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交流:(1)手工工场最早出现于什么时候?手工工场有哪些形式? 师生互动:(2)商人与雇佣工人是一种什么关系?从材料二看他们分别发展成了什么 阶级?
第(1)问由关键信息手工工场、出现于什么时候、形式,根据材料并结 合所学得出。第(2)问据关键信息商人与雇佣工人、什么关系、发展成了什么阶 级,从材料二总结概括得出。
手工工场的特点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手工工场有分散和集中两种形式,在工场手工业时期之初以分散的手工 工场为主要形式。生产者仍分散在各自家庭中劳动,但是他们在企业家的组织下 形成一个生产集体,有一定的劳动分工。商人为保障其货源,将统一购买来的原料 交给雇用工人去加工,付给一些报酬,然后销售成品。所谓报酬实质上就是工资。 材料二 分散的手工工场进一步发展,就形成了集中的手工工场,工人一无所有, 集中在资本家的厂房内,使用资本家提供的劳动工具,在资本家的指挥下工作。工 人成为完全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他们与雇主的关系是彻底的雇佣关系。在 集中的手工工场,分工越来越细,一件产品的制成要经过许多道工序。
样的影响? 2.手工工场是怎样产生的?有何特点与影响?租地农场又是怎么回事?
一、手工工场的出现 自学课本,找出手工工场产生的背景、特点与影响。
1.背景:伴随着中世纪庄园经济和城市兴起,生产力的发展而出现。 2.时间: 14 世纪。 3.特点 (1)原则:生产领域内按照 分工协作 的原则建立起来。 (2)方式:其一、手工工场主投资生产资料,出售产品获取利润;雇佣工人出卖劳动 力,获取劳动报酬。其二、手工业者在自家生产,称为 家庭包工制 。 4.影响: 货币 成了普遍的交换手段,迫切需要对资本的原始积累;试图开辟到 富裕的 东方 去的新航路。
尝试解答:(1)14世纪;分散和集中两种形式。 (2)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商人发展成资产阶级,雇佣工人发展成为工人阶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