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境与外语教学
- 格式:pdf
- 大小:111.78 KB
- 文档页数:1
相联系,让学生有条件、尽可能地自主思考,要避免学习问题过多、过杂,因为漫画的赏析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因此,漫画赏析教学课堂提问要以启发学生思维为出发点,要问在关键处,重点的地方。
提问的类型很多,有各种提问如:理解性提问、点拨性提问、等,提出的问题要起到突出重点、解决难点的作用,合理地设计好解决好各种学生学习问题能使我们的漫画赏析课堂教学事半功倍,增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再认识和漫画赏析知识的巩固。
如在《漫画花和树赏析》一课时,课后我设计了一些唤起学生回忆的问题,“能不能给大家谈你在学校看到的树和花的品种?”“你最喜欢《漫画花和树赏析》一课中哪一棵树?最喜欢什么漫画的花,为什么?”引导学生观察校园花和树、表现对用漫画画花和树的赏析兴趣及表述。
四、树立学生自信评价语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青少年好好学习的愿望。
”在漫画赏析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适当的评价的鼓励性质的语言是不可或缺的,表扬和鼓励性质的评价语言不仅会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会让学生受益一生。
“真棒!”“你表述得真好!”看似简单的语言,学生会把它当作是对自己成功的肯定,学生在课堂上受到鼓励、赞赏,积极性会更高,学习兴趣会更浓厚。
五、课堂小结语课堂小结是在完成某项教学任务的终了阶段,教师对所教漫画赏析知识进行的归纳总结和转化提升的方式行为。
漫画赏析课结尾完美的小结用语,可以使赏析知识得以深化概括,可以让整个漫画赏析课堂教学浑然一体结构严谨,体现出漫画赏析课堂教学的生动和完美,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引导和激发学生积极思维,进行深入漫画赏析学习探究。
如果美术教师的课堂小结没有或者不以为然,那会给学生一种漫画赏析课堂教学不完整随随便便的感觉。
有教学经验的美术教师在漫画赏析课堂小结时会将教学过程中零散的赏析知识概括成有条理、系统的知识,帮助学生把握漫画赏析教学重点,储存漫画赏析知识,从而可提高漫画赏析的教学效果。
浅谈语境理论与英语教学作者:马营伟来源:《世界家苑》2017年第10期摘要:语境是外语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因此越来越受到语言学家的重视。
本文指出语境概念和范畴,以及语境在英语教学的作用进行阐述,并讲述了在英语教学中语境相结合,利用语境在英语教学中获得更佳的效果。
一、语境的概念语境即言语环境,它包括语言因素,也包括非语言因素。
上下文、时间、空间、情景、对象、说话前提等与语词使用有关的都是语境因素。
Malinowski最早提出语境的概念,他认为话语的意义并不是来自构成话语的词的意义,而是来自于构成话语所发生的上下文之间的关系。
语境又分为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
语言外的知识分两大类,一类是指与特定的交际情景有关的知识;另一类是指特定的交际情景之外的一般的背景知识。
以上是语言学家从不同的角度和标准对语境的概念及基本范畴的研究和解释。
尽管这些解释并不完全相同,但都表述了同一内容,即语境涉及语言、非语言的因素和背景。
所以说我们对语境的理解和掌握,对英语学习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语境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1、语境在词汇教学中的作用英语的词汇对语境有很强的依赖性。
对词汇语境我们可以作如下的诠释:词汇语境即一个词或短语在毗邻单词、句子或段落中所处的语言环境。
利用语境学习词汇是词汇学习的主要途径。
首先,一个词或短语如果脱离了具体的语境,便纯粹成为了一个符号,只有它的概念意义。
其次,同一个单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具有不同的意义,特别是英语中有许多词一词多意,其具体意义只能靠语境确定。
词语的使用离不开一定的客观条件和背景,语言活动总是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空间、特定的背景、特定的人之间进行的,对词语的确切理解和掌握必须考虑这些语言外的语境因素。
2、语境在阅读中的作用在语篇阅读中,语言形式表示的意义和语境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首先要区别两种意义,一是句子意义(sentence-meaning),一是话语意义(utteranc-meaning)。
语境理论和对外汉语教学一、语境理论评析语境是现代语言学一个重要的基础概念。
20世纪以来,随着语言学的研究由重视语言结构的分析逐渐转向重视语言的功能,语境成为语言学界研究视野中重要的目标。
由于语境本身的复杂性和人们研究角度和观点各异,对于什么是语境,不同分支学科甚至同一学科内部说法并不统一。
因此澄清不同语言学平面上的语境概念,揭示语境的本质属性,对深化语境理论研究显得十分必要。
我们认为国内有两种语境构拟系统具有一定代表性。
一种语境系统由“上下文语境”“情景语境”“民族文化传统语境”组成。
“上下文语境”包括“书面语的上下文、口语的前言后语”;“情景语境”包括“时间、地点、话题、场合、交际参与者”;“民族文化传统语境”包括“历史文化背景、社会规范和习俗、价值观”①。
另一种语境系统由“语言知识”“情景知识”“背景知识”组成。
“语言知识”包括“句法规则、词汇、音系规则,以及对语言的上下文的了解”;“情景知识”包括“时间、地点、话题、交际的正式程度、参与者的相互关系”;“背景知识”包括“特定文化的社会规范、会话规则、关于客观世界的一般知识、参与者的相互了解”②。
前一种语境系统把语境看作影响言语行为的客观存在的实体,我们称之为实体语境。
该实体不是指可感觉到的具体实物,而是包含现场的客观情景因素、抽象却客观存在的社会文化规则因素和作为社会个体的个体因素等,该体系不介入任何一方交际者,而是从一个终极的视点分析一切客观上会对人的言语行为产生影响的所有因素。
后一种语境系统从交际者理解话语的角度来分析语境,是交际者脑中存在的语境,是人对实体语境认知后形成的,因而作者将之看成是一种知识,我们称之为认知语境。
经比较我们可看出,这两个语境系统所包含的因素有相近之处,不同的是体系的属性。
认知语境在表述上为了强调交际者的主体作用,语境要素都用“知识”加以定性。
实体语境中的“上下文语境”和认知语境中的“语言知识”相比较,后者强调语言知识而非语言文本,明显突出了交际者对交际活动的认知作用。
主题语境和英语教学马营伟摘要:语境在外语教学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因此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家对其重视。
本文指出了语境的概念和范畴,阐述了语境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并讲述了如何在英语教学中结合语境,更好地利用语境。
一、语境的概念语境即言语环境,它包括语言因素,也包括非语言因素。
上下文、时间、空间、情景、对象、说话前提等与语词使用有关的都是语境因素。
Malinowski最早提出语境的概念,他认为话语的意义并不是来自构成话语的词的意义,而是来自于构成话语所发生的上下文之间的关系。
语境又分为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
语言外的知识分两大类,一类是指与特定的交际情景有关的知识;另一类是指特定的交际情景之外的一般的背景知识。
以上是语言学家从不同的角度和标准对语境的概念及基本范畴的研究和解释。
尽管这些解释并不完全相同,但都表述了同一内容,即语境涉及语言、非语言的因素和背景。
所以说我们对语境的理解和掌握,对英语学习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语境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1.语境在词汇教学中的作用。
英语词汇强烈依赖于语境。
词汇语境可以这样解释:词汇语境是一个词或短语在相邻的词、句子或段落中所处的语言环境。
利用语境学习词汇是学习词汇的主要途径。
首先,如果一个词或短语脱离了具体的语境,它就成了一个符号,只是它的概念意义。
其次,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含义,尤其是在英语中,很多词有多重含义,具体含义只能由语境来决定。
文字的使用离不开一定的客观条件和背景。
语言活动总是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空间、特定的背景、特定的人身上进行的。
对词汇的准确理解和掌握必须考虑到语言之外的这些语境因素。
2、语境在阅读中的作用在语篇阅读中,语言形式表示的意义和语境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首先要区别两种意义,一是句子意义(sentence-meaning),一是话语意义(utteranc-meaning)。
句子是一个语法范畴的概念,它是语言的语法单位,它的构成要符合一定的语法规则。
韩礼德语境理论及其对小学英语教学的启示摘要韩礼德从社会学的角度入手研究实际使用中的语言, 认为对语言的理解不能脱离语境,提出了语言学中的语境、语言教育中的语境等思想。
外语教学必须在有意义的情境下进行,从文化和语境的角度为外语教学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语言学语境情景语境文化语境小学外语教学一、前言自古以来,语言与人类的关系密切深远,它随着人类的发展而发展,也因而产生了一大批优秀的语言学家。
韩礼德就是当代著名的语言学家之一,他提出的系统功能语言学说影响深远。
韩礼德在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的前言中谈到,系统功能语言学已应用到教育领域。
二、前人语境理论语境是语言环境的简称,不同时期的语言学家从各自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对语境进行了研究和解释。
最早提出语言环境概念的是马林诺夫斯基,他认为:如果没有语境,词就没有意义。
他将语境分为狭义和广义的两类。
狭义的语境指话语产生的当时及紧接在其后的各种实际事件,可称为“情景语境”;广义语境则包括话语产生的整个文化背景,可称“文化语境”。
弗斯继承了马林诺夫斯基的“语言环境”和“意义是语境中的功能”两个概念,并且把马林诺夫斯基的语言环境加以扩展,指出除了语言本身的上下文和在语言出现的环境中人们所从事的活动之外,整个社会环境,文化,信仰,参加者的身份和历史,参加者的关系等,都构成语言环境的一部分。
除此之外,弗斯还提出了“典型的语言环境”这一观点,但他并没有提出“文化语境”一说。
韩礼德后来受了弗斯同一时期的语言学家萨丕尔和伍尔夫的有关语言与文化论述的影响,提出了文化语境理论。
三、韩礼德语境理论韩礼德是个多思多产的语言学家,在继承了马斯林诺夫斯基和弗斯的语境思想基础上,他分别提出了语言学中的语境,语言学的一个特定领域——语言教育中的语境等卓见,大大丰富了语境理论和系统功能语言学思想。
1.语言学的语境。
韩礼德摈弃了原先语言学的主流观点,即认为语言是同它的社会环境相背离,认为语言研究纯粹在自然环境中进行。
浅谈语境与初中英语教学摘要:语境对英语教学至关重要。
本文通过对语境构成的探讨,阐述语境在英语教学方面的作用,提出中学英语教学中创设语境的方法,以达到提高学生英语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语境语境教学中学英语一、引言《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修订稿)》(2010)中指出:现代外语教育注重语言学习的过程,强调语言学习的实践性,主张学生在语境中接触、体验和理解真实语言,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和运用语言。
英语课程提倡采用既强调语言学习过程又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成效的语言教学途径和方法,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在真实语境中运用语言的机会。
鼓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体验、实践、参与、探究和合作等方式,发现语言规律,逐步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不断调整情感态度,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能力。
外语教学专家王初明提出:根据二语习得研究迄今所取得的成果,我们可以归纳出如下答案:外语是在真实语境的体验里、在交际需要的驱动下、在交流互动的过程中、在积极情感的配合下,通过长期大量接触学会的。
此答案告诉我们,学一门地道的外语需要具备五个必要条件:真实语境、交际需要、交流互动、积极情感以及大量接触。
二、语境的构成hymes把语境所包含的因素用一个缩略词表示——“speaking”,即“setting”(s)、“participants”(p)、“ends”(e)、“act sequence”(a)、“key(k)”、“instrumentalities(i)”、“norms of interaction and interpretation”(n)、“genre”(g)。
kramsch将这八个因素与语言教学结合起来,做了以下的阐释:交际背景指时间和地点,即课堂教学的客观环境;参与者指说话者和听话者被课堂所赋予的各种各样的角色;交际目的指参与者预期达到的目标,可分为短期学习目标(如某一课堂学习活动所要获得的语言学、认知以及情感方面的知识)和长期学习目标(如学习动机的提高、学习态度的改变以及专业领域的进展);交际行为的顺序既指话语的形式又指其内容以及在特定交际方式下话语被赋予的特殊的含义;交际的基调指传达某一具体信息时的语调、方式和精神,可以主观可以客观,可以严肃可以诙谐;交际工具指交际渠道的选择(口头的或书面的)和语言代码的选择(母语,外语或者二者的混合);交际和阐释规范指课堂活动的参与者对课堂活动进行阐释的方式;交际类型指师生所参与的书面或口语活动种类:非正式的交谈、句型训练、课堂讨论以及课堂小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