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课动物唱歌的模样
- 格式:doc
- 大小:22.50 KB
- 文档页数:3
湘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美术第12课《动物唱歌的模样》教案教学设计1. 教学背景与教育目标1.1 教学背景本次美术课程教学的内容为湘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美术第12课《动物唱歌的模样》。
1.2 教育目标通过本次美术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动物唱歌的模样与特点;•了解动物的形态与特征;•掌握简单色彩的运用。
2. 教学内容与学习重点2.1 教学内容本次美术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聆听动物唱歌的声音;•观察动物唱歌的模样;•描绘动物的形态特征;•运用简单色彩进行填涂。
2.2 学习重点本次美术课程的学习重点主要包括:•能够准确的观察动物唱歌的模样;•能够描绘出动物的形态特征;•能够熟练运用简单色彩进行填涂。
3. 教学方法与策略本次美术课程的教学采用以下方法和策略:3.1 教学方法•情境化教学法:通过情境化的形式进行教学,使学生容易理解、记忆和接受。
•示范教学法:老师进行动物形态特征和绘画技巧等方面的示范,引导学生学习和模仿。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相互交流,分享自己的创意和经验,加深自己对于绘画的认识和理解。
3.2 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歌声、图画等形式,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使学生自主探索和学习。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通过生动的形象展示,引导学生观察和想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提供多种参考资料和工具,以及不同的绘画方式和尝试,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和学习。
4. 教学过程与方法4.1 师生互动•学生对课堂中出现的生活中常见的动物来展开描述,老师及时纠正和指导。
4.2 教师的示范和讲解•对课堂中涉及到的叶子、花、草等进行介绍,引起学生的好奇心;•通过讲解和视频展示,引导学生了解动物唱歌的模样和特点;•对颜色进行分类,说明颜色的搭配以及颜色中的暖色和冷色的区别。
4.3 学生操作与指导•对学生进行动物形态特征和绘画技巧等方面的操作和指导,引导学生学习和模仿;•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相互交流,分享自己的创意和经验,加深自己对于绘画的认识和理解。
湘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美术第12课《动物唱歌的模样》教案教学设计教学背景和教学目标教学背景《动物唱歌的模样》是湘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材的第12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动物唱歌的模样,并让学生能够画出动物唱歌的模样。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到动物唱歌的表情和动作;•让学生学习如何用简单的线条和颜色画出动物唱歌的模样;•培养学生的艺术兴趣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教学内容1.带领学生了解动物唱歌的表情和动作;2.学习如何用简单的线条和颜色画出动物唱歌的模样;3.分组让学生合作画出动物唱歌的模样。
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通过展示一些动物在唱歌时的照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并让学生感受到动物唱歌时的神态和感觉。
步骤二:教学和演示1.引导学生学习如何画出动物的基本线条,如动物的轮廓线、眼睛、鼻子、嘴巴等等。
2.教学如何画出动物的唱歌的表情和动作,如张开嘴巴、伸出舌头、歪头等等。
可以通过示范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3.教学如何用不同颜色和线条来表现动物唱歌时的气氛和感觉,如用红色表示动物的情绪激动、用蓝色表示背景的恬静等等。
步骤三:实践练习1.老师可以放一些唱歌的音乐,让学生感受到音乐和画画的配合。
然后让学生按照步骤二所学练习画出动物唱歌的模样。
2.分组让学生合作画出动物唱歌的模样,通过合作来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创造力。
步骤四:展示和分享让学生把自己画的作品展示出来,并分享自己画画的技巧和心得。
评价方法1.学生的课堂表现:包括听讲、配合、自主学习等方面;2.学生的作品:包括画画的技巧和创意表达等方面。
参考资料1.湘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材;2.网络资源:唱歌动物的图片和视频。
湘美版美术一年级下册《12. 动物唱歌的模样》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动物唱歌的模样》是湘美版美术一年级下册第12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描绘动物唱歌时的表情和姿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绘画能力。
教材中提供了多种动物唱歌的图片,供学生参考和模仿。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模仿能力,他们对动物唱歌的画面充满兴趣。
但由于年龄较小,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绘画能力尚未完全发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的引导和耐心教导。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观察动物唱歌时的表情和姿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模仿和绘画,培养学生运用线条和色彩表现动物唱歌模样的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的情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观察和描绘动物唱歌时的表情和姿态,运用线条和色彩进行绘画。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细致观察,并将观察到的内容生动地表现出来。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播放动物唱歌的视频,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示范法:教师现场示范绘画过程,让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操作。
3.互动评价法:学生互相展示作品,进行评价和交流。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播放动物唱歌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动物的表情和姿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观察与讨论(10分钟):学生观察教材中的图片,小组内讨论动物唱歌时的特点,教师巡回指导。
3.示范与练习(10分钟):教师现场示范绘画过程,讲解绘画技巧,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
4.创作与展示(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作品,将作品展示在黑板上,进行互动评价。
5.总结与反思(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分为两部分:1.动物唱歌的特点:如神态、表情、姿态等。
2.绘画技巧:如线条、色彩、构图等。
八. 说教学评价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绘画过程中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作能力。
《动物唱歌的模样》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会仔细观察,抓住动物的特征,对动物唱歌的表情、姿态进行描绘。
技能目标:观察动物唱歌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参与,培养学生的绘画表现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告诉同学们,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培养同学们对动物的爱护之情,人与动物应和睦相处。
【重点难点】重点:抓住动物唱歌的表情、动态的表现难点:动物唱歌的动态描绘【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范画、四开素描纸、A4纸学生:油画棒、胶棒、剪刀【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欣赏视频很高兴今天来给大家上课,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演唱会,在看的过程中,老师提一个要求,仔细观察里面都有哪些动物,你觉得谁的模样最可爱呢?(播放视频1分钟)(两个同学回答)2、引出课题小动物们唱起歌儿的模样真是一个比一个有趣,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画一画这有趣的小动物唱歌的模样。
二、了解神态:1、观察发现观察一下这图中哪组动物在唱歌?你怎么看出来的?(课件出示两组图片,引导孩子观察其动物的特点)同学们很会观察,你们发现张嘴仰头的就是唱歌的动物。
(出示狼和公鸡张嘴仰头图片)动物唱歌的外形特点,看他们的表情就可以,也就是指神态。
(板书神态)引导观察发现动物的神态主要通过眼睛、嘴型变化进行表现。
(课件出示眼神图片)2、看嘴型,猜动物看这里有四只动物的嘴部图片,你能猜出是什么动物吗?(课件播放动物的声音)画动物时嘴巴,眼睛最能表现出唱歌的情绪了,头部除了眼睛、嘴巴,还有哪些地方唱歌的时候有变化呢?(眉毛、耳朵竖起来了等等。
)三、感受动态:1、唱歌视频我们一起来看这位小朋友唱歌时的模样(播放视频9秒)观察他唱歌的时候除了面部神态很有趣以外,还有什么表达了他唱歌时的快乐和激动。
(手、脚、脖子、等动作)(板书动作)2、动物唱歌样子不光小朋友唱歌时会手舞足蹈,小动物们也是一样(课件出示)3、小结:小动物们唱歌时夸张的动作,让他们唱歌时的样子更加有趣可爱了。
湘教版美术一年级下册美术第12课
动物唱歌的模样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动物的表情特征;
技能目标:能画出一些动物的表情特征;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激起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动物的热爱;
教学难点:提升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
三、教学准备:
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创作油画的工具、材料;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都见过动物的那些表情?这些表情都有哪些美术特征?
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吧。
师:(板书)《动物唱歌的模样》;
一、说一说:
师:课件出示几幅动物体裁画的图片,请同学们认真观看后,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这些作品有哪些特点?它们的创作步骤是什么?
生:认真观看后,结合课文内容积极讨论;
师:巡视指导;
生:积极举手回答;
师:及时总结。
三、实践展示:
师:现在请同学们根据刚才观察的情景,进行动物体裁画的创作;
师:然后到讲台上进行作品展示;
生:认真进行创作。
师:巡视指导;
生:积极举手上台进行作品展示;
师:对同学们的作品及时进行点评;。
《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十二课动物唱歌的模样》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动物唱歌的模样,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2. 引导学生运用线条、颜色等绘画元素,表现动物唱歌时的动态和表情。
3. 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二、教学内容1. 介绍动物唱歌的模样,引导学生观察动物的特点。
2. 指导学生运用线条、颜色等绘画元素,表现动物唱歌时的动态和表情。
3. 展示优秀作品,进行评价和交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动物的特点,运用绘画元素表现动物唱歌的模样。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绘画元素表现动物唱歌时的动态和表情。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动物唱歌的模样,引导学生观察动物的特点。
2. 演示法:示范绘画技巧,指导学生运用绘画元素表现动物唱歌的模样。
3. 练习法:学生进行绘画练习,教师个别辅导。
4. 评价法:展示优秀作品,进行评价和交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动物唱歌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动物唱歌的模样。
2. 新课内容:讲解动物唱歌的模样,引导学生观察动物的特点。
3. 绘画示范:示范绘画技巧,指导学生运用绘画元素表现动物唱歌的模样。
4. 学生练习:学生进行绘画练习,教师个别辅导。
5. 展示评价:展示优秀作品,进行评价和交流。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动物唱歌模样的绘画技巧。
六、作业布置1. 画一幅动物唱歌的画,要求运用所学的绘画元素,表现动物唱歌时的动态和表情。
2. 家长签字,下次课带来学校。
七、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绘画过程中的表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2. 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建议。
3. 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八、板书设计1. 课题:《动物唱歌的模样》2. 教学目标:- 了解动物唱歌的模样- 运用绘画元素表现动物唱歌的模样- 培养观察能力和想象力3.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观察动物特点,表现动物唱歌模样- 难点:运用绘画元素表现动物唱歌动态和表情4. 教学过程:- 导入:播放动物唱歌视频- 新课内容:讲解动物唱歌模样,观察动物特点- 绘画示范:示范绘画技巧,指导学生绘画- 学生练习:进行绘画练习,个别辅导- 展示评价:展示优秀作品,评价交流- 总结:强调绘画技巧5. 作业布置:画一幅动物唱歌的画,家长签字九、教学资源1. 动物唱歌的视频素材。
湘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美术第12课《动物唱歌的模样》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动物唱歌的模样,培养观察动物、发现美的能力;2.习惯采用颜色、线条等表现形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3.提高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热爱,培养他们初步的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了解动物唱歌的模样;2)能够正确选用颜色和线条表达观察到的形象。
2.教学难点:从动物的形态特点、动作、表情、声音等方面出发,感受形象的美。
三、教学准备1.教通常的黑板、粉笔2.准备彩色粉笔、水彩笔、毛笔、麦克笔、颜料盘、水杯、纸、彩色纸、书籍、图片、动物模型等教具。
四、教学过程1.复习由过去的教材和作业入手,复习前几课的知识点。
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观察和总结,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综合强调学生的综合素质。
2.导入新课1)教师向学生展示动物唱歌的相关图片,通过听写方式让学生对动物唱歌进行初步的认识。
2)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自主观察、加深认识;3)教师对动物唱歌的特点进行介绍,引导学生发现结构、形体、动作、表情及地方特色等。
3.实践学习1)教师提供适当的画纸、线条、颜料,引导孩子绘制自己对动物唱歌的模样。
2)引导学生把观察到的动作、表情、声音等通过彩色、线性等形式表达出来。
教师可以根据孩子画画的特点,提出合理建议。
4.制作美术品1)利用彩纸、糖果纸等手工材料,制作有关动物唱歌的相关手工作品。
教师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引导他们自由发挥,创意制作成“动物唱歌”相关的摆件、花束、画册等。
2)引导学生运用各种材料,制作一个具有个人特色的或小组合作的“动物唱歌”形象。
5.展示、评价、交流;由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成果展示,学生通过展示自己的作品,了解他人的作品,增进了解和接触,从中激发良好的情感交往和多元文化的认识。
五、教学评价通过对学生课堂表现及作品的评估,确定学生学习情况和学情,总评学生获得美术相关知识和技能。
六、教学拓展整理形成文献资料,形成美术作品集,促进美术文化交流。
湘教版美术一年级下册《12动物唱歌的模样》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美术一年级下册《12动物唱歌的模样》是一节绘画课程。
教材通过描绘各种动物唱歌时的模样,让学生了解动物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绘画能力。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图片又有文字,既有绘画技巧的讲解,又有创意表现的引导,非常适合一年级的学生。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喜欢动手操作,但注意力容易分散。
他们在美术方面有一定的基础,但观察能力和绘画技巧有待提高。
本节课的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能够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想象力,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绘画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各种动物的特征,提高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绘画动物唱歌模样的能力,提高绘画技巧。
3.培养学生合作、分享的良好习惯,提高创新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动物的特征,学会绘画动物唱歌的模样。
2.教学难点:如何表现动物唱歌时的表情和动态。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动物唱歌的图片,了解动物的特征。
2.示范法:教师示范绘画动物唱歌的模样,引导学生模仿。
3.合作法: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一幅动物唱歌的画作。
4.创新型教学法: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独特的动物唱歌画面。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各种动物唱歌的图片,用于观察和示范。
2.准备绘画材料,如彩笔、水粉等。
3.准备展示用的黑板和板书笔。
4.准备音乐播放设备,用于营造氛围。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动物唱歌的音乐,让学生感受动物唱歌的氛围。
然后提问:“你们听说过动物唱歌吗?它们唱歌时的模样是什么样的?”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各种动物唱歌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动物的特征。
如:鸟儿唱歌时嘴巴张开,蝴蝶唱歌时翅膀振动等。
3.操练(10分钟)教师示范绘画一只动物唱歌的模样,边示范边讲解绘画技巧。
如:如何画出动物的表情、动态等。
然后让学生模仿教师,自己动手绘画一只动物唱歌的模样。
湘美版美术一年级下册《12. 动物唱歌的模样》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动物唱歌的模样》是湘美版美术一年级下册的第12课,本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描绘动物唱歌时的模样,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
教材以生动的图片和简洁的文字介绍了几种常见的动物,以及它们在唱歌时的形态特征。
此外,教材还提供了丰富的绘画素材,如动物的耳朵、眼睛、嘴巴等,以便学生能够更直观地了解动物唱歌时的模样。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喜欢观察和模仿周围的事物。
他们对动物有着天然的喜爱,对于描绘动物唱歌的模样,他们会感到十分有趣。
然而,由于年龄较小,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尚在发展中,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的耐心引导和细心指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观察和描述动物唱歌时的模样,并用画笔表现出来。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体验到绘画的乐趣,增强对美术学科的兴趣,培养关爱动物的情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观察和描述动物唱歌时的模样,并用画笔表现出来。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细致观察动物的特征,以及如何运用画笔表现出动物唱歌时的动态。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实践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思考、实践。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绘画素材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视觉感受和绘画参考。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展示动物唱歌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动物在唱歌时的形态特征。
2.观察与讨论:学生分组观察动物的耳朵、眼睛、嘴巴等部位,讨论动物在唱歌时的变化。
3.示范与讲解:教师演示如何通过画笔表现动物唱歌时的动态,讲解绘画技巧。
4.实践与指导:学生动手绘画,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绘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5.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本课的主题《动物唱歌的模样》和绘画技巧的关键词,如观察、描述、表现等。
湘教版美术一年级下册《12动物唱歌的模样》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12动物唱歌的模样》是湘教版美术一年级下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描绘动物唱歌的模样,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力和绘画技巧。
教材中提供了多种动物的图片,让学生参考并进行绘画创作。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对动物充满好奇和兴趣,他们喜欢观察动物的外貌特征和行为举止。
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们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绘画技巧,如线条、形状、颜色等。
但是,他们对动物唱歌的模样可能比较陌生,需要通过观察和想象来进行描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观察动物的外貌特征,通过绘画表达出动物唱歌的模样。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想象和绘画,培养观察能力、想象力和绘画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对动物充满好奇和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作自信。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观察动物的外貌特征,并通过绘画表达出动物唱歌的模样。
2.教学难点:学生如何通过绘画技巧来表现动物唱歌的动作和表情。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想象、绘画和分享的教学方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展示动物唱歌的图片,提供绘画材料和参考素材。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动物唱歌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欣赏动物的模样。
2.讲解:讲解动物唱歌的特点和绘画技巧,引导学生观察动物的外貌特征。
3.实践:学生进行绘画创作,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并描绘出它们唱歌的模样。
4.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分享和讨论。
5.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观察能力和绘画技巧的重要性。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包括以下内容:1.课题:《12动物唱歌的模样》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3.教学重难点:观察动物外貌特征、绘画表达动物唱歌模样4.教学方法与手段:观察、想象、绘画、分享5.教学过程:导入、讲解、实践、展示、总结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学生绘画作品的质量:观察能力、绘画技巧和创造力。
湘美版美术一年级下册《12. 动物唱歌的模样》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12. 动物唱歌的模样》是湘美版美术一年级下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描绘动物唱歌时的模样,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绘画能力。
教材中提供了多种动物的形象,如小鸟、小狗、小猫等,并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描绘出它们唱歌时的样子。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具有较强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他们喜欢动物,对动物唱歌的场景充满好奇。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绘画技巧掌握不够,需要在教学中给予指导和鼓励。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动物唱歌时的基本形态和特征。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绘画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分享、互助的良好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观察和描绘动物唱歌时的样子。
2.难点:如何发挥想象,创造具有个性的动物唱歌形象。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动物唱歌时的样子,了解其特征。
2.示例法:教师展示优秀作品,引导学生学习绘画技巧。
3.练习法:学生动手实践,创作出独特的动物唱歌形象。
4.评价法:学生互相评价,提高审美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课件、画纸、画笔、动物唱歌的视频或图片等。
2.学生准备: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动物唱歌的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动物唱歌时的样子,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优秀的动物唱歌绘画作品,让学生了解绘画技巧,为接下来的创作提供借鉴。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动物唱歌的视频或图片,让学生描述动物唱歌时的样子,然后动手实践,绘画出自己心中的动物唱歌形象。
4.巩固(10分钟)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学生的作品给予评价和建议,帮助学生提高绘画技巧。
5.拓展(5分钟)教师鼓励学生互相评价,分享彼此的绘画心得,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审美能力。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观察和想象在绘画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多创作。
第12课《动物唱歌的模样》【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会仔细观察,抓住动物的特征,对动物唱歌的表情、姿态进行描绘。
技能目标:观察动物唱歌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参与,培养学生的绘画表现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告诉同学们,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培养同学们对小动物的爱护之情,人与动物应和睦相处。
【重点难点】:重点:抓住动物唱歌的表情、动态的表现难点:动物唱歌的动态描绘【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范画学生:彩笔、画纸【教学过程】:一、视频导入1 、欣赏视频师:唉!听谁在唱歌啊?哦,原来是动物王国正准备开一场盛大的演唱会,动物们正积极的准备着呢!让我们一起去瞧一瞧。
(播放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仔细观看,你觉得这些动物唱歌时候的模样可爱吗?2 、教师:小动物们唱歌的模样真是可爱,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画第 12课《动物唱歌的模样》这一课(板书课题)。
二、分析特征1 、观察发现动物特征动物们听说今天我们要上一节关于动物的美术课,它们都精心打扮一翻,争着要来我们的课堂,老师特意请来了一些嘉宾。
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的描述猜一猜是哪些动物?第一位嘉宾:长耳朵,红眼睛,三瓣嘴,短尾巴,爱吃胡萝卜生:小兔子第二位嘉宾:满头的长发,样子十分的威武,号称草原之王生:狮子第三位嘉宾:小脸圆圆,耳朵尖,身形像虎,不是虎,唱起歌来喵喵喵。
生:猫2 、观察作业同学们,老师现在收到一幅我们的一位同学为我们的嘉宾小兔子画的像,让我们看一下他画的怎么样,粗心的小同学把小兔子的耳朵画成了小熊的耳朵,我们快来帮他改一改!(学生小组讨论,哪些地方还要改一改并回答)3 、课件展示修改后突出了特征的作业,小结:这下小兔子看到一定会很满意,所以,不管我们画哪一种动物都应该画出它的外形特点,动物们的外形特点需要我们认真观察。
(善于观察,抓住动们特有的外形特点,就能很好的画出小动物了。
板书:外形)三、分析动物唱歌时的动作1 、动物唱歌嘴巴的变化师:老师为两只动物画好了头部,但老师想画出他们在唱歌时候的样子,请你帮帮老师想像一下,它们唱歌时哪个部位会发生变化?(嘴巴张开,对!同学生们用手来比划一下,看一看是不是这个样子)2 、动物唱歌四肢的动作师:唱歌时他的身体会情不自禁的跟着歌声一起舞动起来!不光小朋友唱歌时会手舞足蹈,小动物们也是一样。
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十二课动物唱歌的模样︳湘美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动物唱歌的模样,激发学生对动物唱歌的兴趣。
2. 培养学生观察、表现动物唱歌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观察动物唱歌的模样。
2. 学会表现动物唱歌的模样。
3. 学会与他人交流、合作。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观察动物唱歌的模样,学会表现动物唱歌。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表现动物唱歌,以及如何进行交流、合作。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a. 教师出示动物唱歌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动物在做什么吗?”b. 学生回答:“动物在唱歌。
”c.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动物唱歌的模样。
”2. 观察与分析a.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动物唱歌的模样,并提出问题:“你们觉得动物唱歌的时候有什么特点?”b. 学生回答:“动物唱歌的时候嘴巴会动,脸上会有表情。
”c. 教师总结:“动物唱歌的时候,嘴巴会动,脸上会有丰富的表情。
”3. 演示与指导a. 教师示范如何表现动物唱歌的模样,并讲解注意事项。
b.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练习,并巡回指导。
4. 学生练习a. 学生独立完成动物唱歌模样的绘画作品。
b.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
5. 展示与评价a.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讲述创作思路。
b.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6. 课堂小结a.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b. 学生回答:“我们学会了观察动物唱歌的模样,学会了表现动物唱歌,还学会了与他人交流、合作。
”五、教学反思1. 本节课学生掌握了动物唱歌的模样,并能独立完成绘画作品。
2. 学生在观察、表现动物唱歌的过程中,提高了观察力、表现力。
3. 学生在交流、合作中,提高了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观察身边的动物,尝试用绘画表现它们唱歌的模样。
2. 与同学交流、合作,共同完成一幅动物唱歌的作品。
《动物唱歌的模样》
一、教学目标
1. 能留心观察动物,认识不同动物的外形特征。
2. 能通过动物的表情、姿态的描绘表现动物歌唱时的情景。
3. 能体验感受到动物给人类带来的欢乐,萌发爱护动物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能画出动物唱歌的模样
三教学难点:能表现出动物唱歌时的与姿态与表情
四教学程序
一、激趣导入
1、谈话激趣
师:今天老师要给大家通知一个好消息。
今天森林里要召开一场盛大的演唱会,你们想知道都有那些动物来一展歌喉吗?仔细观察它们长的什么模样?你还希望谁来参加?你能学学它唱歌的样子吗?
2、出示课题:小动物们唱歌的模样真是有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画一画动物唱歌的模样。
12 《动物唱歌的模样》
二、对比观察,分析特征
1、对比观察
刚才有同学提到了小兔子,这正好有位小朋友就画了一张小兔子唱歌的模样,呦!大家看看他画的像不像?我们来帮帮他,说说应该怎样改?(将画有动物特征明显与特征刻画不
明显的两张作业进行对比)
2、课件展示修改后突出了特征的作业,小结:善于观察,抓住动物的外形特点,就能很好的画出小动物了。
三、游戏了解唱歌神态、姿态
1、看局部,猜动物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猜猜看。
这里有四只动物的嘴部图片,你能猜出分别是什么动物的嘴吗?你是怎样看出来的?(说明特征的重要性)
2、认识神态
师:出示图片,想画出他们在唱歌,要怎么画呢?
(嘴巴张开,眼睛的变化、……)
3、认识姿态
师:唱歌的时候除了面部神态很有趣以外,还有什么可以表达唱歌时的快乐的激动的心情。
(生:手、脚、脖子的动作等……)
师:唱歌时身体会情不自禁的跟着歌声一起舞动起来!不光小朋友唱歌时会手舞足蹈,小动物们也是一样。
(出示动物唱歌姿态变化的图片)
4、小结:动物们唱歌时夸张的动作,让他们唱歌时的样子更加有趣可爱了。
四、巩固知识
1、比一比:哪张画得好?为什么?引出构图合理
2、引出色彩丰富
3、合理添画背景道具
师:这里有一只动物在高声歌唱,你知道它是在哪里歌唱吗?(展示一张没有背景的小动物唱歌,然后再出示一张添加了背景的作品。
)
小结:让动物们在一个美丽的环境中大声歌唱,他们会更加的开心。
(添加背景)
五、作品欣赏
(老师引导观察神态、动作、背景)
六、教师范画
教师:你想画什么动物唱歌的模样呢?(画小青蛙,加上话筒音符等)
七、创作表现
作业:展开想象,画一画动物唱歌的可爱模样。
要求:注意画出唱歌的神态和动作。
八、评价交流
1、评评同学的作品,说说你最喜欢的画。
2、那幅作品稍稍改动一下会更好?
九、拓展延伸
环保意识宣传:动物给我们生活中不仅带来了很多乐趣,还帮助我们改善生活环境,小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保护小动物,爱护小动物,和他们和睦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