸿昌当即怒斥:“你觉得当中国人丢脸吗,可我觉得当中国人光荣!”为抗议帝国主义者对中国人的歧视,维护民族尊严,他找来一块木牌,用英文仔细地在上头写上:“我是中国人!”2024年爱国人物事迹篇2说起岳飞,我相信今天这里在座的每一位都不会陌生吧?或者书上,或者电视上,或者长辈的嘴巴里,对岳飞的故事或多或少都有所了解。
岳飞同关云长、赵子龙、尉迟恭一样,不但是家喻户晓的伟大的古代英雄,而且也早已成为历代百姓无限敬仰的神。
前段时间有幸读了清朝钱彩的《说岳全传》。
读后,发现小时候耳熟能详的岳飞故事几乎都出于此书,如岳飞为大鹏鸟投胎、秦桧为独眼虬龙转世、岳飞由母亲抱着坐花缸逃生、岳母刺字,拜铁臂金刀周侗为师等等情节,至今还能如数家珍。
一提到岳飞,我们总抱有两种心情,一种是崇敬,一种是悲悯。
崇敬于他的精忠报国,悲悯于他的含冤屈死。
对于岳飞的死,小说里宣扬的是因果报应,现在有些人认为真正的元凶是宋高宗。
比如金庸先生在《射雕英雄传》里也是这种论调,认为天下除皇帝外无人能杀得这样一位兵马大元帅。
宋高宗之所以要杀岳飞,是他不希望岳飞打败金国,把被金国掳去的宋徽宗、宋钦宗迎接回来。
我认为这只是现代人的一种揣测,其实真正想杀岳飞的是金人,直接实施杀害岳飞的主谋是秦桧,宋高宗只是被利用者,导致岳飞死亡的是岳飞自己。
金人知道“撼山易撼岳家军难”,要把宋朝打趴下首先就要毁掉宋朝的“长城”,虽然宗泽已过世,韩世忠赋闲了,偏偏还有一个更厉害的角色——岳飞。
有关建安风骨的作文素材《有关建安风骨的作文素材》素材一《曹操:东临碣石的霸气》建安时期的曹操可是典型代表。
这曹操啊,一生南征北战,经历超级多。
就拿他东临碣石那事儿来说,那场面可大着呢。
当时曹操带着他的一帮手下,一路打到了海边。
他站在碣石山,望着那浩瀚的大海,心里肯定满是壮志豪情。
我就想啊,他那时候就像个得胜的超级英雄。
据说他看到大海无边无际,波涛汹涌,就如同他心中的志向。
那风吹起他的战袍,头发也随风飘动。
他也许就在心里琢磨着,这天下还有好大一块地盘得归我曹操呢。
他手下的那些人啊,一个个对他敬畏又崇拜。
像那郭嘉、荀彧这些谋士,在旁边恭敬地站着,心里估计也在感叹曹操这气魄。
曹操看着大海就诗兴大发,“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这几句诗一下子就把那场景描绘得鲜活起来。
现实里我们呀,有时候去看个大海啥的,可能就拍照发个朋友圈,但是曹操能把那种感受写成流传千古的诗,这就是建安风骨那种大气磅礴在他身上的体现。
他可不是那种伤春悲秋的小文人,胸怀的是天下,而且把自己的情感、想法用这种硬朗、壮阔的文字表达出来。
素材二《曹植:七步成诗的才情》曹植也是建安七子中的佼佼者。
他和哥哥曹丕之间的那点事儿大家都知道一点。
这曹丕为了为难曹植啊,让他七步成诗,这简直就是超级高难度的挑战。
曹植当时估计脑子得飞速转起来,就像我们在考试的时候遇到超级难的题一样,但是他比我们厉害多了。
几步路走下来,那诗就成了。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诗一出来呀,在场的人肯定都惊呆了。
曹植那是真有才情啊。
我就想起有次我们班搞知识竞赛,我被问了个超级难的问题,当时脑子一片空白,支支吾吾啥都回答不出来。
再看看曹植,那镇定自若的样子,在那么大的压力下还能写出这么好的诗。
他的诗没有那种惺惺作态的矫情,直接表达自己的感受,又有内涵又打动人。
建安风骨在他这儿就是那种才华横溢又带着真实情感的体现。
他写的诗读起来就有一种说不出的魅力,就像我们吃到一道超级美味的菜,虽然没法确切说出好在哪里,但就是觉得好吃得很,他的诗也是这感觉,说不上来为啥好,但是就是觉得棒极了。
2017年高考:建安风骨特点及代表人物|语文综合知识-
2017年高考:建安风骨特点及代表人物ﻭ
建安风骨ﻭ
指汉魏之际曹氏父子、建安七子等人诗文的慷慨悲凉的诗文风格。
汉献帝最后的年号为“建安”(公元196年~220年),所以这一时期的诗文风格就被成为“建安风骨”.这一时代的作家,以“三曹”(、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应?、刘桢)为代表,逐步摆脱了儒家思想的,注重作品本身的抒情性,加上当时处于战乱动荡的年代,思想感情常常表现得更为慷慨激昂,他们创作了一大批文学巨著,了文学作品内容充实、感情丰富的特点,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即人们常说的“建安风骨”。
建安时期的文学作品,尤以最为突出,建安是从汉乐府和“古诗”的基础上起来的。
“曹氏父子”是建安文坛的领军人物,的诗文,深沉慷慨、气势雄浑;曹丕诗文婉约;曹植的文学成就最高,他文才富艳,辞藻华丽,善用比喻,因而具有“骨气奇高、词采华茂”的艺术风格。
他的《洛神赋》是千古名篇,以精炼的语言及淳厚的感情,描绘出洛神绝世之美及纯洁无瑕的形象.“七子"中成就最高的是王粲,其代表作《七哀诗》是汉末战乱动荡的真实写照。
建安文学的辉煌成就,对后来文学艺术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南北朝刘勰和钟嵘反复推崇建安时期的文风;唐陈子昂盛赞“汉魏风骨”,李白有“蓬莱文章建安骨”的诗句。
ﻭ。
邮说建安年间的那些人和事
(孙钦)
前几年,河南邮友于爱波邮寄我一枚戳片,销资日戳是一枚“年号”邮戳:河南许昌建安路。
建安是东汉末年汉献帝的年号,公元196—219年。
这时期军阀混战,群雄割据。
汉献帝被曹操挟持,政治大权也完全操纵在曹操手里,经过一番争斗,最终曹、刘、孙三足鼎立天下。
罗贯中所著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把这段历史演绎得活灵活现,精彩纷呈。
这部书,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真让人捉摸不透到底哪里是历史?哪里是故事?迄今为止海峡两岸和澳门地区都发行过《三国演义》邮票,大陆用十年的时间发行了5组邮票,共20枚票,还有三枚小型张。
台湾和澳门发行的数量超过了大陆。
《三国演义》邮票中的人物众多,事情繁杂,几乎所有事情都发生在建安年间,历史再次证明建安是在汉末历史中最值得关注的一个时期。
《后汉书》是一部断代史,此书记载的事件当属正史。
本文就先从官渡之战说起。
《后汉书》记载“建安五年,曹操与袁绍战于官渡,绍败走。
”“建安十三年,曹操以舟师伐孙权,权将周瑜败之于乌林、赤壁。
”这就是建安时期影响政治格局的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
这两次战役在邮票中都有呈现,我最喜欢的还是这两枚。
官渡大战的时候,曹操虚心纳谏,接受了从袁绍营中投诚而来的许攸的建议火烧乌巢,断了袁绍的粮草,为胜利铺平了道路。
反之,赤壁之战,曹操狂妄至极,被过去的胜利冲昏了头脑,接二连三地中了对方的计谋,最后大败,逃回了北方。
火烧乌巢赤壁熬兵
也就是曹操赤壁大败的前几个月。
“建安十三年壬子,曹操杀太中大夫孔融,夷其族。
”
孔融是著名的文学家(公元一五三—二0八年)。
他四岁时,与兄弟们一起吃梨,他先拿时却挑了一个最小的,父亲问他为什么,他回答说,“与哥哥比,我年纪小,应该把大的留给哥哥吃;与弟弟比我是哥哥,应该把大的留给弟弟吃”。
上让哥哥,下让弟弟,孔融礼让的美德受到人们的称颂。
千百年来,这个故事一直流传下来,成为教育儿童礼貌谦让的著名典故。
孔融是“建安七子”之一,我国邮政在二00七年六月一日发行了《孔融让梨》纪念邮一套二枚,邮票的名称分别为“分果”和“让梨”。
孔融让梨三家归晋邮票中的曹丕
建安年间是曹氏当政,曹操、曹丕、曹植和曹冲都曾经登上我国方寸,可谓邮中奇葩了。
曹丕(187年冬-226年6月29日)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曹魏的开国皇帝。
曹冲称象
曹冲(196-208),曹操幼子,聪慧过人,是我国古代有名的“神童”之一。
脍炙人口的曹冲称象的故事,发生在东汉建安五、六年间。
我国邮政发行的《曹冲称象》特种邮票一套两枚,采用连票形式,分别为载物刻舟、换物知重。
曹植(192年-232年12月27日),字子建,是曹操第三子,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
曹植是三国时期曹魏著名文学家,作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与集大成者,他在两晋南北朝时期,被推尊到文章典范的地位。
其代表作有《洛神赋》、《白马篇》《七哀诗》等。
后人因其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
建安十五年(210年),曹操在邺城所建的铜雀台落成,召集了一批文士“登台为赋”,曹植也在其中。
在众人之中,独有曹植提笔略加思索,一挥而就,而且第一个交卷,其文曰《登台赋》。
从此曹操对曹植寄予厚望,以为他是最能成就大事的人。
我国邮政在1994发行的《中国古代文学家》和2015年发行的《诗词歌赋》两次出现曹植的形象。
也就是在建安十五年,“竹林七贤”中的阮籍出生。
阮籍是曹魏时期的官吏,也是著名的文学家。
在2016年4月2日发行的《高逸图》画面上,他(左一)面露微笑,侧身倚垫,盘膝而坐,洒脱傲然。
双手所执之扇,叫“麈尾”,是当时士大夫的惯用之物,不仅能扇风辟蝇,还具有“领袖群伦”的象征意义。
高逸图又名《七贤图》。
是唐代画家孙位所作作,纵45.2,横168.7厘米,画藏上海博物馆藏。
此图为《竹林七贤图》残卷,描绘了“竹林七贤”的故事。
画面上只有山涛、王戎、刘伶和阮籍四位人物,而嵇康、向秀、阮咸三位人物的画面,在北宋时就已缺佚。
除了阮籍外,图右的第一位人物山涛是“竹林七贤”中年龄最大的,他出生在建安10年(公元205年)。
此人善于饮酒,但从不失态。
画面上,山涛袒胸露腹,披襟抱膝,丰腴的躯体,倚着华丽的花垫,头微微仰起,双目凝视前方,那恢弘旷达的仪态,呼之欲出。
另外,还有三位建安年间的人物华佗、张仲景和钟繇也曾经出现在我国大陆、台湾地区和澳门邮票上。
澳门发行华佗邮票张仲景邮资封《宣示表》邮票
华佗(约145—208)字元化,沛国谯(今安徽亳州市谯城区)人,东汉建安时期的医学家,不求名利,不慕富贵,使华佗得以集中精力于医药的研究上,人们称他为“神医”。
他创制的“五禽戏”也是我国传统的健身方法。
张仲景(约公元215~219年),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称为医圣。
相传他曾举孝廉,做过长沙太守,所以有张长沙之称。
建安年间,张仲景行医游历各地,亲眼目睹了各种疫病流行对百姓造成的严重后果,也借此将自己多年对伤寒症的研究付诸实践,进一步丰富了自己的经验,充实和提高了理性认识。
经过数十年含辛茹苦的努力,终于写成了一部名为《伤寒杂病论》的不朽之作。
钟繇(yáo)(151年-230年),字元常。
颍川长社(今河南许昌)人。
三国时期曹魏著名书法家、政治家。
早年相貌不凡,聪慧过人。
历任尚书郎、黄门侍郎等职,助汉献帝东归有功,封东武亭侯。
后被曹操委以重任,为司隶校尉,镇守关中,功勋卓著。
钟繇在书法方面颇有造诣,是楷书(小楷)的创始人,被后世尊为“楷书鼻祖”。
我国邮政曾经发行过钟繇所书《宣示表》楷书邮票。
我的新浪博客:航海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