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 格式:doc
- 大小:901.50 KB
- 文档页数:4
NO.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观念一】物质的变化定义: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实质:物质不发生变化;分子、原子不变,只是间隔发生了变化变化定义: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实质:物质发生了改变,分子也发生了变化化学变化原则:质量守恒定律(五不变两变两可变)表示:化学方程式→意义※判断的依据:是否有新的物质生成※注意事项:(1)物质的变化常常伴有一些现象的发生,如发光、放热、变色、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等,只能帮助我们判断某一已知的化学变化是否发生了,而不能作为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
如:电灯通电时发光、放热,是物理变化。
而且有的变化无明显现象。
(2)爆炸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
例如锅炉爆炸、车胎爆炸是物理变化。
※解题突破方法物质变化的辨析,从宏观上判断是否有新的物质生成,从微观上判断构成反应物的粒子是否发生了改变。
若变化后有新物质生成、构成反应物的粒子发生了改变,则是化学变化,反之,是物理变化。
【※知识须知】(1)化学反应常伴随有能量变化。
有的释放能量,有的吸收能量,在生活、生产、实验中,经常利用化学反应放出的热量,如烧煤做饭、取暖等。
(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温度、反应物的浓度、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和催化剂等。
(3)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可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但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没有发生改变。
(4)正确理解“催化剂”①要紧扣“一变二不变”。
“变”指的是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既能变快,也能变慢,不能片面理解成加快;“二不变”是指自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没有改变,物理性质可能改变。
②催化剂离不开特定的化学反应,离开化学反应讨论催化剂是没有意义的③对于同一反应,催化剂不是唯一的;对于不同反应,有不同的催化剂④催化剂不能增加或减少生成物的质量⑤催化剂不能决定反应能否进行。
【示例一】例1、下列变化中,没有新物质生成的是()A.铁铸成锅B.葡萄酿成酒C.木柴燃烧D.面包发霉例2、下列生产过程主要发生物理变化的是()A.沼气生产 B.石油蒸馏 C.转炉炼钢 D.高炉炼铁例3、古诗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
课题1.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基础篇】1.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A.有发热、发光现象B.有新物质生成C.有气体放出D.有物质状态的变化【答案】B【解答】解:由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可知,化学变化是生成新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则没有生成新物质。
故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
故选:B。
2.2020年1月以来,我国众志成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富有成效。
疫情防护期间,下列外出回家的操作步骤中,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登记身份信息B.用体温计测体温C.用洗手液洗手D.用消毒剂消毒【答案】D【解答】解:A、登记身份信息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
B、体温计测体温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
C、用洗手液洗手只是将手上的杂质冲洗掉,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
D、用消毒剂消毒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正确。
故选:D。
3.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汽油挥发B.食物腐烂C.葡萄酿酒D.蜡烛燃烧【解答】解:A、汽油挥发是由液态变为气态,只是状态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故A正确;B、食物腐烂有菌类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C、葡萄酿酒有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D、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
故选:A。
4.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应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用铜制作导线B.用生铁制作炊具C.用酒精作燃料D.用液氮冷冻食品【答案】C【解答】解:A、用铜制作导线是利用铜的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故A错;B、用生铁制作炊具是利用生铁的导热性和延展性,属于物理性质,故B错;C、用酒精作燃料是利用酒精具有可燃性,酒精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故C利用了化学性质,故C正确;D、用液氮冷冻食品是利用液氮气化吸热,使周围温度降低,利用了物理性质,故D错。
故选:C。
5.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有()A.颜色变化B.沉淀生成C.新物质生成D.气体生成【解答】解:A、B、D都只是化学变化中经常伴有的现象,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但并不是任何化学变化都一定有此现象,但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会生成新物质;故选:C。
学习过程一、复习预习我们知道在物质世界里,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也不断发生着变化。
例如,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水蒸气和冰、炎热的夏天食物易腐败、燃料能燃烧、钢铁制品在潮湿的环境会慢慢生锈等。
认识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的特点,掌握其规律,对于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是至关重要的。
这些现象各自的本质是什么,这节课主要一下学习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二、知识讲解考点1:物质的变化1.物理变化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化学概念、化学基础知识都是通过实验形成的,因此必须学会观察实验的方法。
下面观察几个演示物质变化的实验,主要观察变化前后物质的颜色、状态,列表记录。
实验1 水沸腾,有大量水蒸气冒出,玻璃片上有小水滴附着。
实验2 [说明]首先展示胆矾晶体,再把蓝色块状固体研碎成为蓝色粉末,观察胆矾发生的变化。
研磨后【思考】实验1、2有什么共同特征?以上两个实验在变化过程中只是形状或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像这种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1)物理变化的概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22)特征: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只是形状、状态(气态、液体、固体)的变化。
2.化学变化实验3 在两支试管中分别放入少量研碎前后的胆矾,并加入少量水,振荡得到澄清得到硫酸铜溶液。
再向两支试管里加入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观察现象。
【现象】两支试管都形成蓝色溶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立即生成蓝色沉。
这里的蓝色沉淀是氢氧化铜。
这个过程是胆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作用生成了新的物质氢氧化铜。
实验4由学生描述并记录实验现象:加入盐酸后立即有气泡产生,石灰石逐渐变小,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摸一下试管感觉到发热。
【思考】实验3、4有什么共同特征?这两个变化都有新的物质生成,这种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我们日常看到木材燃烧,铁生锈等都是化学变化。
在化学变化过程中除生成其他物质外,还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等。
这些现象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
重难点02 物质的变化【知识网络】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1.化学研究的对象物质的组成(物理都是由元素组成的)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本质区别是有无其他物质生成化学变化适用于一切化学反应用实验证明质量守恒定律白磷在密闭容器内燃烧2.质量守恒定律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宏观:元素种类、元素质量不变质量守恒的原因微观:原子种类、个数、质量不变注意反应前后其他量的“不变”“变”“可能变”定义: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涵义表示反应物、生成物间的质量比3.化学方程式表示反应物、生成物间的粒子个数比书写原则:以客观事实为基础;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书写步骤:写、配、注、等4.化学反应类型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非基本反应类型:氧化反应、还原反应、放热反应、吸热反应、中和反应(1)设未知量(2)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5.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3)写出相关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与相对分子质量的乘积以及已知量、未知量(4)列出比例式,求解(5)简明地写出答案【限时检测】(建议用时:30分钟)1.(2020•长沙市中考)酒精是一种常用的消毒剂,在抗疫期间被广泛使用。
下列有关酒精性质的描述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具有可燃性B.易挥发C.有特殊气味D.易溶于水2.(2020•淄博市模拟)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冰川融化B.轮胎爆炸C.玻璃破碎D.食物腐烂3.(2020•广州市中考)下列我国古代发明或技术中,主要原理不是化学变化的是( )A.炭黑制墨B.粮食酿酒C.胆矾炼铜D.燃放烟火4.(2020•沈阳市中考)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汽油挥发B.干冰升华C.光合作用D.石蜡熔化5.(2020•长春市中考)我国古代科技发展成果卓著,下列成果的应用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司南指示方向B.高温烧制陶瓷C.古代湿法炼铜D.谷物酿造美酒6.(2020•呼和浩特市中考)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案《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案11、教材分析案例章节:《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上册第一单元课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内容分析:本课题结合学生日常生活的一些典型事例,并通过实验、观察记录分析等活动,帮助学生建立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
透过化学变化时发生的现象揭示和抓住化学变化的特征,从而初步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变化的概念,了解化学学科研究问题的角度和方法。
教学方法:问题教学、分组协作学习、实验探究2、教学思路与设计在学生学习化学课程之前,学生已经接触过大量的化学变化实例,只不过他们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及他们的区别没有思考过,对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没有根本的认识。
因此本节课的基本任务就是要帮助学生建立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
本课题位于九年级化学上册起始部分,是学生接触到的第一个化学实验。
学生刚接触化学不久,对化学学科只有一个初步印象,知道什么是化学,但是怎样研究、利用什么方法研究物质并不清楚。
在毫无化学基础、从来没接触化学实验的前提下,如何正确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将是重要环节。
同时在这节课中,学生将会与化学实验第一次亲密接触,怎么进行实验,科学探究的方法是什么,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以后实验探究的学习。
3.教学目标分析知识与技能: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分清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学会归纳整理;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变化,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兴趣,培养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培养严谨务实的科学作风。
4.教学重难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判断5.教学设计框架教学设计流程一、物质的变化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视频]生活中的几种物质及其变化,对最后原子弹的爆炸进行评述。
考点02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1)宏观角度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
(2)微观角度化学变化过程中同时伴随着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
只有化学键断裂而没有新化学键形成的过程不是化学变化,如NaCl晶体的熔化。
(3)二者关系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但物理变化过程中一般没有化学变化。
(4)物质变化与性质的关系①图示2.化学反应的分类一轮回顾:强基固本专题一物质的组成、分类、变化化学用语考点导航1.辨析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判断的“三误区”(1)同位素原子间的相互转化不属于化学变化,因为化学变化中原子核不发生变化。
(2)存在化学键断裂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HCl溶于水,熔融氯化钠的电离等是物理变化。
(3)金属导电、吸附、胶体聚沉等属于物理变化;同素异形体之间的相互转化、煤的气化和液化等属于化学变化。
2.牢记常见化学术语的变化类型物理变化化学变化三馏①蒸馏②分馏干馏四色焰色反应①显色反应②颜色反应③指示剂变色反应五解潮解①分解②电解③水解④裂解十九化①熔化②汽化③液化④酸化⑤升华①氢化②氧化③水化④风化⑤炭化⑥钝化⑦催化⑧皂化⑨歧化⑩硝化⑪酯化⑫裂化⑬卤化⑭油脂的硬化3.常考易错的几种物质的变化与转化(1)结晶水合物失去结晶水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2)浓硫酸的吸水性属于物理性质,脱水性属于化学性质。
(3)煤的干馏、煤的气化、煤的液化、石油的裂化和裂解、蛋白质的变性、脱水、熔融盐导电、电解质溶液导电均属于化学变化;石油的分馏、蛋白质的盐析、焰色反应、升华、萃取、分液、吸附、盐析、金属导电、电离、易错点聚焦渗析均属于物理变化。
(4)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属于化学变化。
4.物质间转化的几个常见误区①S 燃烧不能直接生成SO 3而是生成SO 2。
②Al 2O 3、SiO 2、Fe 2O 3与H 2O 不反应,不能直接转化为 Al(OH)3、H 2SiO 3、Fe(OH)3。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物理变化1.概念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例如:汽油挥发、铁水铸成锅、蜡烛受热熔化等.2.物理变化的特征没有其他物质生成,仅是形状、状态(气体、液体、固体)的变化.二、化学变化1.概念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也叫化学反应例如:木柴燃烧、铁生锈等.2.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1)有其它物质生成. 常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2)常伴随能量变化. 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化学反应中伴随的现象有:发光、发热、变色、产生气体、沉淀,这些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
但有这些现象发生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注:现象只是判断的依据,不是根本,有发光、发热、生成气体现象的并非一定是化学变化。
3.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1)区别:是否有其它物质生成.(2)联系:化学变化中包含物理变化; 物理变化中不一定包含化学变化.4、物质的变化比较——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宏观:判断下列物质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1、矿石粉碎。
2、年久的铜制品上出现了“铜绿”。
3、手电筒按下按钮发光。
4、将食盐滴入到自来水中。
5、铁片在空气中生锈。
6、将石灰石碾成粉末。
7、碱式碳酸铜(铜绿)受热分解。
8、镁带在空气中燃烧。
9、用石灰水刷墙,墙渐渐变白。
10、将铁块煅烧打成一把刀。
11、植物的光合作用。
12、自行车轮胎受热爆炸。
三、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例如:颜色、气味、状态、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是否溶于水、挥发性、导电性等.下面我们重点介绍几个重要的物理性质.1.熔点和沸点当固体物质受热时,达到一定温度就会变为液态,这种过程叫熔化,物质的熔化温度叫做熔点.一般来说固体变成液体和液体变成固体的温度是相同的.液体沸腾的温度叫做沸点.物质的沸点随着大气压强的增大而升高.2.密度我们把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密度.四、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福鼎十中2011届中考化学总复习第一轮复习资料(02)班级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第一单元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考点二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基本考点考点1.物质的变化(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通常是物质的形状、状态发生变化。
(2)化学变化: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变化中常伴随有放热、发光、颜色变化、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
(3)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判断依据:有没有其他物质生成。
(4)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关系: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物理变化过程中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考点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1)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吸附性、导电性等。
(2)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稳定性、不稳定性、活泼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毒性等。
二、能力与综合考点考点3.化学变化与能量(实际应用考点)(1)化学变化不但生成新物质而且还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这种能量变化经常表现为热能、光能和电能的放出或吸收。
炸药、石油、煤炭、蓄电池等储存的能量,都是靠化学反应释放出来的。
(2)利用化学反应得到有用的物质或获取能量是人类开展化学研究的基本目的。
考点4.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关系(拓展考点)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物质的用途体现其性质。
若在使用物质的过程中,物质本身没有变化,则是利用了该物质的物理性质;若在使用过程中,物质本身发生了变化,变成了其他物质,则是利用了该物质的化学性质。
三、创新考点考点5.新情境题中物质性质的辨析(探究性考点)依据新情境题中所给物质的信息,分析、归纳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通过解答此类题目,培养同学们认识事物和概括知识的能力。
一、选择题1.(10福建省晋江5.)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A.钛合金制人造骨B.盐酸除铁锈C.液氧用于火箭发射D.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2.(10福建南安1.)下列各项产业群项目中,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A.化学纤维的合成与加工B.钨的冶炼与加工C.软件的开发与应用D.橡胶的合成与加3.(10,娄底1)我们生活在千姿百态的物质世界里,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也不断发生着变化。
下列生活中的常见变化中,只有物理变化的是A.纸张燃烧 B.冰雪融化 C.食物腐烂 D.铁钉生锈4.(10陕西)9.下列现象和做法,仅涉及物理变化的是【D】A.绿色植物 B.世博会开幕 C.电解水探究 D.相互划刻光合作用燃放烟花水的组成比较硬度5.(10揭阳)1.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东方之冠”(如右图)的主体结构是用国产Q460钢制成的。
下列有关Q460钢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强度高 B.能导电 C.耐腐蚀 D.抗震性好6.(10肇庆市)4.下列物质质量增加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是()A铜片在空气中加热 B.敞放的固体烧碱C.露天堆放的生石灰 D.干燥木材吸水7.(10南昌市)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海水晒烟 B.活性炭吸附冰箱内的异味 C.燃放烟花 D.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8.(10南京市)5.下列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A.蜡烛燃烧 B.花生霉变 C.瓷碗破碎 D.火药爆炸9.(2010·辽宁鞍山,1)下列典故中,从物质变化的角度分析,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是 A.司马光砸缸 B.凿壁偷光 C.火烧赤壁 D.铁杵磨成针10.(2010·辽宁鞍山,4)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常用来比喻老师的无私奉献精神,其中也包含着许多化学知识。
下列对诗句中涉及的化学知识分析不正确的是 A.诗句中涉及了化学变化 B.“丝”含有的物质是纤维素C.“泪”是指液态石蜡D.“灰”是指蜡烛燃烧产生的CO2等气体和炭粒11.(2010·辽宁鞍山,1)我们生活在绚丽多彩的物质世界里,下列色彩是由化学变化呈现出来的是A.雨后的彩虹 B.夜晚的霓虹灯 C.节日的礼花 D.彩色的图画12.(2010·山东莱芜,2)2010上海世博会开幕式上的精彩表演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焰火表演B.霓虹灯表演C.音乐喷泉D.气球升空13.(10邵阳1)生活中我们随处可见物质的变化。
下列主要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西瓜榨成汁 B.冰块化成水 C.木柴劈成快 D.粮食酿成醋14. (10内江13)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冰川融化B.酒精挥发C.光合作用D.矿石粉碎15.(10无锡1)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光合作用B. 食物腐败C. 磨制石器D.酒精燃烧16..(10贵港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冰雪融化 B.木材制成桌椅 C.纸张燃烧 D.湿衣服晾干17.(10连云港2)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牛奶变质B.光合作用C.海水晒盐D.白磷燃烧18.(10龙岩市1).看了《2012世界末日》,许多人都感觉自然灾害的频发足以毁灭我们的地球,灾害中常有如下现象发生,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冰雪融化B. 房屋倒塌C. 火山喷发D. 山体滑坡19.(10天津市2).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滴水成冰B.酒精燃烧C.玻璃破碎D.西瓜榨汁20.【10桂林5. 】生活处处有化学。
下列变化过程只有物理变化的是A.葡萄酿酒B.食品发霉C.水分蒸发D.煤气中毒21.【10福建宁德1】.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频频发生,这些自然灾害中常常伴随如下现象,其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房屋倒塌B.山体滑坡C.森林失火D.树枝折断22.【10乌鲁木齐市】2.下列说法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能导电B.硬度最大C.常温下呈气态D.会生锈23.【10新疆】5.下列俗语与物质的化学性质无关的是A.火上烧油B.百炼成钢C.玉不琢、不成器D.死灰复燃24.(10泰安)5.下列各图表示的变化中,只属于物理变化的是C29.(2010·甘肃兰州,1)生活中常常会发生一些变化,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樟脑球在衣柜中渐渐消失 B.吃进的食物一段时间后被消化了C.给电熨斗通电产生热能 D.在晾干的咸菜表面出现白色晶体30.(2010·甘肃兰州,17)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 红磷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并产生大量的白雾B. 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红色固体C. 打开浓盐酸的试剂瓶盖,一会儿瓶口会产生白烟D. 某同学在做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过程中,观察到试管中红棕色粉末逐渐变黑31.(2010·遵义,1)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葡萄酿酒B.水结成冰C.钢铁生锈D.红磷燃烧32.(10年云南玉溪1)下列操作或装置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O2性质验证B.电解水C.用玻璃刀裁划玻璃D.CO2性质验证33.(10株洲)1.下列过程或现象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酒精燃烧 B.食物腐烂 C.冰川融化 D.高炉炼铁34.(10菏泽1).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广泛应用于生产和生活中,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榨取果汁B.海水晒盐C.煤气燃烧D.干冰升华35.(10哈尔滨4).下列常见现象中,不发生化学变化的是()天然气燃烧大米霉变灯泡发光铁钉生锈A B C D36.(10大连32)下列变化中,善于化学变化的是()A.胆矾研碎B.空气液化C.钢铁生锈D.电灯发光37.(10宁夏1)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抹在墙壁上的石灰浆逐渐变硬B.用苛性钠干燥O2、H2C.石蕊溶液遇到酸溶液变成红色D.用生石灰制熟石灰二、填空简答题题1.(10,娄底20)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与我们的生活和生产息息相关。
现有如下几种物质:A.熟石灰 B.石墨 C.硝酸钾 D.甲烷请用上述物质的字母序号....填空(每空只填一种物质):(1)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2)可用于制铅笔芯的是__________;(3)能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______;(4)农田施用的复合肥料是__________。
2.(2010·遵义,11)请根据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用途之间的内在关系,填写下表中的空白(O表示氧原子,●表示碳原子)。
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3.(10年云南玉溪22)(5分)现有氮气、氧气、一氧化碳、甲烷、水、酒精、食盐、碳酸钙等八种物质,请按要求填写下列空白(用化学式填写)。
⑴约占空气总体积4/5的是______________ ;⑵最常用的溶剂___________________;⑶有毒性,可燃烧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⑷司机驾车前饮用的饮料中,不能含有的是______________ ;⑸日常生活中用来调味和防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