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二)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592.50 KB
- 文档页数:5
第14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二)一、教学目标:1、了解宋元时期的史学、文学、艺术成就。
2、培养学生的审美感,提高学生对文学艺术作品的鉴赏力。
3、学习司马光严谨的治学态度二、教学重点:1、司马光和《资治通鉴》”2、宋词和元曲.三、教学难点:如何使学生逐步形成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看待文化现象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对比法练习法五、教学过程:第一步:课堂导入同学们或听或唱或读一首词,。
教师讲解:词是宋代最主要的文学样式,就如唐诗一样,宋词为我国古代文学史这幅长卷书写了最为光辉灿烂的一页。
不仅如此,宋元时期的史学艺术也呈现空前繁荣的局面第二步:学习新课一、司马光和《资治通鉴》宋元时期是中华古文明的最灿烂的发展阶段,其文化的辉煌成就不仅表现在科技方面,同样显示在史学、文学、艺术方面。
在我国古代史学著作中,有堪称“史学双壁”的两部史书大放光彩,其作者并称为“两司马”猜猜看是哪两部史书?两位作者是谁? 《资治通鉴》的名称为当时皇帝宋神宗所赐,他认为这部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猜猜看,这一书名的含义是什么?“资”---帮助、治---统治、鉴--镜子,这里引申为警戒和教训这部书名的含义是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吸取教训。
二、宋词和元曲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句子有长有短,讲求对仗,便于歌唱,宋朝时成为主要文学形式,宋代词人中杰出的有苏轼、李清照和辛弃疾。
1.宋词:(1)苏轼(2)李清照(3)辛弃疾三人代表作品:《念奴娇赤壁怀古》《如梦令》《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2. 元曲:关汉卿,元大都人,“元曲四大家”之首。
代表作《窦娥冤》关汉卿生活的时代,政治黑暗腐败人民群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他的剧作深刻地再现了社会现实,充满着浓郁的时代气息。
反映生活面十分广阔,既有对官场黑暗的无情揭露,又热情讴歌了人民的反抗斗争。
慨慷悲歌,乐观奋争,构成关汉卿剧作的基调。
三、风格多样的绘画和书法1.绘画: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赵孟頫《秋郊饮马图》2.书法:宋四家:宋人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的合称。
第14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二)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宋元时期的文化成就,包括史学宋词及杰出的词人元曲和关汉卿绘画及书法成就。
(2)通过对宋词元曲绘画书法艺术作品的鉴赏,培养学生的审美感,提高学生的鉴赏力。
2、过程与方法借助图片资料音响材料等创设一种文化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增长知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宋元文化的学习,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学习司马光对工作的执著和严谨的精神。
二、教材分析本课是灿烂的宋元文化的第二课。
侧重介绍北宋时期的史学成就及文学艺术成就。
重点:“司马光和《资治通鉴》”与“宋词和元曲”难点:头绪多,应突出重点,繁简适度。
三、教学准备搜集历史典故著名词人作品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讲解:词是宋代最主要的文学样式,就如唐诗一样,宋词为我国古代文学史这幅长卷书写了最为光辉灿烂的一页。
不仅如此,宋元时期的史学艺术也呈现空前繁荣的局面,我们今天继续学习这方面的内容。
二)、授新课(1)司马光和《资治通鉴》师:中国古代史学著作很多,请大家说说看都有哪些?(学生思考后回答)提问:这部书的作者是谁?你能讲讲与他有关的历史故事吗?生:(略)师:司马光从小就是一个聪明勤奋的孩子,长大后致力于史学的研究。
同学们,你知道《资治通鉴》这部书的体例吗?它和《史记》有何不同呢?生:分组讨论后回答。
表格(对纪传体和编年体进行比较)(2)宋词和元曲:词是一种新的文学体裁,它是怎样形成的呢?词的产生是随着音乐的发展而出现的。
唐中期以后,音乐发展较快,句式整齐的诗较难配乐,为了便于歌唱,人们便按乐曲节拍来填写歌词,出现了长短不一的句式,这就是词。
它在唐出现,到宋时达到顶峰。
这一时期主要词人有哪些?生: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
显示苏李辛三人代表作品:《念奴娇赤壁怀古》《如梦令》《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要求学生跟着大声朗读,并体会他们的风格特征,得出苏辛词豪迈奔放,李词特点风格委婉。
第14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二)教学设计与反思【学习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或掌握北宋史学家司马光和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2,认识宋词及三位著名词人苏轼、李清照、辛弃疾;了解元曲、关汉卿和《窦娥冤》;3,通过本课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五代宋元时期绘画与书法的特色和成就;欣赏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繁荣的都市街景,著名的画家和书法家:宋代书法家“宋四家”和元代书画家“赵孟頫”(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宋词、绘画、书法艺术作品的鉴赏,培养学生的审美感,提高学生的鉴赏力。
充分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创设图文情境,加强课堂的热烈气氛和教学的直观性,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
2,采用讲授法、谈话法、启发式、比较法、合作式的教学方式,形成师生互动(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优秀的文化遗产,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2,通过了解《资治通鉴》的写作过程,及《资治通鉴》的卓越成就,培养学生养成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持之以恒的意志;3,通过对宋词、绘画、书法艺术作品的鉴赏,培养学生的审美感,提高学生的鉴赏力。
(四)重点与难点重点: “司马光和《资治通鉴》”与“宋词和杰出的词人”难点:在介绍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成就时,如何逐步形成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看待文化现象的能力;宋元时期文化高度繁荣的原因。
【导入】用多媒体播放王菲的歌曲《明月几时有》,提问:这首歌曲的词作者是谁?你知道他在我国文学史上的最大贡献是什么吗?通过歌曲激发情感,回答教师的提问,让学生在视听情境中感受宋词的魅力,并在情感体验上与本课内容相联,顺势导入新课。
【教学过程】(-)史学:司马光和《资治通鉴》引导学生阅读漫画司马光砸缸通过《资治通鉴》来了解编写此书的目的“有鉴于往事,以资于治道”(二)文学:宋词和元曲将教材主干知识和学生课外收集的相关知识由学生通过自己的叙说传递给全体同学。
有利于突破重点。
第14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二)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课是灿烂的宋元文化的第二课,侧重于介绍北宋时期的史学成就及文学艺术成就。
宋元时期是中华古文明最灿烂的发展阶段,在史学家看来,宋元时期的总体成就超越了唐文明,其文化的辉煌成就不仅表现在科技方面,同样显示在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
二、课程标准了解宋词、元曲的流行;欣赏《清明上河图》,了解宋代城市生活。
三、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宋元时期的文化成就:包括北宋杰出史学家司马光与《资治通鉴》、宋词及三位杰出词人的作品与风格、元曲和关汉卿、绘画及书法成就。
通过对宋词、元曲、绘画、书法艺术作品的鉴赏,培养学生的审美感,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通过宋元文化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成功属于持之以恒、勇往直前、不拘泥于现状、勇于创新的人;学习司马光对工作的执着和严谨的精神,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四、学习重点、难点重点:司马光和《资治通鉴》、宋词和元曲。
难点:在介绍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成就时,如何使学生逐步形成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看待文化现象的能力。
五、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展示:清明上河图中的市郊村野、汴河漕运和都市街景的图片。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走进宋代文化,感受宋元文化的繁荣,把学生引入本课内容的学习。
)教师:大家知道此幅画的名称、作者及完成的时期吗?学生:《清明上河图》北宋张择端教师:该作品代表了宋元朝时期在绘画方面的最高成就,在这一时期在史学、文学以及书法方面还有许多成就,这将是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一、“史学双壁”之司马光和《资治通鉴》展示:它一共294卷,约300多万字,耗时19年。
记载的历史由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开始,一直到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得六年(959年)征淮南,计跨16个朝代,共1363年,它是中国最详尽的编年体史书,在中国史书有极重要的地位。
本书同样还是全世界有文字记载以来的第一部《管理典籍》。
第14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二)一、教学目标:1、了解宋元时期的史学、文学、艺术成就。
2、培养学生的审美感,提高学生对文学艺术作品的鉴赏力。
3、学习司马光严谨的治学态度二、教学重点:1、司马光和《资治通鉴》”2、宋词和元曲.三、教学难点:如何使学生逐步形成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看待文化现象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对比法练习法五、教学过程:第一步:课堂导入同学们或听或唱或读一首词,。
教师讲解:词是宋代最主要的文学样式,就如唐诗一样,宋词为我国古代文学史这幅长卷书写了最为光辉灿烂的一页。
不仅如此,宋元时期的史学艺术也呈现空前繁荣的局面第二步:学习新课一、司马光和《资治通鉴》宋元时期是中华古文明的最灿烂的发展阶段,其文化的辉煌成就不仅表现在科技方面,同样显示在史学、文学、艺术方面。
在我国古代史学著作中,有堪称“史学双壁”的两部史书大放光彩,其作者并称为“两司马”猜猜看是哪两部史书?两位作者是谁? 《资治通鉴》的名称为当时皇帝宋神宗所赐,他认为这部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猜猜看,这一书名的含义是什么?“资”---帮助、治---统治、鉴--镜子,这里引申为警戒和教训这部书名的含义是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吸取教训。
二、宋词和元曲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句子有长有短,讲求对仗,便于歌唱,宋朝时成为主要文学形式,宋代词人中杰出的有苏轼、李清照和辛弃疾。
1.宋词:(1)苏轼(2)李清照(3)辛弃疾三人代表作品:《念奴娇赤壁怀古》《如梦令》《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2. 元曲:关汉卿,元大都人,“元曲四大家”之首。
代表作《窦娥冤》关汉卿生活的时代,政治黑暗腐败人民群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他的剧作深刻地再现了社会现实,充满着浓郁的时代气息。
反映生活面十分广阔,既有对官场黑暗的无情揭露,又热情讴歌了人民的反抗斗争。
慨慷悲歌,乐观奋争,构成关汉卿剧作的基调。
三、风格多样的绘画和书法1.绘画: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赵孟頫《秋郊饮马图》2.书法:宋四家:宋人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的合称。
第14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二)定庆市北昭区水土镇一中谢治兰•o教学冃标、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使学4: T解宋klU 期的文化成就*认识北宋杰出史学家M J 4比*i<资治通鉴加认识宋同及三位杰岀词人的风格马作品;欣赏北宋张择端的 < 清明1 :河图》一秋天景色&宋元时期的Bini家赵孟篠及作品: 宋代书法家“宋四家”及作品・通过引导学生对有关插图、幻灯片的观察、想象及对H体材料的深入分析•便孩f们感受息欣赏寒从而创造类•在愉悦的悄景中获取知训.培养孩子们良好的审美观.提高孩子们的鉴赏能力.懂得文学艺术的发展颅其国家的强盛密不可分•并以此为垄础。
、过程与方法允分利用电教F段(投影、录音等)•加强课堂的热烈A (氛和教学的fl 观性,给孩子们捉供•个便好的学习场最.采用讲授法、启发式、比较法、合作式的教学方式•形成师生互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让孩Ml认识到•成功属J:持之以恒、勇往I'LI W、不拘泥『现状、勇于创新的人。
从而激发学习的枳极性•以古人的M神为动力•努力学习・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O设计思路改点、难点的处理方法:询马光与《资治通鉴》:根据司4尢上编此井用了19那时间.文槁堆满\ 两间房廉,同时崎刘恕等人合作的出实•训动孩F们的学习枳极性•并J1要冇馍而不舍、勇往£i前、ft i*峙他人合作的箱神•这11 :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今人所需的粘神叮动力.宋词与杰岀诃人:通过展示苏轼、乍沾照、辛弃疾的髓像及作品.同时播放音乐•激发孩F们的学习热悄便孩f们受到羌的熏陶•去领t 犷大江东去. 浪洵尽……”那前所未有的气势确确与宏大境界;领惰“生半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爱国之志9英雄豪情・从中7受姜•进而激发学生创造美的欲里.〈让学生讨论J扌论)・风格名样的绘画:教帅投影•学生展示制作收集的《帖明上河图»图画.弓I 导学生认ft 观察、思号、讨论.得出:此岡中•有五白•多人・90多头动W-I70多棵树……生动描绘了北宋部城东«的第荣铢象•称扫上是皇皇冃制•让俟F 们感受、体齡此作艾»・从而倍感骄仰与门豪"绘网待K生为之跃跃欲认……达到学习历史、为我所用的II的. 、难点丈学艺术的发展勺M.会的发展.吗息相关•学牛制涌、讨论欣赏完成: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透瞬『作者冇志报国•壮怀难酬的感慨.李沽照的《乌江》•歌颂失败了的英雜项羽•展示人生晳学:活・耍活得M 扬•岀类拔華. 冇声何色‘死•要死UJ壮烈•恤慨英武. 4歌可泣.气肯是人W神风編屮至关® ®的•同时•诗人述讽剌(南宋统治者的苟且偷安・『无气节和昏潇无能.张择端《消明上河图憐n北采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及东京城的繁荣•是山实的防史画卷•以此突破难点.•O教学方法、讲授法、提问启发式、比较归纳•O教学资源(师生共同完成)、挂图(有条件的可利用投妙仪):司l h 光I田I像、苏轼呦像、李浦照iM像、*弁疾画像及作品XM9I上河图》.、录音:血奴娇・赤壁怀£的配乐朗涌•O板朽设计一、司马光和《资治逋鉴》I.司马光的生平2・编年体通史巨著T资治通鉴》二、采词勺杰出同人(板书)三、风格多样的绘佝与艺术1.绘画:«1〉张择端与俩明上河图》⑵赵盃烦与《秋郊饮吗图》2.B法苏、黄、来、蔡“宋网家”、导入新课住我国浩瀚如烟的史7- E作屮•右堆称••史学双唯” 的两祁史用人放光彩.•部是被竹迅先牛称为"史学之绝唱•尢韵之离UT的司码迁年的《史记■:刃•部是什么呢?作«乂是谁呢? <师:那就是北宋并名史学家司马光并的《资治按IMt投彭:可马尢的画傢与史书必许治通寒说外现.耳鸟兑是知何主编这3F名作的呢?以泡发学土以迫切的心情进入斷课-> -----------------------------、教学新课第11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二)(板书)-、司马光和《资治通鉴X板书)1・司马光生平(板书)口幼勤奋好学•爱渎史«;7岁时听老帅讲历史务苫井能头头是道讲绐大伙听:2()岁时VI* fill上•继续刻苦学习・开始编撰此竹:他翻阅的资料达301种之多•花r 19年时间,耗费了他毕生精力•为我阿历史做出r杰出的礙献学土讲迷马光礦U的故同学的展示收集的转好并讨论•借机引导学土学习古人的化旁苗朋•发怎学习•止志版才.□提示或建议•O教学设讣□散学过桎□敘学过』□提示戍建议2・《资治通鉴只板书)1(讲般法):宋神宗继位后•同码光把《通志》渎给体神宗听.听后神宗点头称称笊〃中记载的防史•好像一面概子.»r 以常常对照借鉴•检件白己的得失•因此•他给这部书賜名为«资治通鉴人此竹叙述「战国至圧代的历坐•共294卷・300多万字•内容皿•取材广泛•叙事清楚•详略时当.文笔简练生动,记书真实町仃•是一部右很爲价值的史书.同学们•可吗光编此书是多么不易呀•没W顽强的慰志不行•不持之以tu不可能•在前人的堆础I:不创新更不行……同学们在欣赏『宋<w的史学作品后•我们■起来学习欣赏与感受宋切的词人号仕作.:、宋词与杰出词人(板书》(提问启发式):同学们•中国古典文学这块瑰宝是由代农着不同时代fit髙成就的文学样式凝结狮成的.那么•你们还记得曾学习过的知识吗?(生冬:恳秋:诗经;战国:楚细汉:赋; 权诘)。
14课灿烂的宋元文化学习目标:1、了解宋元时期的史学、文学、艺术成就。
2、欣赏不同风格的作品,培养学生对文学艺术的鉴赏力。
3、学习司马光严谨的治学态度几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精神。
学习重点:1、司马光和《资治通鉴》2、宋词元曲学习难点:使学生认识到文学艺术的发展是以经济、政治的发展为基础的。
学习内容及过程一、导课:首先我们一起回忆一下上一课13课的课题是什么?灿烂的宋元文化一,那我们在13课学习了宋元时期哪方面的灿烂文化?科技方面。
具体来说是哪些科技发明?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
那宋元文化的灿烂、辉煌就仅仅表现在科技方面吗?不是, 那它还表现在哪些方面呢?我们•起來继续学习14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二)二、学习新课(一)司马光和《资治通鉴》(二)1 •我们昨天预习了课文,那老师想问大家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司马光和《资治通鉴》什么关系?(司马光主持编写了《资治通鉴》)那《资治通鉴》是一本什么书?(学生一定会用课本的话来说:编年体通史巨著,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记载历史的书,简称为史书。
2、下面我们在用2分钟时间来阅读勾画本部分内容,看看从中你述获得了关于司马光和《资治通鉴》的哪些知识?3•学生各抒己见。
《资治通鉴》的体裁和价值要强调:举例:我们的历史课本就是按照年代的先后顺序来编的,体裁就是编年体。
南朝的宋孝武帝,是历史有名的腐朽皇帝。
腐朽到一个什么程度呢?举一个例子;说他宠爱的殷贵妃死后,孝武帝带领群臣去哭坟,并对大臣说:“哭贵妃哭得最悲痛最伤心的,将得到厚赏“结果真有一个大臣应声恸哭,涕泪满面。
孝文帝见了立即赏他高官。
作为后人的我们怎么会知道一千六百多年前发生的这个故事呢?是《资治通鉴》告诉我们的, 这段记载就出自《资治通鉴》,对于孝文帝干的坏事,以往官方编写的史书或避重就轻,或只字不提,而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鉴》,对他的种种劣迹却加以尤情的揭露和辛辣的粉刺,对其他帝王,包括那些有功业的帝王,司马光也如实指出他们的过失。
课题第14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二)教时1教学三维目标⑴知识与能力:了解宋元时期的文化成就(宋词、史学、绘画、书法)通过对不同风格作品的了解与比较培养学生的历史理解能力和文学欣赏能力。
⑵过程与方法:①通过《资治通鉴》和《史记》体例的比较,培养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归纳整理历史知识更新的能力。
②注重探究式学习培养对历史的理解力。
③采用列表格的方法帮助学生记忆。
④举行古代名诗、词比赛。
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宋元文学艺术学习,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学习司马光对工作的执著和严谨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宋词和苏轼、辛弃疾、李清照。
难点:本课头绪多,应突出重点,繁简适度教学方法阅读指导法、自学法、创设情境导学法、归纳法、对比法、讨论法、史料分析法。
学习方法1.学习本课的内容,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宋元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民族关系等方面的相关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加深对教材的理解。
2.宋词部分的学习,学生应有意识地多涉猎优秀作品,体会意境,提高修养。
3.教师在讲述宋元时期书法、绘画艺术特色之后,应引导学生初步总结书法艺术的发展过程。
可采取表格的形式予以表现,也可以发动学生搜集书法作品拓片,认真体会书法艺术,等等。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第14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二)一司马光和《资治通鉴》司马光在《资治通鉴》编年体通史二宋词和元曲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豪放李清照《如梦令》委婉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豪放关汉卿《窦娥冤》。
三绘画书法张泽端《清明上河图》赵孟《秋郊饮马图》宋四家苏黄米蔡教学反思教学过程及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导入新课:(二)课件演示学习目标、导读提纲1、《资治通鉴》的作者?生活的时代?2、《资治通鉴》的内容?体裁、3、宋词的三个代表人物的作品,鉴赏并概括其特点4、元曲最优秀的剧作家5、宋元时期出现了许多画家,你能列举几个吗?6、被称为“宋四家”的是谁?(三)组织学生自学:(学生标注知识要素)(四)检测:1.基础知识: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进行汇报,中上生评判、更正。
第14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二)教学设计伊通二十中学邢彩虹教学设计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宋元时期的文化成就,包括史学:司马光和《资治通鉴》;文学:宋词和元曲;艺术:绘画和书法等成就。
通过学习体会出“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从而培养运用理论分析现象的能力。
通过对文学、艺术、作品的鉴赏,培养学生的审美感。
过程与方法:通过设计有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一步步分析最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利用多媒体课件提供有关的历史资料,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祖国丰富文化的学习,增强民族自豪感,并养成严谨的治学态度。
教学重点:司马光和《资治通鉴》,宋词和元曲。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认识到,文学艺术的发展是以经济和政治发展为基础的。
教法与学法:运用导学案引导学生学习,运用问题导思、合作探究等教学法。
开展师生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乐于学习、学会学习的能力。
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今天老师向大家介绍两本史书,一本是我们上学期学过的被鲁迅先生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
生回答作者及体例。
那另一本就是史书——《资治通鉴》那么它成书于何时呢?当时又有哪些文学艺术方面的成就呢?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第十四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二(板书课题)教与学的过程先请同学读学案中的学习目标。
教师边听读边书写板书史学、文学、艺术。
然后让学生看书完成学案第一部分题:师强调指出:这部史书叙述的范围并接着在年代尺的简图上画出来,指出和《史记》共同记述的内容范围就是从战国到汉武帝初年的历史。
回答,秦末农民战争和贞观之治都记载在哪部史书里?师生互动:1、《资治通鉴》是怎样得名的?生甲:在这部书里,编者总结出许多历史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所以叫《资治通鉴》2、为什么当时要编一部供统治者借鉴的书呢?教师讲述:由于北宋王朝在与少数民族政权的冲突中处于劣势,并且王朝内部存在许多矛盾,这样北宋的政治家们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于是便将目光转向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
第14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二)一、教学目标:1、了解宋元时期的史学、文学、艺术成就。
2、培养学生的审美感,提高学生对文学艺术作品的鉴赏力。
3、学习司马光严谨的治学态度二、教学重点:1、司马光和《资治通鉴》”2、宋词和元曲.三、教学难点:如何使学生逐步形成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看待文化现象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对比法练习法五、教学过程:第一步:课堂导入同学们或听或唱或读一首词,。
教师讲解:词是宋代最主要的文学样式,就如唐诗一样,宋词为我国古代文学史这幅长卷书写了最为光辉灿烂的一页。
不仅如此,宋元时期的史学艺术也呈现空前繁荣的局面第二步:学习新课一、司马光和《资治通鉴》宋元时期是中华古文明的最灿烂的发展阶段,其文化的辉煌成就不仅表现在科技方面,同样显示在史学、文学、艺术方面。
在我国古代史学著作中,有堪称“史学双壁”的两部史书大放光彩,其作者并称为“两司马”猜猜看是哪两部史书?两位作者是谁? 《资治通鉴》的名称为当时皇帝宋神宗所赐,他认为这部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猜猜看,这一书名的含义是什么?“资”---帮助、治---统治、鉴--镜子,这里引申为警戒和教训这部书名的含义是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吸取教训。
二、宋词和元曲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句子有长有短,讲求对仗,便于歌唱,宋朝时成为主要文学形式,宋代词人中杰出的有苏轼、李清照和辛弃疾。
1.宋词:(1)苏轼(2)李清照(3)辛弃疾三人代表作品:《念奴娇赤壁怀古》《如梦令》《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2. 元曲:关汉卿,元大都人,“元曲四大家”之首。
代表作《窦娥冤》关汉卿生活的时代,政治黑暗腐败人民群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他的剧作深刻地再现了社会现实,充满着浓郁的时代气息。
反映生活面十分广阔,既有对官场黑暗的无情揭露,又热情讴歌了人民的反抗斗争。
慨慷悲歌,乐观奋争,构成关汉卿剧作的基调。
三、风格多样的绘画和书法1.绘画: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赵孟頫《秋郊饮马图》2.书法:宋四家:宋人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的合称。
七年级下历史教案第14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二) 》教案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宋元时期的文化成就,包括史学、宋词及杰出的词人、绘画及书法成就。
通过对宋元时期文化成就的介绍,引导学生体会“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并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初步分析历史现象的初步能力;通过对宋词、绘画、书法艺术作品的鉴赏,培养学生的审美感,提高学生的鉴赏力。
通过了解《资治通鉴》的写作过程,及《资治通鉴》的卓越成就,培养学生养成严谨的治学态度。
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一、重点和难点本课是灿烂的宋元文化的第二课,侧重于介绍北宋时期的史学成就及文学艺术成就。
宋元时期是中华古文明最灿烂的发展阶段,在史学家看来,宋元文明的总体成就超越了唐文明,其文化的辉煌成就不仅表现在科技方面,同样显示在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
“司马光和《资治通鉴》”与“宋词和杰出的词人”是本课的重点子目。
在北宋史学成就这一重点内容中,以史学名著《资治通鉴》为代表,体现着中国古代史学在宋元时期的辉煌成就。
司马光是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
他根据丰富的历史资料,整理了从周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____年)韩赵魏三家分晋,到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年)后周灭亡,前后共一千三百多年的史实,按照时间顺序,编成一部294卷的编年体通史。
《资治通鉴》体大思精、录事全面可信,且通古今之变,拾遗补缺,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必读之书;又因该书考评前朝的兴衰得失,镜鉴于后人,使《资治通鉴》一书更具特色。
鉴于《资治通鉴》的重要参考价值和司马光的巨大贡献,人们将他与司马迁相提并论,并称为“两司马”。
“宋词和杰出的词人”:宋代文学在继承唐代文学传统的基础上,又有新的发展,词的发展更进入繁荣兴盛的时代。
关怀民族屈辱,抒发爱国情感,成为宋代文学的重要主题。
苏轼是北宋词坛独树一帜的大家,他拓展了词体的领域,开创了豪放的词风,读其词“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超然乎尘垢之外”。