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一下《雨点》
- 格式:ppt
- 大小:17.29 MB
- 文档页数:42
《雨点》一、复习导入1、小朋友,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雨点》,谁来读一读课题(指读齐读)2、小朋友读得可真棒!那上节课的新词朋友还记得吗?小雨点可要考考大家了。
(屏显词语指名读齐读)3、小朋友可是轻轻松松的过关了,可小雨点还想考考小朋友,你知道小雨点去了哪些地方吗?谁能用一句话来说说。
4、小朋友们可真棒呀,小雨点都忍不住要唱着歌来表扬大家了!听,小雨点又沙沙地下起来了,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小雨点的世界。
二、理解课文,诵读课文1、指导朗读第一句。
A、瞧,雨点宝宝飘呀飘,飘落到了池塘上方。
啊,池塘妈妈好美丽!瞧,碧澄澄的她,在花草树木的环绕下,好像一张软软的大床,这么漂亮的池塘妈妈,谁来读好它的名字(你来,你来,你再来,大家一起来)B、池塘里安静极了,鱼儿不闹了,青蛙不叫了,这时候,小雨点也---睡觉了(做睡觉手势)。
点课件:“睡觉”手势“嘘”,睡觉时,可得保持安静呀!谁再来读一读?C、多么安静、优美的小池塘呀!(换)雨点落在里面,就像睡觉一样。
别吵醒它,(安静手势),谁来读一读,大家一起来。
2、指导朗读第二句。
小雨点饱饱地睡了一觉,接着又要去哪呢?(1)、听,这是什么声音?—哦,原来是小溪哥哥在山石之间唱歌呢!谁来读?(引出“小溪”出示图)小朋友想一下,小溪里的水与池塘里的水有什么不一样?(指名说)师:是呀,小溪里的水慢慢地往前流,(换)小雨点落在慢慢流动的小溪里,就像是在——散步(读好“散步”)小朋友,你平时吃过晚饭后,会和谁一起出去散步?你心里觉得怎么样?那你带着这种感觉读好这个词语。
(2)、小雨点此时此刻也和我们一样,随着小溪在悠闲地散步呢。
(出示句子,读好)3、雨点还落进了哪里?(出示“江河”图)江河和小溪又不一样啦!谁来说说江河和小溪里的水有什么不同师:比小溪又大了一点,而且有波浪,流得更快,不像小溪水流的慢慢的师:(手势表示小溪和江河的水)你可真会观察呀!那调皮的小雨点在江河里还能散步吗?他在江河里干什么呢?(板书:奔跑)师:谁来边做动作边读一读?(指名学生表演,跑得很急,读得也很急师:小雨点随着江河湍急奔腾的河水也奔跑向前了,谁来做奔跑的雨点?4、让我们跟随着奔跑的小雨点再到海洋里听一听、看一看?1)、谁来说海洋给了你什么样的感受?(雄伟、震撼、壮观、辽阔、有气势、巨浪翻滚),那我们也用最有气势的声音响亮的喊出它的名字,谁来试一试?2)、瞧,我们的小雨点在大海里-------跳跃哪个聪明的小朋友能看着图说一说小雨点是怎样在大海里跳跃的?师:是呀,大海里的水一浪高过一浪的,雨点落在海洋里,一会儿被浪花宝宝送上高高的浪头,一会儿跟着浪花宝宝落到了海面上。
一年级下语文教学实录2雨点苏教版〔一〕创景导入1、〔课件演示下雨动画〕配音:哈哈哈——我们上去了!师:它们是谁呀?生:雨点。
〔教员板书课题〕2、〔课件演示屏幕上雨点消逝〕师:它们藏到哪去了?孩子们想找找吗?生:想。
〔二〕创景温习1、课件出示雨点从一堆生字中探出头来,并同时配音〝我在这儿,快来找呀!〞师:要是孩子们能把这些生字读准,小雨点就出来和小冤家们交冤家了。
2、温习生字词。
〔1〕〔课件出示生字〕师:教员很想听孩子们读一读,大家一齐来读一读吧!生:齐读生字。
〔2〕师:打乱生字顺序,还能读准的请举手!生:(把小手举得很高)师:那就请会读的孩子站起来抢着读。
生:抢读。
〔3〕〔课件出示儿有三朵花,惋惜没有花瓣〕你能让它们开出美丽的花瓣吗?生:教员,我来。
生:给海、落、洋扩词。
〔4〕师:在这些字中你发现了些什么特点?生1:我发现落、河、海、洋这四个字都有氵,他们都和水有关。
生2:我还发现跑和跃都有足字旁。
生3:跑和跃这两个字都和脚部举措有关。
师:孩子们不光观察得细心,还能按造字规律来分类识记生字,真是一些爱动脑的好孩子。
〔5〕书写时哪些字容易出错?生:教员,我还要补充。
师:好的,请说吧!生:在足字作偏旁时要把原来的撇变成了竖,把原来的捺变成提。
师:〔竖起大拇指夸奖〕你观察得真细心啊!那关于这些生字的书写。
孩子们还有什么要提示同窗的吗?生1:我要提示大家的是〝落〞字,〝落〞字是上下结构,请大家不要写成左右结构,下面的草字头要能盖住下边的〝洛〞字。
师:这位同窗不光擅长观察,还很有礼貌。
生2 :还有〝步〞字也要留意,步字的下边是少字少一点,不能写成少字底。
生3:还有这个〝跃〞字的左边是夭字,请同窗们别写成天字。
生4:睡觉的〝觉〞字是学字头,不是常字头。
生5:教员我还要提示大家一个,就是小河的〝河〞字,〝河〞字的左边是可以的可字,不是司机的司字。
师:这位同窗说得可清楚了!那如今就请孩子们你们把你觉得还会写错的字提示一下你的同桌。
《雨点》全文解释与赏析《雨点》全文解释与赏析《雨点》是语文(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2课。
这是一首诗歌,全诗8行,4句,句式整齐,韵律优美。
第一句抓住池塘水波平静的特点,写雨点在那里睡觉;第二句抓住小溪潺潺流水的特点,写雨点在那里散步;第三句抓住江河奔腾不息的特点,写雨点在那里奔跑;第四句抓住海洋波涛汹涌的特点,写雨点在那里跳跃。
用4个拟人化的词语生动地描绘了雨点落进池塘、小溪、江河、海洋里的不同动态。
一、细细体会,美读欣赏1、学习第一句(1)描述情景,引导说话:雨点能落在这么多地方,该有多开心啊!小朋友们,你们想当小雨点吗?(戴上头饰),咱们都是这些小雨点了,多可爱呀,风儿轻轻一吹,我们告别了云婆婆,落下来了。
落呀落呀,哎,你们看,我们落进了(池塘)里了。
池塘里的水怎么样啊?(2)小结:是呀,多清多静的小池塘啊,里边的水一点儿都不流动,它们都在睡觉呢,我们小雨点也在里面睡觉吧。
慢慢地,慢慢地,我们睡着了,还做起了甜甜的梦呢!(3)问:小雨点,你们做了什么梦呢?交流梦的内容(4)这么多有趣的梦啊!那都是因为池塘里的水很静,很静,咱们小雨点才会睡得这么香,这么甜的呀!(出示第一句)这句话怎么读好呢?(5)指导:读这句话的时候要轻一些,可不要吵醒正在睡觉的小雨点啊!2、自学第二、三、四句讨论:你是小雨点,你最喜欢落在哪里?为什么?(1)小溪a你散步的时候是怎么样的?b小溪的水缓缓地流着,小雨点也跟着慢慢地走,就好像在散步,多么自由自在,多么舒服啊!小雨点一边散步一边还观赏小溪边的风景呢,它们会看到些什么呢?c读第三句(2)江河a谁来做做奔跑的动作。
b读句子。
(3)海洋a你们看到过海洋吗?什么样的?b小雨点,你想在大海里干什么?c是啊,大海的怀抱可宽可大了,在大海里,我们可以跟大海龟做游戏,跟大轮船赛跑,欣赏浪花姐姐快乐的舞蹈。
(4)真是一群活泼可爱的小雨点!我们来到平静的,慢慢流淌的,急速流动的`,波涛翻滚的。
雨点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本课生字,和细读课文。
课时目标:学会9个生字及它们在文中组成的词语;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认识4个偏旁。
教学进程:一、复习检查1、听写生字词:睡觉散步落下跑跳跃海洋2、指名朗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3、教师引背课文:雨点落在(),在()里()。
4、出示练习,巩固课文为容的理解。
雨点儿落进()里,就在那儿();雨点儿落进()里,就在那儿();雨点儿落进()里,就在那儿();雨点儿落进()里,就在那儿()。
二、写字指导1、出示生字词:落睡觉散步奔跑海洋跳跃2、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写这些字的时候,我们要注意些什么。
(1)、各自看、想后,同座交流讨论。
(2)、向老师和同学汇报写某个字的注意点。
(3)、根据学生发言,老师归纳注意点。
(4)、按笔顺描红。
熟记生字词:落睡觉散步奔跑海洋跳跃(5)、指名在小黑板的田字格上写:睡海跳落步4、第一题中的生字,小朋友觉得难写难记的就多写几遍;好记好写,只要端端正正地写一遍。
二、综合练习,形成能力1、你们注意观察过吗?雨点还会落到哪些地方,给大自然带来哪些变化呢?2、出示:口头填空雨点落在果园里,点红了();雨点洒在树梢上,染绿了();雨点落在田野里,滋润了();雨点降在池塘里,唤醒了()。
4、雨点还会落在那里?学生互相讨论。
5、教师小结:下雨啦,下雨啦,顽皮的雨点都落到了哪些地方?6、师生共同编儿歌,如:雨点落在雨伞上,在雨伞上跳舞;雨点落在树梢上,在树梢上欢笑。
雨点落在屋檐上,在屋檐上蹦跳。
雨点落在花瓣上,在花瓣上唱歌。
四、指导写字。
1、教师出示本课要写的生字,开火车集体认读。
2、齐读生字,并指名有字组词。
3、分析生字,并写。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雨点》评课稿一、课程背景在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中,《雨点》是一篇富有启发性和情感表达的作文,主要内容描述了雨点在大自然中的生命旅程。
通过阅读这篇短文,孩子们可以扩展他们的视野,并学会欣赏自然界的美。
本评课稿旨在对《雨点》这一课文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价,以指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
二、教学目标通过学习《雨点》,学生能够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理解和掌握《雨点》的基本意思和情感表达。
2.聆听和模仿老师的朗读,培养对语言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3.学会描述和讨论自然现象,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4.发展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欣赏能力,增强对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准备1.课件:准备一份精心设计的课件,包括课文的内容、插图等。
2.纸和笔:为学生提供纸和笔,用于书写作业和做笔记。
3.小黑板和粉笔:备用于教师记录学生思考和关键点。
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教师可以使用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你们见过雨点吗?它们是什么样子的?你们喜欢雨吗?”–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分享自己对雨和雨点的想法和感受。
2.展示:呈现课文《雨点》–打开课件,展示《雨点》的文本内容。
–教师朗读课文,并适时停顿,引导学生聆听文章的节奏和韵律。
3.理解:深入解读《雨点》–分段解读:将课文分段,逐段解读,帮助学生理解每段的意思。
–重点词汇:解释一些生字词,并帮助学生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
4.讨论:开展学生讨论和思考–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雨点》的理解和感受。
–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围绕自然界和雨点展开讨论,增加互动和表达机会。
5.练习:学生个人或小组练习–要求学生在纸上书写关于雨点的描述,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对《雨点》以及自然界的理解和感悟。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相互交流和反馈。
6.总结:总结与反思–教师进行总结,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并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的乐趣和收获。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观点,促进他们的思考和发言能力。
苏教版一年级《雨点儿》教学反思一、教学背景《雨点儿》是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的课文,主要讲述了雨的形成和作用。
根据教学要求,本教学是在小班教室进行,班级规模为20人。
班级大部分学生对于课文的内容还较陌生,需要从多个维度,多个角度进行讲解。
因此,在本次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演讲、互动问答、视频播放等方式,旨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文。
二、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了解雨的形成和作用•掌握与雨有关的基础词汇及句式•提高语文阅读能力和听说能力2. 教学重点•雨的形成和作用•基础词汇及句式记忆3. 教学难点•怎样形象地表现雨的形成•如何让学生加深对雨带来的作用的理解4. 教学过程4.1. 情景导入教师在课前会准备一段20秒左右的视频,展示雨落在花丛中的美妙场景,引起学生对雨的好奇心理,并介绍课文的主要内容。
4.2. 概念讲解在同学的帮助下,学生反复朗读关于雨的简短段落,开展课文的阅读与分析,了解雨的形成原理及带来的好处。
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雨的基础词汇及相关句式。
4.3. 互动问答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积极参与课堂问答环节,巩固对雨相关内容的理解。
•学生:老师,雨为什么会下?•老师:因为大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空气受到带而凝结成水滴,形成雨点。
•学生:雨对植物有什么帮助?•老师:雨可以为植物提供水分,使植物生长更加茂盛。
4.4. 诗歌分享学生将会分享一些美丽的雨诗,提高学生的语感与阅读能力,同时让他们对雨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4.5. 类比练习学生将被分成小组进行讨论,比较降雨对人与自己生命的影响有何不同,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加生动的学习环境,并帮助他们理解落水与自己生活的联系。
5. 教学反思在本次教学中,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互动问答环节,并成功掌握一些新的基础词汇及句式。
然而,我们的教学设计也有一些不足之处。
下面,我总结了本次教学需要进一步改进的方面:•给足时间:在真实的课堂教学中,因为时间紧迫,教师常常需要先压缩授课时间,这是不必要的。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雨点》语文教案范文5篇编写教案的过程中,要熟知教材,教参和作业,其次写教案的过程也是思维连贯发散的过程,再者经过不断的修改和试讲进一步完善教案,能更加提高自信心。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苏教版一年级下册《雨点》语文教案,感谢您的欣赏。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雨点》语文教案1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初步认识池塘、小溪、江河、海洋,并通过雨点的动态变化认识它们的特点,激发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生字,并会正确、美观地书写。
3、初步认识池塘、小溪、江河、海洋的特征,了解一点水的变化常识。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教学挂图、录音机、小黑板教学过程:一、猜谜导入,激发兴趣1、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今天给大家猜一个谜语,看谁最聪明。
千条线,万条线,落在河里看不见。
(雨)2、和老师一起写“雨”,你能帮“雨”找找好朋友吗?3、板书:雨点。
今天我们就要和小雨点一起作一次有趣的旅行。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看清音节,读准字音。
2、检查自学效果。
(1)生字卡片(小小火车谁来开)(2)词卡(小小老师在哪里)3、学生再次读课文,思考:你和小雨点落到了哪些地方?(板书:池塘小溪、江河、海洋)三、精读课文,观察图画。
1、你和小雨点最想去哪个地方,就去读那一句话。
2、交流:★池塘(1)贴图,看,这就是池塘。
(2)雨点宝宝轻轻地落下来,它在池塘里干什么呢?(板书:睡觉)(3)小雨点为什么一到池塘就睡觉了?(4)是啊,平静的池水一动不动,小雨点就是在这样的池塘里睡觉的。
不知道它现在的感觉怎么样呢?你有过这样舒服的感觉吗?(5)小雨点睡的好香啊,我们不要吵醒它,轻轻地读好吗?★小溪(1)贴图,小溪和池塘有什么不同吗?(2)雨点宝宝落进小溪里还在舒服地睡觉吗?(板书:散步)(3)你散过步吗?了、上来试试,感觉怎么样?(4)为什么小雨点来到小溪里就散步了呢?(5)是啊,溪水缓缓地流着,小雨点就跟着小溪水一块儿散步呢,你看它多悠闲自在啊!(6)指导朗读。
《雨点》教学设计之四【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该是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的。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载体,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是多元化的,在教学中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独特体验与创造潜能的开发,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设计本课时,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下雨的情境,让学生转换角色,进入雨点的世界。
以童趣为本,朗读为主,充分发挥想象,让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美。
【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互动学习,能读通课文,读懂课文。
2、联系实际,使学生初步认识池塘、小溪、江河、海洋,了解雨点的动态变化,从而认识自然现象。
3 、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能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教学重点】: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让学生读懂课文,认识雨点的动态变化。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激趣揭题: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雨点”(学生读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小雨点上那儿去啦?2、你们瞧:小雨点又沙沙地下起来了!<多媒体歌曲>多么欢快的小雨点,让我们一起走进小雨点的世界。
3、现在你就是可爱的小雨点,认真地读读课文,你想落进哪儿就落进哪儿。
读后再与同桌交流一下。
〔开头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雨中世界,创设美的意境,把学生带入其中,渲染了课堂气氛,为全文的学习奠定了情感基调,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
还激发了学生学习、探究的欲望,很快进入角色,感受小雨点的欢快可爱,为下文想象说话打下了伏笔。
〕二、换位感悟:1、学生自读课文,同桌交流。
2、集体对话交流:小雨点,你想落进哪儿?(学生选择学习课文段落)(一)生:我想落进池塘里,在池塘里睡觉。
(1)为什么呢?(因为池塘里的水一动也不动,我来到这里,就想好好地睡一觉。
)(2)瞧,小雨点真的睡觉了。
<多媒体雨点落在池塘里>(3)指导朗读:雨点落进池塘里,在池塘里睡觉。
老师真想来读读这句话(范读)谁来试一试---评议(他读得怎么样?)小雨点睡着了,(“睡觉”闪烁变色)我们不要吵醒它,齐读(边读边做动作。
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案——《雨点》教学设计三一、教学目标1.认读生字词“楼房”、“雨点”、“小草”,理解词义。
2.理解课文大意,并能利用插画图片配合朗读。
3.通过游戏活动,巩固学习内容,促进学生积极参与。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大意,识字词,培养学生朗读能力。
2.教学难点:适当调控教学节奏,增强学生参与积极性。
三、教学准备1.课件:《雨点》插画、生字卡片、配套课本、教学工具、学生用品等.2.游戏用具:齐声喊雨点的卡片。
四、教学过程活动一(15分钟):观察插画图片1.教师示范并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画图片,自由发挥联想。
2.教师提问和回答,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雨天,下雨的时候,地上会出现什么?”–“你们在哪里看雨?”–“周围的环境是什么?”3.探究性提问:询问孩子们,雨水的重量是什么单位。
通过多学生的交流,了解到雨量是重量单位,有的学生也知道了“器物”的概念。
活动二(20分钟):朗读课文1.教师为学生展示课文,强调课文发音,首次口读全文。
2.学生课外课下自习,自学意义,朗读一遍。
3.分组练习:把课文分为若干小节,每个小节由一个学生来朗读,演示区立即定位环节出现口误,及时纠正发音口语、情感表达能力。
4.结合插画图片朗读,突出重点内容,强化理解。
活动三(25分钟):学生交流合作,游戏互动。
1.将学生分为若干组。
2.教师将一张雨水掉进草地上的图片悬挂在黑板上作为主题图案。
3.齐声喊雨点游戏规则如下:–每个组的一名学生向图片前走,双手捧着雨点和组内的其他同学齐心合力喊“雨叮咚,雨叮咚,雨点落在了……”(图片内容)。
–其他同学听到喊声后,迅速现场找到相应的物品并将雨点贴上去。
可以利用能力及所能及的方式竞争。
4.游戏结束后,教师牵导学生合作总结,自我评估方法和学习反思方法。
及时给出反馈。
五、教学总结1.本次教学活动,教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观察思考、朗读、游戏互动等。
2.教学重心在于促进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雨点教材分析:《雨点》一课是一首诗歌,全诗8行、4句,分别写雨点落进池塘、小溪、江河、海洋里的不同动态。
第一句抓住“池塘”水波不兴的特点,写雨点在那里“睡觉”;第二句抓住“小溪”流水潺潺的特点,写雨点在那里“散步”;第三句抓住“江河”奔腾不息的特点,写雨点在那里“奔跑”;第四句抓住“海洋”巨浪翻滚的特点,写雨点在那里“跳跃”。
课文表述由静到动,由小到大,不仅内容丰富,而且构成了审美的多样性,读来颇有趣味。
让学生体会雨点在池塘、小溪、江河、海洋中的不同动态是本课的难点。
教师要借助多媒体或图片演示,紧扣字句,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把观察、想象、朗读有机结合,感受意境之美、语言文字之美。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诱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正确书写。
认识3个新偏旁。
3.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初步认识池塘、小溪、江河、海洋的特征,了解雨点的动态变化,激发学生观察、了解自然的兴趣。
4.通过理解课文的语言和吟诵课文,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的欲望,用“雨点落进,在。
”仿写课文。
教学重难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初步认识池塘、小溪、江河、海洋的特征,了解雨点的动态变化,激发学生观察、了解自然的兴趣。
3.通过理解课文的语言和吟诵课文,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的欲望,用“雨点落进,在。
”仿写课文。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片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5个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正确书写。
3.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初步认识池塘、小溪、江河、海洋的特征,了解雨点的动态变化,激发学生观察、了解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初步认识池塘、小溪、江河、海洋的特征,了解雨点的动态变化,激发学生观察、了解自然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