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实验报告
- 格式:docx
- 大小:154.62 KB
- 文档页数:2
实验__5__实验报告教学班级:_______ 学生学号:__________ 学生姓名:___________ 实验日期:___________ 实验地点:_________(机房)指导教师签名:__________ 实验成绩:___________一、实验目的1.掌握多路分支结构的程序设计,以及switch语句的使用方法;2.学习通过程序调试来跟踪程序运行过程,查看程序运行过程中各个变量的取值变化情况。
二、实验任务1.模拟二人猜拳游戏:剪刀石头布。
要求:(1)给出选项菜单如下**********新一局************1.出剪子2.出石头3.出布*******************************请输入选择的数字:根据两个用户输入给出猜拳“战况”。
2. 键盘输入一个数,判定:能不能被3、5和7整除,并如果失败输出失败的具体原因。
3. 输入某年某月某日,判断这一天是这一年的第几天。
三、实验结果(源程序+ 注释)实验__6__实验报告教学班级:_______ 学生学号:__________ 学生姓名:___________ 实验日期:___________ 实验地点:_________(机房)指导教师签名:__________ 实验成绩:___________一、实验目的1.理解“处理某一或某些操作需要被有条件地重复执行”的编程思路和方法;2.掌握循环结构的程序设计,以及while、do-while和for循环语句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任务1.一只猴子摘了N个桃子第一天吃了一半又多吃了一个,第二天又吃了余下的一半又多吃了一个,到第十天的时候发现还有一个。
2.将一个正整数分解质因数。
例如:输入90,打印出90=2*3*3*5。
3. 编程实现十进制整数和八进制整数之间的转换(即将10进制数转换为8进制数,或将8进制数转换为10进制数)。
(提示:在程序中计算x y,可采用教材p233的pow(x,y),以及文件包含命令#include <cmath>)三、实验结果(源程序+ 注释)实验7实验说明教学班级:_______ 学生学号:__________ 学生姓名:___________ 实验日期:___________ 实验地点:_________(机房) 指导教师签名:__________ 实验成绩:___________一、实验目的1.掌握循环与选择结构的嵌套的使用方法;2.掌握嵌套循环的使用方法;二、实验任务1. 计算多项式)3(*)1()2(*6*45*35*34*24*23*1+++++++n n n n 前n 项的和。
维生素ae防晒霜的制备与检测实验报告维生素A测定就是检测维生素A的含量。
维生素A的化学名为视黄醇,是最早被发现的维生素。
维生素A有两种。
一种是维生素A醇,是最初的维生素A形态(只存在动物性食物中);另一种是胡萝卜素,在体内转变为维生素A的预成物质(可从植物性及动物性食物中摄取);维生素A的计量单位是USP单位、IU单位、RE单位等3种。
维生素A的测定方法:1、原理:维生素A在三氯甲烷中与三氯化锑相互作用,产生蓝色物质,其深浅与溶液中所含维生素A的含量成正比。
该蓝色物质虽不稳定,但在一定时间内可用分光光度计于620nm波长处测定其吸光度。
2、仪器实验室常用设备分光光度计回流冷凝装置。
3、试剂本实验所用试剂皆为分析纯,所用水皆为蒸馏水。
(1)无水硫酸钠 Na2SO4;(2)乙酸酐;(3)乙醚不含有过氧化物;(4)无水乙醇不含有醛类物质;(5)三氯甲烷应不含分解物,否则会破坏维生素A,检查方法:三氯甲烷不稳定,放置后易受空气中氧的作用生成氯化氢和光气。
检查时可取少量三氯甲烷置试管中加水振摇,使氯化氢溶到水层。
加入几滴硝酸银溶液,如有白色沉淀即说明三氯甲烷中有分解产物;(6) 25%三氯化锑-三氯甲烷溶液用三氯甲烷配制25%三氯化锑溶液,储于棕色瓶中(注意避免吸收水分);(7) 50%氢氧化钾溶液(KOH) W/V;(8)维生素A标准液视黄醇(纯度85% Sigma)用脱醛乙醇溶解维生素A标准品,使其浓度大约为1ml相当于1mg视黄醇。
临用前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标定其准确浓度;(9)酚酞指示剂用95%乙醇配制1%溶液。
ae影视3d及摄像机实训报告-回复AE影视3D及摄像机实训报告摄像机是电影及影视拍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通过合理运用摄像机的各种特效,能够给观众带来绚丽多彩的视觉效果。
而Adobe After Effects(AE)是一款功能强大的后期制作软件,可以通过其3D功能来制作出逼真且富有立体感的效果。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在AE中进行影视3D 制作及摄像机实训的具体步骤与方法。
1. 导入素材:首先,在AE界面中,通过点击“文件”-“导入”-“文件/素材”将相关素材导入到项目面板中。
这些素材可以是3D模型、场景或者特效等。
2. 创建3D场景:在导入完所需素材后,可以在“项目”面板中选择需要创建的3D场景的素材。
在素材上点击右键,选择“新建合成”-“3D 合成”。
这样就成功创建了一个3D合成文件。
3. 添加3D摄像机:在3D合成文件中,选择“层”-“新建摄像机”-“单目摄像机”来添加一个3D摄像机。
这样就可以开始对3D场景进行拍摄与运动。
4. 设置摄像机参数:选中新建的摄像机层,可以在“效果控制”面板中调整摄像机的属性参数。
包括摄像机的位置、方向、焦距、视界等等。
5. 让摄像机动起来:在时间轴中,将当前时间调节到开始位置,然后通过在摄像机属性面板中改变其位置、角度等参数,对摄像机进行关键帧动画的设置。
通过同时按下“Ctrl”键与拖动摄像机视图窗口中的图标,可以实时预览摄像机的运动效果。
6. 完善摄像机的动态效果:除了简单的运动轨迹,可以通过其他AE 功能进一步提升摄像机的效果。
可以添加摄像机镜头抖动、变焦、景深等特效,以增加影片的真实感和细节。
7. 调整光影效果:可以通过AE中的灯光、阴影等特效,使3D场景更加真实。
选择“效果”-“3D”-“灯光”或者其他光源效果,可以在3D场景中添加光源,调光源位置和强度以达到合适的照明效果。
8. 合成与渲染:在完成上述步骤后,可以通过点击“文件”-“导出”-“添加到Media Encoder队列”将项目添加到渲染队列中,设置好输出格式,点击渲染按钮即可渲染出最终的影视3D作品。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项目实训,旨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项目管理能力。
通过模拟真实项目环境,让学生掌握项目从规划、实施到验收的全过程,熟悉项目管理的相关理论和方法,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项目管理在各个行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为了培养具备项目管理能力的人才,本实验以一个典型的软件开发项目为案例,让学生在实训过程中,从项目规划、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到部署,全面参与项目实施,从而提高学生的项目管理水平。
三、实验内容1. 项目背景本次实训项目为一个企业级信息管理系统,包括客户管理、销售管理、库存管理、财务管理等功能模块。
项目需求由企业方提供,要求系统具备良好的扩展性和稳定性。
2. 项目规划(1)项目范围:根据企业需求,确定项目范围,包括功能模块、技术架构、开发环境等。
(2)项目进度:制定项目进度计划,包括各个阶段的时间节点和里程碑。
(3)项目团队:组建项目团队,明确各成员职责和分工。
(4)项目资源:评估项目所需资源,包括人力、设备、资金等。
3. 需求分析(1)需求调研:与客户沟通,了解企业实际需求。
(2)需求文档编写:根据需求调研结果,编写需求文档,明确功能模块、业务流程、界面设计等。
(3)需求评审:组织需求评审会议,确保需求文档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1)系统架构设计:根据需求文档,设计系统架构,包括技术选型、数据库设计、接口设计等。
(2)详细设计:对各个功能模块进行详细设计,包括类图、时序图、状态图等。
5. 编码(1)编码规范:制定编码规范,确保代码质量。
(2)模块开发:按照详细设计,进行模块开发。
(3)代码审查:定期进行代码审查,确保代码质量。
6. 测试(1)测试计划:制定测试计划,包括测试用例、测试环境、测试工具等。
(2)单元测试:对各个模块进行单元测试,确保功能正确。
(3)集成测试:对各个模块进行集成测试,确保系统稳定。
(4)系统测试:对整个系统进行测试,确保系统满足需求。
ESEI上偏差下偏差圆度公差toAu1名称分度值示值范围测量范围Ⅰ-ⅠⅡ-ⅡⅢ-ⅢA-A'B-B'审阅名称基本尺寸量块或标准圆形尺寸极限偏差验收极限偏差实验1.1.a 用卡尺测量轴径仪器测量不确定度被测零件量仪测量读数测量位置实际偏差Ea合格性结论理由量块或标准圆形等级简图圆度误差fo 测量方向ESEI上偏差下偏差圆度公差toAu1名称分度值示值范围测量范围Ⅰ-ⅠⅡ-ⅡⅢ-ⅢA-A'B-B'审阅名称基本尺寸量块或标准圆形尺寸极限偏差验收极限偏差实验1.1.b 用卡尺测量孔径仪器测量不确定度被测零件量仪测量读数测量位置实际偏差Ea合格性结论理由量块或标准圆形等级简图圆度误差fo 测量方向ESEI上偏差下偏差圆度公差toAu1名称分度值示值范围测量范围Ⅰ-ⅠⅡ-ⅡⅢ-ⅢA-A'B-B'审阅名称基本尺寸量块或标准圆形尺寸极限偏差验收极限偏差实验1.2 用外径千分尺测量轴径仪器测量不确定度被测零件量仪测量读数测量位置实际偏差Ea合格性结论理由量块或标准圆形等级简图圆度误差fo 测量方向ESEI上偏差下偏差圆度公差toAu1名称分度值示值范围测量范围Ⅰ-ⅠⅡ-ⅡⅢ-ⅢA-A'B-B'审阅简图圆度误差fo 实际偏差Ea合格性结论理由量块或标准圆形等级测量方向被测零件量仪测量读数测量位置极限偏差验收极限偏差实验1.3 用内径指示表测量孔径仪器测量不确定度名称基本尺寸量块或标准圆形尺寸测量点a1a2a3b1b2b3c1c2c3读数(um)审阅被测零件名称平面度公差t(um)实验2.3 打表法测量平面的平面度测量基准量仪指示表分度值(mm)测量数据与测量结果作图计算:平面度误差f(um)合格性结论理由实验3 摆差测定仪测量跳动误差径向圆跳动、端面圆跳动、径向全跳动精度均为0.008mm量具名称 分度值 精度 测量范围径向圆跳动误差测量点 1 1 2 2 3 3测量值maxmin差值均值误差 结论 理由端面圆跳动误差测量点 1 1 2 2 3 3测量值maxmin差值均值误差 结论 理由径向全跳动误差测量次数 1 2 3测量值maxmin差值均值误差 结论 理由审阅。
信息学院实验报告(2)新建一个固态层,参数与合成的一致(4)再次使用effect->Generate->Circle,注意和Effect->Distort->TransformHeight和Scale Width属(9)为Scale Height 和Scale Width属性添加关键帧动画,关键帧时间(0秒)时间(0:15帧)选中中间的关键帧,点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Keyframe Interpolation插值)菜单命令,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将时间插值方式从Linear更改为Continuous Beizer(12)为了让水泡的形态更具多样性,给水泡添加Effect->Distort->Turbulent Displace 参数设置如下(13)为evolution(演变)属性的演变角度添加关键帧,在0秒时(2)将合成1拖动到合成2的面板中,并新建一个固态层background作为背景,对层添加颜色渐变特效:Effect->Generate->Ramp,参数设置如下:(3)新建一个固态层并为其添加特效Effect->Trapecode->Particular,为粒子特效设置参数首先如下图更改粒子发射器(Emitter)参数:更改物理(Physics)属性(4)建立名字为Emitter的点光源层,注意英文字母的大小置如图所示)添加摄像机层(7)调节摄像机参数实验小结:(1)做完步骤2中的(3)时我们预览,Compositon->Preview->RAM Preview,却不何水泡粒子。
这是因为我们设置Particles的Emitter Type(发射器的类型)为Light注:每学期至少有一次设计性实验。
每学期结束请任课教师按时按量统一交到教学秘书处。
ae文字遮罩动画实验报告总结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使用AE软件实现文字遮罩动画效果,以加深对AE 软件的理解和掌握。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首先导入了需要进行文字遮罩动画的视频素材,并将其放置在时间轴上。
接着,我们使用AE中的文本工具创建了一个白色的文本框,并输入了需要显示的文字。
然后,我们将该文本框与视频素材进行了关联,使其随着视频素材的播放而移动。
接下来,我们使用AE中的形状工具创建了一个黑色的矩形形状,作为文字遮罩。
我们将该矩形形状放置在文本框上方,并调整其大小和位置,使其完全覆盖住文本框。
然后,我们使用AE中的蒙版功能将矩形形状与文本框进行了关联,使其能够正确地显示和隐藏文字。
最后,我们使用AE中的动画功能为矩形形状添加了动画效果,使其能够在视频素材中移动和缩放。
我们还设置了一些过渡效果,使得文字遮罩动画更加流畅和自然。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实现了文字遮罩动画效果,并且加深了对AE软件的理解和掌握。
同时,我们也学习到了如何使用AE中的文本、形状、蒙版和动画等功能来创建复杂的动态效果。
这些技能对于我们以后的工作和学习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ae实验报告报告AE实验报告导言:AE(Autoencoder)是一种无监督学习算法,广泛应用于数据降维、特征提取和异常检测等领域。
本实验旨在探究AE在图像处理中的应用,并通过实验结果评估其性能和效果。
实验设计:本实验选取了一个包含1000张手写数字图像的数据集,每张图像的尺寸为28x28像素。
首先,我们将数据集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其中训练集包含800张图像,测试集包含200张图像。
接下来,我们设计了一个包含两个隐藏层的AE模型,其中第一个隐藏层的神经元个数为256,第二个隐藏层的神经元个数为128。
在训练过程中,我们使用了均方误差(Mean Square Error)作为损失函数,并通过反向传播算法优化模型参数。
实验结果:经过100个epoch的训练,我们得到了一个训练好的AE模型。
首先,我们使用测试集中的图像对模型进行重建,并计算重建误差。
实验结果显示,AE模型在测试集上的平均重建误差为0.015,表明模型能够较好地还原输入图像。
此外,我们还观察到AE模型对于不同数字的重建效果存在一定的差异,例如数字1和数字8的重建误差较小,而数字3和数字5的重建误差较大。
这可能是因为某些数字在像素级别上具有相似的特征,而某些数字则具有更多的差异。
接下来,我们进一步探究了AE模型在特征提取方面的能力。
我们将AE模型的第一个隐藏层输出作为特征表示,并使用t-SNE算法将其可视化。
实验结果显示,不同数字的特征在特征空间中具有一定的聚类效果,即相同数字的特征更加接近,而不同数字的特征则相对较远。
这说明AE模型能够学习到图像的高层次特征,并在特征空间中进行有效的区分。
讨论与分析:通过本次实验,我们验证了AE模型在图像处理中的应用效果。
首先,AE模型能够较好地还原输入图像,表明其具有一定的重建能力。
其次,AE模型能够学习到图像的高层次特征,并在特征空间中进行有效的区分,这为后续的分类和识别任务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然而,AE模型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一些挑战和限制。
ae的简单实例操作实验报告总结摘要:一、引言1.简要介绍AE(After Effects)的应用领域2.阐述实验目的和意义二、实验操作步骤1.创建新项目2.导入素材3.制作动画效果4.添加特效5.调整画面颜色和色调6.导出成品三、实验成果与分析1.展示实验成果2.分析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3.总结实验中学到的技巧和知识点四、实验总结与展望1.回顾实验过程中的收获2.提出改进与优化方案3.展望未来继续深入学习的方向正文:随着数字视觉特效技术的发展,AE(After Effects)在国内外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已经成为影视后期制作、广告设计、短视频制作等领域的重要工具。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简单的实例操作,让初学者了解AE的基本操作和实用技巧,从而提高后期制作能力。
一、引言AE是一款功能强大的视频特效软件,适用于从事影视、广告、设计等行业的专业人士和爱好者。
通过学习AE,我们可以制作出具有丰富视觉效果的影片,提升个人和企业的创意表现力。
本次实验将带领大家体验AE的魅力,掌握基本的操作技巧。
二、实验操作步骤1.创建新项目启动AE,首先创建一个新项目。
在项目设置中,选择合适的分辨率、帧速率和时长,以确保导出的视频质量。
2.导入素材接下来,导入实验所需的图片、视频等素材。
可以通过文件菜单或快捷键导入素材,将它们放置在项目面板中。
3.制作动画效果在新建图层中,选择所需的形状和颜色,然后使用变换工具制作动画效果。
可以通过关键帧和时间线面板来控制动画的时长和轨迹。
4.添加特效在图层面板中,选择需要添加特效的图层。
通过效果面板,浏览并选择合适的特效,如模糊、色彩平衡等。
调整特效参数,使画面更具视觉效果。
5.调整画面颜色和色调使用颜色校正工具,如色阶、曲线等,调整画面的亮度、对比度和色调。
这有助于提升画面的观感。
6.导出成品在完成所有编辑后,选择导出模块。
设置导出格式、文件名和保存路径。
点击导出,等待视频生成。
三、实验成果与分析1.展示实验成果导出完成后,播放视频查看成果。
实验报告的英文Experimental Report in EnglishIntroduction:In the realm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academia, experimental reports play a crucial role in documenting and communicating the findings of various studies. These reports serve as a means to present the objective, methods, results, and conclusions of an experiment in a clear and concise manner. This article aims to explore the structure and key components of an experimental report, highlighting the importance of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in scientific research. Objective:The objective section of an experimental report outlines the purpose and goal of the study. It provides readers with a clear understanding of what the researchers aimed to achieve through their experiment. This section often starts with a brief background, highlighting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research topic and the knowledge gap that the study intends to address.Methods:The methods section is a crucial part of an experimental report as it details the procedures and materials used in the study. It allows other researchers to replicate the experiment and verify the results. This section should include the experimental design, sample size, data collection methods, and any statistical analyses performed. Clear and concise descriptions are essential to ensure reproducibility and transparency.Results:The results section presents the findings of the experiment. It should be organized logically, using tables, graphs, or figures to represent the data collected. The results should be described objectively, avoiding any interpretation or speculation. It is important to include both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data, providing a comprehensive overview of the study's outcomes. Discussion:The discussion section provides an opportunity to interpret and analyze the results obtained. Here, researchers can compare their findings with existing literature, identify patterns or trends, and discuss the implications of their results. It is crucial to relate the findings back to the objective of the study and address any limitations or potential sources of error. This section should also highlight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research and suggest future directions for further investigation.Conclusion:The conclusion section summarizes the main findings of the experiment and reiterates their significance. It should be concise and avoid introducing any new information. This section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reinforcing the key takeaways of the study and highlighting its contribution to the field of research. References:In an experimental report, it is essential to provide a list of references to acknowledge the sources of information and studies cited throughout thedocument. This section should follow a specific citation style, such as APA or MLA, and include all the necessary details for each reference.Appendices:Depending on the complexity of the study, additional information such as raw data, calculations, or supplementary materials may be included in the appendices. These should be clearly labeled and referenced within the main body of the report when necessary.Conclusion:In conclusion, an experimental report serves as a vital tool for researchers to communicate their findings and contribute to the scientific community. By adhering to a structured format and including key components such as objectives, methods, results, discussion, and conclusions, researchers can effectively present their work. The clarity and accuracy of the report are crucial for other scientists to understand, replicate, and build upon the findings. Therefore, mastering the art of writing an experimental report is essential for any aspiring researcher.。
EDA电子课程实验报告专业:班级:姓名:学号:实验一四人表决器一实验目的1、熟悉Quartus II软件的使用。
2、熟悉EDA-IV实验箱。
3、熟悉EDA开发的基本流程。
二硬件需求1、RC-EDA-IV型实验箱一台;2、RC-EDA-IV型实验箱配套USB-Blaster下载器一个;3、PC机一台。
三实验原理所谓表决器就是对于一个行为,由多个人投票,如果同意的票数过半,就认为此行为可行;否则如果否决的票数过半,则认为此行为无效。
四人表决器顾名思义就是由四个人来投票,当同意的票数大于或者等于3人时,则认为同意;反之,当否决的票数大于或者等于2人时,则认为不同意。
实验中用4个拨挡开关来表示4个人,当对应的拨挡开关输入为‘1’时,表示此人同意;否则若拨挡开关输入为‘0’时,则表示此人反对。
表决的结果用一个LED表示,若表决的结果为同意,则LED被点亮;否则,如果表决的结果为反对,则LED不会被点亮。
四实验内容VHDL程序:library ieee;use ieee.std_logic_1164.all;use ieee.std_logic_arith.all;use ieee.std_logic_unsigned.all;--------------------------------------------------------------------entity EXP3 isport(k1,K2,K3,K4 : in std_logic;ledag : out std_logic_vector(3 downto 0);m_Result : out std_logic);end EXP3;--------------------------------------------------------------------architecture behave of EXP3 issignal K_Num : std_logic_vector(2 downto 0); signal K1_Num,K2_Num: std_logic_vector(2 downto 0); signal K3_Num,K4_Num: std_logic_vector(2 downto 0);beginprocess(K1,K2,K3,K4)beginK1_Num<='0'&'0'&K1;K2_Num<='0'&'0'&K2;K3_Num<='0'&'0'&K3;K4_Num<='0'&'0'&K4;end process;process(K1_Num,K2_Num,K3_Num,K4_Num,)beginK_Num<=K1_Num+K2_Num+K3_Num+K4_Num;end process;process(K_Num) beginif(K_Num>2) thenm_Result<='1';elsem_Result<='0';end if;end process;end behave;实验电路实验二格雷码转换一实验目的1、了解格雷码变换的原理。
ae期末总结回顾这个学期的AE课程,我深感获益匪浅。
无论是在学习内容、学术能力提升还是思维模式上,我都收获了很多。
在这篇期末总结中,我将详细说明我在这个学期中所学到的知识和经验。
首先,AE课程的学习内容非常广泛而深入。
我们学习了很多经济学的基础知识,包括供求关系、市场结构、成本与利润等,这些知识增强了我对经济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另外,我们还学习了项目管理、市场调研和市场营销等课程内容,这些知识对我今后从事商业领域工作将非常有帮助。
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我不仅了解了商业环境和市场运作的基本规律,还学会了运用经济学和市场学的分析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除了理论知识的学习之外,我们还进行了多次小组项目。
这些项目要求我们与队友紧密合作,分工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通过这些项目,我学会了如何有效地与他人合作、沟通和协调。
我变得更加注重团队的整体目标,学会尊重他人的观点和贡献。
同时,我也学会了如何利用小组成员的优势,充分发挥个人潜力,促进小组整体的发展。
这些项目不仅提高了我与他人合作的能力,还培养了我的领导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学习过程中,我还提高了自己的学术能力。
通过阅读和写作的训练,我学会了如何有效地搜集、整理和分析信息。
在写作方面,我掌握了正确的论证和逻辑推理方法,提高了自己的表达能力。
这些学术技能对我今后的学习和研究将非常有帮助。
此外,经过这个学期的学习,我也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努力进行改进。
例如,我发现在时间管理方面仍然存在困难,有时候难以按时完成任务。
因此,我制定了一个详细的时间表,并努力按计划执行。
另外,我还发现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有待提高,在一些项目中可能会出现沟通不畅、分工不明确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积极与队友进行交流,并主动提出合理的建议。
通过这些努力,我在团队合作方面有了一定的进步。
总的来说,这个学期的AE课程让我受益匪浅。
无论是在学术能力还是与团队合作能力上,我都取得了一定的提高。
我相信这些所学所获将对我今后的学习和职业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AE开发实验报告实验p2.2 使用控件创建第一个桌面应用程序一.实验目的1)掌握使用控件创建桌面应用程序的主要流程;2)掌握MapControl控件、TOC控件、Toobar控件的特性及其与ArcMap中的对应关系;3)编写代码实现加载 Mxd 文档、添加 Shape 文件、鹰眼放大等功能;4)掌握ArcGIS Developer help查询接口帮助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1)使用控件创建桌面应用程序的主要流程;2)代码加载 Mxd 文档3)添加 Shape 文件4)鹰眼功能三.实验步骤3.1使用控件创建桌面应用程序1)新建一个Windows窗体应用程序(文件--新建--项目--Windos窗体应用程序)2)设置项目保存位置及项目名称,在点了确定之后,在VS的工具箱中找到到和ArcGIS Engine相关的控件其中,AxMapControl就是Map地图控件,AxPageLayouControl是布局地图控件,AxTOCControl是目录控件,AxToolbarControl是GIS工具栏控件,AxSceneControl是Scene三维场景控件,axGlobeControl 是Globe 控件,AxLicenseControl 是许可控件,AxSymbologyControl控件,AxArcReaderControl 是ArcReader 控件,AxArcReaderGlobeControl 是ArcReaderGlobe 控件。
AxLicenseControl是许可控件,一般GIS系统中都必须添加,否则无法使用。
3)然后添加Toc、Map、Toolbar、license 控件。
License(许可)控件是首选的,否则其他控件无法使用,具体布局如下图所示4)设置工程初始化时自动添加地图文档(Map控件-右键-属性)5) 设置Buddy属性,使Toolbar控件和Toc控件与Map控件的关联6)在Toolbar中进行设置(Toolbar控件-右键-属性)7)添加工具命令在Toolbar control上右键—属性在items选项卡中添加几个工具命令添加结果如下:8)运行我们的应用程序,发现下面的错误出现这个问题的原因是因为ArcGIS 10 发生了变化,将“ESRI.ArcGIS.RuntimeManager.Bind(ESRI.ArcGIS.ProductCode.Engine)”语句添加到使用AO对象的前面,如放在main函数中,如下图所示:9)上面工作完成之后,按F5键运行程序,运行成功之后出现以下界面尝试使用工具栏上的工具,如打开文档、保存文档等命令,测试toolbar控件是否与map控件相关联。
Title:[Insert the title of your experiment here]Student’s Name:[Your Name]Student’s ID:[Your Student ID]Course Name:[Name of the Course]Course Code:[Course Code]Date of Experiment:[Date of the Experiment]Objective:[State the main objective of the experiment in a single sentence.]Background Information:[Provide a brief overview of the scientific principles or theories related to the experiment. This section should include the history, significance, and relevance of the topic.]---Abstract:[Write a concise summary of the experiment, including the objective, methodology, results, and conclusions. This section should be around 150-200 words.]---1. Introduction[Provide a detailed introduction to the experiment, including the following sections:]1.1 Problem Statement:[Clearly state the problem or research question that the experiment aims to address.]1.2 Literature Review:[Summarize the existing research or theories related to the experiment, highlighting any gaps or questions that your experiment aims to fill or answer.]1.3 Hypothesis:[State the hypothesis or prediction that you are testing in the experiment.]1.4 Significance:[Explain the importance and potential impact of the experiment on the field of study.]---2. Materials and Methods[Describe the materials, procedures, and techniques used in the experiment. Include the following sections:]2.1 Materials:[List all the equipment, chemicals, samples, or other materials used in the experiment.]2.2 Procedure:[Provide a step-by-step description of the experimental procedure, including any measurements, observations, or data collection methods.]2.3 Control and Variable:[Identify the control variables and explain how they were controlled. Also, describe the independent and dependent variables and how they were manipulated or measured.]2.4 Data Analysis:[Explain the methods used to analyze the data collected during the experiment.]---3. Results[Present the results of the experiment in a clear and organized manner. Include the following sections:3.1 Raw Data:[Provide tables, charts, or graphs that present the raw data collected during the experiment.]3.2 Observations:[Record any observations made during the experiment that are relevant to the results.]3.3 Analysis:[Discuss the analysis of the data, including any calculations,statistical tests, or other methods used to interpret the results.]---4. Discussion[Analyze and interpret the results in the context of the experiment’s objective and hypothesis. Include the following sections:4.1 Results Validation:[Discuss the validity of the results, considering any potential sources of error or limitations in the experiment.]4.2 Hypothesis Testing:[Evaluate whether the results support or contradict the hypothesis.]4.3 Comparison with Literature:[Compare the results with those reported in the literature, highlighting any similarities or differences.]4.4 Implications:[Discuss the implications of the results for the field of study and any potential applications.]---5. Conclusion[Summarize the main findings of the experiment and restate the conclusion in relation to the hypothesis. Include the following sections:5.1 Summary:[Provide a brief summary of the experiment, including the objective, methodology, and results.]5.2 Conclusion:[State the conclusion based on the results and discuss whether the hypothesis was supported or refuted.]5.3 Recommendations:[Offer sugges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or improvements to the experiment.]---6. References[List all the references cited in the report in the appropriate citation style (e.g., APA, MLA, Chicago).---Appendices[Include any additional information, such as detailed data tables, code, or additional figures that are not part of the main text but may be useful for understanding the experiment.]---Note: This template is a guide and should be customized according to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your experiment and the guidelines provided by your instructor or institution.。
一、实验目的1. 熟悉常用的文档编辑软件的基本功能和使用方法。
2. 提高文档编辑的效率和质量。
3. 培养对文档格式、排版和编辑技巧的认识。
二、实验环境1. 操作系统:Windows 102. 文档编辑软件:Microsoft Word 2016三、实验内容1. 文档的基本操作2. 文档的格式设置3. 文档的排版与编辑4. 图表和表格的制作5. 文档的打印与保存四、实验步骤1. 文档的基本操作(1)新建文档:打开Microsoft Word 2016,点击“空白文档”或“新建”按钮,创建一个新的空白文档。
(2)输入文本:在空白文档中,使用键盘输入所需文本。
(3)保存文档:点击“文件”菜单,选择“保存”或“另存为”,输入文件名,选择保存路径,点击“保存”。
2. 文档的格式设置(1)字体设置:选中需要设置字体的文本,点击“开始”选项卡,在“字体”组中选择合适的字体、字号和颜色。
(2)段落设置:选中需要设置段落的文本,点击“开始”选项卡,在“段落”组中设置行距、段落间距、对齐方式等。
(3)边框和底纹:选中需要添加边框和底纹的文本,点击“开始”选项卡,在“段落”组中点击“边框”按钮,选择合适的边框样式和颜色。
3. 文档的排版与编辑(1)插入目录:选中需要生成目录的文本,点击“引用”选项卡,在“目录”组中点击“插入目录”,选择合适的目录格式。
(2)插入页码:点击“插入”选项卡,在“页码”组中点击“页面底端”,选择合适的页码格式。
(3)修改文本:选中需要修改的文本,进行删除、复制、粘贴等操作。
4. 图表和表格的制作(1)插入图表:点击“插入”选项卡,在“图表”组中点击所需的图表类型,输入数据,编辑图表样式。
(2)插入表格:点击“插入”选项卡,在“表格”组中选择表格的行列数,插入表格,编辑表格样式。
5. 文档的打印与保存(1)打印文档:点击“文件”菜单,选择“打印”,设置打印参数,点击“打印”。
(2)保存文档:点击“文件”菜单,选择“保存”或“另存为”,设置保存参数,点击“保存”。
钢丝杨氏模量的测定实验报告本实验采用简单的悬挂法,通过对钢丝的伸长量和受力量的测量,得出了钢丝的杨氏模量。
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和计算,得出钢丝的杨氏模量为1.97×1011 Pa,与理论值的误差在5%以内,证明了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关键词:钢丝,杨氏模量,悬挂法,误差。
引言:杨氏模量是描述材料刚度的重要参数,它是材料在拉伸过程中单位应力下的应变。
钢丝作为一种常见的金属材料,其杨氏模量的测定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实验采用悬挂法测定钢丝的杨氏模量,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和计算,得出钢丝的杨氏模量,以验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实验原理:杨氏模量的定义式为:E=σ/ε其中,E为杨氏模量,σ为应力,ε为应变。
本实验采用悬挂法测定钢丝的杨氏模量。
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插入图1]图1 悬挂法测量杨氏模量的装置图将钢丝挂在两个固定点上,使钢丝自由悬挂,然后在钢丝中间加上一个小质量m,使钢丝发生弯曲,此时钢丝中间的拉力为T,钢丝的挠度为y,根据胡克定律可得:T=k×y其中,k为弹性系数,y为钢丝的挠度。
由于钢丝的挠度很小,因此可以近似认为钢丝的挠度是钢丝长度方向的应变,即:ε=y/L其中,L为钢丝的长度。
钢丝的应力可表示为:σ=F/A其中,F为钢丝中间的拉力,A为钢丝的横截面积。
因此,杨氏模量可表示为:E=(F/A)/(y/L)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装置,将钢丝悬挂在两个固定点上,使钢丝自由悬挂。
2. 在钢丝中间加上一个小质量m,使钢丝发生弯曲,记录下钢丝的挠度y。
3. 移除小质量m,测量钢丝的长度L和横截面积A。
4. 重复步骤2和步骤3,记录多组数据,以取得更准确的实验结果。
实验数据处理:根据实验原理,可得出杨氏模量的计算公式为:E=(F/A)/(y/L)其中,F为钢丝中间的拉力,A为钢丝的横截面积,y为钢丝的挠度,L为钢丝的长度。
根据实验数据,可得出钢丝的拉力和挠度的关系如下表所示:[插入表1]表1 钢丝拉力和挠度的关系表根据表1的数据,可得出钢丝的弹性系数k的平均值为0.009 N/m。
定格动画制作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定格动画制作
实验目的:了解定格动画的制作原理,掌握定格动画的制作技巧,培养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实验器材:相机、三脚架、灯光、拍摄素材、电脑等。
实验步骤:
1.准备拍摄素材:可以使用各种材料制作拍摄素材,如纸张、玩具、人物模型等。
根据故事情节或创意构思,设计好拍摄场景和角色。
2.设置拍摄环境:在拍摄场地中,设置好相机、三脚架和灯光,以保证拍摄画面的稳定和光线的均匀。
3.拍摄静态图片:将相机设置为手动模式,调整好曝光、焦距等参数,然后拍摄每一帧的静态图片。
为了避免相机移动,可以使用遥控器或自拍功能拍摄。
4.编辑动画:将拍摄的图片导入到电脑上,使用动画制作软件(如Adobe After Effects)将这些图片按顺序排列起来,形成一段动画。
5.添加音效和特效:根据需要,可以为动画添加音效和特效,以增加动画的趣味性和视觉效果。
实验结果:制作出一段定格动画。
实验结论:定格动画制作需要耐心和细心,但同时也很有趣和创造性。
通过实验,了解到定格动画的制作原理和技巧,可以在以后的动画制作中运用这些知识。
实验报告三
实验名称:跟踪与稳定
实验地点:13栋602
实验时间: 第10周
实验人员: 姓名:蒋义专业:教育技术学年级:09
实验目的: 1、熟练掌握After Effects cs4跟踪面板的使用。
2、熟练掌握After Effects cs4轴心点的更改。
实验平台: Windows7 /After Effects cs4
实验步骤:
1.导入素材,新建合层组,把背景与火焰两张图片放入该层,调整火焰的位置,
用曲线效果调整火焰亮度。
打开动态追踪。
2.把跟踪类型改为变换,在”位置”前面打勾,设置目标为火焰图层
3.调整跟踪点,使跟踪点一与火焰的中心点一致,然后点击分析按钮,得出跟
踪路径,如果一次分析不出来,再从新分析,得出正确的跟踪路径。
4.导入素材大力士与汽车,调整汽车位置与比例,并调整汽车的轴心点。
5.打开动态追踪页面,这次大力士举车需要用到“位置,旋转”,在它们前
面都打勾。
6.设置目标,调整跟踪点的中心与箱子上的两个红点一致,然后进行分析,得
出跟踪路径。
实验心得:
通过本次实验,初步掌握After Effects cs4跟踪的使用,理解了追踪分为位置,透视追踪的类型,以及会通过轴心点的更改与追踪效果的来进行追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