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电大医用基础化学作业4讲评
- 格式:doc
- 大小:1.46 MB
- 文档页数:2
北京广播电视大学护理学专业医用基础化学形成性考核作业(二)(部分元素的原子量:H-1 O-16 C-12 S-32 Cl-35.5 N-14 Li-7 Na-23 K-39 Ca-40 Fe-56 Cu-64 Zn-65 Ag-108 Ba-137)一、填空:1.催化剂使反应速度加快的原因是 。
2.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 电离,而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 电离。
3.今有气体反应:0O(g)H 2(g)O (g)2H m r 222<∆=+θH ,,当反应达到平衡后,增加2O 的分压,平衡将向 ;当加大总压力时,平衡向 ;当升高温度时,平衡向 。
4.共价键具有 和 的特点。
5.θK 叫做 ,其值越大,化学反应 。
6.若将氨水溶液稀释,则解离度 ,溶液的pH 值将 。
(填增大或减小)。
7.催化剂使反应速度加快的原因是 。
8.一步就完成的反应称为 ;通过多步骤完成的反应称为 。
9.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 电离,而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 电离。
10.化学键可分为 、 和 三种基本类型,其中大部分化合物以 相结合而形成。
11.溶液的渗透压与溶液的温度、浓度的关系为 ,这说明在一定温度下,溶液的渗透压与溶液中 数目成正比,而与 无关。
二、选择题:1.在0.11L mol -⋅HA(5a 100.1-⨯=K )溶液中,HA 的解离度为α( )A 、0.1%B 、2%C 、10%D 、1% 2.0.0101L mol -⋅HCl 溶液中-OH 浓度为( ) A 、2100.1-⨯1L mol -⋅ B 、12100.1-⨯1L mol -⋅ C 、1100.1-⨯1L mol -⋅ D 、10100.1-⨯1L mol -⋅3.室温下,10100.1-⨯HAc 溶液中水的离子积常数Kw 为( ) A 、2100.1-⨯ B 、1100.1-⨯ C 、1×10-14D 、10100.1-⨯4.HPO 42-的共轭碱是( ) A 、OH - B 、H 2PO 4-C 、PO 43-D 、H 3PO 45.根据酸碱质子理论,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 酸碱反应的实质是质子转移 B 、 酸失去质子后就成为碱 C 、 酸愈强,其共轭碱也愈强 D 、 强酸与强碱反应后生成弱酸和弱碱6.某一可逆反应体系采用某种催化剂以增大正反应生成物的产量,这种催化剂具有下列哪一性质?A 、仅能增大正反应速度B 、同等程度地催化正逆反应,从而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C 、能使平衡常数K 发生改变,从而使正反应速度加快D 、使正反应活化能较低,从而使正反应速度加快7.往1000mL 0.101L mol -⋅的O H NH 23⋅溶液中加入一些Cl NH 4固体,会使( ) A 、3NH 的碱常数b K 增大 B 、溶液的pH 增大 C 、溶液的pH 减小 D 、溶液的pH 不变 8.水具有反常的高沸点,这是由于分子间存在着( )A 、范德华力B 、共价键C 、氢键D 、离子键9.将0.101L mol -⋅的HAc 溶液加水稀释至原体积的二倍时,则][H +氢离子浓度和pH 值的变化趋势各为( )A 、增加和减小B 、减小和增大C 、为原来的一半和增大D 、为原来的一半和减小 10.在下面的几组溶液中,哪一组用来制备缓冲溶液( ) A 、KNO 3和NaCl B 、NaNO 3和BaCl 2 C 、K 2SO 4和Na 2SO 4D、NH3·H2O和NH4Cl三、简答题:1.什么是缓冲溶液?缓冲溶液由何种物质组成的?2.什么叫可逆与不可逆反应?标准平衡常数K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四、计算题:1.已知乳酸的4a 1037.1-⨯值为K ,测得某酸牛奶样品的pH 值为2.43,试计算牛奶中乳酸的浓度。
《医⽤基础化学》形成性考核作业(⼀)答案北京⼴播电视⼤学护理学专业医⽤基础化学形成性考核作业(⼀)(部分元素的原⼦量:H-1 O-16 C-12 S-32 Cl-35.5 N-14 Li-7 Na-23 K-39 Ca-40 Fe-56 Cu-64 Zn-65 Ag-108 Ba-137)⼀、填空:1.⼀种或⼏种物质以较⼩颗粒分散在另⼀种物质中所形成的系统叫做分散系统。
按照分散相粒⼦的⼤⼩可以把分散系统分为分⼦分散系、胶体分散系、粗分散系。
2.⼀步就完成的反应称为元反应;通过多步骤完成的反应称为复杂反应。
3.产⽣渗透现象的必要条件是半透膜存在以及膜两侧溶液渗透浓度不相等。
4.溶胶的三⼤基本性质是指布朗运动、丁铎尔现象和电泳现象。
5.溶液的渗透压与溶液的温度、浓度的关系为Π=CRT ,这说明在⼀定温度下,溶液的渗透压与溶液中溶质质点数⽬成正⽐,⽽与溶质性质⽆关。
⼆、选择题:1.下列关于分散系概念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分散系由分散相和分散介质组成 B 、分散系包括均相体系和多相体系 C 、分散系可有液、固、⽓三种状态D 、分散相粒⼦直径⼤于100nm 的体系,称为胶体分散系 2.符号n ⽤来表⽰A 、物质的量B 、物质的质量C 、物质的量浓度D 、质量浓度 3.测得100mL 某溶液中含有8mg Ca 2+,则溶液中Ca 2+的浓度是( )。
A 、0.21L mol -? B 、0.2m 1L mol - C 、2m 1L mol -? D 、21L mol -? 4.将12.5gNaCl 溶于⽔,配制成250mL 溶液,该溶液的质量浓度是( )。
A 、25g ·L1- B 、50 g ·L1- C 、0.05 g ·L1- D 、0.025 g ·L1-5.在下列4种渗透浓度相同的溶液中,渗透压最⼤的是( )。
A 、葡萄糖溶液B 、NaCl 溶液C 、KCl 溶液D 、蔗糖溶液6.⽤理想半透膜将0.02mol ·L 1-蔗糖溶液和0.02mol ·L1-NaCl 溶液隔开时,将会发⽣的现象是( )。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第2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医用基础化学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供参考)2012年7月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6分)1.溶质物质的量浓度2.渗透生理3.溶液浓度4.50 g·L-1葡萄糖溶液12.5 g·L-1 NaHCO3溶液19 g·L-1乳酸钠(NaC3H5O3)(任两种)5.温度催化剂6.基元复杂7.加快吸热8.+7 -29.配位键方式配离子10.碳氢11.酸酮12.核糖核酸脱氧核糖核酸13.末端SP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4分)1.B 2.D 3.B 4.A 5.B 6.C 7.C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答:缓冲溶液在医学上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广泛的应用。
例如,生物体内的许多化学反应都需要在酶的作用下进行,而每一种酶只有在一定的pH范围内的体液中才具有活性。
微生物的培养、组织切片、细菌染色、血库中血液的冷藏和酶的活性测定等,都需要具有一定pH值的缓冲溶液。
尤其在人体内,缓冲溶液的存在更为重要。
人体血液的pH值之所以能保持在7.35~7.45这样狭小的范围内,而不受随食物、药物等的摄入及人体正常代谢出的一些酸碱性物质的影响,就是由于血液中存在着多种缓冲系的缓冲作用以及肺、肾的生理调节作用的结果。
血浆中的缓冲系主要有: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H-蛋白质-Na-蛋白质,红细胞中的缓冲系主要有:H2CO3-KHCO3、KH2PO4-K2HPO4、H2b(血红蛋白)- KHb、H2bO2(氧合血红蛋白)-KHbO2。
2.举例说明配合物在医药学方面的重要应用。
答:配合物在医药学方面有重要的应用。
(1)作为药物治疗疾病。
补给缺铁性贫血病人铁质的枸橼酸铁铵、治疗糖尿病的胰岛素、用于治疗血钙过多的EDTA二钠盐、具有抗癌作用的顺式-二氯·二氨合铂(Ⅱ)等,本身就是配合物或配位剂;(2)用做有毒元素的解毒剂。
医用基础化学课程作业参考答案(形成性考核册-2)一、填空题:1. 三氯化二水·四氨合钴(Ⅲ); [Co(NH 3)4 H 2O 2]3+ ;Cl - ; Co ; NH 3;H 2O ; N 和O ; 6。
2. 电子、氧化数 ; 电子、氧化数。
3. 还原性 ,发生氧化、氧化数升高,氧化态 。
4.正 还原 负 氧化5.氢标准电极 ,相对值* 6.溶液空白 ,试剂空白 ,试样空白。
* 7.光学性质的特征常数 , 吸收能力强 ,吸光度 。
103以上 。
注:* 表示不要求掌握的题目。
二、选择题:1.C2. C3. B4. C5. A6. C7.D *8. A *9.C *11.C 三、计算题: 1.解:负极反应为:Cu - 2e Cu 2+ +ϕ=θϕ(Cu 2+/ Cu )= +0.34 V 正极反应为:Ag + + e Ag θϕ(Ag +/ Ag )= +0.80V-ϕ= θϕ(Ag +/ Ag )+1059.0lg [Ag +]银半电池中加入Br -后,生成AgBr 沉淀,[Ag +]降低。
此时,[Ag +]=Ksp/[Br -]= 5.35×10-13/ 1.0=5.35×10-13 代入公式:-ϕ==0.80 +1059.0lg 5.35×10-13 =E ==--+ϕϕ -0.34 = V*2.略 四、简答题:1.答:标准电极电势(用符号θϕ表示)通常是将在标准状态下的该电极与标准氢电极相比较而得到的。
其主要应用有:(1)判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相对强弱;(2)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3)计算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常数。
2. 答:在[Cu(NH3)4]SO4溶液中含有多种离子和分子。
有:[Cu(NH3)4]2+(配离子)、SO42-(离子)、Cu2+(离子)和NH3(分子)。
3.答:滴定反应所应具备的条件是:(1)有确定的计量关系;(2)无副反应;(3)必须能迅速完成;(4)能简便、可靠的确定计量点。
2014电大医用基础化学作业2讲评[教学要求]通过本次作业使学生掌握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和第八章的基本概念和一些基本计算。
一、填空题1、配合物[Co(NH3)4(H2O)2]Cl3的命名为三氯化四氨.二水合钴(Ⅲ);其内界是[Co (NH3)4(H2O)2]3+;外界是Cl-;中心离子是Co3+;配体分别是NH3和H2O;配位原子分别是N和O;中心离子的配位数为6。
2、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失e、氧化数升高的反应叫做氧化反应;而得e 、氧化数降低的反应叫做还原反应。
3.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失e、氧化数升高,变为它的氧化态。
4.在原电池中,氧化剂在正极发生还原反应;还原剂在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5.通常选用标准氢电极作为测定电极电位的基准,所以电极电位实际上是一个相对值。
6.常用的参比溶液(空白溶液)有溶剂、试剂和试样空白。
7.摩尔吸光系数ε是物质的特征常数,其值越大,表明溶液对入射单色光吸收程度大,测定的灵敏度愈高。
一般ε大于103就可进行分光光度法测定。
二、选择题1.乙二胺NH2一CH2CH2-NH2能与金属离子形成下列哪种物质?( C )A.配合物B.沉淀物C.螯合物D.聚合物2.C U SO4.H2O中,中心离子(Cu2+)的配位分子数是( D )。
A.5B.2C.1D.43.K[PtC13(NH3)]的正确命名是( A )。
A.三氯、氨和铂(Ⅱ)酸钾B.一氨、三氯和铂(Ⅱ)酸钾C.三氯、氨和铂(O)酸钾D.三氯化氨和铂(Ⅱ)酸钾4.在一个氧化还原反应中,如果两个电对的电极电位值相差越大,则该氧化还原反应符合哪一条?( C)A.反应速度越大B.反应速度越小C.反应能自发进行D.反应不能自发进行5.已知电极电位:E0CU2+/CU =0.34V,E0Fe2+/Fe=-0.44V, E0Fe3+/Fe =-0.04V, E0Fe3+/Fe2+ =0.77V,将铁片放入CuSO4溶液中,铁变成什么离子?( B )A.Fe2+B.Fe3+C.不变化D.Fe2+和Fe3+6.有一原电池:Pt|Fe2+,Fe3+||Ce4+,Ce3+|Pt,下列反应中哪一个是该电池的反应?( C )A.Ce3++Fe3+=Fe2++Ce4+B.Ce4++e =Ce3+C.Fe2++Ce4+=Ce3++Fe3+D.Ce3++Fe2+=Fe+Ce4+7.在2KMnO4+16HCl=5Cl2+2MnCl2+2KCl+8H2O的反应中,还原产物是下面的哪一种?( A )A.Cl2B.H20C.KClD.MnCl28.对显色反应产生影响的因素是下面哪一种?( C )A.显色酸度B.比色皿C.测量波长D.仪器精密度9.物质的颜色是由于选择性地吸收了白光中的某些波长的光所致,硫酸铜呈现蓝色是由于它吸收了白光中的何种光波?( C )A.蓝色光波B.绿色光波C.黄色光波D.紫色光波10.属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波长范围是( B )mm。
医用基础化学#形考作业(一)1.下列关于分散系概念的描述,错误的是()。
A.分散系由分散相和分散介质组成。
B.分散系包括均相体系和多相体系。
C.分散系可有液、固、气三种状态D.分散相粒子直径大于100nm的体系,称为胶体分散系2.符号n用来表示()。
A.物质的量B.物质的质量C.物质的量浓度D.质量浓度3.下列浓度表示法中,数值与温度有关的是()。
A.物质的量浓度B.质量摩尔浓度C.质量分数D.摩尔分数4.决定化学反应速率大小的内因是()。
A.温度B.活化能C.催化剂D.内能5.升高温度可以增加反应速率的主要原因是()。
A.改变了反应的历程B.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C.增加了反应物分子间的碰撞频率D.增加了活化分子百分数6.下列条件中,能使任何反应平衡时产物的产量增加的是()。
A.升高温度B.增加压力C.加入催化剂D.增加起始物浓度7.土壤中NaCl含量高时植物难以生存,这与下列稀溶液的性质有关的是()。
A.蒸汽压下降B.沸点升高C.冰点下降D.渗透压8.关于粗分散系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分散相离子的直径小于100nmB.粗分散系统为非均相系统C.粗分散系统为不稳定的多相系统D.分散相和分散介质会自动分离9.关于胶体分散系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分散相离子的直径介于1nm~100nm之间B.胶体分散系统又分为溶胶和高分子溶液两类C.胶体分散系统为不稳定的多相系统D.分散相离子扩散慢10.关于物质的量,下列表示方法错误的是()。
A.n(硫酸)B.n(NaCl)C.n(HCl)D.n(NaOH)11.关于产生渗透现象必须具备的条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存在不允许溶质粒子透过的半透膜B.半透膜两边的溶液浓度不相同C.存在不允许溶质粒子透过的半透膜,并半透膜两边的溶液浓度不相同D.半透膜既可允许溶质粒子通过,也可以允许溶剂通过12.关于溶液的渗透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总是从纯溶剂一方往溶液一方,或者从稀溶液一方往浓溶液一方渗透B.总是从纯溶剂一方往溶液一方渗透C.总是稀溶液一方往浓溶液一方渗透D.总是浓溶液一方往稀溶液一方渗透13.关于渗透压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下列说法是不正确的。
2014年秋期《医用基础化学》期未复习指导重庆电大远程导学中心理工导学部2014. 12月修订第一部份课程考核说明1.考核目的通过本次考试,使学牛掌握与医学有关的一些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应用的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
了解这些知识、理论和技能在医学上的应用,1=1的是有利于后续课程(生物化学、药理学等)的学习。
2.考核方式本课程期耒考试为开卷、笔试。
考试时间为90分钟。
3・适用范围、教材本课程期末复习指导适用范围为开放教育专科护理学专业的选修课程。
该试卷适用的教材是由北京医科人学出版社(2004年7月第二版),吕以仙、李荣昌主编的《医用基础化学》和《医用基础化学学习指导》。
内容分为三大部分无机化学及分析化学和有机化学。
4.命题依据木课程的命题依据是医用基础化学课程的教学大纲、教材、实施意见。
5.考试要求无机化学重点放在基木概念、基础理论、简单计算(如溶液浓度的表示法,求缓冲溶液PH值,利用Nemst 方程计算(P及E等);冇机化学重点放在冇机物化合物的命名与结构、棊木概念、性质、一些主要的棊木反应。
6・试题的类型及结构试题分五大类,即:填空题(30分,其中无机和有机化学各占50%)、单项选择题(40分,其中无机和有机化学各占50%)、计算(占10分,主要是无机化学部分的计算)、简答(占5分)、完成反应式(占15分,共有五个要求完成的反应式)7.其它说明考试中涉及计算问题,请带计算器。
第二部分期末复习重点范围第一章溶液和胶体重点掌握:1.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WB,PB,C B及计算及浓度间相互换算:PB与C B间的换算溶液的稀释2.渗产生渗透现象的必要条件、渗透方向、渗透压公式n=c B RT及应用3.血液中的渗透压单位-渗透浓度Cos ;高渗、低渗和等渗溶液;渗透压在医学上的意义一般掌握:1・胶团的结构;溶胶的稳定因素及聚沉方法第二章化学热力学和动力学基础重点掌握:1.浓度、温度、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3.标准平衡常数K°和实验平衡常数4.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浓度、温度、压力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吕查德里原理--般掌握:1.活化分子,活化能的基木概念,有效碰撞理论2.平衡常数的概念及一般平衡计算第三章电解质溶液重点掌握:1.酸碱质子理论,共辄酸碱对、平衡常数Ka、Kb2.离子酸(碱)的解离常数(HA—A_)Ka Kb二Kw => Kb=Kw/Ka3.一-元弱酸(碱)溶液[HJ和PH值的计算HA = H+ + X Ca/Ka >500 [H+] = Q KciCci4.稀释定律和同离子效应:(1)解离度 & =凶」Ca⑵ 稀释定律a= V Ka/Ca(3)同离子效应C A_5.缓冲作用原理及其PH值计算:PH=PKa + lg」一,C旳6.溶度积(Ksp)与溶解度⑸的关系第四章酸碱滴定法本章不作考试要求。
北京广播电视大学护理学专业医用基础化学形成性考核作业(一)(部分元素的原子量:H-1 O-16 C-12 S-32 Cl-35.5 N-14 Li-7 Na-23 K-39 Ca-40 Fe-56 Cu-64 Zn-65 Ag-108 Ba-137)一、填空:1.一种或几种物质以较小颗粒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所形成的系统叫做 分散系统 。
按照分散相粒子的大小可以把分散系统分为 分子分散系、胶体分散系、粗分散系 。
2.一步就完成的反应称为 元反应 ;通过多步骤完成的反应称为 复杂反应 。
3.产生渗透现象的必要条件是 半透膜存在以及膜两侧溶液渗透浓度不相等。
4.溶胶的三大基本性质是指 布朗运动、丁铎尔现象和电泳现象。
5.溶液的渗透压与溶液的温度、浓度的关系为Π=CRT ,这说明在一定温度下,溶液的渗透压与溶液中 溶质质点数目成正比,而与 溶质性质 无关。
二、选择题:1.下列关于分散系概念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分散系由分散相和分散介质组成 B 、分散系包括均相体系和多相体系 C 、分散系可有液、固、气三种状态D 、分散相粒子直径大于100nm 的体系,称为胶体分散系 2.符号n 用来表示A 、物质的量B 、物质的质量C 、物质的量浓度D 、质量浓度 3.测得100mL 某溶液中含有8mg Ca 2+,则溶液中Ca 2+的浓度是( )。
A 、0.21L mol -⋅ B 、0.2m 1L mol -⋅ C 、2m 1L mol -⋅ D 、21L mol -⋅ 4.将12.5gNaCl 溶于水,配制成250mL 溶液,该溶液的质量浓度是( )。
A 、25g ·L1- B 、50 g ·L1- C 、0.05 g ·L1- D 、0.025 g ·L1-5.在下列4种渗透浓度相同的溶液中,渗透压最大的是( )。
A 、葡萄糖溶液B 、NaCl 溶液C 、KCl 溶液D 、蔗糖溶液6.用理想半透膜将0.02mol ·L 1-蔗糖溶液和0.02mol ·L 1-NaCl 溶液隔开时,将会发生的现象是( )。
北京广播电视大学护理学专业医用基础化学形成性考核作业(一)(部分元素的原子量:H-1 0-16 C-12 S-32 CI-35.5 N-14 Li-7 Na-23 K-39 Ca-40 Fe-56 Cu-64 Zn-65 Ag-108 Ba-137)一、填空:1 •一种或几种物质以较小颗粒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所形成的系统叫做 分散系统 。
按照分散相粒子的大小可以把分散系统分为 分子分散系、胶体分散系、粗分散系 ____ 。
2•一步就完成的反应称为元反应;通过多步骤完成的反应称为复杂反应。
3 •产生渗透现象的必要条件是 半透膜存在以及膜两侧溶液渗透浓度不相等。
4 •溶胶的三大基本性质是指 布朗运动、丁铎尔现象和电泳现象。
5•溶液的渗透压与溶液的温度、浓度的关系为 n =CRT ,这说明在一定温度下,溶液的渗透压与溶液中溶质质点数目成正比,而与溶质性质 无关。
1下列关于分散系概念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 分散系由分散相和分散介质组成B 、 分散系包括均相体系和多相体系C 、 分散系可有液、固、气三种状态D 、 分散相粒子直径大于 100nm 的体系,称为胶体分散系 2 .符号n 用来表示 A 、物质的量B 、物质的质量C 、物质的量浓度D 、质量浓度3. 测得100mL 某溶液中含有8mgCa 2+,则溶液中Ca 2+的浓度是()。
1 111A 、0. 2 mol LB 、0• 2m mol LC 、2m mol LD 、2mol L4.将12. 5gNaCI 溶于水,配制成 250mL 溶液,该溶液的质量浓度是 ( )。
A 、25g • L 4B 、50 g • L 4C 、0. 05 g • L5 •在下列4种渗透浓度相同的溶液中,渗透压最大的是(选择题:D 、 0. 025g •L)。
D 、蔗糖溶液A、葡萄糖溶液B、NaCI溶液C、KCI溶液6.用理想半透膜将0. 02mol • L 1蔗糖溶液和0. 02mol • L J NaCI溶液隔开时,将会发生的现象是( )。
电大【医用基础化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医用基础化学第1次平时作业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5分)1.配制300ml 0.10mol L-1NaOH(M r=40)需称取固体NaOH的质量为(A)(A)1.2g (B)1.2mg (C)4.0g (D)4.0mg (E)12 .00g2.人体血液中平均每100 ml中含有19mg K+(M=39),则血液中K+的浓度是(D)(A)0.49 mol • L-1(B)4.9 mol • L-1(C)4.9×10-2 mol • L-1(D)4.9×10-3 mol • L-1 (E)4.9×10-3 mmol •ml-13.中和50ml 0.20mol• L-1HCl溶液,需要某NaOH溶液25ml,该NaOH溶液的浓度是(C)(A)0.1mol /L(B)0.2mol /L(C)0.4mol /L(D)0.8mol /L(E)2.0 mol /L4.会使红细胞发生皱缩的溶液是(E)(A)1.0g·L-1NaCl(Mr=58.5) (B)10.0g·L-1CaCl2·2H2O(Mr=147)(C)12.5g·L-1NaHCO3(Mr=84.0) (D)9.0g·L-1NaCl(Mr=58.5)(E)112g·L-1C3H5ONa(Mr=80)5.血红细胞置在下列哪个溶液中,将会引起溶血(细胞破裂)现象(D)(A)9.0g •L-1 NaCl (B)90.0g •L-1NaCl (C)50.0g •L-1葡萄糖(D)生理盐水的10倍稀释液 (E) 100.0g •L-1葡萄糖溶液6.在室温下把青蛙的筋肉细胞放在0.2mol/LNaCl水溶液中,观察到细胞皱缩,由此可得到的结论是(C)(A)细胞内液的渗透浓度大于NaCl水溶液的渗透浓度(B)NaCl水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内液的浓度(C)NaCl水溶液的渗透浓度大于细胞内液的渗透浓度(D)两者的浓度相等7.当AgNO3的稀溶液与KI的稀溶液混合时,若AgNO3溶液过量,所形成溶胶的胶团和胶粒分别带(C)(A)正电荷负电荷(B)负电荷正电荷(C)电中性正电荷(D)电中性负电荷8.溶胶可暂时稳定存在的主要因素有(B)(A)布朗运动(B)胶粒带电(C)胶粒扩散(D)胶粒对光的散射作用9.对于胶团[(AgI)m ·nAg+·(n-x)NO3-]x+·xNO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A)(AgI)m是胶核(B) Ag+为吸附离子(C) NO3-为反离子(D) m = n + x(E)[(AgI)m ·nAg+· (n-x)NO3-]x+为胶粒10.将0.01mol/LAgNO3溶液与0.10mol/LKI溶液等体积混合制备AgI溶胶,下列电解质中对该溶胶聚沉能力最强的是(B)(A)K2SO4(B)Al(NO3)3(C)MgCl2(D)K3[Fe(CN)6] (E)NaCl11.关于活化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 活化能越大,反应速度越大(B)反应速度相同的反应,活化能一定相同(C)活化能越小,一般反应速度越快(D)正、逆反应的活化能相同(E) 活化能是活化分子具有的能量12.在化学反应中,催化剂的作用在于(A)(A)降低了活化能(B)增加了分子间碰撞(C)改变反应的平衡常数(D)分子运动速度加快(E)增大了活化分子的分数13.某温度下,下列反应已达平衡:CO(g)+H2O(g) === CO2(g) +H2(g) (放热反应),为提高CO的转化率,可采取的方法是(A)(A)通入更多的水蒸气(B)增加体系的总压力(C)加入催化剂(D)降低体系的总压力(E)升高体系的温度14.下列关于化学平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E )(A )升高温度,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B )降低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C )温度改变不能使化学平衡发生移动(D )改变浓度可引起平衡的移动,故K 也随之发生改变(E )改变浓度可引起平衡的移动,但不会改变K15.已知HCN 的Ka = 5.0×10-10 mol/L ,则CN -的碱常数Kb 为( D )(A )5.0×10-14 (B )5.0×10-10 (C ) 2.0×10-6(D )2.0×10-5 (E )2.0×10-416.往氨水溶液中加入一些固体NH 4Cl ,会使( B )(A )溶液PH 增大 (B )溶液PH 减小 (C )溶液PH 不变(D )NH 3的Kb 增大 (E )NH 3的Kb 减小17.由等体积的HX 和NaX 组成的缓冲体系,如果HX 的电离常数Ka=10-5,则此缓冲溶液的PH 值为( B )(A ) 7 (B )5 (C )8 (D )9 (E )1418.将0.10mol/L 的HAc 溶液加水稀释至原体积的二倍时,其[ H +]和PH 值的变化趋势各为( B )(A )增加和减小 (B )减小和增大 (C )减小和减小(D )为原来的一半和增大 (E )为原来的一倍和减小19.根据酸碱质子理论,在化学反应NH 3+H 2O =NH 4++OH -中,属于酸的物质是( E )(A )NH 3和H 2O (B )NH 4+和H 2O(C )NH 4+和OH - (D )NH 3和OH - (E )NH 3和NH 4+ 20.若要制备PH=7的缓冲溶液,较为合适的缓冲对是 (D )(A )甲酸钠和甲酸 (Ka=1.8×10-4)(B )醋酸钠和醋酸 (Ka=1.8×10-5 )(C )氯化铵和氨水 (Kb=1.8×10-5 )(D )磷酸氢二钠和磷酸二氢钠 (Ka=6.3×10-8)21.有一难溶强电解质M 2X ,其溶度积Ksp 和其在饱和溶液中的溶解度S 的关系式为( E )(A )S =Ksp (B )S=SP K (C )S=3Ksp(D )S=32/Ksp (E )S=34/Ksp22.有一难溶强电解质Fe 2S 3,其溶度积Ksp 表达式是( D )(A )Ksp =[Fe 3+] [S 2-] (B )Ksp =[Fe 23+] [S 32-](C )Ksp =[2Fe 3+]2 [3S 2-]3 (D )Ksp =[Fe 3+]2[S 2-]3 (E )Ksp =2[Fe 3+]2 •3[S 2-]323.250C 时CaCO 3饱和溶解度为9.3 ⨯ 10-5mol/L ,则CaCO 3的溶度积Ksp 为( A )(A )8.6×10-9 (B )9.3×10-5 (C )1.9×10-5(D )9.6×10-2 (E )1.9×10-424.25℃时PbI 2的Ksp 为8.49×10-9则其饱和溶液I -浓度约为( C )(A )2.04×10-3 mol/L (B )4.08×10-3 mol/L(C )2.57×10-3 mol/L (D )1.28×10-3 mol/L (E )3.03×10-3 mol/L25.250C 时Ag 2CrO 4饱和溶液中,[CrO 42-]=6.0×10-5mol/L ,则Ag 2CrO 4的溶度积Ksp 为(C )(A )6.6×10-9 (B )2.2 ×10-13 (C )8.64×10-13(D )5.4×10-14 (E )1.9×10-10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产生渗透现象的条件是___半透膜存在__和膜两侧溶液中溶质浓度不同。
、一般测定蛋白质含量时都用含氮量乘以6.25,这一数值是如何得来的?答:①动植物组织中的含氮物质主要是蛋白质,其它含氮物质极少。
因此,测定生物样品的蛋白质含量时,只要测出它的含氮量,就能推算出蛋白质的含量。
②由于蛋白质的平均含氮量为16%,即每克氮相当于6.25g(100÷16%)蛋白质,所以测定蛋白质含量时只要用含氮量乘以6.25。
2、简述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答:①一级结构不同的蛋白质,功能各不相同,如酶原与酶②一级结构近似的蛋白质,功能也相近。
如同源蛋白质(指不同机体中具有同一功能的蛋白质)的一级结构相似,且亲缘关系越接近者,差异越小。
如胰岛素、细胞色素C。
③来源于同种生物体的蛋白质,如其一级结构有微细差异,往往是分子病的基础。
如HbA和HbS。
④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与其生物学功能关系十分密切。
如蛋白质变性作用、变构蛋白和变构酶也证明,蛋白质的构象改变,功能将发生改变。
3、简要说明蛋白质电泳法、透析法、超速离心法和盐析法的基本原理。
答:①电泳法的基本原理:在同一pH溶液中,由于各种蛋白质所带电荷性质和数量不同,分子量大小不同,因此它们在同一电场中移动的速率不同,利用这一性质可将不同蛋白质从混合物中分离开来。
②透析法的基本原理:蛋白质胶体的颗粒很大,不能透过半透膜。
利用这一特性,可将混杂有低分子物质的蛋白质溶液放于半透膜袋内,以除去低分子物质、纯化蛋白质。
③超速离心法的基本原理:不同蛋白质分子量大小不同,分子形状不同,在一定的离心力场作用下沉降速率不同,故可利用此特性分离不同的蛋白质。
④盐析法的基本原理:各种蛋白质的亲水性及所带电荷均有差别,因此不同蛋白质盐析时所需盐类浓度不同。
利用此—特性,逐步增加中性盐浓度使蛋白质从溶液中分段析出而分离。
4、简述Watson-Crick 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要点。
答:(1)主链(backbone):由脱氧核糖和磷酸基通过酯键交替连接而成。
主链有二条,它们似“麻花状”绕一共同轴心以右手方向盘旋, 相互平行而走向相反形成双螺旋构型。
学校:国家开放大学河北
[课程号]01784-医用基础化学-形成性考核作业2
试卷满分:100分得分:100
1.ph=10.20的有效数字的位数是( )
a. 3位
b. 2位
c. 1位
d. 4位
[解析提示:复习课本知识,并作答]
正确答案:2位
2.高锰酸钾滴定法应在酸性条件下进行,所用的酸是( )
a. C
b. A
c. D
d. B
[解析提示:复习课本知识,并作答]
正确答案:B
3.在一定温度下,稀溶液的渗透压取决于( )
a. 溶质的分子数
b. 溶剂的本性
c. 溶质的本性
d. 溶液的渗透浓度
[解析提示:复习课本知识,并作答]
正确答案:溶液的渗透浓度
4.溶胶可暂时稳定存在的主要因素有( )
a. 布朗运动
b. 胶粒扩散
c. 胶粒对光的散色作用
d. 胶粒带电
[解析提示:复习课本知识,并作答]
正确答案:胶粒带电
5.溶液的酸度是指( )
a. 未离解的酸浓度
b. 溶液中氢离子浓度
c. 酸溶液的浓度
d. 酸根离子浓度
[解析提示:复习课本知识,并作答]
正确答案:溶液中氢离子浓度。
医用基础化学#形考作业(四)1.下列羧酸分子中,沸点最高的是()。
A.正戊酸B.正己酸C.正庚酸D.正辛酸2.下列哪类化合物在空气中极易被氧化()。
A.戊烷B.氯苯C.苯甲酸D.苯胺3.下列哪一个化合物易溶于碳酸氢钠()。
A.苯甲酸B.苯酚C.对-甲基苯酚D.β-萘酚4.下列化合物哪一个在水中的溶解度最大()。
A.苯甲酸钠B.苯甲酸C.邻-甲基苯甲酸D.对-甲基苯甲酸5.下列哪一个二元酸的酸性最强()。
A.草酸B.己二酸C.丁二酸D.丙二酸6.碘是一种很有用的鉴别试剂,常以碘试液即碘-碘化钾溶液参与鉴别,下列哪种化合物可用碘鉴别()。
A.氨基酸B.纤维素C.淀粉D.油脂7.下列化合物哪一个在水中溶解度最小()A.甲酸B.乙酸C.丙酸D.丁酸8.组成核酸的基本结构单位是()。
A.戊糖和脱氧核糖B.含氮碱基D.磷酸和戊糖9.糖原是属于下列哪一种类型的糖()。
A.单糖B.双糖C.寡糖D.多糖10.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
A.核酸B.氨基酸C.有机酸D.无机酸11.在DNA分子中不存在的碱基是()A.尿嘧啶B.胸腺嘧啶C.胞嘧啶D.鸟嘌呤12.下列化合物中碱性最强的是()。
A.苯胺B.氨C.二甲胺D.N-甲基苯按13.下列化合物中碱性最弱的是()。
A.苯胺B.氨C.二甲胺D.三甲胺14.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糖类的是()。
A.葡萄糖B.纤维素C.淀粉D.脂肪15.血糖通常是指血液中的()。
A.葡萄糖B.果糖C.麦芽糖D.麦芽糖16.糖在人体中储存的形式是()。
A.葡萄糖B.蔗糖C.麦芽糖D.糖原17.氨基酸以偶极离子(两性离子)形式存在时,溶液的pH值称为()。
A.等电点C.水解反应D.盐析18.构成RNA的基本单位是()。
A.脱氧核糖核苷酸B.胸腺嘧啶C.核糖核苷酸D.嘧啶19.构成DNA的基本单位是()。
A.尿嘧啶B.嘧啶C.核糖核苷酸D.脱氧核糖核苷酸20.葡萄糖属于()。
A.戊酮糖B.戊醛糖C.己酮糖D.己醛糖21.含有手性碳原子的化合物一定具有光学活性。
8.乙醇和水分子之间存在的分子间作用力有( D、A、C )。
A.取向力 B.诱导力 C.色散力 D.氢键三、计算题1.取密度为1.84g.ml_1,质量分数为96%的浓硫酸3.5ml配成250ml溶液,求:(1)此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C1/2H2SO4);(2)取此溶液5Oml稀释为500ml,其浓度是多少?其中含有硫酸的物质的量若干(n 1/2H2SO )?解:(1)C1/2H2SO4=n/v=m/Mv=(1.84×3.5×96%)=0.50(mol/l) 49×0.25(2)C1V1=C2V20.5×50=C2×500 C2=0.05 (mol/l)n1/2H2SO4= C2V2=0.05×500×10-3=25×10-3(mol)2.欲配制250mlpH为5.0的缓冲溶液,现有125ml1.0mol.l_1NaAc溶液,则应再取125ml多大浓度的HAc溶液?解:PH=5,[H+]=10-5mol/l[H+]=Ka×C共轭酸/C共轭碱C共轭酸=[H+]×C共轭碱/ Ka=10-5(125×1.0)/250 =0.28( mol/l) 1.76×10-53.某蛋白质的饱和水溶液含蛋白质5.18g.l-1,已知293.15K时此溶液的渗透压为0.413KPa,求此蛋白质的摩尔质量。
解:∵ρ=5.18g•L-1П=0.413KPa又∵ρ=C×M C=ρ/ M∴П=CRT=ρ/ M×RTM=ρ/П×RT=5.18/0.413×8.314×293.15=30568.9(g•mol-1)答: 所求蛋白质的摩尔质量约为30569g•mol-1。
4.为标定KMn04溶液,称取0.1820gNa2C2O4,加入2Oml蒸馏水溶解,加少量稀H2SO4,滴定时消耗KMn04溶液24.08ml,求此KMn04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一模化学试卷讲评教案刘彦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帮助学生查找知识盲点,查找知识薄弱环节,澄清知识点。
2.夯实基础知识,锻炼学生的基本技能,提高答题技巧效率和质量。
3.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答问题的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审题能力等。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解决试卷中存在的问题,提升学生的应考能力。
2.通过试卷分析能力的培养,训练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精益求精,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
2.培养学生大胆质疑,努力创新的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方法:讨论点拨法教学重难点:知识与技能中的1、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解决试卷中存在的问题——试卷讲评二.教师整体介绍试题及学生情况分析。
三.教师口述教学目标。
四.自学指导:1.自我矫正同学们为了达到目标,需要我们努力的学习,积极的参与课堂活动。
下面请大家用5—8分钟时间订正试卷中的错题,分析错因,产生疑问,同桌讨论解决部分问题。
第一步:错题分类:分为会做但却做错的题;模棱两可似是而非的题(要点不全);不会做的题。
第二步:分析错因,及时纠正(用红笔改)。
第三步:用红笔做标记记下不会的题,同桌交流讨论解题方法。
2.合作探究,精讲点拨(1)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解决试卷中以下各题:15、16、19、21、25、26、27等题。
(2)学生展示评价,分享每个题目所使用的答题技巧及方法。
(3)老师精讲,引导学生总结规律。
3.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来解决自己试卷中存在的其他问题。
五.当堂训练:把自己的错题整理到练习本上。
六.归纳总结:记住本节课你所学到的知识点。
七.作业:试卷中错题用红笔更正后交给组长统一保管,待以后复习备用。
八.教学反思:2017年4月11日初一生物讲评课教案讲评内容:初一生物期中考试题讲评目标:1.培养学生自我评价,自我调整,自我完善的能力。
2.查漏补缺,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完善认知结构。
3.提高学生审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总结解题方法和规律。
医用基础化学(8187)04任务四川电大形成性测评系统课程代码:5108187 参考资料、单项选择题(共10 道试题,共100 分。
)1. 化合物R-CO-NH-R'属于( )。
A. 伯胺B. 仲胺C. 酰胺D. 叔胺参考答案:C2. 有机合成中可用来保护醛基的反应是( )。
A. 羟醛缩合反应B. 银镜反应C. 加氢反应D. 在干燥HCl的存在下与醇反应参考答案:D3. 油脂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称为( )。
A. 酶化B. 还原C. 皂化D. 水解参考答案:C4. 醛酮与氨的衍生物加成、脱水、其产物结构为腙的是( )。
A. CH3CH=NNH2B. CH3CH=N一OHC. CH3CH=NNHCONH2D. CH3CH2CONH2参考答案:A5. 下列化合物中能与亚硝酸起反应的是( )。
A. 苯甲酸B. 丁酮C. 正丁醇D. 苯胺参考答案:D6. 区别葡萄糖和果糖、可用( )。
A. 斐林试剂B. 碘C. 溴水D. 稀硝酸参考答案:D7.羧酸衍生物发生水解反应时所生成的共同产物是( )。
A. 羧酸B. 酸酐C. 酯D.酰胺参考答案:A8. 下列化合物中碱性最强的是( )。
A. 甲胺B. 氨C. 二甲胺D. 三甲胺参考答案:C9. 下述糖中属于酮糖是( )。
A. 核糖B. 葡萄糖C. 半乳糖D.果糖参考答案:A10. 组成麦芽糖的苷键是( )。
A. α-1,6一苷键B. β-1,4一苷键C. α-1,4一苷键D. α-1,2一苷键参考答案:C。
2014电大医用基础化学作业3讲评一、填空题1.乙醇和丙烷,分子量相近,沸点却相差悬殊。
两者中沸点高的是乙醇。
2.直链一元醇的沸点随分子量增加而升高。
3.烯经的官能团是双键。
4.醛、酮的官能团是酮羰基。
5.羟基(一OH)与苯环直接相连的化合物称为酚类。
6.RSH 是硫醇结构的通式。
7.分子式为C 5H 12只有伯氢原子的化合物是新戊烷。
8.化合物CH 3CH 2CH 2CH 3和CH 3CH 2CH=CH 2两者中能与HBr 发生加成反应的是丁稀。
二、选择题1.下列化合物中能形成分子间氢键的是(D )。
A.烷烃 B.烯烃 C.炔烃 D.醇2.下列醇在水中溶解度最大的是(A )。
A.正丙醇 B.正丁醇 C.正戊醇 D.正己醇3.下列化合物相对分子量相近,其中沸点最高的是( C )。
A.正戊烷 B.正丁醛 C.正丁醇 D.丁酮4.下列化合物属于酶类化合物的是( C )。
A.RCOCl B.RCOOCOCRC.RCOORD.RCONHR 5.不是有机化合物的是( B )。
A.CH 3I B.NH 3 C.CH 3OH D.CH 3CN 6.乙硫醇具有极难闻的气味,常作为无气味燃料气漏气的警报。
下列化合物中属于乙硫醇结构的是(A )。
A .CH 3CH 2SH B.CH 3CH 2OH C.HOCH 2CH 2OH D.HSCH 2CH 2OH7.下列名称中,正确的是(D )A .3-甲基丁烷 B.2-乙基丙烷 C. 3-甲基-2-丁稀D. 2-甲基-1-丁稀8.乙醇与二甲醚是什么异构体?(C )A .碳架异构 B.位置异构 C.官能团异构 D.互变异构 9.三、简答题1. 指 (1) 双键一条是∏键,一条是δ键,其余都是δ(2) H-C ≡C-Cl三键两条是∏键,一条是δ键,其余都是δ键。
2.碳原子的杂化形式与有机化合物结构和性质直接相关。
根据下列化合物结构,按题意简要 回答问题: a a b c c CH 2═CH-CH 2-C ≡CH(1)指出上面的化合物标有字母的碳原子的杂化类型(sp3? sp2? sp? ) a. sp2杂化; b.sp3杂化; c. sp 杂化(2)指出分子中,碳碳单键、双键和叁键中,哪个键长最短? 碳碳叁键,键长最短。
2014电大医用基础化学作业4讲评
一、填空题1、胺的官能团是-NH2、=NH、≡N。
2、胺可与不溶于水的中性或酸性物质分离,是由于胺具有碱性。
3、酸和乙酸乙酯两者中溶于水的是醋酸。
4、氨基酸按其结构可分为脂肪类、芳香类、杂环类。
5、氨基酸在水溶液中的结构形式取决于溶液的PH 值。
6、蔗糖分子是由葡萄糖和果糖通过1,2糖甙(苷键)结合而成的,它属于非还原二糖。
7、RNA和DNA中含有相同的嘌呤碱,它们是腺嘌呤A和鸟嘌呤G。
8、凡是不能同镜象重叠的分子叫做手性分子。
9、分子中连有四个不同基团的碳原子,叫做手性碳原子。
二、选择题
1.有机合成中可用来保护醛基的反应是( D )。
A.羟醛缩合反应 B.银镜反应C.加氢反应
D.在干燥HCl的存在下与醇反2.醛酮与氨的衍生物加成、脱水、其产物结构为腙的是( A )。
A.CH3CH=NNH2 B.CH3CH=N一OHC.CH3CH=NNHCONH2 D.CH3CH2CONH2
3.下列化合物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又能与碳酸氢钠反应的是( C )A . B .
C. D. 4.羧酸衍生物发生水解反应时所生成的共同产物是( A )。
A.羧酸 B.酸酐 C.酯 D.酰胺 5.下列化合物中碱性最强的是( C )。
A.甲胺 B.氨 C. 二甲胺 D. 三甲胺6.化合物 R-CO-NH-R'属于( C )。
A.伯胺 B.仲胺C.酰胺 D.叔胺7.下列化合物中能与亚硝酸起反应的是( D )。
A.苯甲酸 B.丁酮 C.正丁醇 D.苯胺8.葡萄糖属于( D )。
A.戊酮糖 B.戊醛糖 C.己酮糖 D. 己醛糖 9.葡萄糖的链状结构是下列中的( A )。
10.下述糖中属于酮糖是(D )。
A.核糖 B.葡萄糖 C.半乳糖 D.果糖
11.区别葡萄糖和果糖、可用( C )。
A.斐林试剂 B.碘 C.溴水 D.稀硝酸
12.组成麦芽糖的苷键是( C )。
A.α-1,6一苷键 B.β-1,4一苷键 C.α-1,4一苷键 D.α-1,2一苷键13.DNA的一级结构是指( A )。
A.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B. 核苷的排列顺序C.戊糖的结构 D. 碱基的结构
14.组成核酸的基本结构单位是( C )。
A.戊糖和脱氧核糖 B.含氮碱基 C.单核苷酸
D.磷酸和戊糖
15.油脂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称为( C )。
A.酶化 B.还原 C.皂化 D.水解
16.在DNA分子中不存在的碱基是( A )。
A.尿嘧啶 B.胸腺嘧啶 C.胞嘧啶 D.鸟嘌呤
三、简答题
1.什么叫氨基酸的等电点(PI)?赖氨酸(NH2CH2CH2CH2CH2CH(NH2)COOH)的PI=9.74分别写出赖氨酸在pH=9.74及强酸溶液中的主要结构式。
答:氨基酸几既不发生酸式电离又不发生碱式电离那一点的PH叫等电点(PI) 。
pH=9.74时赖氨酸的结构式:NH2CH2CH2CH2CH2CH(NH2)COOH
强酸溶液中赖氨酸的主要结构式:+NH3CH2CH2CH2CH2CH(NH2)COOH
2.什么叫酯化反应?并举一实例。
H+
答:羧酸与醇在酸性条件下生成酯的反应叫酯化反应。
例:CH3COOH + HOC2H5
CH3COOCH2CH3
3.对映体的含义是什么?试从以下几方面比较(+)-乳酸和(-)-乳酸的性质(相同?不同?):
A.熔点
B.溶解度
C.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盐的反应速度
D.旋光方向和比旋光度
答:彼此成镜像关系,又不能重合的一对立体异构体,称为对映体。
A. B. C. 相同;D. 相反,相同。
HOCH 2 COONa +H 2O
-CH 2CH 2OH +N 2
CH 3CH 2COO-
CH 3CH=N-NH-
+ H 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