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师范大学本科专业设置一览表(2014)
- 格式:xlsx
- 大小:18.09 KB
- 文档页数:4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简介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将普通高等教育分为12个学科门类,92个专业类,506种专业,其中基本专业352种,特设专业154种。
另有编号11为“军事学”学科门类预留。
这12个学科门类“地位”是相同的,但包含的专业数量有多有少,相差很大,见下表。
1.哲学是社会科学最重要的基础学科之一,只有哲学类一个专业类,含4个专业,基本专业有哲学、逻辑学、宗教学,特设专业有伦理学。
哲学专业全国有73个学校设点,另3 个专业设点很少,逻辑学有3所学校开设,9所学校开设宗教学。
知名高校: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大学、中央民族大学、清华大学。
2.经济学是近些年非常热门的学科,有4个专业类,分别是经济学类、财政学类、金融学类、经济与贸易类,共10个基本专业,7个特设专业。
基本专业中的“金融学”和“国际经济与贸易”两个专业最受考生青睐。
金融学有263所高校开设,国际经贸有466所学校开设,这里既有一流的985高校,也有一般的二本高校。
其它如经济学专业也有301所学校开设,税收学有40所学校开设,保险学有82所学校开设,也算是热门。
特别说明一下,会计、审计不属于经济学而属于管理学。
知名高校: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南开大学、厦门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南京大学、清华大学、吉林大学、山东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上海财经大学、辽宁大学、西南财经大学。
3.法学有6个专业类,分别是法学类、政治学类、社会学类、民族学类、马克思主义理论类、公安学类,共13个基本专业,19个特设专业,特设专业多于基本专业是因为有一些很特殊的公安类专业如禁毒、警犬技术等。
法学无疑是最大的专业,开设学校452所,政治学与行政学116所。
社会学类的两个专业越来越得到重视,社会学开设学校93所,社会工作开设学校242所。
公安学类的专业一般都在提前批招生。
知名高校: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厦门大学、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复旦大学、中央民族大学。
华南师范大学(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简称“华师”,坐落于南方名城广州市,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和广东省人民政府共建,入选中国首批“211工程”、“卓越教师培养计划”,为广东省省属重点大学、中国100 所首批联入CERNET和INTERNET网的高等院校之一。
序号课程代号课程名称学分类型考试方式001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4 必考笔试002 00294 劳动社会学 4 必考笔试003 00152 组织行为学 4 必考笔试004 07484 社会保障学 6 必考笔试005 11465 现代公司管理 6 必考笔试006 11466 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概论8 必考笔试007 11467 人力资源统计学 6 必考笔试008 00463 现代人员测评 6 必考笔试009 00324 人事管理学 6 必考笔试010 11468 工作岗位研究原理与应用 6 必考笔试011 06999 毕业论文不计学分必考实践考核101 00015 英语(二)14 选考笔试102 11469 宏观劳动力配置 5 选考笔试103 11470 国际劳务合作和海外就业 4 选考笔试104 11471 劳动争议处理概论 5 选考笔试201 00164 劳动经济学 6 加考笔试202 00167 劳动法 4 加考笔试203 06183 工资管理 4 加考笔试204 11365 劳动力市场学 5 加考笔试205 11366 人口与劳动资源 5 加考笔试【专业优势】:1.深大经济学院自考办自考全日制教师团队授课。
2.可在深大校本部等3个校区(深大校本部、爱华总部、爱华世界之窗校区)咨询和报名。
3.免考高数,可以申请免考英语。
4.独立办班专业,一年考3次,1.5年可全部考完;考试科目比较简单,是最好考的专业之一。
5.课程应用性、职业性较强,适应市场需要,就业范围广,毕业后可从事人力资源和人事、行政、管理等工作。
前言就业质量不仅是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体现,同时也是社会需求的真实反映。
编制就业质量报告,一方面有助于向社会反馈真实的就业状况,积极回应对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关注,另一方面也有助于高校获取和分析社会需求的相关信息,以改进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编制发布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的通知》(教学厅函[2013]25号)文件要求,学校现正式编制和对外发布《华南师范大学2014届本专科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报告基于全校毕业生登记的就业信息,结合毕业生就业状况跟踪调查的数据进行分析,以全面反映毕业生真实的就业状况和质量。
主要指标的数据结果如下:按照教育部公布的就业率计算公式,截止2014年8月31日,我校2014届本专科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为92.24%,其中本科生是93.11%,专科生是86.36%。
本科师范生是93.39%,本科非师范生是92.73%。
从统计结果看,本校毕业生基本上实现了充分就业。
2014届毕业生就业地区主要集中在广东省,占比为96.78%;就业单位主要集中在民营企业和中初教育单位,占比分别为30.04%和26.68%。
本科毕业生去教育行业就业的人数最多,占比为39.98%;专科毕业生去制造业就业的人数最多,占比为19.60%。
从毕业生的就业地区来看,实现了为本地培养人才的目标;从就业单位和行业来看,充分体现了本校培养师范类人才的特点。
毕业生对目前工作的整体满意度为3.65分1,偏向于比较满意;81.58%的毕业生认为目前就职岗位与专业对口;98.53%的毕业生认为自己能够适应目前的工作。
从上述情况来看,学校培养的人才基本能够适应社会需求,并充分发挥个人价值。
1将毕业生对目前工作的满意度评价:很不满意、比较不满意、一般、比较满意、很满意分别赋予1-5的分值。
很不满意=1,比较不满意=2,一般=3,比较满意=4,很满意=5。
毕业生对学校教育教学的满意度均值集中在3.5-4.1分2的区间内,总体来说,毕业生对母校的教育教学偏向比较满意。
目录前言 (1)一、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2)(一)本科培养目标 (2)(二)本科专业设置 (2)(三)本科学生规模 (2)(四)本科生源质量 (3)二、师资与教学条件 (3)(一)教师数量与结构 (3)(二)教师教学投入 (4)(三)教学经费投入 (5)(四)办学基本条件 (6)三、教学建设与改革 (6)(一)专业建设 (6)(二)课程建设 (7)(三)教材建设 (9)(四)教学改革 (10)(五)实践教学 (11)(六)创新创业教育 (13)四、专业培养能力 (15)(一)目标体系 (15)(二)优化课程结构 (15)(三)推进通识教育 (15)(四)深化大类改革 (16)(五)凝练专业特色 (16)五、质量保障体系 (21)(一)人才培养中心地位 (21)(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21)(三)本科教学基本状态 (22)六、学生学习效果 (24)(一)学习满意度 (24)(二)就业与深造 (25)(三)在校生成果 (26)(四)毕业生成就 (26)七、特色发展——卓越教师的“五维六性”培养改革 (26)(一)创构“五维”要素结构,导引培养路径改革 (26)(二)深化培养过程改革,促进“五维”要素达成 (27)八、问题与对策 (32)附件、支撑数据 (34)前言华南师范大学始建于1933年,前身是广东省立勷勤大学师范学院。
1996年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行列,2015年成为广东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建高校,同年进入广东省高水平大学整体建设高校行列,2017年学校进入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行列。
学校现有广州石牌、广州大学城和佛山南海3个校区。
学校物理学列入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目标,有教育技术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光学、体育人文社会学(重点培育)4个国家重点学科,9个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
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心理学、体育学、教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4个学科进入A类学科,其中心理学获评A+学科;化学、数学、工程学、植物学与动物学、材料科学、临床医学6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
华师〔2012〕26号关于印发《华南师范大学全日制本科生辅修、 双专业、双学位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各院系、各部处、各单位:现将《华南师范大学全日制本科生辅修、双专业、双学位管理暂行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华 南 师 范 大 学二○一二年四月五日—1—华南师范大学全日制本科生辅修、双专业、双学位管理暂行办法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鼓励本科生在修读主修专业课程,拓宽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更好地适应社会对复合型人才发展的需要,我校实行辅修、双专业、双学位制度。
为保障该制度有效运行,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辅修、双专业、双学位是指在校本科学生修读主修专业的同时,按照另一专业相关培养方案,参加相关教学活动的一种学习方式。
学生通过学习、考核,达到相关培养要求,可获得相应证书。
第二章 培养方案及修读要求第三条 主办院(系)应根据专业特点和要求,按照该专业本科教学培养方案及学生主修专业毕业前获得辅修、双专业、双学位证书的要求,制定辅修、双专业、双学位培养方案,为学生选课和修读提供依据。
第四条 辅修、双专业、双学位培养方案的制定,应遵循以下原则:—2—(一)能够系统地反映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应包括专业主干课程。
双学位应在完成双专业培养要求的基础上,再完成相关课程、实践教学和毕业论文(设计)环节。
(二)理论课、实验(实践)课的安排及比例由主办院(系)根据专业特点自行制定,并报教务处审核。
第五条 学生完成辅修、双专业、双学位课程学习,取得学业(位)证书的最低学分必须满足以下要求:(一)跨院(系)修读的,依照辅修培养方案修满30学分,取得辅修证书;依照双专业培养方案修满50学分,取得双专业证书;依照双学位培养方案修满60学分取得双学位证书。
(二)在院(系)内部修的,除了与主修专业重复的课程学分外,还需按照辅修培养方案修满20学分不同课程才能取得辅修证书,按照双专业培养方案修满40学分不同课程才能取得双专业证书;主、辅修专业属于不同学科门类(学科门类依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联合印发文件《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设置与管理办法》划分)的,需按照双学位培养方案修满50学分不同课程才能取得双学位证书;主、辅修专业属于相同学科门类的,需按照双学位培养方案修满45学分不同课程才能取得双学位证书。
文学院培养方案汉语言文学非师范类一、培养目标为了培养学科基础知识宽厚、专业适应能力强的人才,实施“宽口径、厚基础、大平台”的专业教育,我院实行分大类招生和大类培养,设汉语言文学非师范类,包括汉语言、编辑出版、汉语言文学(中英文秘书方向)三个本科专业。
1.汉语言本专业培养思想好、素质高、会应用、能创新的汉语言文字方面的专门人才。
能在有关部门从事汉语言文字的教学与研究,能够胜任对外汉语教学、中学语文教学、信息处理、媒体播音、文秘公关、文字编辑、古籍整理、广告策划、语言文字管理及其它语言文字应用方面的实际工作。
2.编辑出版学本专业培养编辑出版方面的专门人才。
使学生具备系统的编辑出版和传播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敏锐的经营策划意识,适应社会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的需要,具有在编辑出版部门、大众文化传播机构和相关行业从事编辑加工、发行实务及市场营销和经营管理工作能力。
3.汉语言文学(中英文秘书方向)本专业培养具有较强中文与英文应用能力、能从事文秘工作的人才。
使本专业毕业生能够适应外资企业、外贸部门以及涉外企事业单位的英文或中文秘书工作,也能够适应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的秘书、公共关系和行政管理工作。
二、学制、最低毕业学分、授予学位学生入学后,前两个学期按照汉语言文学非师范类学习,修读部分学校平台课程和学院大类基础课程,第三学期按规定的专业分流原则和流程,在汉语言、编辑出版学、汉语言文学(中英文秘书方向)三个本科专业中选择一个专业进行专业学习。
达到毕业与学位要求者,按所选专业授予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
1.学制:四年2.最低毕业学分:161学分3.授予学位:文学学士三、课程结构比例表(一)汉语言课程类型 学分 比例公共必修课 44 27%公共选修课 8 5%大类基础课 21 13%专业必修课 52 32%专业选修课 36 22%毕业总学分 161 100%(二)编辑出版学课程类型学分比例公共必修课44 27%公共选修课8 5%大类基础课21 13%专业必修课50 31%专业选修课38 24%毕业总学分 161 100%(三)汉语言文学(中英文秘书方向)课程类型学分比例公共必修课44 27%公共选修课8 5%大类基础课21 13%专业必修课50 31%专业选修课38 24%毕业总学分 161 100%四、大类培养阶段课程方案学生在第一学年不分专业按大类修读课程,必须修读完大类培养阶段要求的课程,才能进入本学院所属大类的专业中进行专业培养。
南海学院各专业介绍:财务管理(双语涉外特色班)本科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系统掌握经济和财务管理基础理论,熟悉企业管理和经济法律相关知识,具备会计核算、财务管理、金融等方面的基本技能,并具有高级英语水平和熟练应用计算机能力,具有相应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在企业、会计师事务所、金融机构等各种经济组织,以及事业单位与政府机关从事实务操作、管理或研究的外向型高级专门人才。
除了统一的英语课程外,本专业增加了与国际教育接轨的商务英语听说、高级英语、创业学等特色课程,并将有8门以上的专业课采用双语或纯英语教学;开设的主要专业课程有:经济学、管理学、货币金融学、商务统计学、会计学原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中级财务会计、会计实训、资本运营、税法与纳税筹划、成本会计、高级财务管理、投资理论与实务、资产与项目评估、现代公司管理、审计学、公共关系学、国际金融与结算。
财务管理(普通班)本科专业主要培养具备经济和财务管理方面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方法及其相关知识,具有从事企业、会计师事务所、金融机构等各种经济组织以及事业单位与政府机关从事财务管理各项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初步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和应用型人才。
开设的主要课程有: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管理学、货币金融学、统计学、基础会计学、中高级财务会计学、成本会计、中高级财务管理、管理会计、西方会计、国际比较会计学、审计学、税收与纳税筹划、投资学、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市场营销、企业经营管理、国际金融、国际会计准则、国际结算、会计实训、财经应用文写作等,部分课程将用双语或纯英语教学。
电子信息工程本科专业主要培养具备电子技术与信息处理的专业知识,能够应用电子工程技术进行产品的研究、设计、开发、制造及应用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开设的课程: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通信电子线路、数字信号处理、自动控制原理、现代通信原理、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专用集成电路设计、VLSI设计基础、传感器技术、数字图像处理、EDA技术、DSP 原理与应用、单片机原理与技术、语音信号处理、移动通信技术、程控交换技术、嵌入式系统应用与开发、计算机网络、计算机控制技术、智能仪器及仪表、PLC等课程。
华南师范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独立辅导班(自考)招生简章新兴专业免试入学国家承认学历人力资源管理(本科)是省考委2000年7月开考的新专业,经省自考委批准,由华南师范大学主考。
人力资源管理(本科)专业2005年秋季授权肇庆学院财经系开办业余独立辅导班现已展开招生工作。
一、招生对象和待遇凡具有国家承认学历的各类专业专科毕业生,政治思想表现好,身体健康者,均可报读,学习周期二年。
参加由省考委统一组织的考试,各科成绩全部及格者,由省考委颁发有华南师范大学副署(盖章)的本科毕业证书,国家承认学历,毕业后的待遇与普通高校同类毕业生相同。
符合条件者,可申请授予学士学位。
学习周期结束后,考生如有考试(含重考)不合格的课程,以后还可继续参加辅导、考试。
二、学习课程本专业开设有毛泽东思想概论(公)、英语(二)、劳动社会学、组织行为学、社会保障学、现代公司管理、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概论、人力资源统计学、人员测评理论与方法、现代人事管理学、工作岗位研究员力与应用、毕业论文(不计学分)等12门课程。
若不考英语(二)者须加考宏观劳动力配置、国际劳务合作和海外就业、劳动争议处理概论等3门课程方可毕业,但不授予学位。
经济管理专业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专科毕业生可直接报考本专业;其他专业专科毕业生须加考劳动经济学、劳动法、工资管理学、劳动力市场学、人口与劳动资源等5门课程。
三、招生人数本专业招生100名,采取独立自考辅导班形式,统一参加每年1月和7月考试,按报名先后录取,额满即止。
四、报名注册日期、地点及相关事宜1.报名时间始于2005年6月20日,至9月18日止。
凡报读者,须持身份证复印件或身份证明,专科毕业证书复印件。
填写“申请入学报名表”,交报名费100元,免冠小一寸彩色相片8张。
2.经审核录取后,交齐第一年的学杂费,发给“入学通知书”,办理有关手续,并凭“入学通知书”在规定日期内到肇庆学院财经系报到入学。
3.学员于9月24日上午报到并举行开学典礼。
2015届本专科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高校概况华南师范大学始建于1933年,前身是广东省立勷勤大学师范学院。
1996年进入国家“211 工程”重点建设大学行列,2015年成为广东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建高校,同年进入广东省高水平大学整体建设高校行列。
学校拥有84个本科专业,1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00多个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7个博士后流动站,3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00多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0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学科布局覆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12个门类。
学校教师队伍结构良好、水平较高,拥有一批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的专家学者。
现有专任教师1934人,其中副高级以上1098人,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1132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1810人。
作为华南地区教师教育的“龙头”,学校是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泛珠三角区域教师教育联盟、东南十一省重点师范大学联盟的发起者和核心成员;是全国“高等学校继续教育示范基地”之一,是全国唯一一家教育部设立了教师海外培训项目办公室的地方高校,累计培训广东乃至全国各级各类教师40余万人次,教育服务范围辐射全国3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以及美国、英国等国家,形成了多层次、全方位的教师职后培训体系。
学校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立足广东、辐射港澳、面向世界,致力于培养卓越教师、推动区域教育发展、引领中国南方教师教育,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智力支持和文化服务,为建设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综合性师范大学而努力!报告说明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编制发布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的通知教学厅函[2013]25号》文件要求,学校编制和正式发布《华南师范大学2015届本专科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报告主要分五个部分: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毕业生就业工作举措,就业质量相关分析,就业发展趋势分析,对教育教学的评价及反馈。
08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课程表(人数: 92)节次星期上午中午下午晚上18:15-8:5529:05-9:4539:55-10:35410:45-11:2512:30-13:50514:00-14:40614:50-15:30715:40-16:20816:30-17:10919:40-20:201020:30-21:101121:20-22:00一计算机新技术讲座(11-18周)11、12周马昌社 13、14周李建国15、16周王涛 17、18周蒋运承实东C301二软件工程刘宇东实东C301软件工程上机11-18周刘宇东信2B 2C三信息安全马昌社实东C301信息安全上机马昌社信2B 2C四五软件工程课程设计 1w周娴玮分布式程序设计课程设计1w 熊伟平备注:实习1-9周。
教学10-18周:10月31日(周一)—12月31日。
考试2周(1月1日-14日)。
09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课程表(人数:73)节次星期上午中午下午晚上18:15-8:5529:05-9:4539:55-10:35410:45-11:2512:30-13:50514:00-14:40614:50-15:30715:40-16:20816:30-17:10919:40-20:201020:30-21:101121:20-22:00一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杨驭云实西C403A信息系统安全(1--12周)甘志勇实西C403A二算法分析与设计(1--14周)李建国实西C403A(其中实验6学时)软件测试技术李小亚实西C403A软件测试技术实验李小亚1班信3A三软件测试技术实验李小亚2班信3A计算机图形学(1--14周)龚征实西C403A(其中实验6学时)四网页制作技术与应用周娴玮实西B104五网页制作技术与应用上机周娴玮1班信3A网页制作技术与应用上机周娴玮2班信3A备注:教学18周(8月29日—12月31日),考试2周(1月1—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