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心律失常
- 格式:doc
- 大小:113.50 KB
- 文档页数:12
恶性心律失常
【应急预案】
一、严重心律失常时,护理人员应立即通知医生的同时,给予心脏
外按压,氧气持续吸人3~4L/min,心电监护,建立静脉通道。
二、遵医嘱给予利多卡因50~100mg静推,必要时可5~10min重复
使用,直至室速控制或总量达300mg,而后以1~3mg/min静滴维持48~72h。
三、准备好器械及药物,如除颤器、临时起搏器、起搏电极、临时
起搏器械包、无菌手套、生理盐水、注射器、镇静剂等,药物治疗无效、无禁忌症时,可行同步直流电复律。
四、发生心室颤动时,立即行非同步直流电除颤,如不成功,可重
复除颤,最大能量为360J。
五、必要时行临时起搏器置入术。
六、密切观察心率、心律、血压、呼吸的变化,及时报告医生,采
取措施。
七、患者病情好转,生命体征逐渐平稳后,护理人员应:
(一)安慰患者和家属,对行电复律患者,擦净胸部皮肤。
(二)如已安置临时起搏器,密切观察心率、心律及起搏与感知功能是否正常,妥善固定起搏器与导管电极,术侧肢体制动,
交待注意事项。
(三)抢救结束后,及时准确地记录抢救过程。
【程序】。
一、演练目的为了提高医护人员对严重心律失常的应急处置能力,确保患者生命安全,特制定本演练方案。
通过模拟实际抢救场景,检验医护人员对严重心律失常的诊断、处理及团队合作能力,提高整体急救水平。
二、演练背景某患者因不明原因出现严重心律失常,病情危急,需立即进行抢救。
三、演练组织1. 组织领导:成立演练领导小组,由医院院长担任组长,医务科、护理部、急诊科、心内科等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
2. 演练分工:- 医务科:负责演练方案的制定、组织实施和效果评估。
- 护理部:负责护理人员的培训和演练组织。
- 急诊科:负责模拟患者的抢救场景和设备的准备。
- 心内科:负责提供专业指导和技术支持。
- 相关科室:负责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和技术支持。
四、演练内容1. 情景设定:患者突发严重心律失常,表现为心悸、气促、大汗淋漓,血压下降,意识模糊。
2. 演练流程:- 接诊:急诊科接诊护士迅速评估患者病情,通知医生。
- 医生评估:医生到达现场后,对患者进行初步评估,判断病情严重程度。
- 抢救措施:- 建立静脉通路:迅速为患者建立两条静脉通路,保证药物输注和补液。
- 心电图检查:进行心电图检查,明确心律失常类型。
- 药物治疗:根据心电图结果,给予相应药物治疗,如抗心律失常药物、血管活性药物等。
- 电复律:若患者出现室颤或室速,立即进行电复律。
- 呼吸支持:给予患者吸氧,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
- 监测生命体征: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等。
- 病情稳定:患者病情稳定后,转入病房继续观察治疗。
- 总结评估:演练结束后,组织相关人员对演练过程进行总结评估,提出改进措施。
五、演练步骤1. 准备阶段:- 模拟患者准备:选择一名志愿者模拟患者,并按照病情设定进行表演。
- 场地布置:模拟急诊科抢救室,包括抢救床、急救设备、药品等。
- 人员准备:组织医护人员进行培训,确保熟悉抢救流程和操作技能。
2. 实施阶段:- 模拟患者突发严重心律失常,医护人员迅速进行抢救。
严重心律失常名词解释(一)严重心律失常名词解释总则严重心律失常是指心脏电活动异常引起的严重心律不齐或停搏的疾病。
下面将列举一些与严重心律失常相关的名词,并给出简要解释和示例。
名词解释•心律失常:心脏电活动规律性、有序性的紊乱,分为心动过速、心动过缓和心律不齐三种类型。
严重心律失常是其中一种严重程度较高的心律失常。
–例子: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患者心脏会出现快速不规则的心律。
•室颤:心室被快速而不规律地激动,无法有效泵血,是一种危及生命的严重心律失常。
–例子:室颤可导致严重的心跳骤停,需要紧急心肺复苏抢救。
•室性心动过速:心室起搏点异常激动,导致心室排血不足的一种心律失常。
–例子:室性心动过速时,心脏泵血不充分,患者可能会出现头晕、心悸等症状。
•心动过缓:心率低于正常范围,可能导致心脑供血不足的一种心律失常。
–例子:老年人常常出现心动过缓,需要注意及时处理,以免引发其他问题。
•室性停搏:心室起搏点因各种原因丧失激动能力,心室停止搏动的一种心律失常。
–例子:室性停搏可能导致心跳停止,需要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窦房传导阻滞:窦房结与心房之间的传导受阻,心脏搏动受影响的一种心律失常。
–例子:窦房传导阻滞可能导致心脏搏动过慢或不规则,患者常常会感到气短、乏力等症状。
•心房颤动:心房规则的收缩变为快速而不规则的心律,是常见的心律失常。
–例子:心房颤动容易导致血栓形成,引发脑梗塞等严重后果。
•高度房室阻滞:心房与心室之间的传导发生阻滞,导致心率显著降低的一种心律失常。
–例子:高度房室阻滞可导致昏厥、心绞痛等症状,需要及时处理。
•扑动性心动过速:心脏某一区域出现高频率的快速激动,心室收缩异常,是一种严重的心律失常。
–例子:扑动性心动过速时,患者可能会出现胸闷、气短等症状。
结语以上是一些与严重心律失常相关的名词解释和示例。
了解这些名词有助于对严重心律失常进行更准确的理解和识别。
正如心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心律的失常也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和及时的处理。
急性严重心律失常急诊处理1 快速心律失常1.1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心室率突然增快,一般在150—220次/分,包括房性和房室结性。
临床常见类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 VNRT)和房室返性心动过速(A V—RT)。
1.1.1 临床表现多见于中青年,多数查不出器质性心脏病。
心动过速反复发作呈突发突止,持续时间长短不一。
发作时可有心悸、焦虑不安、眩晕、多尿、心绞痛、低血压;偶有发生晕厥、心力衰竭与休克,症状轻重与发作时心室率的快慢、持续时间的长短和有无基础心脏病及其严重程度有关。
1.1.2 ECG 特征心室率一般在150—220次/分,节律规则;QRS波群形态正常、时限≤0.12秒;当发生室内差异性传导或原来存在束支阻滞或预激综合征时,QRS波群可异常、时限>0.12秒。
房室结折返(A VNRT)时,P波为逆行型,常埋藏于QRS波群内或位于其终末部分,R-P<80毫秒。
而在房室折返(A VRT)时,R-P>80毫秒。
1.1.3 治疗1.1.3.1药物治疗心脏正常,血流动力学稳定者。
可选用:(1)维拉帕米5~10mg+5% GS10~20ml,10分钟内缓慢静注,无效者10分钟后可再注射一次。
(2)地尔硫卓10mg+5% GS 10~20ml, 10分钟内缓慢静注,无效者10分钟后可再注射一次。
(3)腺苷6~12mg+5% GS 2~5ml快速静注或三磷酸腺苷(ATP)10~20mg+5% GS 2~5mg快速静注。
注意:腺苷(或ATP)对窦房结和房室结传导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如ECG出现窦性停搏,用阿托品0.5~1mg静注。
(4)普罗帕酮70mg+5% GS 20ml,10分钟内缓慢静注,无效者10~15分钟后可重复一次,总量不宜超过210mg。
伴明显低血压和严重心功能不全者原则上应首选直流电复律或食管心房调搏;药物可选用西地兰、腺苷(或ATP),前者与利尿剂合用可改善心功能,减慢室率或转为窦律,后者无负性肌力作用,使用比较安全。
严重心功能不全、严重心律失常的处理指南内容大纲:
1. 引言
- 定义严重心功能不全和严重心律失常
- 强调及时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性
2. 评估和诊断
- 临床症状和体征
- 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 心电图和心律监测
3. 药物治疗
- 利尿剂
-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
- β-受体阻滞剂
- 抗心律失常药物
- 其他辅助药物
4. 非药物治疗
- 心脏再同步治疗
- 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
- 心脏移植
- 心室辅助装置
5. 并发症管理
- 低血压
- 肾功能不全
- 电解质紊乱
6. 预防和随访
- 生活方式改善
- 定期随访和监测
- 患者教育和自我管理
7. 特殊人群考虑
- 老年人
- 合并其他疾病
8. 总结和展望
该指南内容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严重心功能不全和严重心律失常的全面诊疗策略,包括评估、药物和非药物治疗、并发症管理、预防和随访等方面的指导,并考虑特殊人群的需求。
通过遵循该指南,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一、预案背景严重心律失常是一种危及患者生命安全的疾病,具有突发性强、病情进展快、并发症多等特点。
为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患者死亡率,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保障患者生命安全,迅速、准确、有效地进行抢救。
2. 提高医护人员对严重心律失常的识别、诊断和抢救能力。
3. 减少因抢救不及时导致的死亡和并发症。
三、预案组织结构1. 抢救小组:由内科医生、护士、护士长、医助、心电图室、药房等相关人员组成。
2. 医生职责:负责对患者进行诊断、评估病情、制定抢救方案、指挥抢救过程。
3. 护士职责:负责执行医生的抢救指令,进行护理操作,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4. 护士长职责:负责协调抢救工作,监督抢救过程,确保抢救工作顺利进行。
四、抢救流程1. 识别与评估:患者出现严重心律失常症状时,立即通知医生进行评估。
2. 紧急处理:a. 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必要时给予吸氧。
b. 建立静脉通道,给予快速静脉输液。
c. 进行心电图检查,明确心律失常类型。
d. 根据医生指示,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抗休克药物等。
3. 紧急措施:a. 如患者出现心搏骤停,立即进行心肺复苏(CPR)。
b. 如患者出现室颤,立即给予非同步直流电除颤。
c. 如患者出现心室停搏,立即给予临时起搏器。
4. 监测与治疗:a. 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意识等。
b. 定期复查心电图,评估心律失常类型及治疗效果。
c. 根据患者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五、注意事项1. 抢救过程中,医护人员应保持冷静、果断,严格按照预案执行。
2. 抢救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 抢救过程中,确保各项操作准确、规范,避免因操作失误导致患者病情恶化。
4. 抢救结束后,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总结抢救经验,完善预案。
六、预案实施与培训1. 定期组织医护人员进行严重心律失常抢救预案培训,提高医护人员对预案的熟悉程度。
2. 对抢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及时修订预案,提高预案的实用性。
严重心律失常应急预案演练记录概述本文档记录了严重心律失常应急预案演练的过程和结果。
演练背景严重心律失常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可能导致心脏骤停等严重后果。
为了能够快速有效地应对严重心律失常患者的急救需求,制定并实施应急预案是必要的。
演练目标1. 验证严重心律失常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2. 提高医护人员对严重心律失常的认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演练时间演练日期:[日期]演练地点:[地点]演练人员1. 演练负责人:[姓名]2. 医护人员:[姓名]3. 观察员:[姓名]4. 记录员:[姓名]演练步骤1. 演练负责人介绍演练目标和流程。
2. 模拟严重心律失常发生,触发应急预案。
3. 医护人员按照预案进行急救处置。
4. 观察员记录医护人员的操作和问题。
5. 演练负责人总结演练过程,收集反馈意见。
演练结果1. 演练过程中,医护人员运用应急预案的能力得到了有效验证。
2. 演练中发现了一些操作不流畅的问题,需要加强相关培训。
3. 观察员提供了有益的意见和建议,将被整理并考虑纳入改进方案。
改进措施基于演练结果和观察员的建议,我们将采取以下改进措施:1. 修订应急预案,明确操作步骤和责任分工。
2. 加强严重心律失常的教育培训,提升医护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
3. 定期组织演练,不断强化应急预案的实施效果。
总结通过严重心律失常应急预案演练,我们验证了预案的有效性,并发现了一些需改进的问题。
通过持续改进和培训,我们将提升医院应对严重心律失常的救治水平。
一、引言严重心律失常是指心脏节律异常,可能导致心脏功能严重受损,甚至危及生命。
为了确保患者生命安全,提高医护人员应对严重心律失常的应急处置能力,特制定本预案。
二、应急预案组织架构1. 成立应急预案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指挥和监督应急预案的实施。
2. 设立应急处理小组,负责具体实施应急预案,包括医护人员、护士、医助、药剂师等。
3. 设立通讯联络组,负责应急信息的收集、传递和发布。
三、应急预案实施流程1. 发现患者出现严重心律失常症状,立即通知医生。
2. 医生接到通知后,立即评估患者病情,做出初步诊断。
3. 根据患者病情,采取以下措施:(1)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避免疲劳、情绪激动。
(2)给予氧气吸入,建立静脉通道。
(3)进行严密心电监护,判断心律失常的类型。
(4)遵照医嘱正确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观察用药效果及不良反应。
(5)备好纠正心律失常的药物和其他抢救药物,如除颤器和起搏器等。
4. 严密观察患者的意识、脉率、心率、呼吸和血压等生命体征,监测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5. 一旦发现患者出现意识丧失、抽搐、大动脉搏动消失、呼吸停止等猝死现象,立即进行抢救:(1)进行胸外心脏按压。
(2)给予非同步直流电复律。
(3)必要时配合医生安装临时起搏器。
6. 根据患者病情,给予以下药物:(1)肾上腺素:用于治疗心脏骤停。
(2)多巴胺:用于提高心输出量。
(3)胺碘酮:用于治疗室性心动过速。
(4)利多卡因:用于治疗室性心律失常。
7. 必要时施行人工心脏起搏。
8.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尿量、心电图变化。
9. 安慰患者及家属,做好交接班。
四、应急预案的培训和演练1. 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应急预案培训,提高其应对严重心律失常的能力。
2.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检验应急预案的实际效果,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五、应急预案的总结与改进1. 定期对应急预案的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2. 根据总结结果,不断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应对严重心律失常的能力。
英文回答:Severe heart failure and severe heart disorders, as seriousplications of heart disease, have serious implications for social stability and people ' s lives。
We need to address and intervene in a timely manner。
When dealing with serious heart disorders, aprehensive assessment of the patient, including clinical symptoms, signs, electrocardiograms and heart ultrasound tests, is required first。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e assessment, measures such as drug treatment, mechanical cyclic support and heart transplants can be chosen。
The treatment of severe heart disorders also requires aprehensive assessment of patients, including EKGs, cardiac ultrasound and pacemakers。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e assessment,measures such as drug treatment, intervention surgery and implantation of pacemaker can be selected。
严重心律失常指由心律失常而引起严重血流动力学改变,并威胁患者生命者称为严重心律失常,是心血管内科疾病及危重病急诊处置的主要对象。
过早搏动病因1、正常人:2、诱因:情绪激动、精神紧张、疲劳、消化不良、过度吸烟、饮酒、喝浓茶3、药物:洋地黄、钡剂、奎尼丁、拟交感药物、氯仿4、创伤:心脏手术、心导管检查5、低钾:6、冠心病、心肌炎、甲心病、二尖辨脱垂等发病机制折返激动、异位起搏点自律性增高、并行收缩与触发活动等诊断(一)临床表现特点:可无症状,或有心悸或心跳暂停感频发:乏力、头晕、心绞痛、心衰PE:心律不规则,有长代偿间歇,第一音增强,第二心音减弱或消失,脉搏缺如。
(二)心电图特点:1、房性早搏①提早出现P′波,形态与窦P略有不同②P′--R>0.12′(早搏未下传)③早搏后的QRS波与正常窦性相同(早搏伴差传)2、房室交界性早搏①提早出现的QRS波群形态与窦性QRS波相同②逆行P′波可出现在QRS波群之前、之中、之后,其P′--R<0.12′或R--P′<0.20′③可是完全或不完全代偿间歇3、室性早搏①提早出现的QRS波群宽大畸形,时限>0.12′,其前后无相关P波,T波与QRS波主波方向相反,ST段随T波方向而移位②大多有完全代偿间歇③室早与基本心律的关系可呈配对型、平行收缩型和间位型。
室上性早搏的治疗房早无症状,一般无需治疗,去除病因风心二狭、冠心病房早且有自觉症状①洋地黄制剂:尤其是伴心衰者②β—受体阻滞剂:心得安10—20mg Bid--Tid③异搏定40—80mg Bid--Tid④胺碘酮0.1--0.2mg Bid--Tid室早治疗原则①无器质性心脏病亦无明显症状者:不必处理②无器质性心脏病但有明显症状者:美心律、心律平、贝他洛克③有器质性心脏病伴轻度心功能不全:处理基础心脏病若有明显症状:美心律、心律平、贝他洛克④有器质性心脏病且伴严重心功能不全,尤其是室早成对、成串:普罗帕酮、美西律、奎尼丁、胺碘酮、普鲁卡因胺⑤AMI出现室早:利多卡因、普鲁卡因胺陈旧性AMI:美西律、心律平、贝他洛克、奎尼丁、胺碘酮⑥室早伴心衰、低钾、洋地黄中毒、感染、肺心病等,治疗病因室早的治疗需紧急处理的室早不稳定性室早:发生于AMI、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跳复苏术后或体外循环术后、洋地黄、奎尼丁等药物中毒、急性心肌炎、严重低钾、Q—T延长等所致的室早。
①利多卡因:50—100mg iv 5—10分钟重复一次总量:300mg 无效则不用有效:1—3mg/min ivgtt 24—72小时改口服。
②普鲁卡因酰胺:50—100mg iv 5—10分钟重复一次总量:1000mg有效后:1—4mg/min ivgtt③心律平:70mg iv 10—15分钟重复一次总量:280mg④美西律:25%GS 20ml+美西律150mg iv (5—10分钟)以后,第一小时250mg 接着100mg/hr ivgtt⑤胺碘酮:5%GS 60—100ml+胺碘酮150—300mg30分钟滴完或至发作停止而止⑥苯妥因钠:用于洋地黄中毒所致室早室早治疗的口服药①美西律:0.1--0.2 Tid--Qid②胺碘酮:适用于冠心病患者0.1--0.2 Tid③心律平:0.1--0.15 Tid--Qid④阿托品:适用于心率缓慢伴发的室早,尤其是并行收缩型室早病因治疗无器质性心脏病者:可适当镇静、稳定情绪、充足睡眠、匆过劳有病因者针对病因治疗:洋地黄、奎尼丁,纠正电解质紊乱,治疗冠心病等。
室上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动过速(SVT):指希氏束分叉以上的心脏组织,包括窦房结、心房、房室结、希氏束和其他异位兴奋起搏点的速度超过其固有频率范围的最高限而引起的心动过速。
诊断(一)临床表现特点:1、突发突止2、诱因:情绪激动、体位突然改变、猛然用力或饱餐3、轻者:心悸感、伴恐惧、不安、多尿重者:血压下降、头晕、黑朦、心绞痛、心力衰竭等4、脉细弱、快速、规则而均整的心律,颈动脉搏动与心率一致(二)心电图:一系列快速、规则的QRS波群,频率大多160—220次/分,平均200次/分左右。
QRS波群大多不增宽畸形,保持窦律时形态,常见ST段压低和T波倒置。
治疗1、治疗基础心脏病2、纠正诱发因素:低钾、缺氧、感染、停用可疑药物3、抗心律失常①心律平:抗心律失常谱广、疗效高70mg+25%GS 20—40ml iv 10—20分钟重复总量:280mg②异搏定:钙离子拮抗剂25%GS 20ml + 异搏定5mg iv (5分钟)15分钟后可重复一次,总量15mg③西地兰:10—25% GS 20—40 + 西地兰0.4mg--0.8mg iv1—2小时后可复重,总量1.2mg4、电学治疗①直流电复律:50—100J②食道调搏复律:③消蚀治疗:5、预防发作①普罗帕酮:0.1--0.2 Tid--Qid②维拉帕米:40mg--80mg Tid--Qid③苯妥英钠:0.1 Tid④奎尼丁:0.2 Tid--Qid⑤普鲁卡因胺:0.5 Tid心房扑动心房扑动(AF):一种快速而规则的房性异位心律,以不同程度的房室传导比例传入心室。
容易在洋地黄的影响下或自动转为房颤(Af)。
病因1、心血管因素风湿或风湿性房室瓣膜异常、心房内血栓或肿瘤、冠心病、体循环或肺循环高压、炎症或浸润性病变引起的动脉搏闭塞导致的窦房结及右房连接处心肌缺血或梗塞、心房神经末梢广泛严重的损害、心血管或颈动脉窦的压力和化学感受器反射改变等。
2、非心血管因素低钾、低镁、高钙、胆绞痛、肾绞痛、败血症、肺炎、中毒、胸腔手术后、甲亢、电击、烧伤等。
3、诱发因素年龄、左房扩大、心力衰竭、不全性房内阻滞、手术、出血、创伤等。
诊断(一)临床表现:心慌、闷气、心绞痛、休克、心力衰竭、晕厥等PE:心室率规则或不规则,按摩颈动脉或眼眶可使心室率减慢或突然减半(二)心电图①P波失,代之以250—350次/分波形、振幅相同、间歇匀齐的锯齿样心房扑动波(F波)②传导比例恒定,则心室率是规则的,反之则显著不齐③F—R间期通常较窦性P—R间期长,F—R间期一般固定④QRS波群和时限与窦律时相同心房扑动4:1 2:1传导心房扑动诊断注意事项由房性早搏诱发或由房性心动过速转变而来,亦可是自行发作的。
ECG上快速绝对规则的锯齿状F波,心房率250—400次/分,无论心室节律是否均齐,即可诊断AF。
若房扑由房室传导比例为2:1或1:1时,应与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相鉴别。
心房扑动与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的鉴别心房扑动心房扑动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病因多有器质性心脏病无器质性心脏病年龄多年龄较大多年轻发作起止多为阵发性多为起止突然持续时间可持续数分钟或数小时持续数天者少见颈动脉搏动频率与室率不一致频率与室率一致按压颈动脉窦F波清楚显现,室率从规则心动过速可突然终止的反应转为不规则或室率减半亦可无效心房扑动心房扑动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心房节律多绝对规则多规则心房率220—350次/分160—220次/分心房波F波异常P波等电位线消失存在异位起搏点多于心房下部多于心房上部房室传导比例多为2:1,1:1或3:1等少见1:1多见,2:1以上少见心室率多为心房率的半数多与心房率相同2:1房扑伴完全性左束支阻滞室性心动过速临床表现有心悸感多有血压下降,甚至休克F波必有罕见F波与室波频率之比固定2:1 不一定为2:1F—R时期固定不固定心室率125—200次/分150次/分心房扑动2:1房扑伴完全性左束支阻滞室性心动过速R—R时期间歇匀齐可不均齐QRS波时限多为0.12—0.14秒多≥0.14秒QRS-T波形呈左束支阻滞图形视心室起搏点位置而定畸形QRS波持续时间较长较短HIS束电位V波前H波,HV间期正常V波前无H波治疗目的:将其转为窦律,预防复发或单纯减慢心率以缓解临床症状。
(一)非药物疗法:1、直流电同步复律:25—50J是最有效措施,成功率80—100%2、心房快速起搏:成功率70—80%有于不宜直流电复律(如洋地黄中毒所致)或直流电复律无效者。
3、射频消融:(二)药物疗法1、药物控制心室率:①洋地黄制剂:西地兰、地戈辛②钙拮抗剂:维拉帕米③β-阻滞剂:普荼洛尔、阿替洛尔、美多洛尔④对于房扑伴1:1房室传导,多为旁道快速前向传导,或选用:奎尼丁、心律平、普鲁卡因胺、胺碘酮等(二)药物治疗2、药物复律:奎尼丁、胺碘酮、心律平等3、药物预防发作:丙吡胺、胺碘酮、奎尼丁等(三)病因治疗心房颤动心房颤动(Af):指心房丧失了正常的、规律的、协调的、有效的收缩功能而代之以350—600次/分的不规则颤动,是最常见的基本异位节律。
病因1、心血管因素风湿或风湿性房室瓣膜异常、心房内血栓或肿瘤、冠心病、体循环或肺循环高压、炎症或浸润性病变引起的动脉搏闭塞导致的窦房结及右房连接处心肌缺血或梗塞、心房神经末梢广泛严重的损害、心血管或颈动脉窦的压力和化学感受器反射改变等。
2、非心血管因素低钾、低镁、高钙、胆绞痛、肾绞痛、败血症、肺炎、中毒、胸腔手术后、甲亢、电击、烧伤等。
3、诱发因素年龄、左房扩大、心力衰竭、不全性房内阻滞、手术、出血、创伤等。
诊断(一)临床表现心悸、气短、乏力、胸闷重者,急性肺水肿、心绞痛、心源性休克甚至晕厥PE:心律完全不规则、心音强弱不等、脉搏短拙(二)心电图①P波消失,代之以形态、间距及振幅均绝对不规则的心房颤动波(f),频率350—600次/分:②R—R间期绝对不规则,心室率较快③QRS波群呈室上性,时限正常。
治疗治疗原则:恢复窦律;维持窦性心律;控制心室节律;预防血栓栓塞征。
(一)控制心室率1、短暂发作,心室率不快,无明显症状,无复律指征者:休息、镇静、治疗病因及诱因2、快速心室率、心力衰竭、休克:洋地黄制剂。
β-阻滞剂:合并预激综合征:不能使用洋地黄、β-阻滞剂、维拉帕米合并SSS,宜在电起搏基础上进行药物治疗。
(二)恢复窦性心律:Af持续2—3周以上,绝大多数不能自动停止,需考虑转复问题。
一般:Af越久、心脏越大,转复机会越少。
诱发因素去除后,转复容易且较少复发。
1、药物转复:奎尼丁、普鲁卡因酰胺、心律平、胺碘酮2、非药物转复:⑴心外膜直流电除颤,成功率>95%⑵心内膜电除颤⑶手术治疗:(三)维持窦性心律:奎尼丁、丙吡胺、氟卡尼、索他洛尔—病死率1.6—2.3%胺碘酮—病死率0.4%,有效率53—83%(四)预防血栓栓塞症:华法林、阿斯匹林、波立维室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VT):为起源于希氏束以下部位的快速性心律失常,由连续3次或以上成串室性早搏组成。
病因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均可引起室速,以急性心梗最为常见。
高心、先心、原发性扩张性心肌病、风心病、心肌炎、洋地黄中毒、抗菌素心律失常药的致心律失常作用、严重电解质紊乱、二尖瓣脱垂、拟交感神经药过量、原发性Q—T间期延长综合征、右室心肌发育不良、心肺手术或心导管的机械刺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