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标准是农药产品质量技术指标及其相应检测方法标准化的合理规定
- 格式:docx
- 大小:21.92 KB
- 文档页数:7
农业生产标准化管理规定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对食品安全意识的提高,农业生产标准化管理日益重要。
为了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保障农民的利益和消费者的健康,制定农业生产标准化管理规定是必要的。
本文将从农产品质量标准、农田管理、农药和肥料使用以及农业产业化等方面探讨农业生产标准化管理规程。
一、农产品质量标准农产品质量标准是指为了揭示农产品的质量特点、确定农产品质量等级和质量标准,防止农产品质量欺诈行为,在农产品交易中起到规范作用的一系列规定。
农产品质量标准是制定农业标准化的基础,对于农作物、畜牧产品和水产品等都应有相应的标准。
农产品质量标准应包括以下方面内容:农产品的外观要求、形态结构特征、色泽和气味;农产品的营养成分分析与测定方法;农产品的有害残留物限量标准和检测方法;农产品的加工质量和食品安全要求等。
农产品质量标准应经过科学论证和实地调查研究,确保其科学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二、农田管理农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农田管理是农业生产标准化的关键环节。
农田管理应包括土地利用规划、土壤调理、灌溉和排水、有机肥料利用和土壤污染防治等内容。
土地利用规划是农田管理的起点,应根据土地质量和农产品需求,合理规划农田的种植结构和利用方式,避免随意扩大种植规模和单一作物连种连收的问题。
土壤调理是改善土壤质量的关键措施,包括土壤施肥、改良和保育等。
合理使用有机肥料、矿物肥料和微生物肥效剂,保持土壤肥力持久稳定,防止土地质量退化。
灌溉和排水是保障农田水分供应和农田排水的重要环节。
合理利用水资源,推行节水灌溉技术,确保作物需水和排水要求。
有机肥料的利用是农田管理的重要内容,应推广有机肥料的应用,减少农药和化肥对土壤和环境的污染。
三、农药和肥料使用管理农药和肥料的使用对农业生产起到重要作用,但也存在着环境污染和人体健康风险问题。
农业生产标准化管理规程应包括农药和肥料的使用规范和安全管理要求。
农药使用规范应包括农药的种类、用量、使用方式、使用时间和作物安全期等内容,并要求农民必须按照农药说明书和相关标准进行正确使用,防止农药残留超标。
(续第3期第18页)标签上的农药证件指通常所说的“三证”,即农药登记证、生产批准证和产品标准号。
农药登记证包括农药临时登记证、农药正式登记证、农药分装登记证、卫生用农药临时登记证和卫生用农药正式登记证。
农药临时登记证号,以LS 开头,即“临时”的汉语拼音缩写,其编号原则是在LS 后顺序加注产品登记的年号和产品编号,如LS 20140025。
农药正式登记证号,在PD(品登)后顺序加注产品登记的年号和产品编号,如PD20040321;但有特例,如PDN37-96。
卫生用农药临时登记证号,以WL 开头,如WL20120525。
卫生用农药正式登记证号,以WP 开头,如WP20120032。
农药分装登记证号,其编号通常为LS AFBC (或PDAFBC),其中A 为所分装产品的农药登记证号;F 为“分装”的意思,是分装登记证的标志;B 为生产企业取得农药分装登记证的年份,用两位数表示;C 为该分装产品在当年的顺序编号,如LS 20140137F140047、PD20102152F080050。
农药临时登记证有效期为1年,可续展,累积有效期不得超过3年;正式登记证有效期为5年,可续展;分装登记证有效期为1年,可续展。
生产批准证包括生产许可证和生产批准文件。
农药企业生产有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农药,应获得生产许可证。
其编号为XK13******,其中XK 为许可证标记,13为行业代号,有效期为5年。
农药企业生产尚未制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但已有企业标准的农药,应获得农药生产批准文件,其编号为HNPaa******,其中HNP 为化学农药批准证书“化农批”三字的拼音缩写,aa 为省(市区)代码。
批准文件新领证书有效期为2年,换证有效期为5年。
农药标准是农药产品质量的技术指标及其检测方法标准化的规定。
每一个商品化的农药都必须制订农药标准,并有相应的标准号。
农药标准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
每一项农药标准都有一个由标准代号、顺序号和年号组成的特定编号。
农药标准是农药产品质量技术指标及其相应检测方法标准化的合理规定。
农药标准按其等级和适用围分为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
国际标准又有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标准和世界卫生组织(WHO)标准两种。
国家标准由各国自行制订。
我国的农药标准分为三级:企业标准、行业标准(部颁标准)和国家标准。
农药“三证”指农药准产证、农药标准证和农药登记证。
“三证”以产品为单位发放,即每种农药产品,同一种农药产品不同厂家生产,都有各自的“三证’。
农药原药的质量标准知识1、纯度纯度即原药中有效成份的含量,以百分率表示。
纯度是原药质量的主要指标,有效成分含量百分率越高质量越好。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的农药原药质量标准,纯度应在90%以上。
在我国的农药质量标准中,原药的纯度一般也能达到90%以上。
纯度低的农药原药中杂质的含量就高,原药中杂质过多有以下害处:(1)可能会对作物产生药害。
2000年在省梅河口市稻田使用苄嘧磺隆出现药害,造成稻苗死亡。
苄嘧磺隆对稻苗的安全性较好,一般不会产生药害。
据初步研究表明:产生药害的原因是苄嘧磺隆中的杂质JP-003和JP-004含量超标。
(2)杂质较多会增高原药对人的毒性。
例如甲胺磷的纯品对大鼠的LD50为30mg/kg体重,而国有的厂家生产的50%甲胺磷乳油对大鼠的LD50为13.6mg/kg,说明毒性增高,其原因为甲胺磷原油中有5种杂质的含量较高,而且这5种杂质的毒性也较甲胺磷纯品的毒性为高。
(3)原药中杂质都对以有效成分分子中含有某元素或某原子团的量计算有效成分含量的化学分析法失去原有的准确度。
由于杂质中同样含有与有效成分相同的元素或原子团,使测定的结果产生偏差,不能反映原药及其制剂中有效成分的真实含量。
(4)原药中的杂质还给加工粉剂带来困难,因为杂质的存在使原药的凝固点下降,不易粉碎。
(5)原药的杂质能降低有效成分的稳定性,而且随着农药的使用,杂质进入环境之中,造成污染。
所谓农药“三证”就是农药产品出厂前,应当经过质量检验并附具有产品质量检验合格等相关信息的证明。
农药“三证”,缺一不可。
正确识别农药“三证”,有利于预防假劣农药,维护好农民朋友自身的合法权益。
在此,孝感市消委提示广大农民朋友们:购买农药时,请认真识别农药“三证”。
1、农药登记证:临时登记证是以LS 或WL开头。
正式(品种)登记证号以PD、PDN或WP、WPN开头。
分装农药的尚需办理分装登记证号。
2、生产许可证号:农药生产许可证号格式如XK13?067009(40%水胺硫磷乳油),农药生产批准文件号格式如HNP33055??C0440(58%车草宝可溶性粉剂)。
3、质量标准证:我国农药质量标准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三种,其证号分别以GB或Q等开头。
凡是不以上述LS、PD、XK、Q等英文开头的“三证”号,往往是自己编写的,不受法律保护,其质量值得怀疑。
农药”三证”指农药生产许可证或者农药生产批准文件、农药标准和农药登记证。
”三证”以产品为单位发放,即每种农药产品,同一种农药产品不同厂家生产,都各有各自的”三证”。
1.国家实行农药生产许可制度农药属精细化工产品,生产农药的企业需要具备特定的设备、设施、技术条件及管理素质,方能保证产品质量,并使全国范围内生产厂点有个合理布局,控制生产厂点的数量。
为此国家规定:开办农药生产企业(包括联营、设立分厂和非农药生产企业设立农药生产车间),应经企业所在地省级化学工业行政管理部门审核同意后,报国务院化学工业行政管理部门批准。
农药生产企业被批准后,生产有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农药的,应当向国务院化学工业行政管理部门申请农药生产许可证。
生产尚未制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但已有企业标准的农药的,应当经省级化学工业管理部门审核同意后,报国务院化学工业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发给农药生产批准文件。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生产未取得农药生产许可证或者农药生产批准文件的农药。
2.农药标准农药标准是农药产品质量技术指标及其相应检测方法标准化的合理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是指为规范、统一农业产品及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水平,防止农业生产、流通中的各种质量和安全问题,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国家制定的基于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具有普遍适用性的技术规范、检测方法、分类和编码、标识和标签等一系列技术要求和程序,是农业领域质量和安全保障的基础和保障。
农业行业标准的种类主要有以下几种:1、产品标准。
指对农业生产每种产品的质量和技术要求的规定。
比如:粮食、蔬菜、水果等。
2、技术标准。
指农业生产中的工艺流程、设备制造、管理等方面的技术要求,如:肥料、农药等。
3、检测标准。
指农产品的检测方法和要求。
如:农药残留、微生物污染等指标的检测方法和要求。
4、编码标准。
指对农产品的名称、等级、包装规格等编码要求的规定。
如:水果的品种、规格、颜色等。
5、标识标签标准。
指对农产品质量、产地、等级、规格、包装等信息显示的标识和标签。
农业标准的制定有助于农产品市场化和消费者权益保障,具有以下重要作用:1、规范生产和流通。
农业标准规范了农产品生产和流通中的工艺、技术、检测等各个环节,保证了农产品安全和质量的稳定性。
2、促进标准化生产。
标准化生产有助于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增加农民的收入。
3、加强监管和管理。
农业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执法监管部门和企业都有助于加强对农产品的监管和管理。
4、提高消费者信任。
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是直接关系到消费者安全和健康的,制定和执行农业标准有助于提高消费者对农产品的信任和信心。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制定的主管部门是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设立了中国标准化协会,专门负责农业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工作。
中国标准化协会也通过设立标准委员会,进行更细致、系统化的标准制定。
同时,为了保证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的质量和科学性,标准的制定要充分考虑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可推广性,制定标准的过程应该透明、公开、民主,应该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确保标准的合理性和适应性。
农药标签知识(3)农药证件作者:吴志华来源:《湖南农业》 2015年第4期湖南省农药检定所(410005) 吴志华(续第3期第18页)标签上的农药证件指通常所说的“三证”,即农药登记证、生产批准证和产品标准号。
农药登记证包括农药临时登记证、农药正式登记证、农药分装登记证、卫生用农药临时登记证和卫生用农药正式登记证。
农药临时登记证号,以LS开头,即“临时”的汉语拼音缩写,其编号原则是在LS后顺序加注产品登记的年号和产品编号,如LS20140025。
农药正式登记证号,在PD(品登)后顺序加注产品登记的年号和产品编号,如PD20040321;但有特例,如PDN37-96。
卫生用农药临时登记证号,以WL开头,如WL20120525。
卫生用农药正式登记证号,以WP开头,如WP20120032。
农药分装登记证号,其编号通常为LSAFBC(或PDAFBC),其中A为所分装产品的农药登记证号;F为“分装”的意思,是分装登记证的标志;B为生产企业取得农药分装登记证的年份,用两位数表示;C为该分装产品在当年的顺序编号,如LS20140137F140047、PD20102152F080050。
农药临时登记证有效期为1年,可续展,累积有效期不得超过3年;正式登记证有效期为5年,可续展;分装登记证有效期为1年,可续展。
生产批准证包括生产许可证和生产批准文件。
农药企业生产有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农药,应获得生产许可证。
其编号为XK13******,其中XK为许可证标记,13为行业代号,有效期为5年。
农药企业生产尚未制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但已有企业标准的农药,应获得农药生产批准文件,其编号为HNPaa******,其中HNP为化学农药批准证书“化农批”三字的拼音缩写,aa为省(市区)代码。
批准文件新领证书有效期为2年,换证有效期为5年。
农药标准是农药产品质量的技术指标及其检测方法标准化的规定。
每一个商品化的农药都必须制订农药标准,并有相应的标准号。
农产品行业农产品质量检测与认证标准农产品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其质量安全直接关系到民众的生命健康。
为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各国都制定了一系列的质量检测与认证标准。
本文将从国内外的角度出发,探讨农产品行业的质量检测与认证标准,并分析其对行业和消费者的影响。
1. 国内农产品质量检测与认证标准1.1 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在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法律法规基础主要包括食品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以及相关部委制定的规章和标准。
这些法律法规规范了农产品的生产、流通、销售环节中的质量检测与认证要求。
1.2 农产品质量认证体系为确保农产品质量的稳定和安全,中国建立了一整套的农产品质量认证体系,包括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有机农产品认证、绿色食品认证等。
这些认证标准旨在提高农产品的质量,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1.3 农产品质量检测技术标准农产品的质量检测涉及到多个参数和指标,如农药残留、重金属含量、营养成分等。
中国制定了一系列的农产品检测技术标准,确保产品的质量安全。
2. 国际农产品质量检测与认证标准2.1 CODEX食品法典委员会CODEX食品法典委员会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共同设立的食品标准制定机构。
其制定的食品安全与质量标准被广泛应用于各个国家和地区,对农产品的质量检测与认证有重要影响。
2.2 国际农业标准组织国际农业标准组织是一个以制定国际农产品质量标准为目的的国际组织。
其制定的标准促进了农产品的贸易和流通,提升了全球农产品质量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2.3 ISO国际标准组织ISO国际标准组织制定了一系列的标准,其中包括了与农产品质量检测与认证相关的标准,如ISO 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标准和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对全球农产品行业的质量提升起到了积极作用。
3. 农产品质量检测与认证标准的影响3.1 对农产品行业的影响农产品质量检测与认证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推动了农产品行业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发展。
农资新手必看——培训资料(上)一、什么是农药二、农药基本作用三、农药如何分类四、农药的名称五、什么是无公害农药六、农药的“三证”及标准七、农药的存放八、农药的包装符号及含义九、如何辨别农药的质量十、识别农药标签九项注意一、什么是农药是指用于预防、消灭或者控制危害农业、林业的病、虫、草害等有害生物,以及有目的地调节植物、昆虫生长的化学药品,或者来源于生物、其他天然物质的一种物质或者几种物质的混合物及其制剂。
二、农药基本作用1、基本性能各种农药原药的理化性质相差甚远,配制成制剂所选用的表面活性剂也不同,并不是所有的表面活性剂都可用在农药中。
作为农药助剂的表面活性剂应具有如下基本性能:首先适合农药加工和应用的目的,有助于充分发挥药效;其次,在实际使用条件下对作物安全,对人、畜、鱼类毒性小;再其次,所配制剂稳定,在有效储存期内不变质且使用方便,安全;最后,资源丰富,成本低廉。
因而,农药用表面活性剂即应运而生,并常冠以特殊的商品名,如农乳700#、农助2号等。
2、对农药的增效性一般而言,表面活性剂是农药的非生物活性组分。
但由于农药是撒施在作物上使用的,农药中的表面活性剂对靶标生物将产生影响。
表面活性剂对农药的增效性是表面活性剂作用于靶标生物产生有效影响的表现。
表面活性剂改善了农药在生物体表面(植物叶面和虫体表面)的分布和附着,增加生物体对药剂的吸收,甚至增加药剂在生物体内的输导,从而提高了农药的生物活性。
如,茶皂素对哒螨灵有显著增效作用;由振国等人的研究表明:表面活性剂Silwet.L77和Sco-lil 显著降低了普杀特药液的表面张力,因而显著提高了其在叶片上的喷后附着量;DucholtZ研究了几种表面活性剂对RH0007(Hy-brex)在冬小麦植物体内输导和吸收,结果显示,在不同表面活性剂存在下,叶面对药物吸收增加了0.7-1.5倍。
Joel Coret等人通过对C14草甘膦和C14绿麦隆在非子型表面活性剂-药剂-植物表皮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表明,表皮的输导随EO值不同而变化。
农业标准化与农产品质量安全武威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站周永锋一、农业标准化的基本概念农业标准化是指运用“统一、简化、协调、优选”的标准化原则,对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通过制定标准和实施标准和实施管理,促进先进的农业科技成果和经验迅速推广,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促进农产品的流通,规范农产品市场秩序,指导生产,引导消费,从而取得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以达到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和竞争力为目的一系列活动过程二、农业标准化方法原理农业标准化方法原理是在标准化原理基础上的发展和延伸,是指导农业标准制定及实施过程更为科学有效的方法,具体有如下四个方面。
1.简化原理具有同种功能的标准化对象,当多样性的发展规模超出可必要的范围时。
即可消除其中多余的、可替换的和低功能的环节,以保持其构成的精炼、合理,使总体功能最佳。
2.统一原理一定时期,一定条件下,对农业标准化对象的形式、功能、或其他技术特性确定的一致性,应与被取代的事物功能等效。
从农业现代标准化的角度来说,统一的实质是使对象的形式、功能(效用)或其他技术特性具有一致性,并把这种一致性通过农业标准确定下来。
统一化的目的是消除由于不必要的过程多样化而造成的混乱,为农业生产的正常活动建立共同遵循的秩序。
当然农业过程中还有一些事情不能统一的现象,如不同经纬度或不同生态条件下的同一种作物播种时间,就无法统一;同一作物的种植密度在适宜生长的环境中不同区域也无法统一。
但这并不能证明统一化原理的不适用。
3.协调原理农业标准系统的功能有赖于每个标准本身的功能,以及每个相关标准之间相互协调和有机联系来保证。
为使农业标准系统有效地发挥功能,必须使农业标准系统在相互因素的连接上保持一致,使农业标准内部因素与外部约束条件相适应,从而为农业标准系统的稳定创造最佳条件。
协调原理的主要应用方面:农业标准内部系统之间的协调;相关农业标准之间的协调;农业标准系统之间的协调。
4.优化原理按照特定的目标,在一定的限制条件下,对农业标准体系的构成及其相互关系进行选择,设计或调整,使之达到最理想的效果。
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董洪岩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粮食和其他农产品产量大幅度增长,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大体平衡、丰年有余,基本上解决了全国人民的吃饭问题。
长期以来农药、兽药、饲料及添加剂、肥料、动植物激素等农资的使用和近年来的不断增加,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同时也造成环境污染和产品中的残留问题。
正是由于这些方面的原因,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成了近年来社会关注的突出问题。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提高农产品质量,保障农产品安全,是提高我国人民生活质量和增强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需要,也是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
今天让我介绍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的基本情况,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主要包括:法律法规体系、标准体系、检测检验体系、认证体系、示范推广体系、信息支持体系和执法监督体系。
我这里简要介绍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法律法规体系、标准体系和检验检测体系。
一、法律、法规体系(一)中国人民共和国农业法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是这次修改增加的重要内容,修订草案主要作了以下规定:一是国家采取措施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质量,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和质量检验检测监督体系,制定保障消费安全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农产品强制性标准,禁止生产经营不符合强制性标准的农产品。
二是国家支持建立健全优质农产品认证和标志制度。
扶持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
符合标准规定的农产品,可以申领绿色食品标志、有机农产品标志。
建立农产品地理标志制度。
三是建立健全农产品加工制品质量标准,加强对农产品加工过程的质量安全管理和监督,保障食品安全。
四是健全动植物防疫、检疫体系,加强监测、预警和防治,建立重大疫情和病虫害的快速扑灭机制,建设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实施植物保护工程。
五是采取措施保护农业生态环境,防止农业生产过程对农产品的污染。
六是对可能危害人畜安全的农业生产资料的生产经营依法实行登记或者许可制度,建立健全农业生产资料安全使用制度。
农药标准是农药产品质量技术指标及其相应检测方法标准化的合理规定。
农药标准按其等级和适用范围分为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
国际标准又有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标准和世界卫生组织(WHO)标准两种。
国家标准由各国自行制订。
我国的农药标准分为三级:企业标准、行业标准(部颁标准)和国家标准。
农药“三证”指农药准产证、农药标准证和农药登记证。
“三证”以产品为单位发放,即每种农药产品,同一种农药产品不同厂家生产,都有各自的“三证’。
农药原药的质量标准知识1、纯度纯度即原药中有效成份的含量,以百分率表示。
纯度是原药质量的主要指标,有效成分含量百分率越高质量越好。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的农药原药质量标准,纯度应在90%以上。
在我国的农药质量标准中,原药的纯度一般也能达到90%以上。
纯度低的农药原药中杂质的含量就高,原药中杂质过多有以下害处:(1)可能会对作物产生药害。
2000年在吉林省梅河口市稻田使用苄嘧磺隆出现药害,造成稻苗死亡。
苄嘧磺隆对稻苗的安全性较好,一般不会产生药害。
据初步研究表明:产生药害的原因是苄嘧磺隆中的杂质JP-003和JP-004含量超标。
(2)杂质较多会增高原药对人的毒性。
例如甲胺磷的纯品对大鼠的LD50为30mg/kg体重,而国内有的厂家生产的50%甲胺磷乳油对大鼠的LD50为13.6mg/kg,说明毒性增高,其原因为甲胺磷原油中有5种杂质的含量较高,而且这5种杂质的毒性也较甲胺磷纯品的毒性为高。
(3)原药中杂质都对以有效成分分子中含有某元素或某原子团的量计算有效成分含量的化学分析法失去原有的准确度。
由于杂质中同样含有与有效成分相同的元素或原子团,使测定的结果产生偏差,不能反映原药及其制剂中有效成分的真实含量。
(4)原药中的杂质还给加工粉剂带来困难,因为杂质的存在使原药的凝固点下降,不易粉碎。
(5)原药的杂质能降低有效成分的稳定性,而且随着农药的使用,杂质进入环境之中,造成污染。
所以要尽可能提高原药的纯度,减少杂质的含量。
2、酸碱度酸碱度既是原药的质量指标也是制剂的质量指标。
酸碱度是指农药原药及其制剂中含游离酸或游离碱的数量,或其氢离子浓度。
限制酸碱度的目的主要是降低贮存过程中农药原药和制剂中有效成分的分解作用,防止制剂物理性能改变及其使用时产生药害。
此外还可以用作评估农药对包装材料腐蚀性的参考。
FAO对原药及制剂及制剂酸碱度的质量标准均以酸度(H2SO4的含量百分数)或碱度(NaOH的含量百分数)表示,对原粉一般要求为<0.1%~0.2%,原粉及制剂的酸碱度有时以PH值表示。
我国对农药原药规定以酸度或碱度表示,对制剂大多规定以PH值表示。
3、水分含量水分含量既是原药又是制剂的质量指标。
限制农药原粉中水份含量的目的是降低有效成分的分解作用,保持化学稳定性。
对粉剂、可湿性粉剂来讲限制水分含量可使制剂保持良好的分散状态,喷洒时能很好的分散到叶面上。
FAO在1971年后颁布的农药质量标准中,对农药原药及乳油、部分可溶性粉剂等剂型均有水分含量指标,而对粉剂、可湿性粉剂即无水分含量指标。
我国对粉剂的水分含量要求不大于1.5%。
但是因加工粉剂所用填料种类不同,其吸水性能有差异,有的填料吸水性强,即使水分含量高些,也不影响粉剂的分散性能;有的填料吸水性能弱,即使水分含量不太高,也会影响粉剂的分散性,因此用控制水分含量以保证粉剂的分散性的办法是不可靠的,用粉剂的流动性指标控制粉剂的分散性比用水分含量控制的办法更有效。
我国在粉剂类农药制剂的质量标准中没有流动性指标,而用限制水分含量控制其分散性。
农药产品标签通则GB20813-2006前言本标准的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的。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农药标准化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由农业部农药检定所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叶纪明、刘绍仁、宗伏霖、陈景芬、杨峻。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农药产品标签设计制作的基本原则、标签应标注的基本内容和其他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商品农药(用于销售,包括进口)产品的标签设计和制作。
本标准不适用于出口农药以及属农药管理范畴的转基因作物、天敌生物产品的标签设计和制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农药产品标签通则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4839 农药通用名称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农药标签农药包装容器上或附于农药包装容器的,以文字、图形、符号说明农药内容的一切说明物。
3.2 农药包装容器农药包装作为销售和使用的基本单元的任何包装形式。
3.3 农药通用名称由标准化机构批准的农药产品中产生作用的活性成分的名称。
3.4 农药商品名称由农药登记审批部门批准的,用来识别或称呼某一农药产品的名称。
3.5 安全间隔期最后一次施药至作物收获时允许的间隔天数。
3.6 质量保证期在规定的贮存条件下保证农药产品质量的期限。
在此期限内,产品的外观、有效成分含量等各项技术指标应符合相应标准的要求。
4 基本原则4.1 农药标签标示的内容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并符合相应标准的规定和要求。
4.2 农药标签标示的内容应真实,并与产品登记批准内容相一致。
4.3 农药标签标示的内容应通俗、准确、科学,并易于用户理解和掌握该产品的正确使用。
5 应标注的基本内容5.1 产品的名称、含量及剂型5.1.1 农药产品名称可以为农药的商品名称,也可以为农药的通用名称或由二个或二个以上的农药通用名称简称词组成的名称。
一个农药产品,应使用一个产品名称。
5.1.2 农药产品名称应以醒目大字表示,并位于整个标签的显著位置。
5.1.3在标签的醒目位置应标注产品中含有的各有效成分通用名称的全称及含量,相应的国际通用名称等。
农药通用名称执行GB 4839的规定。
农药国际通用名称执行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批准的名称。
农药暂无规定的通用名称或国际通用名称的,可使用备案的建议名称;特殊情况,经批准后,暂时可以不标注。
5.1.4 使用商品名称(包括已注册的文字商标)、农药通用名称简称词组成的名称作为产品名称时,应经农药登记审批部门批准后方可使用,同时执行5.1.3的规定。
5.1.5 农药产品的有效成分含量通常采用质量百分数(%)表示,也可采用质量浓度(g/L)表示。
特殊农药可用其特定的通用单位表示。
5.1.6 农药产品的剂型标注应执行标签设计国家有关标准或规定;没有规定的,采用备案的建议名称。
5.2 产品的批准证(号)标签上应注明该产品在我国取得的农药登记证号(或临时登记证号);实施农药生产许可证或农药批准文件号管理的产品,应注明有效的农药生产许可证号或农药生产批准文件号;境内生产使用的产品,应注明执行的产品标准号。
5.3 使用范围、剂量和使用方法5.3.1按照登记批准的内容标注产品的使用范围、剂量和使用方法。
包括适用作物、防治对象、使用剂量和施药方法等。
-5.3.2 用于大田作物时,使用剂量采用每公顷(hm2)使用该产品总有效成分质量(g)表示,或采用每公顷使用该产品的制剂量(g或mL)表示;用于树木等作物时,使用剂量可采用总有效成分量或制剂量的浓度值(mg/kg、mg/L)表示;种子处理剂的使用剂量采用农药与种子质量比表示。
其它特殊使用的,使用剂量应以农药登记批准的内容为准。
5.3.3 为了用户使用的方便,在规定的使用剂量后,可用括号注明亩用制剂量或稀释倍数。
5.4 净含量在标签的显著位置应注明产品在每个农药容器中的净含量,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克(g)、千克(kg)、吨(t)或毫升(mL)、升[L(或l)]、千升(kL)表示。
净含量值应符合产品标准的规定。
5.5 产品质量保证期农药产品质量保证期可以用以下三种形式中的一种方式标明:a) 注明生产日期(或批号)和质量保证期。
如生产日期(批号)“2000-06-18”,表示2000年6月18日生产,注明“产品保证期为2年”。
b) 注明产品批号和有效日期。
c) 注明产品批号和失效日期。
分装产品的标签上应分别注明产品的生产日期和分装日期,其质量保证期执行生产企业规定的质量保证期。
5.6 毒性标志应在显著位置标明农药产品的毒性等级及其标志。
农药毒性标志的标注应符合国家农药毒性分级标志及标识的有关规定。
5.7 注意事项5.7.1 应标明该农标签设计药与哪些物质不能相混使用。
5.7.2 按照登记批准内容,应注明该农药限用的条件、作物和地区(或范围)。
5.7.3 应注明该农药已制定国家标准的安全间隔期,一季作物最多使用的次数等。
5.7.4 应注明使用该农药时需穿戴的防护用品、安全预防措施及避免事项等。
5.7.5 应注明施药器械的清洗方法、残剩药剂的处理方法等。
5.7.6 应注明该农药中毒急救措施,必要时应注明对医生的建议等。
5.7.7 应注明该农药国家规定的禁止使用的作物或范围等。
5.8 贮存和运输方法5.8.1 应详细注明该农药贮存条件的环境要求和注意事项等。
5.9 生产者的名称和地址5.9.1 应标明与其营业执照上一致的生产企业的名称、详细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等。
5.9.2 分装产品应分别标明生产企业和分装企业的名称、详细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等。
5.9.3 进口产品应用中文注明其原产国名(或地区名)、生产者名称以及在我国的代理机构(或经销者)名称和详细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等。
5.10 农药类别特征颜色标志带各类农药采用在标签底部加一条与底边平行的、不褪色的农药类别特征颜色标志带,以表示不同类别的农药(卫生用农药除外)。
除草剂为“绿色”;杀虫(螨、软体动物)剂为“红色”;杀菌(线虫)剂为“黑色”;植物生长调节剂为“深黄色”;杀鼠剂为“蓝色”。
5.11 象形图标签上应使用有利于安全使用农药的象形图。
象形图应用黑白两种颜色印刷,通常位于标签的底部。
象形图的尺寸应与标签的尺寸相协调。
象形图的使用应根据产品安全使用措施的需要而选择使用,但不能代替标签中必要的文字说明。
象形图的种类和含义。
5.12 其他内容标签上可以标注必要的其他内容。
如对消费者有帮助的产品说明、有关作物和防治对象图案等。
但标签上不得出现未经登记批准的作物、防治对象的文字或图案等内容。
6 标签的其他要求6.1 农药标签应粘贴于包装容器上。
标签上内容也可直接印刷于包装容器上。
如果包装容器过小,标签不能说明全部内容的,应随外包装附上与标签内容要求相同的说明书,但此时标签上至少应有产品的名称、含量、剂型、净含量、等内容。
6.2 农药标签的印制材料应结实耐用,不易变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