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进酒 学案(学生) Microsoft Word 文档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2
《将进酒》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李白的生平经历和诗歌创作风格,体会其豪迈奔放的情感。
2、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大意,把握诗歌的主题。
3、赏析诗歌中的艺术手法,如夸张、比喻、排比等,感受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4、培养学生对古典诗歌的欣赏能力,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理解诗歌的情感内涵,体会诗人豁达洒脱的人生态度。
(2)赏析诗歌中的艺术手法,品味诗歌的语言魅力。
2、难点(1)理解诗歌中复杂深沉的情感,如悲愤、无奈与豁达的交织。
(2)对诗歌中一些典故和意象的理解。
三、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李白(701 年-762 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李白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其诗风豪放飘逸,富有浪漫主义情怀,想象丰富,语言奇妙,极富艺术感染力。
2、写作背景《将进酒》约作于天宝十一载(752 年),当时李白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登高饮宴,借酒放歌,抒发满腔不平之气。
四、文本解读1、原文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2、译文你难道没有看到吗?那汹涌奔腾的黄河之水,犹如从天上倾泻而来,波涛滚滚直奔东海,再也没有回来。
你难道没有看到吗?在高堂之上对着明镜,深沉悲叹那一头白发,早晨还是青丝到了傍晚却变得如雪一般。
人生得意之时就要尽情的欢乐,不要让这金杯无酒空对明月。
上天造就了我的才干就必然是有用处的,千两黄金花完了也能够再次获得。
《将进酒》学案(人教版高一选修)恨不移封向酒泉。
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
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
苏晋长斋绣佛前,自称臣是酒中仙。
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
三个显贵人物亮相后,跟着登台的是两个潇洒的名士崔宗之和苏晋。
崔宗之,是一个倜傥洒脱,少年英俊的风流人物。
他豪饮时,高举酒杯,用白眼仰望青天,藐视一切,旁若无人。
喝醉后,犹如玉树迎风摇曳,不能自持。
杜甫用“玉树临风”形容宗之的俊美丰姿和潇洒醉态,很有韵味。
接着写苏晋。
司马迁写《史记》常以矛盾冲突的情节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
杜甫也善于抓住矛盾的行为描写人物的性格特征。
苏晋耽禅,长期斋戒,但同时又嗜饮,经常醉酒,处于“斋”与“醉”的矛盾斗争中,但最终往往是“酒”战胜“佛”,因此他就只好“醉中爱逃禅”了。
短短两句诗,幽默地表现了苏晋嗜酒而无所顾忌的性格特点。
以上五个次要人物描绘完以后,中心人物隆重出场了。
歌中殿后的人物是焦遂。
袁郊在《甘泽谣》中称焦遂为布衣,可见他是个平民。
焦遂连饮五斗后才有醉意,那时他更显得神情卓异,高谈阔论,滔滔不绝,惊动了四座。
诗里刻画焦遂的性格特征,突出渲染他的卓越见识和论辩口才,用笔准确、严谨。
【三维目标】1.诵读、背诵全诗。
2.理清情感变化线索,理解貌似消极行乐实则渴望用世的复杂情感。
3.了解相关的咏酒诗篇及酒文化。
【知识荟萃】唐代的天才诗人李白尤为突出,他是“诗仙”,有自称是“酒中仙”,时人也号之为“酒圣”。
古时酒店都爱挂上“太白遗风”、“太白世家”的招牌直至现在。
杜甫的《饮中八仙歌》中说: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嗜酒)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下独酌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香。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客中作四、正音正字朝(zhāo) 樽(zūn) 还(huán) 岑(cén) 烹(pēng)【文本探究】1:开篇两句“君不见”连用有何作用? 两句“君不见”的重心在哪一句?首句为何要从黄河写起?写“悲”是李白诗歌常见的主题,如他的《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将进酒》导学案(教师版)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比较深入的了解诗人的经历和背景(2)理解诗歌词句的含义,了解诗的大意2、能力目标:(1)正确诵读诗歌——带有感情地朗读,体悟感情。
(2)体味诗歌颇具特色的起兴和夸张手法的运用,领会李白淋漓畅快的浪漫主义诗风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习李白“豪放”的个性,乐观面对挫折。
4、导入:在中国文学史上,许多文人墨客都喜欢饮酒赋诗,自称“酒中仙”, 时人也号之曰“酒圣”的李白一生写下了许多咏酒的诗篇。
李白喝酒时尽管也有愁,但所咏的诗是极其豪放的。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酒有关的诗歌-----《将进酒》。
二、预习检测:1、钟鼓馔()玉不足贵斗酒十千恣( )欢谑( )千金裘()径须沽( )取对君酌( ) ( )将进酒呼儿将()出换美酒2、作者及背景简介李白:(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陇西成纪人,唐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后世称他为“诗仙”,又自称“酒中仙”。
少年时,受到道教的深刻影响,崇尚自然、清净无忧,企慕达到不受约束的人生境界。
早年多在隐居、漫游中度过,养成了他狂放不羁、豪放洒脱的气度、狂傲的人格和自由创作的浪漫情怀。
他希冀凭借自己的文章才华,得到推荐,受到重用。
天宝元年,他被招入长安,供奉翰林,但此时的唐玄宗已经不再励精图治,他宠爱杨贵妃,整日荒淫享乐,不理朝政。
他只需李白歌功颂德,装点太平。
这并不是李白的初衷,他没有半点奴颜媚态,受到排挤。
唐玄宗天宝三年(744),诗人被排挤出长安后,又重新踏上了云游祖国山河的漫漫旅途。
《将进酒》这首诗则是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一年(752)。
距诗人离开长安已达八年之久。
当时,他跟好朋友岑勋应邀住在嵩山的另一位友人元丹丘家做客。
三个好朋友登高饮宴,借酒放歌,抒发情怀。
3、解题《将进酒》原为汉乐府的曲调,意即“劝酒歌”,多以饮酒放歌为内容。
将,请、愿之意,《诗经•卫风•氓》中有“将子无怒”句。
《将进酒》学案设计附板书设计《《将进酒》学案设计附板书设计》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目标可定为: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把握作者形象,理解李白貌似消极行乐实则渴望入世的复杂情感。
3.探究诗歌的热情,体会诗歌的浪漫主义色彩,走近诗人李白。
重难点: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把握作者形象,理解李白貌似消极行乐实则渴望入世的复杂情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酒是上天赐给人类的一种神奇液体,“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
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
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酒也是一种文化和历史的载体,品酒,犹如品味一段醇厚的历史风云,亲历一段浩瀚的文化旅程……余光中这样形容李白“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这样写道:“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那么,李白是如何使他的酒和他的诗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的呢?《将进酒》也许可以为我们解答—二。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李白的佳作:《将进酒》。
二、了解背景。
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以下相关知识:《将进酒》是乐府旧题,多以饮酒放歌为内容。
李白这首诗虽用了旧题,却能跳出前人窠臼,自创新意,把饮酒和对现实的批判结合起来。
唐玄宗天宝三年(公元744年),诗人被排挤出长安后,又重新踏上了云游祖国山河的漫漫旅途。
这首诗大约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一年,距诗人离开长安已达八年之久。
当时唐玄宗耽于女色,将政事交给奸相李林甫和杨国忠,官场一片黑暗,社会腐败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诗人对此极为不满,但他又无力改变这种状况。
当时,他跟好朋友岑勋应邀住在嵩山的另一位友人元丹丘家。
三个好朋友登高饮酒,诗人借题发挥,尽吐郁积在胸中的不平之气。
三、读出诗韵1.自由读,读准字音,读准节奏,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2.指名读,教师进行指导示范。
3.听朗读录音,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
四、品出诗情(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将进酒》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将进酒》全文。
(2)了解作者李白及其生平事迹。
(3)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豪放的性格和热爱生活的态度。
(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将进酒》全文的背诵与理解。
(2)作者李白及其生平事迹的了解。
(3)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式的掌握。
2. 教学难点:(1)文中部分生僻词语的解释。
(2)诗歌意境和作者情感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李白及其生平事迹。
(2)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李白的诗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将进酒》,理解诗歌大意。
(2)鼓励学生查阅资料,了解诗歌背后的故事。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鉴赏:(1)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2)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强调诗歌欣赏的方法和技巧。
四、课后作业1. 背诵《将进酒》。
2. 写一篇关于《将进酒》的读后感。
3. 调查其他同学对李白的了解,整理成报告。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背诵《将进酒》的情况,以及读后感和小报告的质量。
3. 小组合作:评价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包括团队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六、教学策略1. 利用多媒体展示:在课堂上,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李白的生平介绍、诗歌创作背景等资料,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作者和作品。
2. 情景模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情景模拟,让学生扮演诗中的角色,体会诗中的情感,增强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将进酒》学案(附参考答案)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理清诗人情感脉络,把握诗歌感情基调。
2.通过学习诗中表现手法体会诗人浪漫主义的诗风。
3.理解诗人怀才不遇又渴望用世的复杂感情。
【知识链接】1、关于作者:李白(701-762),字太白。
少年即勤奋读书,“五岁诵六甲”,通诗书,观百家,善诗赋。
年轻时还爱好剑术,轻财任侠。
二十岁前后游历成都、蛾眉山等处。
二十五岁时,心怀“奋其智能,愿为辅弼”的大志。
“仗剑去国,辞亲远游。
”渡荆门,别故乡。
天宝元年(742)以《大鹏遇希有鸟赋》名扬天下。
在道士兼诗人吴筠和玉真公主的推荐下,被唐玄宗召进宫,供奉翰林。
本以为能鹏程万里飞翔,可心高气傲,没半点奴颜媚态的李白,却很快遭到杨贵妃、李林甫、高力士等权贵的谗毁,只好离开朝廷,天下飘零。
2、《将进酒》解题a、“将进酒”中的“将”为何意?b、背景简介:唐玄宗天宝三年(744),诗人被排挤出长安后,又重新踏上了云游祖国山河的漫漫旅途。
《将进酒》这首诗则是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一年(752),距诗人离开长安已达八年之久。
当时,他跟好朋友岑勋应邀在嵩山的另一位友人元丹丘家做客。
他们登高畅饮,对酒当歌,畅抒满腔不平之情。
此作就是他咏酒抒情的佳作。
学习过程:一、听名家诵读,有感情地朗诵诗歌!1.为下面加粗的字词标音。
将( )进酒金樽( ) 岑( )夫子馔( )玉 I恣欢谑( ) 干金裘( ) 烹( )羊沽( )取2.解释下列加粗词语的意思。
①将进酒:②钟鼓馔玉不足贵:③古来圣贤皆寂寞:④斗酒十千恣欢谑:⑤径须沽取对君酌:⑥呼儿将出换美酒:二、文本研习学习任务一:研读,悟诗情1.这是一首“劝酒歌”,谁劝谁喝酒?主人:客人:()劝()喝酒2.他们是怎样喝酒的?请用原文回答!3.他们为何喝酒?请用原文回答!4.《将进酒》感情奔放,气势雄浑。
请你找出诗中带有情感色彩的字词并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理清诗人思想感情的变化。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将进酒》学案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品鉴特色,体悟作者思想感情;2.拓展延伸,分析比较,领略诗歌独特韵味。
写作背景:《将进酒》约作于天宝十一载(752),即安史之乱前两三年光景。
当时唐玄宗耽于女色,先后将政事交给奸相李林甫和杨国忠,官场一片黑暗,豪门贵族只顾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念,社会腐败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诗人对此极为不满,却又无力改变这种状况,只能借酒销愁,“但愿长醉不复醒”。
此时距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有八年之久。
由于受到排挤,李白离开长安,又重新踏上了云游祖国山河的漫漫旅途。
当时,他曾多次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
他们登高畅饮,对酒当歌,畅抒满腔不平之情。
此作就是他咏酒抒情的佳作。
作者简介: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
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与杜甫并称为“大李杜”。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越女词》、《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的主要经历:14岁立志“济苍生,安社稷”;24岁离家“仗剑去国,辞亲远游”;42岁入长安,供奉翰林,“凤凰初下紫泥诏,谒帝称觞登御筵”;44岁被排挤“赐金放还”;54岁“安史之乱”爆发,入永王幕府;56岁兵败,被“流放夜郎”,途中遇赦;61岁因战事再次请缨,因病而半道还;62岁卒。
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测1.为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词语的含义将.进酒:()金樽.:()岑.夫子:()钟鼓馔.玉:()恣.欢谑:()()千金裘.:()二、浅味1.自由朗读诗歌,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朗读注意的问题:诗歌的停顿、语调的轻重、高低,语速的快慢。
2.找1-2位同学示范朗读三、品味1.读《将进酒》,你读到了一位怎样的李白?找出具体诗句进行分析。
(提示:内容+手法+情感)从“,。
”这两句我读到了一位的李白。
《将进酒》导学案主备人:张新颖审定人:高二语文组备课时间:3月17日授课时间:一、学习目标:1、把握本文的情感基调,通过朗读体会作品豪迈奔放的特点;2、通过对诗句的鉴赏来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变化;背诵全诗。
3、激发学习李白诗歌的兴趣,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二、学习重点、难点:1、学习重点:理解本诗中诗人情感并把握其变化;背诵全诗。
2、学习难点:准确把握诗中作者激愤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课时: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古诗知识1、唐诗知识:唐代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空前繁荣和强盛的时代,也是我国古代文化获得迅速发展、大放异彩的时代。
唐代诗歌分为古体诗近体诗。
古体有五言、七言及长短句歌行;近体有五言和七言的律诗和绝句。
李白和杜甫各以自己的天才分别把古代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诗歌推向高峰。
白居易是继李、杜之后又一位现实主义诗人,他是新乐府运动的创始人,提出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创作理论,主张用诗歌反映人民的“病痛”,《新乐府》《秦中吟》便是体现他上述理论的佳作。
他的叙事长诗《长恨歌》《琵琶行》是广为传诵的名篇。
2、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代的诗可分古体诗和近体诗两大类。
古体诗是指没有严格的格律要求的诗,近体诗是讲究格律、有固定格式的诗。
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指唐代产生近体诗以前的诗,句式大体整齐,也要押韵,但在字数、句数、押韵、平仄、对仗等方面没有严格的规定,可以算一种自由体。
诗的每一句有几个字,就称为几言。
按言分有四言诗、五言诗(简称"五古")、七言诗(简称"七古")、杂言诗(诗中各句字有多有少)等。
如《硕鼠》为四言诗,《石壕吏》、《饮酒》为五古,《琵琶行》为七古,《梦游天姥吟留别》为杂言诗。
近体诗是指唐代形成的格律诗。
当时为了与过去的非格律诗加以区别,称格律诗为近体诗或今体诗。
近体诗又分为律诗、绝句、排律三种。
律诗分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
每首八句,每两句叫一联。
《将进酒》预学案编写人:李倩班级:高二()班姓名:日期:预习自评分:【学习目标】1、了解李白的生平和创作风格,学会“知人论世”。
2、理清思路,把握诗的感情基调和诗人情感变化。
3、诵读品味语言,赏析诗歌的艺术特色。
【学习重点】1、理清思路,把握诗的感情基调和诗人情感变化。
2、诵读品味语言,赏析诗歌的艺术特色。
【学习难点】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复杂性【学法指导】自主学习(诵读、研读、赏析)、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教师点拨【课时安排】1课时【预习导航】1、导入: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几乎有一种天生的缘分。
中国诗人大多爱喝酒。
多少诗人因酒忘却人世的痛苦忧愁,因酒在自由的时空中尽情翱翔,因酒而丢掉面具口吐真言,因酒而成就传世佳作。
唐代的天才诗人李白尤为突出。
他是“诗仙”,又自称是“酒中仙”,时人也号之曰“酒圣”。
2、了解作者李白:字,号,唐代杰出大诗人,人称“”,是诗歌的集大成者,诗风;代表作有《将进酒》、《梦游天姥吟留别》、《赠汪伦》、《行路难》等等。
与杜甫合称“李杜”。
3、写作背景:这首《将进酒》,约作于天宝十一载(752),即安史之乱前四五年光景。
当时唐玄宗耽于女色,先后将政事交给奸相李林甫和杨国忠,官场一片黑暗,豪门贵族只顾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念,社会腐败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诗人对此极为不满,却又无力改变这种状况,只能借酒销愁,“但愿长醉不复醒”。
此时距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有八年之久。
由于受到排挤,李白离开长安,开始了以东鲁、梁国为中心的第二次漫游。
当时,他曾多次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
他们登高畅饮,对酒当歌,畅抒满腔不平之情。
此作就是他咏酒抒情的佳作。
4、解题:《将进酒》,乐府旧题,相当于“劝酒歌”。
内容多写饮酒放歌时的情感。
将:。
李白的这首诗是借用乐府旧题,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
【课文解读及赏析】一、落实双基1、阅读课文,给下列划线词语注音:将进酒()莫使金樽空对月()烹羊宰牛且为乐()岑夫子()钟鼓馔玉()斗酒十千恣欢谑()()呼儿将出换美酒()2、解释下列字词:①高堂明镜悲白发()②会须一饮三百杯()③钟鼓馔玉不足贵()④斗酒十千恣欢谑()⑤径须沽取对君酌()⑥呼儿将出换美酒()⑦与尔同销万古愁()3、参照课下注释,翻译下列句子:①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将进酒》学案编辑:审核:高三语文组教师寄语:漫漫人生路,关键处就几步,请抓住这最重要的高中生活。
一、学习目标:1、通过分析夸张手法的运用来了解李白豪迈飘逸的诗风。
2、学会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抓住关键词句,感受诗人的情感变化。
3、感受李白的豪放不羁、自信、豁达的精神。
二、写作背《将进酒》大约写于天宝十一年(752)。
岑勋,李白称他为“相门子”。
元丹丘是当时著名的隐士,主要隐居地在嵩阳。
李白当时与朋友岑勋在元丹丘的颖阳山居喝酒,因感叹时光流逝,自己功业无成,“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悲愤填膺,在酒酣胸胆开张之时,借《将进酒》之调,吟出此千古绝唱,浪漫的诗风,奔放的语言,充分展示出他傲岸和狂放不羁的个性,抒写了他不合时宜而又慷慨自信的情怀。
三整体感知、并赏读。
1、字音将进酒()金樽()馔玉()恣欢谑()()沽酒()将出()2、听范读,读准句读和重音: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四、合作探究1、体味文本中作者的情感并分析原因?2、修辞的运用(1)夸张例句作用(2)用典例句作用五、小结六、训练面对人生的挫折与不顺,李白是借酒消愁,是否能真正解决问题呢?你对他的做法是怎么看的?请发表你的看法。
要求:观点明确,理由充分。
《将进酒》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反复诵读,品味诗中蕴涵的感情,从而了解诗人复杂的感情及自我形象。
2.探究诗人狂放不羁的内在原因,体会本诗所体现的浪漫主义风格。
[学习方法]
诵读法,通过初读、研读、赏读、美读等方法在诵读中品味作者的情感和形象,体会本诗所体现的浪漫主义风格。
[学习重点] 赏析诗人复杂的感情
[学习难点] 理解诗人情感的核心
[学习时间] 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预习指导:初读出韵律(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1、请同学们结合注释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节奏,感悟诗歌的韵律美。
2、指名读,读准字音、节奏!(随机正音)(点评)
3、齐读,指导朗读
4、思考:这是一首叙事诗,还是抒情诗?讨论、商量句子该怎么读才能读出味道。
二、释疑问难:研读明诗情(明确作者表达的情感)
1、谁请谁喝酒?
2、为什么喝酒?你能不能从诗中找到答案?
3、请同学们再读诗歌,联系李白的生活背景、人生遭遇、人生理想,结合诗句分析:诗歌写了作者哪些情感?李白到底有哪些愁?
⑴请依次找出文中表明作者情感的词语并填写下列空格:
作者情感变化:( A )(B )(C )( D )
⑵结合课文句子,依次分析作者情感变化的原因
情感原因句子
A:
B:
C:
D:
这首诗大约作于天宝十一年(752年),这一年,李白已经51岁,八年之前,李白到长安寻求功名,进入到统治中心以后,他原本以为能够干一番事业。
然而现实却不容许他这样做,所以现实的政治遭遇使他郁郁不得志。
李白的身上浸透着儒家思想的血液,“修身齐家治国
平天下”是李白毕生的追求,是李白的一个梦。
⑷本文的感情基调:
三、针对训练:(过渡:何以解愁?)
①李白他们是怎样喝酒的?请找出有关喝酒的诗句,并说说都喝得怎样?
明确:a、,。
——喝得尽兴
b、,。
——喝得多
c、,。
——喝得急
d、。
——喝得纵情
e、。
——喝得放纵,
f、、、。
——喝得专注,喝得任性。
②自古以来,像李白这样的有志之士怀才不遇的很多,人生不如意者十有八九,面对人生的不如意,我们该怎么办?
要求:1、主要以李白的豪情和怀才不遇为事例,并点评事例;2、引用一句名言;
3、联系现实;
4、100字左右。
③收集整理古代有关写愁的句子,体会古人之愁有哪些?作者使用了哪些手法来写无形的愁?
四、赏读析手法,达标测评:
分析下列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各有什么表达效果?
⑴朝如青丝暮成雪⑵君不见君不见
(2)朝如青丝暮成雪(3)千金散尽还复来
(4)会须一饮三百杯(5)斗酒十千恣欢谑(6)与尔同销万古愁
⑺钟鼓馔玉不足贵⑻陈王昔时宴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