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粒子的模型与符号复习提纲
- 格式:doc
- 大小:101.50 KB
- 文档页数:15
期末复习(第一章 粒子的模型与符号1-5节)复习提纲【复习提纲】第一节: 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1、符号和模型的意义符号:能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还可避免由于事物外型不同和表达的文字语言不同引起的混乱模型:1.简单化 2. 简便研究 3.理想化。
一个模型可以使一幅图、一张表或计算机图像,也可以是一个复杂的对象或过程的示意。
第二节 物质与微观离子模型1、道尔顿—最早提出原子概念的科学家2、在由分子构成构成的物质中,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3、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4、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是: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5、分子和原子都有一定的质量和体积。
原子的体积很小,原子半径一般在10-10米数量级。
分子和原子的质量也非常小,原子的质量一般在10-26千克数量级,氢分子质量在10-27千克数量级。
第三节:原子结构的模型1、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道尔顿的实心球模型→汤姆生的西瓜模型→卢瑟福的核式结构模型(行星绕日模型)→波尔的分层模型→电子运模型2、汤姆生最先发现电子。
卢瑟福的 粒子散射实验证实了: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原子核,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的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绕核运动。
3、物质组成:4、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 ( 即质子数 )的一类原子总称为元素5、同位素: 原子核内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相同的同类原子统称为同位素.6、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7、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8、离子是指带电的原子或电子团,失去电子带正电,得到电子带负电例如:氯化钠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的.硫酸铜是由硫酸根离子和铜离子构成第四节 组成物质的元素1、单质:我们把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例:O 2 H 2化合物: 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例:H 2O CO 22、一般说液态气态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金属、汞、固态非金属,是由原子构成的.酸,碱,盐是由离子构成。
第一章粒子的模型与符号温习提纲§1.1节模型、符号的成立与作用一、符号:在生活中,咱们常常会用到一些如录音机、随身听上类似的符号来表示事物,咱们曾经用过的符号有:速度v、时刻t、质量m、密度ρ、压强p、电流I、电压U、电阻R、冷锋、暖锋等,你能够对以前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咱们生活中,用过的符号有:茅厕符号、电源符号、交通标志等。
符号的作用和意义:用符号能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用符号可幸免由于外形不同引发的混乱用符号可幸免表达的文字语言不同而引发的混乱二、模型:建构模型常常能够帮忙人们熟悉和明白得一些不能直接观看的到的事物。
一个模型能够是一幅图、一张表或运算机图像,也能够是一个复杂的对象或进程的示意。
模型能够表示专门大或很小的事物,有些模型能够是具体形象的,而有的模型那么是抽象的(如一个数学或科学的公式)。
§一、分子:分子是维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分子在化学转变中是可分的,而原子是不可分的。
在水通电实验中,咱们发觉水分子变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它们再也不维持水的化学性质了,该实验充分说明了:水分子是由两种不同的、更小的粒子组成的――氢原子和氧原子;这种比分子更小的微观粒子确实是原子。
二、物质的组成:如右图由原子直接组成的物质:金属、稀有气体、少数非金属的固体如碳、硅。
3、①原子的种类比较多,此刻已知的有几百种原子。
不同种类和不同数量的原子就能够组成各类不同的分子,从而使自然界中有种类繁多的物质。
它们之间的相互组合就比如是26个英文字母可组合成无数个英文单词一样。
②组成份子的原子能够是同种原子,也能够是不同种原子。
③同种原子组成不同物质时结构是不一样的,如金刚石和石墨。
④原子是一种微粒,具有必然的质量和体积,通常原子半径一样在10-10米数量极,不同种类的原子质量不同,体积也不同。
§一、原子模型的成立:原子内部结构模型的成立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进程。
②历程:道尔顿原子模型(1803年)――实心球模型汤姆生原子模型(1904年)――西瓜模型(汤姆生发觉原子中有电子,带负电)卢瑟福原子模型(1911年)―行星绕太阳模型(α粒子散射实验:原子核的存在)波尔原子模型(1913年)――分层模型电子云模型(1927年—1935年)――电子云模型二、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因此整个原子不显电性(显电中性)4、原子的质量要紧集中在原子核上,原子核所占的质量专门大,但占据的体积很小。
科学八年级下学期提纲第一单元粒子的模型与符号第一节模型、符号的建立与应用一、符号表示的意义:用符号能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还可以避免由于事物外形不同和表达的文字语言不同而引起的混乱。
如:v(速度),○A(电流表),t(时间)等。
二、模型1.(1)模型方法:建立模型是为了来反映和代替客观对象,并通过研究这个模型来提示客观对象的形态和本质特征。
(2)模型可以是一幅图、一张表或计算机图像,也可以是一个复杂对象或过程的示意。
(3)功能:模型常常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或复杂的事物。
2.物质的三态变化的模型:如图液态水温度降低时会变成固态的冰,温度升高是会变成气态的水蒸气。
在水的三态变化中,构成水的水分子之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
第二节物质与微观粒子模型一、原子1.原子的定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2.原子的性质:原子很小;原子是不断运动;原子间有间隔;原子可以构成分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二、分子1.分子和原子都是可以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2.分子的定义:在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的粒子。
3.分子的性质:分子很小;分子不断运动;分子间有间隔;分子键有引力和排斥力;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第三节原子结构的模型一、二、1.原子2.(1)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2)种子数不一定等于质子数3.同位素同位素定义:同一类原子中,具有不同中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统称为同位素。
第四节组成物质的元素一、元素的种类元素定义:科学上不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总成为元素,如:氧元素就是所有核电荷数为8的原子的总称。
注: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原子核电子质子(每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中子(电中性)(带负电)组成物质的元素金属元素如:铁、铜、锌固态非金属如:磷、硅、硫稀有气体如:氦、氖、氩二、元素的分布地壳:氧、硅、铝、铁、钙海水中:氧、氢人体:碳、氢、氧、氮第五节表示元素的符号第六节表示物质的符号化学式:定义: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分子组成的式子称为化学式。
第一章《粒子的模型与符号》基础知识一、模型与符号原子和分子1、模型的作用:模型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或复杂的事物。
模型可以是一幅图、一张表或计算机图象,也可以是一个复杂的对象或过程的示意2、符号的作用:(1)、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2)、可避免由于事物形态不同引起的混乱(3)、可避免由于表达的文字语言不同引起的混乱3、下图是表示气体分子的示意图,图中黑、白粒子分别表示两种不同质子数的原子,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4、下图是碳酸分子分解的示意图,请你从宏观、微观方面写出获得的信息。
(写出4条)(1)、(2)、(3)、(4)、5、请用模型表示水分子、液态水变成气态水、水通电分解水分子模型液态水变成气态水的模型水通电分解的模型6、分子是构成物质,并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
扩散现象是大量分子运动的宏观表现。
扩散现象证明了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酒精和水混合实验,证明:分子之间存在着间隔。
分子间还存在着引力和斥力。
(1)运动(温度越高,运动越快)----扩散现象分子运动论(2)间隔 ----酒精和水混合实验(3)引力、斥力7、构成物质有三种微粒:8、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有:金属单质(如:铁Fe、钠Na等)、稀有气体单质(:如氦气He、氖气Ne、氩气Ar等),部分固态非金属单质(如:碳C、磷P、硫S、硅Si等)9、由离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有:食盐(氯化钠NaCl)、硫酸铜CuSO4、碳酸钙、等10、由分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有:水、二氧化碳、氮气、氢气、二氧化硫五氧化二磷、一氧化碳、甲烷、氧气、蔗糖、酒精等11、不同种类和不同数量的原子能构成各种不同的分子。
如:氧气和臭氧;氧气和氮气12、构成分子的原子可以是同种原子,也可以是不同种原子13、同种原子构成不同物质时结构是不一样的。
如金刚石和石墨;红磷和白磷等14、物质的性质是由它自身的结构决定的:结构→性质16、水电解时阳极产生氧气,阴极产生氢气。
初中科学【八下】【第1章】粒子的模型与符号知识点总结及同步练习【知识点整理】一、模型1、模型作用: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事物或过程。
2、模型类型1)物体的放大或缩小的复制品,如航模、各种建筑模型等;2)一幅图、一张表或是一个计算机软件;3)事物变化的过程,如描述水的三态变化的示意图“水的状态模型”;4)抽象模型,如一个数学方程、公式、化学方程式,甚至是某些特定的词,如“黑箱”;二、符号1、符号:是指有一定意义的图形、文字等,如交通符号、电学符号、元素符号、数学运算符号等。
2、符号作用:能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可以避免由于表达的文字语言不同和事物外形不同而引起的混乱;【同步练习】1、下列所示的代表符号的是_____,代表模型的是____A.地球仪;B. t;C.ρ;D. 细胞模式图;E.地图;F. S=vt;G. W.C.H. O22、仔细观察下列四幅图片并选出属于符号的正确选项( )奥运会徽A 眼球结构B 地球仪C 动物细胞结构D3、如图表示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某化学反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该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C.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D.两种反应物均为化合物4、下列化学反应可用右图表示的是( )A.H2CO3△ CO2↑+H2O B.2H2SO3 + O2 ===2H2SO4C.2HClO 光照 HCl+O2↑ D.CaCO3 高温 CaO+CO2↑5、建立一个适当的模型来反映和代替客观现象,可以更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
(1)甲图是人体中元素质量分数模型,则A代表的一种元素是。
(2)小明模仿甲图构建了NH4NO3中各元素质量分数的模型(如乙图),则乙图中表示氮元素的是6、下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含有不同质子数的原子,则图中表示单质的是()7、下列用微观图示表示的物质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能力自查】序号能力自查自查结果【知识点整理】一、分子是由什么构成的1、分子的构成1)分子由原子构成,分子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也可以由同种原子构成。
粒子的模型与符号一、模型(1)模型的概念:模型是依照实物的形状和结构按比例制成的物品,是用来显示复杂事物或过程的表现手段,如图画、图表、计算机图像等。
(2)模型的分类:①物体的复制品②事物变化的过程③图片④数学公式、表达式或特定的词(3)模型的作用:建立模型能帮助人们理解他们无法直接观察到的事物,如科学家们经常用模型来代表非常庞大或极其微小的事物(太阳系中的行星、细胞的细微结构等)。
[说明]一个模型可以是一幅图、一张表或计算机图像,也可以是一个复杂的对象或过程的示意。
二、符号(1)符号的概念:符号是代表事物的标记。
(2)符号的作用:①能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
②可以避免由于事物外形不同而引起的混乱。
③可以避免由于表达事物的文字语言不同而引起的混乱。
[说明]在某种意义上说符号也是一种模型。
三、化学模型的建立模型可以是实物的模型,一可以是事件的模型,模型能表达出研究对象的基本的特征。
如:(1)人们用水分子结构模型来了解水分子的构成:两个氢原子成104.5°角附在氧原子上:比例模型棍棒模型(2)分子聚集成物质四、分子的构成(1)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2)分子构成的描述:以分子A m B n为例,1个A m B n分子由m个A原子和n个B 原子构成。
如1个H2分子由2个H原子构成;1个O2分子由2个O原子构成;1个H2O分子由2个H原子和1个O原子构成。
五、物质的构成⎪⎪⎪⎪⎩⎪⎪⎪⎪⎨⎧⎩⎨⎧⎩⎨⎧离子构成分子的粒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原子粒子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的小粒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分子构成物质的粒子[说明](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粒子,有的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如金属、金刚石、石墨等。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物质的分子本身没有变化;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它的分子起了变化,变成了别的物质的分子。
所以,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分子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
⼋年级下粒⼦符号与模型1-3节复习第⼀章 1-3节⼀、知识梳理1、模型的含义、意义和作⽤(1)含义:⼈们通过⼀定的科学⽅法,建⽴⼀个适当的模型来反映和代替客观对象,并通过研究这个模型来揭⽰客观对象的形态、特征和本质,这种⽅法叫模型法。
(2)意义和作⽤:帮助⼈们认识和理解⼀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事物。
2、符号的含义、意义和作⽤(1)含义:是指有⼀定意义的图形、⽂字等。
如数学运算符号、电路元件符号等。
(2)意义和作⽤:⽤符号能简单明了地表⽰事物;⽤符号可避免由于外形不同引起的混乱;⽤符号可避免表达的⽂字语⾔不同⽽引起的混乱。
3、分⼦的定义和性质(1)分⼦的定义:是构成物质的⼀种微粒。
分⼦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粒⼦。
(2)分⼦的性质:分⼦很⼩、分⼦在不断地作⽆规则运动、分⼦间有间隔、同种分⼦化学性质相同。
(3)由分⼦构成的物质,发⽣物理变化时分⼦本⾝未变。
发⽣化学变化时,分⼦本⾝发⽣变化,变成其它物质的分⼦。
4、原⼦的定义:原⼦是化学变化中的最⼩粒⼦。
即在化学变化中原⼦不能再分。
5、原⼦的结构:(1)物质通常是由分⼦构成的,如⽔、氢⽓、氧⽓等分别由⽔分⼦、氢分⼦、氧分⼦等构成。
(2)有些物质是直接由原⼦构成的,如⾦属、稀有⽓体、碳、硫、磷等⾮⾦属。
(3)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分解、原⼦重新组合。
7、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数)的同⼀类原⼦总称为元素。
如氧元素就是所有氧原⼦的总称。
8、同位素:原⼦中原⼦核内质⼦数相同,中⼦数不相同的同⼀类原⼦统称为同位素原⼦。
9、离⼦(1)离⼦的定义:离⼦的带电的原⼦或原⼦团。
带正电的叫阳离⼦,如钠离⼦(符号Na +);带负电的叫阴离⼦,如氯离⼦(符号Cl -)。
(2)离⼦与原⼦的关系:离⼦和原⼦间可通过得失电⼦实现相互转化。
(3)离⼦与分⼦、原⼦⼀样也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
原⼦阴离⼦阳离⼦失电⼦失电⼦得电⼦得电⼦⼆、反馈训练⼀、选择1、构成物质的微粒有()A、只有分⼦B、只有原⼦C、有多种,分⼦和原⼦是其中的两种D、以上说法都错2、⽔蒸⽓变成⽔,⽔分⼦主要改变的是()A.⽔分⼦本⾝体积变⼤B.⽔分⼦本⾝质量变⼤ C.⽔分⼦间隔变⼩D.⽔分⼦变⼩3、能闻到汽油的⽓味是因为()A.分⼦有质量B.同种物质的分⼦性质相 C.分⼦在不停地运动 D.分⼦很⼩4、下列关于原⼦的说法错误..的是()A、原⼦是化学变化中的最⼩粒⼦B、原⼦在不断地运动C、有些物质是由原⼦直接构成的D、原⼦是不可再分的粒⼦5、原⼦虽⼩,但也有⼀定的质量,它的质量主要决定于()A.质⼦的质量B.核外电⼦的质量 C.中⼦的质量D.原⼦核中质⼦和中⼦的质量之和6、铁原⼦有26个质⼦,30个中⼦,其核外电⼦总数为( )A.26 B.30 C.56 D.47、决定元素种类的是()A、质⼦数B、中⼦数C、电⼦数D、中⼦数和核外电⼦数8、关于原⼦和分⼦的主要不同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原⼦⼩,分⼦⼤B. 在化学反应中原⼦不可分,分⼦可分C. 原⼦不能运动,分⼦不停地运动D. 原⼦之间没有间隔,分⼦之间有间隔9、下列关于⽔的叙述正确的是()A、⽔是由⽔元素组成B、⽔是由⽔分⼦构成C、⽔是由⽔原⼦构成D、1个⽔分⼦中含有氢原⼦和氧原⼦10、加油站必须粘贴的标志是:()11、能保持氧⽓化学性质的微粒是()A、氧元素B、氧原⼦C、氧离⼦D、氧分⼦12、发现原⼦中存在电⼦的科学家是()A汤姆森B卢瑟福C波尔D⽜顿13、质⼦是由什么构成的()A原⼦B夸克C电⼦D中⼦14、核电荷数取决于下列微粒个数中的()A、质⼦数B、质⼦数+中⼦数C、中⼦数D、都不对15、在原⼦结构中,微粒数⽬相同的是( )A质⼦数和中⼦数B质⼦数和电⼦数C中⼦数和电⼦数D都不相同16”表⽰氢原⼦,则保持⽔的化学性质的粒⼦是() A、、17、依据卢瑟福的原⼦⾏星模型理论,在原⼦中绕核⾼速旋转的是()A 核⼦B 电⼦C 质⼦D 中⼦A B C D18、科学研究发现:氮⽓不活泼,在3000℃时仅有0.1%的分⼦分裂。
第一章粒子的模型和符号知识点第一节模型和符号的建立和作用一、模型1、常见的模型:地球仪、细胞模式图、眼球模型等。
2、作用:代替客观对象。
3、好处:帮助认识和理解不能直接观察和复杂的事物。
4、形式:一个物体、一张图、一个表,一条线等。
5、水分子的模型及汽化过程。
二、符号1、形式:一个图形、一个字母。
2、好处:简单明了表示事物,可以避免由于外形不同的混乱,可以避免由于语言不同的混乱。
第二节物质与微观粒子的模型一、分子是由什么构成的1、分子是由比它更小的粒子原子构成的。
2、1803年英国道尔顿提出了原子的概念。
3、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在化学变化中原子是不能再分的。
4、分子:分子由原子构成。
化学变化中是可以再分。
分子是保持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不保持物理性质)。
物质通常由分子构成。
5、物质构成:微观上:分子(水、氧气、氢气等)、原子(铝、石墨、金刚石)、离子(氯化钠,硫酸铜晶体)。
宏观上:都由元素构成。
6、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是否生成新物质)7、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有变化,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
8、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一个氧分子由两个氧原子构成。
一个氢分子由两个氢原子构成。
二、不同的分子1、不同的物质由不同的分子构成。
2、由几百种原子可组成无数的分子(110多种元素)。
3、分子和原子都有一定的质量和体积。
4、原子的体积很小,其半径一般为10-10米的数量级。
5、分子和原子的质量非常小。
(10-26kg 数量级)。
6、不同种类的分子和原子其质量和体积不同。
第三节原子结构的模型一、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1、1803年英国道尔顿提出原子概念,建立原子实心球模型。
2、1897年英国汤姆生发现电子,建立西瓜模型。
3、1911年英国卢瑟福发现了原子核,建立了卫星模型。
4、1913年波尔建立了轨道模型。
二、原子核的结构1、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2、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中子不带电。
第一章基础知识复习第一节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1.在自然科学研究中,人们通过一定的科学方法,建立一个适当的模型来反映和代替客观对象,并通过研究这个模型来提示客观对象的形态、特征和本质,这样的方法就是。
2.模型可以是一幅、一张、或计算机图像,也可以是一个复杂的对象或过程的。
3.用符号能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还可避免由于事物外形不同和表达的文字语言不同而引起的。
第二节物质与微观粒子模型1.原子概念是由英国科学家提出的。
★2.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从宏观上是:物理变化新的物质生成;从微观上是:物理变化过程中,分子本身变化,改变的是;而化学变化则是分子本身。
★3.分子是物质的一种微粒,并且是物质性质的一种微粒;原子是的最小微粒。
★4.分子是由构成的,分子种类不同是因为:①由不同的原子构成;②由不同的原子构成;③原子的方式不同。
通过类比方法可以理解分子种类不同的原因:如单词do与go与原因类似;单词god与good与原因类似;单词god与dog与原因类似。
5.微观粒子很小,如原子的半径数量级是米;原子的质量数量级是千克。
第三节原子结构的模型1.电子是英国科学家发现的。
★2.原子模型:道尔顿提出的是模型;汤姆生提出的是模型;卢瑟福提出的是模型;波尔提出的是模型;现代科学家普遍认同的是模型。
3.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所做的著名的“α粒子轰击金属箔”实验中,大多数α粒子保持原来的运动方向,说明:;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的偏转,说明:;极少数α粒子被弹了回来,说明:。
4.认识原子结构的一种方法是用的粒子撞击、打碎核的方法。
★5.有关原子结构的知识:⑴绘制原子结构图:⑵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上,故有公式:;⑶不同种类的原子,其核内的不同;⑷因为一个质子带的正电荷,所以有等式:;一个电子带的负电荷,且整个原子电性,所以有等式:;⑸在所有的原子中,只有原子没有中子;⑹在原子中,质子数一定与中子数相等吗?⑺质子和中子都是由更小的微粒——构成的。
第一章粒子的模型与符号复习提纲§1-1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1.使用符号能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建立模型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事物。
★2.下列所出示的代表符号的是BCGH ,代表模型的是ADE FA地球仪;B t;Cρ;D 细胞模式图;E地图;F S=vt;G W.C.; H O23.读图:书本P3图1-2液态水与气态水的模型,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有:(1)水在状态变化中,水分子其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发生变化的只是分子之间的间隔;(2)气态水的水分子之间间隔最大;★(3)水的三态变化(物理变化)从分子角度看,其变化的本质是水分子本身没有(有或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而已。
§1-2物质与微观粒子模型1.电解水的实验中,发现水最终变成了两种不同的气体,分别是氢气和氧气,它们的体积比约为2:1 ,这是个化学变化(物理或化学)。
2.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原子的概念。
3.读图P5图1-4水分子电解模型图:(1)发现一个水分子通电分裂为 1 个氧原子和2个氢原子。
2个氧原子重新组合变1个氧分子,2 个氢原子重新组合变成1个氢分子;★(2)从中可知化学反应从分子这个角度看,是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再组合变成其它新的分子;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发生或不发生)变化,而原子的种类不发生(发生或不发生)变化;★(3)化学反应从微观角度看,分子可再分,而原子不可再分,所以原子是化学反应中的最小微粒。
4.水通电时,水分子最终变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它们的化学性质与水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不同或相同),★所以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注:当物质直接由原子构成时,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就是原子。
)★5.物质通常由分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但有些物质也可以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如铁、铜、铝等。
(注:联系后面一节中可知物质也可能由另一种粒子离子构成,所以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三大类)6.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氧分子,保持铁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铁原子,保持金刚石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碳原子。
第一章粒子的模型与符号复习提纲§1.1节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1、符号: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用到一些如录音机、随身听上类似的符号来表示事物,我们曾经用过的符号有:速度v、时间t、质量m、密度ρ、压强p、电流I、电压U、电阻R、冷锋、暖锋等,你可以对以前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我们生活中,用过的符号有:厕所符号、电源符号、交通标志等。
符号的作用和意义:用符号能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用符号可避免由于外形不同引起的混乱用符号可避免表达的文字语言不同而引起的混乱2、模型:建构模型常常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的到的事物。
一个模型可以是一幅图、一张表或计算机图像,也可以是一个复杂的对象或过程的示意。
模型可以表示很大或很小的事物,有些模型可以是具体形象的,而有的模型则是抽象的(如一个数学或科学的公式)。
§1.2物质与微观粒子模型1、分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分子在化学变化中是可分的,而原子是不可分的。
在水通电实验中,我们发现水分子变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它们不再保持水的化学性质了,该实验充分说明了:水分子是由两种不同的、更小的粒子构成的――氢原子和氧原子;这种比分子更小的微观粒子就是原子。
2、物质的构成:如右图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金属、稀有气体、少数非金属的固体如碳、硅。
3、①原子的种类比较多,现在已知的有几百种原子。
不同种类和不同数量的原子就能构成各种不同的分子,从而使自然界中有种类繁多的物质。
它们之间的互相组合就好比是26个英文字母可组合成无数个英文单词一样。
②构成分子的原子可以是同种原子,也可以是不同种原子。
③同种原子构成不同物质时结构是不一样的,如金刚石和石墨。
④原子是一种微粒,具有一定的质量和体积,通常原子半径一般在10-10米数量极,不同种类的原子质量不同,体积也不同。
§1.3原子结构的模型1、原子模型的建立:原子内部结构模型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
②历程:道尔顿原子模型(1803年)――实心球模型汤姆生原子模型(1904年)――西瓜模型(汤姆生发现原子中有电子,带负电)卢瑟福原子模型(1911年)―行星绕太阳模型(α粒子散射实验:原子核的存在)波尔原子模型(1913年)――分层模型电子云模型(1927年—1935年)―― 电子云模型2、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显电中性)4、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原子核所占的质量很大,但占据的体积很小。
核内质子和中子的质量接近,电子的质量所占的比重极小,几乎可忽略。
5、对质子和中子的内部结构的研究还在继续,科学家认为质子和中子是由更小的粒子――夸克构成,对夸克的研究已成为科学上的一个热点。
6、元素:科学上不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总称为元素。
7、同位素:原子中原子核内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相同的同类原子统称为同位素。
同位素在工业、农业、医疗、国防等方面由广泛的应用。
8、带电的原子――离子:原子得失电子形成带正、负电荷的离子。
带相反电荷的离子之间会相互作用,构成物质。
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微粒之一。
小结:物质的微观构成: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
物质的宏观组成: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
§1.4组成物质的元素1、元素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物质(纯净物)根据组成元素的不同可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4、物质的分类:5、常见的元素符号:①金属元素: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铜汞银铂金(钡锰锂铍)②非金属:碳硅硫磷氢氧氮氟氯溴碘③稀有气体:氦氖氩6、元素的分布:(不均匀)地壳中含量居前四位元素:、、、;人体中:、等;海水中、、、等。
§1.5表示元素的符号1、元素符号:国际上统一用拉丁文的第一个大写字母来表示来表示元素,当元素的第一个字母相同时,可再写上该元素名称的第二个字母以示区别。
2、元素符号的含义:既有宏观的含义,又有微观的意义。
①表示一种元素;②这种元素的1个原子。
3、表:元素、原子、离子、分子的涵义及相互关系:项目元素原子离子分子概念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涵义只分种类不论个数既可表示种类又可表示个数在化学反应中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不可分,但原子可以转变为离子可分为原子组成物质物质金属单质:Mg等稀有气体:He等少数非金属单质:C、Si等离子化合物:NaCl等……非金属单质:O2、H2等……1、熟练记住常见的16种元素符号:H、O、C、N、S、Si、Na、Fe、Cu、Cl、Ca、Ag、Al、I、K、P§1.6表示物质的符号1、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分子组成的式子称为化学式。
化学化的书写要注意规则:①单质化学式书写时要注意稀有气体通常用元素符号直接来表示它们的化学式。
金属和部分固态非金属单质的结构比较复杂,习惯上也用元素符号来表示它们的化学式。
氢气氧气氮气氟气氯气溴碘②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通常可以根据读法来写,且要注意通常用原子个数(或离子)最简单整数比表示。
化学化的读法:一般是从右向左读成“某化某”。
化学化所传递的信息:①表示某种物质;②表示该种物质的1个分子;③表示组成物质的元素种类;④表示该物质的1个分子中所含的原子及原子的数量。
2、离子符号:离子符号表示时在元素的右上角要标出该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带电原子团是较为复杂的离子,在书写时也要注意所带的电荷数。
3、化合价:①、单质里元素的化合价为:零价(化合价只在形成化合物时才表现出来)②、化合物里元素的正价总数与负价总数的代数和为:零②、记住常见的化合价:H、K、Na、Ag、NH4为+1价;Ca、Mg、Ba、Zn 、Cu、Fe(亚铁)、Hg为+2价;Al、Fe为+3价;F、Cl、NO3(硝酸根) 、OH(氢氧根)为-1价;O、S、SO4 (硫酸根)、CO3(碳酸根)为-2价;2、化合价的计算的总原则:①在化合物中所有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②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
根据元素化合价,正确写出化合物的化学式有三个步骤:①按一定顺序写出元素符号;②在元素符号正上方标出化合价;③再根据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写出分子中各元素的原子个数。
§1.7元素符号表示的量1、相对原子质量:涵义: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得数值,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无单位。
相对原子质量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
由于原子的主要质量集中在原子核上(电子的质量是质子质量的1/1834),所以:质子数+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2、相对分子质量:一个分子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总和。
3、关于化学式的计算:①求得该物质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②求得组成该物质得各种元素的质量比;③求得该物质中某种元素得质量分数;④结合第③种计算,在已知该物质的实际质量时,求得该物质中某种元素的实际质量八年级《科学》下第二章“空气与生命”复习提纲知识要点:一、空气1、空气是由几种单质和几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
2、空气的组成:(体积比)氮气:78% 氧气:21% 稀有气体:0.94% 二氧化碳:0.03% 其他气体和杂质0.03%3、空气的利用。
(1)氮是构成生命体蛋白质的主要元素。
氮气的用途:灯泡、食品中作保护气;制化肥、炸药、染料等;液态氮可作冷冻剂。
(2)氧气与人类的关系最密切。
氧气的用途:提供呼吸、急救病人、登山、潜水等支持燃烧、气焊、气割、炼钢等(3)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稳定,通电时能发出各种有色光。
用途:制作保护气;制成各种电光源;用于激光技术。
二、氧气和氧化1、氧气的物理性质:①通常情况下是一种无色、无味气体;②密度比空气大;③不易溶于水(或难溶于水);④三态变化,液态氧、固态氧呈淡蓝色。
2、氧气的化学性质:供呼吸、支持燃烧、化学性质较活泼、具有氧化性。
(1)硫在氧气中燃烧:S + O2===SO2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淡蓝色的火焰)铁在氧气中燃烧:3Fe+2O2 ==== Fe3O4燃烧时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注意:铁丝燃烧时要绑一根火柴来引燃,瓶底要放点水或细砂防止炸裂瓶底)3、氧化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
燃烧: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可引起爆炸缓慢氧化:速率缓慢的氧化反应,可引起自燃4、氧气的制取(1)实验室制取①实验室常用分解过氧化氢或加热高锰酸钾或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的方法来制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2H2O2 ====2H2O +O22KMnO4====K2MnO4+ MnO2 +O22KClO3 =======2KCl +3O2②实验室装置图课本45和46页③排水法(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或难溶于水)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因为氧气密度比空气大)(2)工业制法:分离空气发(属于物理变化的过程)5、催化剂。
一变:改变其他物质化学反应的速度二不变:(1)本身质量;(2)本身化学性质。
化学反应前后不变6、灭火和火灾自救(1)可燃物燃烧条件:(a)温度达到着火点以下;(b)跟氧气充分接触。
灭火方法:(a)温度达到着火点以下;(b)跟氧气隔绝。
(3)火灾自救及措施(看课本)三、化学反应与质量守恒1、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1)化合反应:A+B===C(2)分解反应:A===B+C2、质量守恒定律(1)定义: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定律叫质量守恒定律。
(2)质量守恒定律的解释反应前后:①原子种类没有变化;②原子数目没有增减。
(3)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量:①原子种类;②元素种类;③原子数目;④物质总质量3、化学方程式。
(1)定义: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2)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一是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二是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3)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方法和步骤。
(4)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①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②表示反应的条件③表示反应物、生成物间原子、分子个数比④表示反应物、生成物间的质量比4、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1)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依据:化学方程式能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间的质量比。
(2)计算步骤:设未知量==>写出化学方程式==>写出有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已知量==>列出方程求解==> 写出简明答案四、生物的呼吸1、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
(1)呼吸系统的组成。
主要由呼吸道和肺两大部分组成。
(2)呼吸运动吸气:肋间外肌、膈肌收缩==>肋骨向上向外移动(膈机顶部下降)==>胸腔容积扩大==>肺扩张,导致肺内气压减小==>外界气体进入肺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