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六章 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复习教案 (新版)湘教版(1)
- 格式:doc
- 大小:3.36 MB
- 文档页数:10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认识区域位置和分布教案(新版)湘教版第一节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以及自然环境特征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东北地区图文资料的分析,引导学生归纳地理位置以及自然环境特征,同时培养学生对图文信息的获取、处理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人地协调的观点教学重点:东北地区的地形与气候教学时间:3课时教学过程:引入东北地区的大致范围在哪里?以什么地形为主?属于什么气候类型?地理位置东北地区的范围和面积活动读图6-1、6-2,完成下列任务说出东北地区在中国的大致方位,找出东北地区的邻国、临海、邻省(区)。
东北地区南北大约跨越多少纬度?主要位于哪一个温度带?估算辽东半岛与山东半岛之间的最近距离。
阅读材料:运用地图认识区域地理位置活动地理位置对生产生活、经济发展、交通运输等都有重要影响。
据此完成下列任务。
比较日本、中国、蒙古海陆位置的差异,举例说明海陆位置对这三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
比较东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海南岛的纬度位置差异,简要说明纬度位置对这三个区域农业生产的重要影响。
地形特征活动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任务。
读图6-6,找出东北地区主要的山脉和平原,说出东北地区的主要地形类型。
读图6-5、6-7,归纳东北地区的地势特征。
玲玲说,三江平原是由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冲积而成的。
她说得对吗?说一说你的判断依据。
阅读:“白山黑水”气候特征东北地区属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暖短暂。
阅读:东北地区的森林活动读图6-9、6-10、6-11,完成下列任务。
东北地区1月、7月平均气温值大体介于什么范围?与中国其他地方相比,东北地区的1月平均气温有什么特点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大体介于什么范围?据图归纳东北地区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
图6-14、6-15、6-16表示的是大连、长春、哈尔滨三个城市气温年变化曲线和逐月降水量,据此完成下列任务。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主要介绍了区域的基本概念、分类及特征,以及如何根据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因素来认识和分析不同区域。
本章内容是学生对区域地理学习的起点,对于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分析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内容前,已经对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积累,能够理解基本的地理位置概念,但对区域特征和分析方法的了解还较浅显。
此外,学生对于实际生活中的地理问题还缺乏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地理思维。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区域的基本概念、分类及特征;2.学会根据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因素来认识和分析不同区域;3.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分析能力;4.提高学生观察实际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并运用地理知识解决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区域的基本概念、分类及特征;根据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因素来认识和分析不同区域;2.难点:区域特征和分析方法的运用;实际生活中的地理问题解决。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区域案例,让学生了解区域特征及分析方法;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地理思维;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观察实际生活中的地理问题,运用地理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区域案例资料,如地图、图片、文献等;2.准备讨论话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3.设计实践操作环节,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区域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区域特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区域的基本概念、分类及特征,让学生了解区域地理学习的基本内容。
3.操练(10分钟)分析具体区域案例,如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与西部内陆地区的差异,让学生学会根据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因素来认识和分析不同区域。
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所属教材目录:湘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章认识区域第一节教材分析东北地区是我国非常具有特色的地区,在同类区域中具有很好的代表性,此节教材也能展示出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
地形气候图的运用能够使学生掌握学习自然地理的基本方法。
学情分析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初中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读图方法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并且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掌握了一些关于中国领土的知识,具备了这些知识和能力、方法之后再来学习中国的区域地理相对容易。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运用地图或资料说出东北地区的范围和面积、绝对位置和相对位置,学会描述地理位置的影响及其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读图,描述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2.在地图上找出东北地区主要的地形区,并归纳东北的地形特征,通过读东北地区的地形剖面图,归纳东北地区的地势特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东北地区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的了解,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初步形成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因地制宜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1.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
2.东北地区的地形特征。
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1.激情导入提高学生的兴趣2.合作探究,加强学生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3.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播放东北地区的文化现象和事物图片,导入本节课的学习。
教师提出问题:图片中的文化现象与事物的分布受什么影响?进入第一节《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的学习。
学生回答东北地区激发学生兴趣,进入课程的学习二.合作探究读图描述东北地区的位置教师补充从相对位置看,东北地区位于中国东北部,地处东北亚的核心位置,东、北两面与朝鲜、俄罗斯陆地相连,南临渤海和黄海,战略地位非常重要。
从绝对位置看,位于中纬度,属于温带,利于农业发展多种经营。
1.学生读图,同桌互相描述东北地区的海陆位置,找出东北濒临的海洋、邻国、邻省(省级行政区划),找出东北三省的省会,回顾东北三省的简称。
第一节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以及自然环境特征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东北地区图文资料的分析,引导学生归纳地理位置以及自然环境特征,同时培养学生对图文信息的获取、处理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人地协调的观点教学重点:东北地区的地形与气候教学时间:3课时教学过程:引入东北地区的大致范围在哪里?以什么地形为主?属于什么气候类型?地理位置东北地区的范围和面积活动读图6-1、6-2,完成下列任务说出东北地区在中国的大致方位,找出东北地区的邻国、临海、邻省(区)。
东北地区南北大约跨越多少纬度?主要位于哪一个温度带?估算辽东半岛与山东半岛之间的最近距离。
阅读材料:运用地图认识区域地理位置活动地理位置对生产生活、经济发展、交通运输等都有重要影响。
据此完成下列任务。
比较日本、中国、蒙古海陆位置的差异,举例说明海陆位置对这三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
比较东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海南岛的纬度位置差异,简要说明纬度位置对这三个区域农业生产的重要影响。
地形特征活动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任务。
读图6-6,找出东北地区主要的山脉和平原,说出东北地区的主要地形类型。
读图6-5、6-7,归纳东北地区的地势特征。
玲玲说,三江平原是由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冲积而成的。
她说得对吗?说一说你的判断依据。
阅读:“白山黑水”气候特征东北地区属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暖短暂。
阅读:东北地区的森林活动读图6-9、6-10、6-11,完成下列任务。
东北地区1月、7月平均气温值大体介于什么范围?与中国其他地方相比,东北地区的1月平均气温有什么特点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大体介于什么范围?据图归纳东北地区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
图6-14、6-15、6-16表示的是大连、长春、哈尔滨三个城市气温年变化曲线和逐月降水量,据此完成下列任务。
将上述三个城市按1月平均气温从高到低排序。
在上述三个城市中,年降水量最多的是哪一个?判断城市A、B、C的名称,并归纳东北地区的气候特征。
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教材分析本节是初中地理湘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一节。
这一节用一课时讲授,本节的内容是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东北地区的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
从本章开始逐步学习分析区域的具体方法,把区域分析深入到各个方面。
学生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我国四大地理分区的区域特征,初步掌握了分析区域特征的方法,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需要把这些知识进一步迁移和深化。
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根据地图说出东北地区的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邻国家和省区等地理位置特点,并对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进行简单分析、评价。
2、根据地图说出东北地区的主要地形区的名称,并总结归纳地理特征。
3、利用图文资料分析归纳东北地区的气候特点。
4、阅读气温和降水分布图,说出东北地区气温及降水分布存在的地区差异。
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析图小结东北的地形、气候特征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中国东北的自然环境,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热情。
教学设计导入新课由“东北三宝”人参、貂皮、鹿茸和几张图片导入新课《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先读P25阅读。
1、地理位置:出示6-1,6-2,完成活动题1、2,和P26 1、2、3.总结:1、范围:包括黑吉辽简称“东北三省”东北地区土地面积78.8万平方千米,占中国陆地总面积的8.2%。
2、绝对位置:(1)大体上位于120°E-135°E,40°N-53°N。
(2)自南向北跨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主要位于中温带。
3、相对位置:(1)位于我国东北部,地处东北亚的核心位置。
(2)东北两面与朝鲜及俄罗斯为邻,西接内蒙古自治区,南连河北省,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2、地理特征:读图6-6找出山脉、平原、丘陵,地形类型以上为主。
圈出几条河: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图们江、鸭绿江、辽河,完成活动题1、2、3。
小结:地形以平原、山地、丘陵为主,地表结构大致呈半环状的三带,外围是黑龙江、乌苏里江、图们江和鸭绿江等,中间是山地和丘陵,内部是广阔的平原。
第六章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一、教学目标1、通过读图,描述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
2、在地图上找出东北地区主要的地形区,并归纳东北的地形特征,通过读东北地区的地形剖面图,归纳东北地区的地势特征。
(重点)3、在地图上找出东北地区主要的河流,分析河流流向与地形的关系。
4、读东北地区各类气候图,归纳东北地区的气候特征,比较黑、吉、辽三省的气候差异,分析东北河流的结冰期与气候的关系。
5、运用图表认识东北地区的人口、民族和城市分布。
6、东北地区农业、工业的基本概况二、教学重难点1、学会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某地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
2、培养对图文信息的获取、处理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3、归纳东北地区的地势特征。
4、在地图上找出东北地区主要的河流,分析河流流向与地形的关系。
5、东北地区的重工业与其矿产资源的分布之间的联系6、东北地区的农业、工业的基本状况,培养学生思考分析、判断推理思维。
三、教学过程考点复习1、东北地区的大致范围在哪里?以什么地形为主?属于什么气候类型?2、说出东北地区在中国的大致方位,找出东北地区的邻国、临海、邻省(区)3、地理位置对生产生活、经济发展、交通运输等都有重要影响4、人口分布有什么特点?5、主要少数民族6、城市集中在交通干线沿线地区7、东北地区的矿产资源主要有哪些?它们主要分布在什么地方?教师点拨1、地理位置海陆位置:位于中国东北部,南部临渤海和黄海。
纬度位置:位于北半球中纬度。
相对位置:地处东北亚的核心位置,东、北两面与朝鲜及俄罗斯为邻;西接内蒙古自治区;南连河北省,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
2、地形类型东北地区以平原、丘陵和山地为主。
3、地表结构东北地区地表结构大致呈半环状的三带:外围是黑龙江、乌苏里江、图们江和鸭绿江等流域的低地。
中间是山地和丘陵。
内部则是广阔的平原。
4、气候特点:冬季漫长寒冷、降雪较多;夏季短促温暖、降水集中。
5、中部和南部平原地区人口多,山区人口偏少。
受地形、气候、交通、经济、历史等因素的影响,东北地区的人口分布很不均匀。
八年级《地理》下册(湘教版)第六章第一节《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东北地区的位置、范围;简要评价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知道东北地区的地形特征、气候特征以及河流分布概况。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读图,描述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
(2)在地图上找出东北地区主要的地形区,并归纳东北的地形特征,通过读东北地区的地形剖面图,归纳东北地区的地势特征。
(3)在地图上找出东北地区主要的河流,分析河流流向与地形的关系。
(4)读东北地区各类气候图,归纳东北地区的气候特征,分析东北河流的结冰期与气候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东北各地自然环境差异大,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增强认识自然环境、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
三、教学难点:东北地区的气候特征四、教学准备:PPT课件,学生预习本节课的内容。
五、教法学法读图分析法、合作探究法等。
六、教学过程图片导入,展示反映东北地区地理特色的景观图片,东北三宝、三江平原、长白山天池、雾凇、东北地区乡村冬季景观、大兴安岭地区森林图片,使学生对东北地区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一、地理位置出示“东北地区在中国的位置图”,“东北地区的范围及行政区划图”,引导学生完成下列问题:①说出东北地区在中国的大致方位。
②找出东北地区包括省级行政区及邻国、临海、邻省(区)。
③东北地区南北大约跨越多少纬度?主要位于哪一个温度带?④说一说东北地区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阅读“运用地图认识区域地理位置”,老师进行指导总结。
二、东北地区的地形特征出示“东北地形图”,读图找出东北地区的辽河平原、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辽河、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鸭绿江。
试着归纳东北地区地形分布的特征。
出示“沿东经125°东北地区剖面图”和沿“北纬45°东北地区剖面图”,学生试着归纳东北地区的地势特征。
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
生:东北地区位于中国东北部。
师:东北地区位于中国东北部,地处东北亚的核心位置,东、北两面与朝鲜及俄罗斯为邻;西接内蒙古自治区;南连河北省,与山东半岛隔海相
师:东北地区的地形以平原、丘陵和山地为主,地表结构大致呈半环状的三带:外围是黑龙江、乌苏里江、图们江和鸭绿江等流域低地,中间是山地和丘陵,内部则是广阔的平原。
东北地区境内主要的河流有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嫩
师:东北地区自南向北跨暖温带、中温带和寒温带,主要位于中温带。
东北地区的自然特征:冷湿。
师:东北地区人口分布不均匀。
中部和南部平原地区人口多,工业和交通运输发达的地区人口多,北部和东部山区人口少。
东北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区之一,
师:东北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有玉米、大豆、水稻、小麦等。
粮食作物主要分布在东北平原,其中小麦主要分布在东北的平原地区;玉米以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相对集中;水稻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和水源较多的山间盆地;大豆主要分布在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