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莉4月7日万以内数的认识改
- 格式:ppt
- 大小:689.00 KB
- 文档页数:26
第七单元《10000以内数的认识》(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引导学生学习10000以内数的认识。
教学内容包括:复习1000以内数的认识,学习10000以内数的组成、读写和比较大小,以及数的排列规律。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读写10000以内的数,理解数的组成,掌握数的大小比较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会读、会写10000以内的数,并能正确比较数的大小。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数感,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精神。
教学难点:1. 数的组成和读写。
2. 数的大小比较。
3. 数的排列规律。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数字卡片、计数器、投影仪。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a. 利用数字卡片复习1000以内数的读写。
b. 学生自主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2. 学习10000以内数的组成和读写a. 利用计数器,引导学生学习10000以内数的组成。
b.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10000以内数的读写方法。
c. 学生代表分享,教师点评并总结。
3. 学习数的大小比较a. 利用投影仪展示数的大小比较题目。
b.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讲解解题思路。
c. 学生分组练习,互相讨论。
4. 学习数的排列规律a. 利用数字卡片,引导学生发现数的排列规律。
b.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规律。
c. 学生代表分享,教师点评并总结。
板书设计:1. 10000以内数的组成: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
2. 10000以内数的读写: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读、写。
3. 数的大小比较: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先比较最高位,最高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再比较下一位,依此类推。
4. 数的排列规律:按顺序排列,依次增加或减少。
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习题。
二年级下册《万以内数的认识》全套一二三四五课时总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万以内数的读写方法,能够正确读写万以内的数。
2.让学生理解万以内数的大小关系,能够进行比较和排序。
3.培养学生运用数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第一课时:数的读写2.第二课时:数的大小比较3.第三课时:数的排序4.第四课时:数的分解与组成5.第五课时:数的应用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数的读写1.导入:通过讲解数的故事,引起学生对数的兴趣。
2.教学内容:a.数的读写方法:个位、十位、百位、千位的读写。
b.练习:让学生读写一些万以内的数,巩固读写方法。
3.拓展:介绍数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如电话号码、门牌号码等。
第二课时:数的大小比较1.导入:通过数的大小比较游戏,引发学生对数的大小关系的思考。
2.教学内容:a.数的大小比较方法:位数比较、相同位数下的数字比较。
b.练习:让学生进行数的大小比较,巩固比较方法。
3.拓展:介绍数的大小比较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购物、排队等。
第三课时:数的排序1.导入:通过数列排序游戏,引发学生对数列排序的思考。
2.教学内容:a.数的排序方法:从小到大、从大到小。
b.练习:让学生进行数的排序,巩固排序方法。
3.拓展:介绍数列排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成绩排名、物品分类等。
第四课时:数的分解与组成1.导入:通过讲解数的分解与组成,引发学生对数的组成的思考。
2.教学内容:a.数的分解与组成方法:十进制数的分解与组成。
b.练习:让学生进行数的分解与组成,巩固分解与组成方法。
3.拓展:介绍数的分解与组成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货币换算、物品组合等。
第五课时:数的应用1.导入:通过讲解数的应用,引发学生对数在生活中的应用的思考。
2.教学内容:a.数的应用场景:购物、计费、测量等。
b.练习:让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运用数进行计算和推理。
3.拓展:介绍数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如科学计算、数据分析等。
四、教学评价1.课后作业:布置一些数的读写、大小比较、排序、分解与组成、应用的练习题,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第七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为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万以内数的读写方法,理解数位的意义,能够正确进行万以内数的比较和排序。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读写万以内的数,理解数位的意义,掌握万以内数的比较和排序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精神,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
三、教学难点1. 万以内数的读写方法。
2. 数位的意义及各数位之间的关系。
3. 万以内数的比较和排序方法。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数字卡片、计数器、磁性板、挂图等。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利用磁性板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万以内数,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这些数的读法和写法。
- 学生分享观察到的万以内数,教师点评并纠正错误。
2. 探究新知- 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每组用计数器探究万以内数的读写方法。
- 小组汇报:每组派代表分享本组的探究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 演示讲解:教师利用磁性板演示万以内数的读写方法,强调数位的意义及各数位之间的关系。
- 练习巩固: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 应用拓展- 游戏:教师设计一些关于万以内数的游戏,如“猜数游戏”、“数位接力”等,让学生在游戏中运用所学知识。
- 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如调查家里的物品数量、记录班级同学的生日等,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4. 总结评价-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 教师点评学生的表现,给予鼓励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第七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2. 目录:-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学难点- 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课后反思七、作业设计1. 基础练习:完成练习册上关于万以内数的读写、比较和排序的题目。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七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第5课时100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教案一. 教材分析《万以内数的认识第5课时100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七单元的内容。
本课时主要让学生掌握100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进一步加深对整数的认识。
教材通过实例和练习,引导学生掌握数的读写规律,提高学生的数感。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10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对整数的认识有一定的基础。
但面对更大的数,学生在读写方面可能会存在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学生克服困难。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100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2.培养学生的数感,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00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2.教学难点:理解数的读写规律,能够正确快速地读写大数。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数的读写。
2.采用合作学习法,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互相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3.采用练习法,让学生通过大量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教学素材,如PPT、练习题等。
2.准备教学课件,展示数的读写规律。
3.准备计时器,用于控制教学环节的时间。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生感受大数的存在。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大数是如何读写的?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100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引导学生掌握数的读写规律。
通过实例和练习,让学生理解数的读写规律,能够正确读写10000以内的大数。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小组进行练习,互相检查读写结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在此过程中,注意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10000以内的大数,让学生快速读写。
通过比赛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版数学二下第五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第4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万以内数的认识》是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1000以内数的认识和读写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通过这部分的学习,学生要学会认识和读写10000以内的数,并且能够进行简单的数的比较和运算。
教材通过实例和练习,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万以内数的认识方法,培养学生的数感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在认知发展上已经有了初步的数的概念,能够读写1000以内的数,但对于10000以内的数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实物、图片等引导学生直观地感受和认识万以内的数,帮助学生建立起数的概念。
同时,学生在这一阶段的学习中,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也在逐步发展,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提高教学效果。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理解数位顺序,能够进行简单的数的比较和运算。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实践活动,培养数感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理解数位顺序。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进行万以内数的比较和运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发现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
通过实物、图片等引导学生直观地感受和认识万以内的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感和逻辑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数字卡片、图片、实物等。
2.学具准备:学生每人一份数字卡片、练习本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实物、图片等引导学生直观地感受万以内的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展示一幅图片,图片中有5个苹果,每个苹果上标有一个数字,让学生猜一猜,这些数字加起来等于多少。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数字卡片、实物等,呈现万以内的数,引导学生认识和读写。
2023-2024学年二年级下学期数学第一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数数》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熟练地数数,掌握万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2. 培养学生运用数数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1. 万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2. 数数的方法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万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数数的方法。
2. 教学难点:数数的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2. 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数的方法。
3. 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数数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讲解万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让学生了解数数的规律。
然后,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掌握数数的方法。
3. 练习:布置一些数数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应用: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数数的方法解决,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5.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数数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6. 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在课后继续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后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在课堂教学中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反应,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
3. 定期进行测试,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能够熟练地数数,掌握万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并能运用数数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积极参与的学习态度,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的应用环节应用环节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应用环节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方式如下:一、设计实际问题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运用数数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师需要设计一些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关的实际问题。
《万以内的数》教学实录浙江张莉(云健小学陈伟君整理)一、信息导入课件呈现一组信息:宁波市爱菊艺术学校有学生995人;杭州千岛湖有是1354个小岛;西湖苏提全长2396米。
师:你们能读出这些信息吗?(指名读)师:宁波市爱菊艺术学校有学生995人。
谁能介绍一下995?生:它是由9个百、9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是个三位数。
生:它是最接近990的师:同意吗?生:最接近994、996师:很好。
它接近几?(生答:1000)这是个四位数,我们一起去发现它的奥秘好吗?二、教授新课1、黑板上出示两个数:2396 1354 (对齐数位写的)这两个数都比1000大,请选择这两个数中的一个数,请你先画画,再读一读,最后说一说它是怎么组成的?师:怎样在计数器上将2396拨出来?生:千位上拨2,百位上拨3,十位上拨9,各位上拨6。
(生说师拨)师:看着计数器,请读一读再说一说是怎么组成的?生:2396它是由2个千3个百,9个十和6个一组成的师:谁能将这个数读出来?谁还能读?都读得很好。
师:1354谁也来读一读并说一说组成。
师:这位同学不光能读,还知道它的组成。
2、不同形式数数:A.2396计数器珠子逐步出示:2296——2196——2096师:2096怎么出现0了呢?生:百位上一颗珠子子没有,就写0师:刚才小朋友数字变化时记得很快,有什么秘诀?生:2396减去一个百——2296,再减一个百——2196----师:她紧紧抓住变化的数,就容易解决了B.1354师:我只想让它大一点点,知道添在哪一位上?生:个位师:个位添4颗珠子,谁来读生:一千三百五十八师:要想大多了,你觉得添在哪一位生:千位师:添千位4颗珠子生:5354生:万位上师:如果4颗珠子添在万位、十万位上就更大了是吧。
C.猜数师:在1358和5354之间还有很多四位数,请你写一个。
生:2359师:他写的更接近什么?师:谁写的数更接近5354?生:4399师:谁的数在1358和5354中间差不多?师:5355为什么不对生:因为没有在1358和5354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