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法施工图的表示方法样本
- 格式:doc
- 大小:491.50 KB
- 文档页数:9
平法制图规则规定基础、柱、梁、板、楼梯平法施工图的表示方法及表达要求如下表所示,为基础、柱、梁、板、楼梯平法施工图在平法制图规则中规定的表示方法及表达要求基础、柱、梁、板、楼梯平法施工图的表示方法及表达要求平法图名表示方法表达要求独立基础平法注写集中标注集中引注基础编号、截面竖向尺寸、配筋三项必注内容,以及基础底面标高和必要的文字注解两项选注内容原位标注在基础平面布置图上标注独立基础的平面尺寸截面注写截面标注采用截面注写方式,应在基础平面图上对所有基础进行编号列表注写对多个同类基础,可采用列表注写(结合截面示意图)的方式进行集中表达。
表中内容为基础截面的几何数据和配筋等,在截面示意图上应标注与表中栏目相对应的代号。
柱列表注写系在柱平面布置图上,分别在同一编号的柱中选择一个(有时需要选择几个)截面标注几何参数代号;在柱表中注写柱编号、柱段起止标高、几何尺寸与配筋的具体数值,并配以各种柱截面形状及其箍筋类型图的方式,来表达柱平法施工图截面注写系在柱平面布置图的柱截面上,分别在同一编号的柱中选择一个截面,以直接注写截面尺寸和配筋具体数值的方式,来表达柱平法施工图。
梁平法注写集中标注集中标注是表达梁的通用数值。
梁集中标注的内容,包括梁编号、梁截面尺寸、梁箍筋、梁上部通长筋或架立筋配置、梁侧面纵向构造钢筋或受扭配置钢筋等五项必注值(从梁的任一跨引出注写)和顶面标高高差一项选注值。
原位标注原位标注是表达梁的特殊数值。
在施工中,原位标注值优于集中标注。
梁原位标注的内容包括梁支座上部纵筋、梁下部纵筋以及与集中标注的内容不同的数值、附加箍筋或吊筋。
截面注写截面注写方式,是在梁平面布置图上,分别对不同编号的梁中各选一根梁用剖面号引出配筋图,并在其上注写截面尺寸和配筋具体数值的方式来表达梁平法施工图。
板板块集中标注板块编号、板厚、贯通纵筋,以及当板面标高不同时的标高高差。
板支座原位标注板支座上部非贯通纵筋和悬挑板上部受力筋。
建筑结构平法施工图的平面整体表示方法上海济光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实践报告(论文)建筑结构平法施工图的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姓名:方利祥建筑结构平法施工图的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刖言图纸则是其重要的表达方式。
设计图纸的水平与质量的然而,设计只是纸面上的想象与构思,必须经过施工阶因此,要使建筑工程达到高水平,设计方与施工方互相协调、密切配合是关键。
要达到建筑工程的高水平,即建筑施工高速度、高质量、高效益和低消耗的要求,优秀、科学的设计施工图将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平法施工图是一种符合中国国情、技术先进、与国际接轨的优秀、科学的施工图。
采用平法施工图,可以实现设计方与施工方的识图同步,减少施工单位与设计单位在识图问题上的沟通,既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又减少失误增加安全系数,施工企业可全面提高施工水平,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本人在实习过程中多次进行梁、板、柱的配筋的核对工作,因此接触到大量的平法施工图,对梁、板、柱平法施工图的中各信息的表示有一定的认知;且后期进行梁、板、柱平法施工图的绘制,既在平法施工图上注写梁、板、柱的编号、尺寸、配筋等信息,对平法施工图中各种信息标注以及绘制规范有所领悟。
固查阅资料写下此篇报告,以总结本人在实习过程中对平法施工图中各信息的表示方法的学习成果。
设计是工程建设的核心与灵魂, 高低,直接关系到工程项目的优劣。
段才能真正地形成实际上的建筑物。
建筑结构平法施工图的平面整体表示方法目录前言一、平法施工图概述1.1 平法施工图表示方法的概念和产生1.2 平法施工图表示方法与传统表示方法的区别和发展历程1.3 平法施工图基本内容二、平法施工图中梁的平面表示法2.1 平面注写方式2.2 截面注写方式三、平法施工图中板的平面表示法3.1 有梁楼盖板的平面表示法3.2 无梁楼盖板的平面表示法四、平法施工图中柱的平面表示法4.1 列表注写方式4.2 截面注写方式五、心得体会谢词参考文献、平法施工图概述1.1平法施工图表示方法的概念和产生平法就是用平面来表达结构尺寸、标高、配筋、构造等的绘图方法,是用在建筑里面的结构施工图。
剪力墙的平法表示分为截面注写方式和列表注写方式,采用这两种表示方法均在平面布置图上进行。
(1)构件的编号规则剪力墙构件的编号规则见表附.2.6。
(2)截面注写方式1)洞口的表示方法①在剪力墙平面布置图上绘制洞口示意,并标注洞口中心的定位尺寸。
②在洞口中心引注洞口编号、洞口几何尺寸、洞口中心相对标高、洞口每边的补强钢筋。
洞口几何尺寸标注规则:矩形洞口为宽×高(b×h); 圆形洞口为洞口直径。
洞口中心相对标高是指相对于结构层楼(地)面标高至洞口中心的高度。
洞口中心高于楼(地)面时为正值,低于结构层楼(地)面时为负值。
洞口每边的补强钢筋按以下规则表示:(1)当矩形洞口的宽、高均不大于800mm时,如果设置构造补强纵筋,即洞口每边加筋≥2φ12且不小于同向被切断钢筋总面积的50%时,可以不标注。
当不符合以上条件时,应注写洞口每边补强钢筋的数值。
例如:JD2 400×300 3.10 3φ16表示2号矩形洞口;宽400mm高300mm ;洞口至楼面3.1 m;洞口四边每边补强钢筋为3φ16。
(2)当矩形洞口的宽>800 mm时,在洞口上下需设置补强暗梁,此时应注写暗梁的纵筋与箍筋(补强暗梁的梁高一律定为400mm,若梁高不是400 mm应另行标注);当洞口上下为剪力墙的连梁时此项免标;洞口竖向两侧按边缘构件配筋,此项不标注。
例如:JD5 1800×2100 1.80 6φ20φ8@150表示5号矩形洞口,洞宽1800 mm洞高2100mm,洞口中心距结构层1.8 m,洞上下设补强暗梁,暗梁的纵筋为6φ20,箍筋为φ8@150。
(3)当圆形洞口直径≤300 mm时需注写圆洞四边的补强钢筋,(4)当洞口直径300 mm<D<800 mm时,其加强钢筋按照外切正六边形的边角布置,此时,注写六边形中一边的补墙钢筋的具体数值。
例如:YD3 400 1.00 2φ14表示3号圆形洞口,直径为400 mm,洞中心距结构层1 m,洞口加强钢筋呈外切正六边形布置,每一边为2φ14。
钢筋平法表示方法2013-01-05 09:32:41| 分类:工程造价| 标签:平法标注|举报|字号大中小订阅平法施工图的表示方式:平面注写(集中和原位标注):梁,板,楼梯,基础列表注写:柱,剪力墙截面注写:梁,柱,剪力墙,基础(除筏形基础)柱-列表标注:柱-截面标注:柱号KZ1b*h 650*500纵筋4A22箍筋A10@100/200螺旋箍筋:以L开头。
全高加密:无'/'梁-集中标注:梁号(跨数) b*h KL2(2A) 300*650箍筋(肢数) 上部通长筋A8@100/200(2) 2A25侧纵筋G4A10(梁顶相对高差) (-0.100)悬挑:A:一端有悬挑,B:两端有悬挑,悬挑不计入跨数。
加腋:Y c1*c2(竖向:GY,水平:PY) 腋长*腋高。
悬挑高度:'/'分隔根部与端部高度。
箍筋:'/'分隔加密区与非加密区间距。
架立筋:'+'将通长筋与架立筋相连。
构造筋与受扭筋:前者以G开头,后者以N开头。
梁-原位标注:左支座筋跨中钢筋右支座筋6A25 2A25 4A25下部钢筋4A25多排:'/'分隔上下两排。
直径不同:'+'将两种直径相连,角筋在前。
相同:支座两侧相同,可仅在支座一侧标注,另一侧不注。
不伸入支座:减少的数量写在括号内,如6A25 2(-2)/4剪力墙柱-列表标注:剪力墙柱-截面标注:柱号纵筋GJZ4 16A20箍筋A10@200剪力墙梁-列表标注:剪力墙梁-截面标注:梁号LL2楼层号:b*h 3层:300*2520箍筋A10@150(2)上部纵筋;下部纵筋4A22;4A22(梁顶相对高差) (-1.200)剪力墙身-列表标注:剪力墙身-截面标注:墙号(分布筋排数) Q2(2排)墙厚250水平分布筋A10@250垂直分布筋A10@250拉筋A6@600*600双向/**双向剪力墙洞口-截面标注:洞口号b*h或D YD1 D=200中心相对高差-0.800补筋箍筋2A16 A10@100(2)板-集中标注:板号(跨数) h b LB5 h=100贯通纵筋B:XA12@120;YA10@110T:X&YA10@110(板面相对高差) (-0.050)上下:下部分布筋以B开头,上部以T开头。
剪力墙平法施工图的表示方法剪力墙平法施工图系在剪力墙平面布置图上采用列表注写的方式或截面注写方式表达剪力墙平面布置图可采用适当比例单独绘制,也可与柱或梁平面布置图合并绘制。
当剪力墙复杂或采用截面注写方式时,应按标准层分别绘制剪力墙平面布置图。
在剪力墙平法施工图中,应按本规则第的规定注明各结构层的楼面标高、结构层高及相应的结构层号,尚应注明上部结构嵌固部位位置对于轴线未居中的剪力墙包括端柱),应标注其偏心定位尺寸。
列表注写方式为表达清楚、简便,剪力墙可视为由剪力墙柱、剪力墙身和剪力墙梁三类构件组成列表注写方式,系分别在剪力墙柱表、剪力墙身表和剪力墙梁表中,对于剪力墙平面布置图上的编号,用绘制截面配筋图并注释集合尺寸与配筋具体数值的方式,来表达剪力墙平法施工图(见本图集)编号规定:将剪力墙按剪力墙柱、剪力墙身、剪力墙梁(简称为墙柱、墙身、墙梁)三类构件分别编号墙柱编号。
由墙柱类型代号和序号组成。
表达形式应符合表的规定墙柱编号墙柱类型代号序号约束边缘构件构件边缘构件非边缘构件扶壁柱约束边缘构件包括约束边缘暗柱、约束边缘端柱、约束边缘翼柱、约束边缘转角墙四种(见图),构造边缘构件包括边缘暗柱。
构造边缘端柱、构造边缘翼墙、构造边缘转角墙四种为了规范使用建筑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设计方法,保证按平法设计绘制的结构施工图实现全国统一,确保设计、施工质量,特制定本制图规则。
本图集制图规则适用于基础顶面以上各种现浇混凝土结构的框架、剪力墙、梁、板等构件的结构施工图设计,楼板部分也适用于砌体结构当采用本制图规则时,除遵守本图集有关规定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注。
,按平法设计绘制的施工图,一般是由各类结构构件的平法施工图和标准构造详图两大部分构成,但对于复杂的工业与民用建筑,尚需增加模版。
开洞和预埋件等平面图。
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需增加剖面配筋图按平法施工图时,必须根据具体工程设计,按照各类构件的平法制图规则,在按结构(标准)层绘制的平面布置图上直接表示各构件的尺寸。
( 1) 平面注写方式平面注写方式包括集中标柱与原位标注两部分。
集中标注——表示梁的通用数值。
原位标注——表示梁的特殊数值。
当集中标注的某项数值不适用于梁的某部位时, 则将该项数值进行原位标柱, 施工时原位标柱取值优先。
1) 集中标注
集中标注的形式如图附.2.10◆所示。
①梁截面标准规则。
当梁为等截面时, 用b×h表示。
当为加腋梁时用b×h Y c1×c2表示, 其中c1为腋长, c2为腋高( 下图) 。
当有悬挑梁且根部和端部不同时, 用斜线分割根部与端部的高度值, 即b×h1/h2。
集中注写的形式KL-1(3)300×600 —梁编号( 跨数) 截面宽×高。
φ8@100/200(2) —箍筋直径、加密区间距/非加密
区间距( 箍筋肢数) 。
2Φ25 ——通长筋根数、直径。
G2φ12 ——构造钢筋根数、直径。
( -0.05) ——梁顶标高与结构层标高的差值,
负号表示低于结构层标高。
②箍筋的标柱规则当箍筋分为加密区和非加密区时, 用斜线”/”分隔, 肢数写在括号内。
当抗震结构中的框架梁采用不同的箍筋间距和肢数时, 也可用斜线”/”将其分隔开表示。
例如 13φ8@150/200(4), 表示梁的两端各有13个φ8箍筋, 间距为150; 梁跨中箍的间距为200, 全部为4肢箍。
又如 13φ8@150(4)/150(2), 表示梁两端各有13个φ8的4肢箍, 间距150; 梁跨中为φ8双肢箍箍筋间距为150。
③梁上部通长筋和架立筋的标注规则在梁上部既有通长钢筋又有架立筋时, 用”+”号相联标柱, 并将通长筋写在”+”号前面, 架立筋写在”+”号后面并加括号。
例如, 当梁配置四肢箍时, 用2φ22+( 2φ12) 表示, 其中2φ22为通长筋, ( 2φ12) 为架立钢筋。
若梁上部仅有架立筋无通长钢筋, 则全部写入括号内。
当梁的上部纵向钢筋和下部纵向钢筋均为通长筋, 且多数跨配筋相同, 此时可将标准写在梁的下侧, 并用分号”; ”隔开。
图附.2.11表示梁上部为3Φ22通长筋, 梁下部为4Φ25通长筋。
④梁侧钢筋的标注规则。
梁侧钢筋分为构造配筋和受扭纵筋。
当梁的腹板高度≥450mm时, 就需要配置构造梁侧钢筋, 构造钢筋用大写字母G打头, 接着标注梁两侧的总配筋量, 且对称配置。
例如G4φ12, 表示在梁的每侧各配2φ12构造钢筋。
受扭纵筋用N打头。
例如N6φ18, 表示梁的每侧配置3φ18的纵向受扭钢筋。
⑤梁顶高差的标柱规则。
梁顶高差是指梁顶与相应的结构层的高度差值, 当梁顶与相应的结构层标高一致时, 则不标此项, 若梁顶与结构层存在高差时, 者将高差值标入括号内。
例如( -0.05) 表示梁顶低于结构层0.05m; 若为( 0.05) 表示梁顶高于结构层0.05m。
2) 梁原位标注法
①梁支座上部纵筋该部位标注包括梁上部的所有纵筋, 即包括通长筋。
当梁上部纵筋不止一排时用斜线”/”将各排纵筋从上自下分开。
如 6φ25( 4/2) , 表示梁支座的上一排钢筋为4φ25, 下排钢筋为2φ25。
当同排纵筋有两种直径时, 用加号”+”将两种规格的纵筋相联表示, 并将角部钢筋写在”+”号前面。
例如2φ25+2φ22 表示2φ25放在角部, 2φ22放在顶梁的中部。
当梁上部支座两边的纵向筋规格不同时, 须在支座两边分别标注; 当梁上部支座两边纵筋相同时, 可仅在支座一边标注, 另一边可省略标注。
②梁下部纵向钢筋。
当梁下部纵向钢筋多于一排时, 用”/”号将各排纵向钢筋自下而上分开。
例如梁下部注写为6φ25( 2/4) 表示梁下部纵向钢筋为两排, 上排为2φ25, 下排为4φ25, 全部钢筋伸入支座。
当梁下部纵向钢筋不全部伸入支座时, 将梁支座下部纵筋减少的数量写在括号内。
例如梁下部注写为6φ25 2(2)/4 表示梁下部为双排配筋, 其中上排2φ25不伸入支座, 下排4φ25全部伸入支座。
当梁上部和下部均为通长钢筋, 而在集中标注时已经注明, 则不需在梁下部重复做
出配筋图, 并在剖面上注写截面尺寸和配筋的具体数值表示梁的施工图。
采用这种表示方式, 适用于表示异形截面梁的尺寸与配筋, 或平面图上梁距较密的情况。
2.洞口的表示方法①在剪力墙平面布置图上绘制洞口示意, 并标注洞口中心的定位尺寸。
②在洞口中心引注洞口编号、洞口几何尺寸、洞口中心相对标高、洞口每边的补强钢筋。
洞口几何尺寸标注规则: 矩形洞口为宽×高( b×h) ; 圆形洞口为洞口直径。
洞口中心相对标高是指相对于结构层楼( 地) 面标高至洞口中心的高度。
洞口中心高于楼( 地) 面时为正值, 低于结构层楼( 地) 面时为负值。
洞口每边的补强钢筋按以下规则表示: ( 1) 当矩形洞口的宽、高均不大于800mm时, 如果设置构造补强纵筋, 即洞口每边加筋≥2φ12且不小于同向被切断钢筋总面积的50%时, 能够不标注。
当不符合以上条件时, 应注写洞口每边补强钢筋的数值。
例如: JD2 400×300 +
3.10 3φ16表示2号矩形洞口; 宽400mm高300mm ; 洞口至楼面3.1 m; 洞口四边每边补强钢筋为3φ16。
( 2) 当矩形洞口的宽>800 mm时, 在洞口上下需设置补强暗梁, 此时应注写暗梁的纵筋与箍筋( 补强暗梁的梁高一律定为400mm, 若梁高不是400 mm 应另行标注) ; 当洞口上下为剪力墙的连梁时此项免标; 洞口竖向两侧按边缘构件配筋, 此项不标注。
例如: JD5 1800×2100 +1.80 6φ20φ8@150表示5号矩形洞口, 洞宽1800 mm洞高2100mm, 洞口中心距结构层1.8 m, 洞上下设补强暗梁, 暗梁的纵筋为6φ20, 箍筋为φ8@150。
( 3) 当圆形洞口直径≤300 mm时需注写圆洞四边的补强钢筋( 4) 当洞口直径300 mm<D<800 mm时, 其加强钢筋按照外切正六边形的边角布置, 此时, 注写六边形中一边的补墙钢筋的具体数值。
例如: YD3 400 +1.00 2φ14表示3号圆形洞口, 直径为400 mm, 洞中心距结构层1 m, 洞口加强钢筋呈外切正六边形布置, 每一边为2φ14。
3焊缝符号及标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