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国人办报历史的开端与发展
- 格式:ppt
- 大小:704.00 KB
- 文档页数:62
第三章国人办报活动的开端与维新派的办报活动主要知识点:1. 近代国人早期的办报主张和办报活动的兴起2. 康有为和强学会的报刊3. 梁启超在维新运动中的报刊活动4. 维新派对中国新闻事业的贡献基础内容:第一节国人早期的办报主张和办报活动一、国人早期的办报主张鸦片战争后,外国人在我国办的报刊愈来愈多,一些有识之士看到了报刊的重大社会功能,感到了列强的新闻侵略,纷纷提出国人办报的主张,有的人甚至不顾清王朝的清规戒律进行新闻实践。
(一)林则徐和魏源的报刊主张林则徐林则徐是最早认识到报刊的社会功能并开始实践的人,他的译报编辑活动是国人自办报刊的先声。
他提出"探访夷情,知其虚实,始可订控制之方"的主张,同时收集外报,进行实际调查研究。
魏源把林则徐主持翻译的西方史地资料编辑增补为《海国图志》,林、魏对报刊沟通信息这一功能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
(二)洪仁?的新闻思想太平天国后期重要的领导人洪仁?对外报的作用有所了解。
1859年他向洪秀全提出的治国纲领《资政新篇》中反映出他的比较系统的新闻思想:"设新闻馆";准卖新闻篇;"兴新闻官";"只须实写"。
洪仁?主张办报,目的是为了加强中央集中领导,他的新闻思想带有明显的资本主义色彩。
只是由于太平天国失败,这些主张没能实现。
(三)王韬的办报主张王韬的办报主张更进了一步。
王韬是一位具有丰富的报刊实践经验的人,1874年在香港创办著名的《循环日报》后,发表一系列新闻专论,如《论日报渐行于中土》、《论各省会城宜设新报馆》和《论中国自设西文日报之利》等,明确提出:1. 办报目的是为了宣传变法自强的主张。
2. 强调报刊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可以使"民隐得以上达",即皇帝看报刊可以知道老百姓的疾苦;可以使"君惠得以下逮",报刊可以把君王的恩德送达到老百姓那里去;可以"达内事于外"、"通外情于内",可以利用报刊开展对外宣传和了解国外的情况。
第三章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与在维新运动中报业的大发展★第一课时上●教学目的:这部分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们了解鸦片战争后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以及上海、广州等地国人自办报刊的情况。
同时也要掌握一些办报人的办报思想。
●基本要求:1、了解早期国人办报的情况及其办报思想,尤其要掌握王韬的办报思想2、熟悉上海、广州等地国人自办报刊的情况●本部分的重点及难点:本部分的内容相对来说比较简单,较为零散。
相对重要的内容是王韬的办报思想。
●授课内容:一、国人办报活动的先声1、林则徐和魏源的新闻思想和主张林则徐译《四洲志》“了解夷情”、“以夷制夷”魏源编《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知己知彼,可款可战,匪证奚方,孰医瞑眩”2、洪仁玕的新闻观点洪仁玕“设新闻馆”、“兴各省新闻官”、“准卖新闻篇”;报纸是维系中央政权、加强统一领导的工具;办报是实现民主政治的手段;报纸具有教育民众、移风易俗的作用;报纸具有监督政府的作用。
3、王韬的新闻观点王韬论述了办报的目的与意义:“强中以攘外,诹远以师长”;论述了报纸的功能和作用:“民隐得以上达,君惠得以下逮,达內事于外,通外情与内”;论述了新闻自由的思想、报纸的文风、报纸编辑人员的条件。
4、郑观应的新闻思想郑观应在《日报》这篇文章里阐述了日报的作用、地位,希望能允许国人办报,并制定报率规范报业。
二、上海、广州等地国人自办报刊的出现林则徐的译报活动;第一份国人自办的报纸《昭文新报》;国人在上海办的第一家中文报纸《汇报》;第一份在广州出版的国人自办报纸《述报》;汉口国人自办报纸《公论报》。
从《汇报》到《益报》,一年时间里的三次改组与更名,反映出这一时期国人办报的艰难。
●作业布置及思考问题1、简述王韬的新闻观点。
●试题考核方式大部分知识点以填空题为主,简述王韬的新闻观点。
●参考资料:张育仁著:《自由的历险——中国自由主义新闻思想史》,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胡太春《中国近代新闻思想史》★第一课时下●教学目的:这部分的主要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学生们掌握《循环日报》的情况,包括它的创办、经营等一系列问题。
第三章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与发展第一节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内地出版的早期报纸《澳门新闻纸》林则徐我国最早的译报1872 广州《羊城采集实录》1873 汉口《昭文新报》艾小梅第一份国人自办报刊。
1874 上海《汇报》,改名《彙報》,改名《益报》容闳国人在上海办的第一家中文日报1884 广州《述报》第一份在广州出版的国人自办报纸1886 广州《广报》,改名《中西日报》,改名《越桥纪闻》旷其照1874 香港《循环日报》王韬我国第一份以政论为主的综合性报纸,形成了我国报刊政论文体。
王韬的办报理念:1,办报的目的在于借日报立言,通过报纸宣传自己变法自强的主张2,报纸应起到上下沟通,内外宣传的作用3,最早提出了言论自由的要求,呼吁朝廷放宽言禁,允许民间创办报纸。
4,报纸文风应直抒胸臆,词达而已。
5,报纸编辑人员应是知识广博的“通才”,主笔应该才华横溢且品德高尚,持论公平。
第一批国人自办报刊的特点:●在办报主题方面,创办者的身份比较复杂。
●在办报性质方面,除个别报纸以外,这些报刊一般都是私营性质的。
●在报纸内容方面,这些报刊都是洋务运动的支持者和宣传者。
●在政治立场方面,这些报刊表现出了鲜明的反侵略爱国思想。
●在业务工作方面,这些报刊在形式上大多参照了外国人在当地出版的中文报纸的模式。
●在报业环境方面,这些报刊的处境十分困难。
第二节维新运动与国人第一次办报高潮康有为的“一会三报”1895 《万国公报》,成立京师强学会后,改名为《中外纪闻》。
也成为了京师强学会的机关报。
是中国资产阶级政党报刊的萌芽。
1896 上海强学会的机关报《强学报》“一会三报”的意义强学会的成立,标志着酝酿了几十年的变法维新,已由思想宣传转变为有组织的政治活动。
《万国公报》、《中外纪闻》和《强学报》的出版,冲破了封建“言禁”,为即将到来的国人办报高潮拉开了序幕。
更重要的是,这些活动培养和锻炼了维新派的办报骨干,为维新派报刊宣传活动的全面展开打下了基础,使变法维新成为了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
第三章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与发展复习笔记一、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1.国人对早期近代报刊的认识与接触(1)林则徐的译报活动林则徐于1838年年底受命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禁烟,1839年3月抵达广州后,立即提出了“采访夷情,知其虚实,始可以定控制之方”的主张,并组织专人翻译外报,使这一主张付诸实施。
①林则徐的译报活动对后世的影响则更大,稍后的梁启超、严复等人,就曾在自已主办的报纸上“广译五洲近事”,他们的思想和林则徐是相通的。
②魏源积极弘扬林则徐译报思想, 1841年6月,已被革职的林则徐将翻译的《四洲志》、《澳门月报》和《粤东奏稿》等资料交给魏源,让他编纂《海国图志》。
1842年,魏源完成了50卷本《海国图志》的撰述,在《海国图志》中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观点。
(2)太平天国的办报构想近代中国最早系统阐述自己的办报思想的,是太平天国的玕王洪仁玕。
1859年,洪仁玕在其向天王洪秀全进呈的《资政新篇》中,从整个国家政权结构的宏观角度着眼,高度评价了报纸在社会结构中的重要地位,提出了设立新闻馆、设置新闻官、准卖“新闻篇”(即报纸)等主张。
在《资政新篇》中,洪仁玕提出了以下的有关报纸和办报活动的观点:①报纸是维系中央政权、加强集中统一领导的有力工具,可以通过报纸“禁朋党之弊”及消除种种弱本强末的离心力量。
②办报是实现民主政治的手段,可以通过报纸这一桥梁,实现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和民众之间的沟通。
③报纸具有教育民众、移风易俗的作用。
④报纸具有监督政府的作用。
(3)王韬与郑观应的新闻思想继洪仁玕之后,比较系统地阐述自己办报主张的是王韬和郑观应。
1870年后,王韬与友人黄平甫集资购得英华书院的印刷设备,组成中华印务总局,接着又创办起《循环日报》,自任主笔,主持该报笔政达10年之久。
1884年,王韬回上海定居,曾担任上海格致书院院长,创亦弢园书局,并尽其余力从事撰作,著有《弢园文录》、《瓮牖余谈》、《弢园文录外编》等,1897年病逝。
一、国人早期办报主张和办报活动1、国人早期办报主张鸦片战争后,随着帝国主义的步步人侵,外国人在我国办的报刊也愈来愈多,一些有识之士在接触到外报之后,不仅学到了西方资产阶级的近代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知识,而巨还看到了报刊的重大社会功能,感到了列强的新闻侵略,他们对外国人独霸中国报坛和清王朝不准国人办报十分不满,纷纷提出国人办报的主张,有的人甚至不顾清王朝的清规戒律进行新闻实践。
林则徐是最早认识到报刊的社会功能并开始实践的人,他的译报编辑活动是国人自办报刊的先声。
1839年他被清政府任命为钦差大臣到广东查禁鸦片,鉴于文武官员不知西洋“夷情”,从而使外事活动处于被动的情况,他提出“探访夷情,知其虚实,始可订控制之方”的主张,同时收集外报,进行实际凋查研究。
他的好友魏源还把林则徐主持翻译的西方史地资料编辑增补为《海国图志》,魏源说他与林则徐是“夷情备”,“师夷长技以制夷”,由此可知林。
魏对报刊沟通信息这一功能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
太平天国后期重要的领导人洪仁歼曾经到过香港,对外报的作用有所了解。
1859年在总理朝政后,他向天王洪秀全提出了一个治国的纲领《资政新篇》,其中也反映出他的比较系统的新闻思想:(-)“设新闻馆”。
这样可以“收民心公议,及各省郡县货价低昂,时事常变。
上览之,得以资治术;士览之,得以识变通;商农览之,得以通有无”。
因此,应“准富民纳炯,禀明而设”新闻馆。
(二)准卖新闻篇。
洪仁玕认为新闻篇可以“昭法律、别善恶、励廉耻、表忠孝”,还可以“自大至小,由上而下,权归于一,内外适均而敷于众也,又由众下达于上位,上下情通,中无雍塞弄弊者,莫善于准卖新闻篇”。
“权归于一”说出了洪仁?办报思想的总目的。
(三)“兴新闻官”。
洪仁玕主张各省设新闻官,由“品性诚实不阿者担任”。
新闻官有相对独立性,他“不受众官节制,亦不节制众官,即赏罚亦不准众官褒贬”,这就容易让报刊发挥舆论监督功能。
(四)“只须实写”。
洪仁玕主张新闻必须真实,“勿着一字浮文”,“伪造新闻者,轻者罚,重者罪”。
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与发展第三章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与发展第一节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一林则徐1、林则徐其人他所办的《澳门新闻纸》是我国最早的译报2、《澳门新闻纸》的诞生流程3、《澳门新闻纸》来源于《广州周报》《广州纪事报》主要内容:禁烟、抗英斗争等言论、评论4、《澳门月报》林则徐根据《澳门新闻纸》稿件加工整理出来,也是外报的编译汇编5、性质:是外报的汇编,内部传阅,不是正式出版物,不公开发行6、编译外报目的:获取情报,提供给朝廷、皇上、两广总督、军方作为制定对策办理交涉的参考二、洪仁轩太平天国后期重要的领导人洪仁轩在向其天王洪秀全进呈的《资政新篇》中,从整个国家政权结构的宏观角度着眼,一系列新闻思想:①设新闻馆;②准卖新闻篇;③兴新闻官;④只须实写。
三、郑观应1、郑观应其人2、1894年《盛世危言》3、主要新闻思想:(1)日报是“通民隐、达民情”的有力工具,是实现民主政治的枢纽(2)创办报纸是中国变法图强的重要手段(3)应维护民族尊严,允许国人办报(4)制定报律来规范报业四、王韬1、王韬其人1857年参加《六合丛报》的编辑工作,是他报刊活动的开始。
1864年兼任《近事编录》的编辑工作。
1874 年创办《循环日报》。
是近代报刊思想的奠基人,是我国新闻史上第一位报刊政论家,他的政论反帝爱国,昌言变法,短小精悍,深入浅出,富于感情,后来被发展为一种新的报章文体,后发展于梁启超,对当时的文坛和以后的维新派领导人影响较大。
他的部分政论文章后收编为《弢园文录外编》,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报刊政论文集。
他关于办报的言论代表了维新变法前报刊理论的最高成就,奠定了近代报刊理论的基石。
2、《循环日报》——以政论为灵魂《弢园文录外编》:是我最早的一部报刊政论文集,作者王韬。
他是我国新闻史上第一位报刊政论家,他的政论反帝爱国,昌言变法,短小精悍,深入浅出,富于感情,后来被发展为一种新的报章文体,他的部分政论文章被收编为《弢园文录外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