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肾脏疾病的生物化学检验解析
- 格式:ppt
- 大小:2.08 MB
- 文档页数:58
肾脏疾病的实验室诊断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检验科第一节概述主要内容♦肾脏的结构特点♦肾脏的基本功能♦肾脏疾病的主要化学物质变化肾脏的结构特点♦肾脏(kidney)为成对略呈蚕豆形的实质性器官,位于腹膜后脊柱两侧。
♦肾单位(nephron)是肾脏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每个肾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
♦肾血管肾动脉由腹主动脉分出,肾脏丰富的血液供应,以及肾血管的双毛细血管网结构,对于肾脏泌尿功能的发挥有着重要意义。
肾单位结构图示意图肾脏疾病的主要代谢紊乱1.蛋白质及其代谢紊乱2.凝血因子异常3.血脂异常4.水平衡失调5.电解质平衡紊乱6.酸碱平衡紊乱(一)蛋白质及其代谢物异常♦1.氮质血症♦2.蛋白尿♦3.低蛋白血症1.氮质血症♦氮质血症(azotemia)指血液中尿素、肌酐、尿酸等非蛋白含氮物质(nonprotein nitrogen,NPN)含量的显著升高。
氮质血症是肾功能衰竭的重要临床表现之一。
♦氮质血症发生的主要机制是:(1)肾脏排泄功能障碍:各种原因引起的肾脏泌尿功能障碍,均可造成体内蛋白质代谢产物堆积,出现氮质血症。
常见发病病因:①肾前性(或功能性);②肾性(或器质性);③肾后性(或梗阻性)。
(2)体内蛋白质分解增加:如肾功能衰竭时,感染、中毒、组织创伤、不能进食等情况,体内蛋白质分解代谢加强。
2.蛋白尿♦蛋白尿(proteinuria)指尿蛋白量>150mg /24h 的尿;若>3.5g /24h ,则为大量蛋白尿。
♦蛋白尿形成的主要类型和机制是:(1)肾小球性蛋白尿:病理情况下最常见的一种类型。
该类型蛋白尿尿中蛋白排泄量可达2g/24h 以上,尿蛋白分子质量多为70~100kD ,以白蛋白为主,约占70%~80%。
(2)肾小管性蛋白尿:该类型蛋白尿尿中蛋白定量多不超过1~1.5g/24h ,尿蛋白分子量多为10~40kD ,主要成分为溶菌酶、β2微球蛋白等;如蛋白定量>2.0g/24h ,分子量>70kD ,应考虑同时合并肾小球性蛋白尿。
(生物科技行业)肾脏疾病的生物化学诊断第十章肾脏疾病的生物化学诊断肾脏(kidney)不仅是机体内最重要的排泄器官,仍是重要的内分泌器官,肾脏在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和平衡方面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第壹节肾脏的结构和功能肾脏最基本的功能是泌尿功能,泌尿过程包括肾小球滤过、肾小管选择性重吸收和排泌。
肾脏泌尿功能的结构基础是肾单位和肾血管。
壹、肾脏的基本结构肾实质分为皮质和髓质俩部分。
皮质在外层,主要由肾小体和肾小管构成;髓质在内层,由20~28个锥体组成,主要含髓袢的降支及升支、集合管及乳头管。
肾锥体开口于肾小盏,肾小盏合成肾盂,肾盂向下逐渐缩小续于输尿管。
(壹)肾单位肾单位(nephron)是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每个肾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
可把集合管视为肾小管的终末部分。
1.肾小体肾小体由中央部的肾小球(glomerulus)和包绕其外的肾小囊(renalcapsule)组成。
肾小球是由入球小动脉反复分支形成的壹团蟠曲的毛细血管网。
肾小球毛细血管小叶间的轴心组织为肾小球系膜。
肾小囊分内外俩层上皮细胞,内层紧贴毛细血管壁,外层和肾小管壁相连,俩层之间的腔隙称囊腔,和肾小管管腔相通。
2.肾小管和集合管肾小管(renaltubule)长而弯曲,分为三段:①近端小管,包括近曲小管和髓袢降支粗段,前者和肾小囊相连。
②髓袢细段,分降支和升支俩部分。
③远端小管,包括髓袢升支粗段和远曲小管,其远端和集合管相连。
多个肾单位汇集于壹支集合管(collectingduct),多支集合管汇入壹乳头管,而后开口于肾盂。
(二)肾的血管肾的血管系统有其特点。
肾动脉由腹主动脉分出后,经叶间动脉、弓形动脉、小叶间动脉和入球小动脉进入肾小体,形成肾小球毛细血管袢,再汇集成出球小动脉。
离开肾小体以后又分支成二级毛细血管网,包绕于肾小管和集合管(既起营养作用,由有转运物质的功能),然后汇合成静脉,经小叶间静脉、弓形静脉、叶间静脉和肾静脉进入体循环。
(生物科技行业)肾脏疾病的生物化学诊断第十章肾脏疾病的生物化学诊断肾脏(kidney)不仅是机体内最重要的排泄器官,还是重要的内分泌器官,肾脏在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和平衡方面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第一节肾脏的结构和功能肾脏最基本的功能是泌尿功能,泌尿过程包括肾小球滤过、肾小管选择性重吸收和排泌。
肾脏泌尿功能的结构基础是肾单位和肾血管。
一、肾脏的基本结构肾实质分为皮质和髓质两部分。
皮质在外层,主要由肾小体和肾小管构成;髓质在内层,由20~28个锥体组成,主要含髓袢的降支及升支、集合管及乳头管。
肾锥体开口于肾小盏,肾小盏合成肾盂,肾盂向下逐渐缩小续于输尿管。
(一)肾单位肾单位(nephron)是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每个肾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
可把集合管视为肾小管的终末部分。
1.肾小体肾小体由中央部的肾小球(glomerulus)和包绕其外的肾小囊(renalcapsule)组成。
肾小球是由入球小动脉反复分支形成的一团蟠曲的毛细血管网。
肾小球毛细血管小叶间的轴心组织为肾小球系膜。
肾小囊分内外两层上皮细胞,内层紧贴毛细血管壁,外层与肾小管壁相连,两层之间的腔隙称囊腔,与肾小管管腔相通。
2.肾小管和集合管肾小管(renaltubule)长而弯曲,分为三段:①近端小管,包括近曲小管和髓袢降支粗段,前者与肾小囊相连。
②髓袢细段,分降支和升支两部分。
③远端小管,包括髓袢升支粗段和远曲小管,其远端与集合管相连。
多个肾单位汇集于一支集合管(collectingduct),多支集合管汇入一乳头管,而后开口于肾盂。
(二)肾的血管肾的血管系统有其特点。
肾动脉由腹主动脉分出后,经叶间动脉、弓形动脉、小叶间动脉和入球小动脉进入肾小体,形成肾小球毛细血管袢,再汇集成出球小动脉。
离开肾小体以后又分支成二级毛细血管网,包绕于肾小管和集合管(既起营养作用,由有转运物质的功能),然后汇合成静脉,经小叶间静脉、弓形静脉、叶间静脉和肾静脉进入体循环。
生物化学检查在肾病诊断中的意义肾脏是人体内一个很重要的器官,它能够将体内的废物和多余物质排出人体,同时还能够调节体内的水分和电解质的平衡,维持人体内环境的平衡。
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肾脏的功能可能会受到影响,引起肾病的发生。
肾病对人体健康有很大的影响,严重的情况下可能会导致肾衰竭,进而危及生命。
因此,对于肾病的及早诊断十分重要。
而生物化学检查在肾病诊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肾功能损伤判断在生物化学检查中,血清肌酐和血尿素氮是用来反映肾脏功能的指标。
当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时,就会导致血清肌酐和血尿素氮升高。
而当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超过50%时,这两个指标就会明显升高。
因此,通过测定血清肌酐和血尿素氮的水平,可以判断肾脏功能是否受到损伤。
二、肾小球滤过率的测定肾小球滤过率则是反映肾脏功能的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可以通过血清肌酐检查和尿肌酐清除率测定。
而在肾小球滤过率减少时,还可以通过测定血浆肌酐和肌酐清除率来判断内分泌功能的变化。
三、血脂测定肾病时,肾功能变差,往往导致血脂代谢的紊乱,血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等指标会升高,而高密度脂蛋白会降低。
四、电解质的测定肾脏受到损伤时会影响人体内的电解质的平衡,所以肾病患者血钙、血磷、血镁、血钠等指标会发生变化。
五、肾小管功能的测定肾小管是肾脏的重要部位,主要是参与排泄和重吸收。
肾小管功能有所异常时,可以导致肌酸酐清除率降低,甚至出现肾糖尿病等临床表现。
综上所述,生物化学检查在肾病诊断中的意义不言而喻。
通过及时进行生物化学检查,诊断肾病的发生和发展,避免肾脏进一步受到伤害,对肾脏保护非常关键。
而且,对于早期肾病,生物化学检查是很容易被忽视的,但是及早诊断和治疗,可以避免不必要的身体损伤以及后期严重的并发症。
因此,肾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必须定期进行生物化学检查,及时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掌握科学的治疗方法,合理调理,尽早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